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574024U - 一种海绵城市多级生态护坡 - Google Patents

一种海绵城市多级生态护坡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574024U
CN214574024U CN202120218408.1U CN202120218408U CN214574024U CN 214574024 U CN214574024 U CN 214574024U CN 202120218408 U CN202120218408 U CN 202120218408U CN 214574024 U CN214574024 U CN 21457402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lter bed
outer side
sponge city
order filter
stage fil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218408.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标
姜家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isdri Engineering and Research Incorporation Ltd
Wisdri Urban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isdri Engineering and Research Incorporation Ltd
Wisdri Urban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isdri Engineering and Research Incorporation Ltd, Wisdri Urban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Wisdri Engineering and Research Incorporation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218408.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57402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57402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57402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reatment Of Biological Wast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海绵城市多级生态护坡,包括位于坡顶绿道外侧阶梯状的多级生态护坡第一阶滤床、第二阶滤床和第三阶滤床;所述坡顶绿道外侧边缘设有缝隙式排水沟,所述缝隙式排水沟下方为跌水井,所述跌水井外侧设有沉砂池;所述第一阶滤床上设有生物滞留区,与沉砂池相邻;所述第二阶滤床上设有卵石截留区,第二阶滤床的外侧边缘还设有溢流式跌水井,所述溢流式跌水井外侧也设有沉砂池;所述第三阶滤床上设有砂滤区,与对应的沉砂池相邻,所述第三阶滤床的底部设有渗管,所述渗管通入渠或塘。本实用新型实现的径流雨水的多级截留控制,削减了面源污染物,延缓了径流的排放速度,实现了堤岸生态体系的构建,合理利用消落带空间。

Description

一种海绵城市多级生态护坡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海绵城市建设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海绵城市多级生态护坡。
背景技术
生态护坡技术原理涵盖了工程力学、植物学与生态学等多学科内容,形成工程建设与生态建设理念相结合的综合性护坡系统。工程建设过程中,边坡形成以后需加强土体与岩石的相互作用,并辅助以植物根系的固土效果,对边坡进行加固与防护,使之处于结构上的稳定,并满足一定的荷载要求。植物根系的锚固作用是一种有效的防护方法,同时表层植物亦可以恢复周围生态环境。护坡的设计过程中应融入生态设计理念,使得护坡与周围生态环境相互协调,控制护坡生命周期内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程度,增强实施范围内物种的多样性,同时应具备控制坡面径流流量与水质的功能。
