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971958U - 一种线束放线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线束放线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971958U
CN217971958U CN202221833426.1U CN202221833426U CN217971958U CN 217971958 U CN217971958 U CN 217971958U CN 202221833426 U CN202221833426 U CN 202221833426U CN 217971958 U CN217971958 U CN 21797195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leeve
driving
pay
assembly
dri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833426.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稳达
陈建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men Hiprecis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men Hiprecis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men Hiprecis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men Hiprecis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833426.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97195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97195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97195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toring, Repeated Paying-Out, And Re-Storing Of Elongated Art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线束放线装置,包括底座、放线盘、水平伸缩组件和旋转放线组件;所述水平伸缩组件设置于所述底座上,所述水平伸缩组件包括驱动连接的第一驱动件和第一套筒,所述放线盘设置于所述第一套筒上远离所述第一驱动件的一端;所述旋转放线组件设置于所述底座上,所述旋转放线组件与所述第一驱动件、所述第一套筒驱动连接,所述旋转放线组件可驱动所述第一驱动件、所述第一套筒以水平方向为轴同步转动,进而带动所述放线盘转动。本实用新型可以减少放线装置的空间占用,并提高放线装置操作的简易性。

Description

一种线束放线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线束加工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线束放线装置。
背景技术
在线束的加工过程中,需要用到放线设备来对线束进行放线操作。然而,在目前的技术方案中,大多放线设备的放线盘为固定结构,在放置线束或者为防止放置于放线盘上的线束出现脱落的情况,需对整个设备进行转动或移动,从而将线束放置于放线盘上或者将放线盘上的线束与其他设备或物体相配合以抵接于放线盘上防止脱落。然而,对整个设备进行转动或者移动,导致该放线设备占用空间过大,且不易于操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上述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线束放线装置,从而减少放线装置的空间占用,并提高放线装置操作的简易性。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线束放线装置,包括底座、放线盘、水平伸缩组件和旋转放线组件;所述水平伸缩组件设置于所述底座上,所述水平伸缩组件包括驱动连接的第一驱动件和第一套筒,所述放线盘设置于所述第一套筒上远离所述第一驱动件的一端,所述第一套筒可在所述第一驱动件的驱动下,带动所述放线盘沿水平方向往复运动;所述旋转放线组件设置于所述底座上,所述旋转放线组件与所述第一驱动件、所述第一套筒驱动连接,所述旋转放线组件可驱动所述第一驱动件、所述第一套筒以水平方向为轴同步转动,进而带动所述放线盘转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线束放线装置,包括底座、放线盘、水平伸缩组件和旋转放线组件,其中水平伸缩组件设置于底座上,水平伸缩组件包括驱动连接的第一驱动件和第一套筒,放线盘设置于第一套筒上远离第一驱动件的一端,由此,当第一驱动件的输出轴转动时,即可带动第一套筒和放线盘沿水平方向往复运动,从而无需转动或者移动整个设备即可实现线束在放线盘上的放置或者将放置于放线盘上的线束抵接于放线盘上防止脱落。并且,旋转放线组件设置于底座上,且与第一驱动件、第一套筒驱动连接,该旋转放线组件可驱动第一驱动件、第一套筒以水平方向为轴同步转动进而带动放线盘转动以进行放线操作。由此,通过水平伸缩组件以及旋转放线组件的设置,提高了设备结构的紧凑性,同时也无需对整个设备进行转动或者移动即可实现线束在放线盘上的放置和防脱,减少了放线装置的空间占用,也提高了放线装置的操作的简易性。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提出的一种线束放线装置,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可选地,所述第一套筒套设于所述第一驱动件的输出轴上且与所述输出轴通过螺纹相连接。
