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960801U - 一种经鼻蝶入路术后颅底修复膜 - Google Patents

一种经鼻蝶入路术后颅底修复膜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960801U
CN217960801U CN202221039036.7U CN202221039036U CN217960801U CN 217960801 U CN217960801 U CN 217960801U CN 202221039036 U CN202221039036 U CN 202221039036U CN 217960801 U CN217960801 U CN 21796080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postoperative
sealing
sealing layer
osteogeni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039036.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崔云
宋天喜
朱金亮
胡艳丽
何志敏
胡刚
仇志烨
吴晶晶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dong Aojing Biotechnology Co ltd
Aojing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dong Aojing Biotechnology Co ltd
Aojing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dong Aojing Biotechnology Co ltd, Aojing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dong Aojing Bio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039036.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96080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96080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96080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aterials For Medical U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修复膜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经鼻蝶入路术后颅底修复膜。一种经鼻蝶入路术后颅底修复膜,沿厚度方向依次包括致密层、成骨层和密封层,其中,所述致密层为朝向脑外的一侧,所述密封层为朝向脑内的一侧;所述致密层采用高分子或生物蛋白制成,用于隔绝外部环境,保护颅底修复膜;所述成骨层采用骨块制成,用于促进新生骨组织生长并为新生骨组织生长提供空间;所述密封层采用所述高分子或生物蛋白制成,用于吸收脑脊液并密封颅底缺损。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经鼻蝶入路术后颅底修复膜,能够在经鼻蝶入路术后有效修复颅底。

Description

一种经鼻蝶入路术后颅底修复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修复膜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经鼻蝶入路术后颅底修复膜。
背景技术
随着显微及内镜技术的发展,经鼻蝶入路可用于前颅底外伤、肿瘤、鞍区占位及三脑室、中上斜坡病变的治疗。神经外科医生通常会选择打开蝶窦,甚至打开部分筛窦,磨除鞍底的骨质从而暴露需要切除的病变组织。鞍底的骨质作为一个重要的承重结构,一旦被打开,由于重力的作用,脑内容物及脑脊液(cerebrospinal fluid,CSF)就极易从此漏入鼻腔。此时的颅腔并非一个密闭的空间,而是与外界环境相通,需要术中及时进行修补;否则易造成 CSF漏、颅内积气、颅内感染、脑膨出等并发症,给手术带来极大的风险,严重时甚至因此而致死。
相关技术中,颅底缺损的闭合方法包括自体脂肪移植、硬脑膜缝合、筋膜移植、鼻中隔血管皮瓣联合使用硬性材料支撑物修补。然而,脂肪组织作为修补材料,可能会因为脂肪的液化影响修补的可靠性;硬脑膜作为修补材料,其修补能力差,容易导致术后CSF再次泄露;筋膜作为修补材料,需要患者术后卧床时间长,容易引起长期卧床并发症;鼻中隔血管皮瓣联合使用硬性材料支撑物作为修补材料,硬性材料支撑物可能会引起感染或妨碍上皮的形成,若肿瘤再次复发,硬性材料支撑物会是再次入路变得十分困难。也就是说,上述相关技术均不能在经鼻蝶入路术后有效修复颅底。
因此,针对以上不足,急需一种经鼻蝶入路术后颅底修复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经鼻蝶入路术后颅底修复膜,能够在经鼻蝶入路术后有效修复颅底。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经鼻蝶入路术后颅底修复膜,沿厚度方向依次包括致密层、成骨层和密封层,其中,所述致密层为朝向脑外的一侧,所述密封层为朝向脑内的一侧;
所述致密层采用高分子或生物蛋白制成,用于隔绝外部环境,保护颅底修复膜;
