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947887U - 一种废水净化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废水净化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947887U
CN217947887U CN202220705038.9U CN202220705038U CN217947887U CN 217947887 U CN217947887 U CN 217947887U CN 202220705038 U CN202220705038 U CN 202220705038U CN 217947887 U CN217947887 U CN 21794788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ank
wastewater
water
treatment
slud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705038.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蒲小红
吴小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Yufeng Industry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Yufeng Industry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Yufeng Industry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Yufeng Industr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705038.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94788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94788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94788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5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in human health protection, e.g. against extreme weather
    • Y02A50/20Air quality improvement or preservation, e.g. vehicle emission control or emission reduction by using catalytic converters

Landscapes

  • 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ste Wate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具体公开了一种废水净化装置,包括:集水池、初级净化机构、调节净化机构、接触净化机构、终端净化机构、清水池以及污泥池,其中,所述集水池用于收集并储存废水;所述初级净化机构用于对废水进行初步过滤、调节以及沉淀处理;所述调节净化机构用于对废水进行粗滤处理;所述接触净化机构用于对粗滤后的废水进行接触氧化处理;所述终端净化机构用于对接触氧化后的废水进行高级催化处理;所述清水池用于收集并储存终端净化机构处理后的清水;所述污泥池用于收集废水处理过程中的沉淀物。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多级机构,能将废水中含有大量的污泥、悬浮物、有机物有效去除,同时可以除掉非溶解性COD,大幅提高水质的处理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废水净化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废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废水净化装置。
背景技术
在木制品加工的过程中,产生的污水主要来自RTO-沸石转轮有机废气处理系统的喷淋塔循环水以及木制品底漆打磨喷淋循环水的排放,有机废气主要为木材表面处理喷漆产生的树脂雾化颗粒。废气处理喷淋塔是将漆雾收集,再通过循环水来吸收有机废气中的大量有机物质,经过长期循环,水中有机质达到饱和失去吸附能力后,应进行更换。更换下来的循环水便是有机喷漆废水,主要呈黄色或无色透明状,在中低浓度有机废水中,其主要含有COD、BOD5、SS等,若直接排放,势必会对整个水体、生态系统以及人体造成严重危害,因此需要对此类废水进行处理达标后才能排入受纳水体,然而现有企业废水依然存在以下缺陷:
1、企业废水量少,水质波动大,水质受生产状况、循环水更换频率等影响,给污水的生化处理带来较大难度;
