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903212U - 拘束装置和拘束设备 - Google Patents

拘束装置和拘束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903212U
CN217903212U CN202222468050.5U CN202222468050U CN217903212U CN 217903212 U CN217903212 U CN 217903212U CN 202222468050 U CN202222468050 U CN 202222468050U CN 217903212 U CN217903212 U CN 21790321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ssembly
positioning
restraint
along
st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468050.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家义
黄芳宇
张治国
唐盛
王志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468050.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90321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90321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903212U/zh
Priority to EP23163892.5A priority patent/EP4340108A1/en
Priority to US18/193,027 priority patent/US20240097265A1/en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04Racks, modules or packs for multiple batteries or multiple cells
    • H01M50/207Racks, modules or packs for multiple batteries or multiple cel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 H01M50/209Racks, modules or packs for multiple batteries or multiple cel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adapted for prismatic or rectangular cel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62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with fastening means, e.g. locks
    • H01M50/264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with fastening means, e.g. lock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e.g. straps, tie rods or peripheral fram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89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characterised by spacing elements or positioning means within frames, racks or packs
    • H01M50/291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characterised by spacing elements or positioning means within frames, racks or pack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4Construction or manufacture in general
    • H01M10/0481Compression means other than compression means for stacks of electrodes and separa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89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characterised by spacing elements or positioning means within frames, racks or pack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89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characterised by spacing elements or positioning means within frames, racks or packs
    • H01M50/293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characterised by spacing elements or positioning means within frames, racks or pack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拘束装置和拘束设备。拘束装置包括基座、定位组件以及缓冲组件,定位组件包括沿第一方向依次设置且位于两个端板组件之间的多个定位构件,多个定位构件与导向组件沿第一方向可移动连接,沿第一方向,相邻的两个定位构件之间卡接配合;缓冲组件设置于定位构件沿第一方向彼此相对的两侧中的至少一侧,其中,拘束装置包括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于第一状态下,相邻两个定位构件相抵,以使相邻两个定位构件之间形成用于容纳电池单体的容纳空间,且缓冲组件用于抵接于电池单体和定位构件之间;于第二状态下,多个定位构件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本申请的拘束装置提高了对电池单体的拘束效果,从而能够降低电池单体的不良率。

Description

拘束装置和拘束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池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用于电池单体的拘束装置和拘束设备。
背景技术
对于电池单体而言,在其生产过程的化成、分容两个工序中都涉及到对电池单体进行充放电,而在这两个工序中,电池单体内部极容易产生多余气体,气体若未充分排出则会造成电池单体的不良率上升。为了缓解该现象,需要对电池单体施加拘束以促进排出电池单体内部的气体。
