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932640U - 横向装配虹吸式散热装置 - Google Patents

横向装配虹吸式散热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932640U
CN217932640U CN202222014617.1U CN202222014617U CN217932640U CN 217932640 U CN217932640 U CN 217932640U CN 202222014617 U CN202222014617 U CN 202222014617U CN 217932640 U CN217932640 U CN 21793264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dissipation
piece
fin
cavities
harmonic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014617.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申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izhou Xinquansheng Precis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izhou Xinquansheng Precis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izhou Xinquansheng Precis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izhou Xinquansheng Precis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014617.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93264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93264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93264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虹吸式散热装置的技术领域,公开了横向装配虹吸式散热装置,包括底板件、第一口琴板、第二口琴板及弯接件,底板件的内部用于存储冷媒,冷媒受热呈气化,冷媒冷却呈液化,第一口琴板具有多个第一散热腔和多个第一回流腔,第一散热腔处于第一回流腔的上方布置;第二口琴板具有多个第二散热腔和多个第二回流腔,第二散热腔处于第二回流腔的上方布置;第一散热腔和第二散热腔分别与弯接件和底板件呈连通布置,第一回流腔与第二回流腔弯分别与弯接件和底板件呈连通布置。利用虹吸原理,实现循环散热,极大提高散热效果;第一口琴板和第二口琴板组装简便快捷,简化散热装置的组装步骤,极大便于散热装置的组装和降低散热装置的造价。

Description

横向装配虹吸式散热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专利涉及虹吸式散热装置的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横向装配虹吸式散热装置。
背景技术
CPU是中央处理器的简称,是计算机系统的运算和控制核心,同时也是信息处理、程序运行的最终执行单元,是电脑的重要元器件之一。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散热装置被广泛的应用到各行各业,人们通过散热装置对CPU进行散热,防止CPU在工作时产生的热量堆积,易导致CPU烧毁,装配时,将散热装置与CPU呈对应布置,实现对CPU产生的热量进行吸收和散发,起到散热作用。
现有技术中,散热装置包括铜管和散热鳍片,通过铜管内部的冷媒对热量进行吸收,再通过散热鳍片对外散发热量,起到散热效果;为了保证散热效果,需要设置较多铜管,多个铜管需要多次组装,组装极其不便,且多个铜管导致造价高且占用空间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横向装配虹吸式散热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散热装置不便于组装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横向装配虹吸式散热装置,包括底板件、第一口琴板、第二口琴板以及弯接件,所述底板件用于吸收热源的热量,所述底板件的内部用于存储冷媒,冷媒受热呈气化,冷媒冷却呈液化,沿横向方向,所述第一口琴板和所述第二口琴板呈间隔对应布置;所述第一口琴板具有多个第一散热腔和多个第一回流腔,沿自上而下方向,各个所述第一散热腔呈依序排列布置,各个所述第一回流腔呈依序排列布置,且所述第一散热腔处于所述第一回流腔的上方布置;所述第二口琴板具有多个第二散热腔和多个第二回流腔,沿自上而下方向,各个所述第二散热腔呈依序排列布置,各个所述第二回流腔呈依序排列布置,且所述第二散热腔处于所述第二回流腔的上方布置;
