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966956U - 工具箱上盖和工具箱 - Google Patents

工具箱上盖和工具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966956U
CN217966956U CN202221922432.4U CN202221922432U CN217966956U CN 217966956 U CN217966956 U CN 217966956U CN 202221922432 U CN202221922432 U CN 202221922432U CN 217966956 U CN217966956 U CN 21796695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andle
space
cover
toolbox
tool box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922432.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森
赵殿虎
李本祥
刘洋
陆晓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Deli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ijieda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jieda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filed Critical Sijieda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96695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96695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urses, Travelling Bags, Baskets, Or Suitcases (AREA)
  • Workshop Equipment, Work Benches, Supports, Or Storage Means (AREA)
  • Packaging Of Annular Or Rod-Shaped Articles, Wearing Apparel, Cassett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工具箱上盖和工具箱,该上盖适于与工具箱的箱体盖合,包括主盖体,其上形成有把手凹槽;把手,与所述主盖体枢转连接,具有收容于把手凹槽的存储位置和至少部分枢转出把手凹槽的操作位置;主盖体局部向内凹陷形成收容空间,收容空间与把手凹槽的凹陷方向相同,上盖还包括用于封闭和打开收容空间的次盖体,如此在不增大整体体积的前提下,开辟了上盖的收容空间,提高了工具箱的整体收容体积,工具箱的实用性更高。

Description

工具箱上盖和工具箱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工具箱上盖和工具箱。
背景技术
现有的工具箱,通常在上盖上设置存储把手的凹槽,把手可转动的设置在凹槽中。在把手存储状态,把手内收容在凹槽中,需要移动工具箱时,先将把手从凹槽中枢转出来,握持把手拎起工具箱,从而可以灵活的移动工具箱。
由于上盖需要设置收容把手的凹槽,凹槽的深度要满足容纳把手,因此上盖要满足一定厚度,这导致了工具箱收容空间占其整体体积的比重减小。
因此,有必要对现有技术予以改良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所述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是现有技术中工具箱收容空间不合理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工具箱上盖,包括:
主盖体,形成有把手凹槽;
把手,与所述主盖体枢转连接,具有收容于所述把手凹槽的存储状态和至少部分枢转出所述把手凹槽的操作状态;
所述主盖体局部向内凹陷形成收容空间,所述收容空间与所述把手凹槽的凹陷方向相同,所述上盖还包括用于封闭和打开所述收容空间的次盖体。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主盖体还包括向内凹陷形成的操作空间,在所述操作空间能够操作所述把手和所述次盖体。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把手凹槽与所述操作空间连通,或者,部分所述把手凹槽形成所述操作空间;所述次盖体的操作部处于闭合状态时与所述操作空间邻接,或者至少部分伸入所述操作空间。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操作空间连通于所述把手凹槽长度的中部区域;或,所述把手凹槽的长度方向的中部区域加宽设置形成所述操作空间。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操作空间连通于所述把手凹槽长度的中部区域。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次盖体超出所述收容空间的部分形成所述操作部。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把手凹槽部分围绕所述收容空间,所述操作空间位于所述把手凹槽和所述收容空间之间。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把手凹槽的内轮廓与所述收容空间的外轮廓走向大致相同。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收容空间的深度大于等于所述把手凹槽的深度。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次盖体与所述主盖体枢转连接,所述次盖体的枢转轴线平行于所述把手的枢转轴线,且均位于所述操作空间的同一侧。
