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891943U - 一种中空凝胶微管制造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中空凝胶微管制造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891943U
CN217891943U CN202222139329.9U CN202222139329U CN217891943U CN 217891943 U CN217891943 U CN 217891943U CN 202222139329 U CN202222139329 U CN 202222139329U CN 217891943 U CN217891943 U CN 21789194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terial feeding
gel
needle tube
microtube
ba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139329.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梦诗
孔兵
金迪琼
叶嘉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Yangqing Chip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Yangqing Chip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Yangqing Chip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Yangqing Chip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139329.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89194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89194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89194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pparatus Associated With Microorganisms And Enzym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中空凝胶微管制造装置,包括控制中空凝胶微管内径的中心支撑材料进料针、成型中空凝胶微管的凝胶材料进料部和控制中空凝胶微管外径的外部支撑材料进料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中空凝胶微管制造装置,能够制备可控内外径尺寸的微米级中空凝胶微管。

Description

一种中空凝胶微管制造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中空凝胶微管制造装置,属于功能高分子材料制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迄今为止,微尺度结构如微纳米颗粒、微纳米纤维已被用作支持缺陷组织细胞的药物传递支架,也可作为研究细胞-细胞相互作用的基础材料,还可用于组织组装、组织器官再生以及药物载体。
众多微尺度结构中,中空微管由于其与血管类似的结构,在生物工程方面具有非常高的利用价值。而水凝胶材料由于其亲水性、通透性和生物相容性,在模拟生理微环境方面具有天然优势。因此,中空凝胶微管可用于模拟毛细血管,为研究人体血管系统中血液与组织之间的物质交换提供可用模型。
目前,在微尺度上制造具有中空结构的凝胶微管仍是难以攻克的瓶颈。现有方法:1、使用3D打印技术,借助牺牲材料在打印期间提供支持,待结构固化后经由增溶或液化将牺牲材料移除,从而形成中空结构,Pluronic F127在低温下液化的特性使其成为最常用的牺牲材料,然而其具有细胞毒性,对后续在生物研究方面的使用具有不良影响。2、使用同轴挤压打印技术,利用同轴喷嘴打印具有中空结构的凝胶微管,但是制备的微管外径与内径只能通过调整同轴喷嘴的外径与内针尺寸,受限于目前喷嘴与内径的加工精度,该方法只能用于制备毫米级外径的微管。因此,提供一种操作简单的、可连续生产的、能够制备微米级且自由控制中空微管内外径尺寸的装置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中空凝胶微管制造装置,能够制备可控内外径尺寸的微米级中空凝胶微管。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中空凝胶微管制造装置,包括控制所述中空凝胶微管内径的中心支撑材料进料针、成型所述中空凝胶微管的凝胶材料进料部和控制所述中空凝胶微管外径的外部支撑材料进料部,
