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893167U - 一种水上单车动力驱动机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水上单车动力驱动机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7893167U CN217893167U CN202221407170.8U CN202221407170U CN217893167U CN 217893167 U CN217893167 U CN 217893167U CN 202221407170 U CN202221407170 U CN 202221407170U CN 217893167 U CN217893167 U CN 217893167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evel gear
- water
- bicycle
- rotating shaft
- fixedly connecte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ransmission Devices (AREA)
- Toy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水上单车动力驱动机构,属于水上单车技术领域,该水上单车动力驱动机构包括水上单车主体;Z型框架,Z型框架固定连接于水上单车主体的一侧端;驱动组件,驱动组件包括齿盘、第一连接架、第一转轴、第一锥形齿轮和第二锥形齿轮,齿盘通过转动轴转动连接于水上单车主体内,第一连接架固定连接于水上单车主体内,第一转轴转动连接于第一连接架内,第一锥形齿轮固定连接于第一转轴的一端,通过本机构,游客使用水上单车在进行转弯时,通过桨叶组件中螺旋桨的运行,避免传统水上单车两侧桨叶在水中的高度不一而发生侧翻,有效提高水上单车的安全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水上单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水上单车动力驱动机构。
背景技术
水上单车运动起源于加拿大,惬意、安全,它的车座高度可以调节,车把是赛车型,易于操纵, 脚蹬可以前后蹬,前进或是退后一切自如,如果感到疲劳,还可停住脚,在水上“悬浮”,很是悠然自得,水上单车是我们现代娱乐场所中经常接触到的一类产品,一款设计完善的水上单车产品能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便利,为我们的生活增添许多乐趣。
在现有技术中,水上单车的桨叶通常设有两个,分别安装在踏板的两侧,在转弯过程中,游客重心不稳容易发生倾斜,两侧桨叶在水中的高度不一,继续驱动桨叶会发生侧翻,存在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上单车动力驱动机构,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水上单车的桨叶通常设有两个,分别安装在踏板的两侧,在转弯过程中,游客重心不稳容易发生倾斜,两侧桨叶在水中的高度不一,继续驱动桨叶会发生侧翻,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水上单车动力驱动机构,包括:
水上单车主体;
Z型框架,所述Z型框架固定连接于水上单车主体的一侧端;
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包括齿盘、第一连接架、第一转轴、第一锥形齿轮和第二锥形齿轮,所述齿盘通过转动轴转动连接于水上单车主体内,所述第一连接架固定连接于水上单车主体内,所述第一转轴转动连接于第一连接架内,所述第一锥形齿轮固定连接于第一转轴的一端,所述第一锥形齿轮与齿盘相啮合,所述第二锥形齿轮固定连接于第一转轴的另一端;
第一转动组件,所述第一转动组件设于Z型框架内,所述第一转动组件与第二锥形齿轮连接;
第二转动组件,所述第二转动组件设于Z型框架内,所述第二转动组件与第一转动组件连接;以及
桨叶组件,所述桨叶组件包括第三连接架、第四转轴、第五锥形齿轮和螺旋桨,所述第三连接架固定连接于Z型框架内,所述第四转轴转动连接于第三连接架内,所述第五锥形齿轮固定连接于第四转轴的一端,所述第五锥形齿轮与第二转动组件连接,所述螺旋桨固定连接于第四转轴的另一端。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第一转动组件包括第二转轴和两个第三锥形齿轮,所述第二转轴转动连接于Z型框架内,两个所述第三锥形齿轮分别固定连接于第二转轴的两端,其中一个所述第三锥形齿轮与第二锥形齿轮相啮合。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第二转动组件包括第二连接架、第三转轴和两个第四锥形齿轮,所述第二连接架固定连接于Z型框架内,所述第三转轴转动连接于第二连接架内,两个所述第四锥形齿轮分别固定连接于第三转轴的两端,其中一个所述第四锥形齿轮与另一个第三锥形齿轮啮合连接,另一个所述第四锥形齿轮与第五锥形齿轮相啮合。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转动轴的圆周表面固定连接有两个曲柄。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方案,两个所述曲柄的相远离端均转动连接有踏板。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螺旋桨设有三个叶片。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方案中,通过本机构,游客使用水上单车在进行转弯时,通过桨叶组件中螺旋桨的运行,避免传统水上单车两侧桨叶在水中的高度不一而发生侧翻,有效提高水上单车的安全性。
