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920070U - 物品姿态调整设备和物品输送系统 - Google Patents
物品姿态调整设备和物品输送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7920070U CN217920070U CN202123419693.2U CN202123419693U CN217920070U CN 217920070 U CN217920070 U CN 217920070U CN 202123419693 U CN202123419693 U CN 202123419693U CN 217920070 U CN217920070 U CN 21792007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rticle
- posture
- conveying
- posture adjustment
- attitud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ttitude Control For Articles On Conveyor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物品姿态调整设备和物品输送系统。物品姿态调整设备包括机架、输送机构和姿态调整机构。输送机构被配置为沿输送方向X在输送表面上输送被输送物品。姿态调整机构包括:姿态调整部件,相对于机架可移动地设置于输送表面上方;和驱动装置,与姿态调整部件驱动连接,被配置为被输送物品到达输送表面的姿态调整位置时驱动姿态调整部件向靠近被输送物品的方向移动以带动被输送物品动作来改变在输送表面上的位置,实现调整被输送物品的姿态并达到目标位置。该物品姿态调整设备结构紧凑,占用场地小,维护方便。物品输送系统包括该物品姿态调整设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物品输送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物品姿态调整设备。
背景技术
机场旅客托运行李,行李进入行李传输线上时姿态是杂乱无章的,这对后续行李识别、上锁、正确传输增加了难度,因此需要对行李进行姿态调整。相关技术采用多级辊道或者多级挡壁分级调整,占用场地大,设备成本高,维护不方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物品姿态调整设备和物品输送系统旨在提供一种紧凑型的物品姿态调整设备,解决现有被输送物品调姿装置占用场地大,设备成本高,维护不方便的问题。
本公开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物品姿态调整设备,包括机架和设置于所述机架上的输送机构,所述输送机构被配置为沿输送方向在输送表面上输送被输送物品,所述物品姿态调整设备还包括姿态调整机构,所述姿态调整机构包括:姿态调整部件,相对于所述机架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输送表面上方;和驱动装置,与所述姿态调整部件驱动连接,被配置为所述被输送物品到达所述输送表面的姿态调整位置时驱动所述姿态调整部件向靠近所述被输送物品的方向移动以带动所述被输送物品动作来改变在所述输送表面上的位置,实现调整所述被输送物品的姿态并达到目标位置。
在一些实施例的物品姿态调整设备中,所述姿态调整机构还包括第一检测装置,所述第一检测装置被配置为检测所述被输送物品到达所述输送表面的姿态调整位置的第一位置信息;所述驱动装置与所述第一检测装置信号连接,被配置为所述第一检测装置检测到所述第一位置信息时驱动所述姿态调整部件向靠近所述被输送物品的方向移动。
在一些实施例的物品姿态调整设备中,所述输送机构与所述第一检测装置信号连接,被配置为所述第一检测装置检测到所述第一位置信息时停止或减缓输送所述被输送物品。
在一些实施例的物品姿态调整设备中,所述姿态调整机构还包括:活动支架,所述驱动装置与所述活动支架驱动连接以驱动所述活动支架相对于所述机架移动;和弹性连接装置,所述姿态调整部件通过所述弹性连接装置活动连接于所述活动支架上,被配置为将所述姿态调整部件可活动地连接于所述活动支架上,并对所述姿态调整部件施加使其至少一部分远离所述活动支架的力。
在一些实施例的物品姿态调整设备中,所述弹性连接装置包括连接杆和第一弹性件,所述连接杆的一端与所述活动支架和所述姿态调整部件中的一个沿所述连接杆的轴向相对固定地连接,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与所述活动支架和所述姿态调整部件中的另一个沿所述连接杆的轴向可相对移动地连接,所述第一弹性件设置于所述活动支架和所述姿态调整部件之间,被配置为向所述姿态调整部件施加使其远离所述活动支架的力;或所述弹性连接装置包括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二弹性件将所述姿态调整部件连接于所述活动支架上,并对所述姿态调整部件施加使其远离所述活动支架的力。
在一些实施例的物品姿态调整设备中,所述姿态调整机构包括至少两个所述姿态调整部件,所述至少两个姿态调整部件间隔设置以在调整所述被输送物品的姿态时从所述被输送物品的相对的两侧同时向靠近所述被输送物品的方向移动。
在一些实施例的物品姿态调整设备中,所述姿态调整机构包括物品引导部件,所述物品引导部件沿所述输送方向设置于所述姿态调整部件的上游,被配置为沿所述输送方向将所述被输送物品引导至所述姿态调整部件的朝向所述输送机构的平行于所述输送方向且垂直于所述输送表面的中分面的一侧。
在一些实施例的物品姿态调整设备中,所述输送机构包括沿所述输送方向并排间隔设置的多个输送辊;所述姿态调整机构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叉杆,所述叉杆连接于所述姿态调整部件上并位于两个所述输送辊的间隔内。
在一些实施例的物品姿态调整设备中,所述姿态调整机构还包括第二检测装置,所述第二检测装置被配置为检测所述被输送物品处于所述目标位置的第二位置信息,所述驱动装置与所述第二检测装置信号连接,被配置为所述第二检测装置检测到所述第二位置信息时,驱动所述姿态调整部件向远离所述被输送物品的方向移动。
