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883042U - 端盖、电机和电器设备 - Google Patents

端盖、电机和电器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883042U
CN217883042U CN202221983042.8U CN202221983042U CN217883042U CN 217883042 U CN217883042 U CN 217883042U CN 202221983042 U CN202221983042 U CN 202221983042U CN 217883042 U CN217883042 U CN 21788304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ibs
end cover
rib
installation
distan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983042.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吕钊
许金鑫
张婷婷
刘亚琼
郑礼成
吴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elling Wuhu Motor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elling Wuhu Motor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elling Wuhu Motor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Welling Wuhu Motor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983042.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88304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88304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88304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tor Or Generator Fram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端盖、一种电机和一种电器设备,其中,端盖包括:主体;第一安装部,与主体相连,第一安装部合围成轴承腔,轴承腔用于容纳轴承;第二安装部,与主体相连,第二安装部设于第一安装部的外侧;多个第一筋条,设于第一安装部朝向第二安装部的一侧,任一第一筋条与第二安装部之间沿径向留有第一距离。通过使第一安装部上的第一筋条和第二安装部之间留有第一距离,能够避免第二安装部发生形变而对轴承腔产生影响,保证轴承的正常工作。

Description

端盖、电机和电器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机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端盖、一种电机和一种电器设备。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电机的端盖,在采用塑形材料制成的情况下,在端盖扣合于定子组件时,由于塑形材料的强度较低,会导致端盖产生较大的形变,进而导致端盖中的轴承腔变形量较大,轴承腔内的轴承容易出现卡滞的现象。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了一种端盖。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出了一种电机。
本实用新型的第三个目的在于提出了一种电器设备。
为实现上述至少一个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端盖,包括:主体;第一安装部,与主体相连,第一安装部合围成轴承腔,轴承腔用于容纳轴承;第二安装部,与主体相连,第二安装部设于第一安装部的外侧;多个第一筋条,设于第一安装部朝向第二安装部的一侧,任一第一筋条与第二安装部之间沿径向留有第一距离。
本申请所提出的端盖,能够用于电机中,通过端盖与定子组件的扣合,使端盖固定于定子组件上,从而实现端盖与定子组件的相对固定。具体地,端盖包括主体和第一安装部。其中,第一安装部与主体相连,第一安装部为环形凸起,第一安装部沿主体的轴向延伸,如此,使得环形的第一安装部能够合围成轴承腔,轴承腔能够容纳轴承。进一步地,端盖还包括第二安装部。其中,第二安装部与主体相连,第二安装部为设置于第一安装部外侧的环形凸起,第二安装部朝着与第一安装部相同的方向沿主体的轴向延伸,也即,第二安装部套设于第一安装部的外侧。具体地,在将端盖扣合于定子组件使,端盖通过与定子组件之间的过盈配合实现端盖与定子组件的紧密连接。
进一步地,端盖的材料可以为塑形件,由于塑形材料的强度较低,为了保证端盖的强度能够满足使用要求,可在端盖中设置多个筋条,以提高端盖的整体强度。具体地,在第一安装部朝向第二安装部的一侧设置有多个第一筋条,多个第一筋条沿周向设置于第一安装部的外侧壁上,任一第一筋条沿轴向延伸。通过在第一安装部上设置多个第一筋条,可通过筋条结构对第一安装部的强度进行加强,提高第一安装部的整体强度。
在一种可能的技术方案中,多个第一筋条沿第一安装部的周侧均布,如此,可使第一安装部的各个位置的强度保持均衡,避免局部强度过低而出现损坏。