所述第一散热腔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底板件和所述弯接件呈连接且连通布置,所述第一回流腔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底板件和所述弯接件呈连接且连通布置,所述第二散热腔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底板件和所述弯接件呈连接且连通布置,所述第二回流腔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底板件和所述弯接件呈连接且连通布置,所述第一散热腔和所述第二散热腔分别用于供气化状态的冷媒进入,所述第一回流腔和所述第二回流腔用于供液化的冷媒流回所述底板件。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口琴板包括第一板壳、多个第一散热隔板以及多个第一回流隔板,所述第一板壳和所述第一散热隔板分别沿背离所述底板件方向呈延伸布置,所述第一板壳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底板件和所述弯接件呈连接且连通布置,沿自上而下方向,各个所述第一散热隔板呈依序排列布置,各个所述第一回流隔板呈依序排列布置,所述第一散热隔板处于所述第一回流隔板的上方布置,相邻所述第一散热隔板之间形成所述第一散热腔,相邻所述第一回流隔板之间形成所述第一回流腔。
进一步的,沿背离所述底板件的方向,所述第一散热隔板和所述第一回流隔板分别呈长条状布置,所述第一散热腔和所述第一回流腔分别呈长条状延伸布置,沿自上而下方向,所述第一散热腔的纵向截面呈长条状布置,所述第一回流腔的纵向截面呈长条状布置。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口琴板包括第二板壳、多个第二散热隔板以及多个第二回流隔板,所述第二板壳和所述第二散热隔板分别沿背离所述底板件方向呈延伸布置,所述第二板壳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底板件和所述弯接件呈连接且连通布置,沿自上而下方向,各个所述第二散热隔板呈依序排列布置,各个所述第二回流隔板呈依序排列布置,所述第二散热隔板处于所述第二回流隔板的上方布置,相邻所述第二散热隔板之间形成所述第二散热腔,相邻所述第二回流隔板之间形成所述第二回流腔。
进一步的,沿背离所述底板件的方向,所述第二散热隔板和所述第二回流隔板分别呈长条状布置,所述第二散热腔和所述第二回流腔分别呈长条状延伸布置,沿自上而下方向,所述第二散热腔的纵向截面呈长条状布置,所述第二回流腔的纵向截面呈长条状布置。
进一步的,所述弯接件包括第一弯接头和第二弯接头,所述第一弯接头和所述第二弯接头分别呈纵向布置,所述第一板壳的外端与所述第一弯接头呈连接且连通布置,各个所述第一散热腔和各个所述第一回流腔分别与所述第一弯接头的内部呈连通布置,所述第二板壳的外端与所述第二弯接头呈连接且连通布置,各个所述第二散热腔和各个所述第二回流腔分别与所述第二弯接头的内部呈连通布置。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弯接头具有第一进接面,所述第一进接面朝向所述第一板壳的方向布置,所述第一进接面沿纵向方向呈延伸布置,且所述第一进接面形成第一进接口,所述第一进接口沿纵向方向呈长条状延伸布置,所述第一板壳嵌设所述第一进接口,各个所述第一散热腔和各个所述第一回流腔分别与所述第一进接口呈连通布置;所述第二弯接头具有第二进接面,所述第二进接面朝向所述第二板壳的方向布置,所述第二进接面沿纵向方向呈延伸布置,且所述第二进接面形成第二进接口,所述第二进接口沿纵向方向呈长条状延伸布置,所述第二板壳嵌设所述第二进接口,各个所述第二散热腔和各个所述第二回流腔分别与所述第二进接口呈连通布置。
进一步的,所述底板件包括底板体、第一压头以及第二压头,所述底板体用于存储冷媒,所述第一压头和所述第二压头分别安设在所述底板体,所述第一压头和所述第二压头呈两端对应布置,所述第一压头和所述第二压头分别呈纵向延伸布置,所述第一口琴板的内端嵌设所述第一压头,且第一口琴板的内端通过所述第一压头与所述底板体呈连通布置,所述第一压头环绕包围所述第一口琴板的内端布置,所述第二口琴板的内端嵌设所述第二压头,且所述第二口琴板的内端通过所述第二压头与所述底板体呈连通布置,所述第二压头环绕包围所述第二口琴板的内端布置。
