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899930U - 一种锅炉烟气余热利用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锅炉烟气余热利用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899930U
CN217899930U CN202222340652.2U CN202222340652U CN217899930U CN 217899930 U CN217899930 U CN 217899930U CN 202222340652 U CN202222340652 U CN 202222340652U CN 217899930 U CN217899930 U CN 21789993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ue gas
heat
water tank
heat storage
storage box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340652.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邝平健
许铭涛
吕晓航
李想
朱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rbin Institute Of Special Equipment Supervision And Inspection
Original Assignee
Harbin Institute Of Special Equipment Supervision And Inspection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rbin Institute Of Special Equipment Supervision And Inspection filed Critical Harbin Institute Of Special Equipment Supervision And Inspection
Priority to CN202222340652.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89993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89993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89993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ir Supply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锅炉烟气余热利用装置,具体涉及余热利用技术领域,包括防护壳,所述防护壳的内部穿设有烟气排放管,且防护壳的上方设置有水箱,所述水箱的底部边角处于防护壳的顶端之间连接有支撑块,且水箱的顶部外壁设置有注水口,所述水箱底部沿设置方向上插设有若干个金属导热棒。本实用新型能够通过设置的金属导热棒将高温烟气中的部分热量进行吸收并传递至水箱内部对水加热,方便后续使用,且设置了清洁机构,方便在使用时对插入至烟气排放管内部的金属导热棒表面进行清洁处理,避免长时间使用烟尘附着在金属导热棒表面影响导热效果,同时利用多孔蓄热组件能够在使用时对传递的热量进行部分吸收并储存。

Description

一种锅炉烟气余热利用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余热利用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锅炉烟气余热利用装置。
背景技术
锅炉是一种能量转换设备,向锅炉输入的能量有燃料中的化学能、电能,锅炉输出具有一定热能的蒸汽、高温水或有机热载体,锅炉在使用过程中,排放的烟气温度较高,且直接排放出去易造成热能的浪费。
经检索,公开号为CN215723301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锅炉烟气余热利用装置,包括烟气过滤装置和储水罐,所述储水罐位于烟气过滤装置上方,所述烟气过滤装置底部设有支撑腿;所述烟气过滤装置包括进气仓和过滤仓,所述进气仓设有进气口和出渣口,所述过滤仓内填充有活性炭颗粒,所述过滤仓的入口和出口均设有滤网;所述过滤仓与进气仓密封连通,所述过滤仓的出口连通有换热管,所述换热管置于储水罐内,所述换热管的出口贯穿储水罐顶壁延伸至储水罐外部;所述储水罐顶部设有进水口,底部侧壁设有出水口,所述出水口处设有阀门。该专利利用换热管将过滤后的高温烟气与储水罐内的低温水进行热交换,充分利用了锅炉燃烧产生的高温废气中的余热,避免了能量的浪费。
