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298950U - 复合式散热结构 - Google Patents

复合式散热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298950U
CN218298950U CN202222665435.0U CN202222665435U CN218298950U CN 218298950 U CN218298950 U CN 218298950U CN 202222665435 U CN202222665435 U CN 202222665435U CN 218298950 U CN218298950 U CN 21829895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water
water containing
containing part
radia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665435.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邹智泉
赖成
徐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guan Qinshi Met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guan Qinshi Met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guan Qinshi Met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guan Qinshi Met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665435.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29895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29895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29895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复合式散热结构,包括:散热组件,包括散热座、及均匀间隔连接于散热座相对两面上的散热管;散热座包括集热筒、连接于集热筒一侧的第一容水部、及连接于集热筒另一侧的第二容水部;第一容水部与第二容水部均为中空设置;及连接于散热组件一端的导热组件;导热组件包括导热板、连接于导热板中部的第一导热管、及连接于导热板相对两侧的第二导热管;第一导热管插接集热筒;一个第二导热管插设于第一容水部的内部,另一个第二导热管插设于第二容水部的内部。上述复合式散热结构,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散热座的相对两侧上安装有多个散热管,散热管的内部用于供冷水流过,大大提高了冷水与散热座的接触面积,有效提高散热能力。

Description

复合式散热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散热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复合式散热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CPU的高度集成化发展,CPU的工作温度也将越来越高,热负荷也将越来越大,需要提高散热能力。传统的散热大多为风冷散热、水冷散热、和风冷水冷结合的复合式散热。
现有的水冷散热器,一般是在散热座的内部开凿有冷水通道,通过冷水与散热座的接触来带走热量。然而,冷水通道是固定的,限制了冷水与散热座的接触面积,进而限制了冷水的散热能力。当CPU的温度逐渐升高时,水流还是保持初始的流速,只能带走一定的热量,但剩下的热量逐渐堆积,依然会造成高温。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复合式散热结构,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散热座的相对两侧上安装有多个散热管,散热管的内部用于供冷水流过,大大提高了冷水与散热座的接触面积,有效提高散热能力。
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复合式散热结构,包括:
散热组件,包括散热座、及均匀间隔连接于所述散热座相对两面上的多个散热管;所述散热座包括集热筒、连接于所述集热筒一侧的第一容水部、及连接于所述集热筒另一侧的第二容水部;所述第一容水部与所述第二容水部均为中空设置;及
连接于所述散热组件一端的导热组件;所述导热组件包括导热板、连接于所述导热板中部的多个第一导热管、及连接于所述导热板相对两侧的第二导热管;所述第一导热管插接所述集热筒;一个所述第二导热管插设于所述第一容水部的内部,另一个所述第二导热管插设于所述第二容水部的内部。
上述复合式散热结构,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散热座的相对两侧上安装有多个散热管,散热管的内部用于供冷水流过,大大提高了冷水与散热座的接触面积,有效提高散热能力。