所述中心支撑材料进料针一端具有内部支撑材料进料针管;
所述凝胶材料进料部包括相互连通的凝胶材料进料包覆管和凝胶材料出料针管,所述内部支撑材料进料针管自所述凝胶材料进料包覆管的一端口插入且二者之间的环形通道为凝胶材料进料通道,所述内部支撑材料进料针管的出料端与所述凝胶材料进料包覆管的另一端同时连通所述凝胶材料进料通道的出口,所述凝胶材料进料通道的出口与所述凝胶材料出料针管连通;
所述外部支撑材料进料部包括相互连通的外部支撑材料进料包覆管和包覆有外部支撑材料的多层材料出料针管,所述凝胶材料出料针管自所述外部支撑材料进料包覆管一端口插入且二者之间的环形通道为外部支撑材料进料通道,所述凝胶材料出料针管的出料端与所述外部支撑材料进料包覆管的另一端同时连通所述外部支撑材料进料通道的出口,所述外部支撑材料进料通道的出口与所述多层材料出料针管连通。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内部支撑材料进料针管通入材料一,凝胶材料出料针管通入水凝胶,水凝胶进入凝胶材料进料通道,因为内部支撑材料进料针管与所述凝胶材料进料包覆管形成的是环形通道,使得水凝胶形成空心圆柱状,同时,材料一处于内部支撑材料进料针管内,材料一和水凝胶同时受到供料压力向凝胶材料进料通道的出口移动,并在此处水凝胶包覆在材料一外侧并从凝胶材料出料针管输出,形成具有两层结构的一级鞘流;提高材料一的输送速度同时降低水凝胶的输送速度,能够增大水凝胶形成的中空微管的内径,相反的,降低材料一的输送速度同时提高水凝胶的输送速度,能够减小水凝胶形成的中空微管的内径;外部支撑材料进料包覆管通入材料二,材料二进入外部支撑材料进料通道,因为凝胶材料出料针管与多层材料出料针管形成的是环形通道,使得材料二形成空心圆柱状,同时,一级鞘流处于凝胶材料出料针管内,一级鞘流和材料二同时受到供料压力向多层材料出料针管移动,并在此处材料二包覆在一级鞘流外侧并从多层材料出料针管输出,形成具有三层结构的二级鞘流,提高一级鞘流的输送速度同时降低材料二的输送速度,能够增大水凝胶形成的中空微管的外径,相反的,降低一级鞘流的输送速度同时提高材料二的输送速度,能够减小水凝胶形成的中空微管的外径,二级鞘流从多层材料出料针管输出后通过冷却或引发剂使得水凝胶固化,材料一和材料二可选用不与水凝胶发生化学反应的液态物质,从多层材料出料针管输出后能够自动脱离水凝胶,材料一可选用甲基纤维素溶液;材料二也可选用引发剂,如氯化钙溶液,能够提高水凝胶固化效果,最终形成由水凝胶制备的中空微管;通过控制材料一、水凝胶和材料二的输送速度,能够控制水凝胶形成中空微管的内径和外径。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所述中心支撑材料进料针包括腔体,所述腔体具有空腔,所述腔体两端分别开设有连通所述空腔的进料口和出料口,所述内部支撑材料进料针管固定在所述腔体上并与所述出料口连通。
进一步,所述中心支撑材料进料针还包括第一底座,所述第一底座开设第一通孔,所述第一底座固定在所述腔体上且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出料口连通,所述内部支撑材料进料针管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一底座上且与所述第一通孔连通,所述凝胶材料进料包覆管在其端部侧壁上开设一用于容置所述第一底座的第一固定槽,所述第一底座与所述第一固定槽密封连接。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第一底座嵌入第一固定槽内,使得中心支撑材料进料针和凝胶材料进料包覆管连接更加简单且提高连接的密封效果。
进一步,所述中心支撑材料进料针还包括第一密封圈,所述第一底座一端开设第一沉台,所述第一密封圈套设在所述第一沉台上,所述第一密封圈与所述第一固定槽内壁密封连接。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设置第一密封圈,提高第一固定座与第一固定槽的密封性;设在第一沉台上,提高第一密封圈安装的稳定性,提高密封效果。
进一步,所述凝胶材料进料部还包括第二底座,所述第二底座开设第二通孔,所述第二底座固定在所述凝胶材料进料包覆管一端且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凝胶材料进料通道的出口连通,所述凝胶材料出料针管固定在所述第二底座上且与所述第二通孔连通,所述外部支撑材料进料包覆管在其端部侧壁上开设一用于容置所述第二底座的第二固定槽,所述第二底座与所述第二固定槽密封连接。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第二底座嵌入第二固定槽内,使得凝胶材料出料针管和外部支撑材料进料包覆管连接更加简单且提高连接的密封效果。
进一步,所述凝胶材料进料部还包括第二密封圈,所述第二底座一端开设第二沉台,所述第二密封圈套设在所述第二沉台上,所述第二密封圈与所述第二固定槽内壁密封连接。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设置第二密封圈,提高第二固定座与第二固定槽的密封性;设在第二沉台上,提高第二密封圈安装的稳定性,提高密封效果。
