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881986U - 一种具有双回弹端子的电源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具有双回弹端子的电源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881986U
CN217881986U CN202222148585.4U CN202222148585U CN217881986U CN 217881986 U CN217881986 U CN 217881986U CN 202222148585 U CN202222148585 U CN 202222148585U CN 217881986 U CN217881986 U CN 21788198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pressing
mounting hole
hole
terminal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148585.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树枝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men Junfeng Electron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men Junfeng Electron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men Junfeng Electron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men Junfeng Electron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148585.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88198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88198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88198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 Multi-Conductor Connectio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排线连接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双回弹端子的电源连接器,其包括连接座、抵压结构和端子,连接座内设有与排线对接的插槽,端子设置在插槽内;端子包括抵压部、第一弹性弯折部、第二弹性弯折部和接触部,接触部与抵压部的一端通过第一弹性弯折部连接,接触部远离第一弹性弯折部的一端与第二弹性弯折部连接,第二弹性弯折部与抵压部抵接;接触部与抵压部相对;插槽侧壁设有安装孔,端子的抵压部凸出于安装孔与抵压结构抵接,接触部与排线抵接。在第一弹性弯折部和第二弹性弯折部的作用下,使得整个接触部与排线贴合,实现端子与排线的面接触。

Description

一种具有双回弹端子的电源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排线连接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双回弹端子的电源连接器。
背景技术
在现有的排线与电源连接器的配合中,电源连接器上的端子与排线连接端的连接通常为点接触的形式。在申请号为CN202121657168.1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中公开了一种软排线连接器,其端子通过在端子的导电臂上设置两个接触凸点,以增加接触凸点的形式来保证电连接。但点接触的形式并不可靠,存在烧机的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实现端子与排线面接触的具有双回弹端子的电源连接器。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具有双回弹端子的电源连接器,包括连接座、抵压结构和端子,所述连接座内设有与排线对接的插槽,所述端子设置在插槽内;所述端子包括抵压部、第一弹性弯折部、第二弹性弯折部和接触部,所述接触部与抵压部的一端通过第一弹性弯折部连接,所述接触部远离第一弹性弯折部的一端与第二弹性弯折部连接,所述第二弹性弯折部与抵压部抵接;所述接触部与抵压部相对;所述插槽侧壁设有安装孔,所述端子的抵压部凸出于安装孔与抵压结构抵接,所述接触部与排线抵接。
进一步地,所述接触部的长度方向倾斜于抵压部的长度方向。