所述成骨层采用骨块制成,用于促进新生骨组织生长并为新生骨组织生长提供空间;
所述密封层采用所述高分子或生物蛋白制成,用于吸收脑脊液并密封颅底缺损。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致密层采用经过烘干处理的高分子或生物蛋白制成。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成骨层采用经过冻干处理的所述骨块制成。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致密层采用经过交联处理的所述高分子或生物蛋白制成,所述成骨层采用经过交联处理的所述骨块制成。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密封层采用经过冻干处理的所述高分子或生物蛋白制成。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致密层的厚度为0.1~0.2mm。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成骨层的厚度为0.2~0.3mm。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密封层的厚度为0.2~5mm。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高分子或生物蛋白为胶原凝胶、丝素蛋白、聚己内酯、聚氨酯、硅橡胶、聚酯纤维、聚乙烯基吡咯烷酮、聚醚醚酮、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乙烯醇、聚乳酸、聚乙烯或明胶。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骨块采用矿化胶原颗粒、烧结羟基磷灰石或β-磷酸三钙制成。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采用高分子或生物蛋白制备致密层,该致密层为致密结构,强度高,具有保护功能,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硬脑膜修补能力差的问题;骨块具有机械强度和一定可塑性,因此,成骨层具有机械强度和一定可塑性,具有可塑性的成骨层能够在受外力时发生微形变以适应外力,因此,成骨层能够契合不规则的颅底破损,因为成骨层与颅底破损契合好,所以能够避免患者术后长期卧床;成骨层相较于现有技术中的脂肪,同样具有机械强度和可塑性,但成骨层却不会液化,解决了脂肪修复效果不稳定的问题;此外,具有机械强度的成骨层具备支撑性,同时,骨块还能够促进骨再生,骨块的微孔结构能够为新生骨组织的形成提供空间,使成骨层与自身骨组织更好的结合;采用高分子或生物蛋白在成骨层远离致密层的一面制备密封层,朝向脑内的密封层具有吸水溶胀的性质,一旦脑脊液渗出,密封层吸收脑脊液后溶胀,溶胀后的密封层具有净水压力,能够密封颅底破损,防止脑脊液泄露。致密层、成骨层和密封层均为可降解材料(骨块、高分子或生物蛋白),植入人体后会被降解,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使用硬性材料支撑物所带来的问题。因此,由致密层、成骨层和密封层构成的颅底修复膜具备保护、支撑、促进骨组织生长和密封脑脊液的功能,能够有效地修复经鼻蝶入路术后的颅底缺损。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经鼻蝶入路术后颅底修复膜的剖面结构图;
图中:
1-致密层;
2-成骨层;
3-密封层;
10-模具。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除非另有规定或说明,术语“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连接”、“固定”等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说明书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描述的“上”、“下”等方位词是以附图所示的角度来进行描述的,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限定。此外,在上下文中,还需要理解的是,当提到一个元件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时,其不仅能够直接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也可以通过中间元件间接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经鼻蝶入路术后颅底修复膜,沿厚度方向依次包括致密层1、成骨层2和密封层3,其中,致密层1为朝向脑外的一侧,密封层3为朝向脑内的一侧;
致密层1采用高分子或生物蛋白制成,用于隔绝外部环境,保护颅底修复膜;
成骨层2采用骨块制成,用于促进新生骨组织生长并为新生骨组织生长提供空间;
密封层3采用高分子或生物蛋白制成,用于吸收脑脊液并密封颅底缺损。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采用高分子或生物蛋白制备致密层1,该致密层1强度高,具有保护功能;骨块具有机械强度和一定可塑性,因此,成骨层2具有机械强度和一定可塑性,具有可塑性的成骨层2能够在受外力时发生微形变以适应外力,因此,成骨层2能够契合不规则的颅底破损,此外,具有机械强度的成骨层2具备支撑性,同时,骨块还能够促进骨再生,骨块的微孔结构能够为新生骨组织的形成提供空间,使成骨层2与自身骨组织更好的结合;采用高分子或生物蛋白在成骨层2远离致密层1的一面制备密封层3,密封层3具有吸水溶胀的性质,一旦脑脊液渗出,密封层3吸收脑脊液后溶胀,溶胀后的密封层3具有净水压力,能够密封颅底破损,防止脑脊液泄露。因此,由致密层1、成骨层2和密封层3构成的颅底修复膜具备保护、支撑、促进骨组织生长和密封脑脊液的功能,能够有效地修复经鼻蝶入路术后的颅底缺损
