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680979A - 动力切换装置及直线型切割吻合器 - Google Patents

动力切换装置及直线型切割吻合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680979A
CN114680979A CN202011613103.7A CN202011613103A CN114680979A CN 114680979 A CN114680979 A CN 114680979A CN 202011613103 A CN202011613103 A CN 202011613103A CN 114680979 A CN114680979 A CN 11468097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witching
piece
rotation
rotation output
input shaf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613103.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丙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IntoCare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IntoCare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IntoCare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IntoCare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613103.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680979A/zh
Publication of CN11468097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68097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068Surgical staplers, e.g. containing multiple staples or clamps
    • A61B17/072Surgical staplers, e.g. containing multiple staples or clamps for applying a row of staples in a single action, e.g. the staples being applied simultaneously
    • A61B17/07207Surgical staplers, e.g. containing multiple staples or clamps for applying a row of staples in a single action, e.g. the staples being applied simultaneously the staples being applied sequentially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068Surgical staplers, e.g. containing multiple staples or clamps
    • A61B17/072Surgical staplers, e.g. containing multiple staples or clamps for applying a row of staples in a single action, e.g. the staples being applied simultaneously
    • A61B2017/07214Stapler heads
    • A61B2017/07257Stapler heads characterised by its anvil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rger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Surgic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动力切换装置及直线型切割吻合器。动力切换装置包括转动输入轴、第一转动输出件、第二转动输出件、切换件和切换动力输入件。切换件位于第一位置时,第一转动输出件与其下游动力传输件驱动连接,切换件与第二转动输出件分离。切换件位于第二位置时,第一转动输出件与其下游动力传输件脱离,切换件与第二转动输出件驱动连接。吻合器中,第一转动输出件驱动钉仓支架上下移动,第二转动输出件驱动击发螺杆转动。由此,转动输入轴的转动能够选择性地提供给第一转动输出件的下游动力传输件和第二转动输出件,该动力切换装置结构简单,紧凑,成本低,适合批量生产。

Description

动力切换装置及直线型切割吻合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动力切换装置及直线型切割吻合器。
背景技术
在普外手术治疗中,直线型切割吻合器常被用于完成组织的切割、闭合功能。具体地,吻合器的远端具有钉仓和钉砧,钉仓和钉砧分离时,需要切割的组织放在钉仓和钉砧之间,通过调整钉仓和钉砧之间的距离对组织进行合理挤压,当钉仓和钉砧之间的距离达到有效切割及缝合的安全范围时击发。
为了避免手动闭合和击发驱动的不稳定和操作不便,目前的吻合器中已经采用电驱动来完成闭合和击发两个运动的驱动,而为了降低吻合器的成本且减小吻合器的体积,单电机的使用是较佳的选择。如何让一个电机通过一个动力切换装置先后驱动闭合和击发两个运动且这个动力切换装置能够在结构上更加简单,是本领域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的动力切换装置及具有该动力切换装置的直线型切割吻合器。
(二)技术方案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主要技术方案包括:
本发明一方面提供一种动力切换装置,包括转动输入轴、第一转动输出件、第二转动输出件、切换件和切换动力输入件;切换件可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地套设在转动输入轴上,并且切换件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时,转动输入轴均与其以驱动转动的方式连接;切换动力输入件与切换件连接,切换动力输入件能够相对切换件转动,并且能够驱动切换件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第一转动输出件固定在切换件上;切换件位于第一位置时,第一转动输出件位于能够与其下游动力传输件驱动连接的传输位置,切换件与第二转动输出件分离;切换件位于第二位置时,第一转动输出件位于与其下游动力传输件脱离的脱离位置,切换件与第二转动输出件连接,能够驱动第二转动输出件转动。
根据本发明,切换件为空心轴,第二转动输出件为转轴,切换件在第二位置时套设在第二转动输出件的外部;切换件和第二转动输出件均与转动输入轴同轴设置。
根据本发明,切换件的后端内壁上具有至少两个周向间隔设置的挡块,至少两个挡块沿直径错开,第二转动输出件上设有径向贯通的滑槽,一滑块可沿第二转动输出件的径向移动地支承在滑槽中,滑块至少一端伸出滑槽;切换件位于第一位置时,挡块位于滑块的前侧;切换件位于第二位置时,挡块与滑块周向对应。
根据本发明,切换件在第一位置时也套设在第二转动输出件的外部,切换件与第二转动输出件的中部形成可选择地驱动连接。
根据本发明,切换件的后端内壁上具有至少两个周向间隔设置的挡块,至少两个挡块沿直径错开,第二转动输出件的中部上设有径向贯通的滑槽,一滑块可沿第二转动输出件的径向移动地支承在滑槽中,滑块至少一端伸出滑槽;切换件位于第一位置时,挡块位于滑块的前侧;切换件位于第二位置时,挡块与滑块周向对应。
根据本发明,滑块的前端渐缩,挡块的后端的内侧面设有朝向后侧向外倾斜的斜面。
根据本发明,滑块上设有条形孔,条形孔的长度方向沿第二转动输出件的径向,滑块通过条形孔中穿过的杆支承在第二转动输出件上。
根据本发明,第二转动输出件上套设有弹性件,切换件的内壁上设有阻挡壁,第二转动输出件上也设有阻挡壁,弹性件抵接在两个阻挡壁之间;或者转动输入轴上套设有弹性件,该弹性件的两端分别与转动输入轴和切换件连接。
