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897411U - 吸尘料棚及受料槽 - Google Patents

吸尘料棚及受料槽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897411U
CN217897411U CN202221833961.7U CN202221833961U CN217897411U CN 217897411 U CN217897411 U CN 217897411U CN 202221833961 U CN202221833961 U CN 202221833961U CN 217897411 U CN217897411 U CN 21789741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ust
material shed
air
shed body
blow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833961.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贾立斌
兰建超
姚国瑞
阮剑青
汤洪昌
葛浩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bei Zhongke Langbo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ebei Zhongke Langbo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bei Zhongke Langbo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ebei Zhongke Langbo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833961.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89741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89741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89741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revention Of Foul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吸尘料棚及受料槽,吸尘料棚包括料棚本体、吸尘罩和吹风组件。料棚本体一侧具有进料口,料棚本体与进料口相对的侧壁开设有吸尘口,料棚本体底部具有物料出口;吸尘罩设于吸尘口,且具有集气腔,集气腔的进口端与吸尘口连通;吹风组件位于进料口的顶部,吹风组件的出气方向倾斜朝向吸尘口。与现有技术中顶吸式的形式相比,吸尘高度降低,扬尘捕集能力更强。吹风组件能够向吸尘口的方向提供均匀稳定的气流,一方面防止扬尘从进料口向外扩散,另一方面,有助于降低扬尘的分布高度,促使大颗粒扬尘降落至料棚底部,小颗粒扬尘向吸尘罩流动,并通过气体管道被吸走,提高了扬尘捕集效果,避免其对周边人员和环境造成危害。

Description

吸尘料棚及受料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料棚吸尘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吸尘料棚及受料槽。
背景技术
料棚是设置在物料堆放区域上方的棚体类结构,通常包括周向设置的多个围挡和棚顶,防止粉尘向外飘散,避免粉尘扩散对周围人员和环境造成危害。
传统料棚的至少一侧围挡开设有进料口以供铲车或其他设备转运物料,对于粉末或颗粒状的物料,在将物料倾倒到料棚内或者从料棚内铲出物料时都时会产生扬尘,扬尘弥散在周围空间,会对人员和环境造成危害。现有技术中通过在料棚顶部设置吸尘罩来收集扬尘,由于料棚一侧敞开,部分扬尘会从进料口向外扩散,吸尘罩的捕集效果差,扬尘仍会对周边人员和环境造成危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吸尘料棚及受料槽,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料棚吸尘罩的捕集效果差,扬尘仍会对周边人员和环境造成危害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在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吸尘料棚,包括:料棚本体,一侧具有进料口,所述料棚本体与所述进料口相对的侧壁开设有吸尘口,所述料棚本体底部具有物料出口;吸尘罩,设于所述吸尘口,且具有集气腔,所述集气腔的进口端与所述吸尘口连通,所述吸尘罩的出口端具有与所述集气腔连通的气体管道;以及吹风组件,位于所述进料口的顶部,所述吹风组件的出气方向倾斜朝向所述吸尘口,以形成使扬尘向所述吸尘口方向移动的气流。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集气腔的横截面积沿远离所述吸尘口的方向逐渐减小。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吹风组件包括:吹风管,设于所述料棚本体的顶部,所述吹风管沿所述进料口的上边缘延伸设置,所述吹风管沿自身轴向设有多个气嘴,所述气嘴的出气方向倾斜朝向所述吸尘口;以及鼓风机,设于所述料棚本体,所述鼓风机的出气端与所述吹风管的进气端连通。