2、本方案中,第一锥形齿轮通过第一转轴带动第二锥形齿轮转动,第二锥形齿轮带动第一转动组件的运行,第一转动组件带动第二转动组件的运行,第二转动组件带动桨叶组件的运行,桨叶组件中的第五锥形齿轮转动,第五锥形齿轮通过第四转轴带动螺旋桨转动,从而驱动水上单车在水面移动。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立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2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中:1、水上单车主体;2、曲柄;3、踏板;4、齿盘;5、第一连接架;6、第一转轴;7、第一锥形齿轮;8、第二锥形齿轮;9、Z型框架;10、第二转轴;11、第三锥形齿轮;12、第二连接架;13、第三转轴;14、第四锥形齿轮;15、第三连接架;16、第四转轴;17、第五锥形齿轮;18、螺旋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请参阅图1-图4,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水上单车动力驱动机构,包括:
水上单车主体1;
Z型框架9,Z型框架9固定连接于水上单车主体1的一侧端;
驱动组件,驱动组件包括齿盘4、第一连接架5、第一转轴6、第一锥形齿轮7和第二锥形齿轮8,齿盘4通过转动轴转动连接于水上单车主体1内,第一连接架5固定连接于水上单车主体1内,第一转轴6转动连接于第一连接架5内,第一锥形齿轮7固定连接于第一转轴6的一端,第一锥形齿轮7与齿盘4相啮合,第二锥形齿轮8固定连接于第一转轴6的另一端;
第一转动组件,第一转动组件设于Z型框架9内,第一转动组件与第二锥形齿轮8连接;
第二转动组件,第二转动组件设于Z型框架9内,第二转动组件与第一转动组件连接;以及
桨叶组件,桨叶组件包括第三连接架15、第四转轴16、第五锥形齿轮17和螺旋桨18,第三连接架15固定连接于Z型框架9内,第四转轴16转动连接于第三连接架15内,第五锥形齿轮17固定连接于第四转轴16的一端,第五锥形齿轮17与第二转动组件连接,螺旋桨18固定连接于第四转轴16的另一端。
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中,Z型框架9设于两个曲柄2的后侧,Z型框架9位于水上单车主体1的中部,驱动组件中的齿盘4在转动时带动第一锥形齿轮7转动,第一锥形齿轮7通过第一转轴6带动第二锥形齿轮8转动,第二锥形齿轮8带动第一转动组件运行,第一转动组件带动第二转动组件运行,第二转动组件带动桨叶组件中的第五锥形齿轮17转动,第五锥形齿轮17通过第四转轴16带动螺旋桨18转动,通过螺旋桨18在水中转动,为水上单车提供前进的动力,游客使用水上单车在进行转弯时,通过桨叶组件中螺旋桨18的运行,避免传统水上单车两侧桨叶在水中的高度不一而发生侧翻。
具体的请参阅图1-图4,第一转动组件包括第二转轴10和两个第三锥形齿轮11,第二转轴10转动连接于Z型框架9内,两个第三锥形齿轮11分别固定连接于第二转轴10的两端,其中一个第三锥形齿轮11与第二锥形齿轮8相啮合。
本实施例中:第三锥形齿轮11与第二锥形齿轮8相啮合,通过第二锥形齿轮8的转动带动位于右侧第三锥形齿轮11转动,位于左侧的第三锥形齿轮11用于带动第二转动组件的运行。
具体的请参阅图1-图4,第二转动组件包括第二连接架12、第三转轴13和两个第四锥形齿轮14,第二连接架12固定连接于Z型框架9内,第三转轴13转动连接于第二连接架12内,两个第四锥形齿轮14分别固定连接于第三转轴13的两端,其中一个第四锥形齿轮14与另一个第三锥形齿轮11啮合连接,另一个第四锥形齿轮14与第五锥形齿轮17相啮合。
本实施例中:位于左侧的第三锥形齿轮11带动位于上侧的第四锥形齿轮14转动,位于下侧的第四锥形齿轮14带动桨叶组件的运行。
具体的请参阅图1-图4,转动轴的圆周表面固定连接有两个曲柄2。
本实施例中:两个曲柄2错位固定在转动轴的圆周表面。
具体的请参阅图1-图4,两个曲柄2的相远离端均转动连接有踏板3。
本实施例中:游客脚踏两个踏板3的表面,通过两个踏板3带动两个曲柄2以转动轴为转动点进行转动。
具体的请参阅图1-图4,螺旋桨18设有三个叶片。
本实施例中:三个叶片浸没在水中,通过三个叶片的转动驱动水上单车在水面移动。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本机构在使用时,游客双脚踏在两个踏板3的表面,通过两个曲柄2以转动轴为转动点进行转动,带动驱动组件的运行,驱动杆组件中的齿盘4转动带动第一锥形齿轮7转动,第一锥形齿轮7通过第一转轴6带动第二锥形齿轮8转动,第二锥形齿轮8带动第一转动组件的运行,第一转动组件带动第二转动组件的运行,第二转动组件带动桨叶组件的运行,桨叶组件中的第五锥形齿轮17转动,第五锥形齿轮17通过第四转轴16带动螺旋桨18转动,从而驱动水上单车在水面移动;通过本机构,游客使用水上单车在进行转弯时,通过桨叶组件中螺旋桨18的运行,避免传统水上单车两侧桨叶在水中的高度不一而发生侧翻,有效提高水上单车的安全性。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水上单车动力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水上单车主体(1);
Z型框架(9),所述Z型框架(9)固定连接于水上单车主体(1)的一侧端;
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包括齿盘(4)、第一连接架(5)、第一转轴(6)、第一锥形齿轮(7)和第二锥形齿轮(8),所述齿盘(4)通过转动轴转动连接于水上单车主体(1)内,所述第一连接架(5)固定连接于水上单车主体(1)内,所述第一转轴(6)转动连接于第一连接架(5)内,所述第一锥形齿轮(7)固定连接于第一转轴(6)的一端,所述第一锥形齿轮(7)与齿盘(4)相啮合,所述第二锥形齿轮(8)固定连接于第一转轴(6)的另一端;
第一转动组件,所述第一转动组件设于Z型框架(9)内,所述第一转动组件与第二锥形齿轮(8)连接;
第二转动组件,所述第二转动组件设于Z型框架(9)内,所述第二转动组件与第一转动组件连接;以及