进一步地,任一第一筋条与第二安装部之间沿径向留有第一距离。可理解地,由于端盖受到来自定子组件的沿径向的挤压力,这样容易导致第二安装部受力变形,若端盖的材料为塑形材料,那么第二安装部的变形量更大。第二安装部在外部的挤压力的作用下朝第一安装部的方向移动,若第一筋条与第二安装部相贴合,则会使第一筋条也受到径向的挤压力,进而挤压第一安装部,使得轴承腔变形,这样会导致轴承在轴承腔内卡滞,影响轴承的正常工作,进而对电动的性能产生影响。为了避免第二安装部受压变形而对轴承腔产生影响,本申请将第二安装部与第一筋条之间设置为沿径向留有一定的距离,如此,即使第二安装部受压产生形变,由于第一筋条与第二安装部之间留有距离,第二安装部也不会对第一安装部造成影响,第一安装部不会受压变形,从而轴承腔不会变形,轴承可在轴承腔内正常工作。
其中,端盖为一体注塑成型的结构,即第一安装部、第二安装部与主体可通过模具一体成型,端盖的材料采用热固性塑料。
通过使第一安装部上的第一筋条和第二安装部之间留有第一距离,可以避免端盖在扣合于定子组件的状态下,由于第二安装部受压变形而对轴承腔产生的影响,一方面能够保证第二安装部与定子组件的过盈配合状态,使得端盖能够与定子组件紧密相连,另一方面能够避免第二安装部发生形变而对轴承腔产生影响,保证轴承的正常工作。
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的端盖,还可以具有以下区别技术特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端盖还包括:多个第二筋条,设于第二安装部朝向第一安装部的一侧,第二筋条与第一安装部之间沿径向留有第二距离,第一筋条与第二筋条间隔设置。
在该技术方案中,在第二安装部朝向第一安装部的一侧还设有多个第二筋条,多个第二筋条沿周向设置于第二安装部的内侧壁上,任一第二筋条沿轴向延伸。可理解地,在端盖扣合于定子组件的情况下,定子组件与第二安装部相互挤压,若第二安装部的强度过低,则容易导致第二安装部出现损伤。通过在第二安装部上设置多个第二筋条,可通过筋条结构提高第二安装部的整体强度,避免第二安装部在定子组件的挤压下出现损伤。
在一种可能的技术方案中,多个第二筋条沿第二安装部的周侧均布,如此,可使第二安装部的各个位置的强度保持均衡,避免局部强度过低而出现损坏。
进一步地,任一第二筋条与第一安装部之间沿径向留有第二距离。可理解地,由于端盖受到来自定子组件的沿径向的挤压力,这样容易导致第二安装部受力变形,若端盖的材料为塑形材料,那么第二安装部的变形量更大。第二安装部在外部的挤压力的作用下朝第一安装部的方向移动,这会带动第二筋条朝第一安装部的方向运动,若第二筋条与第一安装部相贴合,则会使第二筋条挤压第一安装部,使得轴承腔变形,这样会导致轴承在轴承腔内卡滞,影响轴承的正常工作,进而对电动的性能产生影响。为了避免第二安装部受压变形而对轴承腔产生影响,本申请将第一安装部与第二筋条之间设置为沿径向留有一定的距离,如此,即使第二安装部受压产生形变,由于第二筋条与第一安装部之间留有距离,第二安装部也不会带动第二筋条对第一安装部造成影响,第一安装部不会受压变形,从而轴承腔不会变形,轴承可在轴承腔内正常工作。
进一步地,第一筋条与第二筋条间隔设置。可理解地,相较于第一筋条与第二筋条相对设置的结构而言,将第一筋条与第二筋条间隔设置可以减小第一安装部与第二安装部之间的距离,减小第一筋条和第二筋条所占用的安装空间,有利于端盖的小型化设计。并且,还保证了端盖模具的出模空间,提升了模具可靠性。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第一距离和第二距离可在朝向第一安装部的压力的作用下减小。
在该技术方案中,在端盖扣合于定子组件上时,第二安装部会受到径向压力而变形,第二安装部朝向第一安装部上的第一筋条移动,并且第二安装部会带动第二筋条朝向第一安装部移动,从而会导致第二安装部与第一筋条之间的第一距离减小,第二筋条与第一安装部之间的第二距离减小。可理解地,本申请所提出的端盖结构,通过在第一筋条与第二安装部之间所设置的第一距离和在第二筋条与第一安装部之间所设置的第二距离消除了第二安装部的变形对第一安装部所造成的影响,即使第二安装部受压朝第一安装部移动,第一安装部也没有受压变形,而是通过第一距离和第二距离的减小消除了第二安装部对第一安装部有可能造成的影响,避免了轴承腔发生形变,使轴承能够正常工作。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第一距离和第二距离大于零。
在该技术方案中,对第一距离和第二距离进行限定。具体地,在端盖的原始状态下以及在第二安装部受到朝向第一安装部的压力的状态下,第一距离和第二距离均大于零。
在端盖的原始状态下,即第二安装部未受到压力的情况下,第一距离和第二距离均为大于零的状态。在第二安装部受到朝向第一安装部的压力的情况下,第一距离和第二距离有所减小,第一距离和第二距离仍然大于零,也即在第二安装部受压变形后,第一筋条与第二安装部之间以及第二筋条与第一安装部之间仍留有一定的距离,也即第一安装部不会受压变形,轴承腔没有产生形变。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第一筋条和第二筋条的数量均大于或等于3,第一筋条和第二筋条的数量相同。
在该技术方案中,对第一筋条和第二筋条的数量进行限定。具体地,第一筋条和第二筋条的数量均大于或等于3,且第一筋条与第二筋条的数量相同。
可理解地,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的强度与第一筋条和第二筋条的数量相关,第一筋条越多,第一安装部的强度越高,同理,第二筋条越多,第二安装部的强度越高。为了能够保证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的强度,可使第一筋条和第二筋条的数量均大于或等于3,从而保证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的强度能够满足使用要求。