进一步的,所述横向装配虹吸式散热装置包括左鳍片组、中鳍片组以及右鳍片组,沿横向方向,所述左鳍片组、所述中鳍片组和所述右鳍片组呈依序对应布置,所述左鳍片组和所述中鳍片组夹持所述第一口琴板布置,所述第一口琴板转移热量至所述左鳍片组和所述中鳍片组,所述中鳍片组和所述右鳍片组夹持所述第二口琴板布置,所述第二口琴板转移热量至所述中鳍片组和所述右鳍片组。
进一步的,所述左鳍片组包括多个左片体,沿背离所述底板件方向,各个所述左片体呈依序间隔排列布置,所述左片体包括左片头和左片槽,相邻所述左片体的所述左片头与所述左片槽呈嵌设布置;所述左片体包括左片主板和两个左片副板,所述左片主板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左片副板呈连接布置,所述左片主板和所述左片副板呈垂直布置,所述左片主板沿垂直所述第一口琴板方向沿布置,其一所述左片副板与所述第一口琴板呈平铺状抵触布置,相邻所述左片主板夹持所述左片副板布置;
所述中鳍片组包括多个中片体,沿背离所述底板件方向,各个所述中片体呈依序间隔排列布置,所述中片体包括中片头和中片槽,相邻所述中片体的所述中片头与所述中片槽呈嵌设布置;所述中片体包括中片主板和两个中片副板,所述中片主板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中片副板呈连接布置,所述中片主板和所述中片副板呈垂直布置,所述中片主板处于所述第一口琴板与所述第二口琴板之间布置,且所述中片主板与所述第一口琴板呈垂直布置,两个所述中片副板分别与所述第一口琴板和所述第二口琴板呈平铺状抵触布置,相邻所述中片主板夹持所述中片副板布置;
所述右鳍片组包括多个右片体,沿背离所述底板件方向,各个所述右片体呈依序间隔排列布置,所述右片体包括右片头和右片槽,相邻所述右片体的所述右片头与所述右片槽呈嵌设布置;所述右片体包括右片主板和两个右片副板,所述右片主板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右片副板呈连接布置,所述右片主板和所述右片副板呈垂直布置,所述右片主板沿垂直所述第二口琴板方向沿布置,其一所述右片副板与所述第二口琴板呈平铺状抵触布置,相邻所述右片主板夹持所述右片副板布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横向装配虹吸式散热装置,使用时,底板件吸收热源的热量,冷媒吸收热量呈气化状态,气化状态的冷媒朝上散发同步进入各个第一散热腔和各个第二散热腔,起到散热作用,散热后的冷媒经过弯接件流至各个第二回流腔和各个第二回流腔,再次进行散热,最终将冷却液化状态的冷媒流回至底板件,利用虹吸原理,实现循环散热,极大提高散热效果;并且,第一口琴板和第二口琴板组装简便快捷,简化散热装置的组装步骤和降低零件组装数量,极大便于散热装置的组装和降低散热装置的造价。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横向装配虹吸式散热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横向装配虹吸式散热装置的左视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横向装配虹吸式散热装置的主视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横向装配虹吸式散热装置的第一口琴板和第二口琴板的布局立体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横向装配虹吸式散热装置的第一口琴板和第二口琴板的布局后视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横向装配虹吸式散热装置的中鳍片组的立体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横向装配虹吸式散热装置的A部放大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横向装配虹吸式散热装置的中鳍片组的俯视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横向装配虹吸式散热装置的B部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现进行详细的描述。
本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参照图1-9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较佳实施例。