根据本发明,切换件的前端与转动输入轴的后端可轴向移动且可驱动转动的方式连接。
根据本发明,转动输入轴的后端构造为非圆形端,切换件的前端具有与非圆形端插接配合的非圆形孔。
根据本发明,转动输入轴的后端与第二转动输出件的前端可转动地套接。
根据本发明,第一转动输出件套固在切换件上;第一转动输出件与切换件同轴。
根据本发明,第一转动输出件为锥齿轮,锥齿轮的内孔具有多个间隔设置的圆弧齿;切换件的前端的外壁具有与多个圆弧齿啮合的多个圆弧槽。
根据本发明,还包括壳体、两个第一轴承、第二轴承、第一轴承座和第二轴承座;第一轴承座固定在壳体中;第二轴承座能够固定在直线型切割吻合器的钉砧支架上;第一轴承座位于切换件的前侧,两个第一轴承同轴固定在第一轴承座中,转动输入轴支承在两个第一轴承中;第二轴承座位于切换件的后侧,第二轴承固定在第二轴承座中,第二轴承座的下端一体成型有用于定位的定位块,第二转动输出件支承在第二轴承中。
根据本发明,还包括壳体;转动输入轴、第一转动输出件、第二转动输出件和切换件位于壳体中;切换动力输入件包括拨动件,壳体上设有供拨动件伸出壳体的滑道,滑道包括首尾相接的第一滑道段和第二滑道段,第一滑道段沿转动输入轴的轴向延伸,第二滑道段垂直于第一滑道段,第一滑道段的位置和长度构造为切换动力输入件在第一滑道段的滑动能够驱动切换件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
根据本发明,滑道还包括与第二滑道段连接的第三滑道段,第三滑道段沿转动输入轴的轴向延伸,第二滑道段垂直于第三滑道段,并且第三滑道段的尾部朝向第一滑道段的首部一侧,第三滑道段的位置和长度构造为切换动力输入件停留在第三滑道段的尾部时切换件保持与第二转动输出件驱动连接。
根据本发明,还包括定位座;定位座能够固定在钉砧支架上,定位座整体呈倒L形,短边处设有用于与钉砧插接的矩形孔,长边上设有供第二转动输出件有间隙地穿过的轴孔。
根据本发明,长边的底部形成有定位块,定位块用于与钉砧支架上的定位孔插接定位。
根据本发明,切换件的外壁上,在第一转动输出件与切换件的连接位置的后侧,还设置有环形凹槽或者环形凸起;切换动力输入件包括相连接的拨动件和接合片,接合片具有与环形凹槽或者环形凸起形状匹配的凹槽端,凹槽端与环形凹槽或者环形凸起可相对转动的插接。
本发明另一方面提供一种直线型切割吻合器,包括钉仓组件,钉仓组件包括钉仓支架和击发螺杆,还包括上述任一项的动力切换装置;第一转动输出件与钉仓支架连接,第一转动输出件在传输位置时的转动能够转化为钉仓支架的上下移动;第二转动输出件与击发螺杆连接,第二转动输出件的转动能够转化为击发螺杆的转动。
(三)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的动力切换装置及具有该动力切换装置的直线型切割吻合器,将切换件与转动输入轴连接,同时将第一转动输出件与切换件固定,使得第一转动输出件随切换件运动而可选择的传递动力,并且将第二转动输出件与切换件形成可轴向移动的选择性的驱动连接,整体上实现转动输入轴的转动能够选择性地提供给第一转动输出件的下游动力传输件和第二转动输出件,该动力切换装置结构简单,紧凑,成本低,适合批量生产。
本发明中,将第二转动输出件设置为转轴且与转动输入轴同轴设置,同时切换件设置为空心轴套设在转动输入轴和第二转动输出件的外部,使得该动力切换装置中起到动力传输作用的部件沿一条轴线设置,结构更加简单,用于直线型切割吻合器中径向占地更小,有利于直线型切割吻合器的抓握和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具体实施方式中提供的直线型切割吻合器的爆炸示意图,其中未示出直线型切割吻合器的手柄;
图2为具体实施方式中提供的动力切换装置的爆炸示意图,其中未示出壳体;
图3为具体实施方式中提供的闭合驱动机构的爆炸示意图;
图4为图1中的直线型切割吻合器在切换件位于第一位置时的主视局部剖视示意图;
图5为图1中的直线型切割吻合器在切换件位于第二位置时的主视局部剖视示意图;
图6为具体实施方式中提供的直线型切割吻合器的主视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钉仓组件;101:钉仓支架;102:钉仓;103:钉砧支架;104:钉砧;105:击发螺杆;106:击发螺母;
2:闭合驱动机构;201:锥齿轮;202:闭合螺杆;203:闭合螺母;204:E形卡簧;
