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893758U - 一种储料组合式瓶子 - Google Patents

一种储料组合式瓶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893758U
CN217893758U CN202221250023.4U CN202221250023U CN217893758U CN 217893758 U CN217893758 U CN 217893758U CN 202221250023 U CN202221250023 U CN 202221250023U CN 217893758 U CN217893758 U CN 21789375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ottle
release
storage portion
groove
stor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250023.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潘结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Xin Meng Foo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Xin Meng Foo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Xin Meng Food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Xin Meng Foo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250023.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89375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89375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89375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Rigid Or Semi-Rigid Contain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储料组合式瓶子,包括瓶身,以及与瓶身可上下活动的储料部,所述储料部内设有通槽,所述通槽上端开口为瓶嘴,所述瓶身上端面设有出水口,位于出水口处设有带释放通孔的释放件,所述释放件与通槽下端面相抵,从而将通槽密封起来形成储料空间,当需要食用时,将储料部往远离瓶身方向运动,同时通槽下端会与释放件分离,将下端开口显露出来,受到重力作用,物料会从储料部的下端开口流出,从瓶身的出水口进入到瓶腔内与液体进行混合,采用储料部与瓶身上下活动的连接方式,结构更加简单,其可靠程度要高于采用刺破的方式释放物料。

Description

一种储料组合式瓶子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容器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储料组合式瓶子。
背景技术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往水中加入各种调味剂(例如:各种口味的调味粉、奶茶粉、葡萄糖粉,甚至生病时需要吃的颗粒粉状药物等)来满足不同的需求,但是在我们外出时,往往携带的的是水瓶,当需要加入调味剂时,需要将瓶盖打开,再将其放入瓶内,摇匀饮用,首先调味剂需要随身携带,导致携带不方便,同时调味剂在倒入瓶内的过程中,容易洒出或堆积在瓶口,极其不方便,因此市面上出现了带储料功能的瓶子,这些瓶子通常是采用刺破的方式使物料与瓶里的水混合,在生产过程中可能出现刺破针损坏而无法得知,当用户饮用时却无法刺破,体验不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储料组合式瓶子,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储料组合式瓶子,包括瓶身,以及与瓶身可上下活动的储料部,所述储料部内设有通槽,所述通槽上端开口为瓶嘴,所述瓶身上端面设有出水口,位于出水口处设有带释放通孔的释放件,所述释放件与通槽下端面相抵,从而将通槽密封起来形成储料空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在没有食用之前,由于通槽下端开口与释放件相抵,所以物料会停留在储料空间内一直进行保存,维持物料与液体分离的状态;当需要食用时,将储料部往远离瓶身方向运动,同时通槽下端会与释放件分离,将下端开口显露出来,受到重力作用,物料会从储料部的下端开口流出,从瓶身的出水口进入到瓶腔内与液体进行混合,采用储料部与瓶身上下活动的连接方式,结构更加简单,其可靠程度要高于采用刺破的方式释放物料。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剖面结构图。
图2:本实用新型图1的A部放大图。
图3:本实用新型的释放件实施方式示意图一。
图4:本实用新型的释放件实施方式示意图二。
图5: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剖面结构图。
