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897924U - 掩护支架的移动装置 - Google Patents

掩护支架的移动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897924U
CN217897924U CN202221887991.6U CN202221887991U CN217897924U CN 217897924 U CN217897924 U CN 217897924U CN 202221887991 U CN202221887991 U CN 202221887991U CN 217897924 U CN217897924 U CN 21789792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pright
shield support
shield
support
sta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887991.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马超
秦伟
李振安
张强
李海鹏
孙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dong Coal Branch of China Shenhua Energy Co Ltd
Guoneng Shendong Coal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dong Coal Branch of China Shenhua Energy Co Ltd
Guoneng Shendong Coal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dong Coal Branch of China Shenhua Energy Co Ltd, Guoneng Shendong Coal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dong Coal Branch of China Shenhua Ener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887991.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89792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89792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89792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hielding Devices Or Components To Electric Or Magnetic Field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掩护支架的移动装置。掩护支架的移动装置包括:顶梁,顶梁具有支撑面;立柱,立柱包括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间隔支撑在顶梁远离支撑面的一侧,且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分别位于顶梁的两个端部的位置,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均可伸缩地设置;T型底座,T型底座包括横梁和竖梁,横梁和竖梁垂直连接,且竖梁的一端连接至横梁的中心位置,第一立柱远离顶梁的一端与竖梁与横梁的连接位置连接,第二立柱远离顶梁的一端与竖梁的另一端连接。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掩护支架的回撤工作存在效率差和安全性差的问题。

Description