3:动力切换装置;301:转动输入轴;3011:第一轴段;3012:第二轴段;3013:第三轴段;3014:第四轴段;3015:环形凸起;3016:圆形盲孔;
302:第一转动输出件;3021:圆弧齿;303:第二转动输出件;3031:轴段一;3032:轴段二;3033:轴段三;3034:轴段四;3035:轴段五;3036:滑槽;3037:轴向插孔;
304:切换件;3041:圆弧槽;3042:挡块;3043:环形凹槽;305:切换动力输入件;3051:拨动件;3052:接合片;
306:壳体;3061:第一滑道段;3062:第二滑道段;3063:第三滑道段;307:第一轴承;308:第一轴承座;3081:挡环;3082:环形挡边;309:第二轴承;310:第二轴承座;3101:定位块;311:定位座:3111:矩形孔;3112:定位块;312:固定销;314:固定销;315:滑块;316:圆形杆;317:弹性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的解释本发明,以便于理解,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详细描述。其中,以使用时靠近医生的一侧为“近”,以靠近患者的一侧为“远”,由“近”至“远”的方向也为由“前”至“后”的方向。
参照图1至图6,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直线型切割吻合器。该直线型切割吻合器包括钉仓组件1、闭合驱动机构2和动力切换装置3的一个实施例。
钉仓组件1包括带有钉仓102的钉仓支架101、带有钉砧104的钉砧支架103、击发螺杆105和击发螺母106。具体的钉仓组件1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与现有技术相同,因此与本发明的动力切换装置3的运动没有关联的结构不在此赘述。
如图1和图2所示,动力切换装置3包括一个转动输入轴301、一个第一转动输出件302、一个第二转动输出件303、一个切换件304、一个切换动力输入件305、一个壳体306、两个第一轴承307、一个第二轴承309、一个第一轴承座308、一个第二轴承座310和一个定位座311,转动输入轴301、第一转动输出件302、切换件304、第一轴承307和第一轴承座308位于壳体306中,第二轴承座310、第二轴承309和定位座311位于钉砧支架103中。第二转动输出件303的近侧部分可转动地位于壳体中,后侧部分可转动地位于钉砧支架中。
壳体306整体的形状为长方体,由沿前后方向的左右两部分组成,两部分通过固定销固定。第一轴承座308通过固定销312固定在壳体306中,第一轴承座308的外形为长方形,该形状能够使得第一轴承座308更加稳定地固定在壳体306中,尤其是在壳体中有与第一轴承座308相适应的安装平面时,第一轴承座308不会发生不必要的旋转,同时,长方形的轴承座也更容易与壳体306进行固定。两个第一轴承307同轴固定在第一轴承座308中,转动输入轴301穿过两个第一轴承307并由两个第一轴承307形成对转动输入轴301的转动支承,通过两个第一轴承307,转动输入轴301的轴线的位置固定。转动输入轴301的轴线垂直于闭合方向,平行于钉砧支架和钉仓支架的延伸方向,也平行于击发螺杆的轴线方向。
具体地,转动输入轴301的近端用于与电机等能够输出转动的动力源相连接,将转动动力引入到动力切换装置3中。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转动输入轴301也可为动力源本身的输出轴。
转动输入轴301由近至远包括依次连接的且同轴线的第一轴段3011、第二轴段3012、第三轴段3013和第四轴段3014。第一轴段3011的直径小于第二轴段3012的直径,在第一轴段3011和第二轴段3012的连接处设有C形的挡环3081,挡环3081固定在第一轴承座308的内壁上的环形槽中,在第二轴段3012的近端设置有一环形凸起3015,一个第一轴承307轴向限位在上述挡环3081和环形凸起3015之间。第三轴段3013的直径小于第二轴段3012的直径,即第二轴段3012和第三轴段3013之间形成环形端面,在第一轴承座308的远端设有一向内的环形挡边3082,另一个第一轴承307轴向限位在环形挡边3082和环形端面之间。第四轴段3014的横截面为D形,D形的弧形边所在的圆的直径与第三轴段3013的直径相同。第四轴段3014的远端设有沿轴向延伸的圆形盲孔3016,且圆形盲孔3016的轴线与转动输入轴301的轴线重合。