综合上述专利,一般余热利用装置通常只进行余热对水的加热处理,这样就造成了水温升高后,烟气热能的吸收效果就不明显,因此,还需要设计一种能够对烟气的部分热能进行储存的结构来提高余热利用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锅炉烟气余热利用装置,能够通过设置的金属导热棒将高温烟气中的部分热量进行吸收并传递至水箱内部对水加热,方便后续使用,且设置了清洁机构,方便在使用时对插入至烟气排放管内部的金属导热棒表面进行清洁处理,避免长时间使用烟尘附着在金属导热棒表面影响导热效果,同时利用多孔蓄热组件能够在使用时对传递的热量进行部分吸收并储存,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锅炉烟气余热利用装置,包括防护壳,所述防护壳的内部穿设有烟气排放管,且防护壳的上方设置有水箱,所述水箱的底部边角处于防护壳的顶端之间连接有支撑块,且水箱的顶部外壁设置有注水口,所述水箱底部沿设置方向上插设有若干个金属导热棒,每个金属导热棒的底部均延伸至烟气排放管的内部,所述金属导热棒的外部位于防护壳的内部安装有清洁机构,所述防护壳的顶端位于水箱的一侧设置有蓄热箱,所述蓄热箱的内部安装有多孔蓄热组件,且蓄热箱的内壁位于多孔蓄热组件的外部设置有保温棉,所述防护壳的顶端位于蓄热箱的一侧安装有负压风机,所述负压风机的出风端与蓄热箱的底部之间连接有风罩,所述风罩的端部位于蓄热箱的内部连接有盘放设置的出气孔,所述出气孔安装在保温棉的内部,且出气孔的一端延伸至蓄热箱的外部,所述负压风机的进风端连接有导热气管,所述导热气管的延伸至防护壳的内部并螺旋缠绕在烟气排放管的外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水箱的外壁设置有控制开关,且水箱的顶部插设有用于对外部用水设备供水的供水管。
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水箱的内壁对应金属导热棒的外部设置有密封圈,所述水箱的底部与防护壳的顶端之间位于每个金属导热棒的外部均设置有保温套。
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清洁机构包括位于烟气排放管内部套接在每个金属导热棒外部的固定环,每个固定环的内侧壁呈环形设置有均设置有清洁刷,且每个固定环的两端底部均连接有升降连杆,所述升降连杆的底端延伸至烟气排放管的下方连接有升降板,所述升降板的底部连接有升降驱动座。
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升降连杆的两端部与固定环的底部和升降板的顶端之间通过焊接固定。
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升降驱动座为一种剪式升降结构,升降动力由气缸或液压缸驱动。
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蓄热箱的前端部通过合页转动连接有门板,所述门板的内侧壁与蓄热箱的连接边缘处设置有密封圈。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通过设置若干个插入至烟气排放管内部的金属导热棒,在使用过程中,高温烟气流动过程中,金属导热棒吸收热量并将热量导入至水箱的内部,对水箱内部的水进行加热处理,加热后的水方便后续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利用,且通过设置清洁机构,方便在使用时对插入至烟气排放管内部的金属导热棒表面进行清洁处理,避免长时间使用烟尘附着在金属导热棒表面影响导热效果;
2、通过在烟气排放管的外部呈螺旋缠绕连接有导热气管,在使用时利用负压风机使防护壳内部的空气吸收至导热气管的内部,并在流动过程中吸收烟气排放管外表面传递的热量,使传递的这一部分热量通入蓄热箱的内部,利用蓄热箱内部的保温棉和多孔蓄热组件能够在使用时对传递的热量进行部分吸收并储存,方便后续使用,提高了对烟气余热的吸收和后续利用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部分的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清洁刷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为:1、烟气排放管;2、防护壳;3、水箱;4、支撑块;5、注水口;6、金属导热棒;7、保温套;8、固定环;9、升降连杆;10、升降板;11、升降驱动座;12、蓄热箱;13、保温棉;14、多孔蓄热组件;15、出气孔;16、负压风机;17、风罩;18、导热气管;19、控制开关;20、供水管;21、门板;81、清洁刷。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附图1-4所示的一种锅炉烟气余热利用装置,包括防护壳2,防护壳2的内部穿设有烟气排放管1,且防护壳2的上方设置有水箱3,水箱3的底部边角处于防护壳2的顶端之间连接有支撑块4,且水箱3的顶部外壁设置有注水口5,水箱3底部沿设置方向上插设有若干个金属导热棒6,每个金属导热棒6的底部均延伸至烟气排放管1的内部,金属导热棒6的外部位于防护壳2的内部安装有清洁机构,防护壳2的顶端位于水箱3的一侧设置有蓄热箱12,蓄热箱12的内部安装有多孔蓄热组件14,且蓄热箱12的内壁位于多孔蓄热组件14的外部设置有保温棉13,防护壳2的顶端位于蓄热箱12的一侧安装有负压风机16,负压风机16的出风端与蓄热箱12的底部之间连接有风罩17,风罩17的端部位于蓄热箱12的内部连接有盘放设置的出气孔15,出气孔15安装在保温棉13的内部,且出气孔15的一端延伸至蓄热箱12的外部,负压风机16的进风端连接有导热气管18,导热气管18的延伸至防护壳2的内部并螺旋缠绕在烟气排放管1的外部。
如附图1-2所示,水箱3的外壁设置有控制开关19,且水箱3的顶部插设有用于对外部用水设备供水的供水管20,便于水箱3内部水吸收热量升温后进行利用。
如附图1-2所示,水箱3的内壁对应金属导热棒6的外部设置有密封圈,水箱3的底部与防护壳2的顶端之间位于每个金属导热棒6的外部均设置有保温套7,便于金属导热棒6的安装,并在安装后保持密封效果,进而提高导热效果。