掩护支架的移动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煤矿开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掩护支架的移动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大多数综采工作面的回撤多采用专用三角区掩护支架进行回撤,配合圆木和道木进行采空区支护,完成掩护支架的回撤。受地质条件、赋存状况、各矿的生产接续等不同因素的影响,部分矿井采用的是两台掩护支架或三台掩护支架,一些技术较为成熟的矿井采用三台以上的掩护支架进行回撤。其中,国能神东公司凭借着多年技术积累,有一支专业化的综采工作面回撤专业化队伍,将多个掩护支架回撤工艺运用的最广泛,效果最为明显。目前神东公司所属矿井的回撤均采用四台及以上的掩护支架进行回撤。采用四台及以上的掩护支架进行回撤时,可以增大回撤三角区的顶板支护面积,减少支护量。同时多台掩护支架共同作用,提高了顶板支护强度,为掩护支架的回撤创造了条件,避免了以往三角区破网漏矸、压力过大造成压架的情况发生。可以说采用多个掩护支架回撤工艺,大大提高了回撤工作面的效率和安全管控水平。目前掩护支架的前移主要靠回撤支架进风侧的回柱绞车使用钢丝绳牵引。但采用多个掩护支架进行回撤时,由于部分掩护支架靠近三角区,与回撤使用的牵引绞车不平齐,之间成一定的角度,因此使用绞车牵拉掩护支架移动时,掩护支架无法按照正常回撤预定的类直线行走。
现有的掩护支架的移动存在很多不便,例如:使用绞车钢丝牵拉掩护支架,工作使用时间长。且由于绞车和掩护支架不在一条直线上,钢丝绳在牵引掩护支架时,常会和待撤掩护支架发生挂卡,导致断绳,给回撤增加了安全隐患,增加了现场安全管控难度。同时在回撤过程中,需要较多的作业人员人工扛运钢丝绳至掩护支架前,且每牵拉一次掩护支架,还需要再次松绳后人员再次扛运钢丝绳拉另一台掩护支架,增加了人工作业劳动强度。另外,在牵引掩护支架前移的过程中,遇到顶板压力较大,网包下沉的情况时,没有较为有效的解决办法,只能采取人工架设钢梁的方法进行处理,安全隐患多,不利于作业人员的安全性。
也就是说,现有技术中的掩护支架的回撤工作存在效率差和安全性差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掩护支架的移动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掩护支架的回撤工作存在效率差和安全性差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掩护支架的移动装置,包括:顶梁,顶梁具有支撑面;立柱,立柱包括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间隔支撑在顶梁远离支撑面的一侧,且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分别位于顶梁的两个端部的位置,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均可伸缩地设置;T型底座,T型底座包括横梁和竖梁,横梁和竖梁垂直连接,且竖梁的一端连接至横梁的中心位置,第一立柱远离顶梁的一端与竖梁与横梁的连接位置连接,第二立柱远离顶梁的一端与竖梁的另一端连接。
进一步地,移动装置还包括支撑结构,支撑结构为两个,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分别通过一个支撑结构与T型底座连接,支撑结构具有容纳立柱的端部的固定槽或固定孔。
进一步地,顶梁具有容纳立柱的端部的容纳腔。
进一步地,移动装置还包括防蹿动挡板,防蹿动挡板设置在容纳腔的腔口处,以将立柱位于容纳腔内的部分被防蹿动挡板止挡,以对立柱形成限位。
进一步地,移动装置还包括:防倾倒框架,防倾倒框架支撑在立柱和T型底座之间;和/或防倒护套,防倒护套包覆立柱的外周侧,防倒护套沿立柱的延伸方向延伸。
进一步地,T型底座还包括推拉固定柱,推拉固定柱设置在横梁上,且位于横梁朝向竖梁的一侧,推拉固定柱为四个,横梁的两个端部各设置有两个推拉固定柱,且位于横梁的同一侧端部的两个推拉固定柱间隔设置。
进一步地,T型底座还包括牵引固定柱,牵引固定柱设置在横梁上,且位于横梁朝向立柱的一侧,牵引固定柱为两个,横梁的两个端部各设置有一个牵引固定柱。
进一步地,T型底座还包括防滑钢筋,防滑钢筋设置在T型底座远离立柱的一侧。
进一步地,第一立柱的高度大于等于2.4m且小于等于3.9m;和/或第二立柱的高度大于等于2.4m且小于等于3.9m。
进一步地,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均为液压油缸,液压油缸包括缸体和活塞杆,活塞杆可伸缩的设置在缸体内,活塞杆伸出缸体设置且活塞杆的伸出端与顶梁连接。
进一步地,掩护支架的移动装置还包括控制结构,控制结构与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均电连接,以控制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的动作,控制结构包括设置在移动装置上的电液控制阀和位于移动装置外部的遥控器中的一种或多种。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掩护支架的移动装置包括顶梁、立柱和T型底座,顶梁具有支撑面;立柱包括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间隔支撑在顶梁远离支撑面的一侧,且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分别位于顶梁的两个端部的位置,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均可伸缩地设置;T型底座包括横梁和竖梁,横梁和竖梁垂直连接,且竖梁的一端连接至横梁的中心位置,第一立柱远离顶梁的一端与竖梁与横梁的连接位置连接,第二立柱远离顶梁的一端与竖梁的另一端连接。
