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875938U - 一种新型双层火炉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型双层火炉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875938U
CN217875938U CN202221990446.XU CN202221990446U CN217875938U CN 217875938 U CN217875938 U CN 217875938U CN 202221990446 U CN202221990446 U CN 202221990446U CN 217875938 U CN217875938 U CN 21787593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combustion furnace
fire
charcoal
as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990446.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培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87593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87593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aking, Grill, Roast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双层火炉,包括燃烧炉,所述燃烧炉的侧壁有内至外依次开设有内储水腔、清灰槽和外储水腔,本新型双层火炉通过加炭盒、加炭口、加炭管道和加炭门可使工作人员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不同位置的加炭工作,进而提升本新型双层火炉的适用性,通过挡灰单元、下灰单元、拉柄和集尘抽屉可对本新型双层火炉内经燃烧产生的灰烬进行快速的清理,由此可提升本新型双层火炉的使用便捷性,通过内储水腔、外储水腔、排水管、加水口、加水管、封闭单元、密封垫和调节单元可根据需求对本新型双层火炉内的热量进行释放和储存,由此可极大程度的提升本新型双层火炉的热量利用率。

Description

一种新型双层火炉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火炉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新型双层火炉。
背景技术
现在农村所用的火炉,多数采用煤作燃料,冒烟多、焦油多、污染空气、热效率低。使得一次性能源更加紧缺,加重了环境的污染。目前,国家大力提倡节能减排和使用生物质可再生新能源,在现有技术中,农村地区所用的火炉均能够提供烧水、烘烤食物、与炕床连接的使用方式,方便了实际使用,但在使用时,火炉与炕床之间一直连接,而炕床上无人时,便造成了对火炉热量的浪费,且火炉中炭在燃烧时容易堆积造成焖烧,使燃料不能充分燃烧,放热效率低,对燃料的利用率低,现有的火炉在燃烧后产生的灰烬多直接通过排灰口落至火炉的底部,严重影响到了火炉的美观性,故我们提出一种新型双层火炉。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双层火炉,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燃烧炉,所述燃烧炉的侧壁由内至外依次开设有内储水腔、清灰槽和外储水腔,所述内储水腔、清灰槽和外储水腔均为“U”形,所述燃烧炉的内腔侧面均匀开设有侧部出火口,所述侧部出火口穿过内储水腔延伸至清灰槽的内部,所述燃烧炉的下表面固定安装有下灰箱,所述下灰箱的内部均匀转动安装有三个转轴炉排,三个所述转轴炉排转动连接穿过下灰箱的侧面并在端部固定连接有上连接板,所述上连接板下部固定连接有下连接板,所述下连接板的外侧面固定连接有连接轴,所述连接轴上转动连接有外连接板,所述外连接板的两端分别与相邻的两个所述连接轴转动连接,位于前部的所述上连接板上固定连接有延伸板,所述转轴炉排的外侧面中部均匀固定安装有挡灰板,所述延伸板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拉柄,所述燃烧炉的侧面上端开设有进气口,所述进气口内安装有进气管道,所述燃烧炉的内腔后侧面中部上端固定安装有挡火板,所述挡火板的上表面中部开设有分火口,所述燃烧炉的上表面开设有缓冲槽,所述缓冲槽的内腔下表面中部开设有顶部出火口,所述挡火板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导火管,所述导火管的两端分别与顶部出火口和挡火板上表面中部的分火口连通,所述缓冲槽的内腔下表面前端开设有加炭口,所述加炭口的外部固定安装有加炭管道,所述加炭管道的后侧面开设有出气口,所述缓冲槽的内腔下表面后端