如附图1和附图3-4所示,清洁机构包括位于烟气排放管1内部套接在每个金属导热棒6外部的固定环8,每个固定环8的内侧壁呈环形设置有均设置有清洁刷81,且每个固定环8的两端底部均连接有升降连杆9,升降连杆9的底端延伸至烟气排放管1的下方连接有升降板10,升降板10的底部连接有升降驱动座11,其中,升降连杆9的两端部与固定环8的底部和升降板10的顶端之间通过焊接固定,升降驱动座11为一种剪式升降结构,升降动力由气缸或液压缸驱动,设置的清洁机构用于在使用时对插入至烟气排放管1内部的金属导热棒6表面进行清洁处理,避免长时间使用烟尘附着在金属导热棒6表面影响导热效果,在使用时利用升降驱动座11控制升降板10进行升降,并带动升降连杆9和固定环8进行升降,进而利用固定环8内部的清洁刷81能够对金属导热棒6表面的烟尘进行清理。
如附图2所示,蓄热箱12的前端部通过合页转动连接有门板21,门板21的内侧壁与蓄热箱12的连接边缘处设置有密封圈,便于门板21的连接,进而便于对蓄热箱12内部的多孔蓄热组件14进行放置或取出。
工作原理: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锅炉烟气余热利用装置,具体结构如说明书附图1-4所示,本技术方案中,首先,通过设置若干个插入至烟气排放管1内部的金属导热棒6,在使用过程中,高温烟气流动过程中,金属导热棒6吸收热量并将热量导入至水箱3的内部,对水箱3内部的水进行加热处理,加热后的水方便后续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利用,且通过设置清洁机构,方便在使用时对插入至烟气排放管1内部的金属导热棒6表面进行清洁处理,避免长时间使用烟尘附着在金属导热棒6表面影响导热效果,在使用时利用升降驱动座11控制升降板10进行升降,并带动升降连杆9和固定环8进行升降,进而利用固定环8内部的清洁刷81能够对金属导热棒6表面的烟尘进行清理;同时,在烟气排放管1的外部呈螺旋缠绕连接有导热气管18,在使用时利用负压风机16使防护壳2内部的空气吸收至导热气管18的内部,并在流动过程中吸收烟气排放管1外表面传递的热量,使传递的这一部分热量通入蓄热箱12的内部,利用蓄热箱12内部的保温棉13和多孔蓄热组件14能够在使用时对传递的热量进行部分吸收并储存,方便后续使用,提高了对烟气余热的吸收和后续利用效果。
最后应说明的几点是:首先,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也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直接相连,“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则相对位置关系可能发生改变;
其次:本实用新型公开实施例附图中,只涉及到与本公开实施例涉及到的结构,其他结构可参考通常设计,在不冲突情况下,本实用新型同一实施例及不同实施例可以相互组合;
最后: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锅炉烟气余热利用装置,包括防护壳(2),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壳(2)的内部穿设有烟气排放管(1),且防护壳(2)的上方设置有水箱(3),所述水箱(3)的底部边角处于防护壳(2)的顶端之间连接有支撑块(4),且水箱(3)的顶部外壁设置有注水口(5),所述水箱(3)底部沿设置方向上插设有若干个金属导热棒(6),每个金属导热棒(6)的底部均延伸至烟气排放管(1)的内部,所述金属导热棒(6)的外部位于防护壳(2)的内部安装有清洁机构,所述防护壳(2)的顶端位于水箱(3)的一侧设置有蓄热箱(12),所述蓄热箱(12)的内部安装有多孔蓄热组件(14),且蓄热箱(12)的内壁位于多孔蓄热组件(14)的外部设置有保温棉(13),所述防护壳(2)的顶端位于蓄热箱(12)的一侧安装有负压风机(16),所述负压风机(16)的出风端与蓄热箱(12)的底部之间连接有风罩(17),所述风罩(17)的端部位于蓄热箱(12)的内部连接有盘放设置的出气孔(15),所述出气孔(15)安装在保温棉(13)的内部,且出气孔(15)的一端延伸至蓄热箱(12)的外部,所述负压风机(16)的进风端连接有导热气管(18),所述导热气管(18)的延伸至防护壳(2)的内部并螺旋缠绕在烟气排放管(1)的外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锅炉烟气余热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箱(3)的外壁设置有控制开关(19),且水箱(3)的顶部插设有用于对外部用水设备供水的供水管(2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锅炉烟气余热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箱(3)的内壁对应金属导热棒(6)的外部设置有密封圈,所述水箱(3)的底部与防护壳(2)的顶端之间位于每个金属导热棒(6)的外部均设置有保温套(7)。