进一步,所述凝胶材料进料部还包括第一进料管,所述第一进料管一端与所述凝胶材料进料通道连通,另一端用于连接凝胶材料输料装置。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第一进料管方便连通凝胶材料进料通道和凝胶材料输料装置。
进一步,所述外部支撑材料进料部还包括第二进料管,所述第二进料管一端与所述外部支撑材料进料通道连通,另一端用于连接外部支撑材料输料装置。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第二进料管方便连通外部支撑材料进料通道和外部支撑材料输料装置。
进一步,还包括多个复合材料进料部,所述复合材料进料部结构与所述凝胶材料进料部结构相同,多个所述复合材料进料部串联连接在所述中心支撑材料进料针和所述凝胶材料进料部之间或者串联连接在所述凝胶材料进料部和所述外部支撑材料进料部之间。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在多个复合材料进料部通入不同的复合材料,能够实现复合有多层材料的中空凝胶微管,并且通过控制复合材料的输送速度,能够控制复合材料的壁厚。
进一步,还包括多个连接杆,所述腔体外壁向远离其中心方向延伸出第一连接板,所述外部支撑材料进料包覆管外壁向远离其中心方向延伸出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开设多个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二连接板对应多个所述第一连接孔开设多个第二连接孔,所述连接杆依次对应穿过所述第一连接孔和所述第二连接孔,并与所述第一连接孔和所述第二连接孔固定连接。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连接杆穿过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方便将串联连接的中心支撑材料进料针、凝胶材料进料部和外部支撑材料进料部固定,结构简单。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中空凝胶微管制造装置的爆炸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中空凝胶微管制造装置中中心支撑材料进料针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中空凝胶微管制造装置中凝胶材料进料部的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中空凝胶微管制造装置中外部支撑材料进料部的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中空凝胶微管制造装置的剖视图;
图6为图5中A部分的放大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中心支撑材料进料针、11-内部支撑材料进料针管、12-腔体、13-空腔、14-进料口、15-出料口、16-第一底座、161-第一通孔、17-第一密封圈、18-第一沉台、19-第一连接板、191-第一连接孔、2-凝胶材料进料部、21-凝胶材料进料包覆管、22-凝胶材料出料针管、23-凝胶材料进料通道、24-第二底座、241-第二通孔、25-第一固定槽、26-第二密封圈、27-第二沉台、28-第一进料管、3-外部支撑材料进料部、31-外部支撑材料进料包覆管、32-多层材料出料针管、33-外部支撑材料进料通道、34-第二固定槽、35-第二进料管、36-第二连接板、361-第二连接孔、4-连接杆。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中空凝胶微管制造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能够制备可控内外径尺寸的微米级中空凝胶微管。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中空凝胶微管制造装置,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6所示,包括控制所述中空凝胶微管内径的中心支撑材料进料针1、成型所述中空凝胶微管的凝胶材料进料部2和控制所述中空凝胶微管外径的外部支撑材料进料部3,
所述中心支撑材料进料针1一端具有内部支撑材料进料针管11;
所述凝胶材料进料部2包括相互连通的凝胶材料进料包覆管21和凝胶材料出料针管22,所述内部支撑材料进料针管11自所述凝胶材料进料包覆管21的一端口插入且二者之间的环形通道为凝胶材料进料通道23,所述内部支撑材料进料针管11的出料端与所述凝胶材料进料包覆管21的另一端同时连通所述凝胶材料进料通道23的出口,所述凝胶材料进料通道23的出口与所述凝胶材料出料针管22连通;