需要说明的是,高分子或生物蛋白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1.5%。
需要说明的是,密封层3的效果与脂肪类似,但相比于脂肪,密封层3 不会发生滑脱,不会液化,更加稳定耐用。
在本实施例中,可以利用模具10制备上述致密层1、成骨层2和密封层 3,例如,可以将高分子或生物蛋白涂覆在模具10底层,盖上模具10上层干燥处理得到铺展均匀的致密层1,得到致密层1后将致密层1置于模具10底层,将骨粉与生物胶原凝胶混合,制成骨泥,将骨泥涂覆在致密层1上,盖上模具10上层干燥处理得到与致密层1粘结并铺展均匀的骨块,即成骨层2,将相互粘结致密层1和成骨成置于模具10底层,其中,致密层1与模具10 底层相贴,将高分子或生物蛋白涂覆在成骨层2上,盖上模具10上层干燥处理得到与成骨层2粘结并铺展均匀的密封层3。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干燥处理可以是烘干处理,也可以是冻干处理。
在本实施例中,模具10底层和模具10上层之间的距离可调节,通过控制模具10底层和模具10上层之间的距离来制备不同厚度的致密层1、成骨层2和密封层3。
为了更好的契合经鼻蝶入路术后的颅底破损,可以选择内部为曲面的模具10,以制得曲面的致密层1、成骨层2和密封层3,制备模具10的材料包括聚四氟乙烯和金属。
在使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颅底修复膜修复颅底破损时,可以使用生物胶涂覆在颅底修复膜的边缘,以使颅底修复膜和颅底紧密粘结。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致密层1采用经过烘干处理的高分子或生物蛋白制成。
在本实施例中,烘干处理后的高分子或生物蛋白,能够使制备得到的致密层1更加致密,力学强度更强,其中,烘干处理的温度为40℃,烘干时间为12~24h。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成骨层2采用经过冻干处理的骨块制成。
在本实施例中,冻干处理能够使成骨层2的形状固定,硬度增大,还能够增加成骨层2中的微孔结构的孔径,增加成骨层2的支撑强度,此外,冻干处理还可以使致密层1和成骨层2粘结在一起。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冻干处理包括预冻阶段、第一升华阶段、第二升华阶段和降温阶段,各个阶段的工艺条件如下:
预冻阶段:目标温度为-12~-8℃,速率为3~4.0℃/min,恒温时长为 280~320min;
第一升华阶段:抽真空,掺气90~110Pa,目标温度为-4~-2℃,速率为 0.6~0.8℃/min,恒温时长为1300~1340min;
第二升华阶段,抽真空,掺气90~110Pa,包括五个升温阶梯,分别为:
-1~1℃,速率为0.2~0.3℃/min,恒温时长为110~130min;
8~12℃,速率为1.0~1.2℃/min,恒温时长为110~130min;
18~22℃,速率为1.0~1.2℃/min,恒温时长为110~130min;
28~32℃,速率为1.0~1.2℃/min,恒温时长为110~130min;
38~42℃,速率为1.0~1.2℃/min,恒温时长:每隔10分钟进行终点判断,至终点判断合格为止;终点判断为≤0.9Pa/10min;
降温阶段:降至室温,速率为1.4~1.6℃/min。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致密层1采用经过交联处理的高分子或生物蛋白制成,成骨层2采用经过交联处理的骨块制成。
在本实施例中,交联处理能够使致密层1和成骨层2遇水不发生溶胀,防止因为二者因为溶胀而发生脱层,增加了颅底修复膜的稳定性,增加了其降解周期。
交联处理的工艺包括:
a.配制交联剂:用量筒量取一定体积的食用酒精,移于反应釜中,用移液枪移取一定体积的戊二醛(戊二醛的质量分数为50%),按照食用酒精和戊二醛体积比为100:0.05的比例配制戊二醛的酒精;
b.将材料浸泡于上述交联液,反应釜搅拌速度为20-30r/min,以最上层材料能随搅拌而转动为宜,交联48h。(注意:交联时,材料吸附交联剂下沉后,若材料在搅拌桨以下,搅拌桨与材料不接触,降低搅拌速度,改为 10r/min.若搅拌桨与材料接触,则关闭搅拌)。
c.水洗工序
(1)将交联后的材料从交联剂中取出;
(2)离心机装载过滤袋,离心一次(5秒);离心机转速默认为3000r/min;
(3)用3%过氧化氢浸泡42±1h,浸泡比例为1:80,即3%过氧化氢体积 (ml)=产品质量(g)×80,产品完全浸入过氧化氢液中。
(4)纯化水超声处理,时间设定为30min,超声后离心一次(5s);重复2次;
(5)食用酒精超声处理,时间设定为5min,食用酒精体积以浸没产品为原则。超声结束后,离心操作一次(5秒);
d.真空干燥
离心后的材料,装入真空干燥箱中真空干燥,真空度不高于-0.08Mpa,温度设定为50℃,干燥至少24小时。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密封层3采用经过冻干处理的高分子或生物蛋白制成。