顶梁具有支撑面,这样设置使得在掩护支架的回撤过程中,顶梁能够可以托举网包,能够有效防止三角区顶板网包下坠的情况,使得掩护支架在移动过程中进行的更加顺利,同时增加了安全性。立柱包括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间隔支撑在顶梁远离支撑面的一侧,且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分别位于顶梁的两个端部的位置,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均可伸缩地设置,这样设置使得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的高度是可调节的,这样可根据具体工况调节高度,以适应不同工作区的高度,增大了移动装置的通用性,使得本申请的移动装置的应用更加广泛;另外,通过第一立柱、第二立柱与顶梁的配合,可根据需求调整第一立柱与第二立柱高度相同,以使顶梁提供水平的支撑面,或者调整第一立柱与第二立柱高度不同,以使顶梁提供倾斜的支撑面,增加了使用效果。T型底座包括横梁和竖梁,横梁和竖梁垂直连接,这样设置有利于增加T型底座的结构强度和结构稳定性,以为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提供稳定的支撑力,避免在工作过程中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晃动的风险看,保证了使用稳定性。
另外,现有技术中一般采用绞车实现掩护支架的移动,在此过程中,必须等绞车将回撤支架拖出后,方能腾出绞车牵拉掩护支架,工序属于前后顺序作业,不能颠倒。采用本申请的掩护支架的移动装置可以在绞车拖运支架期间,掩护支架自行前爬到位,二者的工序可以实现平行作业,节省了回撤时间,提高了回撤效率。掩护支架通过和本申请的移动装置连接后,自行牵拉前爬,全过程无需使用绞车,改变了以往人工扛运钢丝绳牵拉掩护支架的工艺。每回撤一台掩护支架,减少人员牵拉50m钢丝绳2次。简化了作业工序,节约了人力劳动,减轻了作业人员的劳动强度,增加率作业强度。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可选实施例的掩护支架的移动装置的主视图;
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掩护支架的移动装置的左视图;
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掩护支架的移动装置的俯视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顶梁;11、支撑面;21、第一立柱;22、第二立柱;31、横梁;32、竖梁;40、固定槽;50、防倾倒框架;60、推拉固定柱;70、牵引固定柱;80、电液控制阀。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需要指出的是,除非另有指明,本申请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顶、底”通常是针对附图所示的方向而言的,或者是针对部件本身在竖直、垂直或重力方向上而言的;同样地,为便于理解和描述,“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但上述方位词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掩护支架的回撤工作存在效率差和安全性差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掩护支架的移动装置。
如图1至图3所示,掩护支架的移动装置包括顶梁10、立柱和T型底座,顶梁10具有支撑面11;立柱包括第一立柱21和第二立柱22,第一立柱21和第二立柱22间隔支撑在顶梁10远离支撑面11的一侧,且第一立柱21和第二立柱22分别位于顶梁10的两个端部的位置,第一立柱21和第二立柱22均可伸缩地设置;T型底座包括横梁31和竖梁32,横梁31和竖梁32垂直连接,且竖梁32的一端连接至横梁31的中心位置,第一立柱21远离顶梁10的一端与竖梁32与横梁31的连接位置连接,第二立柱22远离顶梁10的一端与竖梁32的另一端连接。