2、废水B/C<0.3,可生化性差,难以生物处理;
3、废水中含有油漆颗粒;
4、废水中除了含有悬浮物外,还含有大量溶解性的有机物;如苯类、酯类、酮类、醇类等有机物质,品种多、成分复杂,多为复杂结构且分子量大的溶解性有机化合物;
5、废水中有机物质很难被分解,具有长期残留性;
6、废水含有部分难降解有机具有半挥发性,能在空气中远距离迁移;毒性大,对生物具有抑制作用;
7、废水中营养成分单一,缺乏微生物生产必须的部分营养物质。
根据上述情况,我们提出一种废水净化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废水净化装置,以用于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至少一个技术问题。
一种废水净化装置,包括:
集水池,所述集水池用于收集并储存废水;
初级净化机构,所述初级净化机构用于对废水进行初步过滤、调节以及沉淀处理;
调节净化机构,所述调节净化机构用于对废水进行厌氧处理;
接触净化机构,所述接触净化机构用于对粗滤后的废水进行接触氧化处理;
终端净化机构,所述终端净化机构用于对接触氧化后的废水进行高级催化处理;
清水池,所述清水池用于收集并储存终端净化机构处理后的清水;
污泥池,所述污泥池用于收集废水处理过程中的沉淀物。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初级净化机构包括:
初级调节池,所述初级调节池用于均衡水质水量;
反应池,所述反应池用于将废水中的悬浮物凝聚成絮凝体;
初沉池,所述初沉池用于将悬浮物、部分有机物随絮凝体一并沉淀去除;
所述调节净化机构包括:
第一厌氧调节池,所述第一厌氧调节池用于对经混凝处理后的废水进行初步厌氧调节处理;
水解酸化池,所述水解酸化池用于将废水中大分子难降解有机物分解成小分子有机物;
第二厌氧调节池,所述第二厌氧调节池用于对废水进行二次厌氧调节处理;
复合UASB厌氧反应器,所述复合UASB厌氧反应器用于将废水中大分子有机物分解成容易降解的小分子有机物,将细微有机颗粒变成可降解的水溶性有机物。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接触净化机构包括:
第一接触氧化池和第二接触氧化池,所述第一接触氧化池和第二接触氧化池依次用于对复合UASB厌氧反应器处理后的污水进行多级生物接触净化处理;
所述终端净化机构包括:
二沉池,所述二沉池对接触净化机构出来的水进行二次沉淀处理,并将沉淀物排入污泥池;
中转池和高级催化氧化池,所述中转池用于储存经二次沉淀处理后的水,并将上清液送入高级催化氧化池;所述高级催化氧化池对上清液进行强氧化处理后得到清水,并汇入清水池。
作为优选方案,还包括第一鼓风机和曝气管,所述第一鼓风机通过曝气管将空气分别输送至反应池、第一接触氧化池、第二接触氧化池以及高级催化氧化池。
作为优选方案,还包括第一提升泵和压滤机,所述压滤机用于压滤污泥池中的杂物,所述第一提升泵用于将压滤后的水分泵送至初沉池。
作为优选方案,还包括第一污泥泵和第二污泥泵;
所述第一污泥泵设置于初沉池底部,用于将初沉池底部的污泥输送至污泥池;
所述第二污泥泵设置于二沉池的底部,用于将二沉池底部的污泥输送至污泥池。
作为优选方案,还包括双氧水加药装置、混凝剂加药装置、碱液加药装置、絮凝剂加药装置,第二鼓风机以及第二提升泵;
所述双氧水加药装置、混凝剂加药装置、碱液加药装置分别与反应池通过第二鼓风机管道连接;所述双氧水加药装置内的双氧水通过第二提升泵输送至高级催化氧化池。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水解酸化池和复合UASB厌氧反应器的底部均设有布水头,
所述水解酸化池的顶部设置有第一布水器,所述水解酸化池底部的布水头与所述第一布水器管道连接。
所述复合UASB厌氧反应器的顶部设置有第二布水器,所述复合UASB厌氧反应器底部的布水头与所述第二布水器管道连接;
还包括流量分配器,所述第一布水器和第二布水器均受控于所述流量分配器。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接触氧化池和第二接触氧化池的底部设置有呈矩阵排列的高程调节支架;
所述高程调节支架上铺设有曝气网管,所述曝气网管上安装有盘式微孔曝气头,所述曝气网管与曝气管相连接。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初沉池内设有第一中心导流筒斜管填料部件;
所述水解酸化池内设有第一组合式填料网;
所述复合UASB厌氧反应器内设有第二组合式填料网;
所述第一接触氧化池和第二接触氧化池内设有第三组合式填料网;
所述二沉池内设有第二中心导流筒斜管填料部件;
所述高级催化氧化池内设有角铁制填料支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采用“混凝沉淀”作为预处理工艺,通过混凝反应,废水中含有大量的悬浮物可以得到有效去除;由于废水主要含有的有机物质为溶解性物质,通过混凝仅可以除掉非溶解性COD,本实用新型混凝对COD的去除率可以达到20%,剩下的再通过生化去除;
