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853128U - 摆头机构及医用吻合器 - Google Patents
摆头机构及医用吻合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7853128U CN217853128U CN202220973110.6U CN202220973110U CN217853128U CN 217853128 U CN217853128 U CN 217853128U CN 202220973110 U CN202220973110 U CN 202220973110U CN 217853128 U CN217853128 U CN 217853128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driven wheel
- driven
- wheel
- driving
- pul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ortable Nailing Machines And Stapl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摆头机构及医用吻合器,所述摆头机构包括:主动轮,包括主动轮齿部;从动轮,包括第一从动轮齿部和第二从动轮齿部,所述第一从动轮齿部与所述主动轮齿部相啮合;拉片驱动件,包括拉片配合部和沿所述吻合器的轴向延伸的齿条部,所述齿条部与所述第二从动轮齿部相啮合,以使得所述从动轮旋转时,所述第二从动轮齿部通过所述齿条部带动所述拉片驱动件沿所述轴向运动;摆头拉片,沿所述轴向延伸且固定于所述拉片配合部。本实用新型的摆头机构可以简单方便地实现吻合器的钉头部相对于吻合器本体的摆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摆头机构及医用吻合器。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医用吻合器包括吻合器本体、活动连接所述吻合器本体的击发把手以及与所述本体配合的钉砧组件。所述吻合器本体包括击发组件和设于远端侧的钉仓组件。在手术过程中,将两段需要吻合起来的组织放置在钉砧组件的钉砧和钉仓组件的钉仓之间,调整钉砧和钉仓的距离来逐渐夹紧组织,然后通过击发把手驱动击发组件使得吻合钉在钉砧成型,完成两段组织的吻合连接。
为了适应更多手术场景的需要,需要钉头部可以相对于吻合器本体有更多的角度选择。因此,可以在吻合器本体和钉头部之间设置摆头机构,所述摆头机构包括摆头拉片,摆头拉片的远端连接至钉头部,当驱动摆头拉杆沿吻合器的轴向移动时,摆头拉杆的远端侧带动钉头部相对于吻合器本体顺时针或逆时针摆动。
现有的摆头机构结构一般比较复杂,并且在摆头摆动时,难以设置摆动的角度,在使用过程中,钉头部还可能会出现不可控的摆动现象,从而造成钉头部摆动角度的不可控,导致吻合器的钉头部无法准确地定位,影响手术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中,远端侧和近端侧是相对于操作者来说的,距离操作者较近的一端为近端侧,距离操作者较远的一端,即更靠近手术位置的一端为远端侧。在吻合器中,内侧与外侧是相对于吻合器的轴心来说的,靠近轴心的一侧为内侧,远离轴心的一侧为外侧。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摆头机构及医用吻合器,可以简单方便地实现吻合器的钉头部相对于吻合器本体的摆动,并且可以通过齿轮配合调整钉头部的摆动角度。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摆头机构,包括:
主动轮,包括主动轮齿部;
从动轮,包括第一从动轮齿部和第二从动轮齿部,所述第一从动轮齿部与所述主动轮齿部相啮合;
拉片驱动件,包括拉片配合部和沿所述吻合器的轴向延伸的齿条部,所述齿条部与所述第二从动轮齿部相啮合,以使得所述从动轮旋转时,所述第二从动轮齿部通过所述齿条部带动所述拉片驱动件沿所述轴向运动;
摆头拉片,沿所述轴向延伸且固定于所述拉片配合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从动轮齿部和所述第二从动轮齿部同轴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从动轮齿部与所述第二从动轮齿部同步运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主动轮还包括本体部和旋钮,所述本体部包括远离所述从动轮的第一侧和朝向所述从动轮的第二侧,所述旋钮和所述主动轮齿部分别设置于所述本体部的第一侧和第二侧,所述主动轮与所述旋钮的旋转中心同轴。
在一些实施例中,包括两个所述从动轮、两个所述拉片驱动件及两个所述摆头拉片;两个所述摆头拉片沿轴向对称设置,各个所述从动轮及各个所述拉片驱动件分别与一个所述拉片配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两个所述从动轮及两个所述拉片驱动件分别位于所述吻合器的轴心的两侧,且轴对称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两个所述从动轮及两个所述拉片驱动件分别位于所述吻合器的轴心的两侧,且非轴对称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拉片驱动件包括朝向所述摆头拉片的第一侧和远离所述摆头拉片的第二侧,所述拉片配合部和所述齿条部分别设置于所述拉片驱动件的第一侧和第二侧。
