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927302U - 止回阀以及冷冻循环系统 - Google Patents

止回阀以及冷冻循环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927302U
CN217927302U CN202222185229.XU CN202222185229U CN217927302U CN 217927302 U CN217927302 U CN 217927302U CN 202222185229 U CN202222185229 U CN 202222185229U CN 217927302 U CN217927302 U CN 21792730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alve
valve body
check valve
reinforcing fibers
seat por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185229.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古贺英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ginomiya Seisakusho Inc
Original Assignee
Saginomiya Seisakusho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ginomiya Seisakusho Inc filed Critical Saginomiya Seisakusho Inc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92730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92730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heck Valv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止回阀以及冷冻循环系统,即使是窄的密封宽度也能够确保充分的强度,而且能够抑制制造成本。止回阀(1)具有阀主体(3)和设置于阀主体的阀芯(4),在阀主体形成有阀芯能够落座的阀座部(6),阀芯的前端面(32)和阀座部的阀座面(24)均形成面,阀芯被设置成在通过使前端面(32)与阀座面抵接而落座于阀座部的闭阀位置和通过使前端面从阀座面离开而从阀座部分离的开阀位置之间沿阀主体的轴线(L)方向移动自如,其中,阀芯(4)使用含有强化纤维(Fi)的树脂材料(R)而形成,在阀芯(4)的闭阀位置的前端面(32)使强化纤维(Fi)在提高该前端面(32)的强度的方向上取向。

Description

止回阀以及冷冻循环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止回阀以及冷冻循环系统。
背景技术
作为用于冷冻循环系统的止回阀,已知如下逆止阀,其具备:在内部形成有阀室的主体接头(外管);固定于主体接头的内部的阀座部件;以及移动自如地设于阀室内的阀芯(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在该结构的止回阀中,阀芯落座于阀座部件的阀座面,从而流体的逆流被阻止。
另外,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在具有多个阀芯的导向部(第二导向部及第三导向部)的下端分别形成斜面的技术。在该止回阀中,利用从阀座部件的阀端口流动的流体对第二导向部及第三导向部的斜面赋予力,将阀芯向与导向部相反的侧施力。通过利用该作用力一边将第二导向部及第三导向部向阀室的内壁按压,一边使阀芯滑动,从而防止阀芯在打开状态下的振动,实现了静音化。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138927号公报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课题
另外,对于如专利文献1的结构的止回阀而言,伴随着严酷的环境下的用途,要求高性能且高强度化,为了抑制成本并且实现高性能化,需要一边实现止回阀主体的紧凑化,一边将阀座口径设计得尽可能大。