2、考虑原水属于中低浓度有机物废水,生化处理单元采用“水解酸化+复合UASB厌氧反应器+生物接触氧化”工艺,该工艺抗冲击负荷能力强,适用于水质水量波动大的工业废水;厌氧后B/C增大,可生化性得到提高;好氧采用生物接触氧化,污泥沉降性能较好,无污泥膨胀问题,污泥回流量小;采用升流式厌氧池,胶体物质以及悬浮物容易被截留,复合填料容易挂膜,同时老化膜在水流或曝气冲刷下会自动脱落;处理负荷高,处理水质良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中的箭头表示水流方向)。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管道平面布置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池底平面布置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填料及其支架平面布置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图3中H-H截面的剖面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图5中的部分放大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图3中G-G截面的剖面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图3中A-A截面的剖面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图3中B-B截面的剖面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图3中C-C截面的剖面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图3中D-D截面的剖面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图3中E-E截面的剖面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图3中F-F截面的剖面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的工艺流程图。
图中:1-集水池;2-初级调节池;3-污泥池;4-反应池;5-初沉池;6-第一厌氧调节池;7-水解酸化池;8-第二厌氧调节池;9-复合UASB厌氧反应器;10-第一接触氧化池;11-第二接触氧化池;12-二沉池;13-中转池;14-高级催化氧化池;15-清水池;16-第一鼓风机;17-曝气管;18-第一提升泵;19-压滤机;20-双氧水加药装置;21-混凝剂加药装置;22-碱液加药装置;23-絮凝剂加药装置;24-第一污泥泵;25-第一布水器;26-第二布水器;27-流量分配器;28-第二污泥泵;29-第二提升泵;30-第二鼓风机;31-第一浮渣挡板;32-第二浮渣挡板;33-高程调节支架;34-曝气网管;35-盘式微孔曝气头;36-布水头;37-第一中心导流筒斜管填料部件;38-第一组合式填料网;39-第二组合式填料网;40-第三组合式填料网;41-第二中心导流筒斜管填料部件;42-角铁制填料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在本实用新型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顶)”、“下(底)”、“内”、“外”、“之间”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废水净化装置,其包括:集水池1、初级净化机构、调节净化机构、接触净化机构、终端净化机构、清水池15以及污泥池3;所述集水池1用于收集并储存废水;所述初级净化机构用于对废水进行初步过滤、调节以及沉淀处理;所述调节净化机构用于对废水进行厌氧处理;所述接触净化机构用于对粗滤后的废水进行接触氧化处理;所述终端净化机构用于对接触氧化后的废水进行高级催化处理;所述清水池15用于收集并储存终端净化机构处理后的清水;所述污泥池3用于收集废水处理过程中的沉淀物。
参照图1,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初级净化机构包括:初级调节池2、反应池4以及初沉池5,其中,所述初级调节池2用于均衡水质水量;所述反应池4用于将废水中的悬浮物凝聚成絮凝体;所述初沉池5用于将悬浮物、部分有机物随絮凝体一并沉淀去除。
参照图1,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调节净化机构包括:第一厌氧调节池6、水解酸化池7、第二厌氧调节池8以及复合UASB厌氧反应器9,其中,所述第一厌氧调节池6用于对经混凝处理后的废水进行初步厌氧调节处理;所述水解酸化池7用于将废水中大分子难降解有机物分解成小分子有机物;所述第二厌氧调节池8用于对废水进行二次厌氧调节处理;所述复合UASB厌氧反应器9用于将废水中大分子有机物分解成容易降解的小分子有机物,将细微有机颗粒变成可降解的水溶性有机物。
参照图1,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接触净化机构包括:第一接触氧化池10和第二接触氧化池11,所述第一接触氧化池10和第二接触氧化池11依次用于对复合UASB厌氧反应器9处理后的污水进行多级生物接触净化处理。