在一实施例中,还包括分格盘,所述分格盘设置于所述收容空间并可自所述收容空间取出
此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工具箱,包括上述任意实施例所述的工具箱上盖。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工具箱上盖和工具箱,该上盖适于与工具箱的箱体盖合,包括主盖体,其上形成有把手凹槽;把手,与主盖体枢转连接,主盖体局部向内凹陷形成收容空间,收容空间与把手凹槽的凹陷方向相同,上盖还包括用于封闭和打开收容空间的次盖体,如此在不增大整体体积的前提下,开辟了上盖的收容空间,提高了工具箱的整体收容体积,工具箱的实用性更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工具箱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工具箱的上盖的次盖体和把手均被枢转一定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工具箱的另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工具箱;
图5是图4所示工具箱的另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下文中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
在本实用新型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顶、底”通常是针对附图所示的方向而言的,或者是针对部件本身在竖直、垂直或重力方向上而言的;同样地,为便于理解和描述,“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但上述方位词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工具箱100。请参见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所提供的工具箱100,包括箱体20和上盖10。
在具体实施场景中,工具箱100可以用于存放多种类型的工具,如螺丝刀、起子、钳子等拆卸和安装工具,也可以存放尺子、水平仪、圆规等测量工具,还可以存电动工具等,其所存放的工具还可以根据用户需求调整,在此不作限制。
上盖10可开闭的设置在箱体20上,箱体20具有储物腔22,当上盖10盖合在箱体20上时,储物腔22封闭,打开上盖10,可向储物腔22中拿取和存放工具。当上盖10盖合在箱体20上时,箱体20的锁定结构将上盖10与箱体锁定。锁定结构还包括解锁按钮23,需要打开上盖10时,仅需操作解锁按钮23解除上盖10与箱体20的锁定结构,转动上盖10即可打开工具箱100。
本实施例中,上盖10可转动的设置在箱体20上。上盖10的一侧边设置枢转结构,与箱体20的一侧外缘枢转连接。在其他实施例中,上盖10还可以采用直接扣合在箱体20的配合方式,如此上盖10可以完全与箱体20分离。
在具体实施例中,上盖10包括主盖体11和与主盖体11枢转连接的把手13。主盖体11上凹陷形成把手凹槽112,把手凹槽112的形状与把手13相匹配,以便于收容把手13。把手13具有收容于在把手凹槽112的存储状态以及至少部分枢转出把手凹槽112的操作状态。把手13在存储状态收容在把手凹槽112中,当用户需要提拎工具箱100,通过将把手13至转动出把手凹槽112,握持把手13的握持区域,即可操作把手13移动整个工作箱100。
具体的,把手13具有多个枢转角度,定义把手收容在把手凹槽112的位置的枢转角度为零,也即把手13存储状态的枢转角度为零,转动把手13,能够使把手13在0度-170度范围内转动。当把手13部分枢转出把手凹槽112,其一部分外周面可以被用户抓握,定义该状态为把手13的操作状态。可以理解的,把手的操作状态包括多个把手13的枢转角度,其枢转角度范围可以包括10度-170度。在把手13操作状态,用户提拎把手13,在重力作用下,把手13最终相对上盖10的上表面垂直。
需要说明的是,把手13的存储状态即把手13转动至把手凹槽112的里面,可以完全收容在把手凹槽112中,把手13的部分也可以凸出在把手凹槽112之外。把手13的操作状态,把手13至少部分凸出于把手凹槽112外,用户手可以抓握即可,操作状态可以包括把手13的多个转动位置,例如,转动90度至大致垂直于主盖体11的位置,也可以仅转动45度,只要能够手指抓握把手13的握持区域即可。
工具箱100的容积主要由箱体20决定。定义工具箱的有效容积率为箱体20的容积与工具箱100整体体积的比值。由于上盖10设置把手凹槽112,因此上盖10需要具有一定厚度,这导致了工具箱100整体体积的增大,但箱体20的容积并没有增大,因此工具箱100的有效容积率减小。