进一步地,第一筋条与第二筋条的数量相同,且第一筋条与第二筋条相对设置,从而使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的强度较为接近,避免出现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其中的一个先破损的情况。
通过将第一筋条和第二筋条的数量设置为大于或等于3,可以避免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的强度过低,保证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的强度能够满足使用要求。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第一筋条与相邻的第二筋条之间的最小距离大于或等于1mm。
在该技术方案中,对第一筋条与相邻的第二筋条之间的最小距离进行限定,具体地,第一筋条与相邻的第二筋条之间的最小距离大于或等于1mm。可理解地,在第二安装部受到径向压力的情况下,第二安装部会带动第二筋条朝第一安装部的方向移动,由于第一筋条与第二筋条间隔设置,在第二筋条朝第一安装部移动时,第一筋条与相邻的第二筋条之间的周向距离会减小。为了避免第一筋条与第二筋条之间发生干涉,可将第一筋条与相邻的第二筋条之间的最小距离设置为大于或等于1mm,如此,可避免相邻的第一筋条和第二筋条之间发生干涉。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端盖还包括:第三安装部,与主体相连,第三安装部设于第二安装部的外侧,第二安装部与第三安装部合围成定子槽,定子槽用于容纳定子组件。
在该技术方案中,为了使端盖能够扣合于定子组件上,在端盖中还设置了第三安装部。其中,第三安装部与主体相连,第三安装部为设置于第二安装部外侧的环形凸起,第三安装部朝着与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相同的方向沿主体的轴向延伸。进一步地,第二安装部与第三安装部合围成定子槽,在端盖扣合于定子组件的情况下,至少部分定子组件位于定子槽内。具体地,定子组件的外壁与第三安装部的内壁紧密贴合,第二安装部的外壁与定子组件的内壁紧密贴合,定子组件与定子槽之间为过盈配合的关系,定子组件对第二安装部和第三安装部产生沿径向的挤压力,如此,使得端盖能够牢固地扣合在定子组件上。
具体地,在端盖扣合于定子组件的情况下,由于第二安装部受到定子组件沿径向的挤压,挤压力朝向第一安装部,使得第二安装部上的第二筋条与第一安装部之间的第二距离减小,第一安装部上的第一筋条与第二安装部之间的第一距离减小,但由于第二筋条与第一安装部之间以及第一筋条与第二安装部之间留有距离,第一安装部没有受到径向的挤压力,从而能够保证轴承腔不发生形变,轴承能够正常工作,不会发生轴承卡滞的问题。
通过在第二安装部的外侧设置第三安装部,使得第二安装部与第三安装部合围成定子槽,在端盖扣合于定子组件的情况下,至少部分定子组件位于定子槽内,定子组件与第二安装部和第三安装部之间过盈配合,定子组件对第二安装部和第三安装部产生沿径向的挤压力,如此,使得端盖能够牢固地扣合在定子组件上。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端盖还包括:多个限位面,设于第二安装部朝向第三安装部的一侧,限位面用于对定子组件进行限位。
在该技术方案中,为了对定子组件进行限位,在第二安装部朝向第三安装部的一侧还设有多个限位面。具体地,定子组件的内壁上设有多个与限位面配合的平面,在端盖扣合于定子组件的情况下,限位面与定子组件内壁上的平面配合,可防止端盖相对于定子组件转动。
进一步地,限位面的数量大于或等于3。可理解地,限位面的数量越多,对端盖的限位效果越好。
进一步地,限位面的宽度小于或等于6mm。如此,一方面能够起到对端盖限位的作用,另一方面能够防止由于限位面的宽度过大而导致的第二安装部壁薄的问题。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端盖还包括:多个限位槽,设于第三安装部朝向第二安装部的一侧,限位槽用于对定子组件进行限位。
在该技术方案中,为了进一步对定子组件进行限位,在第三安装部朝向第二安装部的一侧还设有多个限位槽。具体地,定子组件的外壁上设有多个与限位槽配合的限位凸起,在端盖扣合于定子组件的情况下,限位凸起能够插入限位槽内,如此,可防止端盖相对于定子组件转动。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限位面与限位槽一一对应设置,任一限位面与相应的限位槽相对设置。
在该技术方案中,对限位槽和限位面之间的关系进行限定。具体地,限位槽与限位面一一对应设置,且限位槽与限位面相对设置。在端盖相对于定子组件转动至一定角度时,限位槽和相应的限位面同时与定子组件的内外壁配合,对定子组件进行限位,这样能够保证端盖更为稳固地连接于定子组件上。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主体上设有第一通孔,轴承腔与第一通孔连通。
在该技术方案中,主体上设有第一通孔,可理解地,端盖扣合于定子组件的端部,而电机中通常设有用于带动转子的转轴,为了使转轴能够穿过端盖与位于定子组件内的转子相连,需要在主体上设置第一通孔,以便于转轴的安装。
为了使转轴能够与轴承相连,本申请将第一通孔设置为与轴承腔相连通,如此,可以使转轴穿过第一通孔插入到轴承腔内,从而使轴承能够套设于转轴上,实现轴承与转轴的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还提出了一种电机,包括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所提出的端盖。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提供的电机,因包括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提出的端盖,因此具有端盖的全部有益效果。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电机还包括:轴承,轴承插设于端盖的轴承腔内。