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与清灰槽连通,所述缓冲槽的内腔下表面后端固定安装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内部前端底部安装有调节杆,所述调节杆的外侧面中部配合安装有封闭板,所述封闭板的内侧面安装有密封垫,所述封闭板与凹槽配合安装,所述密封垫与凹槽配合密封安装,所述调节杆的两端分别穿过安装板的侧面延伸至安装板的外端,所述调节杆的一端穿过燃烧炉的侧面延伸至燃烧炉的右端固定连接有摇柄,所述调节杆与摇柄的固定连接处设有圆板,所述摇柄的外部固定安装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为“U”形块,所述摇柄的外端固定安装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两端分别穿过固定块的侧面延伸至固定块的外部,所述固定块的外侧面前端安装有拉杆,所述拉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握柄,所述燃烧炉的右侧面上端固定安装有固定夹,所述固定夹与拉杆配合卡接安装,所述安装板的左右两端均安装有加水管,所述加水管的底端穿过缓冲槽的内腔下表面延伸至外储水腔的内部,所述燃烧炉的侧面底端均安装有排水管,所述排水管与外储水腔连通,所述燃烧炉的内腔后侧面底端固定安装有鼓风盒,所述鼓风盒的前侧面均匀开设有出风孔,所述燃烧炉的后侧面底端固定安装有鼓风机,所述下灰箱的后侧面上端安装有鼓风管道,所述鼓风管道的两端分别与鼓风盒的进风口和鼓风机的出风口连通,所述下灰箱的前侧面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内配合滑动安装有集尘抽屉,所述集尘抽屉的前侧面固定安装有底部把手,所述燃烧炉的上表面安装有顶板,所述顶板的上表面前端固定安装有加炭盒,所述加炭盒与加炭管道连通,所述加炭盒的外侧面顶端配合扣接安装有炭盒盖,所述炭盒盖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提杆,所述顶板的上表面中部开设有做饭口,所述做饭口的位置与顶部出火口的位置对应,所述做饭口内配合安装有盖板,所述顶板的上表面后端对称开设有加水口,所述加水口与加水管连通,所述燃烧炉的前侧面两端对称开设有清灰门槽,所述清灰门槽与清灰槽连通,所述清灰门槽的外部配合安装有清灰门,所述燃烧炉的前侧面中部开设有加炭门槽,所述加炭门槽的外部配合安装有加炭门,所述加炭门的前侧面右端和清灰门的前侧面中部均固定安装有外部把手,所述顶板的侧面均固定安装有夹板。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还包括遮板,所述遮板固定安装于顶板的前侧面,通过遮板可对本新型双层火炉的前端进行遮盖。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还包括连接管道,所述连接管道固定安装于燃烧炉的后侧面上端,所述连接管道的一端与安装板的后侧面固定连接,通过连接管道可使本新型双层火炉能够快速的与外部进行连接,进而可对本新型双层火炉燃烧产生的热量进行有效利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还包括支撑板,所述支撑板固定安装于下灰箱的下表面,通过支撑板可提升下灰箱的高度,且还可避免下灰箱直接与安装地面进行接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包括进风口滤板,所述进风口滤板安装于燃烧炉的左侧面中部,所述进风口滤板与进气口连通,通过进风口滤板可对进到进气口的空气进行过滤,从而避免外部杂物经过进气口进到燃烧炉的内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加炭盒、加炭口、加炭管道和加炭门可使工作人员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不同位置的加炭工作,进而提升本新型双层火炉的适用性,通过挡灰单元、下灰单元、拉柄和集尘抽屉可对本新型双层火炉内经燃烧产生的灰烬进行快速的清理,由此可提升本新型双层火炉的使用便捷性,通过内储水腔、外储水腔、排水管、加水口、加水管、封闭单元、密封垫和调节单元可根据需求对本新型双层火炉内的热量进行释放和储存,由此可极大程度的提升本新型双层火炉的热量利用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后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缓冲槽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前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右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燃烧炉、2内储水腔、3侧部出火口、4清灰槽、5外储水腔、6下灰箱、7挡灰单元、71转轴炉排、72挡灰板、8下灰单元、81下连接板、82外连接板、83连接轴、84上连接板、85延伸板、9拉柄、10进气口、11挡火板、12顶部出火口、13导火管、14加炭管道、15遮板、16加炭口、17出气口、18安装板、19封闭单元、191调节杆、192封闭板、20密封垫、21连接管道、22调节单元、221圆板、222摇柄、223固定杆、224固定块、225拉杆、226固定夹、227握柄、23排水管、24鼓风单元、241鼓风机、242鼓风管道、243鼓风盒、25集尘抽屉、26顶板、27加炭盒、28炭盒盖、29提杆、30做饭口、31盖板、32加水口、33加水管、34清理门、341清灰门、342外部把手、343加炭门、35底部把手、36夹板、37支撑板、38进风口滤板。