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散热管为金属管件;所述散热管包括管体、及均匀间隔设置于所述管体上的散热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容水部的相对两面上分别设有第一过水孔,所述第一过水孔连通所述第一容水部的内部;所述第二容水部的相对两面上分别设有第二过水孔,所述第二过水孔连通所述第二容水部的内部,所述第二过水孔与所述第一过水孔一一对应;所述散热管的一端对接所述第一过水孔,所述散热管的另一端对接所述第二过水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容水部的一端设有第一插接孔、及位于所述第一插接孔一侧的进水口;所述第一插接孔与所述进水口均连通所述第一容水部的内部;所述第二容水部的一端设有第二插接孔、及位于所述第二插接孔一侧的出水口;所述第二插接孔与所述出水口均连通所述第二容水部的内部;一个所述第二导热管穿设所述第一插接孔后伸入所述第一容水部的内部,另一个所述第二导热管穿设所述第二插接孔后伸入所述第二容水部的内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集热筒的一端上沿所述集热筒的周向均匀间隔设有多个对接腔,所述对接腔与所述第一导热管一一对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复合式散热结构还包括安装于所述散热组件背向所述导热组件的一端的风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复合式散热结构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图2所示的复合式散热结构的另一视角的立体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的复合式散热结构的分解示意图;
图4为图2所示的复合式散热结构中散热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其中不包括保护罩;
图5为图4所示的圆圈A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6为图4所示的复合式散热结构中散热座的立体示意图;
图7为图1所示的复合式散热结构的剖视图。
附图标注说明:
10-散热组件,11-散热座,12-散热管,121-管体,122-散热鳍,13-保护罩,14-集热筒,140-对接腔,15-第一容水部,150-第一过水孔,151-第一插接孔,152-进水口,16-第二容水部,160-第二过水孔,161-第二插接孔,162-出水口;
20-导热组件,21-导热板,22-第一导热管,23-第二导热管;
30-风扇。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至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复合式散热结构,包括散热组件10、连接于散热组件10一端的导热组件20、及安装于散热组件10另一端的风扇30。
所述散热组件10包括散热座11、均匀间隔连接于散热座11相对两面上的多个散热管12、罩设散热座11与散热管12的保护罩13、及连接散热座11的水泵(图未示)。
散热座11为一体成型的铝制散热座,散热座11包括集热筒14、连接于集热筒14一侧的第一容水部15、及连接于集热筒14另一侧的第二容水部16;第一容水部15与第二容水部16均为中空设置。其中,散热管12的一端连通第一容水部15,散热管12的另一端连通第二容水部16,利用散热管12可连通第一容水部15与第二容水部16,使得冷水可在第一容水部15、散热管12及第二容水部16之间流动,以带走热量。与传统的水冷散热结构相比,本实用新型的复合式散热结构,通过外置多个散热管12,散热管12的内部用于冷水流过,大大增加了冷水与散热座11的接触面积,有效提高散热能力。
进一步地,如图5所示,散热管12为金属管件,可吸收来自集热筒14上的热量。散热管12包括管体121、及均匀间隔设置于管体121上的散热鳍122。管体121与散热鳍122的外露,增加了散热管12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便于在空气中散热。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容水部15的相对两面上分别设有第一过水孔150,第一过水孔150连通第一容水部15的内部;第二容水部15的相对两面上分别设有第二过水孔160,第二过水孔160连通第二容水部16的内部,第二过水孔160与第一过水孔150一一对应。散热管12的一端对接第一过水孔150,散热管12的另一端对接第二过水孔160。
在本实施例中,集热筒14的一端上沿其周向均匀间隔设有多个对接腔140。第一容水部15的一端设有第一插接孔151、及位于第一插接孔151一侧的进水口152;第一插接孔151与进水口152均连通第一容水部15的内部。第二容水部16的一端设有第二插接孔161、及位于第二插接孔161一侧的出水口162;第二插接孔161与出水口162均连通第二容水部16的内部。散热时,水泵运送冷水从进水口152进入并填充第一容水部15,再经过散热管12进入并填充第二容水部16,最后从出水口162流向水泵,以完成冷水的循环流动。对接腔140、第一插接孔151及第二插接孔161均用于定位连接导热组件20。
所述导热组件20包括导热板21、连接于导热板21中部的多个第一导热管22、及连接于导热板21相对两侧的第二导热管23。导热板21用于贴设CPU,第一导热管22插接集热筒14;一个第二导热管23插设于第一容水部15的内部,另一个第二导热管23插设于第二容水部16的内部。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导热管23与第一容水部15、第二容水部16的连接处均使用水密接头连接,确保水密性。
具体地,第一导热管22与对接腔140一一对应,便于将CPU产生的热量传递至集热筒14。一个第二导热管23穿设第一插接孔151后伸入第一容水部15的内部,另一个第二导热管23穿设第二插接孔161后伸入第二容水部16的内部,使得两个第二导热管23可直接接触冷水,便于冷水快速吸收第二导热管23的热量,也即带走导热板21上的热量,有效提高散热效率。
所述风扇30连接于保护罩13的一端,可加速保护罩13内的气流流速,使得单位时间内,更多的空气接触散热管12的外表面,以便于带走更多的热量,有效提高散热效率。
上述复合式散热结构,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散热座11的相对两侧上安装有多个散热管12,散热管12的内部用于供冷水流过,大大提高了冷水与散热座11的接触面积,有效提高散热能力。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6)