可选地,所述旋转放线组件包括第二套筒、第二驱动件、第一传动轮以及第二传动轮,所述第二驱动件与所述第一传动轮驱动连接,所述第一传动轮与所述第二传动轮通过皮带传动连接;所述第二传动轮套设于所述第一驱动件上且与所述第一驱动件同轴设置,所述第二套筒套设于所述第一套筒上,所述第二套筒分别与所述第一套筒、所述第二传动轮以及所述第一驱动件相卡接,以在所述第二传动轮转动时,所述第二套筒能够带动所述第一驱动件、所述第一套筒同步转动。
可选地,所述第二套筒与所述第一套筒通过第一卡接组件相连接,所述第一卡接组件包括滑动槽以及第一导向键,所述滑动槽开设于所述第一套筒的外侧壁上且沿所述第一套筒的轴向设置,所述第一导向键穿过所述第二套筒的侧壁并插入所述滑动槽内,所述第一导向键可在所述滑动槽内沿其长度方向往复运动。
可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固定柱和活动柱,所述固定柱一端与所述底座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活动柱可转动连接,所述旋转放线组件和所述水平伸缩组件设置于所述活动柱上。
可选地,所述放线盘包括基板以及设置于所述基板上的两个间距调节组件,两个间距调节组件之间可相对移动,以固定线束。
可选地,所述间距调节组件包括滑动孔和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穿过并凸出于所述滑动孔,所述固定杆可沿所述滑动孔的长度方向滑动,以调节两个固定杆之间的相对位置。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线束放线装置的立体结构图;
图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第二套筒与水平伸缩组件的装配示意图;
图3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第二套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第一套筒与第二套筒装配时的截面图;
图5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放线盘的结构示意图。
标号说明:
底座-100、放线盘-200、水平伸缩组件-300、第一驱动件-310、第一套筒-320、第二套筒-410、第二驱动件-420、第一传动轮-430、第二传动轮-440、滑动槽-321、第一导向键-411、固定柱-110、活动柱-120、第三套筒-130、基板-210、间距调节组件-220、滑动孔-221、固定杆-22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本实用新型由于第一套筒套与第一驱动件驱动连接,放线盘设置于第一套筒上远离第一驱动件的一端,由此,第一驱动件可带动第一套筒和放线盘沿水平方向往复运动,从而无需转动或者移动整个设备即可实现线束在放线盘上的放置或者将放置于放线盘上的线束抵接于放线盘上防止脱落。并且,旋转放线组件设置于底座上,且与第一驱动件、第一套筒驱动连接,该旋转放线组件可驱动第一驱动件、第一套筒以水平方向为轴同步转动进而带动放线盘转动以进行放线操作。由此,通过水平伸缩组件以及旋转放线组件的设置,提高了设备结构的紧凑性,同时也无需对整个设备进行转动或者移动即可实现线束在放线盘上的放置和防脱,减少了放线装置的空间占用,也提高了放线装置的操作的简易性。
为了更好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实用新型,并且能够将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为了更好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以及具体地实施方式对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说明。
请参考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线束放线装置,该装置包括底座100、放线盘200、水平伸缩组件300和旋转放线组件。
具体地,水平伸缩组件300设置于底座100上,其包括驱动连接的第一驱动件310和第一套筒320,放线盘200设置于第一套筒320上远离第一驱动件310的一端,第一套筒320可在第一驱动件310的驱动下,例如第一驱动件310为气缸等,从而可以带动放线盘200沿其轴向即水平方向往复运动。
可选地,第一套筒320套设于第一驱动件310的输出轴上且与输出轴通过螺纹相连接。即第一套筒320的内侧壁上开设有内螺纹,第一驱动件310的输出轴的外侧壁上开设有与该内螺纹相适配的外螺纹。该第一驱动件310可以是各种类型的驱动电机,由此,当第一驱动件310的输出轴发生正转或者反转时,在螺纹的作用下,第一套筒320会脱出或旋入该输出轴。