横向装配虹吸式散热装置,包括底板件1、第一口琴板2、第二口琴板3以及弯接件4,底板件1用于吸收热源的热量,底板件1的内部用于存储冷媒,冷媒受热呈气化,冷媒冷却呈液化,沿横向方向,第一口琴板2和第二口琴板3呈间隔对应布置;第一口琴板2具有多个第一散热腔21和多个第一回流腔22,沿自上而下方向,各个第一散热腔21呈依序排列布置,各个第一回流腔22呈依序排列布置,且第一散热腔21处于第一回流腔22的上方布置;第二口琴板3具有多个第二散热腔31和多个第二回流腔32,沿自上而下方向,各个第二散热腔31呈依序排列布置,各个第二回流腔32呈依序排列布置,且第二散热腔31处于第二回流腔32的上方布置;
第一散热腔21的两端分别与底板件1和弯接件4呈连接且连通布置,第一回流腔22的两端分别与底板件1和弯接件4呈连接且连通布置,第二散热腔31 的两端分别与底板件1和弯接件4呈连接且连通布置,第二回流腔32的两端分别与底板件1和弯接件4呈连接且连通布置,第一散热腔21和第二散热腔31分别用于供气化状态的冷媒进入,第一回流腔22和第二回流腔32用于供液化的冷媒流回底板件1。
上述的横向装配虹吸式散热装置,使用时,底板件1吸收热源的热量,冷媒吸收热量呈气化状态,气化状态的冷媒朝上散发同步进入各个第一散热腔21和各个第二散热腔31,起到散热作用,散热后的冷媒经过弯接件4流至各个第二回流腔32和各个第二回流腔32,再次进行散热,最终将冷却液化状态的冷媒流回至底板件1,利用虹吸原理,实现循环散热,极大提高散热效果;并且,第一口琴板2和第二口琴板3组装简便快捷,简化散热装置的组装步骤和降低零件组装数量,极大便于散热装置的组装和降低散热装置的造价。
冷媒可以是氟利氨,利用氟利氨吸热气化和冷却液化,实现对热量的携带和热量转移散发。
底板件1与热源呈抵触布置,这样,底板件1吸收热源所产生的热量。
热源可以是电脑的CPU,CPU工作时,产生热量。
第一口琴板2包括第一板壳、多个第一散热隔板以及多个第一回流隔板,第一板壳和第一散热隔板分别沿背离底板件1方向呈延伸布置,第一板壳的两端分别与底板件1和弯接件4呈连接且连通布置,沿自上而下方向,各个第一散热隔板呈依序排列布置,各个第一回流隔板呈依序排列布置,第一散热隔板处于第一回流隔板的上方布置,相邻第一散热隔板之间形成第一散热腔21,相邻第一回流隔板之间形成第一回流腔22。
通过第一散热腔21和第一回流腔22之间的配合,由于第一散热腔21和第一回流腔22之间具有高度差,利用虹吸原理,促使冷媒沿第一散热腔21、弯接件4、第一回流腔22、底板件1之间呈循环,实现循环散热。
并且,在各个第一散热腔21的作用下,对气化的冷媒进行分隔输送,降低热量的堆积,分散进行散热,提高散热效果;在各个第一回流腔22的作用,再次对冷媒进行散热,提高散热效果,同时,将冷却的冷媒输送至底板件1,实现循环散热。
沿背离底板件1的方向,第一散热隔板和第一回流隔板分别呈长条状布置,第一散热腔21和第一回流腔22分别呈长条状延伸布置。
这样,延长第一散热腔21的横向输送距离,使气化的冷媒移动的距离更长,散热的距离更长,进而提高散热效果;同时,延长第一回流腔22的横向输送距离,使冷媒移动的距离更长,散热的距离更长,进而提高散热效果。
沿自上而下方向,第一散热腔21的纵向截面呈长条状布置,第一回流腔22 的纵向截面呈长条状布置;这样,气化的冷媒在第一散热腔21移动的过程中,散热液化冷媒朝下移动,气化冷媒朝上移动,便于液化的冷媒进入弯接件4;并且,提高第一散热腔21的纵向散热区域范围,进而提高散热效果。
同时,第一回流腔22的纵向截面呈长条状布置,便于弯接件4的冷媒进入第一回流腔22,且增强第一回流腔22的纵向范围,便于热量散发,提高散热效果。
第二口琴板3包括第二板壳、多个第二散热隔板以及多个第二回流隔板,第二板壳和第二散热隔板分别沿背离底板件1方向呈延伸布置,第二板壳的两端分别与底板件1和弯接件4呈连接且连通布置,沿自上而下方向,各个第二散热隔板呈依序排列布置,各个第二回流隔板呈依序排列布置,第二散热隔板处于第二回流隔板的上方布置,相邻第二散热隔板之间形成第二散热腔31,相邻第二回流隔板之间形成第二回流腔32。
通过第二散热腔31和第二回流腔32之间的配合,由于第二散热腔31和第二回流腔32之间具有高度差,利用虹吸原理,促使冷媒沿第二散热腔31、弯接件4、第二回流腔32、底板件1之间呈循环,实现循环散热。
并且,在各个第二散热腔31的作用下,对气化的冷媒进行分隔输送,降低热量的堆积,分散进行散热,提高散热效果;在各个第二回流腔32的作用,再次对冷媒进行散热,提高散热效果,同时,将冷却的冷媒输送至底板件1,实现循环散热。
沿背离底板件1的方向,第二散热隔板和第二回流隔板分别呈长条状布置,第二散热腔31和第二回流腔32分别呈长条状延伸布置。
这样,延长第二散热腔31的横向输送距离,使气化的冷媒移动的距离更长,散热的距离更长,进而提高散热效果;同时,延长第二回流腔32的横向输送距离,使冷媒移动的距离更长,散热的距离更长,进而提高散热效果。
