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972308U - 带升降平台的锚杆吊机 - Google Patents

带升降平台的锚杆吊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972308U
CN217972308U CN202221659195.7U CN202221659195U CN217972308U CN 217972308 U CN217972308 U CN 217972308U CN 202221659195 U CN202221659195 U CN 202221659195U CN 217972308 U CN217972308 U CN 21797230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fting platform
arm
crane
anchor rod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659195.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小祥
李鹏
李小旺
李炳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97230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97230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Jib Cran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带升降平台的锚杆吊机,底座与行走机构连接,行走机构工作带动底座移动;升降平台设置有供操作人员所处的空间,操控本申请的操作人员能够站立在升降平台上。通过升降组件安装在底座上,升降组件工作带动升降平台上下移动;吊装组件安装在升降平台上,升降平台移动带动吊装组件同步移动。在吊装组件需要工作吊起运输物料时,升降平台上升带动吊装组件上升,而站立在升降平台上的操作人员将同步上升。使得吊装组件在工作时,操作人员能够保持一个相对高的站位、以及广阔的视野,便于操作人员操控。

Description

带升降平台的锚杆吊机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掘进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带升降平台的锚杆吊机。
背景技术
吊车是在一定范围内垂直提升和水平搬运重物的多动作起重机械。属于物料搬运机械。起重机的工作特点是做间歇性运动,即在一个工作循环中取料、运移、卸载等动作的相应机构是交替工作的。
目前,在煤矿井下会使用到行走机构吊车来进行物料的搬运,但矿井内的地面道路会存在崎岖不平的情况,行走机构吊车在崎岖地面上进行吊运时,很有可能因为吊运货物过重而导致车辆重心不稳发生侧翻,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因此设计一种稳定型煤矿井下用行走机构吊车来解决这种问题很有必要。
中国专利申请“一种稳定型煤矿井下用行走机构吊车”,申请(专利)号:CN202021356247.4,公开了包括行走机构吊车本体,行走机构吊车本体的车身四周均固定安装有输出轴呈纵向的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上通过转轴与油缸一固定连接。操作人员位于行走机构吊车本体上,操控吊装组件时,吊装组件的可操控高度远高于操作人员的站位高度。因此,操作人员的视线受阻,操作吊装组件存在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的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升降平台的锚杆吊机,设置升降平台,并在升降平台上设置吊装组件;操作人员站位升降平台上,能够与吊装组件一起上升至高位,视野开阔,操作人员操作无障碍。
本申请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升降平台的锚杆吊机,升降平台通过升降组件与底座连接,升降组件的结构强度大且能够稳定的带动升降平台上下移动。
本申请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升降平台的锚杆吊机,升降组件的结构设置,有助于提高锚杆吊机整体的平稳运行。
本申请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升降平台的锚杆吊机,吊装组件相对于升降平台可旋转,能够灵活吊装物料。
本申请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带升降平台的锚杆吊机,包括:
底座,与行走机构连接,行走机构工作带动底座移动;
升降平台,设置有供操作人员所处的空间,通过升降组件安装在底座上,升降组件工作带动升降平台上下移动;