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支撑件和壳体,所述壳体包括第一内表面和第二内表面,所述第一内表面与所述第二内表面之间围设成容置腔体;
所述支撑件固定设于所述容置腔体,所述支撑件包括朝向所述第一内表面的第三表面和朝向所述第二内表面的第四表面,所述主动轮和所述从动轮至少部分设于所述第四表面和所述壳体的第二内表面之间,所述拉片驱动件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三表面和所述壳体的第一内表面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撑件上设置有第一引导部,所述拉片驱动件设置有第二引导部,所述第一引导部和所述第二引导部中的一个为沿所述轴向延伸的第一引导槽,另一个为第一引导件,所述第一引导件嵌设于所述第一引导槽中,且所述第一引导件的轴向长度小于所述第一引导槽的轴向长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壳体的第一内表面设置有第三引导部,所述拉片驱动件设置有第四引导部,所述第三引导部和所述第四引导部中的一个为沿所述轴向延伸的第二引导槽,另一个为第二引导件,所述第二引导件嵌设于所述第二引导槽中,且所述第二引导件的轴向长度小于所述第二引导槽的轴向长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撑件包括主动轮配合部,所述主动轮配合部与所述主动轮齿部的中心形成嵌设配合,使得所述主动轮齿部可绕所述主动轮配合部旋转。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撑件包括从动轮配合部,所述从动轮配合部设置有通孔,所述从动轮穿设于所述通孔中,以使得所述第一从动轮齿部至少部分位于所述支撑件的第四表面与所述壳体的第二内表面之间,所述第二从动轮齿部至少部分位于所述支撑件的第三表面与所述壳体的第一内表面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撑件或所述壳体上设置有止位部,所述主动轮和/或所述从动轮设置有连续分布的多个止位配合部;
所述主动轮和/或所述从动轮不受外力时,所述止位部至少与一个所述止位配合部相啮合,所述主动轮和/或所述从动轮受外力驱动发生旋转时,所述止位部在所述止位配合部的作用下向远离所述止位配合部的方向运动,而不阻挡所述主动轮和/或所述从动轮的旋转。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止位配合部为所述主动轮齿部、所述第一从动轮齿部和所述第二从动轮齿部中的至少一个。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主动轮还包括本体部,所述本体部包括远离所述从动轮的第一侧和朝向所述从动轮的第二侧,所述主动轮齿部设置于所述本体部的第二侧,所述止位配合部与所述主动轮齿部分离设置,且所述止位配合部的表面为圆弧形齿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止位部至少部分是弹性的,所述主动轮和/或所述从动轮受外力驱动发生旋转时,所述止位部在所述止位配合部的作用下向远离所述止位配合部的方向运动,且发生弹性变形。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止位部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倾斜的引导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壳体的第一内表面设置有从动轮固定部,所述从动轮还包括转轴部,所述转轴部与所述从动轮固定部形成嵌设配合,以使得所述从动轮可绕所述从动轮固定部旋转。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医用吻合器,包括上述的摆头机构。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摆头机构及医用吻合器具有如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摆头机构中通过主动轮驱动从动轮转动,通过从动轮与拉片驱动件的齿条部相配合,实现将旋转运动转换为轴向运动,进而通过拉片驱动件的拉片配合部带动摆头拉片沿轴向运动,从而可以简单方便地实现吻合器的钉头部相对于吻合器本体的摆动,并且可以通过主动轮和从动轮的齿轮配合以及从动轮与齿条部的齿面配合,可以灵活地调整钉头部的摆动方向和摆动角度。