在一些实施例的物品姿态调整设备中,所述姿态调整机构还包括活动支架和弹性连接装置,所述姿态调整部件通过所述弹性连接装置活动地连接于所述活动支架上,所述第二检测装置通过检测所述姿态调整部件与所述活动支架之间的相对位置检测所述第二位置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的物品姿态调整设备中,所述输送机构与所述第二检测装置信号连接,被配置为所述第二检测装置检测到所述第二位置信息时开始或加速输送所述被输送物品。
在一些实施例的物品姿态调整设备中,所述姿态调整机构还包括:导轨,相对于所述机架固定设置;和滑块,沿所述导轨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导轨上,所述姿态调整部件连接于所述滑块,所述驱动装置与所述滑块驱动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的物品姿态调整设备中,所述驱动装置还被配置为所述被输送物品处于所述目标位置后驱动所述姿态调整部件向远离所述被输送物品的方向移动;所述姿态调整机构还包括第三检测装置,所述第三检测装置被配置为检测所述姿态调整部件向远离所述被输送物品的方向移动至极限位置的第三位置信息,所述驱动装置与所述第三检测装置信号连接,被配置为所述第三检测装置检测到所述第三位置信息时,停止驱动所述姿态调整部件移动。
本公开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物品输送系统,包括物品输送线和本公开第一方面所述的物品姿态调整设备,所述物品姿态调整设备的所述输送机构与所述物品输送线串接。
基于本公开提供的物品姿态调整设备,可以在被输送物品的行进过程中调整被输送物品的姿态,以摆正被输送物品相对于输送方向的位置,利于被输送物品后续输送或操作时有序排列,该物品姿态调整设备结构紧凑,占用场地小,维护方便。
本公开提供的物品输送系统包括本公开的物品姿态调整设备,具有物品姿态调整设备具有的优点。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公开的其它特征及其优点将会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公开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公开,并不构成对本公开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公开实施例的物品调姿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实施例的物品调姿设备的输送机构和姿态调整机构的第一检测装置的组合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实施例的物品调姿设备的姿态调整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其中未示出第一检测装置。
图4为图1所示实施例的物品调姿设备的姿态调整机构中活动支架、弹性连接装置、姿态调整部件、物品引导部件和叉杆的组合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所示实施例的物品调姿设备的姿态调整机构中活动支架和第二检测装置的传感器的组合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1所示实施例的物品调姿设备的姿态调整机构中姿态调整部件、物品引导部件、叉杆和弹性连接装置的连接杆的组合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1所示实施例的物品调姿设备的姿态调整机构中导轨、滑块、减速机、止挡块和第三检测装置的组合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公开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公开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公开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基于本公开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公开保护的范围。
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公开的范围。同时,应当明白,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分的尺寸并不是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的。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授权说明书的一部分。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示例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在本公开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使用“第一”、“第二”等词语来限定零部件,仅仅是为了便于对相应零部件进行区别,如没有另行声明,上述词语并没有特殊含义,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公开保护范围的限制。
在本公开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方位词如“前、后、上、下、左、右”、“横向、竖向、垂直、水平”和“顶、底”等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通常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公开和简化描述,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这些方位词并不指示和暗示所指的装置或部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者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公开保护范围的限制;方位词“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