进一步地,所述端子还包括连接部,所述连接座远离其设置插槽的一侧设有连接孔,所述连接孔与安装孔连通,所述连接部设于连接孔内,所述连接部与抵压部远离第一弹性弯折部的一端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端子还包括固定部,所述固定部与连接部远离抵压部的一端连接,所述固定部设于连接孔内,所述固定部的两侧与连接孔内壁抵接,所述固定部的两侧设有防脱凸块。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孔包括第一连接孔,所述安装孔包括第一安装孔,所述端子包括第一端子,所述第一安装孔设于连接座的上端面,所述第一端子设于第一安装孔内,所述第一连接孔与第一安装孔连通,所述第一端子的连接部设于第一连接孔内,所述第一端子的抵压部呈条状且平行于连接座的上端面,所述第一端子的连接部在第一连接孔内倾斜朝向连接座上端面延伸;所述抵压结构设于连接座的上侧并与第一端子的抵压部抵接。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孔内对应固定部的两侧设有卡槽,所述固定部的两侧均插设于卡槽内;所述固定部远离连接部的一端的两侧设有限位部;当固定部插设于连接孔内时,所述限位部与连接孔边沿相抵。
进一步地,所述端子还包括插接部,所述插接部与固定部远离连接部的一端连接,所述插接部用于与其他电路结构插接。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孔还包括第二连接孔,所述安装孔还包括第二安装孔,所述端子还包括第二端子,所述第二安装孔设于插槽内,所述第二安装孔与第一安装孔相对,所述第二安装孔与第二连接孔连通,所述第二端子设于第二安装孔内;所述第二端子的接触部与第一端子的接触部相对,所述第二端子的接触部凸出于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二端子的抵压部与第一端子抵压部平行,所述第二端子的连接部设于第二连接孔内。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当排线插入插槽,端子的抵压部被抵压结构抵压时,端子的接触部被下压贴近排线;在第一弹性弯折部的弹性作用下,接触部与第一弹性弯折部连接一端与排线紧贴;当抵压结构持续下压,使得第二弹性弯折部与抵压部抵接的一端被抵压部下压,在第二弹性弯折部的作用下,端子的接触部与第二弹性弯折部连接一端与排线紧贴,进而使得整个接触部与排线贴合,实现端子与排线的面接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的具有双回弹端子的电源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的具有双回弹端子的电源连接器的端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的具有双回弹端子的电源连接器的端子的侧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的具有双回弹端子的电源连接器的连接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的具有双回弹端子的电源连接器的连接座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的具有双回弹端子的电源连接器的连接座与固定部配合时的结构示意图。
标号说明:
1、连接座;11、插槽;12、第一安装孔;13、第二安装孔;14、第一连接孔;15、第二连接孔;2、抵压结构;3、第一端子;4、第二端子;5、抵压部;6、第一弹性弯折部;7、接触部;8、第二弹性弯折部;9、连接部;10、固定部;101、防脱凸块;102、插接部;103、限位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予以说明。
请参照图1至图6,一种具有双回弹端子的电源连接器,包括连接座1、抵压结构2和端子,所述连接座1内设有与排线对接的插槽11,
所述端子设置在插槽11内;
所述端子包括抵压部5、第一弹性弯折部6、第二弹性弯折部8和接触部7,所述接触部7与抵压部5的一端通过第一弹性弯折部6连接,所述接触部7远离第一弹性弯折部6的一端与第二弹性弯折部8连接,所述第二弹性弯折部8与抵压部5抵接;所述接触部7与抵压部5相对;
所述插槽11侧壁设有安装孔,所述端子的抵压部5凸出于安装孔与抵压结构2抵接,所述接触部7与排线抵接。
从上述描述可知,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当排线插入插槽11,端子的抵压部5被抵压结构2抵压时,端子的接触部7被下压贴近排线;在第一弹性弯折部6的弹性作用下,接触部7与第一弹性弯折部6连接一端与排线紧贴;当抵压结构2持续下压,使得第二弹性弯折部8与抵压部5抵接的一端被抵压部5下压,在第二弹性弯折部8的作用下,端子的接触部7与第二弹性弯折部8连接一端与排线紧贴,进而使得整个接触部7与排线贴合,实现端子与排线的面接触。
进一步地,所述接触部7的长度方向倾斜于抵压部5的长度方向。
由上述描述可知,通过接触部7的倾斜设置,使得接触部7与抵压部5之间有足够的空间使得第二弹性弯折部8受压变形,以实现接触部7与排线的面接触;同时接触部7的倾斜设置能够使得排线在插入插槽11过程中即可与接触部7的部分结构进行抵接,由此给。
进一步地,所述端子还包括连接部9,所述连接座1远离其设置插槽11的一侧设有连接孔,所述连接孔与安装孔连通,所述连接部9设于连接孔内,所述连接部9与抵压部5远离第一弹性弯折部6的一端连接。