所述外部支撑材料进料部3包括相互连通的外部支撑材料进料包覆管31和包覆有外部支撑材料的多层材料出料针管32,所述凝胶材料出料针管22自所述外部支撑材料进料包覆管31一端口插入且二者之间的环形通道为外部支撑材料进料通道33,所述凝胶材料出料针管22的出料端与所述外部支撑材料进料包覆管31的另一端同时连通所述外部支撑材料进料通道33的出口,所述外部支撑材料进料通道33的出口与所述多层材料出料针管32连通。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中空凝胶微管制造装置,内部支撑材料进料针管11通入材料一,凝胶材料出料针管22通入水凝胶,水凝胶进入凝胶材料进料通道23,因为内部支撑材料进料针管11与所述凝胶材料进料包覆管21形成的是环形通道,使得水凝胶形成空心圆柱状,同时,材料一处于内部支撑材料进料针管11内,材料一和水凝胶同时受到供料压力向凝胶材料进料通道23的出口移动,并在此处水凝胶包覆在材料一外侧并从凝胶材料出料针管22输出,形成具有两层结构的一级鞘流;提高材料一的输送速度同时降低水凝胶的输送速度,能够增大水凝胶形成的中空微管的内径,相反的,降低材料一的输送速度同时提高水凝胶的输送速度,能够减小水凝胶形成的中空微管的内径;外部支撑材料进料包覆管31通入材料二,材料二进入外部支撑材料进料通道33,因为凝胶材料出料针管22与多层材料出料针管32形成的是环形通道,使得材料二形成空心圆柱状,同时,一级鞘流处于凝胶材料出料针管22内,一级鞘流和材料二同时受到供料压力向多层材料出料针管32移动,并在此处材料二包覆在一级鞘流外侧并从多层材料出料针管32输出,形成具有三层结构的二级鞘流,提高一级鞘流的输送速度同时降低材料二的输送速度,能够增大水凝胶形成的中空微管的外径,相反的,降低一级鞘流的输送速度同时提高材料二的输送速度,能够减小水凝胶形成的中空微管的外径,二级鞘流从多层材料出料针管32输出后通过冷却或引发剂使得水凝胶固化,材料一和材料二可选用不与水凝胶发生化学反应的液态物质,从多层材料出料针管32输出后能够自动脱离水凝胶,材料一可选用甲基纤维素溶液;材料二也可选用引发剂,如氯化钙溶液,能够提高水凝胶固化效果,最终形成由水凝胶制备的中空微管;通过控制材料一、水凝胶和材料二的输送速度,能够控制水凝胶形成中空微管的内径和外径。
优选的,内部支撑材料进料针管11、凝胶材料进料包覆管21、凝胶材料出料针管22、凝胶材料进料通道23、外部支撑材料进料包覆管31、多层材料出料针管32和外部支撑材料进料通道33同轴布置,使得水凝胶能够均匀包裹住材料一,材料二能够均匀包裹住一级鞘流。
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中心支撑材料进料针1包括腔体12,所述腔体12具有空腔13,所述腔体12两端分别开设有连通所述空腔13的进料口14和出料口15,所述内部支撑材料进料针管11固定在所述腔体12上并与所述出料口15连通。
优选的,空腔13、进料口14、出料口15和内部支撑材料进料针管11同轴布置。
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中心支撑材料进料针1还包括第一底座16,所述第一底座16开设第一通孔161,所述第一底座16固定在所述腔体12上且所述第一通孔161与所述出料口15连通,所述内部支撑材料进料针管11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一底座16上且与所述第一通孔161连通,所述凝胶材料进料包覆管21在其端部侧壁上开设一用于容置所述第一底座16的第一固定槽25,所述第一底座16与所述第一固定槽25密封连接。
第一底座16嵌入第一固定槽25内,使得中心支撑材料进料针1和凝胶材料进料包覆管21连接更加简单且提高连接的密封效果。
优选的,第一通孔161、第一固定槽25和内部支撑材料进料针管11同轴布置。
优选的,第一固定座外周开设螺纹,第一固定槽25内壁对应第一固定座开设螺纹,第一固定座与第一固定槽25螺纹连接。
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中心支撑材料进料针1还包括第一密封圈17,所述第一底座16一端开设第一沉台18,所述第一密封圈17套设在所述第一沉台18上,所述第一密封圈17与所述第一固定槽25内壁密封连接。
设置第一密封圈17,提高第一固定座与第一固定槽25的密封性;设在第一沉台18上,提高第一密封圈17安装的稳定性,提高密封效果。
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凝胶材料进料部2还包括第二底座24,所述第二底座24开设第二通孔241,所述第二底座24固定在所述凝胶材料进料包覆管21一端且所述第二通孔241与所述凝胶材料进料通道23的出口连通,所述凝胶材料出料针管22固定在所述第二底座24上且与所述第二通孔241连通,所述外部支撑材料进料包覆管31在其端部侧壁上开设一用于容置所述第二底座24的第二固定槽34,所述第二底座24与所述第二固定槽34密封连接。
第二底座24嵌入第二固定槽34内,使得凝胶材料出料针管22和外部支撑材料进料包覆管31连接更加简单且提高连接的密封效果。
优选的,第二通孔241、第二固定槽34和内部支撑材料进料针管11同轴布置。
优选的,第二固定座外周开设螺纹,第二固定槽34内壁对应第二固定座开设螺纹,第二固定座与第二固定槽34螺纹连接