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医用吻合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钉头部摆头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摆头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主动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主动轮、从动轮和拉片驱动件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主动轮、从动轮和拉片驱动件配合的仰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去除第二壳体和主动轮后的摆头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去除壳体和主动轮后的摆头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从动轮和拉片驱动件配合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拉片驱动件和摆头拉片配合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拉片驱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第一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支撑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支撑架和主动轮配合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1 吻合器本体 6 拉片驱动件
111 套管 61 齿条部
112 固定把手 62 拉片配合部
12 击发把手 63 第一引导件
20 套管通道 64 第二引导件
2 第二壳体(上壳体) 7 支撑件
3 第一壳体(下壳体) 71 主动轮配合部
31 支撑件固定槽 72 从动轮支撑部
32 第二引导槽 721 通孔
33 从动轮固定槽 73 止位部
4 主动轮 731 第一引导面
41 旋钮 732 第二引导面
42 主动轮齿部 74 固定柱
43 止位配合部 75 第一引导槽
44 本体部 8 摆头拉片
5 从动轮 9 钉头部
51 第一从动轮齿部 91 钉砧
52 第二从动轮齿部 92 钉仓组件
53 转轴部 93 连接件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方式。然而,示例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实施方式;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使得本实用新型将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方式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结构,因而将省略对它们的重复描述。说明书中的“或”、“或者”均可能表示“和”或者“或”。虽然本说明书中可使用术语“上”、“下”、“之间”等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不同示例性特征和元件,但是这些术语用于本文中仅出于方便,例如根据附图中所述的示例的方向。在不同的实施例中,“上”和“下”的相对位置关系可以进行互换。本说明书中的任何内容都不应理解为需要结构的特定三维方向才落入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本说明书中虽然采用“第一”或“第二”等来表示某些特征,但其仅为表示作用,而作为具体特征的数量和重要性的限制。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摆头机构和包括该摆头机构的医用吻合器,所述医用吻合器包括钉头部、吻合器本体和设置于所述钉头部和所述吻合器本体之间的摆头机构。所述摆头机构包括主动轮、从动轮、拉片驱动件和摆头拉片。所述主动轮包括主动轮齿部。所述从动轮包括第一从动轮齿部和第二从动轮齿部,所述第一从动轮齿部与所述主动轮齿部相啮合。因此,在操作者控制主动轮旋转时,通过所述主动轮齿部和所述第一从动轮齿部的齿轮啮合,可以驱动所述从动轮旋转。同样地,如果直接控制从动轮旋转,也可以通过所述第一从动轮齿部和所述主动轮齿部的齿轮啮合,驱动所述主动轮旋转。
所述拉片驱动件包括拉片配合部和沿所述吻合器的轴向延伸的齿条部,所述齿条部与所述第二从动轮齿部相啮合。所述摆头拉片沿所述轴向延伸且固定于所述拉片配合部。所述拉片驱动件将所述从动轮的旋转运动转化为轴向运动。所述从动轮旋转时,所述第二从动轮齿部通过所述齿条部带动所述拉片驱动件沿所述吻合器的轴向运动,从而可以简单方便地实现吻合器的钉头部相对于吻合器本体的摆动。同时,本实用新型通过主动轮和从动轮的齿轮配合以及从动轮与齿条部的齿面配合,可以灵活地调整钉头部的摆动方向和摆动角度。