桨叶组件,所述桨叶组件包括第三连接架(15)、第四转轴(16)、第五锥形齿轮(17)和螺旋桨(18),所述第三连接架(15)固定连接于Z型框架(9)内,所述第四转轴(16)转动连接于第三连接架(15)内,所述第五锥形齿轮(17)固定连接于第四转轴(16)的一端,所述第五锥形齿轮(17)与第二转动组件连接,所述螺旋桨(18)固定连接于第四转轴(16)的另一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上单车动力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动组件包括第二转轴(10)和两个第三锥形齿轮(11),所述第二转轴(10)转动连接于Z型框架(9)内,两个所述第三锥形齿轮(11)分别固定连接于第二转轴(10)的两端,其中一个所述第三锥形齿轮(11)与第二锥形齿轮(8)相啮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水上单车动力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转动组件包括第二连接架(12)、第三转轴(13)和两个第四锥形齿轮(14),所述第二连接架(12)固定连接于Z型框架(9)内,所述第三转轴(13)转动连接于第二连接架(12)内,两个所述第四锥形齿轮(14)分别固定连接于第三转轴(13)的两端,其中一个所述第四锥形齿轮(14)与另一个第三锥形齿轮(11)啮合连接,另一个所述第四锥形齿轮(14)与第五锥形齿轮(17)相啮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水上单车动力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轴的圆周表面固定连接有两个曲柄(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水上单车动力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曲柄(2)的相远离端均转动连接有踏板(3)。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水上单车动力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桨(18)设有三个叶片。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1407170.8U CN217893167U (zh) | 2022-06-07 | 2022-06-07 | 一种水上单车动力驱动机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1407170.8U CN217893167U (zh) | 2022-06-07 | 2022-06-07 | 一种水上单车动力驱动机构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7893167U true CN217893167U (zh) | 2022-11-25 |
Family
ID=841313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1407170.8U Active CN217893167U (zh) | 2022-06-07 | 2022-06-07 | 一种水上单车动力驱动机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7893167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8419213A (zh) * | 2024-07-03 | 2024-08-02 | 广州市番高领航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双体v型水上自行车 |
-
2022
- 2022-06-07 CN CN202221407170.8U patent/CN217893167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8419213A (zh) * | 2024-07-03 | 2024-08-02 | 广州市番高领航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双体v型水上自行车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5405157A (en) | Rider-propelled wheeled land vehicle | |
CN217893167U (zh) | 一种水上单车动力驱动机构 | |
JP5225975B2 (ja) | チェーンセット/クランク‐アーム・システムを備え、乗り手の両足による垂直方向における交互の往復運動で推進される自転車 | |
CN205022774U (zh) | 一种童车前轮转向机构 | |
US3848891A (en) | Front wheel drive cycle | |
US3352276A (en) | Pontoon boat cycle drive | |
CN203854811U (zh) | 直驱式双翼车 | |
CN111268039A (zh) | 一种用于垂钓动力小船 | |
CN201890339U (zh) | 座椅式轴传动自行车 | |
CN201367091Y (zh) | 前驱动无链齿轮传动自行车 | |
CN206537428U (zh) | 一种平地龙舟道具 | |
CN215663793U (zh) | 一种儿童车 | |
CN110316303B (zh) | 一种自行车转向机构 | |
CN2597312Y (zh) | 一种前轮驱动无链轻便自行车 | |
CN201432759Y (zh) | 前驱动脚踏车 | |
CN211519734U (zh) | 一种新型三轮车 | |
CN2598858Y (zh) | 水陆两用娱乐健身艇 | |
GB2272412A (en) | Pedal powered water apparatus | |
WO2011088771A1 (zh) | 前轮驱动转向自行车 | |
CN2737670Y (zh) | 自行船 | |
CN201033619Y (zh) | 摇摆车 | |
CN218368202U (zh) | 一种可折叠新型水上单车 | |
CN211167312U (zh) | 一种手动力的水上游乐设备 | |
CN218368164U (zh) | 自行车齿轮传动装置和使用这种传动装置的三轮自行车 | |
CN211167316U (zh) | 一种水上桨板式自行车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