第二轴承座310通过固定销314固定在钉砧支架中。第二轴承座310的上部外形为长方形以便于在钉砧支架中固定,然后其左右两个侧壁向内向下以圆弧平滑收缩形成第一弧面,再弯折形成第二弧面,最终两侧的第二弧面之间以一平面连接,该平面构成第二轴承座310的底面,如此根据用于支承的轴的形状可以做适应性的改变。同时,第二轴承座310的底面上设有与第二轴承座310一体成型的正方体或长方体的定位块3101,在钉砧支架的底壁上设有定位孔,定位块3101插入到定位孔中,由此,第二轴承座310能够位置固定地定位在钉砧支架壳体306中,因第二轴承座310的轴线对第二转动输出件303的轴线位置起到主要的决定作用(后续会详细说明),所以第二轴承座310和第一轴承座308精确的定位能够保证转动输入轴301与第二转动输出件303的轴线同轴,进而保证切换的顺畅。第二轴承309固定在第二轴承座310中,具体地,第二轴承座310中具有沿轴向连通的轴承孔和轴孔,轴承孔位于轴孔的远侧,轴承孔的直径大于轴孔的直径,第二轴承309支承在轴承孔中。
第二转动输出件303为转轴,穿设在第二轴承309的轴孔和第二轴承座310的轴孔中,第二转动输出件303被第二轴承309的轴孔支承与第二轴承309转动连接,但不与第二轴承座310的轴孔接触。如图4-5所示,第二转动输出件303包括沿由近至远方向依次连接的轴段一3031、轴段二3032、轴段三3033、轴段四3034和轴段五3035。轴段一3031的直径小于轴段二3032的直径,轴段二3032的直径小于轴段三3033的直径,轴段三3033的直径小于轴段四3034的直径,轴段四3034的直径小于轴段五3035的直径。轴段三3033穿过上述轴承孔中的第二轴承309和轴孔,即轴段三3033与第二轴承309的配合起到主要支撑第二转动输出件303的作用。轴承孔和轴孔之间的过渡面与轴段三3033和轴段四3034之间的过渡面构成对第二轴承309的轴向限位。第二转动输出件303的近端(即轴段一3031的近端)与转动输入轴301的远端可双向转动地套接,即第二转动输出件303的近端伸入到转动输入轴301的第四轴段3014的圆形盲孔3016中,但第二转动输出件303的近端与圆形盲孔3016的内壁有间隙,二者不构成任何驱动连接。如此设置,转动更加稳定,且可以使得轴向上结构更加紧凑。
第二转动输出件303的轴段三3033上设有径向贯通的滑槽3036,即该滑槽3036沿轴段三3033的直径方向开设并将轴段三3033的周壁穿透,滑槽3036本身为一个矩形槽,滑槽3036位于第二转动输出件303的中部。一滑块315可沿第二转动输出件303的径向双向移动地支承在滑槽3036中,并且滑块315至少一端伸出滑槽3036。在本实施例中为滑块315的两端均伸出滑槽3036。
具体地,滑块315的形状为板状件,滑块315上设有沿滑块315的厚度方向穿透滑块315的条形孔(优选为长孔),条形孔的长度方向沿第二转动输出件303的径向,滑块315通过条形孔中穿过的圆形杆316支承在第二转动输出件303的轴段三3033上。为了滑块315的安装方便,在轴段三3033中滑槽3036的两侧设置了空腔,便于滑块315上的圆形杆316安装,从而使得圆形杆316的两端穿过轴段三3033的侧壁上的支承孔。并且,滑块315的近端渐缩,在滑块315的近端上表面和下表面均形成斜面。
轴段五3035上设有轴向插孔3037,用于与击发螺杆105以第二转动输出件303的双向转动转化为击发螺杆105的双向转动的方式连接。比如,轴段五3035上的轴向插孔3037为D形孔,击发螺杆105的近端构造为D形端,D形端和D形孔形成可轴向移动并且可驱动双向转动的连接。击发螺杆105上旋合击发螺母106,击发螺杆105的双向转动转换为击发螺母106的双向移动。优选地,第二转动输出件303的轴线与击发螺杆105的轴线重合,即同轴。
