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923952U - 一种临河型弃渣场用排水设施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临河型弃渣场用排水设施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923952U
CN217923952U CN202221590261.XU CN202221590261U CN217923952U CN 217923952 U CN217923952 U CN 217923952U CN 202221590261 U CN202221590261 U CN 202221590261U CN 217923952 U CN217923952 U CN 21792395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in part
drainage
baffle
river
filter lay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590261.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敏
汪龙龙
杨帆
肖森
刘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owerChina Northwest Engineering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PowerChina Northwest Engineering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owerChina Northwest Engineering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PowerChina Northwest Engineering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590261.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92395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92395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92395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evetmen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弃渣场用排水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临河型弃渣场用排水设施。一种临河型弃渣场用排水设施,包括河道主体和紧临河道主体的地面主体,地面主体表面开设有排水槽,排水槽两侧连通有多个导水槽,地面主体底部设有过滤池,排水槽的末端与过滤池相连通,过滤池与河道主体相连通,过滤池内设有多层过滤结构。本实用新型通过导水槽与排水槽将积水引入到滤水池中避免了排水设施会被淤泥石头等一些杂物堵住,同时在滤水池中设置三层滤层结构,经过过滤后将水排出避免了渣滓、泥土等会对河水造成污染。

Description

一种临河型弃渣场用排水设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弃渣场用排水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临河型弃渣场用排水设施。
背景技术
临河型弃渣场的特征是弃渣堆放在河流或沟道两岸较低台地、阶地和河滩地上,渣脚全部或部分受设计洪水影响,对河流或沟道排泄设计洪水影响较小,不需另建排洪工程。
临河型弃渣场在下雨时,渣场后缘边坡及渣体坡面会产生汇水,一般弃渣场会在坡面马道设施排水沟,渣顶外缘设置截水沟,截、排水沟的水最终汇集到弃渣场两侧的排水沟内,最终排进河道。但是,使用时间久了之后,排水沟内会被淤泥、泥沙、石头等一些杂物堵住,让排水功能效果降低甚至失效,同时也会使弃渣场坡体表层发生溜塌,造成弃渣场坡体水土流失,临河型的弃渣场更是会对河水造成污染。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临河型弃渣场用排水设施,该设施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通过导水槽与排水槽将积水引入到滤水池中避免了排水设施会被淤泥石头等一些杂物堵住,同时在滤水池中设置三层滤层结构,经过过滤后将水排出避免了渣滓、泥土等会对河水造成污染。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在于:一种临河型弃渣场用排水设施,包括河道主体和紧临河道主体的地面主体,所述地面主体表面垂直于河道主体河水流动方向开设有排水槽,所述排水槽两侧沿所述地面主体表面连通有多个导水槽,所述地面主体底部设有过滤池,所述排水槽的末端与所述过滤池相连通,所述过滤池与所述河道主体相连通,所述过滤池内设有多层过滤结构。
