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894290U - 一种车身转载装置和车身输送线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车身转载装置和车身输送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894290U
CN217894290U CN202222216417.4U CN202222216417U CN217894290U CN 217894290 U CN217894290 U CN 217894290U CN 202222216417 U CN202222216417 U CN 202222216417U CN 217894290 U CN217894290 U CN 21789429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fting
vehicle body
guide rail
lift
driv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216417.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田楠
杨志勇
张科
黎伟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AC Honda Automobi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AC Honda Automobil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AC Honda Automobile Co Ltd filed Critical GAC Honda Automobil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216417.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89429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89429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89429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72Electromobility specific charging systems or methods for batteries, ultracapacitors, supercapacitors or double-layer capacitors

Landscapes

  • Intermediate Stations On Convey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车身转载装置和车身输送线,包括:追车随行车,包括导轨、车架和随行驱动机构,所述导轨包括沿输送方向延伸的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所述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沿所述追车随行车的宽度方向分布,所述随行驱动机构设置于所述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之间,用于驱动所述车架沿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移动;车身举升机,设置于所述车架,所述车身举升机包括升降导柱、车身支撑组件和举升驱动机构,所述升降导柱沿高度方向延伸,所述举升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车身支撑组件沿所述升降导柱移动。其能够使整个装置受力更加均匀,消除启动运行时整个装置扭动的情况,杜绝了转载装置行走轮脱离轨道和卡死的隐患。

Description

一种车身转载装置和车身输送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用于汽车制造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车身转载装置和车身输送线。
背景技术
车身输送线一般采用四折线形式,车身从底盘摩擦输送线到外装地面板链需要通过特定的转载装置进行转载,车身转载装置主要由两部分组成,分别是车身举升机和追车随行车。举升机将车身从升降机上转载出来,随行机则负责加速追赶板链,当达到与板链同速时,举升机将车身放置到板链上,完成整个转载过程。现有转载装置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举升机与随行机均为单电机驱动,若电机出现异常,电机更换时间需要140分钟以上,设备稼动保证能力差;
2.转载装置重心位置偏举升电机安装侧,随行机电机安装在举升电机对面侧,偏离重心位置,启动运行时因整个装置受力不均有扭动的情况,存在行走轮脱离轨道和卡死的隐患;
3.随行机的动力输出方式采用链传动的方式,即电机输出轴与传动机构采用链条连接方式,停止时因链条与链轮之间的配合间隙(约10mm),电机停止后,因惯性装置出现摆动,导致停止位置变化大,不精准。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提供一种车身转载装置和车身输送线,其能够使整个装置受力更加均匀,消除启动运行时整个装置扭动的情况,杜绝了转载装置行走轮脱离轨道和卡死的隐患。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第一方面,一种车身转载装置,包括:
追车随行车,包括导轨、车架和随行驱动机构,所述导轨包括沿输送方向延伸的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所述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沿所述追车随行车的宽度方向分布,所述随行驱动机构设置于所述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之间,用于驱动所述车架沿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移动;