在本实用新型中,从动轮指的是设置有与拉片驱动件配合的第二从动轮齿部的齿轮,主动轮指的是与从动轮啮合配合的齿轮,但并不特指必须所述主动轮驱动从动轮旋转。在不同的实施例中,可以是所述主动轮旋转而驱动所述从动轮旋转,也可以是所述从动轮旋转而驱动所述主动轮旋转。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介绍本实用新型各个具体实施例的摆头机构的结构,可以理解的是,各个具体实施例不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的限制。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摆头机构和包括该摆头机构的医用吻合器,所述医用吻合器包括钉头部9、吻合器本体11、枢转地连接于所述吻合器本体11的击发把手12和设置于所述钉头部9和所述吻合器本体11之间的摆头机构。所述吻合器本体11包括本体壳体、固定把手112和套管111,所述套管111的远端侧连接于所述钉头部9。所述钉头部9包括相对设置的钉砧91和钉仓组件92以及位于所述钉砧91和钉仓组件92的近端侧的连接件93。所述摆头机构包括两个轴对称设置的摆头拉片8,所述摆头拉片8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套管111的内部,图2中省去了套管111以示出所述摆头拉片8与钉头部9的配合。所述摆头拉片8的远端侧连接于所述连接件93。通过所述摆头拉片8的轴向运动可以控制所述钉头部9相对于吻合器的轴心S0进行横向摆动。具体地,在图2的视角中,位于上方的摆头拉片8向近端侧方向运动,位于下方的摆头拉片8向远端侧方向运动时,实现所述钉头部9沿R1方向摆动。位于上方的摆头拉片8向远端侧方向运动,位于下方的摆头拉片8向近端侧方向运动时,实现所述钉头部9沿R2方向摆动。
在本实用新型中,远端侧和近端侧是相对于操作者来说的,距离操作者较近的一端为近端侧,距离操作者较远的一端,即更靠近手术位置的一端为远端侧,沿所述吻合器的轴心的方向为轴向,即从吻合器的远端侧到近端侧的方向,或从吻合器的近端侧到远端侧的方向。例如,在图2的视角中,所述钉头部9的远端侧为左边一侧,近端侧为右边一侧。S1方向即为从吻合器的远端侧向近端侧的方向。定义S1方向或与S1方向相反的方向为吻合器的轴向。定义图1中的S2方向为吻合器的纵向,即高度方向。定义图2中S3方向为吻合器的横向,即宽度方向。对于在本实用新型中,对于一个部件来说,内侧和外侧是相对于吻合器的轴心来说的,靠近轴心的一侧为内侧,远离轴心的一侧为外侧。
如图3~图7所示,所述摆头机构还包括壳体、主动轮4和从动轮5,所述主动轮4和所述从动轮5形成齿轮组。所述主动轮4和所述从动轮5被容纳于所述壳体的内部的容置腔体。所述拉片驱动件6也位于所述容置腔体之内。在图3的视角中,所述壳体包括位于下方的第一壳体3和位于上方的第二壳体2。所述第二壳体2和所述第一壳体3的内部共同限定一个容纳部分套管111的套管通道20。所述第一壳体3的内表面为所述壳体的第一内表面,所述第二壳体2的内表面为所述壳体的第二内表面。所述主动轮4包括旋钮41、本体部44和主动轮齿部42,所述本体部44包括远离所述从动轮5的第一侧和朝向所述从动轮5的第二侧,所述旋钮41设置于所述本体部44的第一侧,供操作者手持使用,所述主动轮齿部42设置于所述本体部44的第二侧,所述主动轮4和所述旋钮41的旋转中心同轴。所述主动轮齿部42的侧壁至少部分设置有第一齿面。所述从动轮5包括第一从动轮齿部52,所述第一从动轮齿部52的侧壁至少部分设置有第二齿面,所述第一齿面与所述第二齿面相啮合。因此,在操作者通过旋钮41控制主动轮4旋转时,通过所述第一齿面和所述第二齿面处的齿轮啮合,可以驱动所述从动轮5旋转。在另一实施例中,也可以是所述从动轮5包括一个旋钮,通过手动操作从动轮5驱动主动轮4旋转。如图5所示,在该实施例中,设置有两个所述从动轮5,两个所述从动轮5位于所述主动轮4的近端侧。对应地,设置有两个拉片驱动件6,两个摆头拉片沿轴向对称设置,各个从动轮5和各个拉片驱动件6分别与一个所述摆头拉片8配合。两个所述从动轮5分别位于所述吻合器的轴心的两侧,且轴对称对称设置,且两个所述从动轮5的轴心与所述主动轮4的轴心平行,两个所述从动轮5的轴心到所述主动轮4的轴心的距离相等。在该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从动轮齿部52的侧壁只有一部分设置有第二齿面,在另一实施方式中,也可以所述第一从动轮齿部52的侧壁整体均设置有第二齿面。或者,所述主动轮齿部42的侧壁只有部分设置有第一齿面。在另一实施方式中,两个从动轮5也可以不是轴对称设置的。例如,在图6的视图中,将上方的从动轮5设置在主动轮4的右上方,而将下方的从动轮5设置在主动轮4的左下方,或者,将上方的从动轮5设置在主动轮4的左上方,将下方的从动轮5设置在主动轮4的右下方等,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如图5~图9所示,所述摆头机构还包括拉片驱动件6。所述从动轮5还包括第二从动轮齿部52。在该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从动轮齿部51和第二从动轮齿部52同轴设置,由此,所述从动轮5的旋转中心是统一的,在摆头时更加稳定。所述第一从动轮齿部51和第二从动轮齿部52彼此固定设置,实现同步运动。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从动轮齿部51和第二从动轮齿部52也可以是不同步转动的,例如在所述第一从动轮齿部51和第二从动轮齿部52之间另外增加传动齿轮/传动齿条等传动结构,或者将所述第一从动轮齿部51和第二从动轮齿部52采用其他方式组合在一起,或者从动轮的运动滞后于主动轮的运动。所述拉片驱动件6包括朝向所述摆头拉片8的第一侧和远离所述摆头拉片8的第二侧,所述拉片驱动件6的第一侧设置有所述拉片配合部62,所述拉片驱动件6的第二侧设置有齿条部61,该齿条部61沿所述吻合器的轴向延伸。通过所述第二从动轮齿部52与所述齿条部61的配合,可以将所述第二从动轮齿部52的旋转运动转化为所述齿条部61的轴向运动。在该实施例中,所述拉片配合部62为凸起部,所述摆头拉片8上设置有对应的孔或凹槽,实现所述拉片配合部62与所述摆头拉片8的固定连接。