切换件304为空心轴,同时套设在转动输入轴301和第二转动输出件303的外部并且与转动输入轴301、第二转动输出件303同轴。上述第一轴承座308位于切换件304的近侧,上述第二轴承座310位于切换件304的远侧,即转动输入轴301位于第二转动输出件303的近侧,转动输入轴301至少部分位于切换件304的近侧,第二转动输出件303至少部分位于切换件304的远侧。切换件304的近端具有与转动输入轴301的第四轴段3014形状配合的插孔,第四轴段3014插入到插孔中,在本实施例中,因第四轴段3014的截面为D形,所以切换件304上的插孔也为D形孔。如此,切换件304的近端与转动输入轴301的远端之间形成可轴向双向移动且能够驱动双向转动的驱动连接,即切换件304可以相对于转动输入轴301轴向双向移动,同时转动输入轴301的双向转动会带动切换件304双向转动。并且,切换件304的插孔和第四轴段3014的长度的设置,能够实现让切换件304在沿转动输入轴301的轴线方向排列的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的同时,切换件304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上时均与转动输入轴301形成上述驱动连接,换言之,当切换件304在第一位置时,切换件304与第四轴段3014的接合长度大,当切换件304在第二位置时,切换件304与第四轴段3014的接合长度较上一位置小,但仍处于驱动连接的状态。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位置位于第二位置的近侧,也即前侧。
第一转动输出件302套固在切换件的近端上,第一转动输出件302的传输位置位于脱离位置的近侧,第一转动输出件302与切换件同轴。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转动输出件302为锥齿轮,锥齿轮的内孔具有多个间隔设置的圆弧齿3021。切换件304的近端的外壁具有与多个圆弧齿3021啮合的多个圆弧槽3041,由此第一转动输出件302与切换件304驱动连接。圆弧形的齿槽配合能够增加传动强度,且降低齿槽的磨损。同时,圆弧槽3041的远侧由切换件304自身的外壁形成侧槽底,圆弧槽3041的近侧设置套固在切换件304上的挡环3081,第一转动输出件302沿切换件304的轴向被限位在上述侧槽底和上述挡环3081之间,从而第一转动输出件302和切换件304固定。
第一转动输出件302与钉仓支架101通过闭合驱动机构2的连接来实现将第一转动输出件302在传输位置处的双向转动转化为钉仓支架101的上下移动。如图3所示,闭合驱动机构2包括一个锥齿轮201、闭合螺杆202和闭合螺母203,闭合螺杆202的轴线与转动输入轴的轴线垂直,第一转动输出件302在切换件位于第一位置时与闭合驱动机构2中的锥齿轮201可啮合,闭合驱动机构2中的锥齿轮201与闭合螺杆202固定套接,闭合螺母203旋合在闭合螺杆202上,闭合螺母203与钉仓支架101固定连接,由此,锥齿轮201的双向转动带动闭合螺杆202双向转动,进而带动闭合螺母203上下移动,进而带动钉仓支架101上下移动,形成钉仓支架101与钉砧支架103的开闭。其中,在闭合螺杆202上套设有E形卡簧204,用于防止锥齿轮201与闭合螺杆202分离,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可根据实际需要选择不同形状的E形卡簧204。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转动输出件302也可为普通的传动齿轮,后续利用相应的闭合驱动机构2来将动力传递至钉仓支架101。
切换件304的远端内壁上具有三个周向均匀间隔设置的挡块3042,由此三个挡块3042沿直径错开,即任意两个挡块3042都不在同一直径上。每个挡块3042的周向侧面都可以用于与滑块315的周向侧面形成抵推,进而形成切换件304与第二转动输出件303轴向可相对双向移动并且可以驱动双向转动的驱动连接。相应于滑块315的渐缩设计,挡块3042的远端的内侧面设有朝向远侧向外倾斜的斜面,该斜面与滑块315上的斜面的倾斜角度相同。如此设置的目的在于,切换件304每次在第一位置转动后停止的角度不同,如仅设置一个挡块3042,挡块3042停止的位置有可能是正对第二转动输出件303上的滑块315,这样切换件304向第二位置运动的过程中挡块3042就会和滑块315轴向抵接,阻碍切换件304到达第二位置来与第二转动输出件303形成驱动连接。而沿着切换件304的直径错开设置的多个挡块3042,结合滑块315是可径向双向移动的,当滑块315与其中一个挡块3042正对时,随着切换件304的轴向移动,滑块315会被与其正对的挡块3042径向向内抵推(滑块315和挡块3042上的斜面即有利于此抵推)以不妨碍切换件304移动到第二位置与第二输出转动件形成驱动连接,滑块315的另一端会更加突出,更好的与另外一侧的挡块3042周向对应。由于三个挡块3042是均匀设置的而滑块315仅有上下两端,所以滑块315和与其周向对应的挡块3042之间可能存在一定的距离,当切换件304再次转动的初期会空转一定距离,当挡块3042转到与滑块315周向抵推时再推动第二转动输出件303转动。而这一空转的距离,只会造成击发缝钉的排出时间会略微早一点或晚一点,而并不影响缝合效果。由此,此设计能够保证闭合状态和击发状态的顺利切换。