车身举升机,设置于所述车架,所述车身举升机包括升降导柱、车身支撑组件和举升驱动机构,所述升降导柱沿高度方向延伸,所述举升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车身支撑组件沿所述升降导柱移动。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升降导柱包括第一升降导柱和第二升降导柱,所述第一升降导柱设有向所述第二升降导柱方向延伸的第一车身支撑组件,所述第二升降导柱设有向所述第一升降导柱方向延伸的第二车身支撑组件,所述举升驱动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升降导柱的第一传动机构、设置于所述第二升降导柱的第二传动机构以及同步驱动所述第一传动机构和所述第二传动机构的举升驱动电机。
结合第一方面和上述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举升驱动电机单侧布置于所述第二升降导柱一侧,所述第一传动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升降导柱顶部的第一链轮、设置于所述第一升降导柱底部的第二链轮以及由所述举升驱动电机的驱动端引出并依次绕过所述第二链轮、第一链轮后与所述第一车身支撑组件连接的第一链条,所述第二传动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升降导柱顶部的第三链轮以及由所述举升驱动电机的驱动端引出并绕过所述第三链轮后与所述第二车身支撑组件连接的第二链条。
结合第一方面和上述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举升驱动电机包括可切换工作的第一举升驱动电机和第二举升驱动电机。
结合第一方面和上述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随行驱动机构设置于所述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之间,并偏置于所述第二升降导柱一侧。
结合第一方面和上述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随行驱动机构包括随行驱动电机和第三传动机构,所述第三传动机构包括沿所述导轨方向分布的第四链轮和第五链轮以及传动安装于所述第四链轮和第五链轮的第三链条,所述车架通过挂接部件传动连接于所述第三链条。
结合第一方面和上述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随行驱动电机的驱动端通过万向连轴器与所述第四链轮传动连接。
结合第一方面和上述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随行驱动电机包括可切换工作的第一随行驱动电机和第二随行驱动电机。
结合第一方面和上述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车身支撑组件包括升降座、插臂以及驱动所述插臂伸出或缩回的插臂驱动部件,所述升降座通过导向轮装配于所述升降导柱。
第二方面,一种车身输送线,包括第一方面中任一实现方式所述的车身转载装置。
上述技术方案中的一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之一: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能够用于车身在输送线上的转载,转载时,车身举升机通过车身支撑组件将车身从升降机上转载出来,追车随行车则携带车身负责加速追赶板链,当达到与板链同速时,车身举升机将车身放置到板链上,完成整个转载过程。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将随行驱动机构的驱动位置设置于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之间,使驱动位置更靠近车身转载装置的重心位置,随行驱动机构启动时牵引力作用于车架时,使车架受力均匀,消除启动运行时整个装置扭动的情况,杜绝了转载装置行走轮脱离轨道和卡死的隐患。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结构主视图;
图2是图1所示的一个实施例结构侧视图;
图3是图2中A-A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部分将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在附图中示出,附图的作用在于用图形补充说明书文字部分的描述,使人能够直观地、形象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每个技术特征和整体技术方案,但其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本实用新型中,如果有描述到方向(上、下、左、右、前及后)时,其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技术特征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本实用新型中,“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者多个,“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仅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还可以是一体成型;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能够互相通讯;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参见图1、图2、图3,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身转载装置,包括追车随行车100和车身举升机200。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能够用于车身300在输送线上的转载。
追车随行车100用于将转载的车身300提速并达到与板链400同速,以便车身举升机200将车身放置于板链400上。其中,追车随行车100包括导轨101、车架102和随行驱动机构103,导轨101包括沿输送方向延伸的第一导轨104和第二导轨105,第一导轨104和第二导轨105沿追车随行车100的宽度方向分布,第一导轨104和第二导轨105限定出车架102的行走路径。随行驱动机构103设置于第一导轨104和第二导轨105之间,用于驱动车架102沿第一导轨104和第二导轨105移动。
车身举升机200用于车身的承载以及车身向板链的移载,车身举升机200设置于车架102,车身举升机200包括升降导柱201、车身支撑组件202和举升驱动机构203,升降导柱201沿高度方向延伸,为车身支撑组件202提供升降导向和支撑,举升驱动机构203用于驱动车身支撑组件202沿升降导柱201移动。