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吸尘料棚还包括可转动地设于所述吸尘罩内的导风板,以及用于驱动所述导风板旋转的旋转组件;所述导风板的转轴垂直于所述吸尘口的开口方向并沿水平方向设置,所述导风板将所述集气腔分隔为第一腔室及位于所述第一腔室下方的第二腔室;所述导风板具有使所述第一腔室与所述气体管道连通且所述第二腔室与所述气体管道阻断的第一状态,及使所述第一腔室和所述第二腔室均与所述气体管道连通的第二状态。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吸尘料棚还包括:物体检测传感器,所述物体检测传感器设于所述进料口,用于检测是否有物体从所述进料口通过,所述物体检测传感器与所述旋转组件通讯连接;以及定时器,与所述旋转组件通讯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物体检测传感器包括分别设于所述进料口相对两侧的光栅发射端和光栅接收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料棚本体的侧壁开设有贯穿自身厚度方向的安装孔,所述吹风管可转动地插设于所述安装孔,所述吹风管的端部设有位于所述料棚本体之外的把手;所述吸尘料棚还包括设于所述料棚本体的夹持组件,所述夹持组件用于夹持固定所述吹风管。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吹风管的外周设有径向延伸的连接板,所述安装孔的外端形成有与所述连接板滑动配合的滑动腔;所述夹持组件包括:压板,滑动设于所述滑动腔内,且一侧与所述连接板抵接;以及压紧螺栓,与所述料棚本体螺纹配合,所述压紧螺栓伸入所述滑动腔并与所述压板另一侧抵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于:本实用新型中料棚本体侧向设有吸尘口,并在吸尘口设有吸尘罩,由此形成侧吸式的吸尘方式,与现有技术中顶吸式的形式相比,吸尘高度降低,扬尘捕集能力更强。通过在进料口的顶部设置吹风组件,吹风组件能够向吸尘口的方向提供均匀稳定的气流,使扬尘向吸尘口方向移动。如此设置,一方面消除外界环境风对扬尘的干扰,防止扬尘从进料口向外扩散;另一方面,有助于降低扬尘的分布高度,促使大颗粒扬尘降落至料棚底部,小颗粒扬尘向吸尘罩流动,并通过气体管道被吸走,提高了扬尘捕集效果,避免其对周边人员和环境造成危害。
在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受料槽,包括:存料槽体,具有向上的入口;以及如上述任意实现方式中所述的吸尘料棚,所述吸尘料棚对应设于所述入口处,且所述物料出口与所述入口对接。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受料槽还包括盖设于所述物料出口的筛篦,以及连接于所述筛篦的振动器。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受料槽通过存料槽体对物料进行储存,吸尘料棚设置在存料槽体的上方,能够收集倾倒物料时产生的扬尘,防止扬尘外溢对人员和环境造成危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吸尘料棚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吸尘料棚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吸尘料棚的内部结构示意图一;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吸尘料棚的内部结构示意图二;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吸尘料棚中吹风管的安装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受料槽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吸尘料棚;2、受料槽;
10、料棚本体;11、进料口;12、吸尘口;13、滑动腔;
20、吸尘罩;21、集气腔;211、第一腔室;212、第二腔室;22、气体管道;23、导风板;
30、吹风组件:31、吹风管;311、把手;312、连接板;32、鼓风机;
40、物体检测传感器;
50、夹持组件;51、压板;52、压紧螺栓;
60、存料槽体;
70、筛篦。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固定”、“固设”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于”、“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当元件被称为“设置于”、“设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元件。“多个”指两个及以上数量。“至少一个”指一个及以上数量。“若干”指一个及以上数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
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6,下面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吸尘料棚1及受料槽2进行说明。