参照图1,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终端净化机构包括二沉池12、中转池13和高级催化氧化池14,其中,所述二沉池12对接触净化机构出来的水进行二次沉淀处理,并将沉淀物排入污泥池3;所述中转池13用于储存经二次沉淀处理后的水,并将上清液送入高级催化氧化池14;所述高级催化氧化池14对上清液进行强氧化处理后得到清水,并汇入清水池15。
采用“混凝沉淀”作为预处理工艺,通过混凝反应,废水中含有大量的悬浮物可以得到有效去除;由于废水主要含有的有机物质为溶解性物质,通过混凝仅可以除掉非溶解性COD,本实用新型混凝对COD的去除率可以达到20%,剩下的再通过生化去除;考虑原水属于中低浓度有机物废水,生化处理单元采用“水解酸化+复合UASB厌氧反应器+生物接触氧化”工艺,该工艺抗冲击负荷能力强,适用于水质水量波动大的工业废水;厌氧后B/C增大,可生化性得到提高;好氧采用生物接触氧化,污泥沉降性能较好,无污泥膨胀问题,污泥回流量小;采用升流式厌氧池,胶体物质以及悬浮物容易被截留,复合填料容易挂膜,同时老化膜在水流或曝气冲刷下会自动脱落;处理负荷高,处理水质良好。
参照图2,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该废水净化装置还包括第一鼓风机16和曝气管17,所述第一鼓风机16通过曝气管17将空气分别输送至反应池4、第一接触氧化池10、第二接触氧化池11以及高级催化氧化池14。
参照图2,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该废水净化装置还包括第一提升泵18和压滤机19,所述压滤机19用于压滤污泥池3中的杂物,所述第一提升泵18用于将压滤后的水分泵送至初沉池5。
参照图2,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该废水净化装置还包括第一污泥泵24和第二污泥泵28,所述第一污泥泵24设置于初沉池5底部,用于将初沉池5底部的污泥输送至污泥池3,所述第二污泥泵28设置于二沉池12的底部,用于将二沉池12底部的污泥输送至污泥池3。
参照图2,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该废水净化装置还包括双氧水加药装置20、混凝剂加药装置21、碱液加药装置22、絮凝剂加药装置23,第二鼓风机30以及第二提升泵29,所述双氧水加药装置20、混凝剂加药装置21、碱液加药装置22分别与反应池4通过第二鼓风机30管道连接;所述双氧水加药装置20内的双氧水通过第二提升泵29输送至高级催化氧化池14,该过程中,混凝剂加药装置21、碱液加药装置22、絮凝剂加药装置23内的药物均由第二鼓风机30输送至初沉池5内,而双氧水则由第二提升泵29输送至高级催化氧化池14内。
参照图2和图3,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水解酸化池7和复合UASB厌氧反应器9的底部均设有布水头36,所述水解酸化池7的顶部设置有第一布水器25,所述水解酸化池7底部的布水头与所述第一布水器25管道连接;所述复合UASB厌氧反应器9的顶部设置有第二布水器26,所述复合UASB厌氧反应器9底部的布水头与所述第二布水器26管道连接;还包括流量分配器27,所述第一布水器25和第二布水器26均受控于所述流量分配器27,采用流量分配器27能够控制布水器的速度,保证各个水池都能充分发生反应,提高污水净化的效果。
参照图3,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污泥池3内设置有第一浮渣挡板31,所述二沉池32内设置有第二浮渣挡板32,浮渣挡板能有效阻挡水面浮渣的移动,避免浮渣进入下一工序影响净化效果。
参照图3、图5以及图6,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一接触氧化池10和第二接触氧化池11的底部设置有呈矩阵排列的高程调节支架33,所述高程调节支架33上铺设有曝气网管34,所述曝气网管34上安装有盘式微孔曝气头35,所述曝气网管34与曝气管17相连接,在曝气的作用下,生物膜表面不断地接受吹脱,有利于保持生物膜的活性,提高氧的利用率,接触氧化池中生物填料上附着有大量好氧菌,在曝气充氧条件下,将污水中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同时将氨氮氧化成亚硝酸盐和硝酸盐。
参照图4-13,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初沉池5内设有第一中心导流筒斜管填料部件37,所述水解酸化池7内设有第一组合式填料网38;所述复合UASB厌氧反应器9内设有第二组合式填料网39;所述第一接触氧化池10和第二接触氧化池11内设有第三组合式填料网40;所述二沉池12内设有第二中心导流筒斜管填料部件41,所述高级催化氧化池14内设有角铁制填料支架42;通过在池内装挂填料经过曝气的污水浸没全部填料,并以一定的速度流过填料,使填料上长满生物膜,在生物膜及少量悬浮状态的活性污泥作用下,对污水进行多级净化,填料上附着有大量好氧菌,在曝气充氧条件下,将污水中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同时将氨氮氧化成亚硝酸盐和硝酸盐。