在以下描述中,所称的“前”指的是输送机构的输送方向下游侧;“后”指的是与“前”相对的一侧,“左”和“右”指的是面对前方时垂直于输送方向X且平行于输送机构的输送表面的方向所对应的左右方向。
如图1至图7所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物品姿态调整设备和物品输送系统。如图1所示,该物品姿态调整设备包括机架100、设置于机架100上的输送机构200和姿态调整机构300。
输送机构200被配置为沿输送方向X在输送表面上输送被输送物品。
姿态调整机构300包括姿态调整部件302和驱动装置303。姿态调整部件302相对于所述机架100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输送表面上方。驱动装置303与所述姿态调整部件302驱动连接,被配置为所述被输送物品到达所述输送表面的姿态调整位置时驱动所述姿态调整部件302向靠近所述被输送物品的方向移动以带动所述被输送物品动作来改变在所述输送表面上的位置,实现调整所述被输送物品的姿态并达到目标位置。
本公开实施例的物品姿态调整设备中,可以在被输送物品的行进过程中调整被输送物品的姿态,以摆正被输送物品相对于输送方向X 的位置,利于被输送物品后续输送或操作时有序排列,该物品姿态调整设备结构紧凑,占用场地小,维护方便。
被输送物品可以为包装箱、行李箱等物品,例如为机场的托运行李。
机架100用于承载输送机构200,可以为输送框架结构、支腿结构等,只要能稳定支撑输送机构200即可。
输送机构200可以是辊式输送机、链式输送机或带式输送机等等。输送表面是承载被输送物品移动的表面,例如辊式输送机构的多个辊的顶端所在的平面、链式输送机的输送链的上表面,带式输送机的输送带表面等。输送方向是输送机构200输送被输送物品时被输送物品的行进方向。在图1至图7所示的实施例中,输送机构200为辊式输送机,输送方向为图1标注的方向X。
姿态调整位置是输送表面上适于被输送物品开始被执行姿态调整的位置,例如被输送物品的前端越过姿态调整部件302的后端一段距离或刚刚越过姿态调整部件302的前端或越过姿态调整部件302 的前端一段距离等等。
目标位置可以根据姿态调节装置的需要设定,例如,目标位置可以是被输送物品的最多表面与输送方向X平行的位置,也可以是被输送物品的至少一个边缘与输送方向X平行的位置,还可以是被输送物品的一侧侧面或边缘与输送方向X平行且位于输送表面的左右方向上一确定位置,又可以是被输送物品的左右两侧侧面与垂直于输送表面且平行于输送方向X的中心平面距离相等。
姿态调整部件302可以是能够带动被输送物品相对于输送表面移动至所需的目标调节位置的部件,例如可以设置为板状、杆状、叉状等。
驱动装置303可以是电机、马达或驱动缸等,必要时在驱动装置 303和姿态调整部件302之间可以设置用于实现变速、变向、变矩等功能的传动装置。在图1至图7所示的实施例中,驱动装置303包括电机。
在一些实施例的物品姿态调整设备中,如图1和图2所示,姿态调整机构300还包括第一检测装置301,第一检测装置301被配置为检测被输送物品到达输送表面的姿态调整位置的第一位置信息;驱动装置303与第一检测装置301信号连接,被配置为第一检测装置301检测到第一位置信息时驱动姿态调整部件302向靠近被输送物品的方向移动。
设置与驱动装置303信号连接的第一检测装装置301,驱动装置 303根据第一检测装置301检测的第一位置信息执行被输送物品的姿态调节,利于实现姿态调节的自动操作,减少人工干预。
第一检测装置301的具体形式不限,只要能检测到第一位置信息并向驱动装置303传递第一位置信息即可,第一检测装置301例如可以包括位移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等。第一检测装置301的安装位置可以是任何合适的位置,只要能检测到第一位置信息即可,例如,第一检测装置301可以安装于机架100上、输送机构200上和姿态调整机构300上。例如,第一检测装置301包括安装在输送机构200的输送框架202前端左右两侧的位移传感器。
在一些实施例的物品姿态调整设备中,输送机构200与第一检测装置301信号连接,被配置为第一检测装置301检测到第一位置信息时停止或减缓输送被输送物品。
第一检测装置301检测到第一位置信息时输送机构200停止或减缓输送被输送物品,意味着在调整被输送物品的姿态时,被输送物品自动停止或缓慢运行,利于被输送物品调整到位后再向下游输送,从而利于物品姿态调整设备有更好的调姿效果及提高调节稳定性。
在一些实施例的物品姿态调整设备中,如图1、图3至图6所示,姿态调整机构300还包括活动支架304和弹性连接装置305。驱动装置303与活动支架304驱动连接以驱动活动支架304相对于机架100 移动。姿态调整部件302通过弹性连接装置305活动连接于活动支架304上。弹性连接装置305被配置为将姿态调整部件302可活动地连接于活动支架304上,并对姿态调整部件302施加使其至少一部分远离活动支架304的力。
通过弹性连接装置305连接活动支架304和姿态调整部件302,利于姿态调整部件302与被输送物品接触后对活动支架304仍能通过弹性连接装置305向姿态调整部件302持续施力,从而使姿态调整部件302向被输送物品继续施加渐增的力,利于被输送物品调整至目标位置后再撤离姿态调整部件302,从而利于物品姿态调整设备有更好的调姿效果及提高调节稳定性。
在一些实施例的物品姿态调整设备中,如图1、图3至图6所示,弹性连接装置305包括连接杆3051和第一弹性件3052,连接杆3051 的一端与活动支架304和姿态调整部件302中的一个沿连接杆3051 的轴向相对固定地连接,连接杆3051的另一端与活动支架304和姿态调整部件302中的另一个沿连接杆3051的轴向可相对移动地连接,第一弹性件3052设置于活动支架304和姿态调整部件302之间,被配置为向姿态调整部件302施加使其远离活动支架304的力。