但是,在如专利文献1的结构的止回阀的情况下,尽可能大地设计阀座口径不利于紧凑化,因此,难以将阀芯以及阀座密封部的宽度设置得较宽,存在被施加了反压时承受载荷的阀密封部的应力负荷变高的担忧。而且,为了得到低压损及阀泄漏防止性能而使用树脂材料成形止回阀的阀芯,因此,存在如下课题:即使是窄的密封宽度,也能够确保充分的强度。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止回阀以及冷冻循环系统,即使是窄的密封宽度也能够确保充分的强度,而且能够抑制制造成本。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本实用新型的止回阀具有阀主体和设置于上述阀主体的阀芯,在上述阀主体形成有上述阀芯能够落座的阀座部,上述阀芯的密封部和上述阀座部的座部均形成面,上述阀芯被设置成,在通过使上述密封部的面与上述座部的面抵接而落座于上述阀座部的闭阀位置和通过使上述密封部的面从上述座部的面离开而从上述阀座部分离的开阀位置之间,沿上述阀主体的轴向移动自如,其特征在于,上述阀芯使用含有强化纤维的树脂材料而形成,在上述阀芯的上述闭阀位置的上述密封部,使上述强化纤维在提高该密封部的强度的方向上取向。
根据这样的本实用新型,在使用含有强化纤维的树脂材料形成的阀芯的闭阀位置的密封部,使强化纤维在提高该密封部的强度的方向上取向,因此即使是窄的密封宽度,也能够确保充分的强度。而且,能够在不改变材料而实现强度的提高,因此也能够抑制制造成本。
此时,优选的是,上述阀芯的上述闭阀位置的上述密封部的面方向是与上述轴向正交的方向。另外,优选的是,上述阀芯的上述闭阀位置的上述密封部的面方向是相对于上述轴向倾斜的方向。
另外,也可以是,在上述阀芯的上述闭阀位置的上述密封部的面及其周围,相对于上述轴向的正交方向和上述强化纤维的取向形成角度。此时,优选上述角度为30°以上且150°以下。进一步地,期望上述角度为45°以上且135°以下。另外,优选的是,上述强化纤维朝向上述轴向上的所示阀芯的闭阀方向取向。进一步地,优选的是,上述密封部的上述强化纤维的配置具有随机的角度地取向,或者上述密封部的上述强化纤维的配置具有恒定的角度排列而取向。根据这些结构,能够不改变材料而实现强度的提高,因此能够抑制止回阀的制造成本。
另外,优选的是,注射成形上述阀芯,上述阀芯的密封部形成为环状,在该密封部的内周部设置有环状的凹陷部。进一步优选的是,注射成形上述阀芯,上述阀芯的密封部形成为环状,在该密封部的内周部设置有环状的部件。还优选的是,注射成形上述阀芯,上述阀芯的浇口位置位于上述密封部的内周侧的阀芯中心,在上述注射成形时,从上述浇口位置向上述密封部的面的上述轴向上的相反侧注射上述树脂材料。根据这些结构,除了上述的效果,还能够使强化纤维在与座部的面正交的方向上取向。
本实用新型的冷冻循环系统具备上述任一止回阀。
实用新型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止回阀及冷冻循环系统,在使用含有强化纤维的树脂材料形成的阀芯的闭阀位置的密封部,将强化纤维在提高该密封部的强度的方向上取向,因此即使是窄的密封宽度,也能够确保充分的强度。而且,能够不改变材料而实现强度的提高,因此也能够抑制制造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止回阀的整体结构的剖视图。
图2(a)表示图1的止回阀的阀芯,是俯视图,图2(b)是图2(a)的B-B截面,是概略地表示树脂材料所含有的强化纤维的取向的说明图。
图3(a)及图3(b)是与树脂材料所含有的强化纤维的取向相关的说明图。
图4是放大表示图2(b)的阀芯的主要部分的说明图。
图5(a)表示变形例1的止回阀的阀芯,是俯视图,图5(b)为在图5(a)的B-B截面用虚线标注C-C截面而示出的说明图。
图6(a)表示变形例2的止回阀的阀芯,是俯视图,图6(b)是表示图6(a)的B-B截面的说明图。
图7(a)表示变形例3的止回阀的阀芯,是俯视图,图7(b)是在图7(a)的B-B截面用虚线标注C-C截面而示出的说明图。
图8(a)表示变形例4的止回阀的阀芯,是概略地表示树脂材料所含有的强化纤维的取向的说明图,图8(b)是放大表示图8(a)的主要部分的说明图。
图9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冷冻循环系统的图。
图中:
1—止回阀,2—外管部,22—阀限位件,24—阀座面,3—阀主体,31—外周面,32—前端面,32A—凹状部,32B—平坦面部,32C—锥形部,33—后端面,4—阀芯,4A—导向部,4B—顶针孔,4C—减重销孔,40—主体部,41—凹陷部,42—环部件,5—阀支架,5A—台阶部,6—阀座部,7—阀口,50—冷冻循环系统。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图1~图4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止回阀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止回阀1是允许从一次侧(图1的下侧)向二次侧(图1的上侧)的流体的流动(正流),且禁止从二次侧向一次侧的流体的流动(逆流)的阀装置。止回阀1具备:在沿轴线L的轴向(以下称为轴线L方向)上延伸的圆筒状的外管部2;内置于外管部2的阀主体3;以及设置于阀主体3的阀芯4。阀主体3是通过切削加工等一体地形成有支撑阀芯4的筒状的阀支架5和阀芯4能够落座的阀座部6的黄铜制部件等,在阀座部6形成有通过落座的阀芯4关闭的阀口7。另外,在图1中示出了阀芯4位于阀支架5的下方(阀座部6侧)的闭阀状态。