在该技术方案中,电机中还设有轴承,轴承位于端盖的轴承腔内。具体地,为了使电机中的转子能够相对于定子组件转动,在电机中设有用于带动转子转动的转轴,轴承套设于该转轴上,从而通过轴承对转轴起到支撑作用,并使转轴能够自由转动。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电机还包括:定子组件,包括容纳腔,至少部分定子组件位于端盖的定子槽内,定子组件与端盖的第二安装部和端盖的第三安装部相贴合。
在该技术方案中,在电机中还设有定子组件,端盖与定子组件可拆卸地连接。在端盖扣合于定子组件的情况下,至少部分定子组件位于端盖的定子槽内,定子组件与定子槽之间过盈配合,如此,使得定子组件能够与端盖的第二安装部和端盖的第三安装部紧密贴合,并且定子组件对构成定子槽的第二安装部和第三安装部形成了径向压力,以使端盖能够牢固地扣合于定子组件上。端盖能够对定子组件以及定子组件内的部件起到防护作用。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电机还包括:转子,位于容纳腔内,转子能够相对于定子组件转动。
在该技术方案中,电机中还设有转子和转轴。具体地,转子位于定子组件的容纳腔内,转子与转轴相连,转轴能够带动转子相对于定子组件转动,从而使电机运行。
本实用新型的第三方面还提出了一种电器设备,包括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所提出的端盖,或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提出的电机。
本实用新型第三方面提供的电器设备,因包括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提出的端盖,或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提出的电机,因此具有端盖或电机的全部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端盖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端盖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端盖的结构示意图之三;
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一体筋条和分体筋条与轴承腔的最大变形量的关系示意图。
其中,图1至图3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00端盖,110主体,111第一通孔,120第一安装部,121轴承腔,122第一筋条,130第二安装部,131第二筋条,132限位面,140第三安装部,141定子槽,142限位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至图4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提供的端盖100、电机和电器设备。
实施例一: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端盖100,包括:主体110;第一安装部120,与主体110相连,第一安装部120合围成轴承腔121,轴承腔121用于容纳轴承;第二安装部130,与主体110相连,第二安装部130设于第一安装部120的外侧;多个第一筋条122,设于第一安装部120朝向第二安装部130的一侧,任一第一筋条122与第二安装部130之间沿径向留有第一距离。
本申请所提出的端盖100,能够用于电机中,通过端盖100与定子组件的扣合,使端盖100固定于定子组件上,从而实现端盖100与定子组件的相对固定。具体地,端盖100包括主体110和第一安装部120。其中,第一安装部120与主体110相连,第一安装部120为环形凸起,第一安装部120沿主体110的轴向延伸,如此,使得环形的第一安装部120能够合围成轴承腔121,轴承腔121能够容纳轴承。
进一步地,端盖100还包括第二安装部130。其中,第二安装部130与主体110相连,第二安装部130为设置于第一安装部120外侧的环形凸起,第二安装部130朝着与第一安装部120相同的方向沿主体110的轴向延伸,也即,第二安装部130套设于第一安装部120的外侧。具体地,在将端盖100扣合于定子组件使,端盖100通过与定子组件之间的过盈配合实现端盖100与定子组件的紧密连接。
进一步地,端盖100的材料可以为塑形件,由于塑形材料的强度较低,为了保证端盖100的强度能够满足使用要求,可在端盖100中设置多个筋条,以提高端盖100的整体强度。具体地,在第一安装部120朝向第二安装部130的一侧设置有多个第一筋条122,多个第一筋条122沿周向设置于第一安装部120的外侧壁上,任一第一筋条122沿轴向延伸。通过在第一安装部120上设置多个第一筋条122,可通过筋条结构对第一安装部120的强度进行加强,提高第一安装部120的整体强度。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多个第一筋条122沿第一安装部120的周侧均布,如此,可使第一安装部120的各个位置的强度保持均衡,避免局部强度过低而出现损坏。