由上述描述可知,通过端子的连接部9与连接孔的设置,由连接座1的连接孔作为连接部9的安装位置,同时连接孔与插槽11位于连接座1的不同侧面,避免干涉的同时方便端子与其他结构的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端子还包括固定部10,所述固定部10与连接部9远离抵压部5的一端连接,所述固定部10设于连接孔内,所述固定部10的两侧与连接孔内壁抵接,所述固定部10的两侧设有防脱凸块101。
由上述描述可知,通过固定部10的防脱凸块101与连接孔内壁的配合,实现端子的安装固定,避免端子脱出连接孔而影响接触部7与排线的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孔包括第一连接孔14,所述安装孔包括第一安装孔12,所述端子包括第一端子3,所述第一安装孔12设于连接座1的上端面,所述第一端子3设于第一安装孔12内,所述第一连接孔14与第一安装孔12连通,所述第一端子3的连接部9设于第一连接孔14内,所述第一端子3的抵压部5呈条状且平行于连接座1的上端面,所述第一端子3的连接部9在第一连接孔14内倾斜朝向连接座1上端面延伸;所述抵压结构2设于连接座1的上侧并与第一端子3的抵压部5抵接。
由上述描述可知,第一端子3设于连接座1上端面的第一安装孔12内,第一端子3的连接部9设于第一连接孔14内;通过抵压结构2对连接座1上侧抵压,使得第一端子3的抵压部5受压,进而使得与抵压部5相对的接触部7与排线接触;而第一端子3的抵压部5平行于连接座1上端面的设置保证抵压结构2抵压时能够均匀于抵压部5接触;由第一端子3的连接部9在第一连接孔14内的倾斜设置,实现第一端子3的抵压部5凸出于第一安装孔12,以被抵压结构2抵压。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孔内对应固定部10的两侧设有卡槽,所述固定部10的两侧均插设于卡槽内;所述固定部10远离连接部9的一端的两侧设有限位部103;当固定部10插设于连接孔内时,所述限位部103与连接孔边沿相抵。
由上述描述可知,通过连接孔内设置的卡槽,与卡槽配合后的固定部10不会上下晃动,提高装配后的稳定性;同时限位部103的设置能够避免固定部10插设时过于深入连接孔内,进而导致对应的接触部7无法准确与排线贴合。
进一步地,所述端子还包括插接部102,所述插接部102与固定部10远离连接部9的一端连接,所述插接部102用于与其他电路结构插接。
由上述描述可知,通过插接部102实现与其他电路结构的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孔还包括第二连接孔15,所述安装孔还包括第二安装孔13,所述端子还包括第二端子4,所述第二安装孔13设于插槽11内,所述第二安装孔13与第一安装孔12相对,所述第二安装孔13与第二连接孔15连通,所述第二端子4设于第二安装孔13内;所述第二端子4的接触部7与第一端子3的接触部7相对,所述第二端子4的接触部7凸出于第二安装孔13,所述第二端子4的抵压部5与第一端子3抵压部5平行,所述第二端子4的连接部9设于第二连接孔15内。
由上述描述可知,通过设置第二连接孔15、第二安装孔13和第二端子4,由第二端子4和第一端子3的接触部7同时对排线的双面进行抵接,由此满足双面排线的连接需求。具体地,当第一端子3的抵压部5被抵压结构2抵压时,第一端子3的抵压部5下移,同时第一端子3的接触部7下移,第一端子3的接触部7与排线接触;而凸出于第二安装孔13的第二端子4的接触部7则被排线抵压,直至第二端子4的接触部7被抵压至平行贴合于排线。
参照图1至图6,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为:
本实用新型的应用场景:在排线与电源连接器的端子的接触设置中,现有的排线与端子的接触形式多为点接触,而点接触的形式容易松脱且存在烧机隐患。
如图1至图6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具有双回弹端子的电源连接器,包括连接座1、抵压结构2和端子。
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的电源连接器为翻盖式结构,抵压结构2包括翻盖和转轴,所述转轴设于连接座1上侧,转轴与翻盖连接,翻盖朝向连接座1上侧可转动,翻盖上对应连接座1上端面设有用于抵压端子的压块。
如图1和图4所示,所述连接座1内设有与排线对接的插槽11,所述插槽11侧壁设有安装孔,所述连接座1远离排线对接的一侧设有连接孔,所述连接孔与安装孔连接。
如图1至图4所示,所述端子设置在插槽11内;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端子有两个,分别为第一端子3和第二端子4;对应地,安装孔包括第一安装孔12和第二安装孔13,连接孔包括第一连接孔14和第二连接孔15。
所述端子均包括抵压部5、第一弹性弯折部6、第二弹性弯折部8、接触部7、连接部9、固定部10和插接部102。
如图2和图3所示,其中,所述接触部7与抵压部5的一端通过第一弹性弯折部6连接,所述接触部7远离第一弹性弯折部6的一端与第二弹性弯折部8连接,所述第二弹性弯折部8与抵压部5抵接,所述连接部9与与抵压部5远离第一弹性弯折部6的一端连接,所述固定部10与连接部9远离抵压部5的一端连接,所述插接部102与固定部10远离连接部9的一端连接。所述接触部7与抵压部5相对,所述接触部7的长度方向倾斜于抵压部5的长度方向。