结合图1、图2、图3,车身300转载时,车身举升机200通过车身支撑组件202将车身300从升降机上转载出来,追车随行车100则携带车身300负责加速追赶板链400,当达到与板链400同速时,车身举升机200将车身放置到板链400上,完成整个转载过程。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将随行驱动机构103的驱动位置设置于第一导轨104和第二导轨105之间,使驱动位置更靠近车身300转载装置的重心位置,随行驱动机构103启动时牵引力作用于车架102时,使车架102受力均匀,消除启动运行时整个装置扭动的情况,杜绝了转载装置行走轮脱离轨道和卡死的隐患。
参见图1,升降导柱201包括第一升降导柱204和第二升降导柱205,第一升降导柱204和第二升降导柱205沿车身举升机200的宽度方向分布,第一升降导柱204和第二升降导柱205之间形成转载车身300的升降空间,第一升降导柱204设有向第二升降导柱205方向延伸的第一车身支撑组件,第二升降导柱205设有向第一升降导柱204方向延伸的第二车身支撑组件。举升驱动机构203包括设置于第一升降导柱204的第一传动机构、设置于第二升降导柱205的第二传动机构以及同步驱动第一传动机构和第二传动机构的举升驱动电机。车身举升机200移载车身时,第一车身支撑组件和第二车身支撑组件从两侧承托住车身300,举升驱动电机同步驱动第一传动机构和第二传动机构,进一步由第一传动机构和第二传动机构同步带动第一车身支撑组件和第二车身支撑组件完成移载过程中的车身升降动作。本实施例中,对称分布的第一车身支撑组件、第二车身支撑组件以及由举升驱动电机同步驱动的第一传动机构和第二传动机构保证车身升降过程中的平稳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1,举升驱动电机单侧布置于第二升降导柱205一侧,避免对于第一升降导柱204一侧空间的占用。
进一步的,参见图1,第一传动机构包括设置于第一升降导柱204顶部的第一链轮206、设置于第一升降导柱204底部的第二链轮207以及由举升驱动电机的驱动端引出并依次绕过第二链轮207、第一链轮206后与第一车身支撑组件连接的第一链条,第二传动机构包括设置于第二升降导柱205顶部的第三链轮208以及由举升驱动电机的驱动端引出并绕过第三链轮208后与第二车身支撑组件连接的第二链条。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传动机构和第二传动机构还可采用电动推杆机构、齿轮齿条等传动机构。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2,举升驱动电机包括可切换工作的第一举升驱动电机209和第二举升驱动电机210。第一举升驱动电机209和第二举升驱动电机210一备一用,若电机出现异常可以进行快速切换,改善设备稼动保证能力。
鉴于举升驱动电机采用单侧布置形式,整个装置的重心偏置于举升驱动电机安装侧,对应的,参见图1、图3,随行驱动机构103设置于第一导轨104和第二导轨105之间,并偏置于第二升降导柱205一侧。使整个装置受力均匀,消除启动运行时整个装置扭动的情况,杜绝了转载装置行走轮脱离轨道和卡死的隐患。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1、图2、图3,随行驱动机构103包括随行驱动电机和第三传动机构,第三传动机构包括沿导轨101方向分布的第四链轮106和第五链轮107以及传动安装于第四链轮106和第五链轮107的第三链条,车架102通过挂接部件传动连接于第三链条。工作时,随行驱动机构103的随行驱动电机带动第四链轮106,第四链轮106进一步带动第三链条运转,第三链条进一步带动车架102沿导轨101移动,其间可通过调整随行驱动电机的转向来切换车架102移动方向。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3,随行驱动电机的驱动端通过万向连轴器108与第四链轮106传动连接。即电机输出轴与第三传动机构采用万向连轴器连接方式,万向连轴器108与电机输出轴之间和传动机构之间均采用螺栓连接,配合间隙小(约0.5mm),随行机构电机停止后,整个装置不会出现因惯性而摆动的情况,提升随行机停止时的位置精度,减了因随行机停止位置不准确而导致的停链。
进一步的,参见图3,随行驱动电机包括可切换工作的第一随行驱动电机109和第二随行驱动电机110。第一随行驱动电机109和第二随行驱动电机110一备一用,若电机出现异常可以进行快速切换,改善设备稼动保证能力。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1,车身支撑组件202包括升降座211、插臂212以及驱动插臂212伸出或缩回的插臂驱动部件213,升降座211通过导向轮装配于升降导柱201。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车身输送线,包括以上任一实施例的车身转载装置。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示例”、“实施例”或“一些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当然,本发明创造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前提下还可作出等同变形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形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车身转载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追车随行车,包括导轨、车架和随行驱动机构,所述导轨包括沿输送方向延伸的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所述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沿所述追车随行车的宽度方向分布,所述随行驱动机构设置于所述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之间,用于驱动所述车架沿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移动;