第一弹性件3052例如包括螺旋弹簧,螺旋弹簧可以设于活动支架304和姿态调整部件302之间并套装于连接杆3051上。连接杆3051 和螺旋弹簧对应设置,连接杆3051和螺旋弹簧可以设置一个,也可以各设置多个。
在调整被输送物品的姿态时,姿态调整部件302与被输送物品接触后,随着活动支架304继续朝向被输送物品移动,姿态调整部件302与被输送物品接触,姿态调整部件302受到被输送物品施加的阻力,姿态调整部件302与活动支架304出现了相对位移,但活动支架304继续向姿态调整部件302移动,使螺旋弹簧压缩,螺旋弹簧的弹性力增大,姿态调整部件302对被输送物品施加的力随之增大,因此,利于被输送物品的位置调整到位,从而利于物品姿态调整设备有更好的调姿效果及提高调节稳定性。
在一些未图示的实施例的姿态调节装置中,弹性连接装置还可以包括第二弹性件,第二弹性件将姿态调整部件连接于活动支架上,并对姿态调整部件施加使其远离活动支架的力。第二弹性件例如包括弹性垫、橡胶弹簧等。在调整被输送物品的姿态时,姿态调整部件与被输送物品接触,随着活动支架继续朝向被输送物品移动,姿态调整部件在被输送物品的反作用力下,相对于活动支架向靠近活动支架的方向移动,第二弹性件的弹性力增大,姿态调整部件对被输送物品施加的力随之增大,因此,利于被输送物品的位置调整到位,从而利于物品姿态调整设备有更好的调姿效果及提高调节稳定性。
在一些实施例的物品姿态调整设备中,如图1和图3所示,姿态调整机构300包括至少两个姿态调整部件302,至少两个姿态调整部件302间隔设置以在调整被输送物品的姿态时从被输送物品的相对的两侧同时向靠近被输送物品的方向移动。
设置至少两个姿态调整部件302利于调整被输送物品在左右方向的位置,例如可以使被输送物品处于输送表面上左右方向的中部,从而可以从更多维度调节被输送物品相对于输送方向X的目标位置,更好地满足调节需求。
在一些实施例的物品姿态调整设备中,如图1、图3、图4和图 6所示,姿态调整机构300包括物品引导部件306。物品引导部件306 沿输送方向X设置于姿态调整部件302的上游,被配置为沿输送方向X将被输送物品引导至姿态调整部件302的朝向输送机构200的平行于输送方向X且垂直于输送表面的中分面的一侧。
设置物品引导部件306利于姿态调整部件302与被输送物品在调整姿态之初即处于合适的相对位置,利于提高姿态调整速度和确保姿态调节效果的稳定性。
如图1和图2所示,输送机构200包括沿输送方向X并排间隔设置的多个输送辊201,如图1、图3、图4和图6所示,姿态调整部件302与输送辊201上表面有一定的间隙,在调姿过程中为了避免间隙卡住软包或者包上的其他小部件,姿态调整机构300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叉杆307。叉杆307连接于姿态调整部件302上并位于两个输送辊201的间隔内。
在一些实施例的物品姿态调整设备中,如图1、图3至图6所示,姿态调整机构300还包括第二检测装置308。第二检测装置308被配置为检测被输送物品处于与输送方向X的相对位置达到目标位置的第二位置信息,驱动装置303与第二检测装置308信号连接,被配置为第二检测装置308检测到第二位置信息时,驱动姿态调整部件302 向远离被输送物品的方向移动。
设置第二检测装置308利于在被输送物品姿态调整完毕后立即撤离姿态调整部件302,从而利于提高物品姿态调整的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的物品姿态调整设备中,输送机构200与第二检测装置308信号连接,被配置为第二检测装置308检测到第二位置信息时开始或加速输送被输送物品。
第二检测装置308检测到第二位置信息时开始或加速输送被输送物品,利于被输送物品姿态调整完毕后及时开始继续输送被输送物品或提高被输送物品的输送速度,从而利于提高被输送物品的流转速度。
第二检测装置308的具体形式不限,只要能检测到第二位置信息并向驱动装置303传递第二位置信息即可,第二检测装置308例如可以包括位移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等。第二检测装置308的安装位置可以是任何合适的位置,只要能检测到第二位置信息即可,例如,第二检测装置301可以安装于机架100上、输送机构200上和姿态调整机构300上。在图1至图7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二检测装置308包括安装在姿态调整机构300上的位移传感器。
在一些实施例的物品姿态调整设备中,姿态调整部件302与活动支架304通过弹性连接装置305活动连接时,第二检测装置308可以通过检测姿态调整部件302与活动支架304之间的相对位置检测前述第二位置信息。例如,第二检测装置308可以通过检测姿态调整部件 302与活动支架304之间的距离检测前述第二位置信息。其中,检测姿态调整部件302与活动支架304之间的相对位置时,可以采用位移传感器直接获取第二位置信息。也可以采用其它可以获取第二位置信息的检测方式,例如第二检测装置308可以包括压力传感器,通过压力传感器检测弹性连接装置的弹性元件的弹性力,通过检测到的弹性力的变化信息间接检测第二位置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的物品姿态调整设备中,如图1、图3和图7所示,姿态调整机构300还包括导轨309和滑块310。导轨309相对于机架 100固定设置。滑块310沿导轨309可滑动地设置于导轨309上,姿态调整部件302连接于滑块310,驱动装置303与滑块310驱动连接。
通过导轨309和滑块310将驱动装置303的力传递至姿态调整部件302,易安装、易操作、传动过程稳定。
在一些实施例的物品姿态调整设备中,如图1、图3和图7所示,驱动装置303还被配置为被输送物品处于目标位置后驱动姿态调整部件302向远离被输送物品的方向移动。姿态调整机构300还包括第三检测装置311。第三检测装置311被配置为检测姿态调整部件302向远离被输送物品的方向移动至极限位置的第三位置信息,驱动装置 303与第三检测装置311信号连接,被配置为第三检测装置311检测到第三位置信息时,停止驱动姿态调整部件305移动。