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双层火炉,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燃烧炉1,燃烧炉1的侧壁由内至外依次开设有内储水腔2、清灰槽4和外储水腔5,内储水腔2、清灰槽4和外储水腔5均为“U”形,燃烧炉1的内腔侧面均匀开设有侧部出火口3,侧部出火口3穿过内储水腔2延伸至清灰槽4的内部,燃烧炉1的下表面固定安装有下灰箱6,下灰箱6的内部均匀转动安装有三个转轴炉排71,三个转轴炉排71转动连接穿过下灰箱6的侧面并在端部固定连接有上连接板84,上连接板84下部固定连接有下连接板81,下连接板81的外侧面固定连接有连接轴83,连接轴83上转动连接有外连接板82,外连接板82的两端分别与相邻的两个连接轴83转动连接,位于前部的上连接板84上固定连接有延伸板85,转轴炉排71的外侧面中部均匀固定安装有挡灰板72,延伸板85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拉柄9,燃烧炉1的侧面上端开设有进气口10,进气口10内安装有进气管道,燃烧炉1的内腔后侧面中部上端固定安装有挡火板11,挡火板11的上表面中部开设有分火口,燃烧炉1的上表面开设有缓冲槽,缓冲槽的内腔下表面中部开设有顶部出火口12,挡火板11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导火管13,导火管13的两端分别与顶部出火口12和挡火板11上表面中部的分火口连通,缓冲槽的内腔下表面前端开设有加炭口16,加炭口16的外部固定安装有加炭管道14,加炭管道14的后侧面开设有出气口17,缓冲槽的内腔下表面后端开设有凹槽,凹槽与清灰槽4连通,缓冲槽的内腔下表面后端固定安装有安装板18,安装板18的内部前端底部安装有调节杆191,调节杆191的外侧面中部配合安装有封闭板192,封闭板192的内侧面安装有密封垫20,封闭板192与凹槽配合安装,密封垫20与凹槽配合密封安装,调节杆191的两端分别穿过安装板18的侧面延伸至安装板18的外端,调节杆191的一端穿过燃烧炉1的侧面延伸至燃烧炉1的右端固定连接有摇柄222,调节杆191与摇柄222的固定连接处设有圆板221,摇柄222的外部固定安装有固定块224,固定块224为“U”形块,摇柄222的外端固定安装有固定杆223,固定杆223的两端分别穿过固定块224的侧面延伸至固定块224的外部,固定块224的外侧面前端安装有拉杆225,拉杆225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握柄227,燃烧炉1的右侧面上端固定安装有固定夹226,固定夹226与拉杆225配合卡接安装,安装板18的左右两端均安装有加水管33,加水管33的底端穿过缓冲槽的内腔下表面延伸至外储水腔5的内部,燃烧炉1的侧面底端均安装有排水管23,排水管23与外储水腔5连通,燃烧炉1的内腔后侧面底端固定安装有鼓风盒243,鼓风盒243的前侧面均匀开设有出风孔,燃烧炉1的后侧面底端固定安装有鼓风机241,下灰箱6的后侧面上端安装有鼓风管道242,鼓风管道242的两端分别与鼓风盒243的进风口和鼓风机241的出风口连通,下灰箱6的前侧面开设有滑槽,滑槽内配合滑动安装有集尘抽屉25,集尘抽屉25的前侧面固定安装有底部把手35,燃烧炉1的上表面安装有顶板26,顶板26的上表面前端固定安装有加炭盒27,加炭盒27与加炭管道14连通,加炭盒27的外侧面顶端配合扣接安装有炭盒盖28,炭盒盖28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提杆29,顶板26的上表面中部开设有做饭口30,做饭口30的位置与顶部出火口12的位置对应,做饭口30内配合安装有盖板31,顶板26的上表面后端对称开设有加水口32,加水口32与加水管33连通,燃烧炉1的前侧面两端对称开设有清灰门槽,清灰门槽与清灰槽4连通,清灰门槽的外部配合安装有清灰门341,燃烧炉1的前侧面中部开设有加炭门槽,加炭门槽的外部配合安装有加炭门343,加炭门343的前侧面右端和清灰门341的前侧面中部均固定安装有外部把手342,顶板26的侧面均固定安装有夹板36,通过加炭盒27、加炭口14、加炭管道14和加炭门343可从燃烧炉1的顶部和前端向燃烧炉1的内部加入炭,然后使炭在燃烧炉1内进行燃烧,燃烧炉1内的燃烧产生的火焰经过侧部出火口3进入清灰槽4的内部,且通过挡火板11、顶部出火口12和导火管13将火焰