图6:本实用新型的初始状态示意图。
图7: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8: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爆炸图。
图9:本实用新型的盖罩与储料部结构图。
附图标记:1-瓶身、11-出水口、12-瓶腔、13-连接杆、2-储料部、21-通槽、22-瓶嘴、23-凸缘、24-下端开口、25-内孔、3-释放件、31-释放通孔、32-固定部、33-固定柱、34-底板、35-凸块、4-储料空间、5-包围挡板、6-瓶盖、7-盖罩、81-卡条一、82-卡条二。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实施例一,参照图1-3;
本实用新型所述组合式瓶子可以应用在饮料行业中,可以分别放置液体和物料,在没有食用之前,物料与液体是分开的,当需要食用时才将其二者进行混合,可以避免长时间不食用而产生沉淀或质变的情况发生;在本实施例中,物料可以是粘稠的液体或者固态粉末,例如蜂蜜或葡萄糖等,而液体则可以是纯净水;具体包括包括瓶身1,以及与瓶身1可上下活动的储料部2,要说明的是,盛装有饮料的瓶子应当具有瓶盖6,所以本实施例会结合瓶盖6进行说明,但是在没有灌装饮料前,瓶子与瓶盖6是分开的,所以瓶盖6不应作为保护范围的限制;
使用过程参照图6和图7;在没有食用之前,瓶嘴22通过瓶盖6进行密封,位于瓶子内腔装有液体,而位于物料部的通槽21内放置有物料,由于通槽21下端开口24与释放件3相抵,从而将通槽21密封起来形成储料空间4,所以物料会停留在储料空间4内一直进行保存,维持物料与液体分离的状态;当需要食用时,将储料部2往远离瓶身1方向运动,同时通槽21下端会与释放件3分离,将下端开口24显露出来,受到重力作用,物料会从储料部2的下端开口24流出,从瓶身1的出水口11进入到瓶腔12内与液体进行混合,由于通槽21的下端开口24与瓶嘴22连通,也就是说液体可以经过瓶身1出水口11、储料部2下端开口24再从瓶嘴22流出供人饮用,在液体流出的过程中会经过通槽21,还可以与通槽21里面残留的物料进行混合,保证不浪费;
要说明的是,瓶身1与储料部2的连接方式可以采用卡扣限位的方式,在没有饮用时,可以使用封条将储料部2与瓶身1的连接处进行固定,确保没有被打开过,食用时将封条撕开,将储料部2往上拉,再通过卡扣的方式固定瓶身1和储料部2的相对位置即可;而本实施例中储料部2与瓶身1采用的是螺纹连接方式,结构更加简单,在食用时旋动储料部2即可,无论采用何种方式连接都不会出现失效的情况,其可靠程度要高于采用刺破的方式释放物料。
实施例二,参照图5和图8;
储料部2与瓶身1还有另一种连接方式,瓶身1包括瓶体,瓶体上端设有向外延伸的包围挡板5,在本实施例中包围挡板5可以是在瓶体的基础上进行二次注塑成型的,采用二次注塑的方式,可以使包围挡板5与瓶体的界线更加分明,并且具有不同的颜色,更加美观,具体连接方式是,储料部2外壁与包围挡板5螺纹连接,使用方式与上述相同;
要说明的是,为了考虑成本以及工作效率,瓶体与包围挡板5也可以一体注塑成型。
下面针对释放件3的四种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其中释放件3设在瓶身1的出水口11处;
第一种实施方式,参照图3,释放件3为板状固定件,固定件的一面与储料部2的下端相抵,同时将储料部2下端开口24封闭,位于储料部2下端开口24之外的固定件上设有释放通孔31,当储料部2下端与释放件3分离后,物料从储料部2的下端开口24释放,落到释放件3上之后,会从释放通孔31经过出水口11进入到瓶腔12中与液体混合;
第二种实施方式,基于第一种实施方式,出水口11的孔径大于板状固定件的直径,而板状固定件周边通过连接杆13与瓶身1连接,当物料释放时,不仅可以从释放通孔31进入瓶腔12,还可以直接从出水口11进入瓶腔12,便于液体与物料的混合;
基于上述两种实施方式,通槽21下端开口24沿周边设有环形凸缘23,通过凸缘23与释放件3相抵。
第三种实施方式,参照图4,释放件3包括固设有出水口11处的固定部32,沿固定部32的周长方向间隔设有若干固定柱33,相邻的两根固定柱33之之间形成释放通孔31,固定柱33远离固定部32的一端设有底板34,在本实施方式中,底板34位于固定部32的上方,此时底板34可以直接与储料部2下端面相抵,并将储料部2的下端开口24封闭,使用方式不变。
第四种实施方式,基于第三种实施方式,底板34位于固定部32的下方,即底板34位于瓶腔12内,释放通孔31也位于瓶腔12内,因此在通槽21下端开口24沿周边设有环形凸缘23,凸缘23与释放件3底板34相抵才能实现储料部2下端开口24的密封
基于第四种实施方式,位于底板34上设有凸块35,凸块35形状与凸缘23形成的内孔25相适应,有利于物料的密封,不易泄出。
再基于第四种实施方式,为了实现储料部2下端开口24的封闭,凸缘23需要伸入到瓶腔12内与底部相抵,当凸缘23与底板34脱离后即可实现物料的释放,而为了液体能够最直接地流出到瓶嘴22,凸缘23处于出水口11处最为合适,可以防止液体流入到储料部2与瓶身1之间,参照图7,因此通过在储料部2与瓶身1之间设有限位结构,通过限位结构限制储料部2的活动距离,从而限制了凸缘23的位置。
基于上述所有实施方式,参照图8和图9;还包括瓶盖6和盖罩7,瓶盖6设在瓶嘴22处,所述盖罩7覆盖瓶嘴22扣合在储料部2上,储料部2外壁设有若干卡条一81,盖罩7内部设有与若干卡条一81配合使用的若干卡条二82,在本实施例中,卡条二82的数量多于卡条一81的数量。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

Claims (10)

