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946505U - 一种链式输送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链式输送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946505U
CN217946505U CN202222358479.9U CN202222358479U CN217946505U CN 217946505 U CN217946505 U CN 217946505U CN 202222358479 U CN202222358479 U CN 202222358479U CN 217946505 U CN217946505 U CN 21794650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veying
chain
connecting part
conveying chain
conveyor syste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358479.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志博
陈云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anyi Intelligent Technology Dongta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anyi Intelligent Technology Dongta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anyi Intelligent Technology Dongtai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anyi Intelligent Technology Dongta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358479.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94650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94650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94650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hain Convey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链式输送系统,包括两个以上链式输送单元,所述链式输送单元之间首尾顺次衔接形成输送线;相邻两个链式输送单元沿着链式输送系统的输送方向,所述第三衔接部位位于所述第一衔接部位、第二衔接部位更靠后的位置,使第一衔接部位、第二衔接部位、第三衔接部位形成“>”形状;或者,第三衔接部位位于更靠前的位置,形成“<”形状。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链式输送系统,通过在链式输送系统增加第三输送链,并且使第三输送链与第一输送链、第二输送链错位布置,从而使链式输送系统在输送IBC桶等底部不平的货物时,能够克服衔接部位的V形凹陷导致的卡顿或碰撞,从而确保平稳输送。

Description

一种链式输送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输送设备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链式输送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的链条输送机构,为双链并排前进,双链输送长度相同并且在横向对齐。如图1所示,IBC桶结构的底部四周为管柱式结构,在通过链条输送机构进行输送时,由于链轮直径通常较大,链条输送机构之间的衔接部位形成V形凹陷(如图2-3所示),当IBC桶沿着链条输送机构输送到衔接部位时,底部管柱10就会落入到V形凹陷内部,从而产生卡顿或碰撞,这种卡顿或碰撞会导致管柱结构变形。特别是当IBC桶内装满物料时,整体重量达到1吨以上,甚至会导致整个IBC桶停滞在衔接部位,使整个输送线无法继续正常运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链式输送系统,解决IBC桶或其他底部不为平面的货物输送时,在链式输送机构的衔接部位产生卡顿或碰撞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链式输送系统,包括两个以上链式输送单元,所述链式输送单元之间首尾顺次衔接形成输送线;
每个所述链式输送单元包括平行布置、高度相同的第一输送链和第二输送链,在所述第一输送链和所述第二输送链之间还设有至少一个第三输送链,所述第三输送链与第一输送链平行且与第一输送链高度相同;
相邻两个链式输送单元的第一输送链之间形成第一衔接部位,第二输送链之间形成第二衔接部位,第三输送链之间形成第三衔接部位;
其中,沿着链式输送系统的输送方向,所述第三衔接部位位于所述第一衔接部位、第二衔接部位更靠后的位置,使第一衔接部位、第二衔接部位、第三衔接部位形成“>”形状;或者,所述第三衔接部位位于所述第一衔接部位、第二衔接部位更靠前的位置,使第一衔接部位、第二衔接部位、第三衔接部位形成“<”形状。
可选地,在输送方向上,所述第三衔接部位与所述第一衔接部位、所述第二衔接部位的距离大于衔接部位的链轮的半径。
可选地,所述第一输送链、第二输送链、第三输送链由同一个电机驱动。
可选地,所述电机通过驱动链轮组带动驱动轴转动,所述第一输送链、所述第二输送链、所述第三输送链的驱动链轮分别安装在所述驱动轴上。
可选地,所述第一输送链、所述第二输送链、所述第三输送链的长度相同。
可选地,所述第三输送链为一个,所述第三输送链与所述第一输送链、所述第二输送链之间的距离相等。
可选地,所述第三输送链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三输送链分布在所述链式输送单元的中线两侧。