通过第一套筒320和第一驱动件310的设置,当需要在放线盘200上放置线束或者防脱时,即可驱动第一驱动件310,进而带动放线盘200沿水平方向伸出或缩回,以便于放置线束或者将放置于放线盘200上的线束与其他设备或物体相抵接放置脱落,而无需整体转动设备或者移动设备,减少了设备的空间占用。
接着,旋转放线组件设置于底座100上,该旋转放线组件与第一驱动件310、第一套筒320驱动连接,该旋转放线组件可驱动第一驱动件310、第一套筒320以水平方向为轴同步转动,进而带动放线盘200转动,以实现放线。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水平伸缩组件300和旋转放线组件的相配合,既实现了放线盘200在水平方向上的伸缩运动,也满足了放线盘200的正常放线或收线工作,提高了放线装置的结构的紧凑性,减少了放线装置的空间占用,也提高了放线装置的操作的简易性。
在一实施例中,该旋转放线组件包括第二套筒410、第二驱动件420、第一传动轮430以及第二传动轮440,该第二驱动件420与第一传动轮430驱动连接,具体地,第一传动轮430套设于第二驱动件420的输出轴上,第一传动轮430与第二传动轮440通过皮带传动连接。第二传动轮440套设于第一驱动件310上且与第一驱动件310同轴设置,第二套筒410套设于第一套筒320上,该第二套筒410分别与第一套筒320、第二传动轮440以及第一驱动件310相卡接,由此,当第二传动轮440转动时,能够带动第二套筒410进行转动,进而带动第一驱动件310、第一套筒320同步转动,从而实现放线操作。
并且,第二套筒410与第一套筒320相卡接,当第一驱动件310的输出轴转动时,第二套筒410能够向第一套筒320提供防止其以水平方向为轴转动的作用力,从而第一套筒320在第一驱动件310的输出轴的转动下,仅能够实现在水平方向上的伸缩运动而不会随之转动,保证了放线盘200的伸缩效果。
请参考图2至图4,在一实施例中,第二套筒410与第一套筒320通过第一卡接组件相连接,该第一卡接组件包括滑动槽321以及第一导向键411,该滑动槽321开设于第一套筒320的外侧壁上,且沿第一套筒320的轴向设置,该第一导向键411穿过第二套筒410的侧壁并插入该滑动槽321内,且第一导向键411可在滑动槽321内沿其长度方向往复运动。由此,在第一驱动件310的输出轴转动时,在螺纹的作用下,第一套筒320能够沿水平方向做往复运动,同时,滑动槽321以及第一导向键411的设置能够防止第一套筒320跟随第一驱动件310的输出轴转动,并保证第一套筒320的正常伸缩运动。且第二套筒410在第二传动轮440的驱动下,能够通过该第一导向键411带动第一套筒320进行转动,进而带动放线盘200进行转动。
在一实施例中,第二套筒410远离放线盘200的一端通过第二卡接组件与第二传动轮440和第一驱动件310相卡接,该第二卡接组件包括第二导向键(图中未示出)以及分别开设于第二套筒410的外侧壁上、第二传动轮440的内侧壁和第一驱动件310上的卡槽(图中未示出)。具体地,第二套筒410套设于第一驱动件310上,第二传动轮440套设于该第二套筒410上,开设于第二套筒410外侧壁上的卡槽与第二传动轮440的内侧壁上的卡槽相对应,第二导向键插入两个卡槽所形成的空间内,以防止第二传动轮440和第二套筒410发生相对位移。另外,第一驱动件310的卡槽开设于第一驱动件310上与第二套筒410相对的表面上,第二导向键沿第二套筒410的轴向凸出于第二套筒410,并插入开设于第二驱动件420的卡槽内。由此通过第二卡接组件的设置,第二传动轮440能够驱动第二套筒410以及第一驱动件310同步转动,同时,第二套筒410与第一套筒320相卡接,也能够带动第一套筒320进行转动,进而带动放线盘200进行放线操作。
请参考图1,在一实施例中,线束放线装置还包括固定柱110和活动柱120,该固定柱110一端与底座100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活动柱120可转动连接,该旋转放线组件和水平伸缩组件300设置于活动柱120上。由于固定柱110和活动柱120相铰接,则可以通过转动活动柱120从而调整放线盘200的高度,提高了线束放线装置的适用范围。在一示例中,活动柱120的活动端可以设置有第三套筒130,该第三套筒130通过轴承(图中未示出)套设于第二套筒410上,由此既可以固定第二套筒410,同时也不会影响第二套筒410的转动。
请参考图1、图2以及图5,放线盘200包括基板210以及设置于基板210上的两个间距调节组件220,两个间距调节组件220可相对移动,从而调整二者之间的间距,从而适配不同尺寸的线束以固定线束,提高了线束放线装置的适用范围。
具体地,间距调节组件220包括滑动孔221和固定杆222,该固定杆222穿过并凸出于滑动孔221,该固定杆222可沿滑动孔221的长度方向滑动,以调节两个固定杆222之间的相对位置。在一示例中,固定杆222可以与滑动孔221过盈配合,以保证固定杆222位置的稳定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应理解为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进行接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7)

1.一种线束放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放线盘、水平伸缩组件和旋转放线组件;
所述水平伸缩组件设置于所述底座上,所述水平伸缩组件包括驱动连接的第一驱动件和第一套筒,所述放线盘设置于所述第一套筒上远离所述第一驱动件的一端,所述第一套筒可在所述第一驱动件的驱动下,带动所述放线盘沿水平方向往复运动;