沿自上而下方向,第二散热腔31的纵向截面呈长条状布置,第二回流腔32 的纵向截面呈长条状布置;这样,气化的冷媒在第二散热腔31移动的过程中,散热液化冷媒朝下移动,气化冷媒朝上移动,便于液化的冷媒进入弯接件4;并且,提高第二散热腔31的纵向散热区域范围,进而提高散热效果。
弯接件4包括第一弯接头41和第二弯接头42,第一弯接头41和第二弯接头 42分别呈纵向布置,第一板壳的外端与第一弯接头41呈连接且连通布置,各个第一散热腔21和各个第一回流腔22分别与第一弯接头41的内部呈连通布置,第二板壳的外端与第二弯接头42呈连接且连通布置,各个第二散热腔31和各个第二回流腔32分别与第二弯接头42的内部呈连通布置。
这样,经过各个第一散热腔21散热后的冷媒进入第一弯接头41,朝下转移至各个第一回流腔22,再流回至底板件1,实现循环散热,由于第一弯接头41 呈纵向布置,便于冷媒从第一散热腔21转移至第一回流腔22;经过各个第二散热腔31散热后的冷媒进入第二弯接头42,朝下转移至各个第二回流腔32,再流回至底板件1,实现循环散热,由于第二弯接头42呈纵向布置,便于冷媒从第二散热腔31转移至第二回流腔32。
第一弯接头41具有第一进接面,第一进接面朝向第一板壳的方向布置,第一进接面沿纵向方向呈延伸布置,且第一进接面形成第一进接口,第一进接口沿纵向方向呈长条状延伸布置,第一板壳嵌设第一进接口,各个第一散热腔21和各个第一回流腔22分别与第一进接口呈连通布置;第二弯接头42具有第二进接面,第二进接面朝向第二板壳的方向布置,第二进接面沿纵向方向呈延伸布置,且第二进接面形成第二进接口,第二进接口沿纵向方向呈长条状延伸布置,第二板壳嵌设第二进接口,各个第二散热腔31和各个第二回流腔32分别与第二进接口呈连通布置。
在第一进接口的作用下,具有足够的接入空间,便于经过各个第一散热腔21 散热后的冷媒进入第一弯接头41,且实现各个第一散热腔21的冷媒汇集在第一弯接头41,液化的处于下部,液化的冷媒更易进入第一回流腔22,再次散热后流回底板件1;同时,利用第一进接口沿纵向方向呈长条状延伸布置,使进入第一弯接头41的冷媒分散在各个第一回流腔22,提高散热效果。
在第二进接口的作用下,具有足够的接入空间,便于经过各个第二散热腔31 散热后的冷媒进入第二弯接头42,且实现各个第二散热腔31的冷媒汇集在第二弯接头42,液化的处于下部,液化的冷媒更易进入第二回流腔32,再次散热后流回底板件1;同时,利用第二进接口沿纵向方向呈长条状延伸布置,使进入第二弯接头42的冷媒分散在各个第二回流腔32,提高散热效果。
底板件1包括底板体、第一压头以及第二压头,底板体用于存储冷媒,第一压头和第二压头分别安设在底板体,第一压头和第二压头呈两端对应布置,第一压头和第二压头分别呈纵向延伸布置,第一口琴板2的内端嵌设第一压头,且第一口琴板2的内端通过第一压头与底板体呈连通布置,第一压头环绕包围第一口琴板2的内端布置,第二口琴板3的内端嵌设第二压头,且第二口琴板3的内端通过第二压头与底板体呈连通布置,第二压头环绕包围第二口琴板3的内端布置。
在第一压头的作用下,便于底板件1的吸热气化的冷媒进入各个第一散热腔 21,便于各个第一回流腔22的冷媒流回底板件1,且对第一压头和第一口琴板2 之间的连接处进行密封,避免冷媒泄露。
在第二压头的作用下,便于底板件1的吸热气化的冷媒进入各个第二散热腔 31,便于各个第二回流腔32的冷媒流回底板件1,且对第二压头和第二口琴板3 之间的连接处进行密封,避免冷媒泄露。
底板件1包括第一密封圈,第一密封圈置于第一压头的内部布置,第一压头与第一口琴板2的内端夹持第一密封圈,对第一压头和第一口琴板2之间的连接处进行密封,避免冷媒泄露。
底板件1包括第二密封圈,第二密封圈置于第二压头的内部布置,第二压头与第二口琴板3的内端夹持第二密封圈,对第二压头和第二口琴板3之间的连接处进行密封,避免冷媒泄露。
横向装配虹吸式散热装置包括左鳍片组5、中鳍片组6以及右鳍片组7,沿横向方向,左鳍片组5、中鳍片组6和右鳍片组7呈依序对应布置,左鳍片组5 和中鳍片组6夹持第一口琴板2布置,第一口琴板2转移热量至左鳍片组5和中鳍片组6,中鳍片组6和右鳍片组7夹持第二口琴板3布置,第二口琴板3转移热量至中鳍片组6和右鳍片组7。
在左鳍片组5、中鳍片组6和右鳍片组7的配合作用下,形成多个气道,便于气流通过携带热量,提高第一口琴板2和第二口琴板3的散热效果;同时,多区域同步散热,便于热量的散发,提高散热效果。
左鳍片组5包括多个左片体,沿背离底板件1方向,各个左片体呈依序间隔排列布置,左片体包括左片头和左片槽,相邻左片体的左片头与左片槽呈嵌设布置;便于各个上片体之间的组装。
左片体包括左片主板和两个左片副板,左片主板的两端分别与两个左片副板呈连接布置,左片主板和左片副板呈垂直布置,左片主板沿垂直第一口琴板2方向沿布置,其一左片副板与第一口琴板2呈平铺状抵触布置,相邻左片主板夹持左片副板布置。
这样,在其一左片副板的作用下,便于第一口琴板2的热量传导至左片副板,提高散热效果;在两个左片副板的配合作用下,对相邻左片体的起到定位加固作用,增强左片体的设置稳固性,有效避免左片体的变形,提高左片体的使用寿命。