顶梁10具有支撑面11,这样设置使得在掩护支架的回撤过程中,顶梁10能够可以托举网包,能够有效防止三角区顶板网包下坠的情况,使得掩护支架在移动过程中进行的更加顺利,同时增加了安全性。立柱包括第一立柱21和第二立柱22,第一立柱21和第二立柱22间隔支撑在顶梁10远离支撑面11的一侧,且第一立柱21和第二立柱22分别位于顶梁10的两个端部的位置,第一立柱21和第二立柱22均可伸缩地设置,这样设置使得第一立柱21和第二立柱22的高度是可调节的,这样可根据具体工况调节高度,以适应不同工作区的高度,增大了移动装置的通用性,使得本申请的移动装置的应用更加广泛;另外,通过第一立柱21、第二立柱22与顶梁10的配合,可根据需求调整第一立柱21与第二立柱22高度相同,以使顶梁10提供水平的支撑面11,或者调整第一立柱21与第二立柱22高度不同,以使顶梁10提供倾斜的支撑面11,增加了使用效果。T型底座包括横梁31和竖梁32,横梁31和竖梁32垂直连接,这样设置有利于增加T型底座的结构强度和结构稳定性,以为第一立柱21和第二立柱22提供稳定的支撑力,避免在工作过程中第一立柱21和第二立柱22晃动的风险看,保证了使用稳定性。
另外,现有技术中一般采用绞车实现掩护支架的移动,在此过程中,必须先利用绞车将回撤支架拖出后,然后方能腾出绞车牵拉掩护支架,工序属于前后顺序作业,不能颠倒。采用本申请的掩护支架的移动装置可以在绞车拖运回撤支架期间,同时使得掩护支架自行前爬到位,二者的工序可以实现平行作业,节省了回撤时间,提高了回撤效率。由于掩护支架本身带有推移油缸,通过将掩护支架的推移油缸与本申请的移动装置的T型底座连接后,可控制第一立柱21和第二立柱22升起承接顶板,这时可降下掩护支架,回收掩护支架的推移油缸,便可将掩护支架拉前,以使掩护支架自行牵拉前爬,全过程无需使用绞车,改变了以往人工扛运钢丝绳牵拉掩护支架的工艺。每回撤一台掩护支架,减少人员牵拉50m钢丝绳2次。简化了作业工序,节约了人力劳动,减轻了作业人员的劳动强度,增加率作业强度。
具体的,T型底座采用厚度为30mm的钢板按照实际尺寸进行加工,T型底座还包括防滑钢筋,防滑钢筋焊接在T型底座远离立柱的一侧,通过设置防滑钢筋,有利于增加T型底座与地面的摩擦力,从而避免在移动过程中T型底座发生滑移的风险,保证了使用稳定性。
如图2所示,移动装置还包括支撑结构,支撑结构为两个,第一立柱21和第二立柱22分别通过一个支撑结构与T型底座连接,也就是说竖梁32与横梁31的连接位置处设置有一个支撑结构第一立柱21远离顶梁10的一端通过该支撑结构与T型底座连接;竖梁32远离横梁31的一端设有另一个支撑结构,第二立柱22远离顶梁10的一端通过该支撑结构与T型底座连接;支撑结构具有容纳立柱的端部的固定槽40或固定孔,该固定槽40也就是立柱柱窝,该固定孔可为固定销孔。
具体的,移动装置还包括防倾倒框架50,防倾倒框架50为多个,至少一个防倾倒框架50支撑在第一立柱21与T型底座之间,至少另一个防倾倒框架50支撑在第二立柱22和T型底座之间;防倾倒框架50的形状为三角形或矩形。通过设置防倾倒框架50,使得防倾倒框架50能够对第一立柱21和第二立柱22进行支撑,有利于保证第一立柱21和第二立柱22的结构稳定性。
在本申请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移动装置还包括防倒护套,防倒护套包括两个,第一立柱21和第二立柱22的外周侧均包覆有防倒护套,两个防倒护套沿第一立柱21和第二立柱22的延伸方向延伸,且第一立柱21上的防倒护套延伸至第一立柱21靠近T型底座的一端,第二立柱22上的防倒护套延伸至第二立柱22靠近T型底座的一端。
具体的,顶梁10采用厚度30mm钢板、20mm的钢板按照实际尺寸进行加工;顶梁10具有容纳立柱的端部的容纳腔,容纳腔为两个,两个容纳腔与第一立柱21和第二立柱22一一对应,容纳腔由
Figure BDA0003755864260000051
的圆钢焊接而成,这样设置能够放置在牵引掩护支架前移的过程中移动装置挂卡柔性网的风向,解决了掩护支架前网包下坠,掩护支架无法前拉的问题,使用本移动装置的顶梁10提前托举下坠网包,保证掩护支架正常前移。同时,顶梁10中段使用厚度30mm、20mm的钢板对顶梁10进行拉筋封闭,增强顶梁10整体强度。
具体的,移动装置还包括防蹿动挡板,防蹿动挡板设置在容纳腔的腔口处,以将两个立柱位于容纳腔内的部分被防蹿动挡板止挡,以对两个立柱形成限位。这样设置使得防蹿动挡板能够对第一立柱21和第二立柱22的端部形成限位,以避免在工作过程中出现第一立柱21、第二立柱22与顶梁10脱离的情况,大大增加了使用安全性。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支撑结构、防倾倒框架50和防蹿动挡板可采用厚度为50mm和35mm的钢板进行加工。