海绵城市建设理念的融合,使得生态护坡的建设有着更高的目标。生态护坡建设技术目前主要采用工程方法与绿化种植两种方式结合,即进行堤岸绿化处理。在堤岸建设过程中使用砌体具有一定的上承空间,用于充填满足植物需求的水土。该类方法避免了堤岸的固化,从一定程度上恢复了堤岸的生态效果,同时也可以实现基本的防护作用。然而,生态环境的建设与恢复是一个系统性工程,仅恢复部分绿色植物并不能实现生境修复的效果。
参考专利文献:
CN1632231A-景观型多级阶梯式人工湿地护坡成型方法,
CN101824811A-一种多级水力增氧生态湿地型护坡装置,
CN201665586U-一种多级水力增氧生态湿地型护坡装置,
CN103395930A-一种生态护坡式污水土地渗滤系统及其渗滤方法。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海绵城市多级生态护坡,本实用新型在技术方案方面实现的径流雨水的多级截留控制,削减了面源污染物,延缓了径流的排放速度,实现了堤岸生态体系的构建,合理利用消落带空间。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海绵城市多级生态护坡,包括位于坡顶绿道外侧阶梯状的多级生态护坡,从上到下依次为坡顶绿道、第一阶滤床、第二阶滤床和第三阶滤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坡顶绿道外侧边缘设有缝隙式排水沟,所述缝隙式排水沟下方为跌水井,所述跌水井外侧设有沉砂池,采用溢流式连接;所述第一阶滤床上设有生物滞留区,与沉砂池相邻;所述第二阶滤床上设有卵石截留区,第二阶滤床的外侧边缘还设有溢流式跌水井,所述溢流式跌水井外侧也设有沉砂池,并且同为溢流式连接;所述第三阶滤床上设有砂滤区,与对应的沉砂池相邻,所述第三阶滤床的底部设有渗管,所述渗管通入渠或塘。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阶滤床的外侧边缘也设有溢流式跌水井,所述溢流式跌水井外侧也设有沉砂池,并且同为溢流式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阶滤床顶部的外侧设有溢流式排口,也通入渠或塘。
进一步地,所述坡顶绿道、第一阶滤床、第二阶滤床和第三阶滤床外侧边缘设有步道。
进一步地,所述步道底部设有挡墙,防止坡面滑移或坍塌。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阶滤床、第二阶滤床和第三阶滤床断面均采用植草沟形式,中央过流,边侧种植绿植净化,一至三阶滤床所配植物由耐旱性向亲水性渐进。
进一步地,同一阶滤床中,植草沟高点位于沉砂池处,低点位于跌水井上游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本机构合理组织了坡面排水方式,增强了边坡稳定性的同时,通过海绵城市理念的融入,对来流污染物进行了多级削减。通过多级截留作用,减缓了径流雨水的排放速率。坡面生境得到了良好的构建,增加了生物栖息空间,与渠或塘共同营造了稳定的小型生态系统,以较高的水准恢复至开发前的状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海绵城市多级生态护坡的断面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海绵城市多级生态护坡的平面示意图。
图中,1-缝隙式排水沟,2-跌水井,3-沉砂池,4-溢流式排口,5-步道,6-溢流式跌水井,7-坡顶绿道,8-生物滞留区,9-植草沟,10-卵石截留区,11-砂滤区,12-渠或塘,13-渗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一种海绵城市多级生态护坡,包括位于坡顶绿道外侧阶梯状的多级生态护坡,从上到下依次为坡顶绿道、第一阶滤床、第二阶滤床和第三阶滤床。如图1和2,具体包括缝隙式排水沟1、跌水井2、沉砂池3、溢流式排口4、步道5、溢流式跌水井6、坡顶绿道7、生物滞留区8、植草沟9、卵石截留区10、砂滤区11、渠或塘12以及渗管13。其中,缝隙式排水沟1位于坡顶绿道7边缘,与跌水井2连接,跌水井2与生物滞留区8内的沉砂池3由隔墙分区。沉砂池3外侧为生物滞留区8渠体,采用填料充装渠底,与溢流式跌水井6及沉砂池3衔接,而后进入第二阶滤床的卵石截留区10,经卵石截留区10渠体处理后,进入第三阶滤床前端的溢流式跌水井6及沉砂池3,经滤床过滤后由底部渗管13排放,水量较大时由顶部溢流式排口4直接排放。
需要说明的是,坡顶绿道7边缘设置缝隙式排水沟1,以便于收集地面径流雨水。如图2所示,缝隙式排水沟1分段设置跌水井2,跌水井2设置间距与《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中)对雨水口设计间距的要求一致。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阶滤床、第二阶滤床和第三阶滤床过流断面采用植草沟断面形式(植草沟高程应比下游步道5的高程底50~100mm,保证植草沟有一定的蓄水空间),边侧种植净化能力较强的本土植物(植物高度一般应为100mm左右,且应具有一定的耐水作用,防止在涨水时植物泡水死亡),中央过流(即生物滞留区8、卵石截留区10、砂滤区11),一至三级所配植物由耐旱向亲水性渐进。同一阶滤床中,植草沟高点位于沉砂池处,低点位于跌水井上游处。生物滞留区8、卵石截留区10、砂滤区11均应位于上下游步道的中间。