可选地,所述第一衔接部位、所述第二衔接部位在输送方向上位置不对齐。
可选地,在输送方向上,所述第一衔接部位与所述第二衔接部位的距离大于衔接部位的链轮的半径。
可选地,所述第一衔接部位、所述第二衔接部位的内侧或者外侧设有无动力驱动的过渡滚轮组或过渡带轮组,所述过渡滚轮组、所述过渡带轮组的高度与所述第一输送链的高度相同。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链式输送系统,通过在链式输送系统增加第三输送链,并且使第三输送链与第一输送链、第二输送链错位布置,从而使链式输送系统在输送IBC桶等底部不平的货物时,能够克服衔接部位的V形凹陷导致的卡顿或碰撞,从而确保平稳输送。
附图说明
图1为IBC桶结构示意图;
图2为链式输送结构的衔接示意图;
图3为图2中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链式输送系统的立体结构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链式输送系统的俯视图;
图6是图5中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7是链式输送单元的衔接示意图。
图中:
10、管柱;
20、链式输送单元;21、第一输送链;22、第二输送链;23、第三输送链;24、电机;25、第一衔接部位;26、第二衔接部位;27、第三衔接部位;28、驱动轴;
30、过渡滚轮组。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如图4-7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链式输送系统,包括两个以上链式输送单元20,所述链式输送单元20之间首尾顺次衔接形成输送线,输送线通常为直线形的输送线;
每个所述链式输送单元20包括平行布置、高度相同的第一输送链21和第二输送链22,在所述第一输送链21和所述第二输送链22之间还设有至少一个第三输送链23,所述第三输送链23与第一输送链21平行且与第一输送链21高度相同;由第一输送链21、第二输送链22、第三输送链23位于相同的高度上,从而形成了输送平面,同时可以优选地,将第三输送链23置于第一输送链21和第二输送链22的中间位置,从而使第三输送链23可以支撑在IBC桶的中心位置。
相邻两个链式输送单元20的第一输送链21之间形成第一衔接部位25,第二输送链22之间形成第二衔接部位26,第三输送链23之间形成第三衔接部位27;
其中,如图6所示,沿着链式输送系统的输送方向,所述第三衔接部位27位于所述第一衔接部位25、第二衔接部位26更靠后的位置,使第一衔接部位25、第二衔接部位26、第三衔接部位27形成“>”形状;或者,所述第三衔接部位位于所述第一衔接部位、第二衔接部位更靠前的位置,使第一衔接部位、第二衔接部位、第三衔接部位形成“<”形状。
可选地,在输送方向上,所述第三衔接部位27与所述第一衔接部位25、所述第二衔接部位26的距离大于衔接部位的链轮的半径,从而使IBC桶的管柱10在位于其中一个衔接部位的中部时,其他衔接部位由于错位超过链轮的半径而能够在其所在的位置为管柱10提供支撑,从而使输送在衔接位置时更平稳。
可选地,所述第一输送链21、第二输送链22、第三输送链23由同一个电机24驱动,从而能够节省耗能,降低制造成本,并且传输的一致性更好。
可选地,所述电机24通过驱动链轮组带动驱动轴28转动,所述第一输送链21、所述第二输送链22、所述第三输送链23的驱动链轮分别安装在所述驱动轴28上。
可选地,所述第一输送链21、所述第二输送链22、所述第三输送链23的长度相同,从而使两个链式输送单元20衔接时能够确保每个输送链的输送长度相同,并且也使衔接效果更好。
可选地,所述第三输送链23为一个,所述第三输送链23与所述第一输送链21、所述第二输送链22之间的距离相等,从而使第三输送链23位于正中间的位置,刚好支撑在IBC桶的底部中心。
可选地,所述第三输送链23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三输送链23分布在所述链式输送单元的中线两侧,通常地,两个第三输送链23可以相对中线对称布置,但是两个第三输送链23的衔接部位可以不对齐,并且当两个第三输送链23不对齐的时候,可以使输送线的传输稳定性更好。
可选地,所述第一衔接部位25、所述第二衔接部位26在输送方向上位置不对齐,从而可以使IBC桶在输送的过程中底部的管柱10不会同时与第一衔接部位25、第二衔接部位26接触,从而可以使传输过程稳定,避免了卡顿。
可选地,在输送方向上,所述第一衔接部位25与所述第二衔接部位26的距离大于衔接部位的链轮的半径,从而可以更好地避开V形凹陷,使传输更稳定,不会出现卡顿。
可选地,所述第一衔接部位25、所述第二衔接部位26的内侧或者外侧设有无动力驱动的过渡滚轮组30或过渡带轮组,所述过渡滚轮组30、所述过渡带轮组的高度与所述第一输送链的高度相同,能够辅助链式输送单元20对IBC桶进行输送。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链式输送系统,通过在链式输送系统增加第三输送链,并且使第三输送链与第一输送链、第二输送链错位布置,从而使链式输送系统在输送IBC桶等底部不平的货物时,能够克服衔接部位的V形凹陷导致的卡顿或碰撞,从而确保平稳输送。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链式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以上链式输送单元,所述链式输送单元之间首尾顺次衔接形成输送线;
每个所述链式输送单元包括平行布置、高度相同的第一输送链和第二输送链,在所述第一输送链和所述第二输送链之间还设有至少一个第三输送链,所述第三输送链与第一输送链平行且与第一输送链高度相同;
相邻两个链式输送单元的第一输送链之间形成第一衔接部位,第二输送链之间形成第二衔接部位,第三输送链之间形成第三衔接部位;
其中,沿着链式输送系统的输送方向,所述第三衔接部位位于所述第一衔接部位、第二衔接部位更靠后的位置,使第一衔接部位、第二衔接部位、第三衔接部位形成“>”形状;或者,所述第三衔接部位位于所述第一衔接部位、第二衔接部位更靠前的位置,使第一衔接部位、第二衔接部位、第三衔接部位形成“<”形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链式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