吊装组件,安装在升降平台上,升降平台移动带动吊装组件同步移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优点在于,在底座上安装升降平台,操控本申请的操作人员能够站立在升降平台上。吊装组件安装在升降平台上,在吊装组件需要工作吊起运输物料时,升降平台上升带动吊装组件上升,而站立在升降平台上的操作人员将同步上升。使得吊装组件在工作时,操作人员能够保持一个相对高的站位、以及广阔的视野,便于操作人员操控本申请。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升降组件包括多组连接臂。优选的,升降组件包括两组连接臂,两组连接臂分别设置在升降平台的两侧。具体的,所述的连接臂位于行走机构的上方,连接臂靠近底座的两侧边缘设置。
在本申请中,将两组连接臂左右对称设置在升降平台的两侧,使得锚杆吊机整体的平衡性更佳。连接臂靠近底座的两侧边缘设置,则能够更好的支撑起升降平台,两组连接臂同步移动,就能够保证升降平台在移动过程中稳定、不会晃动。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连接臂包括两个支臂,两个支臂通过连接轴组件连接构成X形;连接臂工作则两个支臂相对旋转,旋转的两个支臂改变夹角以及高度。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支臂的一端与底座或者升降平台连接,支臂相对于底座或者升降平台可旋转。
底座与升降平台均设置有限位槽,支臂的另一端安装在限位槽内,支臂可沿着限位槽的长度方向移动,支臂相对于限位槽可旋转。
具体的,支臂的一端靠近锚杆,支臂的另一端远离锚杆。
在连接臂工作时,与底座连接的两个支臂的支脚相互靠近,与升降平台连接的两个支臂的支脚相互靠近。也就是说,两个支臂的另一端沿着限位槽向锚杆方向移动,从而改变两个支臂之间的夹角,连接臂高度升高带动升降平台上升。
反之,与底座连接的两个支臂的支脚相互远离,与升降平台连接的两个支臂的支脚相互远离。也就是说,两个支臂的另一端沿着限位槽向远离锚杆的方向移动,从而改变两个支臂之间的夹角,连接臂高度降低带动升降平台下降。
在本申请中,支臂的一端仅发生旋转运动;支臂的另一端则在沿着限位槽长度方向移动的同时发生相对旋转,具体的是通过限位槽的设置限定支臂另一端的运动轨迹。从而使得本申请中支臂的运动是稳定的,带动升降平台运动也是稳定的。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动力装置,所述的动力装置通过连接轴组件与连接臂中的一个支臂连接。
具体的说,连接臂的两个支臂分别为主动臂与从动臂,连接轴组件与主动臂固定连接,动力装置工作则通过连接轴组件带动主动臂旋转,从动臂跟随旋转的主动臂进行旋转。主动臂与从动臂旋转方向相反。
再具体的说,连接轴组件与主动臂固定连接,动力装置工作带动连接轴组件旋转,旋转的连接轴组件带动主动臂绕连接轴组件的轴线旋转。连接轴组件的两端与从动臂活动铰接,主动臂在旋转时会带动从动臂绕连接轴组件的轴线旋转,连接轴组件包含轴心和轴套,轴心的轴线与轴套的轴线位于同一条直线上。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的主动臂位于从动臂的内侧,两个从动臂通过连接杆连接。连接杆能够保证两组连接臂的运动是完全同步的,提高升降平台运动的平稳性。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动力装置包括两个液压油缸,液压油缸通过连接件与连接轴组件连接。液压油缸工作通过连接件带动连接轴组件旋转。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吊装组件通过转盘安装在升降平台上,转盘旋转带动吊装组件在升降平台上旋转。
附图说明
以下将结合附图和优选实施例来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描述,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将领会的是,这些附图仅是出于解释优选实施例的目的而绘制的,并且因此不应当作为对本申请范围的限制。此外,除非特别指出,附图仅示意在概念性地表示所描述对象的组成或构造并可能包含夸张性显示,并且附图也并非一定按比例绘制。