在本实施例中,冻干处理还可以使致密层1、成骨层2和密封层3粘结在一起。冻干处理的工艺同上,在此不做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致密层1和密封层3均采用高分子或生物蛋白制得,不同之处在于,致密层1经过烘干处理制得,得到的致密层1为致密的片状,密封层3经过冻干处理制得,得到的密封层3为疏松的海绵状。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致密层1的厚度为0.1~0.2mm(例如,可以是0.1mm、0.11m、0.12m、0.13m、0.14mm、0.15mm、0.16mm、0.17mm、 0.18mm、0.19mm或0.2mm)。
在本实施例中,致密层1的致密度高,厚度为0.1~0.2mm即可满足保护颅底修复膜的需求。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成骨层2的厚度为0.2~0.3mm(例如,可以是0.2mm、0.21mm、0.22mm、0.23mm、0.24mm、0.25mm、0.26mm、0.27mm、0.28mm、0.29mm或3mm)。
在本实施例中,成骨层2的厚度为0.2~0.3mm即可满足颅底修复膜的支撑需求。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密封层3的厚度为0.2~5mm(例如,可以是0.2mm、0.5mm、1mm、1.5mm、2mm、2.5mm、3mm、3.5mm、4mm、 4.5mm或5mm)。
在本实施例中,致密层1、成骨层2和密封层3的厚度均较薄,能够满足修复颅底破损的需求,密封层3相对其他层较厚,较厚的密封层3能够进一步增加溶胀后的密封层3的密封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高分子或生物蛋白为胶原凝胶、丝素蛋白、聚己内酯、聚氨酯、硅橡胶、聚酯纤维、聚乙烯基吡咯烷酮、聚醚醚酮、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乙烯醇、聚乳酸、聚乙烯或明胶。
在本实施例中,胶原凝胶、丝素蛋白、聚己内酯、聚氨酯、硅橡胶、聚酯纤维、聚乙烯基吡咯烷酮、聚醚醚酮、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乙烯醇、聚乳酸、聚乙烯和明胶应用技术成熟,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其中,胶原溶胶的制备方法包括:
(1)剔除牛跟腱上多余的筋膜、脂肪、肌肉等,用自来水冲洗干净,整齐的排放在冷冻盒中,进行冷冻,-20℃,至少冷冻12h;
(2)将冷冻的牛跟腱切成1mm左右的薄片,置于滤网中进行翻洗至液体澄清;
(3)酶解:将清洗干净的牛跟腱薄片进行酶解,充分搅拌,酶解时间不少于72h;其中酶解液与牛跟腱的质量比为130:1,酶解液中纯化水与乙酸的体积比为25:1,纯化水与胃蛋白酶的质量比为15:1.
(4)盐析:将酶解后的离心,取其上清液,将上清液加入到氯化钠中,析出白色絮状胶原蛋白,过滤清洗后沥干水分。
(5)透析:将盐析后的材料灌入透析袋中,灌入体积为透析袋的1/3左右;将透析袋置于0.057mol/L的乙酸中透析液中6天,偷袭温度10-20℃,每3天更换一次透析液;再将透析袋置于0.00057mol/L的乙酸中中透析5天,透析温度为10-20℃,每1天更换一次透析液;从第12天开始置于0.0000057mol/L的乙酸中透析至PH为5.0-5.5之间,透析温度为10-20℃,根据需要可每天换一次透析液。
(6)取出胶原凝胶,测试固含量。
其中,丝素蛋白的制备方法包括:
将桑蚕丝放入100℃的0.02mol/L Na2CO3中煮两次,每次30min,先用自来水后用蒸馏水洗涤数次彻底除去丝胶蛋白,晾干后备用。将脱胶蚕丝溶于9.3mol/L的LiBr中,在60℃下溶解4h,经过透析3d(截留分子量为 12000-14000),得到浓度约为8%的丝素,12000rpm离心15min,低浓度PEG 浓缩一定时间,得到高浓度丝素,12000rpm离心15min,离心并用干燥恒重法测量其浓度。置于4℃冰箱保存备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骨块采用矿化胶原颗粒、烧结羟基磷灰石或β-磷酸三钙制成。
在本实施例中,矿化胶原颗粒、烧结羟基磷灰石和β-磷酸三钙应用技术成熟,具有生物相容性,具有微孔结构,能够促进骨组织生长。
其中,矿化胶原颗粒的制备方法包括:
步骤1、将胶原溶于盐酸、硝酸或醋酸中的任何一种,配置成胶原的酸,其中胶原浓度为0.01~0.2g/ml;
步骤2、在所述胶原的酸中滴加钙盐,其中钙离子的加入量为每克胶原对应加入钙离子0.1~2mol;
步骤3、在步骤2所得中滴加磷酸,其中磷酸根离子的加入量与步骤2 中钙离子加入量的摩尔比为Ca/P=1/1~2/1;
步骤4、在步骤3所得中滴加NaOH,形成混合,调节pH值为6~8;
步骤5、将步骤4所得的混合静置4~12小时后,以3000~6000r/min的速度离心出沉淀后在50-70℃鼓风干燥24~72小时,得到矿化胶原颗粒;
步骤6、粉碎工序,矿化胶原颗粒置于小型粉碎机中,粉碎0.5s成细小颗粒;
步骤7、筛分工序,用振动筛或者不锈钢筛筛分经粉碎的材料,上层筛的目数约为18目(对应材料颗粒粒径为<1000μm)筛分,下层筛的目数约为60目截留(对应材料颗粒粒径为>250μm);收集被60目筛子截留的颗粒,被18目截留的材料继续粉碎工序工序,重复上述步骤。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4)

1.一种经鼻蝶入路术后颅底修复膜,其特征在于,沿厚度方向依次包括致密层(1)、成骨层(2)和密封层(3),其中,所述致密层(1)为朝向脑外的一侧,所述密封层(3)为朝向脑内的一侧;
所述致密层(1)采用高分子或生物蛋白制成,用于隔绝外部环境,保护颅底修复膜;
所述成骨层(2)采用骨块制成,用于促进新生骨组织生长并为新生骨组织生长提供空间;