如图3所示,T型底座还包括推拉固定柱60,推拉固定柱60设置在横梁31上,且位于横梁31朝向竖梁32的一侧,推拉固定柱60为四个,横梁31的两个端部各设置有两个推拉固定柱60,且位于横梁31的同一侧端部的两个推拉固定柱60间隔设置。推拉固定柱60可采用50mm钢板制作而成,通过设置推拉固定柱60以便和掩护支架通过销轴连接,以实现移动装置与掩护支架的连接。四个推拉固定柱60中,中间两个推拉固定柱60的间距为300mm,便于调节三四掩护支架的相对位置。
需要说明的是,在实际井下回撤的过程中,一共放置4台掩护支架,上述三四掩护支架就是靠近采空区侧的第三台掩护支架和第四台掩护支架。
如图1所示,T型底座还包括牵引固定柱70,牵引固定柱70设置在横梁31上,且位于横梁31朝向立柱的一侧,牵引固定柱70为两个,横梁31的两个端部各设置有一个牵引固定柱70。牵引固定柱70由30mm的钢板制作而成,通过设置牵引固定柱70以便在特殊情况下可以和外部力量源连接,便于牵拉移动该移动装置。
需要说明的是,还可在T型底座的横梁31和竖梁32的适当位置焊接起吊环,以便于后续的装车运输过程中的捆绑工作。
具体的,第一立柱21的高度大于等于2.4m且小于等于3.9m;第二立柱22的高度大于等于2.4m且小于等于3.9m。这样设置使得两个立柱的高度是可调整的,可根据实际需要的高度进行调整,两个立柱的高度可相同也可不同,这样就增加了适用范围,增加了通用性。
具体的,第一立柱21和第二立柱22均为液压油缸,液压油缸包括缸体和活塞杆,活塞杆可伸缩的设置在缸体内,活塞杆伸出缸体设置且活塞杆的伸出端与顶梁10连接。
如图2所示,掩护支架的移动装置还包括控制结构,控制结构与第一立柱21和第二立柱22均控制连接,以控制第一立柱21和第二立柱22的伸缩,控制结构包括设置在移动装置上的电液控制阀80和位于移动装置外部的遥控器中的一种或多种。具体的,控制结构包括设置在T型底座上的电液控制阀80和与电液控制阀80远程电信号连接的遥控器。这样将移动装置设计成能够远程电液控制的情况,仅通过遥控器就能够操控第一立柱21和第二立柱22的伸缩,实现了远程操控,减少作业人员劳动强度,确保了现场的安全性、提高了在回撤三角区操作该移动装置的安全系数。采用电液控制阀80配合外接遥控器,对第一立柱21和第二立柱22的动作进行控制。利用厚度为16mm的钢板焊接固定电液控制阀80,同时利用高强度塑性板在电液控制阀80上方作为盖板,以对电液控制阀80形成保护。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电液控制阀80还包括隔爆型电液控制器。隔爆型电液控制器为自储电可移动型,不用额外供电即可完成对移动装置的操作,隔爆型电液控制器供电系统为2例普通5号碱性干电池,供电时间大于12小时,电池使用完毕直接更换即可。移动装置的电液通过隔爆型电液控制器供电以后,人员操作遥控器使得隔爆型电液控制器接收到相应指令,按相应按键选择动作,从而实现第一立柱21和第二立柱22的升降功能。
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将本移动装置和三四掩护支架的推移油缸连接好,然后三四掩护支架同时推出推移油缸,将本移动装置推出800mm,然后采用遥控器控制第一立柱21和第二立柱22伸长,以将顶梁10顶高,使得顶梁10提前接顶。然后降下四掩护支架,收回推移油缸,四掩护支架自爬前移至顶梁10前,升起四掩护支架。然后降下三掩护支架,收回推移油缸,三掩护支架自爬前移至顶梁10前,升起三掩护支架。此时再降下本移动装置的第一立柱21和第二立柱22,重复上述步骤,便可将掩护支架拉移至待撤支架侧的指定位置。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
1、掩护支架通过和本申请的移动装置连接后,自行牵拉前爬,全过程无需使用绞车,改变了以往人工扛运钢丝绳牵拉掩护支架的情况。每回撤一台掩护支架,减少人员牵拉50m钢丝绳2次。简化了作业工序,减轻了作业人员的劳动强度,增加了回撤效率。
2、以往采用绞车牵拉掩护支架时,必须等绞车将回撤支架拖出后,方能腾出绞车牵拉掩护支架,工序属于前后顺序作业,不能颠倒。采用本申请的移动装置可以在绞车拖运支架期间,掩护支架自行前爬到位,二者的工序可以实现平行作业,节省了回撤时间,提高了回撤效率。每回撤一台支架,平均节省10min左右。以回撤标准300m长工作面175台掩护支架计算,共可以节省约29个小时,对平均回撤工期9天的工程而言,整体效率提高13%。
3、综采工作面的掩护支架的回撤属于高风险作业,由于顶板压力大,底板不平整,作业空间有限,在回撤支架和拉移掩护支架过程中经常出现钢丝绳断裂和连接链崩开的现象,给现场作业人员和设备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一些煤矿曾先后出现多起拉移掩护钢丝绳破断造成人员伤亡的安全事故。采用本申请的移动装置,掩护支架和本移动装置通过
Figure BDA0003755864260000071
的横销连接,通过第一立柱21和第二立柱22的伸缩实现移动,彻底杜绝了使用绞车钢丝绳带来的安全风险,极大地提高了现场安全管控水平。