在另一实施方式中,也可以所述拉片配合部62为孔或凹槽,所述摆头拉片8上设置有与拉片配合部62相配合的凸起。因此,在操作者操作旋钮41旋转时,主动轮4的主动轮齿部42驱动从动轮5的第一从动轮齿部51旋转,第一从动轮齿部51带动第二从动轮齿部52旋转,进而带动所述齿条部61轴向运动,所述拉片驱动件6通过所述拉片配合部62带动所述摆头拉片8轴向运动,进而实现摆头效果。例如,在图6的视角中,操作者操作旋钮41旋转而使得主动轮4顺时针旋转时,两个从动轮5均逆时针旋转,上方的从动轮5带动上方的拉片驱动件6向近端侧方向运动,而下方的从动轮5带动下方的拉片驱动件6向远端侧方向运动,使得上方的摆头拉片8和下方的摆头拉片8(图6中未示出)分别向近端侧方向和远端侧方向运动,实现钉头部9向一侧摆动。同样地,操作者操作旋钮41旋转而使得主动轮4逆时针旋转时,两个从动轮5均顺时针旋转,上方的从动轮5带动上方的拉片驱动件6向远端侧方向运动,而下方的从动轮5带动下方的拉片驱动件6向近端侧方向运动,使得上方的摆头拉片8和下方的摆头拉片8(图6中未示出)分别向远端侧方向和近端侧方向运动,实现钉头部9向另一侧摆动。因此,该实施例中,可以简单方便地实现吻合器的钉头部9相对于吻合器本体的摆动。通过主动轮4和从动轮5的齿轮配合以及从动轮5与齿条部61的齿面配合,可以灵活地调整钉头部9的摆动方向和摆动角度。
如图7~12所示,所述摆头机构还包括支撑件7,固定设于所述壳体的容置腔体,并且将所述齿轮组固定于所述壳体。所述支撑件7包括朝向所述第一内表面的第三表面和朝向所述第二内表面的第四表面,在图7和图8的视角中,所述支撑件7的第三表面为下表面,第四表面为上表面。所述主动轮4和所述从动轮5至少部分设于所述第四表面和所述壳体的第二内表面之间,所述拉片驱动件6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三表面和所述壳体的第一内表面之间。如图7所示,所述支撑件7包括主动轮配合部71,所述主动轮配合部71与所述主动轮齿部42的中心形成嵌设配合,使得所述主动轮齿部42可绕所述主动轮配合部71旋转。在该实施例中,所述主动轮配合部71为一个凸柱,其嵌入所述主动轮齿部42中心的孔中。在另一实施例中,也可以所述主动轮配合部71为一个凹槽或孔,将主动轮齿部42的中心轴嵌入到该凹槽或孔中。
结合图7、图8和图13可以看出,所述支撑件7包括从动轮配合部72,所述从动轮配合部72设置有通孔721,所述从动轮5穿设于所述通孔721中,以使得所述第一从动轮齿部51至少部分位于所述支撑件7的第四表面与所述壳体的第二内表面之间,所述第二从动轮齿部52至少部分位于所述支撑件7的第三表面与所述壳体的第一内表面之间。结合图8和图12可以看出,所述支撑件7的第三表面设置有多个固定柱74,所述第一壳体3的第一内表面设置有对应的多个支撑件固定槽31,所述固定柱74嵌设于所述支撑件固定槽31中,实现所述支撑件7与所述第一壳体3的固定。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也可以所述支撑件7设置有多个固定槽,所述第一壳体3的第一内表面设置有固定柱,将固定柱嵌设于固定槽中。或者,所述支撑件7设置有固定槽和固定柱,所述第一壳体3设置有对应的固定柱和固定槽。
如图9和图12所示,在该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壳体3的第一内表面还设置有从动轮固定部,与所述从动轮5的转轴部53形成嵌设配合。在该实施例中,所述从动轮固定部为从动轮固定槽33,所述从动轮5的转轴部53嵌设于所述从动轮固定槽33中,且所述转轴部53可相对于所述第一壳体3旋转,从而保持摆头过程中所述从动轮5的稳定性。在另一实施方式中,也可以所述从动轮5的转轴部53设置有凹槽,所述第一壳体3的第一内表面设置有从动轮固定柱,嵌设于所述从动轮5的凹槽中。
如图11和图13所示,在该实施例中,所述支撑件7上设置有第一引导部,所述拉片驱动件6设置有第二引导部,所述第一引导部为沿轴向延伸的第一引导槽75,所述第二引导部为第一引导件63,所述第一引导件63嵌设于所述第一引导槽75中,且所述第一引导件63的轴向长度小于所述第一引导槽75的轴向长度。通过所述第一引导槽75进一步限定所述拉片驱动件6的轴向运动方向。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也可以所述第一引导部为第一引导件63,所述第二引导部为沿轴向延伸的第一引导槽75。如图11和图12所示,在该实施例中,所述壳体的第一内表面设置有第三引导部,所述拉片驱动件6设置有第四引导部,所述第三引导部为第二引导槽32,所述第四引导部为第二引导件64,所述第二引导件64嵌设于所述第二引导槽32中,且所述第二引导件64的轴向长度小于所述第二引导槽的轴向长度,进一步对所述第一引导槽75的轴向运动方向进行限定。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也可以所述第三引导部为第二引导件64,所述第四引导部为第二引导槽32。
现有的吻合器中,在钉头部摆动到一定角度后,摆头机构的稳定性不足,可能会引起钉头部角度的不稳定,影响操作者使用。基于此,该实施例进一步提供了止位部和止位配合部,来保持钉头部摆动后的稳定性,提升手术效果。