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凝胶材料进料部2还包括第二密封圈26,所述第二底座24一端开设第二沉台27,所述第二密封圈26套设在所述第二沉台27上,所述第二密封圈26与所述第二固定槽34内壁密封连接。
设置第二密封圈26,提高第二固定座与第二固定槽34的密封性;设在第二沉台27上,提高第二密封圈26安装的稳定性,提高密封效果。
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凝胶材料进料部2还包括第一进料管28,所述第一进料管28一端与所述凝胶材料进料通道23连通,另一端用于连接凝胶材料输料装置。
第一进料管28方便连通凝胶材料进料通道23和凝胶材料输料装置。
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外部支撑材料进料部3还包括第二进料管35,所述第二进料管35一端与所述外部支撑材料进料通道33连通,另一端用于连接外部支撑材料输料装置。
第二进料管35方便连通外部支撑材料进料通道33和外部支撑材料输料装置。
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例中,还包括多个复合材料进料部,所述复合材料进料部结构与所述凝胶材料进料部2结构相同,多个所述复合材料进料部串联连接在所述中心支撑材料进料针1和所述凝胶材料进料部2之间或者串联连接在所述凝胶材料进料部2和所述外部支撑材料进料部3之间。
在多个复合材料进料部通入不同的复合材料,能够实现复合有多层材料的中空凝胶微管,并且通过控制复合材料的输送速度,能够控制复合材料的壁厚。
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例中,还包括多个连接杆4,所述腔体12外壁向远离其中心方向延伸出第一连接板19,所述外部支撑材料进料包覆管31外壁向远离其中心方向延伸出第二连接板36,所述第一连接板19开设多个第一连接孔191,所述第二连接板36对应多个所述第一连接孔191开设多个第二连接孔361,所述连接杆4依次对应穿过所述第一连接孔191和所述第二连接孔361,并与所述第一连接孔191和所述第二连接孔361固定连接。
连接杆4穿过第一连接孔191和第二连接孔361,方便将串联连接的中心支撑材料进料针1、凝胶材料进料部2和外部支撑材料进料部3固定,结构简单。
优选的,连接杆4两端开设有螺纹,连接杆4穿过第一连接孔191和第二连接孔361,两端与两个螺母固定连接。
实施例1:制备实心纤维用于细胞的包载和培养
将凝胶材料进料部2与外部支撑材料进料部3串联连通,混有细胞的水凝胶溶液通入凝胶材料出料针管22内,凝胶材料出料针管22自外部支撑材料进料包覆管31一端口插入外部支撑材料进料通道33内,材料三通入外部支撑材料进料通道33,材料三和混有细胞的水凝胶溶液同时受到供料压力向多层材料出料针管32移动,并在此处材料三包覆在混有细胞的水凝胶溶液外侧并从多层材料出料针管32输出,材料三为液态物质,能够自动脱离混有细胞的水凝胶溶液,混有细胞的水凝胶溶液经冷却或引发剂反应固化后形成包载了细胞的水凝胶纤维,可用于细胞的三维培养。通过增大材料三流速和减小混有细胞的水凝胶溶液流速可形成更小直径的凝胶纤维,反之,形成更大之间的凝胶纤维。
实施例2:制备具有多层结构的空腔13微管
将中心支撑材料进料针1、复合材料进料部、凝胶材料进料部2和外部支撑材料进料部3依次串联连通;
中心支撑材料进料针1通入材料四(不与水凝胶发生作用的溶液,此处选用甲基纤维素溶液),由内部支撑材料进料针管11输送至复合材料进料部内的进料通道,复合材料进料部内的进料通道通入材料五(与材料六有一定相互作用的用于修饰涂层的物质,此处选用壳聚糖溶液),材料五包覆在材料四外周,形成一级鞘流并位于复合材料进料部的送料针管内;
凝胶材料进料包覆管21通入材料六(能被固化的生物材料,此处选用水凝胶),材料六处于凝胶材料进料通道23内,材料六包覆在一级鞘流外周形成二级鞘流并位于凝胶材料出料针管22内;
外部支撑材料进料部3通入材料七(材料六的交联剂溶液,此处选用氯化钙溶液),材料七处于外部支撑材料进料通道33内,材料七包裹在二级鞘流外周形成三级鞘流并位于多层材料出料针管32内,三级鞘流从多层材料出料针管32输出后通入氯化钙溶液,即可形成空腔13内表面修饰有壳聚糖的水凝胶中空微管。
通过控制材料四、材料五、材料六、材料七的输送速度,能够控制各层的厚度,进而控制产物的内径和外径。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中空凝胶微管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所述中空凝胶微管内径的中心支撑材料进料针(1)、成型所述中空凝胶微管的凝胶材料进料部(2)和控制所述中空凝胶微管外径的外部支撑材料进料部(3),
所述中心支撑材料进料针(1)一端具有内部支撑材料进料针管(11);
所述凝胶材料进料部(2)包括相互连通的凝胶材料进料包覆管(21)和凝胶材料出料针管(22),所述内部支撑材料进料针管(11)自所述凝胶材料进料包覆管(21)的一端口插入且二者之间的环形通道为凝胶材料进料通道(23),所述内部支撑材料进料针管(11)的出料端与所述凝胶材料进料包覆管(21)的另一端同时连通所述凝胶材料进料通道(23)的出口,所述凝胶材料进料通道(23)的出口与所述凝胶材料出料针管(22)连通;