如图3所示,抵压部5、第一弹性弯折部6、第二弹性弯折部8和接触部7形成O形结构。在第一弹性弯折部6、第二弹性弯折部8和接触部7上均镀有半金层,以保证与排线之间电信号的传输。
如图3至图6所示,所述第一安装孔12设于连接座1的上端面,所述第一端子3设于第一安装孔12内且第一端子3凸出于第一安装孔12,所述第一连接孔14与第一安装孔12连通,所述第一端子3的连接部9设于第一连接孔14内,所述第一端子3的抵压部5呈条状且平行于连接座1的上端面,所述第一端子3的连接部9在第一连接孔14内倾斜朝向连接座1上端面延伸;所述第一端子3的固定部10设于第一连接孔14内,所述第一端子3的固定部10两侧与第一连接孔14内壁抵接,所述第一端子3的固定部10的两侧设有防脱凸块101。所述第一连接孔14内对应固定部10的两侧设有卡槽,所述固定部10的两侧均插设于卡槽内;所述固定部10远离连接部9的一端的两侧设有限位部103;当固定部10插设于连接孔内时,所述限位部103与连接孔边沿相抵。
所述第二安装孔13设于插槽11内,所述第二安装孔13与第一安装孔12相对,所述第二端子4设于第二安装孔13内,所述第二端子4的接触部7与第一端子3的接触部7相对,所述第二端子4的接触部7凸出于第二安装孔13,所述第二端子4的抵压部5与第一端子3抵压部5平行,所述第二端子4的连接部9设于第二连接孔15内。与第一端子3相同地,所述第二端子4的固定部10两侧设有防脱凸块101和限位部103,且第二连接孔15内设有与之适配的卡槽。第一端子3和第二端子4均通过与固定部10连接的插接部102与其他电路结构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当排线插入插槽11后,驱动抵压结构2使其抵压第一端子3的抵压部5,进而将第一端子3的接触部7与排线贴合;在抵压过程中,在第一弹性弯折部6的弹性作用下,接触部7与第一弹性弯折部6连接一端与排线紧贴;当抵压结构2持续下压,使得第二弹性弯折部8与抵压部5抵接的一端被抵压部5下压,在第二弹性弯折部8的作用下,第一端子3的接触部7与第二弹性弯折部8连接一端与排线紧贴,进而使得整个接触部7与排线贴合,实现第一端子3与排线的面接触。而凸出于第二安装孔13的第二端子4的接触部7则被排线抵压,直至第二端子4的接触部7被抵压至平行贴合于排线。由此实现第一端子3和第二端子4与排线双面的面接触。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具有双回弹端子的电源连接器,当排线插入插槽,端子的抵压部被抵压结构抵压时,端子的接触部被下压贴近排线;在第一弹性弯折部的弹性作用下,接触部与第一弹性弯折部连接一端与排线紧贴;当抵压结构持续下压,使得第二弹性弯折部与抵压部抵接的一端被抵压部下压,在第二弹性弯折部的作用下,端子的接触部与第二弹性弯折部连接一端与排线紧贴,进而使得整个接触部与排线贴合,实现端子与排线的面接触。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同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8)

1.一种具有双回弹端子的电源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座、抵压结构和端子,所述连接座内设有与排线对接的插槽,所述端子设置在插槽内;所述端子包括抵压部、第一弹性弯折部、第二弹性弯折部和接触部,所述接触部与抵压部的一端通过第一弹性弯折部连接,所述接触部远离第一弹性弯折部的一端与第二弹性弯折部连接,所述第二弹性弯折部与抵压部抵接;所述接触部与抵压部相对;所述插槽侧壁设有安装孔,所述端子的抵压部凸出于安装孔与抵压结构抵接,所述接触部与排线抵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双回弹端子的电源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部的长度方向倾斜于抵压部的长度方向。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双回弹端子的电源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还包括连接部,所述连接座远离其设置插槽的一侧设有连接孔,所述连接孔与安装孔连通,所述连接部设于连接孔内,所述连接部与抵压部远离第一弹性弯折部的一端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具有双回弹端子的电源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还包括固定部,所述固定部与连接部远离抵压部的一端连接,所述固定部设于连接孔内,所述固定部的两侧与连接孔内壁抵接,所述固定部的两侧设有防脱凸块。