图1是本申请中带升降平台的锚杆吊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中带升降平台的锚杆吊机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中带升降平台的锚杆吊机的动力装置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中:1、底座;2、行走机构;3、升降平台;4、吊装组件;5、连接臂;6、锚杆; 7、限位槽;9、主动臂;10、从动臂;11、连接轴组件;111、轴心;112、轴套;12、液压油缸;121、活塞杆;122、缸体;13、连接杆;14、转盘;15、连接件;16、支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公开的技术方案,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公开进行详细、清楚、完整的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公开,并不用于限定本公开。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别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公开中,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其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上述术语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实施例一
如图1-图2所示,一种带升降平台3的锚杆6吊机,包含底座1、升降平台3和吊装组件4,所述底座1通过固定连接的方式设置在行走机构2上,所述行走机构2工作带动底座1移动;所述升降平台3包括升降组件和平台,平台底面上设置有若干装配通孔,所述装配通孔可以用来在平台上安装配件以及防止积灰积水,防止平台上的人员在工作时候滑倒,所述平台上还有供操作人员所处的空间,操作人员能够站立在升降平台 3上。
具体的,所述的行走机构2为履带。
所述升降组件安装在底座1上,平台固定设置在升降组件顶端,升降组件工作带动位置发生变化,从而带动升降平台3上下移动;吊装组件4安装在升降平台3上,升降平台3移动带动吊装组件4同步移动。在吊装组件4需要工作吊起运输物料时,升降平台3上升带动吊装组件4上升,而站立在升降平台3上的操作人员将同步上升。使得吊装组件4在工作时,操作人员能够保持一个相对高的站位、以及广阔的视野,便于操作人员操控本申请。
实施例二
如图1-图2所示,基于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所述的升降组件包括两组连接臂5,两组连接臂5分别设置在升降平台3的两侧边缘位置,所述的连接臂5底端与底座1连接,连接臂5的顶端与所述升降平台3连接。两组连接臂5左右对称设置在升降平台3的两侧,使得锚杆6吊机整体的平衡性更佳,能够更好的支撑起升降平台3,两组连接臂5 在工作时同步移动升降,能够保证升降平台3在移动过程中更加稳定、不会晃动。
所述的每组的连接臂5包括两个支臂,两个支臂的中部通过连接轴组件11连接,所述的两个支臂的位置构成X形并且可以以连接轴组件11的连接处为圆心朝相反方向转动,通过转动来改变两支臂之间的夹角和高度。所述每组连接臂5的两个支臂分别为主动臂9和从动臂10,所述主动臂9的上端为一个卡接滑锁,主动臂9的下端设置转轴;所述从动臂10的上端设置转轴,从动臂10的下端设置卡接滑锁;主动臂9与从动臂10 中部设有通孔,所述连接轴组件11穿过通孔连接主动臂9与从动臂10;所述主动臂9 与从动臂10设置在底座1边缘,从动臂10靠近底座1边缘外侧设置,主动臂9相对于从动臂10靠近底座1内侧设置。两个从动臂10顶端之间连接有一根连接杆13,两个主动臂9顶端之间连接有两根连接杆13,在主动臂9和从动臂10上分别通过连接杆13 和连接轴组件11来连接与限位,能够保证两组连接臂5的运动是完全同步的,进一步提高升降平台3运动的平稳性。
所述升降平台3底端两侧与连接臂5对应位置分别设置两组限位槽7和挡片,所述底座1上的两侧与连接臂5对应位置也分别设置两组限位槽7和挡片,所述升降平台3 底端和底座1上设置的限位槽7和挡片的位置互相对应,其中,挡片设置在靠近锚杆6 的一侧,限位槽7设置在远离锚杆6的一侧。
所述主动臂9的卡接滑锁与升降平台3底端的限位槽7卡接,从动臂10的卡接滑锁与底座1上的限位槽7卡接,使得两个支臂都能沿着对应的限位槽7开槽方向滑动,支臂相对于限位槽7可以旋转;所述从动臂10的转轴与升降平台3底端的挡片转动连接,主动臂9的转轴也与底座1上的挡片转动连接,所述的转动连接方式具体设置为活动铰接;通过支臂一端的转轴在挡片上的转动,支臂另一端的卡接滑锁也转动,从而使卡接滑锁的位置移动,竖直方向上,卡接滑锁的高度发生改变,进而带动升降平台3升降,水平方向上,卡接滑锁在限位槽7内滑动,保持支臂与升降平台3的连接;通过连接轴组件11连接主动臂9与从动臂10,使得两根支臂同时运动,其运动状态相互对称。
在本申请中,支臂的一端仅在与挡片的连接处发生旋转运动;支臂的另一端则在沿着限位槽7长度方向滑动的同时进行相对旋转,具体的是通过限位槽7的设置限定支臂另一端的运动轨迹,从而使得本申请中支臂的运动是稳定的,带动升降平台3运动也是稳定的。
实施例三