送至做饭口30的下方,由此可对做饭口30处的锅具进行加热,在火焰转移过程中,可对燃烧炉1侧壁的内储水腔2和外储水腔5内储存的水进行加热处理,同时,通过排水管23可将内储水腔2和外储水腔5内加热后的水进行排放,通过加水口32和加水管33可向内储水腔2和外储水腔5内加注冷水,由此可完成内储水腔2和外储水腔5内水的更换,通过鼓风机241工作,可使鼓风机241产生的风经过鼓风管道242送至鼓风盒243的内部,然后经鼓风盒243前侧面开设有的出风孔送至燃烧炉1的内部,由此可提升燃烧炉1内炭燃烧的效率,工作人员通过手握握柄227进行前拉,可使握柄227带动拉杆225于固定夹226内进行移动调节,进而使拉杆225带动其另一端固定连接的固定块224及固定块224内设置的固定杆223进行位置调节,由此可使固定杆223带动摇柄222进行前拉,从而可使摇柄222带动调节杆191于安装板18的侧面进行转动调节,从而使调节杆191带动其外侧面设置的封闭板192取消对凹槽的配合安装,由此可使清灰槽4内的热量经凹槽转移至缓冲槽的内部,工作人员通过对拉柄9进行晃动,进而可使拉柄9带动其下表面固定连接的延伸板85及延伸板85下表面固定连接的上连接板84进行于转轴炉排71的外侧面进行转动调节,进而使上连接板84通过其下表面设置的连接杆带动下连接板81进行晃动,由此通过外连接板82和连接轴83的配合安装,可使三个转轴炉排71同步进行转动调节,由此可使转轴炉排71外表面中部的挡灰板72于下灰箱6的内部进行转动调节,由此可使挡灰板72上的灰烬落入集尘抽屉25的内部,之后工作人员通过拉动底部把手35可使集尘抽屉25于滑槽内进行滑动调节,进而可将集尘抽屉25于下灰箱6的内部移出,同时,通过外部把手342拉动清灰门341,使清灰门341取消与清灰门槽的配合安装,进而可通过工具对清灰槽4内的灰烬进行清理,由此完成对本新型双层火炉的清灰工作。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还包括遮板15,遮板15固定安装于顶板26的前侧面,通过遮板15可对本新型双层火炉的前端进行遮盖,由此可使本新型双层火炉的使用便捷性得到提升。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还包括连接管道21,连接管道21固定安装于燃烧炉1的后侧面上端,连接管道21的一端与安装板18的后侧面固定连接,通过连接管道21可使本新型双层火炉能够快速的与外部进行连接,进而可对本新型双层火炉燃烧产生的热量进行有效利用,由此可使本新型双层火炉的实用性得到提升。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还包括支撑板37,支撑板37固定安装于下灰箱6的下表面,通过支撑板37可提升下灰箱6的高度,且还可避免下灰箱6直接与安装地面进行接触,由此可提升本新型双层火炉的清灰效率。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包括进风口滤板38,进风口滤板38安装于燃烧炉1的左侧面中部,进风口滤板38与进气口10连通,通过进风口滤板38可对进到进气口10的空气进行过滤,从而避免外部杂物经过进气口10进到燃烧炉1的内部,由此可对本新型双层火炉的持续工作进行保障。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在使用时,工作人员通过加炭盒27、加炭口14、加炭管道14和加炭门343可从燃烧炉1的顶部和前端向燃烧炉1的内部加入炭,然后使炭在燃烧炉1内进行燃烧,燃烧炉1内的燃烧产生的火焰经过侧部出火口3进入清灰槽4的内部,且通过挡火板11、顶部出火口12和导火管13将火焰送至做饭口30的下方,由此可对做饭口30处的锅具进行加热,在火焰转移过程中,可对燃烧炉1侧壁的内储水腔2和外储水腔5内储存的水进行加热处理,同时,通过排水管23可将内储水腔2和外储水腔5内加热后的水进行排放,通过加水口32和加水管33可向内储水腔2和外储水腔5内加注冷水,由此可完成内储水腔2和外储水腔5内水的更换,通过鼓风机241工作,可使鼓风机241产生的风经过鼓风管道242送至鼓风盒243的内部,然后经鼓风盒243前侧面开设有的出风孔送至燃烧炉1的内部,由此可提升燃烧炉1内炭燃烧的效率,工作人员通过手握握柄227进行前拉,可使握柄227带动拉杆225于固定夹226内进行移动调节,进而使拉杆225带动其另一端固定连接的固定块224及固定块224内设置的固定杆223进行位置调节,由此可使固定杆223带动摇柄222进行前拉,从而可使摇柄222带动调节杆191于安装板18的侧面进行转动调节,从而使调节杆191带动其外侧面设置的封闭板192取消对凹槽的配合安装,由此可使清灰槽4内的热量经凹槽转移至缓冲槽的内部,工作人员通过对拉柄9进行晃动,进而可使拉柄9带动其下表面固定连接的延伸板85及延伸板85下表面固定连接的上连接板84进行于转轴炉排71的外侧面进行转动调节,进而使上连接板84通过其下表面设置的连接杆带动下连接板81进行晃动,由此通过外连接板82和连接轴83的配合安装,可使三个转轴炉排71同步进行转动调节,由此可使转轴炉排71外表面中部的挡灰板72于下灰箱6的内部进行转动调节,由此可使挡灰板72上的灰烬落入集尘抽屉25的内部,之后工作人员通过拉动底部把手35可使集尘抽屉25于滑槽内进行滑动调节,进而可将集尘抽屉25于下灰箱6的内部移出,同时,通过外部把手342拉动清灰门341,使清灰门341取消与清灰门槽的配合安装,进而可通过工具对清灰槽4内的灰烬进行清理,由此完成对本新型双层火炉的清灰工作。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电路连接为本领域技术人员采用的惯用手段,可通过有限次试验得到技术启示,属于广泛使用的现有技术。