进一步地,任一第一筋条122与第二安装部130之间沿径向留有第一距离。可理解地,由于端盖100受到来自定子组件的沿径向的挤压力,这样容易导致第二安装部130受力变形,若端盖100的材料为塑形材料,那么第二安装部130的变形量更大。第二安装部130在外部的挤压力的作用下朝第一安装部120的方向移动,若第一筋条122与第二安装部130相贴合,则会使第一筋条122也受到径向的挤压力,进而挤压第一安装部120,使得轴承腔121变形,这样会导致轴承在轴承腔121内卡滞,影响轴承的正常工作,进而对电动的性能产生影响。为了避免第二安装部130受压变形而对轴承腔121产生影响,本申请将第二安装部130与第一筋条122之间设置为沿径向留有一定的距离,如此,即使第二安装部130受压产生形变,由于第一筋条122与第二安装部130之间留有距离,第二安装部130也不会对第一安装部120造成影响,第一安装部120不会受压变形,从而轴承腔121不会变形,轴承可在轴承腔121内正常工作。
其中,端盖100为一体注塑成型的结构,即第一安装部120、第二安装部130与主体110可通过模具一体成型,端盖100的材料采用热固性塑料。
通过使第一安装部120上的第一筋条122和第二安装部130之间留有第一距离,可以避免端盖100在扣合于定子组件的状态下,由于第二安装部130受压变形而对轴承腔121产生的影响,一方面能够保证第二安装部130与定子组件的过盈配合状态,使得端盖100能够与定子组件紧密相连,另一方面能够避免第二安装部130发生形变而对轴承腔121产生影响,保证轴承的正常工作。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进一步地,端盖100还包括:多个第二筋条131,设于第二安装部130朝向第一安装部120的一侧,第二筋条131与第一安装部120之间沿径向留有第二距离,第一筋条122与第二筋条131间隔设置。
在该实施例中,在第二安装部130朝向第一安装部120的一侧还设有多个第二筋条131,多个第二筋条131沿周向设置于第二安装部130的内侧壁上,任一第二筋条131沿轴向延伸。可理解地,在端盖100扣合于定子组件的情况下,定子组件与第二安装部130相互挤压,若第二安装部130的强度过低,则容易导致第二安装部130出现损伤。通过在第二安装部130上设置多个第二筋条131,可通过筋条结构提高第二安装部130的整体强度,避免第二安装部130在定子组件的挤压下出现损伤。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多个第二筋条131沿第二安装部130的周侧均布,如此,可使第二安装部130的各个位置的强度保持均衡,避免局部强度过低而出现损坏。
进一步地,任一第二筋条131与第一安装部120之间沿径向留有第二距离。可理解地,由于端盖100受到来自定子组件的沿径向的挤压力,这样容易导致第二安装部130受力变形,若端盖100的材料为塑形材料,那么第二安装部130的变形量更大。第二安装部130在外部的挤压力的作用下朝第一安装部120的方向移动,这会带动第二筋条131朝第一安装部120的方向运动,若第二筋条131与第一安装部120相贴合,则会使第二筋条131挤压第一安装部120,使得轴承腔121变形,这样会导致轴承在轴承腔121内卡滞,影响轴承的正常工作,进而对电动的性能产生影响。为了避免第二安装部130受压变形而对轴承腔121产生影响,本申请将第一安装部120与第二筋条131之间设置为沿径向留有一定的距离,如此,即使第二安装部130受压产生形变,由于第二筋条131与第一安装部120之间留有距离,第二安装部130也不会带动第二筋条131对第一安装部120造成影响,第一安装部120不会受压变形,从而轴承腔121不会变形,轴承可在轴承腔121内正常工作。
进一步地,第一筋条122与第二筋条131间隔设置。可理解地,相较于第一筋条122与第二筋条131相对设置的结构而言,将第一筋条122与第二筋条131间隔设置可以减小第一安装部120与第二安装部130之间的距离,减小第一筋条122和第二筋条131所占用的安装空间,有利于端盖100的小型化设计。并且,还保证了端盖100模具的出模空间,提升了模具可靠性。
进一步地,第一距离和第二距离可在朝向第一安装部120的压力的作用下减小。
在该实施例中,在端盖100扣合于定子组件上时,第二安装部130会受到径向压力而变形,第二安装部130朝向第一安装部120上的第一筋条122移动,并且第二安装部130会带动第二筋条131朝向第一安装部120移动,从而会导致第二安装部130与第一筋条122之间的第一距离减小,第二筋条131与第一安装部120之间的第二距离减小。可理解地,本申请所提出的端盖100结构,通过在第一筋条122与第二安装部130之间所设置的第一距离和在第二筋条131与第一安装部120之间所设置的第二距离消除了第二安装部130的变形对第一安装部120所造成的影响,即使第二安装部130受压朝第一安装部120移动,第一安装部120也没有受压变形,而是通过第一距离和第二距离的减小消除了第二安装部130对第一安装部120有可能造成的影响,避免了轴承腔121发生形变,使轴承能够正常工作。
进一步地,第一距离和第二距离大于零。
在该实施例中,对第一距离和第二距离进行限定。具体地,在端盖100的原始状态下以及在第二安装部130受到朝向第一安装部120的压力的状态下,第一距离和第二距离均大于零。
在端盖100的原始状态下,即第二安装部130未受到压力的情况下,第一距离和第二距离均为大于零的状态。在第二安装部130受到朝向第一安装部120的压力的情况下,第一距离和第二距离有所减小,第一距离和第二距离仍然大于零,也即在第二安装部130受压变形后,第一筋条122与第二安装部130之间以及第二筋条131与第一安装部120之间仍留有一定的距离,也即第一安装部120不会受压变形,轴承腔121没有产生形变。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进一步地,第一筋条122和第二筋条131的数量均大于或等于3,第一筋条122和第二筋条131的数量相同。
在该实施例中,对第一筋条122和第二筋条131的数量进行限定。具体地,第一筋条122和第二筋条131的数量均大于或等于3,且第一筋条122与第二筋条131的数量相同。
可理解地,第一安装部120和第二安装部130的强度与第一筋条122和第二筋条131的数量相关,第一筋条122越多,第一安装部120的强度越高,同理,第二筋条131越多,第二安装部130的强度越高。为了能够保证第一安装部120和第二安装部130的强度,可使第一筋条122和第二筋条131的数量均大于或等于3,从而保证第一安装部120和第二安装部130的强度能够满足使用要求。