具体地,如图13和图14所示,在该实施例中,所述支撑件7上设置有止位部73,所述主动轮4设置有止位配合部43。所述主动轮4和/或所述从动轮5不受外力时,所述止位部73与所述止位配合部43相啮合,避免所述主动轮4和/或所述从动轮5意外发生转动,而影响所述摆头机构的稳定性。在需要进行摆头时,操作者通过旋钮41给所述主动轮4和/或所述从动轮5施加外力驱动,而使得所述主动轮4和/或所述从动轮5发生旋转时,所述止位部73在所述止位配合部43的作用下向远离所述止位配合部43的方向运动,而不阻挡所述主动轮4和/或所述从动轮5的旋转。如图13所示,所述止位部73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倾斜的第一引导面731和倾斜的第二引导面732。在摆头操作时,止位部73更容易与止位配合部43脱离,而不阻挡齿轮组的旋转,避免操作者摆头操作时受到很大阻力。
在该实施例中,所述主动轮齿部42设置于所述本体部的第二侧的边缘位置,所述止位配合部43与所述主动轮齿部42分离设置,且所述止位配合部43的表面为圆弧形齿面。所述止位部73设置于所述支撑件7的远端侧。所述止位部73至少部分是弹性的,所述主动轮4和/或所述从动轮5受外力驱动发生旋转时,所述止位部73在所述止位配合部43的作用下向远离所述止位配合部43的方向运动,且发生弹性变形。所述主动轮4和/或所述从动轮5上的外力消失后,所述止位部73在弹性变形恢复力的作用下,可以返回至初始位置,再次与所述止位配合部43啮合。由此,在摆头操作完成后,吻合器的使用过程中,钉头部9可以保持在一个稳定的角度,而不会出现不可控的摇摆现象,有利于提升手术效果。如图6所示,所述止位配合部43均匀地连续设置的至少两个止位配合部43,所述各个止位配合部43分别位于所述吻合器轴心的左右两侧;初始位置时,所述止位部73啮合于位于轴心处的所述止位配合部43,所述吻合器头部与轴向呈“0”度的角度,当顺时针或者逆时针方向旋转旋钮41时,所述止位部73分别可以和各个所述止位配合部43啮合,停留在不同的角度。
在另一可替代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止位部也可以设置在壳体上,即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3或第二壳体2上。所述止位配合部也可以设置在其他位置。例如,所述止位配合部设置在所述本体部的第二侧的其他位置而非边缘。或者,所述止位配合部也可以为所述主动轮齿部42。所述止位部可以设置在所述壳体或所述支撑件7的靠近主动轮齿部42的位置。在所述主动轮4和/或从动轮5不受外力时,所述止位部和所述主动轮齿部42相啮合,阻挡所述主动轮4的意外转动。或者,所述止位配合部也可以为所述第一从动轮齿部51。所述止位部也可以设置在所述壳体或所述支撑件7的靠近第一从动轮齿部51的位置。即在所述主动轮4和/或从动轮5不受外力时,所述止位部和所述第一从动轮齿部51相啮合,阻挡所述从动轮5的意外转动。或者,所述止位配合部也可以为所述第二从动轮齿部52,所述止位部设置在所述壳体或所述支撑件7的靠近第二从动轮齿部52的位置。即在所述主动轮4和/或从动轮5不受外力时,所述止位部和所述第二从动轮齿部52相啮合,阻挡所述从动轮5的意外转动。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20)
1.一种摆头机构,其特征在于,用于医用吻合器,所述摆头机构包括:
主动轮,包括主动轮齿部;
从动轮,包括第一从动轮齿部和第二从动轮齿部,所述第一从动轮齿部与所述主动轮齿部相啮合;
拉片驱动件,包括拉片配合部和沿所述吻合器的轴向延伸的齿条部,所述齿条部与所述第二从动轮齿部相啮合,以使得所述从动轮旋转时,所述第二从动轮齿部通过所述齿条部带动所述拉片驱动件沿所述轴向进行运动;
摆头拉片,沿所述轴向延伸且固定于所述拉片配合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摆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从动轮齿部和所述第二从动轮齿部同轴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摆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从动轮齿部与所述第二从动轮齿部同步运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摆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轮还包括本体部和旋钮,所述本体部包括远离所述从动轮的第一侧和朝向所述从动轮的第二侧,所述旋钮和所述主动轮齿部分别设置于所述本体部的第一侧和第二侧,所述主动轮与所述旋钮的旋转中心同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摆头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所述从动轮、两个所述拉片驱动件及两个所述摆头拉片;两个所述摆头拉片沿轴向对称设置,各个所述从动轮及各个所述拉片驱动件分别与一个所述拉片配合。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摆头机构,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从动轮及两个所述拉片驱动件分别位于所述吻合器的轴心的两侧,且轴对称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摆头机构,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从动轮及两个所述拉片驱动件分别位于所述吻合器的轴心的两侧,且非轴对称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摆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拉片驱动件包括朝向所述摆头拉片的第一侧和远离所述摆头拉片的第二侧,所述拉片配合部和所述齿条部分别设置于所述拉片驱动件的第一侧和第二侧。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摆头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支撑件和壳体,所述壳体包括第一内表面和第二内表面,所述第一内表面与所述第二内表面之间围设成容置腔体;