在输送方向上,所述第三衔接部位与所述第一衔接部位、所述第二衔接部位的距离大于衔接部位的链轮的半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链式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输送链、第二输送链、第三输送链由同一个电机驱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链式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机通过驱动链轮组带动驱动轴转动,所述第一输送链、所述第二输送链、所述第三输送链的驱动链轮分别安装在所述驱动轴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链式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输送链、所述第二输送链、所述第三输送链的长度相同。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链式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输送链为一个,所述第三输送链与所述第一输送链、所述第二输送链之间的距离相等。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链式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输送链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三输送链分布在所述链式输送单元的中线两侧。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链式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衔接部位、所述第二衔接部位在输送方向上位置不对齐。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链式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
在输送方向上,所述第一衔接部位与所述第二衔接部位的距离大于衔接部位的链轮的半径。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链式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衔接部位、所述第二衔接部位的内侧或者外侧设有无动力驱动的过渡滚轮组或过渡带轮组,所述过渡滚轮组、所述过渡带轮组的高度与所述第一输送链的高度相同。
CN202222358479.9U 2022-09-05 2022-09-05 一种链式输送系统 Active CN21794650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358479.9U CN217946505U (zh) 2022-09-05 2022-09-05 一种链式输送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358479.9U CN217946505U (zh) 2022-09-05 2022-09-05 一种链式输送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946505U true CN217946505U (zh) 2022-12-02

Family

ID=842115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358479.9U Active CN217946505U (zh) 2022-09-05 2022-09-05 一种链式输送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94650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303817A (en) Drive system for modular link conveyor belts
CN217946505U (zh) 一种链式输送系统
CN217946506U (zh) 一种多链式输送线
CN101397086B (zh) 自动传送设备
CN115367395A (zh) 一种链式输送系统及ibc桶输送方法
US7159709B2 (en) Conveyor belt
CN204896529U (zh) “z”形输送一体机
US3045808A (en) Chain conveyor
US5263574A (en) Interlocking flight for conveyor systems
CN115447969A (zh) 一种多链式输送线及ibc桶输送方法
CN212173456U (zh) 一种耐磨防撕裂钢网输送带
CN109110392B (zh) 一种可送返托盘的运料机构
CN208868819U (zh) 一种圆线杆纵向链条输送机
CN216710766U (zh) 一种采矿用直角转弯运输装置
CN217050211U (zh) 一种轻型链板式输送组件
CN215754694U (zh) 一种插齿联动结构
CN201209060Y (zh) 同步爬坡输送机
CN111017478A (zh) 汽车涂装运输线用双侧滚子输送链
CN214326152U (zh) 物流仓储搬运简易二轴机械臂
CN210133556U (zh) 一种基于仓库自动化运输的链条式输送轨道装置
CN217674863U (zh) 一种柔性链输送装置
CN104766405A (zh) 售卖机的出货系统
CN220664128U (zh) 一种平稳输送机构
CN210418270U (zh) 一种新型运输系统
CN219448163U (zh) 托盘顶置链输送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