进一步地,第一筋条122与第二筋条131的数量相同,且第一筋条122与第二筋条131相对设置,从而使第一安装部120和第二安装部130的强度较为接近,避免出现第一安装部120和第二安装部130其中的一个先破损的情况。
通过将第一筋条122和第二筋条131的数量设置为大于或等于3,可以避免第一安装部120和第二安装部130的强度过低,保证第一安装部120和第二安装部130的强度能够满足使用要求。
进一步地,第一筋条122与相邻的第二筋条131之间的最小距离大于或等于1mm。
在该实施例中,对第一筋条122与相邻的第二筋条131之间的最小距离进行限定,具体地,第一筋条122与相邻的第二筋条131之间的最小距离大于或等于1mm。可理解地,在第二安装部130受到径向压力的情况下,第二安装部130会带动第二筋条131朝第一安装部120的方向移动,由于第一筋条122与第二筋条131间隔设置,在第二筋条131朝第一安装部120移动时,第一筋条122与相邻的第二筋条131之间的周向距离会减小。为了避免第一筋条122与第二筋条131之间发生干涉,可将第一筋条122与相邻的第二筋条131之间的最小距离设置为大于或等于1mm,如此,可避免相邻的第一筋条122和第二筋条131之间发生干涉。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进一步地,端盖100还包括:第三安装部140,与主体110相连,第三安装部140设于第二安装部130的外侧,第二安装部130与第三安装部140合围成定子槽141,定子槽141用于容纳定子组件。
在该实施例中,为了使端盖100能够扣合于定子组件上,在端盖100中还设置了第三安装部140。其中,第三安装部140与主体110相连,第三安装部140为设置于第二安装部130外侧的环形凸起,第三安装部140朝着与第一安装部120和第二安装部130相同的方向沿主体110的轴向延伸。进一步地,第二安装部130与第三安装部140合围成定子槽141,在端盖100扣合于定子组件的情况下,至少部分定子组件位于定子槽141内。具体地,定子组件的外壁与第三安装部140的内壁紧密贴合,第二安装部130的外壁与定子组件的内壁紧密贴合,定子组件与定子槽141之间为过盈配合的关系,定子组件对第二安装部130和第三安装部140产生沿径向的挤压力,如此,使得端盖100能够牢固地扣合在定子组件上。
具体地,在端盖100扣合于定子组件的情况下,由于第二安装部130受到定子组件沿径向的挤压,挤压力朝向第一安装部120,使得第二安装部130上的第二筋条131与第一安装部120之间的第二距离减小,第一安装部120上的第一筋条122与第二安装部130之间的第一距离减小,但由于第二筋条131与第一安装部120之间以及第一筋条122与第二安装部130之间留有距离,第一安装部120没有受到径向的挤压力,从而能够保证轴承腔121不发生形变,轴承能够正常工作,不会发生轴承卡滞的问题。
通过在第二安装部130的外侧设置第三安装部140,使得第二安装部130与第三安装部140合围成定子槽141,在端盖100扣合于定子组件的情况下,至少部分定子组件位于定子槽141内,定子组件与第二安装部130和第三安装部140之间过盈配合,定子组件对第二安装部130和第三安装部140产生沿径向的挤压力,如此,使得端盖100能够牢固地扣合在定子组件上。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进一步地,端盖100还包括:多个限位面132,设于第二安装部130朝向第三安装部140的一侧,限位面132用于对定子组件进行限位。
在该实施例中,为了对定子组件进行限位,在第二安装部130朝向第三安装部140的一侧还设有多个限位面132。具体地,定子组件的内壁上设有多个与限位面132配合的平面,在端盖100扣合于定子组件的情况下,限位面132与定子组件内壁上的平面配合,可防止端盖100相对于定子组件转动。
进一步地,限位面132的数量大于或等于3。可理解地,限位面132的数量越多,对端盖100的限位效果越好。
进一步地,限位面132的宽度小于或等于6mm。如此,一方面能够起到对端盖100限位的作用,另一方面能够防止由于限位面132的宽度过大而导致的第二安装部130壁薄的问题。
进一步地,端盖100还包括:多个限位槽142,设于第三安装部140朝向第二安装部130的一侧,限位槽142用于对定子组件进行限位。
在该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对定子组件进行限位,在第三安装部140朝向第二安装部130的一侧还设有多个限位槽142。具体地,定子组件的外壁上设有多个与限位槽142配合的限位凸起,在端盖100扣合于定子组件的情况下,限位凸起能够插入限位槽142内,如此,可防止端盖100相对于定子组件转动。
进一步地,限位面132与限位槽142一一对应设置,任一限位面132与相应的限位槽142相对设置。
在该实施例中,对限位槽142和限位面132之间的关系进行限定。具体地,限位槽142与限位面132一一对应设置,且限位槽142与限位面132相对设置。在端盖100相对于定子组件转动至一定角度时,限位槽142和相应的限位面132同时与定子组件的内外壁配合,对定子组件进行限位,这样能够保证端盖100更为稳固地连接于定子组件上。
进一步地,主体110上设有第一通孔111,轴承腔121与第一通孔111连通。
在该实施例中,主体110上设有第一通孔111,可理解地,端盖100扣合于定子组件的端部,而电机中通常设有用于带动转子的转轴,为了使转轴能够穿过端盖100与位于定子组件内的转子相连,需要在主体110上设置第一通孔111,以便于转轴的安装。
为了使转轴能够与轴承相连,本申请将第一通孔111设置为与轴承腔121相连通,如此,可以使转轴穿过第一通孔111插入到轴承腔121内,从而使轴承能够套设于转轴上,实现轴承与转轴的连接。