车身举升机,设置于所述车架,所述车身举升机包括升降导柱、车身支撑组件和举升驱动机构,所述升降导柱沿高度方向延伸,所述举升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车身支撑组件沿所述升降导柱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转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导柱包括第一升降导柱和第二升降导柱,所述第一升降导柱设有向所述第二升降导柱方向延伸的第一车身支撑组件,所述第二升降导柱设有向所述第一升降导柱方向延伸的第二车身支撑组件,所述举升驱动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升降导柱的第一传动机构、设置于所述第二升降导柱的第二传动机构以及同步驱动所述第一传动机构和所述第二传动机构的举升驱动电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身转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举升驱动电机单侧布置于所述第二升降导柱一侧,所述第一传动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升降导柱顶部的第一链轮、设置于所述第一升降导柱底部的第二链轮以及由所述举升驱动电机的驱动端引出并依次绕过所述第二链轮、第一链轮后与所述第一车身支撑组件连接的第一链条,所述第二传动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升降导柱顶部的第三链轮以及由所述举升驱动电机的驱动端引出并绕过所述第三链轮后与所述第二车身支撑组件连接的第二链条。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身转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举升驱动电机包括可切换工作的第一举升驱动电机和第二举升驱动电机。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身转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随行驱动机构设置于所述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之间,并偏置于所述第二升降导柱一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身转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随行驱动机构包括随行驱动电机和第三传动机构,所述第三传动机构包括沿所述导轨方向分布的第四链轮和第五链轮以及传动安装于所述第四链轮和第五链轮的第三链条,所述车架通过挂接部件传动连接于所述第三链条。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身转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随行驱动电机的驱动端通过万向连轴器与所述第四链轮传动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身转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随行驱动电机包括可切换工作的第一随行驱动电机和第二随行驱动电机。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转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身支撑组件包括升降座、插臂以及驱动所述插臂伸出或缩回的插臂驱动部件,所述升降座通过导向轮装配于所述升降导柱。
10.一种车身输送线,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身转载装置。
CN202222216417.4U 2022-08-22 2022-08-22 一种车身转载装置和车身输送线 Active CN21789429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216417.4U CN217894290U (zh) 2022-08-22 2022-08-22 一种车身转载装置和车身输送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216417.4U CN217894290U (zh) 2022-08-22 2022-08-22 一种车身转载装置和车身输送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894290U true CN217894290U (zh) 2022-11-25

Family

ID=841423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216417.4U Active CN217894290U (zh) 2022-08-22 2022-08-22 一种车身转载装置和车身输送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89429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7894290U (zh) 一种车身转载装置和车身输送线
CN109896469B (zh) 托盘搬运车
CN208150870U (zh) 剪刀叉式顶升机构及agv小车
CN109795941B (zh) 汽车电梯摆动式自动伸缩限位阻挡装置
CN112060066B (zh) 一种自主更换路灯适配器机器人
CN210133796U (zh) 汽车电梯摆动式自动伸缩限位阻挡装置
CN116512890A (zh) 一种电池锁止机构、车辆换电系统及换电方法
CN111591920A (zh) 一种动力总成举升装置及其举升装配工艺方法
CN115009790A (zh) 一种轻载悬挂输送升降机轨道对接锁紧机构、系统及方法
CN210714012U (zh) 一种模块化停车设备用入口装置的微升降平台
CN209904754U (zh) 超薄型吊装轨道机器人及其行走装置
CN210029865U (zh) 举升装置和包括该装置的充换电站
CN213087595U (zh) 一种停车设备中可切换重量的平衡重装置
CN214421643U (zh) 一种车身输送系统
CN216969858U (zh) 一种汽车合装台车
CN217100154U (zh) 一种农业设施四向车的转向机构
CN216611403U (zh) 一种驱动单元及具有该驱动单元的agv机器人
CN220889691U (zh) 一种平层防坠落装置、停车平台及停车设备
CN219194391U (zh) 一种四向运输车的顶升结构
CN218752815U (zh) 一种运动平稳型超重型堆垛机下横梁
CN112744256B (zh) 一种升降式变轨装置
CN219688591U (zh) 一种电动阻挡及具有该电动阻挡的输送线
CN220884344U (zh) 一种适用于多轴距车型补位的平台
CN220520036U (zh) 一种单电机多输出的结构
CN217486049U (zh) 一种全线路无线通讯巡线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