外管部2是铜制的一体成形部件,具备一次侧的一次接头部11、二次侧的二次接头部12、相比一次接头部11进行了扩径的第一扩径部13、以及相比第一扩径部13进行扩径并与二次接头部12连续的第二扩径部14。一次接头部11具有与一次配管(未图示)连结的一次开口部11A、与一次开口部11A连续的圆筒状的一次圆筒部11B、以及从一次圆筒部11B朝向第一扩径部13扩径的第一连结部11C,一次开口部11A以与一次圆筒部11B同等的直径形成。二次接头部12具有与二次配管(未图示)连结的二次开口部12A、与二次开口部12A连续的圆筒状的二次圆筒部12B、以及从二次圆筒部12B朝向第二扩径部14扩径的第二连结部12C,二次开口部12A比二次圆筒部12B稍微扩径。
第一扩径部13是保持压入到其内部的阀座部6的部位,在周面的四个部位形成有向径向内侧变形而固定阀座部6的固定部13A。这些固定部13A通过冲压装置的冲头铆接变形,陷入阀座部6的环状凹部25,从而使阀座部6固定于外管部2内部的预定位置。第二扩径部14作为内部容纳阀主体3的阀室发挥功能。第二扩径部14的内周面和阀支架5的外周面隔着预定的间隙对置,形成为具有使流体在该间隙顺畅地流通的程度的内径尺寸的圆筒状。在第二扩径部14与第一扩径部13的边界部分设置有朝向第一扩径部13缩径的台阶部14A。
在阀主体3的阀支架5上,在四个部位设置有在径向上贯通圆筒状的周面的连通孔21,通过这些连通孔21,阀支架5的内部和外管部2的第二扩径部14的内部连通。在图1中,虽然由于是闭阀状态的剖视图而未图示,但连通孔21在侧视时形成为圆形。即,对阀支架5从与轴正交的方向通过利用钻头等的开孔加工而形成连通孔21。在阀支架5的二次侧端部附近安装有SUS制等且圆环状的作为阀承受部件的阀限位件22。
具体而言,在阀支架5的二次侧端部附近的内周面设置有朝向外方扩径的阶梯部5A,阀限位件22以嵌入阶梯部5A的状态被固定。这样,通过阀限位件22的外周部嵌入阀支架5的设于内周面的阶梯部5A,阀支架5和阀限位件22被固定,在止回阀1中,能够降低因开阀时的冲击而使阀支架5与阀限位件22的固定松动的可能性。
另外,阀芯4向作为开阀位置(未图示)的阀支架5的二次侧端部侧移动并抵接于阀限位件22,从而从开阀位置向二次侧的移动被限制。即,开阀位置为阀芯4离开阀座部6的位置,且为通过阀芯4抵接与阀限位件22而限制了阀芯4向比阀限位件22靠二次侧移动的位置(阀行程的二次侧方向最大位置)。此外,当阀芯4向闭阀位置(图1所示的位置)移动时,处于离开阀限位件22的位置,且与阀座部6抵接。
阀座部6具有向一次侧延伸的圆筒部23,在该圆筒部23的二次侧(阀支架5侧)端部的内表面设置有朝向阀支架5扩径的台阶形状的阀座面24,移动到闭阀位置的阀芯4落座于阀座面24。即,阀座面24作为座部发挥功能,该座部在阀芯4落座于阀座部6的闭阀位置,供作为后述的阀芯4的密封部的前端面32抵接。另外,阀座部6的阀口7作为阀端口发挥功能。在圆筒部23的一次侧端部附近的外表面形成有供外管部2的固定部13A陷入的环状凹部25。另外,在阀座部6的二次侧端部外表面形成有在径向上突出的环状凸部26,该环状凸部26与外管部2的台阶部14A内表面抵接,从而阀主体3相对于外管部2被定位,在CO2制冷剂等超高压下使用的情况下,能够在闭阀时由该台阶部14A内表面承受阀座部6在闭阀方向上受到的力,因此具有防止阀座部6的压入偏移的效果。在环状凸部26形成有周向的一部分被切口的D切口部27。
阀芯4是由配合有强化纤维的树脂材料注射成形的部件,其外径比阀支架5的内径稍小,且设置成能够沿着阀支架5的内周面在阀支架5内在轴线L方向上移动。作为树脂材料,优选聚苯硫醚树脂(PPS树脂:Poly Phenylene Sulfide Resin)、聚酰胺树脂(PA树脂:Poly Amide)等。作为强化纤维,优选碳纤维(CF:Carbon Fiber)、玻璃纤维(GF:GlassFiber)等。此外,作为本实施方式的阀芯4,优选使用相对于树脂材料含有10~40%左右的强化纤维进行了强化的材料进行注射成形。
具体而言,如图2(a)以及图2(b)所示,阀芯4具有配置于一次侧的圆柱状的主体部40和配置于二次侧的四个导向部4A。导向部4A设置成在与轴线L正交的四个方向上突出,且分别沿该轴线L延伸。