实施例二: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还提出了一种电机,包括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所提出的端盖100。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提供的电机,因包括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提出的端盖100,因此具有端盖100的全部有益效果。
实施例三:
在实施例二的基础上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电机还包括:轴承,轴承插设于端盖100的轴承腔121内。
在该实施例中,电机中还设有轴承,轴承位于端盖100的轴承腔121内。具体地,为了使电机中的转子能够相对于定子组件转动,在电机中设有用于带动转子转动的转轴,轴承套设于该转轴上,从而通过轴承对转轴起到支撑作用,并使转轴能够自由转动。
进一步地,电机还包括:定子组件,包括容纳腔,至少部分定子组件位于端盖100的定子槽141内,定子组件与端盖100的第二安装部130和端盖100的第三安装部140相贴合。
在该实施例中,在电机中还设有定子组件,端盖100与定子组件可拆卸地连接。在端盖100扣合于定子组件的情况下,至少部分定子组件位于端盖100的定子槽141内,定子组件与定子槽141之间过盈配合,如此,使得定子组件能够与端盖100的第二安装部130和端盖100的第三安装部140紧密贴合,并且定子组件对构成定子槽141的第二安装部130和第三安装部140形成了径向压力,以使端盖100能够牢固地扣合于定子组件上。端盖100能够对定子组件以及定子组件内的部件起到防护作用。
进一步地,电机还包括:转子,位于容纳腔内,转子能够相对于定子组件转动。
在该实施例中,电机中还设有转子和转轴。具体地,转子位于定子组件的容纳腔内,转子与转轴相连,转轴能够带动转子相对于定子组件转动,从而使电机运行。
实施例四:
本实用新型的第三方面还提出了一种电器设备,包括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所提出的端盖100,或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提出的电机。
本实用新型第三方面提供的电器设备,因包括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提出的端盖100,或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提出的电机,因此具有端盖100或电机的全部有益效果。
实施例五:
在一个可能的实施例中,端盖100的第一安装部120与第二安装部130之间设有相互错开的第一筋条122和第二筋条131,设于第一安装部120外侧壁的第一筋条122为圆弧形,设于第二安装部130内侧壁的第二筋条131为直条形,这样可以保证端盖100模具的出模空间,提升模具可靠性。
以家用空调外机用直流电机为例分析,相同过盈量的双边配合结构,采用本申请所提出的端盖100,随着筋条由连接第一安装部120和第二安装部130的一体筋条(即两侧筋条全连)改为相互错开的第一筋条122和第二筋条131(即两侧筋条错开),轴承腔121的最大收缩变形量变化结果如图4所示,可以看出轴承腔121的最大变形量显著减小,轴承的可靠性得以提升。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相连”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6)

1.一种端盖,其特征在于,包括:
主体;
第一安装部,与所述主体相连,所述第一安装部合围成轴承腔,所述轴承腔用于容纳轴承;
第二安装部,与所述主体相连,所述第二安装部设于所述第一安装部的外侧;
多个第一筋条,设于所述第一安装部朝向所述第二安装部的一侧,任一所述第一筋条与所述第二安装部之间沿径向留有第一距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盖,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多个第二筋条,设于所述第二安装部朝向所述第一安装部的一侧,所述第二筋条与所述第一安装部之间沿径向留有第二距离,所述第一筋条与所述第二筋条间隔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端盖,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距离和所述第二距离可在朝向所述第一安装部的压力的作用下减小。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端盖,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距离和所述第二距离大于零。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端盖,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筋条和所述第二筋条的数量均大于或等于3,所述第一筋条和所述第二筋条的数量相同。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端盖,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筋条与相邻的所述第二筋条之间的最小距离大于或等于1mm。