相关技术中,一般使用拘束托盘对电池单体施加拘束,然而,现有的拘束托盘其拘束效果相对较差,造成电池单体内部的气体无法充分排出,从而无法明显改善电池单体的不良率高的问题。因此,亟需开发一种具有良好拘束效果的拘束装置,以降低电池单体的不良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拘束装置和拘束设备,旨在提升拘束装置的拘束效果,降低电池单体的不良率。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拘束装置,其用于拘束电池单体,该拘束装置包括基座、定位组件以及缓冲组件,基座包括支撑组件、导向组件和两个端板组件,两个端板组件分别连接于支撑组件沿第一方向彼此相对的两端,导向组件沿第一方向延伸且连接于两个端板组件;定位组件包括沿第一方向依次设置且位于两个端板组件之间的多个定位构件,多个定位构件与导向组件沿第一方向可移动连接,且沿第一方向,相邻的两个定位构件之间卡接配合;缓冲组件设置于定位构件沿第一方向彼此相对的两侧中的至少一侧,其中,拘束装置包括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于第一状态下,相邻两个定位构件相抵,以使相邻两个定位构件之间形成用于容纳电池单体的容纳空间,且缓冲组件用于抵接于电池单体和定位构件之间;于第二状态下,多个定位构件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
由此,拘束装置包括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第一状态为对电池单体施加拘束的状态,第二状态为解拘束状态,拘束装置可以通过定位构件的移动而自由切换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当拘束装置处于第一状态时,缓冲组件抵接在电池单体和定位构件之间,缓冲组件其自身具有弹性力,该弹性力可以转化为对电池单体的拘束力,使得电池单体在排气过程中能够始终受到缓冲组件给予的拘束力作用,促使电池单体内部的气体可以充分排出,有效提升了拘束装置的拘束效果,降低电池单体的不良率;当拘束装置处于第二状态时,多个定位构件之间具有间隔,可以便于取放电池单体。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定位组件设置为多组,多组定位组件沿第二方向相继设置,第二方向垂直于第一方向。
由此,设置多组定位组件,可以增加拘束装置在一次拘束中对电池单体的拘束数量,提高了拘束装置的拘束效率。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定位构件包括两个定位件和约束件,两个定位件沿第二方向相对设置,且分别与导向组件沿第一方向可移动连接,第二方向垂直于第一方向;约束件可拆卸地连接于两个定位件之间,约束件上设置有缓冲组件;其中,相邻两个定位构件的约束件之间形成容纳空间,且缓冲组件用于设置于约束件和电池单体之间。
由此,定位构件中的定位件和约束件可拆卸连接,可以便于对定位组件进行换型,以适配于不同型号的电池单体,提高了拘束装置的通用性和使用便捷性。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约束件包括本体部和连接于本体部的两个第一凸部,两个第一凸部分别相对于本体部朝向靠近定位件的方向凸出,本体部连接有缓冲组件;定位件包括主体部和第一凹部,第一凹部相对于主体部朝向背离约束件的方向凹陷形成,第一凹部与第一凸部相配合。
由此,约束件和定位件之间通过第一凸部与第一凹部卡接配合的形式实现可拆卸连接,此种连接形式结构简单,连接稳定性好,具有良好的可靠性。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定位件包括主体部、第二凸部以及第二凹部,第二凸部连接于主体部,且沿第一方向相对于主体部凸出;第二凹部连接于主体部,且沿第一方向相对于主体部凹陷并与第二凸部沿第一方向相对设置,其中,沿第一方向,相邻的两个定位件中的其中一者的第二凸部与另一者的第二凹部卡接配合。
由此,相邻的两个定位件之间通过第二凸部与第二凹部实现卡接配合,当拘束装置处于第一状态时,可以提高相邻两个定位件在彼此相抵时二者之间的结构稳定性,提高拘束装置在工作时的结构稳定性。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约束件包括本体部和连接于本体部的第三凸部,第三凸部沿第一方向相对于本体部凸出并围合形成第一腔体,相邻两个定位构件的第一腔体之间形成容纳空间,其中,缓冲组件设置于第一腔体内。
由此,第三凸部能够对电池单体起到一定的约束限位作用,提高电池单体在受拘束时的位置稳定性,从而提高拘束装置的整体结构稳定性。且缓冲组件设置于第一腔体内,还可以增强缓冲组件的连接稳定性。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本体部上开设有多个通孔;缓冲组件面向本体部的一侧具有多个凸起,凸起嵌设于通孔内。
由此,通过通孔与凸起的配合,可以使得缓冲组件可拆卸地连接于本体部,从而便于对缓冲组件的拆卸更换。且使用凸起与通孔相配合的连接形式,其结构更简单,稳定性好,制造成本低。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导向组件包括多个沿第一方向延伸的导向轴,多个导向轴沿与第一方向垂直的方向间隔设置;定位构件包括多个移动部,各移动部分别与其自身对应的导向轴可移动连接。
由此,导向组件包括多个导向轴,可以提高定位构件沿导向组件移动的平稳性,提高拘束装置的工作稳定性。且导向轴结构简单,易于制作成型,具有成本低的优势。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拘束装置还包括固定组件和顶紧组件,固定组件设置于端板组件靠近定位构件的一侧;顶紧组件设置于端板组件且能够相对于端板组件沿第一方向移动;于第一状态下,顶紧组件与端板组件锁定,且固定组件抵接于顶紧组件与定位构件之间;于第二状态下,顶紧组件与端板组件锁定,且顶紧组件与固定组件脱离。
由此,顶紧组件和固定组件能够配合工作,以使拘束装置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切换,能够简化拘束装置的操作难度,提高其操作便捷性。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固定组件沿第一方向可移动连接于导向组件。
由此,固定组件移动连接于导向组件,提高了其运动平稳性,从而提高拘束装置的整体结构稳定性。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于第二状态下,固定组件与端板组件卡接。
由此,固定组件能够与端板组件卡接配合,使得固定组件与基座能够构成一个整体,提高了拘束装置的结构一体性。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端板组件包括多个安装部,多个安装部间隔设置,顶紧组件设置于安装部。
由此,端板组件包括多个安装部,可以根据电池单体的尺寸不同以切换顶紧组件的设置位置,从而使顶紧组件给予的压力可以更均匀地分散至电池单体上,同样也可以同时设置多个顶紧组件同时对固定组件加压,以提高对电池单体的拘束效果。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固定组件包括多个与安装部沿第一方向相对设置的配合部;于第一状态下,顶紧组件与配合部抵接;于第二状态下,顶紧组件与配合部脱离。