另外,阀芯4具有作为整体的周面的外周面31、为一次侧的端面且成为底部的前端面32、以及为二次侧的端面且与阀限位件22对置的后端面33。即,阀芯4的四个导向部4A的外周面与主体部40的外周面齐平地形成,形成作为整体的外周面31,导向部4A的阀限位件22侧的端面形成后端面33。该阀芯4的前端面32作为与阀座部6的座部即阀座面24抵接的密封部发挥功能。换言之,作为阀芯4的密封部的前端面32和作为阀座部6的座部的阀座面24抵接,从而落座于阀座部6的位置为闭阀位置。另外,在阀芯4的前端面32形成有在中央部向二次侧凹陷的凹状部32A,在该阀芯4中,构成前端面32的外周部的平坦面部32B与阀座部6抵接。
根据以上的结构,在不流通流体的情况下,或者流体从二次侧的二次接头部12反向流入的情况下,阀芯4使前端面32的平坦面部32B与阀座部6的阀座面24抵接而落座于阀座部6。由此,阀芯4的前端面32关闭阀口7,阻止流体从二次侧向一次侧的逆流。另外,在流体的流动为正方向,流体从一次侧的一次接头部11流入的情况下,阀口7内的流体的压力比阀芯4的相反侧即作为阀室的阀支架5内的压力高。并且,通过两压力的差压,阀芯4从阀座部6离开而在阀支架5内移动,阀芯4的后端面33与阀限位件22抵接,阀芯4成为全开状态。此时,流体通过成为开放状态的连通孔21流向二次侧的二次接头部12。
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在阀芯4的各导向部4A的与阀限位件22对置的后端面33分别形成有圆形的顶针孔4B。另外,在阀芯4设置有从中央朝向后端面33开口的减重销孔4C。而且,作为阀芯4的密封部的前端面32形成为环状,在该前端面32的内周部设置有环状的凹陷部41。由此,在阀芯4的闭阀位置的前端面32(更具体而言为前端面32的平坦面部32B),使强化纤维在提高该前端面32的强度的方向上取向。
在此,对阀芯4的注射成形时的树脂材料内的强化纤维的取向进行说明。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在树脂材料中含有为了提高材料强度的强化纤维。含有强化纤维的树脂材料根据其取向不同而强度不同。通常,如图3(a)及图3(b)所示,强化纤维Fi的取向朝向注射成形中的熔融的树脂在模具内流动的方向。例如,如图3(a)所示,在熔融的树脂流动的方向为向垂直方向(以下称为VD方向)的流动的情况下,强化纤维Fi的取向朝向VD方向,因此针对来自箭头所示的方向的载荷F的强度变高。相反地,如图3(b)所示,在熔融的树脂流动的方向为向水平方向(以下称为HD方向)的流动的情况下,强化纤维Fi的取向朝向与VD方向正交的HD方向,因此针对来自箭头所示的方向的载荷F的强度变低。即,在树脂材料R的注射成形品中,若树脂材料R内的强化纤维Fi的取向为与承受载荷F的方向相同的方向,则能够成为高强度(参照图3(a)),相反,若树脂材料R内的强化纤维Fi的取向相对于承受载荷的方向为正交方向,则成为低强度(参照图3(b))。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如图1、图2(b)以及图4所示,在阀芯4的闭阀位置的前端面32使强化纤维Fi在提高该前端面32的强度的方向上取向。具体而言,在阀芯4中,在前端面32的内周部设置环状的凹陷部41,从而使注射成形时从箭头T1方向流动的J1组的树脂材料R从HD方向(水平方向)的流动向绕入凹陷部41的流动方向变化。由此,使J1组的树脂材料R朝向前端面32的平坦面部32B在VD方向(垂直方向)上流动,并与从箭头T2方向流动的J2组的树脂材料R合流,从而构成J3组的树脂材料R,形成前端面32的平坦面部32B。这样,在阀芯4的前端面32的平坦面部32B中,树脂材料R内的强化纤维Fi的取向为与轴线L方向相同的VD方向。由此,在阀芯4中能够提高针对从轴线L方向施加的载荷F(参照图3(a)及图3(b))的强度。另外,在现有的阀芯中,未设置凹陷部41,无法如上述那样使从箭头T1方向流动的J1组的树脂材料R从HD方向(水平方向)的流动向VD方向(垂直方向)变化。因此,平坦面部32B中的强化纤维Fi的取向为HD方向(水平方向),因此针对载荷F的强度低,但本实施方式的阀芯4通过设置凹陷部41,能够发挥上述那样的效果。
另外,阀芯4的结构不限于上述的方式。例如,如对与图2(a)及图2(b)的对应部分标注了相同符号的图5(a)及图5(b)所示,也可以不设置减重销孔4C(参照图2(a)及图2(b))。另外,如对与图2(a)及图2(b)的对应部分标注了相同符号的图6(a)及图6(b)所示,也可以将阀芯4整体形成为圆柱状,不设置导向部4A以及减重销孔4C(参照图2(a)及图2(b))。进一步地,如对与图2(a)及图2(b)的对应部分标注了相同符号的图7(a)及图7(b)所示,也可以代替凹陷部41而在前端面32侧的底部设置向阀芯4的内部突出的环状的金属制等的环部件42。另外,如对与图2(b)的对应部分标注了相同符号的图8(a)和将图8(a)的主要部分放大了的图8(b)所示,也可以在阀芯4的前端面32的外周侧设置从外方朝向轴线L方向向下倾斜的锥形部32C。此时,通过将阀座部6的阀座面24A也设为与锥形部32C对应的锥面,能够提高阀芯4相对于阀座部6的落座时的稳定性以及密闭性,能够实现开阀状态下的压力损失的降低。