为了提高工具箱的有效容积率,本实施例中,主盖体11的局部向内凹陷形成收容空间110,上盖10还包括用于封闭和打开该收容空间110的次盖体15,次盖体15与主盖体11枢转连接。该收容空间110与把手凹槽112的凹陷方向相同,通过操作次盖体15可打开该收容空间110,向其中存放和拿取工具。开发了上盖10的收容空间,由于收容空间110利用了主盖体11既有的厚度空间,提高了总体的收容体积,因此,该工具箱的有效容积率提高。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所述的“内”和“外”,均是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而言,如主盖体11向内凹陷,应当理解为向主盖体11的轮廓内部空间凹陷。
凹陷方向为垂直于对应表面的方向。上述收容空间110与把手凹槽112的“凹陷方向相同”应当理解为,收容空间110和把手凹槽112位于上盖10的同一表面,其凹陷方向均垂直于该表面。
一些实施例中,把手凹槽112和收容空间110均位于主盖体11的上表面,均由上表面的壳体结构凹陷形成。请参见图1,在盖合状态,盖体10位于箱体20的上方,整个工具箱100呈长方体形状,盖体10大致呈一定厚度的板状,具有裸露的上表面和面向储物腔22的内表面。把手凹槽112和收容空间110位于盖体10的上表面和内表面之间,次盖体15盖合在收容空间110之上,用于将收容空间封闭,把手13收容在把手凹槽112中。
本实施例中,在存储状态,把手13贴合把手凹槽112的底部,把手凹槽112的深度大于等于把手13的厚度,使其完全收容在把手凹槽112中。如此上表面基本平整,可以将多个工具箱100叠放,因此便于工具箱100的存储和运输。
在一些实施例中,收容空间110的深度大于等于把手凹槽112的深度。如此,收容空间110的空间可以向工具箱内部凹陷,不增加工具箱在其厚度方向的尺寸,还扩展了工具箱的容积,提高了工具箱的实用性。
为了便于把手13的操作以及次盖体15的开闭,在一实施例中,主盖体11还包括向内凹陷形成的操作空间114,该操作空间114位于把手凹槽112和收容空间110之间,该操作空间114两侧开口,其中一侧开口连通把手凹槽112,另一侧开口正对处于闭合位置的次盖体15的操作部151,次盖体15的操作部151与操作空间114邻接,但没有伸入操作空间114内,通过操作空间114可以直接触及次盖体15的操作部151。
在另一实施例中,次盖体15的操作部151的部分通过上述另一侧开口伸入操作空间114内,因此,可以直接在操作空间114内触及该操作部151。操作空间114和收容空间110之间由收容空间110的侧壁隔开。这里次盖体15的操作部151凸伸至操作空间114,是相对于收容空间110的侧壁而言,操作部151凸出于侧壁之外,部分位于操作空间114内。
在具体实施场景中,当用户需要操作把手或者收容空间时,将一只手伸入操作空间,手心朝向上述一侧开口,从而手指可以触及把手13,若手心朝向上述另一侧开口,则手指可以触及次盖体15的操作部151,从而打开收容空间。如此通过一个操作空间114能够操作把手13和次盖体15,从而达到了一个操作空间114开闭把手13和次盖体15的效果。本实施例中,次盖体15的操作部151位于次盖体15对应侧边的中心位置。在一实施例中,次盖体15超出收容空间的部分形成操作部151。
具体的,该操作空间114构造为凹槽结构,该凹槽结构的两个侧面敞口,也即上述所述的开口,通过一侧开口可以触及把手13,通过另一侧开口可以触及次盖体15的操作部151,也即实现了通过一个凹槽结构操作两个把手13和次盖体15的效果。
在一实施例中,操作空间114的一开口位于另一开口的相对侧。也就是说,操作空间的两个相对的侧面敞口形成上述相对的开口。
把手凹槽112大致呈冂字形状,把手13呈同样的形状,其两个末端与主盖体11通过转轴枢转连接。具体的,把手13的两个末端开设贯通的转轴孔,主盖体11位于把手凹槽12的末端位置定位孔,转轴穿过转轴孔和主盖体11的定位孔配合,实现把手13的两个末端通过转轴与主盖体11枢转连接。当把手13枢转出把手凹槽112至大致垂直于主盖体11上表面的位置,把手13呈门框形状。上述冂字形状,也可以称之为C形状。
为了便于把手13的操作,一些实施例中,操作空间114连通于把手凹槽112长度方向的中部区域,当把手13处于存储状态,操作空间114的开口正对把手13的握持区域,从而用于直接通过操作空间114将把手13枢转出,然后抓握同一位置,提拎工具箱100即可,无需调整握持姿势,操作便捷。
在一实施例中,次盖体15与主盖体11之间通过磁吸组件吸附连接。具体而言,次盖体15的边缘开设凹槽,凹槽内嵌永磁铁,主盖体11对应盖合位置设置铁块,用于与对应位置的永磁铁吸合。具体的,凹槽开设在次盖体15的操作部151两侧的转角位置,操作部151左右两侧各设置一个,铁块在主盖体11的对应位置设置,如此次盖体15的吸附封闭效果较好。当然,也可以在操作部151位置嵌入永磁铁,主盖体11对应侧壁设置铁块。上述永磁铁和铁块的设置位置可以互换,在此不作限制。
把手凹槽112为一定形状走向的槽,把手凹槽112通常与主盖体11的轮廓相同,但尺寸略小。本实施例中,在把手凹槽112长度延伸方向上,把手凹槽112的中心线或者外轮廓线各处均与主盖体11的边缘距离相同,该预留的距离空间便于设置上盖10与箱体20的对合结构,把手凹槽112紧贴对合结构设置,如此把手凹槽112环绕的面积将最大化,有利于设置更大容积的收容空间。
在一实施例中,把手凹槽112的内轮廓与收容空间110的外轮廓走向大致相同。收容空间110的外轮廓略小于把手凹槽112的内轮廓。如此,在保证结构强度的前提下,可以最大化收容空间110的体积,从而提高收容容积。