优选的,所述多层过滤结构包括第一过滤层、第二过滤层和第三过滤层,所述过滤池的底部侧壁上依次顺序固定连接有呈竖直设置的第一挡板、第二挡板和拦网,所述第一挡板、第二挡板和拦网沿河道主体河水流动方向平行设置,所述拦网位于过滤池的靠近河道主体的一侧,所述第一过滤层位于所述第一挡板和过滤池远离河道主体一侧的侧壁之间,所述第二过滤层位于所述第一挡板与第二挡板之间,所述第三过滤层位于所述第二挡板与拦网之间,所述第一挡板的底部侧壁上设有网孔一,所述第二挡板的底部侧壁上设有网孔二,所述拦网的底部侧壁上设有沥水孔。
优选的,所述导水槽与排水槽内均固定连接有护网。
优选的,所述第一过滤层内填充有鹅卵石,所述第二过滤层内填充有明矾构,所述第三过滤层内填充有活性炭。
优选的,所述拦网的顶部设有铰链,所述铰链铰接有球墨铸铁盖板,所述球墨铸铁盖板大小与过滤池的横截面大小相同。
优选的,所述球墨铸铁盖板上表面设有提手,所述提手为U型结构。
优选的,所述排水槽的末端与所述过滤池的连接处设有拦渣堤。
优选的,所述地面主体呈连续陡坡状设置,所述地面主体在坡体上种植有绿色植物。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在于:1.本实用新型通过导水槽与排水槽将积水引入到滤水池中避免了排水设施会被淤泥石头等一些杂物堵住;2.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滤水池中设置三层滤层结构,经过过滤后将水排出避免了渣滓、泥土等会对河水造成污染;3.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坡体上种植绿植可以巩固坡体,使坡体不会造成水土流失,同时也利于生态环境的恢复。
以下将结合附图进行进一步的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临河型弃渣场用排水设施的结构剖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临河型弃渣场用排水设施的结构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临河型弃渣场用排水设施的过滤池A部结构俯视图。
附图标记:1、地面主体;2、排水槽;3、导水槽;4、护网;5、拦渣堤;6、过滤池;61、第一过滤层;62、第二过滤层;63、第三过滤层;64、第一挡板;65、网孔一;66、第二挡板;67、网孔二;68、拦网;69、沥水孔;610、球墨铸铁盖板;611、提手;612、铰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弃渣场排水不便及水土流失对河水产生污染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图1所示一种临河型弃渣场用排水设施,本实用新型通过导水槽与排水槽将积水引入到滤水池中避免了排水设施会被淤泥石头等一些杂物堵住,同时在滤水池中设置三层滤层结构,经过过滤后将水排出避免了渣滓、泥土等会对河水造成污染。
如图1、图2所示,一种临河型弃渣场用排水设施,包括河道主体和紧临河道主体的地面主体1,所述地面主体1表面垂直于河道主体河水流动方向开设有排水槽2,所述排水槽2两侧沿所述地面主体1表面连通有多个导水槽3,所述地面主体1底部设有过滤池6,所述排水槽2的末端与所述过滤池6相连通,所述过滤池6与所述河道主体相连通,所述过滤池6内设有多层过滤结构。
本实用新型通过导水槽3与排水槽2将积水引入到滤水池中避免了排水设施会被淤泥石头等一些杂物堵住,同时在滤水池中设置多层滤层结构,经过过滤后将水排出避免了渣滓、泥土等会对河水造成污染。
实施例2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优选的, 所述多层过滤结构包括第一过滤层61、第二过滤层62和第三过滤层63,所述过滤池6的底部侧壁上依次顺序固定连接有呈竖直设置的第一挡板64、第二挡板66和拦网68,所述第一挡板64、第二挡板66和拦网68沿河道主体河水流动方向平行设置,所述拦网68位于过滤池6的靠近河道主体的一侧,所述第一过滤层61位于所述第一挡板64和过滤池6远离河道主体一侧的侧壁之间,所述第二过滤层62位于所述第一挡板64与第二挡板66之间,所述第三过滤层63位于所述第二挡板66与拦网68之间,所述第一挡板64的底部侧壁上设有网孔一65,所述第二挡板66的底部侧壁上设有网孔二67,所述拦网68的底部侧壁上设有沥水孔69。
本实用新型使用过程中导水槽3用于将积水引入到排水槽2中,通过排水槽2末端与过滤池6相通将积水排到过滤池6中,积水进入过滤池6中后会进入第一过滤层61,积水经过第一过滤层61过滤完通过第一挡板64的底部侧壁上的网孔一65进入第二过滤层62进行二次过滤,积水二次过滤完后会通过第二挡板66的底部侧壁上的网孔二67进入第三过滤层63进行最后过滤,在经过第三过滤层63后会通过拦网68的底部侧壁上的沥水孔69流入河道主体。
实施例3
在实施例1或实施例2的基础上,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导水槽3与排水槽2内均固定连接有护网4。