参照图1-14,废水自流进入集水池1,在集水池1和初级调节池2中进行水质水量均衡后,由提升泵提升进入反应池4,投加絮凝剂与助凝剂,和废水中的大量悬浮物反应,使废水的胶体和细微悬浮物凝聚成絮凝体,经过初沉池5使悬浮物、部分有机物随絮凝体一并沉淀去除。废水经混凝处理后自流入厌氧调节池6,由水泵泵入水解酸化池7。通过提升泵抽至水解酸化池7进行处理,在水解酸化菌作用下去除部分污染物并将大分子难降解有机物分解成小分子有机物,便于厌氧反应池中的产甲烷菌利用,还避免了污水中的有毒有害物质对产甲烷菌的影响。厌氧调节池,由水泵泵入复合UASB厌氧反应器。
在复合UASB厌氧反应器9中,利用厌氧菌的作用将污水中大分子有机物分解成容易降解的小分子有机物,将细微有机颗粒变成可降解的水溶性有机物,最终将这些有机物降解为甲烷和水等,给后续的好氧反应做好保障。复合UASB厌氧反应后自流多级接触氧化池。
生物接触氧化工艺是目前污水处理中应用最广泛的处理方法,生物接触氧化法在运行初期,少量的细菌附着于填料表面,由于细菌的繁殖逐渐形成很薄生物膜。在溶解氧和食物都充足的条件下,微生物的繁殖十分迅速,生物膜逐渐增厚。溶解氧和污水中的有机物凭借扩散作用,为微生物所利用。但当生物膜达到一定厚度时,氧已经无法向生物膜内层扩散,好氧菌死亡,而兼性细菌、厌氧菌在内层繁殖,形成厌氧层,利用死亡的好氧菌为基质,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发展厌氧菌。经过一段时间后在数量上开始下降,加上代谢气体产物的逸出,使内层生物膜大块脱落。在生物膜已脱落的填料表面上,新的生物膜又重新发展起来。在接触氧化池内,由于填料表面积较大,所以生物膜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是同时存在的,使去除有机物的能力稳定在一定的水平上。生物膜在池内呈立体结构,对保持稳定的处理能力有利。由于微生物的作用污水中的污染物得以去除。
从生物接触氧化池出来的水进入二沉池12进行沉淀,上清液经中转池13自流进入高级催化氧化池14,添加氧化剂进行强氧化处理,氧化降解生化无法去除的有机物质。通过高级催化氧化后出水可以达到排放标准。最终废水经清水池回用于生产上。
初沉池5、二沉池12污泥排放到污泥池3浓缩,由气动隔膜泵输送到压滤机进行压滤脱水。污泥压滤脱水后外运委托有资质的单位进行回收,滤液返回调节池2进行处理。
厌氧反应过程可分为水解阶段、酸化阶段和甲烷化阶段,水解酸化池是把反应控制在第二阶段完成之前,不进入第三阶段。利用水解和产酸菌的反应,将不溶性有机物水解成溶解性有机物;大分子物质分解成小分子物质,大大提高了污水的可生化性,并减少了后继好氧处理构筑物的负荷,使污泥与污水同时得到处理。水解、产酸阶段的产物主要是小分子的有机物,可生化性一般较好,可改变原污水的可生化性,改善和提高原污水的可生化性和溶解性,从而减少反应时间和处理的能耗,以利于好氧后处理工艺。将废水首先在水解酸化阶段,进行发酵,即为废水调节水质、均衡了营养物质,又能使生物降解能力提高,水解酸化发酵后在产氢产乙酸菌的作用下再次大分子转化为小分子物质,提高了废水可生化性,再经过最终的产甲烷阶段产生甲烷和水等,实现污染物转化为无害物质的过程。经过厌氧后污染物质被大幅度降解,此时进入好氧反应池可以确保好氧正常运行,通过好氧池进一步处理,将有机物最终转化为水和二氧化碳等。
采用HUSB反应器配套专用布水器,采用升流式结构取代常规潜水搅拌混合,生物接触反应效率更高,获得了高度的运行稳定性和高水力负荷,从而减少反应器容积,降低工程投资。由于水解池对固体有机物的降解,减少了污泥量,具有污泥消化的功能。
水解酸化池的作用主要在于改善污水的生化行,同时由于水解酸化池的抗负荷、水质冲击能力较高,从而保证后续好氧生物处理部分的处理效果和稳定性。
UASB 即上流式厌氧污泥床(Upflow Anaerobic Sludge Blanket),是该污水处理工程的主体构筑物。由于上流式厌氧污泥床(UASB)在反应器中集有大量高效高活性化的厌氧污泥,因而大大提高了 CODcr 去除率,高出一般传统的厌氧消化池 2-3 倍,减小了后续处理段的进水负荷,从而降低工程造价。
废水由顶部的布水器进入反应器,通过反应区经气体分离后混合液进入沉淀区进行固液分离。澄清后的处理过的水由出水渠排走,沉淀下来的微生物固体,即厌氧污泥靠重力自动返回到反应区,集气室收集的沼气由沼气管排出反应器。复合厌氧反应器内不设搅拌装置,上升的水流和产生的沼气可满足搅拌要求,反应器内不需填装填料,构造简单,易于操作运行,便于维护管理。
复合UASB厌氧反应器包含进水分配系统、反应区、三相分离器、出水系统以及排泥系统,配水系统设在复合厌氧反应器的底部,其功能主要是把废水均匀地分配到整个复合厌氧反应器,使有机物能在反应区内均匀分布,有利于废水与微生物充分接触,使反应器内的微生物能够获得充足的营养,这是提高反应器容积利用率的关键。同时,进水分配系统还具有搅拌功能。
反应区包括污泥床和污泥悬浮层区,是复合厌氧反应器的核心,是培养和富集深度厌氧微生物的区域,废水与深度厌氧污泥在这里充分接触,产生强烈的生化反应,有机物主要在这里被深度厌氧菌分解。
三相分离器(GLS),由沉淀区、集气室(或称集气罩)和气封组成,其功能是把气体(沼气)、固体(微生物)和液体分离。首先,气体被分离后进入集气室(罩),然后,固液混合在沉淀区进行固液分离,下沉的固体借重力由回流缝返回反应区。三相分离器分离效果好坏将影响反应器的处理效果。
出水系统的作用是把沉淀区液面的澄清水均匀地收集起来,排出反应器外。出水是否均匀对处理效果有很大影响。