生物滞留区8中有填充物,填充物为多空材料,包括多孔陶粒,多孔塑料纤维以及矿物等。
砂滤区11采用石英砂或其他颗粒物质对水中悬浮物或胶体进行过滤,并通过滤床底部渗管13排放至渠或塘内,渗管13的开孔率为3%,可以接收砂滤区11的雨水,经过砂滤区11的雨水可以得到过滤和净化,最后通过渗管11排入渠或塘。渗管13采用反滤土工布进行包裹,防止堵塞和石英砂流失,渗管13材质为化学建材或金属管道,金属管道应做好防腐。上游水量过大时,通过溢流式排口4排放,溢流式排口4安装于步道5底部。
需要说明的是,步道5设计宽度不低于700mm,以便于为检修人员或游客提供通道,参考相关规范,高度较大时考虑安装护栏。步道5的宽度为200~300mm,方便行人在步道5上行走,且应表面粗糙,防止滑倒。步道5底部为挡墙,防止坡面滑移或坍塌。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阶滤床沉砂池3沉淀砂石,第二阶滤床沉砂池3用于沉淀生物滞留区杂质,第三阶滤床沉砂池3用于沉淀上游悬浮物。沉砂池3底部应留一定深度的沉砂空间,应为100~200mm。
本申请的海绵城市多级生态护坡整体上应于现状景观相协调,保证生态护坡的景观效果,最下一级步道与河道衔接处可以适当种植一部分的挺水植物和浅水植物,保证海绵城市的生态净化功能和景观效果。本申请的海绵城市多级生态护坡可以根据实际的坡道宽度适当增加或减少台阶的级数。本申请的海绵城市多级生态护坡各部件的尺寸可以根据坡顶绿道的收水面积及排水流量做适当的调整,保证各级边坡能排水顺畅。本申请的海绵城市多级生态护坡的实施例的平面附图只绘制了一部分的坡道宽度,具体宽度根据渠道边坡进行增减。生态护坡应进行一定的日常维护,避免垃圾对生态边坡各设施的堵塞,尤其是边坡上种植的植物,应保证正常的生长条件和良好的长势,使其发挥海绵城市的生态净化效果。
该海绵城市多级生态护坡的工作过程和原理说明:
(1)缝隙式排水沟1位于坡顶绿道7边缘,用以截流区域径流雨水,而后通过与其连接的跌水井2排入生物滞留区8。
(2)径流雨水进入生物滞留区8后,首先进入沉砂池3去除所携带的泥沙颗粒,出水进入生物滞留区8内,并在生物滞留区8内发生小颗粒的机械截留与生物降解过程。沉砂池3位置为生物滞留区8地势高点,出流分为两个方向,以便于充分利用空间,并在下游溢流式跌水井6前端汇流。
(3)卵石截留区10的作用在于增强水体扰动效果,提高水体富氧程度,截留生物滞留区8内携带出的漂浮物。
(4)砂滤区11以过滤的形式对末段径流进行处理,位于渠或塘12的消落带范围内。径流经过砂滤区11过滤后进入底部渗管13,然后排入渠或塘12内。本实用新型合理组织了坡面排水方式,增强了边坡稳定性的同时,通过海绵城市理念的融入,对来流污染物进行了多级削减。通过多级截留作用,减缓了径流雨水的排放速率。坡面生境得到了良好的构建,增加了生物栖息空间,与渠或塘共同营造了稳定的小型生态系统,以较高的水准恢复至开发前的状态。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7)

1.一种海绵城市多级生态护坡,包括位于坡顶绿道(7)外侧阶梯状的多级生态护坡,从上到下依次为坡顶绿道(7)、第一阶滤床、第二阶滤床和第三阶滤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坡顶绿道(7)外侧边缘设有缝隙式排水沟(1),所述缝隙式排水沟(1)下方为跌水井(2),所述跌水井(2)外侧设有沉砂池(3),采用溢流式连接;所述第一阶滤床上设有生物滞留区(8),与沉砂池(3)相邻;所述第二阶滤床上设有卵石截留区(10),第二阶滤床的外侧边缘还设有溢流式跌水井(6),所述溢流式跌水井(6)外侧也设有沉砂池(3),并且同为溢流式连接;所述第三阶滤床上设有砂滤区(11),与对应的沉砂池(3)相邻,所述第三阶滤床的底部设有渗管(13),所述渗管(13)通入渠或塘(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海绵城市多级生态护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阶滤床的外侧边缘也设有溢流式跌水井(6),所述溢流式跌水井(6)外侧也设有沉砂池(3),并且同为溢流式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海绵城市多级生态护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阶滤床顶部的外侧设有溢流式排口,也通入渠或塘(1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海绵城市多级生态护坡,其特征在于:所述坡顶绿道(7)、第一阶滤床、第二阶滤床和第三阶滤床外侧边缘设有步道(5)。