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锅炉烟气余热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洁机构包括位于烟气排放管(1)内部套接在每个金属导热棒(6)外部的固定环(8),每个固定环(8)的内侧壁呈环形设置有均设置有清洁刷(81),且每个固定环(8)的两端底部均连接有升降连杆(9),所述升降连杆(9)的底端延伸至烟气排放管(1)的下方连接有升降板(10),所述升降板(10)的底部连接有升降驱动座(1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锅炉烟气余热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连杆(9)的两端部与固定环(8)的底部和升降板(10)的顶端之间通过焊接固定。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锅炉烟气余热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驱动座(11)为一种剪式升降结构,升降动力由气缸或液压缸驱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锅炉烟气余热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蓄热箱(12)的前端部通过合页转动连接有门板(21),所述门板(21)的内侧壁与蓄热箱(12)的连接边缘处设置有密封圈。
CN202222340652.2U 2022-09-02 2022-09-02 一种锅炉烟气余热利用装置 Active CN21789993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340652.2U CN217899930U (zh) 2022-09-02 2022-09-02 一种锅炉烟气余热利用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340652.2U CN217899930U (zh) 2022-09-02 2022-09-02 一种锅炉烟气余热利用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899930U true CN217899930U (zh) 2022-11-25

Family

ID=841084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340652.2U Active CN217899930U (zh) 2022-09-02 2022-09-02 一种锅炉烟气余热利用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89993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584466A (zh) * 2022-09-20 2023-01-10 江苏太平洋精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热处理渗碳装炉工装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584466A (zh) * 2022-09-20 2023-01-10 江苏太平洋精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热处理渗碳装炉工装
CN115584466B (zh) * 2022-09-20 2023-11-14 江苏太平洋精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热处理渗碳装炉工装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7899930U (zh) 一种锅炉烟气余热利用装置
CN211060643U (zh) 一种可余热回收的熔铝炉
CN217209430U (zh) 一种过滤管道余热回收利用装置
CN214273611U (zh) 一种石油天然气开采井口加热设备
CN109539608A (zh) 一种太阳能真空集热管安装结构
CN210242519U (zh) 余热发电系统
CN113776040A (zh) 一种具有节能功能的环保锅炉
CN111895798A (zh) 一种节能环保窑炉
CN109631314B (zh) 一种潜热回收型热水器
CN208205898U (zh) 一种燃煤锅炉余热回收装置
CN220061726U (zh) 一种蒸汽锅炉节能装置
CN217875905U (zh) 一种高效回收余热的节能锅炉
CN209326428U (zh) 一种pvb中间膜生产用热能回收装置
CN214249680U (zh) 一种可自动控制烟囱闭合的紧急排放装置
CN212930056U (zh) 一种火力发电厂尾气余热回收利用装置
CN214426457U (zh) 一种玻璃窑烟气的能量回收装置
CN211875995U (zh) 一种三维数字化电厂锅四管防磨防爆无线应用系统
CN213630464U (zh) 一种氯化炉渣清理装置
CN210892152U (zh) 一种电加热热水锅炉
CN213421157U (zh) 一种便于利用高温废气的垃圾焚烧用空气预热器
CN209013170U (zh) 一种节能型蒸汽发生器
CN217392415U (zh) 一种活性炭再生用换热装置
CN210638304U (zh) 一种热水器用辅助加热管
CN212362873U (zh) 一种节能环保窑炉
CN220206394U (zh) 一种熔铝炉烟气回收利用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