本实施例中,把手凹槽112围绕收容空间110设置,收容空间110部分位于把手凹槽112围设的范围内,操作空间114位于把手凹槽112和收容空间110之间。收容空间110在主盖体11的上表面的投影的面积占主盖体11上表面的面积的至少1/3。本实施例中,收容空间110呈长方体形状,次盖体15为匹配的长方形板结构。
为了便于次盖体15和把手13的操作,次盖体15的枢转轴线平行于把手13的枢转轴线,且均位于操作空间114的同一侧。如此,通过操作空间114向同一个方向转动次盖体15和把手13即可打开次盖体15和将把手13转动至操作位置,操作方便。
一实施例中,把手13和次盖体15的枢转方向相同。这里枢转方向相同是相对于时针转动方向而言,把手13由存储状态逆时针旋转至操作状态,次盖体15由闭合位置逆时针旋转至打开位置。更优的,就打开过程而言,盖体15的枢转方向与上盖10的枢转方向相同,从而便于用户从单一方向操作存储腔22和收容空间110,操作方便。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所提供的工具箱,其上盖上不仅形成有用于收容把手的把手凹槽,还形成有扩展的收容空间,从而在不增大工具箱整体体积的前提下,扩展了收容体积,提高了工具箱的有效容积率,工具箱的实用价值。
实施例2
请参见图4和图5,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工具箱200,该工具箱与上述实施例1部分所提供的工具箱基本相同,下面重点对不同之处详细说明,其他相同的结构可参见实施例1部分,在此不再赘述。
在该实施例中,工具箱200包括上盖10a和箱体20,上盖10a用于盖合在箱体20上。上盖10a形成有把手凹槽和操作空间114a。操作空间114a与把手凹槽为一体结构,也可以理解为,把手凹槽的部分构成操作空间114a。具体而言,把手凹槽包括加宽的部分,把手13a收容于把手凹槽时,该加宽的部分是留空的,从而形成操作空间114a,供用户手操作把手13和次盖体15a。更具体的,把手凹槽的长度的中部区域加宽设置形成操作空间114a。
请参见图4,把手13a包括平直的握持区域,操作空间114a的长度基本等于把手13a的握持区域的长度。也就是说,用于收容把手13a的握持区域的把手凹槽加宽设置,加宽的部分形成操作空间114a,用户手可以伸入操作空间抓握把手13a的握持区域。本实施例中,操作空间114a一侧为收容空间,次盖体15a的操作部151a与操作空间114a邻接,用户也可以通过操作空间114a操作次盖体15a。操作空间114a的长度大于次盖体15a的长度。
一实施例中,工具箱200还包括分格盘17,分格盘17设置于收容空间并可自收容空间取出。具体的,分格盘17具有多个储物格,每个储物格可以用于存储一类物品,从而可以实现物品分类存放,而且,分格盘的设置可以使物品保持在一定范围内,避免物品混乱,存放更加规整。
实施例3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工具箱上盖,用于与上述各实施例所述的工具箱的箱体20盖合。该实施例所提供的工具箱上盖,其相关部件及对应功能均可以参见上述实施例的工具箱100的上盖10、和工具箱200的上盖10a中介绍,为了描述简洁目的,在此不再赘述。
显然,上述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工具箱上盖,适于与工具箱的箱体盖合,其特征在于,包括:
主盖体,形成有把手凹槽;
把手,与所述主盖体枢转连接,具有收容于所述把手凹槽的存储状态和至少部分枢转出所述把手凹槽的操作状态;
所述主盖体局部向内凹陷形成收容空间,所述收容空间与所述把手凹槽的凹陷方向相同,所述上盖还包括用于封闭和打开所述收容空间的次盖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具箱上盖,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盖体还包括向内凹陷形成的操作空间,在所述操作空间能够操作所述把手和所述次盖体。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工具箱上盖,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凹槽与所述操作空间连通,或者,部分所述把手凹槽形成所述操作空间;所述次盖体的操作部处于闭合状态时与所述操作空间邻接,或者至少部分伸入所述操作空间。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工具箱上盖,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空间连通于所述把手凹槽长度方向的中部区域;或,所述把手凹槽的长度的中部区域加宽设置形成所述操作空间。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工具箱上盖,其特征在于,所述次盖体超出所述收容空间的部分形成所述操作部。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工具箱上盖,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凹槽围绕所述收容空间,所述操作空间位于所述把手凹槽和所述收容空间之间。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工具箱上盖,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凹槽的内轮廓与所述收容空间的外轮廓走向大致相同。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具箱上盖,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分格盘,所述分格盘设置于所述收容空间并可自所述收容空间取出。