本文中未详细说明的部件为现有技术。
上述虽然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做出各种变化,而不具备创造性劳动的修改或变形仍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内。

Claims (5)

1.一种新型双层火炉,其特征在于,包括燃烧炉(1),所述燃烧炉(1)的侧壁由内至外依次开设有内储水腔(2)、清灰槽(4)和外储水腔(5),所述内储水腔(2)、清灰槽(4)和外储水腔(5)均为“U”形,所述燃烧炉(1)的内腔侧面均匀开设有侧部出火口(3),所述侧部出火口(3)穿过内储水腔(2)延伸至清灰槽(4)的内部,所述燃烧炉(1)的下表面固定安装有下灰箱(6),所述下灰箱(6)的内部均匀转动安装有三个转轴炉排(71),三个所述转轴炉排(71)转动连接穿过下灰箱(6)的侧面并在端部固定连接有上连接板(84),所述上连接板(84)下部固定连接有下连接板(81),所述下连接板(81)的外侧面固定连接有连接轴(83),所述连接轴(83)上转动连接有外连接板(82),所述外连接板(82)的两端分别与相邻的两个所述连接轴(83)转动连接,位于前部的所述上连接板(84)上固定连接有延伸板(85),所述转轴炉排(71)的外侧面中部均匀固定安装有挡灰板(72),所述延伸板(85)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拉柄(9),所述燃烧炉(1)的侧面上端开设有进气口(10),所述进气口(10)内安装有进气管道,所述燃烧炉(1)的内腔后侧面中部上端固定安装有挡火板(11),所述挡火板(11)的上表面中部开设有分火口,所述燃烧炉(1)的上表面开设有缓冲槽,所述缓冲槽的内腔下表面中部开设有顶部出火口(12),所述挡火板(11)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导火管(13),所述导火管(13)的两端分别与顶部出火口(12)和挡火板(11)上表面中部的分火口连通,所述缓冲槽的内腔下表面前端开设有加炭口(16),所述加炭口(16)的外部固定安装有加炭管道(14),所述加炭管道(14)的后侧面开设有出气口(17),所述缓冲槽的内腔下表面后端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与清灰槽(4)连通,所述缓冲槽的内腔下表面后端固定安装有安装板(18),所述安装板(18)的内部前端底部安装有调节杆(191),所述调节杆(191)的外侧面中部配合安装有封闭板(192),所述封闭板(192)的内侧面安装有密封垫(20),所述封闭板(192)与凹槽配合安装,所述密封垫(20)与凹槽配合密封安装,所述调节杆(191)的两端分别穿过安装板(18)的侧面延伸至安装板(18)的外端,所述调节杆(191)的一端穿过燃烧炉(1)的侧面延伸至燃烧炉(1)的右端固定连接有摇柄(222),所述调节杆(191)与摇柄(222)的固定连接处设有圆板(221),所述摇柄(222)的外部固定安装有固定块(224),所述固定块(224)为“U”形块,所述摇柄(222)的外端固定安装有固定杆(223),所述固定杆(223)的两端分别穿过固定块(224)的侧面延伸至固定块(224)的外部,所述固定块(224)的外侧面前端安装有拉杆(225),所述拉杆(225)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握柄(227),所述燃烧炉(1)的右侧面上端固定安装有固定夹(226),所述固定夹(226)与拉杆(225)配合卡接安装,所述安装板(18)的左右两端均安装有加水管(33),所述加水管(33)的底端穿过缓冲槽的内腔下表面延伸至外储水腔(5)的内部,所述燃烧炉(1)的侧面底端均安装有排水管(23),所述排水管(23)与外储水腔(5)连通,所述燃烧炉(1)的内腔后侧面底端固定安装有鼓风盒(243),所述鼓风盒(243)的前侧面均匀开设有出风孔,所述燃烧炉(1)的后侧面底端固定安装有鼓风机(241),所述下灰箱(6)的后侧面上端安装有鼓风管道(242),所述鼓风管道(242)的两端分别与鼓风盒(243)的进风口和鼓风机(241)的出风口连通,所述下灰箱(6)的前侧面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内配合滑动安装有集尘抽屉(25),所述集尘抽屉(25)的前侧面固定安装有底部把手(35),所述燃烧炉(1)的上表面安装有顶板(26),所述顶板(26)的上表面前端固定安装有加炭盒(27),所述加炭盒(27)与加炭管道(14)连通,所述加炭盒(27)的外侧面顶端配合扣接安装有炭盒盖(28),所述炭盒盖(28