排泥系统的功能是定期均匀地排除反应区的剩余深度厌氧污泥。
接触氧化法就是在池内装挂填料,经过曝气的污水浸没全部填料,并以一定的速度流过填料,使填料上长满生物膜,在生物膜及少量悬浮状态的活性污泥作用下,对污水进行净化。接触氧化法其主要优点如下:
填料表面全为微生物所布满,形成生物膜的主体结构,加上充沛的有机物和溶解氧,适宜微生物栖息增殖,在生物膜上能够形成稳定的生物群。生物相浓度比活性污泥法高,在相同的进水负荷下,可缩短生化降解时间。在曝气的作用下,生物膜表面不断地接受吹脱,有利于保持生物膜的活性,提高氧的利用率。对冲击负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操作简单,运行方便,易于维护管理,无需污泥回流。接触氧化池中生物填料上附着有大量好氧菌,在曝气充氧条件下,将污水中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同时将氨氮氧化成亚硝酸盐和硝酸盐。
实践证明,多级生物接触氧化法,可培养出不同种类的好氧微生物,对于处理高浓度或难降解的有机污水等具有很强的适应性。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方式”、“某些实施方式”、“示意性实施方式”、“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所述实施方式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方式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Claims (10)

1.一种废水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集水池,所述集水池用于收集并储存废水;
初级净化机构,所述初级净化机构用于对废水进行初步过滤、调节以及沉淀处理;
调节净化机构,所述调节净化机构用于对废水进行厌氧处理;
接触净化机构,所述接触净化机构用于对粗滤后的废水进行接触氧化处理;
终端净化机构,所述终端净化机构用于对接触氧化后的废水进行高级催化处理;
清水池,所述清水池用于收集并储存终端净化机构处理后的清水;
污泥池,所述污泥池用于收集废水处理过程中的沉淀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废水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初级净化机构包括:
初级调节池,所述初级调节池用于均衡水质水量;
反应池,所述反应池用于将废水中的悬浮物凝聚成絮凝体;
初沉池,所述初沉池用于将悬浮物、部分有机物随絮凝体一并沉淀去除;
所述调节净化机构包括:
第一厌氧调节池,所述第一厌氧调节池用于对经混凝处理后的废水进行初步厌氧调节处理;
水解酸化池,所述水解酸化池用于将废水中大分子难降解有机物分解成小分子有机物;
第二厌氧调节池,所述第二厌氧调节池用于对废水进行二次厌氧调节处理;
复合UASB厌氧反应器,所述复合UASB厌氧反应器用于将废水中大分子有机物分解成容易降解的小分子有机物,将细微有机颗粒变成可降解的水溶性有机物。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废水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净化机构包括:
第一接触氧化池和第二接触氧化池,所述第一接触氧化池和第二接触氧化池依次用于对复合UASB厌氧反应器处理后的污水进行多级生物接触净化处理;
所述终端净化机构包括:
二沉池,所述二沉池对接触净化机构出来的水进行二次沉淀处理,并将沉淀物排入污泥池;
中转池和高级催化氧化池,所述中转池用于储存经二次沉淀处理后的水,并将上清液送入高级催化氧化池;所述高级催化氧化池对上清液进行强氧化处理后得到清水,并汇入清水池。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废水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鼓风机和曝气管,所述第一鼓风机通过曝气管将空气分别输送至反应池、第一接触氧化池、第二接触氧化池以及高级催化氧化池。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废水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提升泵和压滤机,所述压滤机用于压滤污泥池中的杂物,所述第一提升泵用于将压滤后的水分泵送至初沉池。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废水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污泥泵和第二污泥泵;
所述第一污泥泵设置于初沉池底部,用于将初沉池底部的污泥输送至污泥池;
所述第二污泥泵设置于二沉池的底部,用于将二沉池底部的污泥输送至污泥池。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废水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双氧水加药装置、混凝剂加药装置、碱液加药装置、絮凝剂加药装置,第二鼓风机以及第二提升泵;