由此,配合部与顶紧组件配合,可以提高顶紧组件抵接于固定组件时的抵接稳定性,提高拘束装置的整体结构稳定性。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拘束设备,其包括如本申请第一方面任一实施方式的拘束装置以及加压装置,加压装置被配置为沿第一子方向对定位组件施加作用力,以使拘束装置处于第一状态且相邻两个定位构件相抵,第一子方向平行于第一方向。
由此,拘束设备包括加压装置,可以减少在拘束电池单体时的人工参与度,提高拘束设备的自动化程度,并提高拘束效率。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拘束设备还包括卸压装置,卸压装置被配置为沿第一子方向的反方向对定位组件施加作用力,以使拘束装置处于第二状态且定位构件沿第一方向具有间隔。
由此,拘束设备包括卸压装置,可以减少在解除拘束时的人工参与度,提高拘束设备的自动化程度,并提高拘束效率。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拘束装置还包括固定组件和顶紧组件;拘束设备还包括螺旋拧紧装置,螺旋拧紧装置被配置为连接顶紧组件,以带动顶紧组件旋转并推动固定组件沿第一子方向移动。
由此,螺旋拧紧装置可以顶紧固定组件,以维持对定位组件的压紧作用并使拘束装置处于第一状态。
附图说明
下面将参考附图来描述本申请示例性实施例的特征、优点和技术效果。
图1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拘束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拘束装置的局部分解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拘束装置的定位构件与缓冲组件在组合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拘束装置的定位构件与缓冲组件在分解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拘束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未必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图中各附图标记:
X、第一方向;Y、第二方向;Z、第三方向;X1、第一子方向;
1、基座;11、支撑组件;12、导向组件;121、导向轴;13、端板组件;131、安装部;
2、定位组件;20、定位构件;
21、定位件;211、主体部;212、第一凹部;213、第二凸部;214、第二凹部;
22、约束件;221、本体部;221a、通孔;222、第一凸部;223、第三凸部;224、第一腔体;
3、缓冲组件;31、凸起;
4、容纳空间;5、固定组件;6、顶紧组件;7、加压装置;8、卸压装置;9、螺旋拧紧装置;10、电池单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除非另有定义,本申请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申请中在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说明中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或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或主次关系。
在本申请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附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本申请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申请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部件,并且为了简洁,在不同实施例中,省略对相同部件的详细说明。应理解,附图示出的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各种部件的厚度、长宽等尺寸,以及集成装置的整体厚度、长宽等尺寸仅为示例性说明,而不应对本申请构成任何限定。
本申请中出现的“多个”指的是两个以上(包括两个)。
本申请中,电池单体可以包括锂离子二次电池、锂离子一次电池、锂硫电池、钠锂离子电池、钠离子电池或镁离子电池等,本申请实施例对此并不限定。
在电池单体的生产过程中,一般均需进行化成、分容等工序。由于电池单体在装配完成时是没有通电的,通常需要进行首次充电,以对电池单体内部的活性材料进行激活,而该首次充电激活的过程就被称为化成。分容则是指对电池单体进行充电放电,以检测电池单体充满时的放电容量,以此来确定电池单体的容量,只有测试的容量满足或大于设计的容量,电池单体才是合格的,而这个通过容量测试筛选出合格电池单体的过程称作分容。在化成和分容的过程中,电池单体内极易产生大量气体,气体若未充分排出,则会使得电池单体的内部气压增大,电池单体发生鼓胀,由此造成电池单体的性能不符合设计要求,从而使得电池单体的不良率升高。
在相关技术中,一般使用拘束装置对电池单体施加拘束,以此促进电池单体内的气体排出。然而,发明人经研究发现,现有的拘束装置对电池单体的拘束效果有限,电池单体内的气体往往无法得以充分排出,因而也无法明显改善此不良现象并降低电池单体的不良率。
鉴于此问题,发明人提出了一种拘束装置,该拘束装置包括多个缓冲组件和多个定位构件,多个定位构件可以移动,且相邻的定位构件之间具有容纳电池单体的容纳空间,缓冲组件抵接在电池单体和定位构件之间。拘束装置包括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第一状态为对电池单体施加拘束的状态,第二状态为解拘束状态,拘束装置可以通过定位构件的移动而自由切换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当拘束装置处于第一状态时,缓冲组件抵接在电池单体和定位构件之间,缓冲组件其自身具有弹性力,该弹性力转化为对电池单体的拘束力,使得电池单体在排气过程中能够始终受到缓冲组件给予的拘束力作用,从而促使电池单体内部的气体可以充分排出,有效提升了拘束装置的拘束效果,降低了电池单体的不良率。当拘束装置处于第二状态时,多个定位构件之间具有间隔,还可以便于取放电池单体。
下面将参考附图对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进行具体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拘束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拘束装置的局部分解示意图。
如图1和图2所示,拘束装置包括基座1、定位组件2以及缓冲组件3,基座1包括支撑组件11、导向组件12和两个端板组件13,两个端板组件13分别连接于支撑组件11沿第一方向X彼此相对的两端,导向组件12沿第一方向X延伸且连接于两个端板组件13;定位组件2包括沿第一方向X依次设置且位于两个端板组件13之间的多个定位构件20,多个定位构件20与导向组件12沿第一方向X可移动连接,且沿第一方向X,相邻的两个定位构件20之间卡接配合;缓冲组件3设置于定位构件20沿第一方向X彼此相对的两侧中的至少一侧,其中,拘束装置包括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于第一状态下,相邻两个定位构件20相抵,以使相邻两个定位构件20之间形成用于容纳电池单体10的容纳空间4,且缓冲组件3用于抵接于电池单体10和定位构件20之间;于第二状态下,多个定位构件20沿第一方向X间隔设置。