所述支撑件固定设于所述容置腔体,所述支撑件包括朝向所述第一内表面的第三表面和朝向所述第二内表面的第四表面,所述主动轮和所述从动轮至少部分设于所述第四表面和所述壳体的第二内表面之间,所述拉片驱动件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三表面和所述壳体的第一内表面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摆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上设置有第一引导部,所述拉片驱动件设置有第二引导部,所述第一引导部和所述第二引导部中的一个为沿所述轴向延伸的第一引导槽,另一个为第一引导件,所述第一引导件嵌设于所述第一引导槽中,且所述第一引导件的轴向长度小于所述第一引导槽的轴向长度。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摆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第一内表面设置有第三引导部,所述拉片驱动件设置有第四引导部,所述第三引导部和所述第四引导部中的一个为沿所述轴向延伸的第二引导槽,另一个为第二引导件,所述第二引导件嵌设于所述第二引导槽中,且所述第二引导件的轴向长度小于所述第二引导槽的轴向长度。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摆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包括主动轮配合部,所述主动轮配合部与所述主动轮齿部的中心形成嵌设配合,使得所述主动轮齿部可绕所述主动轮配合部旋转。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摆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包括从动轮配合部,所述从动轮配合部设置有通孔,所述从动轮穿设于所述通孔中,以使得所述第一从动轮齿部至少部分位于所述支撑件的第四表面与所述壳体的第二内表面之间,所述第二从动轮齿部至少部分位于所述支撑件的第三表面与所述壳体的第一内表面之间。
14.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摆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或所述壳体上设置有止位部,所述主动轮和/或所述从动轮设置有连续分布的多个止位配合部;
所述主动轮和/或所述从动轮不受外力时,所述止位部至少与一个所述止位配合部相啮合,所述主动轮和/或所述从动轮受外力驱动发生旋转时,所述止位部在所述止位配合部的作用下向远离所述止位配合部的方向运动,而不阻挡所述主动轮和/或所述从动轮的旋转。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摆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止位配合部为所述主动轮齿部、所述第一从动轮齿部和所述第二从动轮齿部中的至少一个。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摆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轮还包括本体部,所述本体部包括远离所述从动轮的第一侧和朝向所述从动轮的第二侧,所述主动轮齿部设置于所述本体部的第二侧,所述止位配合部与所述主动轮齿部分离设置,且所述止位配合部的表面为圆弧形齿面。
17.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摆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止位部至少部分是弹性的,所述主动轮和/或所述从动轮受外力驱动发生旋转时,所述止位部在所述止位配合部的作用下向远离所述止位配合部的方向运动,且发生弹性变形。
18.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摆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止位部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倾斜的引导面。
19.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摆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第一内表面设置有从动轮固定部,所述从动轮还包括转轴部,所述转轴部与所述从动轮固定部形成嵌设配合,以使得所述从动轮可绕所述从动轮固定部旋转。