所述外部支撑材料进料部(3)包括相互连通的外部支撑材料进料包覆管(31)和包覆有外部支撑材料的多层材料出料针管(32),所述凝胶材料出料针管(22)自所述外部支撑材料进料包覆管(31)一端口插入且二者之间的环形通道为外部支撑材料进料通道(33),所述凝胶材料出料针管(22)的出料端与所述外部支撑材料进料包覆管(31)的另一端同时连通所述外部支撑材料进料通道(33)的出口,所述外部支撑材料进料通道(33)的出口与所述多层材料出料针管(32)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空凝胶微管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支撑材料进料针(1)包括腔体(12),所述腔体(12)具有空腔(13),所述腔体(12)两端分别开设有连通所述空腔(13)的进料口(14)和出料口(15),所述内部支撑材料进料针管(11)固定在所述腔体(12)上并与所述出料口(15)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中空凝胶微管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支撑材料进料针(1)还包括第一底座(16),所述第一底座(16)开设第一通孔(161),所述第一底座(16)固定在所述腔体(12)上且所述第一通孔(161)与所述出料口(15)连通,所述内部支撑材料进料针管(11)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一底座(16)上且与所述第一通孔(161)连通,所述凝胶材料进料包覆管(21)在其端部侧壁上开设一用于容置所述第一底座(16)的第一固定槽(25),所述第一底座(16)与所述第一固定槽(25)密封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中空凝胶微管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支撑材料进料针(1)还包括第一密封圈(17),所述第一底座(16)一端开设第一沉台(18),所述第一密封圈(17)套设在所述第一沉台(18)上,所述第一密封圈(17)与所述第一固定槽(25)内壁密封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空凝胶微管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凝胶材料进料部(2)还包括第二底座(24),所述第二底座(24)开设第二通孔(241),所述第二底座(24)固定在所述凝胶材料进料包覆管(21)一端且所述第二通孔(241)与所述凝胶材料进料通道(23)的出口连通,所述凝胶材料出料针管(22)固定在所述第二底座(24)上且与所述第二通孔(241)连通,所述外部支撑材料进料包覆管(31)在其端部侧壁上开设一用于容置所述第二底座(24)的第二固定槽(34),所述第二底座(24)与所述第二固定槽(34)密封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中空凝胶微管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凝胶材料进料部(2)还包括第二密封圈(26),所述第二底座(24)一端开设第二沉台(27),所述第二密封圈(26)套设在所述第二沉台(27)上,所述第二密封圈(26)与所述第二固定槽(34)内壁密封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中空凝胶微管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凝胶材料进料部(2)还包括第一进料管(28),所述第一进料管(28)一端与所述凝胶材料进料通道(23)连通,另一端用于连接凝胶材料输料装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空凝胶微管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部支撑材料进料部(3)还包括第二进料管(35),所述第二进料管(35)一端与所述外部支撑材料进料通道(33)连通,另一端用于连接外部支撑材料输料装置。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空凝胶微管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多个复合材料进料部,所述复合材料进料部结构与所述凝胶材料进料部(2)结构相同,多个所述复合材料进料部串联连接在所述中心支撑材料进料针(1)和所述凝胶材料进料部(2)之间或者串联连接在所述凝胶材料进料部(2)和所述外部支撑材料进料部(3)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中空凝胶微管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多个连接杆(4),所述腔体(12)外壁向远离其中心方向延伸出第一连接板(19),所述外部支撑材料进料包覆管(31)外壁向远离其中心方向延伸出第二连接板(36),所述第一连接板(19)开设多个第一连接孔(191),所述第二连接板(36)对应多个所述第一连接孔(191)开设多个第二连接孔(361),所述连接杆(4)依次对应穿过所述第一连接孔(191)和所述第二连接孔(361),并与所述第一连接孔(191)和所述第二连接孔(361)固定连接。