4、采用远程遥控器控制第一立柱21和第二立柱22动作,可以节约人工成本,可以将指挥人员与作业人员结合为一人操作,同时,人员不需在设备旁操作,提高了安全系数,达到智能化条件,向“无人则安”的安全理念方向努力。
5、使用本申请的移动装置可以减少作业人员牵拉钢丝绳2趟,回撤中单向回撤每班至少可节约1个人工。每个面回撤掩护支架基本上在5天左右,双向回撤一个面能节约1*2*3*5=30个人工。操作团队平均一年回撤65个工作面,按照1人工550元计算,采用三角区掩护支架的移动装置,每年可节约人工费用30*65*550=107.2万元,大大降低了成本。
显然,上述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工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方式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1)

1.一种掩护支架的移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顶梁(10),所述顶梁(10)具有支撑面(11);
立柱,所述立柱包括第一立柱(21)和第二立柱(22),所述第一立柱(21)和所述第二立柱(22)间隔支撑在所述顶梁(10)远离所述支撑面(11)的一侧,且所述第一立柱(21)和所述第二立柱(22)分别位于所述顶梁(10)的两个端部的位置,所述第一立柱(21)和所述第二立柱(22)均可伸缩地设置;
T型底座,所述T型底座包括横梁(31)和竖梁(32),所述横梁(31)和竖梁(32)垂直连接,且所述竖梁(32)的一端连接至所述横梁(31)的中心位置,所述第一立柱(21)远离所述顶梁(10)的一端与所述竖梁(32)与所述横梁(31)的连接位置连接,所述第二立柱(22)远离所述顶梁(10)的一端与所述竖梁(32)的另一端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掩护支架的移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装置还包括支撑结构,所述支撑结构为两个,所述第一立柱(21)和所述第二立柱(22)分别通过一个所述支撑结构与所述T型底座连接,所述支撑结构具有容纳所述立柱的端部的固定槽(40)或固定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掩护支架的移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梁(10)具有容纳所述立柱的端部的容纳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掩护支架的移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装置还包括防蹿动挡板,所述防蹿动挡板设置在所述容纳腔的腔口处,以将所述立柱位于所述容纳腔内的部分被所述防蹿动挡板止挡,以对所述立柱形成限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掩护支架的移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装置还包括:
防倾倒框架(50),所述防倾倒框架(50)支撑在所述立柱和所述T型底座之间;和/或
防倒护套,所述防倒护套包覆所述立柱的外周侧,所述防倒护套沿所述立柱的延伸方向延伸。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掩护支架的移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T型底座还包括推拉固定柱(60),所述推拉固定柱(60)设置在所述横梁(31)上,且位于所述横梁(31)朝向所述竖梁(32)的一侧,所述推拉固定柱(60)为四个,所述横梁(31)的两个端部各设置有两个所述推拉固定柱(60),且位于所述横梁(31)的同一侧端部的两个所述推拉固定柱(60)间隔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掩护支架的移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T型底座还包括牵引固定柱(70),所述牵引固定柱(70)设置在所述横梁(31)上,且位于所述横梁(31)朝向所述立柱的一侧,所述牵引固定柱(70)为两个,所述横梁(31)的两个端部各设置有一个所述牵引固定柱(70)。
8.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掩护支架的移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T型底座还包括防滑钢筋,所述防滑钢筋设置在所述T型底座远离所述立柱的一侧。