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海绵城市多级生态护坡,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道(5)底部设有挡墙,防止坡面滑移或坍塌。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海绵城市多级生态护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阶滤床、第二阶滤床和第三阶滤床断面均采用植草沟形式,中央过流,边侧种植绿植净化,一至三阶滤床所配植物由耐旱性向亲水性渐进。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海绵城市多级生态护坡,其特征在于:同一阶滤床中,植草沟高点位于沉砂池(3)处,低点位于跌水井上游处。
CN202120218408.1U 2021-01-27 2021-01-27 一种海绵城市多级生态护坡 Active CN21457402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218408.1U CN214574024U (zh) 2021-01-27 2021-01-27 一种海绵城市多级生态护坡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218408.1U CN214574024U (zh) 2021-01-27 2021-01-27 一种海绵城市多级生态护坡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574024U true CN214574024U (zh) 2021-11-02

Family

ID=783715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218408.1U Active CN214574024U (zh) 2021-01-27 2021-01-27 一种海绵城市多级生态护坡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57402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1057960U (zh) 一种阶梯式雨水蓄水净化生态滞留系统
CN104005316A (zh) 一种具有排水及截污功能的路缘石
CN204919757U (zh) 一种雨水原位净化修复系统
CN211285921U (zh) 一种海绵城市建设用雨水调蓄系统
CN105217798B (zh) 一种城市小河道雨水快速自我净化方法
CN109399800B (zh) 一种河流湖泊径流污染梯级控制系统
CN103938518A (zh) 一种道路径流污染控制绿化系统构建方法
KR101578551B1 (ko) 우수 오염 방지와 건강한 도시환경 조성을 위한 식생체류지
CN107386196A (zh) 一种河漫滩湿地坑塘系统及其构建方法
CN106865776B (zh) 一种海绵城市低洼地多级叠水旋转净化系统
CN211283925U (zh) 一种下沉式缓冲带公路径流净化装置
CN203080471U (zh) 一种扇形多阶梯式生态缓冲型护岸系统
CN104005470B (zh) 一种具有截污和分流功能的雨水口结构
CN203174553U (zh) 小流量的浑水河道改造为生态景观的清水河道的结构
CN207776053U (zh) 一种用于海绵城市建设的无雨水井排水系统
KR100601908B1 (ko) 우수저류연못을 이용한 비점오염물질 정화 및 친수시설활용방법과 그 장치
CN108328744A (zh) 基于海绵生态体系的处理农田面源污染的三级生态水塘
CN104264773A (zh) 一种用于处理停车场雨水及调节小气候的蓄流湿地系统
CN214574024U (zh) 一种海绵城市多级生态护坡
CN205773956U (zh) 污水渗滤净化系统
CN216948347U (zh) 滑坡治理用排水结构
CN218374256U (zh) 一种用于小区路面雨水分流、净化、回用的处理系统
CN213358503U (zh) 一种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自然型岸坡防护结构
CN214530988U (zh) 雨水花园溢流口
CN112499907A (zh) 一种初期雨水原位净化系统及初期雨水净化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