本实用新型所述导水槽3与排水槽2内均固定连接有护网4,防止大块杂物进入导水槽3与排水槽2造成堵塞。
实施例4
在实施例3的基础上,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第一过滤层61内填充有鹅卵石,所述第二过滤层62内填充有明矾构,所述第三过滤层63内填充有活性炭。
本实用新型使用过程中,第一过滤层61内填充有鹅卵石,可以首先将杂草、漂浮物等进行过滤,第二过滤层62内填充有明矾,可以对水中漂浮的杂质进行吸附沉淀,第三过滤层63内填充有活性炭,可以对水中的杂质进行二次过滤。
实施例5
在实施例1或实施例3的基础上,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拦网68的顶部设有铰链612,所述铰链612铰接有球墨铸铁盖板610,所述球墨铸铁盖板610大小与过滤池6的横截面大小相同。
本实用新型通过拦网68与球墨铸铁盖板610铰接可以再需要更换鹅卵石、明矾、活性炭时将球墨铸铁盖板610打开进行更换,且球墨铸铁盖板610大小与过滤池6的横截面大小相同可以防止地面主体1中的渣滓滚落到过滤池6中。
实施例6
在实施例5的基础上,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球墨铸铁盖板610上表面设有提手611,所述提手611为U型结构。
本实用新型在球墨铸铁盖板610上表面设提手611可以在需要将球墨铸铁盖板610打开时更加省力。
实施例7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排水槽2的末端与所述过滤池6的连接处设有拦渣堤5。
本实用新型拦渣堤5设置在地面主体1底部坡脚处可以防止地面主体1滚落的渣滓掉落在河中对河水造成污染。
实施例8
在实施例1或实施例7的基础上,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地面主体1呈连续陡坡状设置,所述地面主体1在坡体上种植有绿色植物。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地面主体1上种植绿植可以巩固坡体,使地面主体1不会造成水土流失,同时也利于生态环境的恢复。
本实用新型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具体步骤如下:在坡体有积水时,通过多组导水槽3将坡体中的水引入到排水槽2中,进入排水槽2后积水会沿着排水槽2流入到过滤池6中,积水进入过滤池6中后会进入第一过滤层61,经过第一过滤层61时鹅卵石过滤层可以首先将杂草、漂浮物等进行过滤,然后积水通过第一挡板64的底部侧壁上的网孔一65会进入到第二过滤层62,积水进入到第二过滤层62后由明矾过滤层对水中漂浮的杂质进行吸附沉淀,经过明矾过滤层过滤完毕后会通过第二挡板66的底部侧壁上的网孔二67进入到第三过滤层63,这时积水会由活性炭过滤层对水中的杂质进行二次过滤,最后在经过活性炭过滤层过滤完后,积水会通过拦网68中开设的沥水孔69流入到河中,绿色植物种植在坡体表面,用于巩固坡体避免水土流失和恢复生态环境,铰链612连接在过滤池6左表面上侧和球墨铸铁盖板610上表面左侧,便于在需要更换过滤池6内鹅卵石过滤层、明矾过滤层、活性炭过滤层时通过提手611将球墨铸铁盖板610打开,拦渣堤5的设置防止坡体滚落的泥土与渣滓掉进河中造成污染。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临河型弃渣场用排水设施,包括河道主体和紧临河道主体的地面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地面主体(1)表面垂直于河道主体河水流动方向开设有排水槽(2),所述排水槽(2)两侧沿所述地面主体(1)表面连通有多个导水槽(3),所述地面主体(1)底部设有过滤池(6),所述排水槽(2)的末端与所述过滤池(6)相连通,所述过滤池(6)与所述河道主体相连通,所述过滤池(6)内设有多层过滤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临河型弃渣场用排水设施,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层过滤结构包括第一过滤层(61)、第二过滤层(62)和第三过滤层(63),所述过滤池(6)的底部侧壁上依次顺序固定连接有呈竖直设置的第一挡板(64)、第二挡板(66)和拦网(68),所述第一挡板(64)、第二挡板(66)和拦网(68)沿河道主体河水流动方向平行设置,所述拦网(68)位于过滤池(6)的靠近河道主体的一侧,所述第一过滤层(61)位于所述第一挡板(64)和过滤池(6)远离河道主体一侧的侧壁之间,所述第二过滤层(62)位于所述第一挡板(64)与第二挡板(66)之间,所述第三过滤层(63)位于所述第二挡板(66)与拦网(68)之间,所述第一挡板(64)的底部侧壁上设有网孔一(65),所述第二挡板(66)的底部侧壁上设有网孔二(67),所述拦网(68)的底部侧壁上设有沥水孔(69)。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临河型弃渣场用排水设施,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水槽(3)与排水槽(2)内均固定连接有护网(4)。