所述旋转放线组件设置于所述底座上,所述旋转放线组件与所述第一驱动件、所述第一套筒驱动连接,所述旋转放线组件可驱动所述第一驱动件、所述第一套筒以水平方向为轴同步转动,进而带动所述放线盘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套筒套设于所述第一驱动件的输出轴上且与所述输出轴通过螺纹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放线组件包括第二套筒、第二驱动件、第一传动轮以及第二传动轮,所述第二驱动件与所述第一传动轮驱动连接,所述第一传动轮与所述第二传动轮通过皮带传动连接;所述第二传动轮套设于所述第一驱动件上且与所述第一驱动件同轴设置,所述第二套筒套设于所述第一套筒上,所述第二套筒分别与所述第一套筒、所述第二传动轮以及所述第一驱动件相卡接,以在所述第二传动轮转动时,所述第二套筒能够带动所述第一驱动件、所述第一套筒同步转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套筒与所述第一套筒通过第一卡接组件相连接,所述第一卡接组件包括滑动槽以及第一导向键,所述滑动槽开设于所述第一套筒的外侧壁上且沿所述第一套筒的轴向设置,所述第一导向键穿过所述第二套筒的侧壁并插入所述滑动槽内,所述第一导向键可在所述滑动槽内沿其长度方向往复运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固定柱和活动柱,所述固定柱一端与所述底座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活动柱可转动连接,所述旋转放线组件和所述水平伸缩组件设置于所述活动柱上。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线盘包括基板以及设置于所述基板上的两个间距调节组件,两个间距调节组件之间可相对移动,以固定线束。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间距调节组件包括滑动孔和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穿过并凸出于所述滑动孔,所述固定杆可沿所述滑动孔的长度方向滑动,以调节两个固定杆之间的相对位置。
CN202221833426.1U 2022-07-15 2022-07-15 一种线束放线装置 Active CN21797195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833426.1U CN217971958U (zh) 2022-07-15 2022-07-15 一种线束放线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833426.1U CN217971958U (zh) 2022-07-15 2022-07-15 一种线束放线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971958U true CN217971958U (zh) 2022-12-06

Family

ID=842788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833426.1U Active CN217971958U (zh) 2022-07-15 2022-07-15 一种线束放线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97195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873938A (zh) 终端设备
CN110407011A (zh) 一种可调节式面料收卷装置及其工作方法
CN114833467B (zh) 一种用于金属板材的激光切割设备
CN217971958U (zh) 一种线束放线装置
CN106865362B (zh) 一种绕线式自动收放线机构
CN210001309U (zh) 一种可调节距离的漆包线拉线装置
CN114104848B (zh) 一种建设工程用防雷检测自动收线装置
CN215173359U (zh) 一种投影设备调节装置
CN114593315A (zh) 一种投影设备调节装置
CN208648452U (zh) 一种光纤收放线装置
US5060533A (en) Arm fitting structure of horizontal articulated robot
CN111675048A (zh) 一种全自动线缆绕线装置
CN214768536U (zh) 一种房屋建筑用钢筋弯折机
CN211619430U (zh) 一种可调分切间距的静电膜分切复卷装置
JP2619173B2 (ja) 線状体の巻き取り、巻き戻し装置
CN211004000U (zh) 电线收放装置
CN211594368U (zh) 收放卷装置
CN220147654U (zh) 一种铜覆钢薄膜打包设备
CN112821328A (zh) 一种野外电力施工用多功能电缆支撑架
CN207256378U (zh) 分切机收边装置
CN218344892U (zh) 一种可调节的布线板卷筒
CN209737344U (zh) 一种旋转连接台的旋转调整机构
CN219136034U (zh) 一种岸电电缆绞车
CN216072464U (zh) 一种防止线缆弯折的收卷线缆定位辅助装置
CN220334427U (zh) 一种电焊机线束整理卷线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