根据以上的本实施方式,在使用含有强化纤维Fi的树脂材料R形成的阀芯4的闭阀位置的作为密封部的前端面32(更具体地,为平坦面部32B、锥形部32C),使强化纤维Fi在提高该前端面32的强度的方向上取向,因此即使是窄的密封宽度,也能够确保充分的强度。而且,不改变材料而实现强度的提高,因此也能够抑制制造成本。
此时,优选阀芯4的闭阀位置的前端面32(更具体地,平坦面部32B)的面方向为与轴线L方向正交的HD方向(水平方向)。另外,优选的是,阀芯4的闭阀位置的前端面32(更具体地,锥部32C)的面方向为相对于轴线L方向倾斜的方向。
另外,优选在阀芯4的闭阀位置的前端面32(更具体地,平坦面部32B)的面及其周围,相对于轴线L方向的正交方向(HD方向)和强化纤维Fi的取向形成角度。在此,上述的平坦面部32B的面的周围是指图4中的J3组的树脂材料R的部分,具体地,是从前端面32朝向阀芯4的后端面33方向形成为环状的部分。此时,优选该角度为30°以上且150°以下。另外,更优选该角度为45°以上且135°以下。进一步地,最优选的是强化纤维Fi朝向轴线L方向上的阀芯4的闭阀方向取向。进一步地,优选的是,前端面32(更具体地,平坦面部32B)中的强化纤维Fi的配置具有随机的角度地取向,或者,前端面32(更具体地,平坦面部32B)的强化纤维Fi的配置具有恒定的角度排列并取向。根据这些结构,能够不改变材料而实现强度的提高,因此能够抑制止回阀1的制造成本。具体而言,就相对于轴线L方向的正交方向(HD方向)与强化纤维Fi的取向的角度而言,相比0°,在90°时,通过树脂可得到两倍以上的强度,因此前述的朝向闭阀方向的取向最优选。此外,强化纤维Fi的取向的角度在0°~90°之间越大,则针对载荷F的强度越强。
另外,优选的是,注射成形阀芯4,阀芯4的前端面32的平坦面部32B形成为环状,在该平坦面部32B的内周部设置有环状的凹陷部41。进一步地,也可以是,注射成形阀芯4,阀芯4的前端面32的平坦面部32B形成为环状,在该平坦面部32B的内周部设置有环状的部件(金属制等的环部件42等)。进一步地,优选的是,注射成形阀芯4,阀芯4的浇口位置位于前端面32的平坦面部32B的内周侧的阀芯中心(前端面32的在中央部向二次侧凹陷的凹状部32A的中心),在注射成形时,从浇口位置向前端面32的平坦面部32B的面的轴线L方向上的相反侧(后端面33侧)射出树脂材料R。根据这些结构,除了上述的效果,由于树脂材料R的流从前端面32侧流向后端面33侧,因此如图2(b)所示,通过后端面33处的流动的蔓延,能够可靠地使强化纤维Fi在与前端面32的平坦面部32B的面正交的VD方向(垂直方向)上取向。
接着,基于图9对本实用新型的冷冻循环系统进行说明。图9是表示具备图1所示的止回阀1的一实施方式的冷冻循环系统50的图。
如图9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冷冻循环系统50例如用于工业用空调等空调机。该冷冻循环系统50通过配管连接室内侧热交换器51、室外侧热交换器52、膨胀阀53、四通阀54以及并联连接的三台压缩机55。为了防止制冷剂向各压缩机55的逆流,在各压缩机55的吐出(高压输出)侧与四通阀54之间,将压缩机55作为一次侧,将四通阀54作为二次侧而连接有止回阀1。
在制冷运转时,如实线箭头D51所示,在室内侧热交换器51吸收了热量的制冷剂经由四通阀54流向压缩机55,在被压缩机55压缩后,经过止回阀1和四通阀54到达室外侧热交换器52。然后,在该室外侧热交换器52放出热量之后,经过膨胀阀53返回室内侧热交换器51。在制热运转时,如虚线箭头D52所示,在室内侧热交换器51放出了热量的制冷剂经过膨胀阀53到达室外侧热交换器52。然后,在该室外侧热交换器52吸收了热量之后,经过四通阀54流向压缩机55,在被压缩机55压缩后,经过止回阀1和四通阀54返回到室内侧热交换器51。冷冻循环系统50反复进行这些循环,进行室内的制冷或制热。
在此,例如,在冷却负荷较大的条件下,三台压缩机55同时运转,因此三台压缩机的各止回阀1成为全开状态。另外,在冷却负荷较小的条件下,仅通过一台压缩机55的运转就足够,因此其它两台压缩机55不运转。此时,由于两台压缩机的止回阀1的二次侧压力比一次侧压力高,因此产生来自二次侧的逆流,两台压缩机的止回阀1成为关闭的状态。
根据具备以上说明的实施方式的止回阀1的冷冻循环系统50,如上所述,在止回阀1的使用含有强化纤维Fi的树脂材料R形成的阀芯4的闭阀位置的作为密封部的前端面32(更具体地,平坦面部32B、锥形部32C),使强化纤维Fi在提高该前端面32的强度的方向上取向,因此即使是窄的密封宽度,也能够确保充分的强度。而且,能够在不改变阀芯4的材料而实现强度的提高,因此还能够抑制阀芯4乃至止回阀1的制造成本。