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临河型弃渣场用排水设施,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过滤层(61)内填充有鹅卵石,所述第二过滤层(62)内填充有明矾构,所述第三过滤层(63)内填充有活性炭。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临河型弃渣场用排水设施,其特征在于:所述拦网(68)的顶部设有铰链(612),所述铰链(612)铰接有球墨铸铁盖板(610),所述球墨铸铁盖板(610)大小与过滤池(6)的横截面大小相同。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一种临河型弃渣场用排水设施,其特征在于:所述球墨铸铁盖板(610)上表面设有提手(611),所述提手(611)为U型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临河型弃渣场用排水设施,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槽(2)的末端与所述过滤池(6)的连接处设有拦渣堤(5)。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临河型弃渣场用排水设施,其特征在于:所述地面主体(1)呈连续陡坡状设置,所述地面主体(1)在坡体上种植有绿色植物。
CN202221590261.XU 2022-06-24 2022-06-24 一种临河型弃渣场用排水设施 Active CN21792395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590261.XU CN217923952U (zh) 2022-06-24 2022-06-24 一种临河型弃渣场用排水设施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590261.XU CN217923952U (zh) 2022-06-24 2022-06-24 一种临河型弃渣场用排水设施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923952U true CN217923952U (zh) 2022-11-29

Family

ID=841836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590261.XU Active CN217923952U (zh) 2022-06-24 2022-06-24 一种临河型弃渣场用排水设施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92395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821218A (zh) 一种初期雨水及雨污混合溢流水拦蓄渗流设施
CN103132485A (zh) 外源水体截留净化型城市河道多元生态护岸物理结构系统
CN211816793U (zh) 用于海绵城市的绿化沟
CN211285921U (zh) 一种海绵城市建设用雨水调蓄系统
CN109024146B (zh) 高速公路边坡排水结构
CN109208426A (zh) 一种市政道路施工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211283925U (zh) 一种下沉式缓冲带公路径流净化装置
CN204898828U (zh) 一种雨水涵养-修复一体装置
CN203755425U (zh) 一种初期雨水及雨污混合溢流水拦蓄渗流设施
CN217923952U (zh) 一种临河型弃渣场用排水设施
CN216948347U (zh) 滑坡治理用排水结构
CN215367189U (zh) 一种适用于矿山废石场堆石坝坝基的滤水盲沟结构
CN205773956U (zh) 污水渗滤净化系统
CN213358503U (zh) 一种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自然型岸坡防护结构
CN214116866U (zh) 一种弃渣场的多层次复合排水系统
CN213572245U (zh) 一种基于lid技术的矿区雨水净化排蓄系统
CN211080112U (zh) 一种水利工程用生态护坡保护用栅栏装置
CN212335694U (zh) 一种一体化路缘石双过滤排水装置
CN108824352B (zh) 用于港渠水系两岸的海绵式护岸结构
CN112854131A (zh) 一种水源保护区生态护岸及其施工方法
CN214574024U (zh) 一种海绵城市多级生态护坡
CN212001495U (zh) 一种水利工程边坡排水结构
CN213448766U (zh) 一种多功能生态梯级排水沟
CN220644311U (zh) 一种用于解决边坡涌水的集排系统
CN217628032U (zh) 一种潜流型雨水花园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