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具有双回弹端子的电源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孔包括第一连接孔,所述安装孔包括第一安装孔,所述端子包括第一端子,所述第一安装孔设于连接座的上端面,所述第一端子设于第一安装孔内,所述第一连接孔与第一安装孔连通,所述第一端子的连接部设于第一连接孔内,所述第一端子的抵压部呈条状且平行于连接座的上端面,所述第一端子的连接部在第一连接孔内倾斜朝向连接座上端面延伸;所述抵压结构设于连接座的上侧并与第一端子的抵压部抵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具有双回弹端子的电源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孔内对应固定部的两侧设有卡槽,所述固定部的两侧均插设于卡槽内;所述固定部远离连接部的一端的两侧设有限位部;当固定部插设于连接孔内时,所述限位部与连接孔边沿相抵。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具有双回弹端子的电源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还包括插接部,所述插接部与固定部远离连接部的一端连接,所述插接部用于与其他电路结构插接。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具有双回弹端子的电源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孔还包括第二连接孔,所述安装孔还包括第二安装孔,所述端子还包括第二端子,所述第二安装孔设于插槽内,所述第二安装孔与第一安装孔相对,所述第二安装孔与第二连接孔连通,所述第二端子设于第二安装孔内;所述第二端子的接触部与第一端子的接触部相对,所述第二端子的接触部凸出于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二端子的抵压部与第一端子抵压部平行,所述第二端子的连接部设于第二连接孔内。
CN202222148585.4U 2022-08-16 2022-08-16 一种具有双回弹端子的电源连接器 Active CN21788198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148585.4U CN217881986U (zh) 2022-08-16 2022-08-16 一种具有双回弹端子的电源连接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148585.4U CN217881986U (zh) 2022-08-16 2022-08-16 一种具有双回弹端子的电源连接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881986U true CN217881986U (zh) 2022-11-22

Family

ID=840783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148585.4U Active CN217881986U (zh) 2022-08-16 2022-08-16 一种具有双回弹端子的电源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88198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24115B (zh) Socket electrical connector, plug electrical connector and combinations thereof
CN109103697B (zh) 插座连接器及电连接器总成
CN110011136B (zh) 连接器组合
WO2023185088A1 (zh) 浮动射频连接器及容差偏移对配的浮动射频连接器
CN110556651B (zh) 一种可浮动双通道的电连接器
CN217881986U (zh) 一种具有双回弹端子的电源连接器
CN212209825U (zh) 一种便于组装的插头
KR20160126171A (ko) Usb 타입-c 플러그와 압착 보조 커넥터의 결합 구조
CN212695350U (zh) 一种鱼眼形汽车插接端子
CN210379481U (zh) 圆形触点连接器端子
CN113161823A (zh) 一种1.25mm双排带卡扣连接器
TW201946334A (zh) 電連接器
CN218472474U (zh) 一种母头连接器、连接器组件及电子设备
CN214124160U (zh) 接触件
CN217589560U (zh) 电源连接器
CN216698805U (zh) 充电器
CN216720329U (zh) 一种电连接器
CN215377854U (zh) 一种带弹性定位接头的数据线
CN220856952U (zh) 一种micro sd卡连接器
CN209993784U (zh) 电连接器
CN219576148U (zh) 一种预放接触弹片的转接座
CN2726173Y (zh) 同轴连接器
CN202076510U (zh) 电连接器及电连接器组件
CN219246979U (zh) 连接器导电接触结构
CN218827979U (zh) 一种防跪pin的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