请参阅图1和图2,作为本实用新型吸尘料棚1的一个实施例,吸尘料棚1包括料棚本体10、吸尘罩20和吹风组件30。料棚本体10一侧具有进料口11,料棚本体10与进料口11相对的侧壁开设有吸尘口12,料棚本体10底部具有物料出口。吸尘罩20设于吸尘口12,且具有集气腔21,集气腔21的进口端与吸尘口12连通,吸尘罩20的出口端具有与集气腔21连通的气体管道22。以及吹风组件30,位于进料口11的顶部,吹风组件30的出气方向倾斜朝向吸尘口12,以形成使扬尘向吸尘口12方向移动的气流。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料棚本体10侧向设有吸尘口12,并在吸尘口12设有吸尘罩20,由此形成侧吸式的吸尘方式,与现有技术中顶吸式的形式相比,吸尘高度降低,扬尘捕集能力更强。通过在进料口11的顶部设置吹风组件30,吹风组件30能够向吸尘口12的方向提供均匀稳定的气流,使扬尘向吸尘口12方向移动。如此设置,一方面消除外界环境风对扬尘的干扰,防止扬尘从进料口11向外扩散;另一方面,有助于降低扬尘的分布高度,促使大颗粒扬尘降落至料棚底部,小颗粒扬尘向吸尘罩20流动,并通过气体管道22被吸走,提高了扬尘捕集效果,避免其对周边人员和环境造成危害。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料棚本体10为罩体结构,进料口11的高度应当保证不影响铲车等运输设备正常工作。使用时,气体管道22与引风机和除尘设备连通,吸尘罩20产生负压,将扬尘吸入集气腔21,经过气体管道22进入除尘设备进行处理。除尘设备可以是布袋除尘器、旋风除尘器、静电除尘器等。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吹风组件30能够向吸尘口12的方向吹出斜向下的气流,促使扬尘向吸尘口12的方向移动,防止扬尘向进料口11逸出。对吹风组件30的具体结构不作限制,下面对其可能的结构举例说明:
请参阅图1和图2,在一个可能的实施例中,吹风组件30包括:吹风管31,设于料棚本体10的顶部,吹风管31沿进料口11的上边缘延伸设置,吹风管31沿自身轴向设有多个气嘴,气嘴的出气方向倾斜朝向吸尘口12;以及鼓风机32,设于料棚本体10,鼓风机32的出气端与吹风管31的进气端连通。
本实施例中吹风组件30包括吹风管31和鼓风机32,鼓风机32的出气端通过气体管道22和吹风管31的进气端连通,当铲车将物料铲运至料棚本体10内后,鼓风机32工作向吹风管31内送风,高速气流从气嘴喷出,形成图2所示吹气区域,吹动扬尘向吸尘口12的方向移动,当扬尘进入吸尘区域后,能够被吸尘罩20捕集,并通过气体管道22输送至除尘设备。
在另一个可能的实施例中,吹风组件30包括多个吹风管31,以及分别与多个吹风管31均连通的鼓风机32。多个吹风管31彼此平行,并在自进料口11至吸尘口12的方向上间隔排列,适用于料棚本体10长度较长,进料口11和吸尘口12相距较远的场景。
在又一个可能的实施例中,吹风组件30包括设置在料棚本体10顶部的多个风扇,多个风扇沿进料口11上边缘延伸方向间隔排列,利用风扇转动形成的气流吹动扬尘区域向吸尘区域移动。
请参阅图2,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集气腔21的横截面积沿远离吸尘口12的方向逐渐减小,方便对扬尘进行收集。
吸尘罩20具体可以是棱台形、锥形等,对应的集气腔21的横截面形状是方形、圆形等。吸尘罩20可以由板材折弯形成,也可以由多个板件拼装焊接形成。
由于扬尘颗粒同样是原材料,具有回收价值,为了节约物料,减少浪费,请参阅图3和图4,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除上述实施例的结构外,吸尘料棚1还包括可转动地设于吸尘罩20内的导风板23,以及用于驱动导风板23旋转的旋转组件;导风板23的转轴垂直于吸尘口12的开口方向并沿水平方向设置,导风板23将集气腔21分隔为第一腔室211及位于第一腔室211下方的第二腔室212;导风板23具有使第一腔室211与气体管道22连通且第二腔室212与气体管道22阻断的第一状态,及使第一腔室211和第二腔室212均与气体管道22连通的第二状态。
在铲车将物料倾倒至料棚本体10后,会产生较多扬尘,其中重量轻的小颗粒扬尘漂浮到较高高度,较重的大颗粒扬尘漂浮在较低高度。
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是:导风板23具有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在扬尘较多的前期,导风板23转动至图3所示第一状态,此时只通过上方的第一腔室211吸尘,吸尘罩20只捕集上方较轻的扬尘颗粒,较重的扬尘颗粒则在重力和吹风组件30的吹动下降落到料棚本体10内。待一段时间大颗粒扬尘降落后,导风板23转动至图4所示第二状态,此时通过第一腔室211和第二腔室212吸尘,处于较高和较低位置的小颗粒扬尘均被收集。如此设置,一方面利用重力和吹风组件30促使大颗粒的扬尘降落在吸尘料棚1内,减小了物料浪费;另一方面,扬尘收集量减少,减轻了除尘设备的工作负担,延长了除尘设备清理维护周期。
旋转组件可以是与导风板23传动连接的驱动电机,或者旋转组件还可以是手柄,可以由操作人员旋转手柄控制导风板23转动。
请参阅图3和图4,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吸尘料棚1还包括物体检测传感器40,物体检测传感器40设于进料口11,用于检测是否有物体从进料口11通过,物体检测传感器40与旋转组件通讯连接;以及定时器,与旋转组件通讯连接。
本实施例旋转组件为驱动电机、活塞连杆机构或其他旋转驱动组件,旋转组件与物体检测传感器40配合工作,当物体检测传感器40检测到物体通过后,表示铲车在倾倒物料,旋转组件驱动导风板23转动至图3所示第一位置,定时器开始计时。