所述密封层(3)采用所述高分子或生物蛋白制成,用于吸收脑脊液并密封颅底缺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经鼻蝶入路术后颅底修复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致密层(1)的厚度为0.1~0.2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经鼻蝶入路术后颅底修复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成骨层(2)的厚度为0.2~0.3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经鼻蝶入路术后颅底修复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层(3)的厚度为0.2~5mm。
CN202221039036.7U 2022-04-28 2022-04-28 一种经鼻蝶入路术后颅底修复膜 Active CN21796080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039036.7U CN217960801U (zh) 2022-04-28 2022-04-28 一种经鼻蝶入路术后颅底修复膜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039036.7U CN217960801U (zh) 2022-04-28 2022-04-28 一种经鼻蝶入路术后颅底修复膜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960801U true CN217960801U (zh) 2022-12-06

Family

ID=842668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039036.7U Active CN217960801U (zh) 2022-04-28 2022-04-28 一种经鼻蝶入路术后颅底修复膜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96080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289569B1 (en) Collagen device and method of preparing the same
EP1981558B1 (en) Suturable dural and meningeal repair product comprising collagen matrix
AU756681B2 (en) Collagenous tissue compositions
US4992226A (en) Method of making molds with xenogeneic collagen/mineral preparations for bone repair
US7084082B1 (en) Collagen material and its production process
US20080260801A1 (en) Composite material, especially for medical use,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the material
CN107050519B (zh) 复层可吸收生物膜的制备方法
EP0197693A2 (en) Xenogeneic collagen/mineral preparations in bone repair
WO2000016822A1 (en) Compositions and methods for tissue repair
WO2008109407A2 (en) Extracellular matrix-derived gels and related methods
JP2003510101A (ja) 硬膜又は髄膜組織成長促進用コラーゲン含有製品
JP4968976B2 (ja) コラーゲン材及びその製法
CN106730037B (zh) 一种复合胶原生物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14939188B (zh) 一种经鼻蝶入路术后颅底修复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12999421A (zh) 一种球形晶煅烧骨的制备方法
CN110743044A (zh) 一种口腔科骨引导再生胶原膜及其制备方法
CN217960801U (zh) 一种经鼻蝶入路术后颅底修复膜
CN113694254A (zh) 骨修复材料及骨修复材料的制备方法、应用
CN114225110B (zh) 一种胶原基硬脑膜及其制备方法
Parlato et al. Dural reconstruction in meningioma surgery
CN107080861B (zh) 一种高诱导活性的修复材料、制备方法和应用
CN218961402U (zh) 一种具有梯度结构的颅骨修复材料
CN115721776B (zh) 一种儿童颅骨修复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10893250B (zh) 瘢痕/粘连阻挡膜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JP2010029684A (ja) コラーゲン材及びその製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