1.一种复合式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散热组件,包括散热座、及均匀间隔连接于所述散热座相对两面上的多个散热管;所述散热座包括集热筒、连接于所述集热筒一侧的第一容水部、及连接于所述集热筒另一侧的第二容水部;所述第一容水部与所述第二容水部均为中空设置;及
连接于所述散热组件一端的导热组件;所述导热组件包括导热板、连接于所述导热板中部的多个第一导热管、及连接于所述导热板相对两侧的第二导热管;所述第一导热管插接所述集热筒;一个所述第二导热管插设于所述第一容水部的内部,另一个所述第二导热管插设于所述第二容水部的内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式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管为金属管件;所述散热管包括管体、及均匀间隔设置于所述管体上的散热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式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容水部的相对两面上分别设有第一过水孔,所述第一过水孔连通所述第一容水部的内部;所述第二容水部的相对两面上分别设有第二过水孔,所述第二过水孔连通所述第二容水部的内部,所述第二过水孔与所述第一过水孔一一对应;所述散热管的一端对接所述第一过水孔,所述散热管的另一端对接所述第二过水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式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容水部的一端设有第一插接孔、及位于所述第一插接孔一侧的进水口;所述第一插接孔与所述进水口均连通所述第一容水部的内部;所述第二容水部的一端设有第二插接孔、及位于所述第二插接孔一侧的出水口;所述第二插接孔与所述出水口均连通所述第二容水部的内部;一个所述第二导热管穿设所述第一插接孔后伸入所述第一容水部的内部,另一个所述第二导热管穿设所述第二插接孔后伸入所述第二容水部的内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式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集热筒的一端上沿所述集热筒的周向均匀间隔设有多个对接腔,所述对接腔与所述第一导热管一一对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式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安装于所述散热组件背向所述导热组件的一端的风扇。
CN202222665435.0U 2022-10-11 2022-10-11 复合式散热结构 Active CN21829895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665435.0U CN218298950U (zh) 2022-10-11 2022-10-11 复合式散热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665435.0U CN218298950U (zh) 2022-10-11 2022-10-11 复合式散热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298950U true CN218298950U (zh) 2023-01-13

Family

ID=848082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665435.0U Active CN218298950U (zh) 2022-10-11 2022-10-11 复合式散热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29895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060021737A1 (en) Liquid cooling device
US20060011329A1 (en) Heat pipe heat sink with holeless fin module
JP4697171B2 (ja) 冷却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電子機器
CN218298950U (zh) 复合式散热结构
TWM442535U (en) Heat-dissipating device and heat-dissipating module
CN117075695A (zh) 液冷组件、液冷装置和服务器
CN210835974U (zh) 用于电控组件散热的换热系统和计算机主机
CN217720247U (zh) 一种用于半导体激光器的散热装置及激光器
CN216700807U (zh) 基站散热装置
CN201548015U (zh) 热交换器
CN214852491U (zh) 一种电子设备的散热装置
CN114537173A (zh) 一种充电枪及充电设备
KR101087774B1 (ko) 써모사이폰 타입 히트싱크
CN210349822U (zh) 电子元器件冷却装置
CN101216255A (zh) 一种铜铝软焊式散热装置
CN211019728U (zh) 一种高效铜铝散热器
CN113347856A (zh) 一种电子设备的散热装置
JP4521250B2 (ja) 放熱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12710178A (zh) 用于芯片散热的换热系统
KR200334006Y1 (ko) 메인관 내에 유입수관과 유출수관을 가지는 방열기
CN217131941U (zh) 一种递接式热管散热器
CN220105648U (zh) 一种具有三面散热结构的电脑散热器
CN213421223U (zh) 一种暖气片及供暖系统
CN213208032U (zh) 散热装置及空调器
CN213462756U (zh) 风冷式电子模块微通道换热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