在定时器计时期间,大颗粒物料在重力和吹风组件30的共同作用下降落,当定时器计时完成后,旋转组件带动导风板23转动至图4所示第二位置,对未降落的扬尘进行收集。
物体检测传感器40可以是红外传感器、距离传感器、接近开关等,能够检测铲车或其他运输设备经过进料口11即可。
请参阅图3和图4,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物体检测传感器40包括分别设于进料口11相对两侧的光栅发射端和光栅接收端。当光栅接收端接收的信号被阻断时,表示铲车等运输设备经过进料口11,光栅感应灵敏,抗干扰能力强,工作稳定。
吹风管31的吹风方向直接影响吸尘料棚1的使用效果,在实际使用时,最好根据实际使用效果确定吹风管31出口的朝向角度。并且,当物料种类改变时,扬尘区域也会发生变化,此时也需要对吹风管31的出风口角度进行调整。
为了方便对吹风管31出口的朝向角度进行调节,请参阅图5,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料棚本体10的侧壁开设有贯穿自身厚度方向的安装孔,吹风管31可转动地插设于安装孔,吹风管31的端部设有位于料棚本体10之外的把手311;吸尘料棚1还包括设于料棚本体10的夹持组件50,夹持组件50用于夹持固定吹风管31。
本实施例中吹风管31可转动地设于安装孔内,并通过夹持组件50夹持固定。在安装时,安装人员站在料棚本体10外侧并手握把手311,铲车向进料口11铲运物料,通过把手311缓慢转动吹风管31,同时吹风角度观察对扬尘区域的影响,确定最佳安装角度位置,然后通过夹持组件50固定,以保证最佳使用效果。
夹持组件50用于夹持固定吹风管31,夹持组件50具体可以是与吹风管31可拆卸连接的夹爪、弹簧夹等。
请参阅图5,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吹风管31的外周设有径向延伸的连接板312,安装孔的外端形成有与连接板312滑动配合的滑动腔13;夹持组件50包括压板51以及压紧螺栓52,压板51滑动设于滑动腔13内,且一侧与连接板312抵接;压紧螺栓52与料棚本体10螺纹配合,压紧螺栓52伸入滑动腔13并与压板51另一侧抵接。
本实施例中压板51滑动设于滑动腔13内,通过压紧螺栓52顶紧压板51,向连接板312施加压紧力,防止吹风管31转动。当需要调节吹风管31的旋转角度时,拧松压紧螺栓52,旋转把手311调节即可,安装和调整方便。
压板51与连接板312接触的一面还可以设置防滑锯齿或橡胶防滑层,能够增大摩擦力,防止吹风管31转动。
请参阅图6,在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受料槽2,包括存料槽体60和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吸尘料棚1。存料槽体60具有向上的入口,吸尘料棚1对应设于入口处,且物料出口与入口对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受料槽2通过存料槽体60对物料进行储存,在倾倒物料时,物料从物料出口和存料槽体60的入口进入存料槽体60,吸尘料棚1设置在存料槽体60的上方,能够收集倾倒物料时产生的扬尘,防止扬尘外溢对人员和环境造成危害。
请参阅图6,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受料槽2还包括盖设于物料出口的筛篦70,以及连接于筛篦70的振动器。本实施例中筛篦70由单层或多层的筛网形成,通过设置筛篦70和振动器,能够对物料进行筛分过滤,避免混入石块等杂质。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中的各部分可以进行自由地组合或删减以形成不同的组合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各个组合实施例的具体内容,在此说明之后,可以认为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已经记载了各个组合实施例,能够支持不同的组合实施例。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吸尘料棚,其特征在于,包括:
料棚本体,一侧具有进料口,所述料棚本体与所述进料口相对的侧壁开设有吸尘口,所述料棚本体底部具有物料出口;
吸尘罩,设于所述吸尘口,且具有集气腔,所述集气腔的进口端与所述吸尘口连通,所述吸尘罩的出口端具有与所述集气腔连通的气体管道;以及
吹风组件,位于所述进料口的顶部,所述吹风组件的出气方向倾斜朝向所述吸尘口,以形成使扬尘向所述吸尘口方向移动的气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尘料棚,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气腔的横截面积沿远离所述吸尘口的方向逐渐减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尘料棚,其特征在于,所述吹风组件包括:
吹风管,设于所述料棚本体的顶部,所述吹风管沿所述进料口的上边缘延伸设置,所述吹风管沿自身轴向设有多个气嘴,所述气嘴的出气方向倾斜朝向所述吸尘口;以及
鼓风机,设于所述料棚本体,所述鼓风机的出气端与所述吹风管的进气端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吸尘料棚,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尘料棚还包括可转动地设于所述吸尘罩内的导风板,以及用于驱动所述导风板旋转的旋转组件;