1.一种储料组合式瓶子,其特征在于:包括瓶身(1),以及与瓶身(1)可上下活动的储料部(2),所述储料部(2)内设有通槽(21),所述通槽(21)上端开口为瓶嘴(22),所述瓶身(1)上端面设有出水口(11),位于出水口(11)处设有带释放通孔(31)的释放件(3),所述释放件(3)与通槽(21)下端面相抵,从而将通槽(21)密封起来形成储料空间(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储料组合式瓶子,其特征在于:所述释放件(3)为板状固定件,所述固定件的一面与储料部(2)下端面相抵,位于固定件上远离储料部(2)下端开口(24)位置设有释放通孔(3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储料组合式瓶子,其特征在于:所述释放件(3)为板状固定件,所述出水口(11)孔径大于释放件(3)孔径,所述释放件(3)通过连接杆(13)与瓶身(1)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储料组合式瓶子,其特征在于:所述释放件(3)包括固设有出水口(11)处的固定部(32),沿固定部(32)的周长方向间隔设有若干固定柱(33),相邻的两根固定柱(33)之之间形成释放通孔(31),所述固定柱(33)远离固定部(32)的一端设有底板(34),所述底板(34)与储料部(2)下端面相抵。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储料组合式瓶子,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槽(21)下端开口(24)沿周边设有环形凸缘(23),所述凸缘(23)与释放件(3)相抵。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储料组合式瓶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34)上设有凸块(35),所述凸块(35)形状与凸缘(23)形成的内孔(25)相适应。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储料组合式瓶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料部(2)与瓶身(1)螺纹连接,通过螺纹转动使储料部(2)可相对于瓶身(1)上下动作。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储料组合式瓶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料部(2)与瓶身(1)之间设有限位结构,通过限位结构限制储料部(2)的活动距离。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储料组合式瓶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瓶身(1)包括瓶体,所述瓶体上端设有向外延伸的包围挡板(5),所述储料部(2)外壁与包围挡板(5)螺纹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储料组合式瓶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瓶盖(6)和盖罩(7),所述瓶盖(6)设在瓶嘴(22)处,所述盖罩(7)覆盖瓶嘴(22)扣合在储料部(2)上,所述储料部(2)外壁设有若干卡条一(81),所述盖罩(7)内部设有与若干卡条一(81)配合使用的若干卡条二(82)。
CN202221250023.4U 2022-05-24 2022-05-24 一种储料组合式瓶子 Active CN21789375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250023.4U CN217893758U (zh) 2022-05-24 2022-05-24 一种储料组合式瓶子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250023.4U CN217893758U (zh) 2022-05-24 2022-05-24 一种储料组合式瓶子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893758U true CN217893758U (zh) 2022-11-25

Family

ID=841128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250023.4U Active CN217893758U (zh) 2022-05-24 2022-05-24 一种储料组合式瓶子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89375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991596B2 (en) Cap assembly having storage chamber for secondary material with inseparable working member
US6527109B2 (en) Container cap with liquid-dissolvable additive
US7506754B2 (en) Baby bottle/beverage device
CN101326107B (zh) 饮料容器
WO2003106292A1 (en) A drink container for combining a powder with a liquid
US4962852A (en) Double-chambered container for liquids
CN217893758U (zh) 一种储料组合式瓶子
CN219750381U (zh) 一种自带螺口的双出口胶囊包装容器
CN210734961U (zh) 拆卸式瓶盖及饮料容器
CN214085721U (zh) 一种内置容腔的瓶盖
JPH09328173A (ja) 錠剤混合容器
CN111071622A (zh) 一种固液分离瓶盖装置
JPH0627584Y2 (ja) 混合する物質を収容する容器用キャップ
CN217416692U (zh) 一种新型分体式瓶盖
CN101370718B (zh) 具有储存第二材料的储存腔的带有不可分工作构件的帽组件
CN214398124U (zh) 内置配料的容器
CN210556628U (zh) 一种掺混式的双层瓶盖
CN220937127U (zh) 一种具有防止渗漏且密封强的粉末包装瓶
CN216784377U (zh) 液体制备容器及口服液体制备装置
CN213110550U (zh) 一种固液分离瓶盖装置
CN219566100U (zh) 一种沉入瓶中的瓶盖及瓶装产品
CN216710220U (zh) 一种挤压式瓶盖
CN215754092U (zh) 一种储存瓶盖和带有储存瓶盖的瓶子
KR940008814B1 (ko) 용액과 분말이 분리내장된 음료캔 및 그 제조방법
CN217375573U (zh) 一种一体式悬挂结构的饮料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