基座1作为拘束装置的主体,其可以设置为多种结构形式,如长方体结构、正方体结构等。基座1包括支撑组件11、导向组件12和两个端板组件13,其中,支撑组件11构成拘束装置的支撑主体,其具有良好的结构强度和承载能力,支撑组件11可以采用金属材质,如合金钢等,也可以采用非金属材质,如碳纤维材质等。端板组件13连接于支撑组件11的沿第一方向X相对的两端,端板组件13同样起到部分支撑作用,其用于支撑定位组件2并承受定位组件2给予的压力,端板组件13与支撑组件11之间可以采用多种连接方式,可以是固定连接,比如焊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比如卡接、螺纹连接等。在一些示例中,支撑组件11采用多根钢管交错焊接而成,端板组件13为设置有镂空槽和加强筋的实体钢板,二者焊接在一起。
导向组件12连接于两个端板组件13之间,导向组件12可以具有多种结构形式,比如其可以是导向轴或导向杆等,导向组件12与端板组件13之间可以是固定连接,如焊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如卡接、螺纹连接等。
定位组件2是拘束装置发挥拘束作用的主要功能部件,用于对电池单体10施加拘束。定位组件2包括多个定位构件20,多个定位构件20沿第一方向X依次设置,且分别与导向组件12沿第一方向X可移动连接,沿第一方向X可移动连接是指定位构件20不仅与导向组件12连接,还能够相对于导向组件12沿第一方向X移动。在相邻的两个定位构件20相抵时,二者之间形成容纳空间4,该容纳空间4为电池单体10受拘束时电池单体10的所处空间,设置于其中的电池单体10能够受到拘束作用。容纳空间4的大小与定位构件20有关,若定位构件20沿第一方向X的长度较大,则相邻两个定位构件20抵接后所组成的容纳空间4也较大,容纳空间4的大小可以根据电池单体10的体积大小进行预先设定。
定位构件20上设置有缓冲组件3,缓冲组件3设置于定位构件20沿第一方向X彼此相对的两侧中的至少一侧,可以理解为,在一些定位构件20中,缓冲组件3设置于定位构件20沿第一方向X彼此相对的两侧,即一个定位构件20上对应设置两个缓冲组件3;而在另一些定位构件20中,缓冲组件3设置于定位构件20沿第一方向X彼此相对的两侧中的其中一侧,即一个定位构件20上对应设置一个缓冲组件3。缓冲组件3可以依据电池单体10的位置进行设置,比如,部分定位构件20面向端板组件13的一侧并不放置电池单体10,故该侧可以不设置缓冲组件3,而部分定位构件20沿第一方向X的两侧均设置有电池单体10,则可以在定位构件20的两侧均设置缓冲组件3。
缓冲组件3设置于定位构件20,其可以与定位构件20固定连接,比如粘接等,也可以与定位构件20可拆卸连接,比如卡接于定位构件20。缓冲组件3具有缓冲作用,其在受力后可以产生形变,而且其自身具有消除形变恢复原状态的能力。缓冲组件3可以采用多种材质,如海绵、橡胶或乳胶等,其也可以为弹性件,例如弹簧等。缓冲组件3用于和电池单体10直接接触,一方面能够对电池单体10起到柔性保护作用,减少电池单体10受到挤压损伤的概率,另一方面能够在对电池单体10进行拘束时,依靠其自身的弹性力而始终给予电池单体10以拘束力作用,从而提升拘束装置的拘束效果。
在电池单体10受拘束的过程中,随着拘束时间的延长,缓冲组件3具有消除形变恢复原状态的倾向,此时容纳空间4会逐渐减小,这是由于电池单体10在受拘束的过程中,随着内部气体的排出,其体积可能会发生肉眼不可见的减小,随之与电池单体10抵接的缓冲组件3会发生细微膨胀,从而导致容纳空间4随之减小。
拘束装置包括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第一状态为拘束装置对电池单体10施加拘束的状态,第二状态为解拘束状态。通过定位构件20的位置变化,拘束装置可以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来回切换。当拘束装置处于第一状态时,定位构件20彼此之间抵接,电池单体10被压紧,从而促使电池单体10排出气体,当拘束装置处于第二状态时,定位构件20彼此之间具有间隔,此时电池单体10不受拘束力作用,可以便于对电池单体10进行取放。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拘束装置,当其处于第一状态时,缓冲组件3抵接在电池单体10和定位构件20之间,缓冲组件3其自身具有弹性力,该弹性力可以转化为对电池单体10的拘束力,使得电池单体10在受拘束过程中能够始终受到缓冲组件3给予的拘束力作用,促使电池单体10内部的气体可以充分排出。本申请实施例的拘束装置有效提升了对电池单体10的拘束效果,降低了电池单体10的生产不良率。
如图1和图2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定位组件2设置为多组,多组定位组件2沿第二方向Y相继设置,第二方向Y垂直于第一方向X。
多组定位组件2沿第二方向Y相继设置,可以理解为,在第二方向Y上,相邻两组的定位组件2之间可以具有间隔,也可以彼此接触。示例性地,在图1中,相邻两组的定位组件2之间具有间隔。
设置多组定位组件2,可以增加拘束装置在一次拘束中对电池单体10的拘束数量,提高了拘束装置的拘束效率。
图3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拘束装置的定位构件与缓冲组件在组合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拘束装置的定位构件与缓冲组件在分解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至图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定位构件20包括两个定位件21和约束件22,两个定位件21沿第二方向Y相对设置,且分别与导向组件12沿第一方向X可移动连接,第二方向Y垂直于第一方向X;约束件22可拆卸地连接于两个定位件21之间,约束件22上设置有缓冲组件3;其中,相邻两个定位构件20的约束件22之间形成容纳空间4,且缓冲组件3用于设置于约束件22和电池单体10之间。
定位件21具有定位作用,具体可以理解为,沿第一方向X,相邻的两个定位件21相抵,以使相邻的两个定位构件20相抵,由此通过两个定位件21之间的定位可以使两个相邻的约束件22之间形成用于容纳电池单体10的容纳空间4。定位件21可以具有多种形状,比如长方形板状结构或正方形板状结构等,定位件21沿第一方向X具有一定的长度,其长度大小可以依据电池单体10的体积进行设置。定位件21与导向组件12沿第一方向X可移动连接,连接形式可以有多种,比如轴孔配合的滑动连接或滑轮连接等。示例性地,在图2中,定位件21与导向组件12采用轴孔滑动配合连接。
约束件22上设置有缓冲组件3,缓冲组件3可以设置于约束件22的一侧,也可以设置于约束件22沿第一方向X相对的两侧。缓冲组件3与约束件22之间可以采用多种连接方式,比如粘接、卡接等。
在本实施例中,定位构件20包括约束件22和两个定位件21,约束件22与两个定位件21之间可拆卸连接,可拆卸连接便于对约束件22进行拆装,在面对不同型号的电池单体10时,可以变换拘束装置的形态以获得适配于电池单体10的容纳空间4,满足了对于不同型号电池单体10的快速换型的需要,提高了拘束装置的通用性和使用便捷性。示例性地,当电池单体10厚度较大时,可以采用相对较薄的约束件22;当电池单体10的厚度较小时,可以采用相对较厚的约束件22。当然,在面临厚度明显更大的电池单体10时,还可以拆除部分约束件22,以使多个容纳空间4合并形成更大的容纳电池单体10的容纳空间。