如图2-图3所示,基于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本申请还包含动力装置,所述的动力装置有两个,具体为液压油缸12,所述的液压油缸12包含缸体122和活塞杆121;所述连接两根从动臂10的连接杆13上靠近两端从动臂10的位置处设置两个支座16,所述液压油缸12上缸体122的一端与支座16活动铰接,液压油缸12可以在支座16上转动,所述液压油缸12上活塞杆121的一端与连接件15活动铰接,活动件可与活塞杆121转动;所述连接轴组件11包括轴心111和轴套112,轴心111活动铰接两组主动臂9与从动臂10,所述的主动臂9和从动臂10可以轴心111为圆心相对转动,所述轴套112与主动臂9固定连接,具体为轴套112两端端面分别与两根主动臂9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所述装置还设置有连接件15,所述连接件15的一端与轴套112固定连接,连接件15 的另一端与液压油缸12的活塞杆121活动铰接;液压油缸12开始工作,活塞杆121位置发生变化时,连接件15可以相对活塞杆121进行转动,从而带动轴套112转动,进而带动主动臂9转动,最终带动从动臂10也转动,实现升降平台3的升降。
本申请中实施例一至实施例三的工作原理为:
以图3所示视图方向作为基准面,所述的带升降平台3的锚杆6吊机作升高作业时,液压油缸12启动,活塞杆121伸长,活塞杆121的运动带动连接件15运动,连接件15 以连接轴的轴线为圆心顺时针转动,连接件15的转动带动轴套112一起顺时针转动,从而带动两根主动臂9也顺时针转动,主动臂9底端与底座1上的挡片活动铰接,两根主动臂9以所述活动铰接的连接处作为圆心顺时针转动,主动臂9的顶端升高并在限位槽7内朝靠近锚杆6的方向滑动,带动连接轴组件11往锚杆6方向移动;主动臂9与连接轴组件11的运动,通过所述的连接轴组件11带动从动臂10运动,所述从动臂10 的顶端与升降平台3的挡片活动铰接,从动臂10以所述活动铰接连接处作为圆心逆时针转动,并且从动臂10的底端在底座1上的限位槽7内朝靠近锚杆6的方向滑动,从而带动从动臂10的顶端上升;在整体结构的活动中,主动臂9的上端与从动臂10的上端在水平方向上的距离减小,同时主动臂9的上端与从动臂10的下端在竖直方向上的高度增加,主动臂9与从动臂10通过轴心111铰接形成X形,改变所述X形结构中两支臂的夹角的角度,实现升降平台3的上升。
所述的带升降平台3的锚杆6吊机做降低作业时,各个部分都做与升高时相反的运动。
本申请将动力装置立体地设置在升降组件内部,节省了空间,使得底座1的表面有更大的空间去装配其他的零部件,缩小了整体装置的尺寸和重量,进一步提高了装置的稳定性并降低了成本。
实施例四
如图1所示,基于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所述的升降平台3上设置有吊装组件4和转盘14。所述的吊装组件4具体为一种现有技术中的车载吊机,不属于本申请中保护的对象。所述的吊装组件4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与转盘14固定连接,所述转盘14通过升降平台3底面上的装配通孔与升降平台3 固定铆接,所述转盘14与吊装组件4安装在升降平台3上靠近锚杆6的位置。
转盘14工作转动时,通过电机带动所述底座1转动,从而带动吊装组件4转动,使吊装组件4拥有更大的工作范围。
以上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及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申请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申请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带升降平台(3)的锚杆(6)吊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座(1),与行走机构(2)连接,行走机构(2)工作带动底座(1)移动;
升降平台(3),设置有供操作人员所处的空间,通过升降组件安装在底座(1)上,升降组件工作带动升降平台(3)上下移动;
吊装组件(4),安装在升降平台(3)上,升降平台(3)移动带动吊装组件(4)同步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升降平台(3)的锚杆(6)吊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升降组件包括多组连接臂(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带升降平台(3)的锚杆(6)吊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接臂(5)包括两个支臂,两个支臂通过连接轴组件(11)连接构成X形;连接臂(5)工作则两个支臂相对旋转,旋转的两个支臂改变夹角以及高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带升降平台(3)的锚杆(6)吊机,其特征在于支臂的一端与底座(1)或者升降平台(3)连接,支臂相对于底座(1)或者升降平台(3)可旋转。