所述导风板的转轴垂直于所述吸尘口的开口方向并沿水平方向设置,所述导风板将所述集气腔分隔为第一腔室及位于所述第一腔室下方的第二腔室;
所述导风板具有使所述第一腔室与所述气体管道连通且所述第二腔室与所述气体管道阻断的第一状态,及使所述第一腔室和所述第二腔室均与所述气体管道连通的第二状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吸尘料棚,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尘料棚还包括:
物体检测传感器,所述物体检测传感器设于所述进料口,用于检测是否有物体从所述进料口通过,所述物体检测传感器与所述旋转组件通讯连接;以及
定时器,与所述旋转组件通讯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吸尘料棚,其特征在于,所述物体检测传感器包括分别设于所述进料口相对两侧的光栅发射端和光栅接收端。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吸尘料棚,其特征在于,所述料棚本体的侧壁开设有贯穿自身厚度方向的安装孔,所述吹风管可转动地插设于所述安装孔,所述吹风管的端部设有位于所述料棚本体之外的把手;
所述吸尘料棚还包括设于所述料棚本体的夹持组件,所述夹持组件用于夹持固定所述吹风管。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吸尘料棚,其特征在于,所述吹风管的外周设有径向延伸的连接板,所述安装孔的外端形成有与所述连接板滑动配合的滑动腔;
所述夹持组件包括:
压板,滑动设于所述滑动腔内,且一侧与所述连接板抵接;以及
压紧螺栓,与所述料棚本体螺纹配合,所述压紧螺栓伸入所述滑动腔并与所述压板另一侧抵接。
9.受料槽,其特征在于,包括:
存料槽体,具有向上的入口;以及
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吸尘料棚,所述吸尘料棚对应设于所述入口处,且所述物料出口与所述入口对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受料槽,其特征在于,所述受料槽还包括盖设于所述物料出口的筛篦,以及连接于所述筛篦的振动器。
CN202221833961.7U 2022-07-15 2022-07-15 吸尘料棚及受料槽 Active CN21789741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833961.7U CN217897411U (zh) 2022-07-15 2022-07-15 吸尘料棚及受料槽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833961.7U CN217897411U (zh) 2022-07-15 2022-07-15 吸尘料棚及受料槽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897411U true CN217897411U (zh) 2022-11-25

Family

ID=841342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833961.7U Active CN217897411U (zh) 2022-07-15 2022-07-15 吸尘料棚及受料槽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89741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491070B1 (en) Device for capturing dust in the loading of concrete mixer trucks
CN217897411U (zh) 吸尘料棚及受料槽
CA2834121C (en) Exhaust dust collector for a particulate loader
CN109676143A (zh) 多级高效除尘式废钢破碎机
CN207576913U (zh) 一种除尘式振动筛
CN107597280A (zh) 辊压机的v选闭路配套涡流选粉机
CN208441035U (zh) 一种可保护风机的负压吸尘装置
CN207655918U (zh) 多级高效除尘式废钢破碎机
CN211883629U (zh) 用于扫地机器人的集尘站及扫地机器人系统
CN212093238U (zh) 一种具有除尘除杂功能的粮食输送装置
CN219970845U (zh) 斗式粮食提升装置用的防堵塞式料斗
CN107213715A (zh) 一种长袋低压脉冲袋式除尘器
CN107416373A (zh) 一种垃圾焚烧飞灰自动储存卸灰库
CN206965356U (zh) 一种长袋低压脉冲袋式除尘器
CN2083143U (zh) 气力提升机
CN206980349U (zh) 一种灰库卸灰装置
CN217989469U (zh) 一种建筑工程用废料收集装置
CN111054159A (zh) 自动过滤除尘装置
CN217599391U (zh) 一种环保型上料仓
CN205650113U (zh) 布袋除尘器烟尘处理装置
CN220847318U (zh) 双重吸力吹吸风机
CN1053198A (zh) 气力提升机
CN211706232U (zh) 自动过滤除尘装置
CN213669142U (zh) 一种阻燃锑浆生产用上料除尘机构
CN218133302U (zh) 节能环保除尘风选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