20.一种医用吻合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19中任一项所述的摆头机构。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0973110.6U CN217853128U (zh) | 2022-04-25 | 2022-04-25 | 摆头机构及医用吻合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0973110.6U CN217853128U (zh) | 2022-04-25 | 2022-04-25 | 摆头机构及医用吻合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7853128U true CN217853128U (zh) | 2022-11-22 |
Family
ID=840879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0973110.6U Active CN217853128U (zh) | 2022-04-25 | 2022-04-25 | 摆头机构及医用吻合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7853128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8415702A (zh) * | 2024-05-11 | 2024-08-02 | 江苏博朗森思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 电动吻合器 |
-
2022
- 2022-04-25 CN CN202220973110.6U patent/CN217853128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8415702A (zh) * | 2024-05-11 | 2024-08-02 | 江苏博朗森思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 电动吻合器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EP4356845A1 (en) | Instrument drive transmission mechanism and assembly mechanism of surgical robot | |
EP1508306B1 (en) | Surgical instrument incorporating an articulation mechanism having rotation about the longitudinal axis | |
US7909220B2 (en) | Surgical stapler having an articulation mechanism | |
CN217853128U (zh) | 摆头机构及医用吻合器 | |
CN217548210U (zh) | 一种腹腔镜手术器械及手术机器人 | |
CN216854747U (zh) | 摆头机构及医用吻合器 | |
CN216854749U (zh) | 摆头机构及医用吻合器 | |
CN216854748U (zh) | 摆头机构及医用吻合器 | |
WO2023226828A1 (zh) | 腹腔镜手术器械及手术机器人 | |
CN212382674U (zh) | 摆头机构及医用吻合器 | |
CN116983087A (zh) | 手术器械及手术机器人 | |
CN217761930U (zh) | 伸缩组件及咬合机构 | |
CN217828059U (zh) | 一种手术机器人的器械驱动传动机构及装配机构 | |
CN116983038A (zh) | 摆头机构及医用吻合器 | |
CN211723295U (zh) | 吻合器末端执行器、其偏转装置及采用其的吻合器 | |
WO2023093749A1 (zh) | 摆头机构及医用吻合器 | |
CN116138825A (zh) | 摆头机构及医用吻合器 | |
CN112490755A (zh) | 一种对接装置和末端驱动机构 | |
CN114680979A (zh) | 动力切换装置及直线型切割吻合器 | |
CN116138826A (zh) | 摆头机构及医用吻合器 | |
CN219021100U (zh) | 一种内窥镜手柄以及内窥镜 | |
US20240122607A1 (en) | Clip applying mechanism and clip applying apparatus thereof | |
WO2023103969A1 (zh) | 手术器械 | |
US20240122606A1 (en) | Clip applying mechanism and clip applying apparatus thereof | |
US20240122605A1 (en) | Clip applying mechanism and clip applying apparatus thereof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