设置第三检测装置311利于防止姿态调整部件302在进行姿态调整前与被输送物品距离过远,空行程过大,可以防止浪费时间和能量,利于提高调整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的物品姿态调整设备中,第一检测装置、第二检测装置和/或第三检测装置可以直接与驱动装置信号连接,也可以通过控制装置与驱动装置信号连接,由控制装置接受检测装置的位置信号,形成相应的控制信号,再将控制信号发送至驱动装置的控制部,控制部如控制电机的电机驱动器或控制马达或驱动缸的控制阀等。
通过控制装置与驱动装置连接时,控制装置例如为通用处理器、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简称:PLC)、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Processor,简称: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简称: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简称:FPGA) 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或者其任意适当组合。
本公开实施例的物品输送系统包括物品输送线和本公开实施例的物品姿态调整设备,物品姿态调整设备的输送机构200与物品输送线串接。例如,物品姿态调整设备的输送机构200可以串接于物品输送线的上游或下游,或者,物品输送线包括多个输送段,物品姿态调整设备的输送机构200串接于物品输送线的两个输送段之间。本公开实施例的物品输送系统与本公开实施例的物品姿态调整设备具有相同的优点。
以下结合图1至图7对本公开实施例的物品姿态调整设备进行进一步地详细说明。本实施例中,被输送物品为形状较规则的大体上为立方体的行李箱C。
如图1所示,该物品姿态调整设备包括机架100、输送机构200 和姿态调整机构300。
如图1和图2所示,机架100可固定于地面、楼面或设备基础上。输送机构200为辊式输送机,被配置为沿输送方向X在输送表面上输送被输送物品。输送机构200包括输送框架202和多个沿输送方向 X并排、间隔且可转动地设置的输送辊201。输送机构200的输送框架202固定地设置于机架100上。各输送辊201与一电机和传动链连接,在电机的驱动和传动链的传动作用下相对于输送框架202同步转动。各输送辊201转动时,可将其上的被输送物品如行李箱C沿输送方向X由后向前输送。各输送辊201的上缘位于同一表面上,该表面即为输送表面,本实施例中输送表面为水平面。
姿态调整机构300包括第一检测装置301、姿态调整部件302、驱动装置303、活动支架304、弹性连接装置305、物品引导部件306、叉杆307、第二检测装置308、导轨309、滑块310、第三检测装置 311、减速机312和止挡块313。
第一检测装置301被配置为检测行李箱C到达输送表面的姿态调整位置的第一位置信息。本实施例中,第一检测装置301设置为光电传感器,光电传感器包括分设于输送框架202前端左右两侧的光发送器3011和光接收器3012以及检测电路。行李箱C未到达姿态调整位置时,光接收器3012可以接收到光发送器3011发射的光信号;行李箱C被输送机构200输送到光发送器3011和光接收器3012之间时,光发送器3011和光接收器3012之间的光路被行李箱C切断,光电传感器的检测电路即可检测到行李箱C已到达姿态调整位置的第一位置信息。
驱动装置303与输送机构200均与第一检测装置301信号连接。第一检测装置301检测到第一位置信息时,输送机构200停止输送行李箱C,驱动装置303驱动姿态调整部件302向靠近行李箱C的方向移动以带动行李箱C动作来改变与输送方向X的相对位置并达到目标位置,实现行李箱C的姿态调整。
姿态调整部件302相对于机架100可移动地设置于输送表面上方。在本实施例中姿态调整部件302整体设置为板状结构,主要包括推板3021。为了提高推板3021的强度以及便于与活动支架304连接,姿态调整部件302还包括固定设置于推板3021外侧的推板框架3022。如图1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在输送机构200的左右方向的中分面的左右两侧各设置一个姿态调整部件302。
驱动装置303与姿态调整部件302通过导轨309、滑块310、活动支架304和弹性连接装置305驱动连接。如图1至图7所示,导轨 309沿左右方向水平间隔地设置于输送机构200的输送表面上方。本实施例中驱动装置303包括一个驱动电机,驱动电机通过位于导轨 309右端的减速机312安装于导轨309上。而与左右两侧的两个姿态调整部件302分别对应地,输送机构200的左右两侧也各设有一个滑块310、活动支架304和弹性连接装置305与对应一侧的姿态调整部件302连接。本实施例中,驱动电机与左右两侧的滑块310通过减速机312和传动机构连接以便同时驱动左右两侧的滑块310沿导轨309 反向运动。传动机构包括具有左右两端螺纹方向相反的螺杆和分别与两段螺纹配合的螺母,两个螺母分别与左右两侧的滑块310连接。减速机312的输出轴与螺杆连接,从而驱动电机转动可带动螺杆转动,螺杆转动带动两个螺母反向移动,因此可以带动两个滑块310同时相对运动或同时相背运动,分别固定连接于两个滑块310上的两个活动支架304可在驱动电机的驱动下同时相对运动或同时相背运动。
如图1、图2和图7所示,在导轨309的左右方向的中部还设置有止挡块313,止挡块313可防止左右两侧的姿态调整部件302发生碰撞。
如图1、图3至图5所示,活动支架304包括立柱3041、第一安装法兰3042、第二安装法兰3043和传感器安装架3044。第一安装法兰3042位于立柱3041的下方,姿态调整部件302与活动支架304 通过第一安装法兰3042和弹性连接装置305连接。第二安装法兰 3043位于立柱3041的上端。活动支架304与对应的滑块310通过第二安装法兰3043和螺纹连接件连接。
弹性连接装置305将姿态调整部件302可活动地连接于活动支架 304上,并对姿态调整部件302施加使其远离活动支架304的力。