9.如权利要求1所述工具箱上盖,其特征在于,所述次盖体与所述主盖体枢转连接,所述次盖体的枢转轴线平行于所述把手的枢转轴线,且均位于所述操作空间的同一侧。
10.一种工具箱,其特征在于,包括上述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工具箱上盖。
CN202221922432.4U 2022-07-21 2022-07-25 工具箱上盖和工具箱 Active CN217966956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892103 2022-07-21
CN202221892103X 2022-07-21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966956U true CN217966956U (zh) 2022-12-06

Family

ID=84282354

Famil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922432.4U Active CN217966956U (zh) 2022-07-21 2022-07-25 工具箱上盖和工具箱
CN202221938673.8U Active CN218617946U (zh) 2022-07-21 2022-07-26 具有快速识别工具的工具箱
CN202221941206.0U Active CN218082644U (zh) 2022-07-21 2022-07-26 一种工具收纳箱盖及工具收纳箱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938673.8U Active CN218617946U (zh) 2022-07-21 2022-07-26 具有快速识别工具的工具箱
CN202221941206.0U Active CN218082644U (zh) 2022-07-21 2022-07-26 一种工具收纳箱盖及工具收纳箱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3) CN217966956U (z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082644U (zh) 2022-12-20
CN218617946U (zh) 2023-03-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048133B2 (en) Storage container
US6105767A (en) Tool case with butterfly door
EP3242838B1 (en) Storage system
EP2474393B1 (en) Container with latch
JP2013226622A (ja) 工具収納ケース
CN217966956U (zh) 工具箱上盖和工具箱
CN213562479U (zh) 堆叠式容器
JP2013226621A (ja) 工具収納ケース
CN218170367U (zh) 多层工具箱
EP3138664B1 (en) Tool organiser
CN220389400U (zh) 工具盒上盖和工具盒
US20220402649A1 (en) Stackable and nestable container
TWM593929U (zh) 工具箱構造
JP6836852B2 (ja) 収納ケース
TWM562825U (zh) 具有可滑式把手的容器裝置
CN216710198U (zh) 一种票据收纳箱
US20240253206A1 (en) Tool container system
JPS6335703Y2 (zh)
CN216186917U (zh) 主储物箱、副储物箱及储物箱组
CN212763410U (zh) 可组合堆叠的工具盒
JPH0653432U (ja) ドア付きコンテナ
CN215848099U (zh) 一种新型收纳盒
JPS5939023Y2 (ja) 容器
CN214117794U (zh) 一种开锁装置
TWM637848U (zh) 收納盒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No. 3 Workshop, Phase I, Zhongx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dustrial Park, No. 8 Zhanye Road, Suzhou Industrial Park, Jiangsu Province, 215000

Patentee after: Suzhou Deli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No. 3 Workshop, Phase I, Zhongx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dustrial Park, No. 8 Zhanye Road, Suzhou Industrial Park, Jiangsu Province, 215000

Patentee before: Sijieda Technology (Suzhou) Co.,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