CN202222139329.9U 2022-08-15 2022-08-15 一种中空凝胶微管制造装置 Active CN21789194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139329.9U CN217891943U (zh) 2022-08-15 2022-08-15 一种中空凝胶微管制造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139329.9U CN217891943U (zh) 2022-08-15 2022-08-15 一种中空凝胶微管制造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891943U true CN217891943U (zh) 2022-11-25

Family

ID=841427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139329.9U Active CN217891943U (zh) 2022-08-15 2022-08-15 一种中空凝胶微管制造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89194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507637B (zh) 一种逐级控释的智能胶囊、制备方法及3d打印系统
CN106215987B (zh) 多通道并流微流体芯片及基于该芯片的线性多相异质结构纤维的可控纺丝方法
CN104840272B (zh) 一种具有内置营养通道的三维生物结构的打印方法
CN110004506B (zh) 一种微流控纺丝装置及方法
CN210287370U (zh) 生物墨盒、生物墨盒组件、微球制备设备、壳层组装设备、生物砖制备仪、生物墨汁制备仪和生物墨汁制备系统
CN101199436A (zh) 三维立体式培养肝细胞的生物反应器
CN107320780A (zh) 一种中空管结构的多层水凝胶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10004058A (zh) 多尺度纤维增强的微流道活性管状组织3d打印装置及方法
CN110551681B (zh) 模拟胚胎着床血管生成的微流控芯片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09435243B (zh) 一种新型挤出式生物3d打印同轴喷头及其方法
CN104984405B (zh) 复合工艺制备血管支架的方法
CN217891943U (zh) 一种中空凝胶微管制造装置
CN109055212A (zh) 一种多组分同轴打印喷头
CN109529126A (zh) 一种人工真皮及其制备方法
Pan et al. 3D printing sacrificial templates for manufacturing hydrogel constructs with channel networks
CN113600106A (zh) 一种制备多重相变微胶囊的装置及其制备方法
WO2024055893A1 (zh) 一种仿生载种子细胞多组分纤维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10725023A (zh) 基于微流控技术的超薄空腔复合微纤维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9758612B (zh) 一种分叉血管模型及其制备方法
US20240084238A1 (en) Use of 3d porous structure for platelet production
DE19528871A1 (de) Begasungs-Rohrmodul mit selektiv gasdurchlässiger Schlauchmembran und damit versehene Reaktoren für Zellkulturtechnik sowie Wirbelschicht-Anordnungen für Zellkultivierung
EP1776182A1 (en) Apparatus for encapsulating cells
CN206983280U (zh) 一种空心和实心管状结构的三维打印装置
CN116373362A (zh) 一种中空凝胶微管制备系统
CN106620877B (zh) 一种毛细血管网及其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