CN217979377U - 分液器及其制冷系统 - Google Patents
分液器及其制冷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7979377U CN217979377U CN202121590076.6U CN202121590076U CN217979377U CN 217979377 U CN217979377 U CN 217979377U CN 202121590076 U CN202121590076 U CN 202121590076U CN 217979377 U CN217979377 U CN 217979377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iquid
- forming piece
- section
- molded
- liquid distribu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vices For Dispensing Beverag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制冷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分液器及其制冷系统。一种分液器,包括分液部及分液盘,分液盘位于所述分液部内,分液部包括第一成型件及第二成型件,第二成型件设于所述第一成型件内并与所述第一成型件配合形成多个出液口,第一成型件的一端开设有进口,出液口通过所述分液盘与所述出液口连通;第一成型件包括第一部和第二部,进口开设于所述第一部,所述第一部及所述第二部相互连接且一体成型。其优点在于,结构简单,且第一成型件为一体成型,加工成本低,加工一致性好,不需要额外设置密封件以保证装置密封性。此外,第一成型件一体成型减少了加工工序,不需要将第一成型件各部分再进行焊接,避免了焊接时出现焊堵的问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制冷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分液器及其制冷系统。
背景技术
在制冷系统中,通常设置换热器来对空气进行换热制冷,换热器的一端连接有分液器,用于将冷媒分流到多个通路中。
现有分配头加工精度要求高,生产效率慢,经常出现加工一致性差的问题。并且由于分液部的组成部分较多,需要增加多个密封件以保证装置的密封性,在焊接时也容易出现焊堵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分液器,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分液器,包括分液部及分液盘,所述分液盘位于所述分液部内,所述分液部包括第一成型件及第二成型件,所述第二成型件设于所述第一成型件内并与所述第一成型件配合形成多个出液口,所述第一成型件的一端开设有进口,所述出液口通过所述分液盘与所述进口连通;所述第一成型件包括第一部和第二部,所述进口开设于所述第一部,所述第一部及所述第二部相互连接且一体成型
如此设置,分液器的分液部仅依靠分液部和分液盘就能实现分液功能,结构简单。第一成型件为一体成型,加工成本低,加工一致性好,不需要额外设置密封件以保证装置密封性。此外,第一成型件一体成型减少了加工工序,不需要将第一成型件各部分再进行焊接,避免了焊接时出现焊堵的问题。
在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成型件包括第一段及第二段,所述第二段连接于所述第一段的一端,所述分液盘与所述第二段相对设置并位于所述第二段的一侧,所述第一段与所述第二段一体式设置。
如此设置,分液器的分液部仅依靠分液部和分液盘就能实现分液功能,结构简单。第二成型件为一体成型,加工成本低,加工一致性好,不需要额外设置密封件以保证装置密封性。此外,第二成型件一体成型减少了加工工序,不需要将第二成型件各部分再进行焊接,避免了焊接时出现焊堵的问题。
在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部的内径大于所述第二部的内径以使所述第一部的内壁和所述第二部的内壁之间形成台阶,所述分液盘抵接于所述台阶。
如此设置,便于分液盘的稳固,保证分液部分液功能的稳定性。
在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成型件与所述第二成型件同轴心设置。
如此设置,使介质进入分液部后,不会因为流动通道的偏转而导致分液部分液不均。
在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成型件和所述第二成型件上均设有多个凹槽,所述第一成型件的凹槽的槽口朝向所述第二成型件设置,所述第二成型件的凹槽的槽口朝向所述第一成型件设置,所述第一成型件的凹槽的槽口与所述第二成型件的凹槽的槽口互相对应贴合以形成所述出液口,所述出液口与所述第一成型件和所述第二成型件的轴线平行。
如此设置,通过第一成型件和第二成型件配合形成出液口,无需再额外设置一个出液通道嵌入第一成型件和第二成型件之间,减少了零部件、加工步骤和成本。
在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分液盘靠近所述第二成型件的一侧具有内凹面,所述内凹面与所述第一成型件及所述第二成型件形成腔体,所述腔体分别与所述出液口及所述进口连通。
如此设置,腔体可以起到暂时的储液作用。介质进入腔体后,在腔体中均匀混合后,从腔体四周进入各个出液口中,使分液部分液更加均匀。并且,当出现介质流量突然加大的情况,腔体也可以减缓液体的流速。