中鳍片组6包括多个中片体61,沿背离底板件1方向,各个中片体61呈依序间隔排列布置,中片体61包括中片头62和中片槽63,相邻中片体61的中片头62与中片槽63呈嵌设布置;便于各个中片体61之间的组装。
中片体61包括中片主板64和两个中片副板65,中片主板64的两端分别与两个中片副板65呈连接布置,中片主板64和中片副板65呈垂直布置,中片主板64处于第一口琴板2与第二口琴板3之间布置,且中片主板64与第一口琴板 2呈垂直布置,两个中片副板65分别与第一口琴板2和第二口琴板3呈平铺状抵触布置,相邻中片主板64夹持中片副板65布置。
在两个中片副板65的作用下,便于第一口琴板2的热量和第二口琴板3的热量传导至两个中片副板65,提高散热效果;同时,两个中片副板65配合起到定位加固作用,增强中片体61的设置稳固性,有效避免中片体61的变形,提高中片体61的使用寿命。
右鳍片组7包括多个右片体,沿背离底板件1方向,各个右片体呈依序间隔排列布置,右片体包括右片头和右片槽,相邻右片体的右片头与右片槽呈嵌设布置;便于各个右片体之间的组装。
右片体包括右片主板和两个右片副板,右片主板的两端分别与两个右片副板呈连接布置,右片主板和右片副板呈垂直布置,右片主板沿垂直第二口琴板3方向沿布置,其一右片副板与第二口琴板3呈平铺状抵触布置,相邻右片主板夹持右片副板布置。
这样,在其一右片副板的作用下,便于第二口琴板3的热量传导至右片副板,提高散热效果;在两个右片副板的配合作用下,对相邻右片体的起到定位加固作用,增强右片体的设置稳固性,有效避免右片体的变形,提高右片体的使用寿命。
横向装配虹吸式散热装置包括风扇件,风扇件启动用于输出气流布置,风扇件同步与左鳍片组5、中鳍片组6和右鳍片组7呈对应布置,且风扇件朝向左鳍片组5、中鳍片组6和右鳍片组7输送气流,便于热量的散发,提高散热装置的散热效果。
纵向装配虹吸式散热装置包括注入管8,注入管8的内端与底板件1呈连接且连通布置,注入管8的外端朝外延伸布置;通过注入管8实现对冷媒的添加和补充。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横向装配虹吸式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件、第一口琴板、第二口琴板以及弯接件,所述底板件用于吸收热源的热量,所述底板件的内部用于存储冷媒,冷媒受热呈气化,冷媒冷却呈液化,沿横向方向,所述第一口琴板和所述第二口琴板呈间隔对应布置;所述第一口琴板具有多个第一散热腔和多个第一回流腔,沿自上而下方向,各个所述第一散热腔呈依序排列布置,各个所述第一回流腔呈依序排列布置,且所述第一散热腔处于所述第一回流腔的上方布置;所述第二口琴板具有多个第二散热腔和多个第二回流腔,沿自上而下方向,各个所述第二散热腔呈依序排列布置,各个所述第二回流腔呈依序排列布置,且所述第二散热腔处于所述第二回流腔的上方布置;
所述第一散热腔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底板件和所述弯接件呈连接且连通布置,所述第一回流腔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底板件和所述弯接件呈连接且连通布置,所述第二散热腔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底板件和所述弯接件呈连接且连通布置,所述第二回流腔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底板件和所述弯接件呈连接且连通布置,所述第一散热腔和所述第二散热腔分别用于供气化状态的冷媒进入,所述第一回流腔和所述第二回流腔用于供液化的冷媒流回所述底板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横向装配虹吸式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口琴板包括第一板壳、多个第一散热隔板以及多个第一回流隔板,所述第一板壳和所述第一散热隔板分别沿背离所述底板件方向呈延伸布置,所述第一板壳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底板件和所述弯接件呈连接且连通布置,沿自上而下方向,各个所述第一散热隔板呈依序排列布置,各个所述第一回流隔板呈依序排列布置,所述第一散热隔板处于所述第一回流隔板的上方布置,相邻所述第一散热隔板之间形成所述第一散热腔,相邻所述第一回流隔板之间形成所述第一回流腔。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横向装配虹吸式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沿背离所述底板件的方向,所述第一散热隔板和所述第一回流隔板分别呈长条状布置,所述第一散热腔和所述第一回流腔分别呈长条状延伸布置,沿自上而下方向,所述第一散热腔的纵向截面呈长条状布置,所述第一回流腔的纵向截面呈长条状布置。