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一种带升降平台(3)的锚杆(6)吊机,其特征在于底座(1)与升降平台(3)均设置有限位槽(7),支臂的另一端安装在限位槽(7)内,支臂可沿着限位槽(7)的长度方向移动,支臂相对于限位槽(7)可旋转。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升降平台(3)的锚杆(6)吊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动力装置,所述的动力装置通过连接轴组件(11)与连接臂(5)中的一个支臂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带升降平台(3)的锚杆(6)吊机,其特征在于连接臂(5)的两个支臂分别为主动臂(9)与从动臂(10),连接轴组件(11)与主动臂(9)固定连接,动力装置工作则通过连接轴组件(11)带动主动臂(9)旋转,从动臂(10)跟随旋转的主动臂(9)进行旋转。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带升降平台(3)的锚杆(6)吊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动臂(9)位于从动臂(10)的内侧,两个从动臂(10)通过连接杆(13)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带升降平台(3)的锚杆(6)吊机,其特征在于动力装置包括两个液压油缸(12),液压油缸(12)通过连接件(15)与连接轴组件(11)连接;液压油缸(12)工作通过连接件(15)带动连接轴组件(11)旋转。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升降平台(3)的锚杆(6)吊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吊装组件(4)通过转盘(14)安装在升降平台(3)上,转盘(14)旋转带动吊装组件(4)在升降平台(3)上旋转。
CN202221659195.7U 2021-08-25 2022-06-30 带升降平台的锚杆吊机 Active CN217972308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007247 2021-08-25
CN2021220072474 2021-08-25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972308U true CN217972308U (zh) 2022-12-06

Family

ID=842745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659195.7U Active CN217972308U (zh) 2021-08-25 2022-06-30 带升降平台的锚杆吊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97230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390195B (zh) 一种矿用叉装式单元支架搬运车
CN102134043B (zh) 履带式液压支架安装机
CN203391880U (zh) 矿用多功能履带式车辆
CN110723656B (zh) 一种多自由度的矿用起吊装置
CN106245520A (zh) 桥梁检测车行走机构及桥梁检测车
CN110219684B (zh) 一种矿用锚杆钻车
CN207739946U (zh) 一种多功能架拱凿岩台车的工作机构
CN214653418U (zh) 一种可多角度运动的飞臂式双平台折叠伸缩绝缘臂平台
CN217972308U (zh) 带升降平台的锚杆吊机
CN210393495U (zh) 一种搬运吊车
CN214653419U (zh) 一种可多角度运动的拐臂式双平台折叠伸缩绝缘臂
CN110758563A (zh) 一种全方向多功能智能应急救援车底盘
CN102785116B (zh) 移动平台3/2自由度大型件90/180度翻转机
CN214366118U (zh) 一种隧道拱架施工作业车
CN114655864A (zh) 超起装置及作业机械
CN201980887U (zh) 履带式液压支架吊运车
CN111362207B (zh) 一种高空作业车用可实现高精度定位的作业装置
CN208394162U (zh) 积放式空中悬挂装配线
CN212105727U (zh) 一种帮锚杆钻车
CN109458218B (zh) 直臂式重载隧道多功能作业平台
CN112682076A (zh) 一种隧道拱架施工作业车
CN219792289U (zh) 一种平衡重变位装置及起重机
CN218785942U (zh) 一种换电设备
CN110790163A (zh) 一种集装箱用多维吊具
CN214141308U (zh) 一种单梁门式轮胎吊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