在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分液盘设有通孔,所述通孔分别与所述出液口及所述进口连通,所述通孔位于所述分液盘中心,且与所述第二部同轴心设置。
如此设置,通孔使腔体和进液管连接。依靠调整通孔的形状和大小,可以控制进入腔体的介质流量和流速,有利于分液部均匀分液,避免介质流量和流速过大或过小,影响分液部的分液效率以及分液功能的实现。
在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成型件和所述第二成型件通过冲压形成。
如此设置,制作工艺简单,成本较低,并且第一成型件和第二成型件通过冲压一体成型,保证了自身的密封性。
在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分液器还包括进液管及出液管,所述进液管连接于所述第一部,所述出液管的一端设于所述出液口内并与所述出液口的内壁连接。
如此设置,便于分液器与制冷系统的管路连接,使介质顺利地流入和流出分液器。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如下方案:
一种制冷系统,包括上述的分液器。
与现有技术相比,分液器的分液部仅依靠分液部和分液盘就能实现分液功能,结构简单。第一成型件为一体成型,加工成本低,加工一致性好,不需要额外设置密封件以保证装置密封性。此外,第一成型件一体成型减少了加工工序,不需要将第一成型件各部分再进行焊接,避免了焊接时出现焊堵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一的分液器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一的分液器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一的分液器的爆炸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一的分液器连接有进液管和出液管的立体图。
图中各符号表示含义如下:
100、分液器;101、分液部;10、第一成型件;11、第一部;12、第二部;13、台阶;14、进口;20、第二成型件;21、第一段;22、第二段;30、出液口;40、分液盘;41、内凹面;42、通孔;50、腔体;60、进液管;70、出液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装设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固定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固定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或/及”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请参见图1-3,此种分液器100安装在制冷系统中,用于实现介质的分流。
分液器100包括分液部101和分液盘40,分液盘40设于分液器100内部。分液部101为分液器100的主体部分,用于使流入分液部101的介质分液流出;分液盘40用于均匀分液。
分液部101包括第一成型件10和第二成型件20。第一成型件10与第二成型件20连接,第一成型件10的一端开设有进口14,用于供介质流入分液部101,另一端和第二成型件20配合形成用于出液的出液口30。第二成型件20设于所述第一成型件10内,第二成型件20的外周侧抵接在第一成型件10的内周侧,周向贴合的同时保证了密封性,防止介质从出液管70以外的缝隙中泄漏。同时,第二成型件20与第一成型件10配合形成多个出液口30,用于使介质流出分液部101。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介质指的是冷媒。
请参见图4,在本实施例中,分液部101的两端还连接有进液管60和出液管70,进液管60设于第一成型件10进液的一端,进液管60的外周侧与第一成型件10的进口14内周侧抵接,作为介质流入分液部101的路径通道。出液管70与第一成型件10和第二成型件20配合形成的出液口30连接,作为介质流出分液部101的路径通道。
优选地,出液管70可以设置为多个。出液管70的数量与第一成型件10和第二成型件20配合形成的出液口30数量保持一致。出液口30数量可以设置为两个、三个、四个、五个和六个等,上述出液口30数量可以根据实际使用情况进行调整。
可选地,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还可不设置进液管60和出液管70。进液管60和出液管70的可根据分液器100的使用场景灵活设置。
进一步地,第一成型件10包括第一部11和第二部12,第一部11和第二部12互相连接并且一体成型。一体成型保证了第一成型件10的密封性,无需在第一部11和第二部12之间再额外设置密封件,同时整体性更高。与进液管60连接的是第一部11,第一部11为圆筒状结构,设于进液管60的外周侧,与其紧密贴合,用于使分液部101和进液管60密封配合并焊接固定。第二部12与第一部11一体成型,位于第二部12远离进液管60的一端,也设置为圆筒状的结构,即,第二部12的外周侧作为分液部101的外周壁,第二部12的内周侧与第二成型件20配合形成出液的出液口30。
具体地,由于第一部11的内径小于第二部12的内径,所以第一部11的内壁和第二部12的内壁之间形成台阶13,台阶13用于抵接住分液盘40。可选地,台阶13也可以距分液盘40保持一定距离,即,分液盘40通过其与第二部12的周向抵接来对自身限位。当然,分液盘40并不限于用台阶13抵接这一种方案。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部11的内径大于进液管60的外径,用于套设在进液管60的外周侧,从而加强焊接的牢固性。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部11的外径也可以设置为小于进液管60的内径,即,进液管60套设在第一部11的外周侧。