约束件22可拆卸地连接于相对的两个定位件21,可拆卸连接的连接形式可以有多种,常见的比如卡扣连接、销轴连接或螺纹连接等。
在一些示例中,定位件21上开设有第一定位孔,约束件22上设置有与第一定位孔相配合的第二定位孔,第一定位孔和第二定位孔的内壁均设置有内螺纹,定位件21和约束件22可以通过螺钉固定连接。
在另一些示例中,约束件22上形成有滑槽,定位件21上形成有与滑槽相配合的滑块,约束件22和定位件21之间通过滑块与滑槽配合。
在又一些示例中,如图1至图4所示,约束件22包括本体部221和连接于本体部221的两个第一凸部222,两个第一凸部222分别相对于本体部221朝向靠近定位件21的方向凸出,本体部221连接有缓冲组件3;定位件21包括主体部211和第一凹部212,第一凹部212相对于主体部211朝向背离约束件22的方向凹陷形成,第一凹部212与第一凸部222相配合。
进一步地,在这些示例中,本体部221上可以开设有多个通孔221a;缓冲组件3面向本体部221的一侧可以具有多个凸起31,凸起31嵌设于通孔221a内。通过通孔221a与凸起31的配合,可以使得缓冲组件3可拆卸地连接于本体部221,从而便于对缓冲组件3的拆卸更换。且使用凸起31与通孔221a相配合的连接形式,其结构更简单,稳定性好,制造成本低。
如图1至图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定位件21包括主体部211、第二凸部213以及第二凹部214,第二凸部213连接于主体部211,且沿第一方向X相对于主体部211凸出;第二凹部214连接于主体部211,且沿第一方向X相对于主体部211凹陷并与第二凸部213沿第一方向X相对设置,其中,沿第一方向X,相邻的两个定位件21中的其中一者的第二凸部213与另一者的第二凹部214卡接配合。
第二凸部213可以具有多种结构形式,比如其可以是球形凸台结构、弧形凸台结构或者方体凸台结构等,第二凹部214可以根据第二凸部213的形状进行设置,比如第二凸部213为球形凸台结构,则第二凹部214相应设置为具有开口的球形腔体。在一些示例中,如图3和图4所示,第二凸部213可以设置为T形凸台结构,第二凹部214可以设置为T形凹陷结构,二者通过T形结构卡接配合,此种连接形式的连接强度更高,不易脱离,当拘束装置处于拘束状态时,可以增强装置的整体结构稳定性。
相邻的两个定位件21之间通过设置凸部与凹部相配合的结构形式,可以提高定位件21在彼此相抵时二者之间的结构稳定性,提高拘束装置在工作时的结构稳定性。并且当拘束装置处于非工作状态时,可以将定位件21彼此卡接配合,避免定位件21发生自由移动,使得定位组件2构成一个整体,提高拘束装置整体的结构一体性。
如图1至图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约束件22包括本体部221和连接于本体部221的第三凸部223,第三凸部223沿第一方向X相对于本体部221凸出并围合形成第一腔体224,相邻两个定位构件20的第一腔体224之间形成容纳空间4,其中,缓冲组件3设置于第一腔体224内。
第三凸部223沿第一方向X凸出并围合形成第一腔体224,第三凸部223可以设置为多边凸出的结构,比如在图4中,第三凸部223为三边凸出结构,三边中的其中两边沿第二方向Y彼此相对,另一边连接彼此相对的另外两边且靠近支撑组件11设置。三边凸出的结构可以保证在不影响电池单体10取放的前提下,还能够对电池单体10起到一定的约束限位作用,提高拘束装置对电池单体10施加拘束时的结构稳定性。特别地,在第三凸部223靠近支撑组件11的一侧,还可以增设支撑件,该支撑件与第三凸部223连接,并对第三凸部223起到支撑作用,能够提高第三凸部223的结构强度,提升拘束装置对电池单体10施加拘束时的结构稳定性。
第一腔体224由第三凸部223围合形成,缓冲组件3设置于第一腔体224内,由此,第三凸部223还可以对缓冲组件3起到一定的约束作用,增强其与定位构件20之间的连接稳定性。
如图1至图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导向组件12包括多个沿第一方向X延伸的导向轴121,多个导向轴121沿与第一方向X垂直的方向间隔设置,定位构件20包括多个移动部23,各移动部23分别与其自身对应的导向轴121可移动连接。
多个导向轴121沿与第一方向X垂直的方向间隔设置,即可以理解为,多个导向轴121的其中一部分导向轴121沿第二方向Y间隔设置,另一部分导向轴121沿第三方向Z间隔设置。其中,第一方向X、第二方向Y、第三方向Z两两垂直。
定位构件20包括多个移动部23,移动部23可以为多种结构形式,比如其可以是圆柱形通孔或多边形通孔等,当然还可以是半圆柱形通孔(如图4所示),导向轴121穿过该通孔。移动部23的形状可以根据导向轴121的形状选取,比如导向轴121为圆柱形条状结构,则移动部23可以设置为圆柱形通孔;或者导向轴121设置为方形的条状结构,则移动部23可以设置为方形通孔。
导向组件12包括多个导向轴121,可以提高定位构件20沿导向组件12移动的平稳性,提高拘束装置的结构稳定性。且导向轴121的结构简单,易于制作成型,具有成本低的优势。
如图1至图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拘束装置还包括固定组件5和顶紧组件6,固定组件5设置于端板组件13靠近定位构件20的一侧;顶紧组件6设置于端板组件13且能够相对于端板组件13沿第一方向X移动;于第一状态下,顶紧组件6与端板组件13锁定,且固定组件5抵接于顶紧组件6与定位构件20之间;于第二状态下,顶紧组件6与端板组件13锁定,且顶紧组件6与固定组件5脱离。
固定组件5能够推动定位构件20沿第一方向X移动,即固定组件5也具有沿第一方向X移动的能力。固定组件5沿第一方向X移动时,其与导向组件12之间可以具有多种位置关系,比如,其可以不与导向组件12连接,仅与导向组件12发生相对位移;其也可以与导向组件12移动连接,并沿导向组件12在第一方向X上移动。若固定组件5与导向组件12移动连接,当固定组件5沿第一方向X移动时,其运动平稳性可以更好,可以增强拘束装置的整体结构稳定性。
当固定组件5推动定位构件20移动并使各相邻的定位构件20彼此抵接后,拘束装置处于第一状态,此时固定组件5可以保持对定位组件2的压紧力,该压紧力可以依次传递至各定位构件20上,由此电池单体10能够受到定位构件20给予的拘束力,从而排出内部的多余气体。
固定组件5设置于端板组件13靠近定位构件20的一侧,固定组件5与端板组件13之间存在多种设置形式,比如,固定组件5可以不与端板组件13连接,二者作为两个互不干涉的独立结构体存在;或者,固定组件5与端板组件13之间可拆卸连接,当拘束装置处于第二状态时,二者彼此连接,当拘束装置处于第一状态时,二者分离。此种设置方式的优点在于,可以在拘束装置处于非工作状态时将固定组件5与基座1整合成一个整体,避免固定组件5的自由移动,提高拘束装置的结构一体性。
进一步地,当固定组件5与端板组件13之间可拆卸连接时,二者可以具有多种连接形式,比如螺纹连接或卡扣连接等。示例性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固定组件5面向端板组件13的一侧设置有突起,端板组件13面向固定组件5的一侧具有与突起相配合的凹陷,突起可以卡接于凹陷内,从而使得固定组件5与端板组件13之间可以卡接配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端板组件13包括多个安装部131,多个安装部131间隔设置,顶紧组件6设置于安装部131。
顶紧组件6和安装部131可以具有多种结构形式。