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横向装配虹吸式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口琴板包括第二板壳、多个第二散热隔板以及多个第二回流隔板,所述第二板壳和所述第二散热隔板分别沿背离所述底板件方向呈延伸布置,所述第二板壳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底板件和所述弯接件呈连接且连通布置,沿自上而下方向,各个所述第二散热隔板呈依序排列布置,各个所述第二回流隔板呈依序排列布置,所述第二散热隔板处于所述第二回流隔板的上方布置,相邻所述第二散热隔板之间形成所述第二散热腔,相邻所述第二回流隔板之间形成所述第二回流腔。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横向装配虹吸式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沿背离所述底板件的方向,所述第二散热隔板和所述第二回流隔板分别呈长条状布置,所述第二散热腔和所述第二回流腔分别呈长条状延伸布置,沿自上而下方向,所述第二散热腔的纵向截面呈长条状布置,所述第二回流腔的纵向截面呈长条状布置。
6.如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横向装配虹吸式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弯接件包括第一弯接头和第二弯接头,所述第一弯接头和所述第二弯接头分别呈纵向布置,所述第一板壳的外端与所述第一弯接头呈连接且连通布置,各个所述第一散热腔和各个所述第一回流腔分别与所述第一弯接头的内部呈连通布置,所述第二板壳的外端与所述第二弯接头呈连接且连通布置,各个所述第二散热腔和各个所述第二回流腔分别与所述第二弯接头的内部呈连通布置。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横向装配虹吸式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弯接头具有第一进接面,所述第一进接面朝向所述第一板壳的方向布置,所述第一进接面沿纵向方向呈延伸布置,且所述第一进接面形成第一进接口,所述第一进接口沿纵向方向呈长条状延伸布置,所述第一板壳嵌设所述第一进接口,各个所述第一散热腔和各个所述第一回流腔分别与所述第一进接口呈连通布置;所述第二弯接头具有第二进接面,所述第二进接面朝向所述第二板壳的方向布置,所述第二进接面沿纵向方向呈延伸布置,且所述第二进接面形成第二进接口,所述第二进接口沿纵向方向呈长条状延伸布置,所述第二板壳嵌设所述第二进接口,各个所述第二散热腔和各个所述第二回流腔分别与所述第二进接口呈连通布置。
8.如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横向装配虹吸式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件包括底板体、第一压头以及第二压头,所述底板体用于存储冷媒,所述第一压头和所述第二压头分别安设在所述底板体,所述第一压头和所述第二压头呈两端对应布置,所述第一压头和所述第二压头分别呈纵向延伸布置,所述第一口琴板的内端嵌设所述第一压头,且第一口琴板的内端通过所述第一压头与所述底板体呈连通布置,所述第一压头环绕包围所述第一口琴板的内端布置,所述第二口琴板的内端嵌设所述第二压头,且所述第二口琴板的内端通过所述第二压头与所述底板体呈连通布置,所述第二压头环绕包围所述第二口琴板的内端布置。
9.如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横向装配虹吸式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装配虹吸式散热装置包括左鳍片组、中鳍片组以及右鳍片组,沿横向方向,所述左鳍片组、所述中鳍片组和所述右鳍片组呈依序对应布置,所述左鳍片组和所述中鳍片组夹持所述第一口琴板布置,所述第一口琴板转移热量至所述左鳍片组和所述中鳍片组,所述中鳍片组和所述右鳍片组夹持所述第二口琴板布置,所述第二口琴板转移热量至所述中鳍片组和所述右鳍片组。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横向装配虹吸式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左鳍片组包括多个左片体,沿背离所述底板件方向,各个所述左片体呈依序间隔排列布置,所述左片体包括左片头和左片槽,相邻所述左片体的所述左片头与所述左片槽呈嵌设布置;所述左片体包括左片主板和两个左片副板,所述左片主板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左片副板呈连接布置,所述左片主板和所述左片副板呈垂直布置,所述左片主板沿垂直所述第一口琴板方向沿布置,其一所述左片副板与所述第一口琴板呈平铺状抵触布置,相邻所述左片主板夹持所述左片副板布置;