第二成型件20包括第一段21和第二段22,第一段21和第二段22一体成型。一体成型保证了第二成型件20的密封性,无需在第一段21和第二段22之间再额外设置密封件,同时整体性更高。
第一段21为较扁平的圆柱形状,圆柱的外周侧周向抵接于第一成型件10的第二部12。第一段21与第一成型件10的第一部11和第二部12同轴心设置,用于限制介质流向,使进入分液部101的介质不会直接从分液部101中间流出,而是被第一段21止挡,流向四周的出液口30。第二段22设置为与第一成型件10的第二部12形状近似的圆筒状结构,其外周侧抵接于第二部12的内周侧并紧密配合。
具体地,第一成型件10和第二成型件20上均开设多个凹槽,第一成型件10的凹槽的槽口朝向第二成型件20设置,第二成型件20的凹槽的槽口朝向第一成型件10设置,第一成型件10的凹槽的槽口与第二成型件20的凹槽的槽口互相对应贴合以形成出液口30。
在本实施方案中,上述槽口为圆弧形状。凹槽分别位于第一成型件10的第二部12和第二成型件20的第二段22,第二部12的凹槽和第二成型件20的凹槽由于其圆弧形状而形成圆形的出液口30。在其它实施方式中,凹槽还可以设置为三角形、正方形和椭圆形等可以由两个凹槽互相对应贴合以形成出液口30的形状,不应仅限于本实施例所述的圆弧形状。
优选地,出液口30的轴线与第一成型件10的轴线平行设置。并且,第一成型件10、第二成型件20、第一部11、第二部12、第一段21、第二段22、进液管60和分液盘40均同轴心设置。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成型件10的第一部11和第二部12以及第二成型件20的第一段21和第二段22均通过模具冲压一体成型,再通过钎焊工艺制作而成。如此设置,装置的密封性较好,结构简单稳定,成本也较低。现有技术中需要将多个零部件一一焊接到一起,复杂的结构以及多次焊接的制作工艺增加了保证分液器100密封性的难度。可选地,钎焊工艺可以采用真空钎焊和隧道炉钎焊。
分液盘40为圆盘状,位于第一成型件10的第一部11和第二成型件20的第一段21之间,用于均匀分液。分液盘40靠近第二成型件20的一侧具有内凹面41,所述内凹面41和第一成型件10以及第二成型件20配合形成腔体50,该腔体50与进液管60和出液口30均连通,当介质通过分液盘40进入腔体50内,腔体50可以起到储液的功能,平衡介质流速,使介质更均匀地流出出液口30。
在本实施例中,上述内凹面41设置为圆台形状,即,内凹面41为圆台形状的侧壁。在其它实施方式中,内凹面41的横截面还可以设置为“C”形,“L”形等可以与第一成型件10和第二成型件20配合形成腔体50的形状。
分液盘40上还设有通孔42。通孔42位于分液盘40的中间,用于使腔体50与进液管60和出液口30连通,介质通过通孔42从进液管60流入腔体50,再通过第二部12和第二段22上的凹槽配合形成的出液口30流出分液部101。
可选地,通孔42的形状为圆形,圆形的直径大于出液口30直径。在其他实施方式中,通孔42也可以设置为矩形和三角形等形状。通孔42面积的大小与单位时间内通过的介质流量有关,故通孔42的大小应适应分液器100需要分液的介质流量而设置。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制冷系统,包括上述的分液器100,分液器100安装于换热器的入口,用于将介质均匀地分配给换热器的各根换热管中。
在本实施例的分液器100的工作过程中,介质从进液管60流入,被分液盘40止挡。之后,由于分液盘40根据使用的需求而设定了通孔42大小,所以介质按照设定流量和流速通过通孔42流入腔体50,再经由腔体50进入腔体50四周的多个出液口30。最后从出液口30流入出液管70,完成分液。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分液器100的分液部101仅依靠分液部101和分液盘40就能实现分液功能,结构简单,密封性好。第一成型件10为一体成型,加工成本低,加工一致性好,不需要额外设置密封件以保证装置密封性。此外,第一成型件10一体成型减少了加工工序,降低了成本,不需要将第一成型件10各部分再进行焊接,避免了焊接时出现焊堵的问题。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分液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分液部(101)及分液盘(40),所述分液盘(40)位于所述分液部(101)内,所述分液部(101)包括第一成型件(10)及第二成型件(20),所述第二成型件(20)设于所述第一成型件(10)内并与所述第一成型件(10)配合形成多个出液口(30),所述第一成型件(10)的一端开设有进口(14),所述出液口(30)通过所述分液盘(40)与所述进口(14)连通;所述第一成型件(10)包括第一部(11)和第二部(12),所述进口(14)开设于所述第一部(11),所述第一部(11)及所述第二部(12)相互连接且一体成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成型件(20)包括第一段(21)及第二段(22),所述第二段(22)连接于所述第一段(21)的一端,所述分液盘(40)与所述第二段(22)相对设置并位于所述第二段(22)的一侧,所述第一段(21)与所述第二段(22)一体式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11)的内径小于所述第二部(12)的内径以使所述第一部(11)的内壁和所述第二部(12)的内壁之间形成台阶(13),所述分液盘(40)抵接于所述台阶(1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成型件(10)与所述第二成型件(20)同轴心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成型件(10)和所述第二成型件(20)上均设有多个凹槽,所述第一成型件(10)的凹槽的槽口朝向所述第二成型件(20)设置,所述第二成型件(20)的凹槽的槽口朝向所述第一成型件(10)设置,所述第一成型件(10)的凹槽的槽口与所述第二成型件(20)的凹槽的槽口互相对应贴合以形成所述出液口(30),所述出液口(30)轴线与所述第一成型件(10)和所述第二成型件(20)的轴线平行。