在一些示例中,顶紧组件6为顶杆,安装部131为安装孔,顶杆与安装孔之间间隙配合。且沿与第一方向X垂直的方向上,顶杆上开设有多个销孔,多个销孔沿第一方向X间隔排布,当拘束装置处于第一状态时,顶紧组件6与固定组件5抵接,此时销孔中插有定位销,该定位销与端板组件13相抵接,并阻碍顶紧组件6的移动,从而实现顶紧组件6与端板组件13之间的锁定;当解除拘束状态时,可以拔除定位销,改变顶紧组件6的位置,使其与固定组件5脱离,此时拘束装置处于第二状态。
在另一些示例中,安装部131为具有内螺纹的螺纹孔,顶紧组件6为设置有外螺纹的丝杆,顶紧组件6和安装部131通过螺纹连接。通过正向旋拧顶紧组件6,可以使其沿第一方向X朝向靠近固定组件5的方向移动,直至压紧固定组件5和定位组件2,此时拘束装置处于第一状态,且由于顶紧组件6与安装部131通过螺纹连接,在顶紧组件6停止动作时,顶紧组件6对固定组件5的抵接状态能够得以保持,从而维持对电池单体10的拘束力;当解除拘束状态时,可以反向旋拧顶紧组件6,使其沿第一方向X朝向背离固定组件5的方向移动,顶紧组件6和固定组件5解除抵接状态,此时拘束装置处于第二状态。
多个安装部131间隔设置,可以理解为,多个安装部131可以沿第三方向Z间隔设置,当对不同高度的电池单体10施加拘束时,顶紧组件6可以根据需要设置于不同高度的安装部131上,以使顶紧组件6抵接在固定组件5上时可以将压力更均匀地传递至定位构件20上,并将压力均匀分散至电池单体10上,提高对电池单体10的拘束效果。或者在多个安装部131上同时安装设置多个顶紧组件6,多个顶紧组件6同时与固定组件5抵接,可以提高对固定组件5的压紧效果,以增强对电池单体10的拘束效果。同理,多个安装部131也可以沿第二方向Y间隔设置,安装部131的设置数量和设置位置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选择,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制。
进一步地,固定组件5包括多个与安装部131沿第一方向X相对设置的配合部(图中未示出);于第一状态下,顶紧组件6与配合部抵接;于第二状态下,顶紧组件6与配合部脱离。
配合部与顶紧组件6直接接触,其可以根据顶紧组件6的结构进行设置。比如,顶紧组件6为圆柱体结构,其可以设置为圆形盲孔;或者顶紧组件6为方形条状结构,其可以设置为方形盲孔。
在固定组件5上设置与顶紧组件6相配合的配合部,可以提高顶紧组件6与固定组件5相抵接时二者之间的抵接稳定性,降低顶紧组件6发生偏移的可能性,提高拘束装置的整体结构稳定性。
由于拘束装置处于第一状态时配合部与顶紧组件6相抵接,二者之间存在较大的压力,且频繁的压力作用可能会造成固定组件5的损伤,因此,可以在配合部上设置耐磨件,以减轻固定组件5的损伤。耐磨件可以采用多种材质,比如耐磨橡胶、耐磨树脂或陶瓷材料等。当然还可以在顶紧组件6与配合部相接触的端部设置柔性构件,以降低对固定组件5的损伤。
图5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拘束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本申请还提出一种拘束设备,如图1至图5所示,该拘束设备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所提到的拘束装置以及加压装置7,加压装置7被配置为沿第一子方向X1对定位组件2施加作用力,以使拘束装置处于第一状态且相邻两个定位构件20相抵。其中,第一子方向X1为单向,第一子方向X1平行于第一方向X。
本申请实施例的拘束设备包括加压装置7,在加压装置7对定位组件2施加作用力时,加压装置7可以连接于定位组件2,其连接方式可以有多种,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是间接连接,间接连接是指在二者之间设置第三连接件,通过第三连接件将二者连接起来。设置加压装置7对定位组件2加压,能够减少人工参与度,提高拘束设备的自动化程度,并提高拘束效率。
进一步地,在一些示例中,拘束装置还包括固定组件5和顶紧组件6;拘束设备还包括螺旋拧紧装置9,螺旋拧紧装置9被配置为连接顶紧组件6,以带动顶紧组件6旋转并推动固定组件5沿第一子方向X1移动。
顶紧组件6不仅可以与螺旋拧紧装置9螺纹连接,还同时与端板组件13螺纹连接。顶紧组件6背离固定组件5的端部可以设置有内螺纹,螺旋拧紧装置9朝向端板组件13的端部可以设置有外螺纹,螺旋拧紧装置9能够通过自身旋转与顶紧组件6实现螺纹固定连接,二者固定连接后,螺旋拧紧装置9可以通过自身的正转和反转,带动顶紧组件6随之旋转并使得顶紧组件6沿第一方向X来回移动,从而可以使得顶紧组件6抵接于固定组件5或与固定组件5解除抵接,由此可以实现拘束装置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切换。此外,螺旋拧紧装置9还可以通过自身旋转解除与顶紧组件6之间的连接状态。
设置螺旋拧紧装置9的好处在于,当加压装置7压紧定位组件2后,可以利用螺旋拧紧装置9与顶紧组件6的配合将固定组件5压紧于定位组件2的一端,并且通过螺纹连接的固定作用以维持该压紧效果,此时可以撤除加压装置7,仅通过螺旋拧紧装置9对定位组件2施加压力,能够减少拘束设备的功耗。
如图1至图5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拘束设备还包括卸压装置8,卸压装置8被配置为沿第一子方向X1的反方向对定位组件2施加作用力,以使拘束装置处于第二状态且定位构件20沿第一方向X具有间隔。
在卸压装置8对定位组件2施加作用力时,卸压装置8可以连接于定位组件2,卸压装置8与定位组件2之间可以具有多种连接形式,二者即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是间接连接,间接连接是指在二者之间设置第四连接件,通过第四连接件将二者连接起来。
通过设置卸压装置8,可以在对拘束装置解除对电池单体10的拘束状态时,减少人工参与度,提高拘束设备的自动化程度,并提高工作效率。
作为本申请一具体实施例,如图1至图4所示,拘束装置包括基座1、定位组件2以及缓冲组件3,基座1包括支撑组件11、导向组件12和两个端板组件13,两个端板组件13分别连接于支撑组件11沿第一方向X彼此相对的两端,导向组件12沿第一方向X延伸且连接于两个端板组件13;定位组件2包括沿第一方向X依次设置且位于两个端板组件13之间的多个定位构件20,多个定位构件20与导向组件12沿第一方向X可移动连接,定位构件20包括两个定位件21和约束件22,两个定位件21沿第二方向Y相对设置,且分别与导向组件12沿第一方向X可移动连接,第二方向Y垂直于第一方向X,约束件22可拆卸地连接于两个定位件21之间,约束件22上设置有缓冲组件3,相邻两个定位构件20的约束件22之间形成容纳空间4,且缓冲组件3用于设置于约束件22和电池单体10之间;其中,拘束装置包括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于第一状态下,相邻两个定位构件20的相邻的两个定位件21相抵,以使相邻两个定位构件20的约束件22之间形成用于容纳电池单体10的容纳空间4,且缓冲组件3用于抵接于电池单体10和定位构件20之间;于第二状态下,多个定位构件20的定位件21沿第一方向X间隔设置
由此,本申请实施例的拘束装置包括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第一状态为拘束装置对电池单体10施加拘束的状态,第二状态为解拘束状态。通过定位构件20的位置变化,拘束装置可以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来回切换。当拘束装置处于第一状态时,定位构件20彼此之间抵接,电池单体10被压紧,从而促使电池单体10排出气体,当拘束装置处于第二状态时,定位构件20彼此之间具有间隔,此时电池单体10不受拘束力作用,可以便于对电池单体10进行取放。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拘束装置,当其处于第一状态时,缓冲组件3抵接在电池单体10和定位构件20之间,缓冲组件3其自身具有弹性力,该弹性力可以转化为对电池单体10的拘束力,使得电池单体10在受拘束过程中能够始终受到缓冲组件3给予的拘束力作用,促使电池单体10内部的气体可以充分排出。本申请实施例的拘束装置有效提升了对电池单体10的拘束效果,降低了电池单体10的生产不良率。