如图1、图3至图6所示,弹性连接装置305包括四个连接杆3051 和与四个连接杆3051一一对应地设置的四个第一弹性件3052和四个线性轴承3053。第一弹性件3052为螺旋弹簧。各连接杆3051与推板3021垂直。各连接杆3051的第一端与推板框架3022固定连接。各螺旋弹簧分别套装于对应的连接杆3051上。活动支架304的第一安装法兰3042的四个角部各设一通孔,每个连接杆的第二端穿过一个第一安装法兰3042的通孔,各线性轴承3053与第一安装法兰3042 固定连接,套于对应的连接杆3051的第二端并通过卡簧固定,从而弹性连接装置305将姿态调整部件302和活动支架304活动连接在一起。线性轴承3053可以使连接杆3051的移动方向准确,相对于第一安装法兰3042的运动顺畅。
物品引导部件306沿输送方向X设置于姿态调整部件302的上游,被配置为沿输送方向X将被输送物品引导至姿态调整部件302 的朝向输送机构200的平行于输送方向X且垂直于输送表面的中分面的一侧。
本实施例中,物品引导部件306设置于姿态调整部件302的后端的引导板3061。引导板3061从姿态调整部件302的一端向远离姿态调整部件302的一端,即从前向后,朝向左右方向的外侧倾斜,从而可以将偏离输送机构的左右方向的中分面过远的行李箱C,逐渐向该中分面一侧引导,利于姿态调整部件302调整行李箱C的姿态。为了提高物品引导部件306的强度,在引导板3061的外侧还固定设置有引导板框架3062。
姿态调整机构300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叉杆307,叉杆307连接于姿态调整部件302上并位于两个输送辊201的间隔内。
第二检测装置308被配置为检测行李箱C处于前述目标位置的第二位置信息。如图1、图3至图6所示,本实施例中,第二检测装置311包括位移传感器3081和与位移传感器3081对应设置的挡板 3082。位移传感器3081的具体形式不限,例如可以是电感式位移传感器,电容式位移传感器,光电式位移传感器,超声波式位移传感器,霍尔式位移传感器等等。位移传感器3081固定安装于活动支架304 的传感器安装架3044上。挡板3082安装于弹性连接装置305的一连接杆3051的第二端。
调整行李箱C的姿态时,在姿态调整部件302与行李箱C未接触时,弹性连接装置305的第一弹性件3052的压缩量为初始压缩量,位移传感器3081检测不到挡板3082。姿态调整部件302与行李箱C 接触后,在行李箱C被姿态调整部件302推动逐渐摆正的过程中,行李箱C也对姿态调整部件302施加作用力,在行李箱C和活动支架304的共同作用下,第一弹性件3052受压,姿态调整部件302与活动支架304之间的距离逐渐减小,位移传感器3081与挡板3082 逐渐接近,当位移传感器3081检测到挡板3082时,即检测到前述第二位置信息,可判断行李箱C的姿态调整完毕。
本实施例中,与两个姿态调整部件302分别对应地,第二检测装置308分别设置两对位移传感器3081和挡板3082。此时,可以在左右两侧中任意一侧的位移传感器3081检测到对应的挡板3082即认为检测到第二位置信息,也可以是在左右两侧的位移传感器3081均检测到对应的挡板3082才认为检测到第二位置信息。
驱动装置303和输送机构200均与第二检测装置308信号连接。第二检测装置308检测到第二位置信息时,驱动装置303驱动姿态调整部件302向远离行李箱C的方向移动,输送机构200开始或加速输送行李箱C。
第三检测装置311被配置为检测姿态调整部件302向远离行李箱 C的方向移动至极限位置的第三位置信息。如图1、图3和图7所示,第三检测装置311包括位移传感器3111和与位移传感器3111对应设置的挡板3112。位移传感器3111的具体形式不限,例如可以是电感式位移传感器,电容式位移传感器,光电式位移传感器,超声波式位移传感器,霍尔式位移传感器等等。位移传感器3111固定安装于导轨309上。挡板3112安装于滑块310上。
调整行李箱C的姿态时,在姿态调整部件302与行李箱C接触时,位移传感器3111检测不到挡板3112。行李箱C的姿态调整完毕后,姿态调整部件302从与行李箱C接触到逐渐远离的过程中,位移传感器3111随着姿态调整部件302和活动支架304向靠近挡板 3112的方向移动,位移传感器3111与挡板3112逐渐接近,当位移传感器3111检测到挡板3112时,即检测到前述第三位置信息,姿态调整部件302到达极限位置。
本实施例中,与两个姿态调整部件302分别对应地,第三检测装置311分别设置两对位移传感器3111和挡板3112。此时,可以在左右两侧中任意一侧的位移传感器3111检测到对应的挡板3112时即认为检测到第三位置信息,也可以是在左右两侧的位移传感器3111均检测到对应的挡板3112才认为检测到第三位置信息。
驱动装置303与第三检测装置311信号连接。第三检测装置311 检测到第三位置信息时,驱动装置303停止驱动姿态调整部件302 移动。
以下结合图1至图7说明采用本公开实施例的物品姿态调节装置调整被输送物品姿态的可行的调节过程。
输送机构200将行李箱C运输到姿态调整机构300的轨道309 下方,如果行李箱C偏离输送表面的左右方向的竖直中分面过远,在物品引导部件306的作用下,随着行李箱C前行,行李箱C将向左右方向的中部移动。行李箱C前行触发第一检测装置301的光接收器3012后,第一检测装置301发出第一位置信息。之后输送机构 200的输送辊201停止转动,行李箱C停止在输送表面上,同时驱动装置303驱动左右两侧的活动支架304及连接于活动支架304上的两个姿态调整部件302从左右两侧向行李箱C移动,开始对行李箱C 调姿。对行李箱C调姿时,活动支架304与姿态调整部件302相对运动,挤压弹性连接装置305的螺旋弹簧,当左右两侧任一侧的挡板 3082触发相应的传感器3081时,发出第二位置信息,行李箱C调姿完成,活动支架304在驱动装置303的驱动下反向运动离开行李箱C,输送辊201转动,继续向前输送行李箱C。活动支架304反向运动过程中在螺旋弹簧的弹性力的作用下,挡板3082逐渐离开传感器3081。当第三检测装置311的左右两侧任意一侧挡板3112触发相应的传感器3111时,发出第三位置信息,驱动装置303停止运动,行李箱C 的调姿过程结束。物品姿态调节装置等待下一个行李箱C进入输送机构200。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公开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依然可以对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修改或者对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其均应涵盖在本公开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范围当中。