9.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掩护支架的移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立柱(21)的高度大于等于2.4m且小于等于3.9m;和/或
所述第二立柱(22)的高度大于等于2.4m且小于等于3.9m。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掩护支架的移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立柱(21)和所述第二立柱(22)均为液压油缸,所述液压油缸包括缸体和活塞杆,所述活塞杆可伸缩的设置在所述缸体内,所述活塞杆伸出所述缸体设置且所述活塞杆的伸出端与所述顶梁(10)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掩护支架的移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掩护支架的移动装置还包括控制结构,所述控制结构与所述第一立柱(21)和所述第二立柱(22)均电连接,以控制所述第一立柱(21)和所述第二立柱(22)的动作,所述控制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移动装置上的电液控制阀(80)和位于所述移动装置外部的遥控器中的一种或多种。
CN202221887991.6U 2022-07-20 2022-07-20 掩护支架的移动装置 Active CN21789792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887991.6U CN217897924U (zh) 2022-07-20 2022-07-20 掩护支架的移动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887991.6U CN217897924U (zh) 2022-07-20 2022-07-20 掩护支架的移动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897924U true CN217897924U (zh) 2022-11-25

Family

ID=841364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887991.6U Active CN217897924U (zh) 2022-07-20 2022-07-20 掩护支架的移动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89792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832296U (zh) 钻孔设备上的钻杆吊装装置
CN217897924U (zh) 掩护支架的移动装置
CN110467113B (zh) 大吨位隧道锚散索鞍吊装装置及方法
JP2012026089A (ja) 作業床の昇降方法および昇降装置
CN205532651U (zh) 矿用挖掘式装载机平台架棚结构
CN107476556A (zh) 一种可移动式自动升降操作平台
CN203905988U (zh) 一种滑移式临时支护支架
CN203362166U (zh) 一种掘进巷道支撑作业平台
CN215332986U (zh) 一种履带式固定拉移装置
CN214942345U (zh) 现浇混凝土防撞墙移动模架施工装置
CN213326443U (zh) 快速卸料平台
CN205076774U (zh) 矿用井下工作面快速起吊平台装置
CN204402529U (zh) 双组拆安设备
CN210683083U (zh) 一种露天矿运输设备维修用顶起装置
CN209959289U (zh) 一种矿用液压免起吊装车平台
CN204162350U (zh) 电力盖板液压吊装装置
CN202031615U (zh) 卧式液压自移上梁装置
CN111927530A (zh) 一种井下掘采设备救援回撤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115573746B (zh) 一种适于薄煤层的多通道充填液压支架系统
CN212406774U (zh) 一种用于沿空留巷的组合式液压支架
CN212425194U (zh) 一种自爬式四钩液压起吊装置
CN221165325U (zh) 提升机钢丝绳放绳装置
CN216305969U (zh) 液压支架变形侧护板收回装置
CN217599919U (zh) 一种液压支架回撤装车平台
CN216277935U (zh) 一种用于回撤工作面支架侧护板复位的辅助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