并且,定位构件20包括约束件22和两个定位件21,约束件22与两个定位件21之间可拆卸连接,可拆卸连接便于对约束件22进行拆装,在面对不同型号的电池单体10时,可以变换拘束装置的形态以获得适配于电池单体10的容纳空间4,满足了对于不同型号电池单体10的快速换型的需要,提高了拘束装置的通用性和使用便捷性。
虽然已经参考优选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描述,但在不脱离本申请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其进行各种改进并且可以用等效物替换其中的部件,尤其是,只要不存在结构冲突,各个实施例中所提到的各项技术特征均可以任意方式组合起来。本申请并不局限于文中公开的特定实施例,而是包括落入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所有技术方案。

Claims (16)

1.一种拘束装置,用于拘束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拘束装置包括:
基座,其包括支撑组件、导向组件和两个端板组件,两个所述端板组件分别连接于所述支撑组件沿第一方向彼此相对的两端,所述导向组件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且连接于两个所述端板组件;
定位组件,其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依次设置且位于两个所述端板组件之间的多个定位构件,多个所述定位构件与所述导向组件沿所述第一方向可移动连接,且沿所述第一方向,相邻的两个所述定位构件之间卡接配合;
缓冲组件,其设置于所述定位构件沿所述第一方向彼此相对的两侧中的至少一侧,
其中,所述拘束装置包括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于所述第一状态下,相邻两个所述定位构件相抵,以使相邻两个所述定位构件之间形成用于容纳所述电池单体的容纳空间,且所述缓冲组件用于抵接于所述电池单体和所述定位构件之间;于所述第二状态下,多个所述定位构件沿所述第一方向间隔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拘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组件设置为多组,多组所述定位组件沿第二方向相继设置,所述第二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拘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构件包括:
两个定位件,其沿第二方向相对设置,两个所述定位件分别与所述导向组件沿所述第一方向可移动连接,所述第二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
约束件,其可拆卸地连接于两个所述定位件之间,所述约束件上设置有所述缓冲组件,
其中,相邻两个所述定位构件的所述约束件之间形成所述容纳空间,且所述缓冲组件用于设置于所述约束件和所述电池单体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拘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约束件包括本体部和连接于所述本体部的两个第一凸部,两个所述第一凸部分别相对于所述本体部朝向靠近所述定位件的方向凸出,所述本体部连接有所述缓冲组件;
所述定位件包括主体部和第一凹部,所述第一凹部相对于所述主体部朝向背离所述约束件的方向凹陷形成,所述第一凹部与所述第一凸部相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拘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件包括:
主体部;以及
第二凸部,其连接于所述主体部,且沿所述第一方向相对于所述主体部凸出;
第二凹部,其连接于所述主体部,且沿所述第一方向相对于所述主体部凹陷并与所述第二凸部沿所述第一方向相对设置,
沿所述第一方向,相邻的两个所述定位件中的其中一者的所述第二凸部与另一者的所述第二凹部卡接配合。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拘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约束件包括本体部和连接于所述本体部的第三凸部,所述第三凸部沿所述第一方向相对于所述本体部凸出并围合形成第一腔体,相邻两个所述定位构件的所述第一腔体之间形成所述容纳空间,其中,所述缓冲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腔体内。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拘束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本体部上开设有多个通孔;
所述缓冲组件面向所述本体部的一侧具有多个凸起,所述凸起嵌设于所述通孔内。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拘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组件包括多个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导向轴,多个所述导向轴沿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的方向间隔设置;
所述定位构件包括多个移动部,各所述移动部分别与其自身对应的所述导向轴可移动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拘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拘束装置还包括:
固定组件,其设置于所述端板组件靠近所述定位构件的一侧;以及
顶紧组件,其设置于所述端板组件且能够相对于所述端板组件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
于所述第一状态下,所述顶紧组件与所述端板组件锁定,且所述固定组件抵接于所述顶紧组件与所述定位构件之间;
于所述第二状态下,所述顶紧组件与所述端板组件锁定,且所述顶紧组件与所述固定组件脱离。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拘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组件沿所述第一方向可移动连接于所述导向组件。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拘束装置,其特征在于,于所述第二状态下,所述固定组件与所述端板组件卡接。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拘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端板组件包括多个安装部,多个所述安装部间隔设置,所述顶紧组件设置于所述安装部。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拘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组件包括多个与所述安装部沿所述第一方向相对设置的配合部,