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液盘(40)靠近所述第二成型件(20)的一侧具有内凹面(41),所述内凹面(41)与所述第一成型件(10)及所述第二成型件(20)形成腔体(50),所述腔体(50)分别与所述出液口(30)及所述进口(14)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液盘(40)设有通孔(42),所述通孔(42)分别与所述出液口(30)及所述进口(14)连通,所述通孔(42)位于所述分液盘(40)中心,且与所述第二部(12)同轴心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成型件(10)和所述第二成型件(20)通过冲压形成。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液器的两端还连接有进液管(60)和出液管(70),所述进液管(60)连接于所述第一部(11),所述出液管(70)的一端设于所述出液口(30)内并与所述出液口(30)的内壁连接。
10.一种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分液器。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1590076.6U CN217979377U (zh) | 2021-07-13 | 2021-07-13 | 分液器及其制冷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1590076.6U CN217979377U (zh) | 2021-07-13 | 2021-07-13 | 分液器及其制冷系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7979377U true CN217979377U (zh) | 2022-12-06 |
Family
ID=842540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1590076.6U Active CN217979377U (zh) | 2021-07-13 | 2021-07-13 | 分液器及其制冷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7979377U (zh) |
-
2021
- 2021-07-13 CN CN202121590076.6U patent/CN217979377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568792A (zh) | 用于分配的小通道换热器集管插入件 | |
US20170328641A1 (en) | Shell-and-tube heat exchanger with externally-connected tube chambers | |
JP2006349229A (ja) | 冷媒分流器 | |
CN104422200A (zh) | 微通道换热器以及微通道换热器的制造方法 | |
CN104374138A (zh) | 风冷冰箱 | |
CN106322849B (zh) | 换热器结构 | |
CN217979377U (zh) | 分液器及其制冷系统 | |
WO2020034937A1 (zh) | 降膜式蒸发器 | |
CN201757545U (zh) | 一种换热器 | |
CN212132965U (zh) | 内装射流孔板的分配器 | |
US10139140B2 (en) | Refrigerant distribution device and heat exchanger having same | |
CN211823293U (zh) | 分液器及具有该分液器的空调器 | |
KR20160000871A (ko) | 열 교환기용 리시버, 및 리시버를 구비한 열 교환기, 특히 응축기 | |
CN201488411U (zh) | 分液器组件 | |
CN105605962A (zh) | 制冷剂分配组件和换热器 | |
CN204329434U (zh) | 风冷冰箱 | |
CN106524793B (zh) | 一种换热器 | |
CN104776653B (zh) | 用于空调器的分配器及具有其的分配器组件 | |
CN212362513U (zh) | 分配器 | |
CN211739602U (zh) | 一种冷却均匀的冷却辊 | |
CN113175832A (zh) | 板式换热器及具有其的换热系统 | |
CN213747406U (zh) | 分液装置 | |
CN105423655B (zh) | 一种制冷设备及其蒸发器和分液器组件 | |
CN212390654U (zh) | 换热器 | |
CN221005271U (zh) | 分配器、换热器及空调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