所述中鳍片组包括多个中片体,沿背离所述底板件方向,各个所述中片体呈依序间隔排列布置,所述中片体包括中片头和中片槽,相邻所述中片体的所述中片头与所述中片槽呈嵌设布置;所述中片体包括中片主板和两个中片副板,所述中片主板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中片副板呈连接布置,所述中片主板和所述中片副板呈垂直布置,所述中片主板处于所述第一口琴板与所述第二口琴板之间布置,且所述中片主板与所述第一口琴板呈垂直布置,两个所述中片副板分别与所述第一口琴板和所述第二口琴板呈平铺状抵触布置,相邻所述中片主板夹持所述中片副板布置;
所述右鳍片组包括多个右片体,沿背离所述底板件方向,各个所述右片体呈依序间隔排列布置,所述右片体包括右片头和右片槽,相邻所述右片体的所述右片头与所述右片槽呈嵌设布置;所述右片体包括右片主板和两个右片副板,所述右片主板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右片副板呈连接布置,所述右片主板和所述右片副板呈垂直布置,所述右片主板沿垂直所述第二口琴板方向沿布置,其一所述右片副板与所述第二口琴板呈平铺状抵触布置,相邻所述右片主板夹持所述右片副板布置。
CN202222014617.1U 2022-08-01 2022-08-01 横向装配虹吸式散热装置 Active CN21793264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014617.1U CN217932640U (zh) 2022-08-01 2022-08-01 横向装配虹吸式散热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014617.1U CN217932640U (zh) 2022-08-01 2022-08-01 横向装配虹吸式散热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932640U true CN217932640U (zh) 2022-11-29

Family

ID=841516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014617.1U Active CN217932640U (zh) 2022-08-01 2022-08-01 横向装配虹吸式散热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93264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5466658U (zh) 散热模块
CN101026943B (zh) 导流式散热装置
CN217932640U (zh) 横向装配虹吸式散热装置
CN217932641U (zh) 纵向装配虹吸式散热装置
CN218525072U (zh) 万向管接式散热装置
CN218214047U (zh) 单向管接式散热装置
CN115509323A (zh) 万向虹吸式散热装置及虹吸散热装置的装配方法
CN218214046U (zh) 单向圆管式散热装置
CN212229587U (zh) 液冷散热装置
CN211607189U (zh) 具有泵浦结构的液冷装置
CN211152554U (zh) 散热单元及其散热装置
CN217951525U (zh) 一种应用于服务器液冷回路连接头
CN221261613U (zh) 一种电脑用散热片
CN2930220Y (zh) 处理器散热结构
CN218547442U (zh) 一体式散热器
CN213024277U (zh) 冷排散热式散热器
CN218100081U (zh) 一种Whitley平台3DVC散热器
CN213024278U (zh) 内循环式散热器
CN212030293U (zh) 一种带有液冷板的换热器
CN218298950U (zh) 复合式散热结构
CN215421337U (zh) 一种散热结构及亚低温治疗仪
CN212391772U (zh) 一种新型水冷散热装置
CN220709636U (zh) 一种芯片的散热组件
CN218155702U (zh) 一种冷却器用高效散热翅片
CN212749762U (zh) 一种cpu散热器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