此外,以上说明的实施方式、变形例只不过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代表性的方式,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于此。即,能够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主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形来实施。根据该变形,只要仍具备本实用新型的止回阀及冷冻循环系统的结构,当然也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范畴内。
例如,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例示了用于工业用空调等空调机的止回阀1,但作为止回阀1,不限于工业用空调,也可以用于家庭用空调,且不限于空调机,也能够应用于各种冷冻机、冰箱等。另外,在以上的各种冷冻循环系统中,并不限定于如图9的冷冻循环系统50的止回阀安装例那样地安装于压缩机55的吐出侧,能够作为各种冷冻循环系统中的各种场所的防逆流用途而适用。另外,作为各冷冻循环系统的制冷剂,有多种多样的制冷剂(例如,各种氟利昂系制冷剂、烃系制冷剂、CO2、氨这样的自然制冷剂等)。本实用新型的止回阀也能够应用于与这些制冷剂中的任何一种对应的冷冻循环系统。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的说明中,关于连通孔21,对设于在径向上贯通阀支架5的圆筒状的周面的四个部位的构造进行了说明,但连通孔21并不限定于四个部位,也可以是一个部位、两个部位以上的多个部位。另外,关于连通孔21,虽然对在侧视下形成为圆形的孔进行了记述,但不限定于在侧视下为圆形,也可以是椭圆形等。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对外管部2(接头部件和主体部件)为铜制的一体形成部件的构造的止回阀1进行了说明,但也能够应用于将入口、出口的铜管接头部件和容纳阀芯的主体部件设为分体的构造的止回阀。而且,在上述的实施方式的说明中,对在外管的内部具有与阀座部一体的阀支架的阀主体的构造的止回阀进行了说明,但作为止回阀的构造,并不限定于上述的构造,也能够应用于如专利文献1那样在外管的内部不具备具有阀支架的阀主体的构造等的止回阀。

Claims (13)

1.一种止回阀,其具有阀主体和设置于所述阀主体的阀芯,
在所述阀主体形成有所述阀芯能够落座的阀座部,所述阀芯的密封部和所述阀座部的座部均形成面,
所述阀芯被设置成,在通过使所述密封部的面与所述座部的面抵接而落座于所述阀座部的闭阀位置和通过使所述密封部的面从所述座部的面离开而从所述阀座部分离的开阀位置之间,沿所述阀主体的轴向移动自如,
其特征在于,
所述阀芯使用含有强化纤维的树脂材料而形成,
在所述阀芯的所述闭阀位置的所述密封部,使所述强化纤维在提高该密封部的强度的方向上取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止回阀,其特征在于,
所述阀芯的所述闭阀位置的所述密封部的面方向是与所述轴向正交的方向。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止回阀,其特征在于,
所述阀芯的所述闭阀位置的所述密封部的面方向是相对于所述轴向倾斜的方向。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止回阀,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阀芯的所述闭阀位置的所述密封部的面及其周围,相对于所述轴向的正交方向和所述强化纤维的取向形成角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止回阀,其特征在于,
所述角度为30°以上且150°以下。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止回阀,其特征在于,
所述角度为45°以上且135°以下。
7.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止回阀,其特征在于,
所述强化纤维朝向所述轴向上的所示阀芯的闭阀方向取向。
8.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止回阀,其特征在于,
所述密封部的所述强化纤维的配置具有随机的角度地取向。
9.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止回阀,其特征在于,