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端盖,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三安装部,与所述主体相连,所述第三安装部设于所述第二安装部的外侧,所述第二安装部与所述第三安装部合围成定子槽,所述定子槽用于容纳定子组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端盖,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多个限位面,设于所述第二安装部朝向所述第三安装部的一侧,所述限位面用于对所述定子组件进行限位。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端盖,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多个限位槽,设于所述第三安装部朝向所述第二安装部的一侧,所述限位槽用于对所述定子组件进行限位。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端盖,其特征在于,
所述限位面与所述限位槽一一对应设置,任一所述限位面与相应的所述限位槽相对设置。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端盖,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体上设有第一通孔,所述轴承腔与所述第一通孔连通。
12.一种电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如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端盖。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轴承,所述轴承插设于所述端盖的轴承腔内。
14.根据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定子组件,至少部分定子组件位于所述端盖的定子槽内,所述定子组件与所述端盖的第二安装部和所述端盖的第三安装部相贴合。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转子,所述定子组件套设于所述转子的外侧,所述转子能够相对于所述定子组件转动。
16.一种电器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如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端盖;或
如权利要求12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机。
CN202221983042.8U 2022-07-29 2022-07-29 端盖、电机和电器设备 Active CN21788304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983042.8U CN217883042U (zh) 2022-07-29 2022-07-29 端盖、电机和电器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983042.8U CN217883042U (zh) 2022-07-29 2022-07-29 端盖、电机和电器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883042U true CN217883042U (zh) 2022-11-22

Family

ID=840569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983042.8U Active CN217883042U (zh) 2022-07-29 2022-07-29 端盖、电机和电器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88304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415846B2 (en) Stator unit with moisture-proof sealing
KR20120106593A (ko) 전동 압축기
CN210111746U (zh) 壳体组件及电机组件
CN217883042U (zh) 端盖、电机和电器设备
KR101769932B1 (ko) 전동 압축기
CN217883044U (zh) 端盖、电机和电器设备
US20140377097A1 (en) Motor-driven compressor
CN111193358A (zh) 编码器安装结构及电机
US20140377096A1 (en) Motor-driven compressor
CN115118061A (zh) 电机
CN220791765U (zh) 一种防水防尘的轴承
CN100349365C (zh) 蜗杆、蜗杆保持构造、操纵机构以及蜗杆的组装方法
CN111835105B (zh) 定子组件及电机
CN212627339U (zh) 电机定子、电机及制冷设备
CN218769851U (zh) 壳体组件、电化学装置及用电设备
CN211508845U (zh) 编码器安装结构及电机
CN111106702B (zh) 电机壳和电机
CN209571894U (zh) 一种具有散热功能的电机外壳
CN210958100U (zh) Pg块、定子总成、pg电机、风机和空调
CN214337699U (zh) 电机
CN205231889U (zh) 电机
CN219124026U (zh) 一种一体化电机轴承底盖
CN219605609U (zh) 一种风扇防水结构
CN218387086U (zh) 壳体组件、电机和电器设备
CN215646444U (zh) 壳体和电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