Claims (14)
1.一种物品姿态调整设备,包括机架(100)和设置于所述机架(100)上的输送机构(200),所述输送机构(200)被配置为沿输送方向(X)在输送表面上输送被输送物品,其特征在于,所述物品姿态调整设备还包括姿态调整机构(300),所述姿态调整机构(300)包括:
姿态调整部件(302),相对于所述机架(100)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输送表面上方;和
驱动装置(303),与所述姿态调整部件(302)驱动连接,被配置为所述被输送物品到达所述输送表面的姿态调整位置时驱动所述姿态调整部件(302)向靠近所述被输送物品的方向移动以带动所述被输送物品动作来改变在所述输送表面上的位置,实现调整所述被输送物品的姿态并达到目标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品姿态调整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姿态调整机构(300)还包括第一检测装置(301),所述第一检测装置(301)被配置为检测所述被输送物品到达所述输送表面的姿态调整位置的第一位置信息;
所述驱动装置(303)与所述第一检测装置(301)信号连接,被配置为所述第一检测装置(301)检测到所述第一位置信息时驱动所述姿态调整部件(302)向靠近所述被输送物品的方向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物品姿态调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机构(200)与所述第一检测装置(301)信号连接,被配置为所述第一检测装置(301)检测到所述第一位置信息时停止或减缓输送所述被输送物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品姿态调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姿态调整机构(300)还包括:
活动支架(304),所述驱动装置(303)与所述活动支架(304)驱动连接以驱动所述活动支架(304)相对于所述机架(100)移动;和
弹性连接装置(305),所述姿态调整部件(302)通过所述弹性连接装置(305)活动连接于所述活动支架(304)上,被配置为将所述姿态调整部件(302)可活动地连接于所述活动支架(304)上,并对所述姿态调整部件(302)施加使其至少一部分远离所述活动支架(304)的力。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物品姿态调整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弹性连接装置(305)包括连接杆(3051)和第一弹性件(3052),所述连接杆(3051)的一端与所述活动支架(304)和所述姿态调整部件(302)中的一个沿所述连接杆(3051)的轴向相对固定地连接,所述连接杆(3051)的另一端与所述活动支架(304)和所述姿态调整部件(302)中的另一个沿所述连接杆(3051)的轴向可相对移动地连接,所述第一弹性件(3052)设置于所述活动支架(304)和所述姿态调整部件(302)之间,被配置为向所述姿态调整部件(302)施加使其远离所述活动支架(304)的力;或
所述弹性连接装置包括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二弹性件将所述姿态调整部件连接于所述活动支架上,并对所述姿态调整部件施加使其远离所述活动支架的力。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物品姿态调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姿态调整机构(300)包括至少两个所述姿态调整部件(302),所述至少两个姿态调整部件(302)间隔设置以在调整所述被输送物品的姿态时从所述被输送物品的相对的两侧同时向靠近所述被输送物品的方向移动。
7.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物品姿态调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姿态调整机构(300)包括物品引导部件(306),所述物品引导部件(306)沿所述输送方向(X)设置于所述姿态调整部件(302)的上游,被配置为沿所述输送方向(X)将所述被输送物品引导至所述姿态调整部件(302)的朝向所述输送机构(200)的平行于所述输送方向(X)且垂直于所述输送表面的中分面的一侧。
8.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物品姿态调整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输送机构(200)包括沿所述输送方向(X)并排间隔设置的多个输送辊(201);
所述姿态调整机构(300)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叉杆(307),所述叉杆(307)连接于所述姿态调整部件(302)上并位于两个所述输送辊(201)的间隔内。