所述密封部的所述强化纤维的配置具有恒定的角度排列而取向。
10.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止回阀,其特征在于,
注射成形所述阀芯,所述阀芯的密封部形成为环状,在该密封部的内周部设置有环状的凹陷部。
11.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止回阀,其特征在于,
注射成形所述阀芯,所述阀芯的密封部形成为环状,在该密封部的内周部设置有环状的部件。
12.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止回阀,其特征在于,
注射成形所述阀芯,所述阀芯的浇口位置位于所述密封部的内周侧的阀芯中心,在所述注射成形时,从所述浇口位置向所述密封部的面的所述轴向上的相反侧注射所述树脂材料。
13.一种冷冻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
具备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止回阀。
CN202222185229.XU 2021-08-30 2022-08-18 止回阀以及冷冻循环系统 Active CN217927302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1-139784 2021-08-30
JP2021139784A JP2023033858A (ja) 2021-08-30 2021-08-30 逆止弁および冷凍サイクルシステ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927302U true CN217927302U (zh) 2022-11-29

Family

ID=841705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185229.XU Active CN217927302U (zh) 2021-08-30 2022-08-18 止回阀以及冷冻循环系统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23033858A (zh)
CN (1) CN217927302U (z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3033858A (ja) 2023-03-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783110B2 (en) Proportional solenoid valve
JP2008138995A (ja) 四方切換弁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空気調和機
JP5175144B2 (ja) 四方切換弁用弁体
US6823897B2 (en) Four-way switching valve
CN217927302U (zh) 止回阀以及冷冻循环系统
JP2004125238A (ja) 四方切換弁用弁体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9695738B (zh) 滑动式切换阀以及冷冻循环系统
EP1061314B1 (en) Four-way directional control valve
CN113944772A (zh) 止回阀以及冷冻循环系统
US6810911B2 (en) Four-way switching valve
CN217108342U (zh) 止回阀及制冷循环系统
JP5737458B2 (ja) 四路切換弁
JP2018017274A (ja) 弁体、切換弁、弁体の製造方法および冷凍サイクルシステム
CN215635093U (zh) 止回阀以及冷冻循环系统
CN115199788A (zh) 止回阀以及冷冻循环系统
JP2006275329A (ja) 逆止弁一体型圧力開閉弁
CN109990129A (zh) 电磁切换阀
CN109990114A (zh) 电磁切换阀
CN215980976U (zh) 阀芯组件、单向阀及气液分离器
KR100494064B1 (ko) 체크 밸브 및 그 제조방법
CN115306927A (zh) 止回阀以及冷冻循环系统
JP4596830B2 (ja) 四方弁
CN102203537A (zh) 内部热交换器的连接装置
KR20020065829A (ko) 체크밸브
KR100421389B1 (ko) 압축기용 흡입밸브 조립체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