于所述第一状态下,所述顶紧组件与所述配合部抵接;
于所述第二状态下,所述顶紧组件与所述配合部脱离。
14.一种拘束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如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拘束装置;以及
加压装置,所述加压装置被配置为沿第一子方向对所述定位组件施加作用力,以使所述拘束装置处于所述第一状态且相邻两个所述定位构件相抵,所述第一子方向平行于所述第一方向。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拘束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拘束设备还包括:
卸压装置,所述卸压装置被配置为沿所述第一子方向的反方向对所述定位组件施加作用力,以使所述拘束装置处于所述第二状态且所述定位构件沿所述第一方向具有间隔。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拘束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拘束装置还包括固定组件和顶紧组件;
所述拘束设备还包括:螺旋拧紧装置,所述螺旋拧紧装置被配置为连接所述顶紧组件,以带动所述顶紧组件旋转并推动所述固定组件沿所述第一子方向移动。
CN202222468050.5U 2022-09-19 2022-09-19 拘束装置和拘束设备 Active CN21790321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468050.5U CN217903212U (zh) 2022-09-19 2022-09-19 拘束装置和拘束设备
EP23163892.5A EP4340108A1 (en) 2022-09-19 2023-03-24 Constraining apparatus and constraining device
US18/193,027 US20240097265A1 (en) 2022-09-19 2023-03-30 Constraining apparatus and constraining devic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468050.5U CN217903212U (zh) 2022-09-19 2022-09-19 拘束装置和拘束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903212U true CN217903212U (zh) 2022-11-25

Family

ID=841091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468050.5U Active CN217903212U (zh) 2022-09-19 2022-09-19 拘束装置和拘束设备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240097265A1 (zh)
EP (1) EP4340108A1 (zh)
CN (1) CN217903212U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508221B2 (ja) * 2007-08-27 2010-07-21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組電池装置
DE102013020860A1 (de) * 2013-12-12 2015-06-18 Daimler Ag Zellblock für eine Batterie
JP6413822B2 (ja) * 2015-02-16 2018-10-31 株式会社豊田自動織機 電池モジュール及び電池モジュールの製造方法
KR102271384B1 (ko) * 2015-04-15 2021-06-29 에스케이이노베이션 주식회사 이차 전지 팩
WO2017017914A1 (ja) * 2015-07-30 2017-02-02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電源装置とこの電源装置を備える電源システム及び電池セル用のセパレータ
JP6990072B2 (ja) * 2017-09-12 2022-01-12 株式会社ブルーエナジー 蓄電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4340108A1 (en) 2024-03-20
US20240097265A1 (en) 2024-03-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734686B1 (en) End plate for battery module and battery module
US8802260B2 (en) Separation method of secondary battery
US8191264B2 (en) Shaving apparatus
EP3300136B1 (en) Clamping member and battery module using same
CN217903212U (zh) 拘束装置和拘束设备
US8322766B1 (en) Wafer gripper
CN106484046A (zh) 扩充卡固定装置及壳体
US8251408B2 (en) Battery cover latch mechanism and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using same
CN101990014A (zh) 电池顶出装置及具该电池顶出装置的便携式电子装置
CN212380502U (zh) 一种快拆抗震型工业电池
CN101752530B (zh) 电池盖卡锁结构
CN213242718U (zh) 电池安装结构及机器人
CN213165118U (zh) 一种用于电动扳手的电池及电动扳手
CN102035236A (zh) 可拆装电池模块的电源箱
CN214280139U (zh) 一种电池盒及具有其的智能门锁
CN210978151U (zh) 一种易装卸的内六角圆柱头机螺钉平弹垫
CN201934431U (zh) 压紧锁扣端子
CN219164600U (zh) 一种移动设备
CN220585410U (zh) 电池仓和电子设备
CN218926544U (zh) 工装夹具
CN220749960U (zh) 一种放电气泡灯光源的安装结构
CN215119106U (zh) 电池壳体组件、电池模组和用电设备
CN211830270U (zh) 一种触片式电池组充放电辅助装置
CN220272636U (zh) 电池的箱体组件、电池以及用电装置
CN219087512U (zh) 一种电子设备的壳体及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