所述双氧水加药装置、混凝剂加药装置、碱液加药装置分别与反应池通过第二鼓风机管道连接;所述双氧水加药装置内的双氧水通过第二提升泵输送至高级催化氧化池。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废水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解酸化池和复合UASB厌氧反应器的底部均设有布水头;
所述水解酸化池的顶部设置有第一布水器,所述水解酸化池底部的布水头与所述第一布水器管道连接;
所述复合UASB厌氧反应器的顶部设置有第二布水器,所述复合UASB厌氧反应器底部的布水头与所述第二布水器管道连接;
还包括流量分配器,所述第一布水器和第二布水器均受控于所述流量分配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废水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触氧化池和第二接触氧化池的底部设置有呈矩阵排列的高程调节支架;
所述高程调节支架上铺设有曝气网管,所述曝气网管上安装有盘式微孔曝气头,所述曝气网管与曝气管相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废水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初沉池内设有第一中心导流筒斜管填料部件;
所述水解酸化池内设有第一组合式填料网;
所述复合UASB厌氧反应器内设有第二组合式填料网;
所述第一接触氧化池和第二接触氧化池内设有第三组合式填料网;
所述二沉池内设有第二中心导流筒斜管填料部件;
所述高级催化氧化池内设有角铁制填料支架。
CN202220705038.9U 2022-03-29 2022-03-29 一种废水净化装置 Active CN21794788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705038.9U CN217947887U (zh) 2022-03-29 2022-03-29 一种废水净化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705038.9U CN217947887U (zh) 2022-03-29 2022-03-29 一种废水净化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947887U true CN217947887U (zh) 2022-12-02

Family

ID=842088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705038.9U Active CN217947887U (zh) 2022-03-29 2022-03-29 一种废水净化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94788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402448C (zh) 制浆造纸废水的净化处理方法
CN101205109B (zh) 厌氧法处理化纤废水装置
CN101074141B (zh) 低浓度有机废水再生回用工艺
CN101698556A (zh) 一种麦草浆造纸中段废水处理方法及处理设备
CN110902962A (zh) 一种处理三聚氰胺胶膜纸的废水系统
CN102531269A (zh) 猪场废水的处理方法
CN109111019B (zh) 高浓度、难降解化学合成制药废水处理方法和系统
CN108314255A (zh) 一种高效中草药植物提取污水处理工艺
CN114685014A (zh) 一种畜禽养殖废水处理循环系统
CN2543951Y (zh) 填料式折流生物反应器
CN202988918U (zh) 一种多级多段复合式高浓度化工废水处理系统
CN202543002U (zh) 一种污水处理系统
CN210505965U (zh) 一种尼龙6生产废水高效处理装置
CN208649040U (zh) 一种高浓度抗生素有机废水专有处理装置
CN216808509U (zh) 基于包埋微生物工法的可移动式深度污水处理系统
CN217947887U (zh) 一种废水净化装置
CN203173917U (zh) 焦化废水煤焦油处理设备
CN203173936U (zh) 焦化废水氧化及生化处理设备
CN211170336U (zh) 组合式压力曝气好氧反应装置
CN114436472A (zh) 一种基于包埋微生物工法的可移动式深度污水处理系统
CN210945262U (zh) 一种化妆品生产废水处理系统
CN210481140U (zh) 一种污水站用一体化污水处理系统
CN114890612A (zh) 一种废水净化装置
CN207405031U (zh) 一种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系统
CN111499109A (zh) 一种化纤污水处理工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