)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提杆(29),所述顶板(26)的上表面中部开设有做饭口(30),所述做饭口(30)的位置与顶部出火口(12)的位置对应,所述做饭口(30)内配合安装有盖板(31),所述顶板(26)的上表面后端对称开设有加水口(32),所述加水口(32)与加水管(33)连通,所述燃烧炉(1)的前侧面两端对称开设有清灰门槽,所述清灰门槽与清灰槽(4)连通,所述清灰门槽的外部配合安装有清灰门(341),所述燃烧炉(1)的前侧面中部开设有加炭门槽,所述加炭门槽的外部配合安装有加炭门(343),所述加炭门(343)的前侧面右端和清灰门(341)的前侧面中部均固定安装有外部把手(342),所述顶板(26)的侧面均固定安装有夹板(3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双层火炉,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遮板(15),所述遮板(15)固定安装于顶板(26)的前侧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双层火炉,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管道(21),所述连接管道(21)固定安装于燃烧炉(1)的后侧面上端,所述连接管道(21)的一端与安装板(18)的后侧面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双层火炉,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支撑板(37),所述支撑板(37)固定安装于下灰箱(6)的下表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双层火炉,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进风口滤板(38),所述进风口滤板(38)安装于燃烧炉(1)的左侧面中部,所述进风口滤板(38)与进气口(10)连通。
CN202221990446.XU 2021-08-14 2022-07-30 一种新型双层火炉 Active CN217875938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900729 2021-08-14
CN2021219007296 2021-08-14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875938U true CN217875938U (zh) 2022-11-22

Family

ID=840567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990446.XU Active CN217875938U (zh) 2021-08-14 2022-07-30 一种新型双层火炉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87593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791767B (zh) 一种生物质颗粒燃烧机及其使用方法
CN204593362U (zh) 一种生物质颗粒燃烧机
CN209944744U (zh) 一种生物质颗粒燃料取暖炉
CN202032618U (zh) 新型高效节能环保多用供暖炉
CN217875938U (zh) 一种新型双层火炉
CN208901369U (zh) 一种煤粉高效清洁利用的低碳燃烧装置
CN201672549U (zh) 节能环保防氟炉
CN109855304A (zh) 一种生物质颗粒燃料取暖炉
CN210441248U (zh) 一种养炭炉
CN202613501U (zh) 多功能秸秆颗粒自动直燃炉
CN212930007U (zh) 一种垃圾气化蓄热燃烧装置
CN214830113U (zh) 一种节能环保型燃煤锅炉高温气化炉
CN210624580U (zh) 一种暖风炉
CN204611846U (zh) 热风高温煤柴无烟灶
CN208595556U (zh) 一种生物质真火壁炉装置
CN112833428A (zh) 一种民用生物质压块、颗粒两用炊事烤火炉
CN218154328U (zh) 一种炊事采暖炉组合式箱体结构
CN208703959U (zh) 一种以兰炭为燃料的多功能取暖炉
CN220083116U (zh) 一种多水套气化采暖炉
CN217635757U (zh) 一种环保节能的不锈钢灶台
CN202581415U (zh) 生物质燃烧炉
CN108716696A (zh) 一种生物质真火壁炉装置
CN201954585U (zh) 民用高效低排放生物质炉具
CN211667857U (zh) 一种秸秆生物颗粒燃烧炉
CN218787565U (zh) 一种高效节能兰炭烘干窑热风炉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