9.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物品姿态调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姿态调整机构(300)还包括第二检测装置(308),所述第二检测装置(308)被配置为检测所述被输送物品处于所述目标位置的第二位置信息,所述驱动装置(303)与所述第二检测装置(308)信号连接,被配置为所述第二检测装置(308)检测到所述第二位置信息时,驱动所述姿态调整部件(302)向远离所述被输送物品的方向移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物品姿态调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姿态调整机构(300)还包括活动支架(304)和弹性连接装置(305),所述姿态调整部件(302)通过所述弹性连接装置(305)活动地连接于所述活动支架(304)上,所述第二检测装置(308)通过检测所述姿态调整部件(302)与所述活动支架(304)之间的相对位置检测所述第二位置信息。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物品姿态调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机构(200)与所述第二检测装置(308)信号连接,被配置为所述第二检测装置(308)检测到所述第二位置信息时开始或加速输送所述被输送物品。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物品姿态调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姿态调整机构(300)还包括:
导轨(309),相对于所述机架(100)固定设置;和
滑块(310),沿所述导轨(309)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导轨(309)上,所述姿态调整部件(302)连接于所述滑块(310),所述驱动装置(303)与所述滑块(310)驱动连接。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物品姿态调整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装置(303)还被配置为所述被输送物品处于所述目标位置后驱动所述姿态调整部件(302)向远离所述被输送物品的方向移动;
所述姿态调整机构(300)还包括第三检测装置(311),所述第三检测装置(311)被配置为检测所述姿态调整部件(302)向远离所述被输送物品的方向移动至极限位置的第三位置信息,所述驱动装置(303)与所述第三检测装置(311)信号连接,被配置为所述第三检测装置(311)检测到所述第三位置信息时,停止驱动所述姿态调整部件(302)移动。
14.一种物品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物品输送线和权利要求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物品姿态调整设备,所述物品姿态调整设备的所述输送机构(200)与所述物品输送线串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3419693.2U CN217920070U (zh) | 2021-12-30 | 2021-12-30 | 物品姿态调整设备和物品输送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3419693.2U CN217920070U (zh) | 2021-12-30 | 2021-12-30 | 物品姿态调整设备和物品输送系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7920070U true CN217920070U (zh) | 2022-11-29 |
Family
ID=841475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3419693.2U Active CN217920070U (zh) | 2021-12-30 | 2021-12-30 | 物品姿态调整设备和物品输送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7920070U (zh) |
-
2021
- 2021-12-30 CN CN202123419693.2U patent/CN217920070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4408530A (zh) | 物品姿态调整设备和物品输送系统 | |
CN207450332U (zh) | 一种自动输送系统 | |
JP2015020846A (ja) | 容器の搬送向き変換装置 | |
CN109436707A (zh) | 一种自适应物料规格的对中定位料车 | |
CN217920070U (zh) | 物品姿态调整设备和物品输送系统 | |
CN209259037U (zh) | 一种具有上下料对接功能的agv | |
CN202200248U (zh) | 一种在线式门封条压合机 | |
CN108557513B (zh) | 一种柔性化分料码垛执行系统 | |
CN208342972U (zh) | 一种全自动裁切站 | |
CN106956807B (zh) | 全自动退杯叠杯装置 | |
CN209382849U (zh) | 一种自适应物料规格的对中定位料车 | |
CN207861133U (zh) | 一种适用于自动化立体库的卷料提升装置 | |
CN109230130B (zh) | 穿梭小车 | |
CN207115570U (zh) | 自动售货机商品输出机构 | |
CN110665825A (zh) | 一种直线交叉分拣系统 | |
CN107310914B (zh) | 箱包的成型输送方法 | |
CN109502283A (zh) | 一种具有上下料对接功能的agv | |
CN219487885U (zh) | 一种皮带输送式下碗机 | |
CN109703838B (zh) | 一种自动称重轨道 | |
CN208613062U (zh) | 多工位进料检测装置 | |
CN207312539U (zh) | 一种数控定位机构 | |
CN208345234U (zh) | 贴合机工件传输装置 | |
CN108529190B (zh) | 一种柜机转线防摔装置及柜机传送系统 | |
CN219770891U (zh) | 一种吨袋物料整形设备 | |
CN205633193U (zh) | 一种平稳夹送定距传送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