如此,切换件304与第二转动输出件303中部形成可选择地驱动连接,使得第二转动输出件303的转动更加稳定。结合第二转动输出件303的近端与转动输入轴301的远端可转动地套接,可使得切换件304在能够完成切换工作的同时长度尽可能的短,进而有利于减小吻合器轴向上的尺寸,并且有利于各个轴整体设置的更短,运行的更稳定。
第二转动输出件303的轴段二3032上套设有弹性件317。切换件304的内壁上设有阻挡壁,第二转动输出件303的轴段二3032和轴段三3033之间的过渡壁构成阻挡壁,弹性件317抵接在这两个阻挡壁之间。弹性件317优选为弹簧。
进一步,在切换件304的外壁上,在圆弧槽3041的远侧,即在第一转动输出件与切换件304的连接位置的远侧,还设置有环形凹槽3043。切换动力输入件305包括相连接的拨动件3051和接合片3052,接合片3052具有与环形凹槽3043形状匹配的凹槽端,凹槽端与环形凹槽3043可相对双向转动的插接,由此形成切换动力输入件305以相对于切换件304可双向转动并且可驱动切换件304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双向移动的方式与切换件304连接。本实施例中的切换动力输入件305提供的是手动输入切换动力。拨动件3051为杆体。
如图6所示,壳体306上设有供拨动件3051伸出壳体306的滑道,滑道包括首尾相接的第一滑道段3061、第二滑道段3062和第三滑道段3063,第一滑道段3061和第三滑道段3063沿转动输入轴的轴向延伸,第二滑道段3062垂直于第一滑道段3061和第三滑道段3063,第一滑道段3061的首部位于近侧,尾部位于远侧;第三滑道段3063的首部位于远侧,尾部位于近侧,由此第三滑道段3063的尾部朝向第一滑道段3061的首部一侧。第一滑道段3061的位置和长度构造为切换动力输入件305沿第一滑道段3061在首部和尾部之间的滑动能够驱动切换件304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第三滑道段3063的位置和长度构造为切换动力输入件305停留在第三滑道段3063的尾部时切换件304保持与第二转动输出件303驱动连接,此时切换件304的挡块3042与第二转动输出件303的滑块315之间的周向抵推的长度小于切换件304在第二位置时二者形成周向抵推的长度,但是仍然能够保证实现可满足驱动连接需求的周向抵推。
定位座311通过固定销固定在钉砧支架103上。定位座311整体呈倒L形,短边处设有矩形孔3111,该矩形孔3111与钉砧104插接;长边上设有轴孔,供第二输出件的轴段四3034有间隙的穿过,即不与轴段四3034接触。同时,长边的底部形成有定位块3112,该定位块3112用于与钉砧支架103的定位孔插接定位。通过定位座311的设置,可以将动力切换装置3与钉砧104很好的定位,保证缝合效果。
综上,本实施例中的动力切换装置可完成以下动作:
第一步:
拨动件3051抵接第一滑道段3061的近端面时,切换件304位于第一位置。此时,第一转动输出件302位于能够与其下游动力传输件(在本实施例中为闭合驱动机构2中的锥齿轮201)驱动连接的传输位置,切换件304与第二转动输出件303分离(即此时切换件304的挡块3042位于第二转动输出件303上的滑块315的近侧而不形成接合),启动电机,转动输入轴301的转动转化为切换件304的转动,切换件304的转动带动第一转动输出件302转动,同时第二转动输出件303不转动。第一转动输出件302的转动带动经过锥齿轮201带动闭合螺杆202转动,闭合螺杆202的转动带动闭合螺母203向下移动,钉仓支架101向下移动至钉砧支架103的距离达到闭合要求。
第二步:
停止电机的运转,操作者驱动拨动件3051从第一滑道段3061的近端朝向第一滑道段3061的远端运动,带动切换件304朝向第二位置移动,第一转动输出件302也跟随切换件304移动而逐渐与其下游动力传输件脱离,弹性件317压缩。
拨动件3051抵接在第一滑道段3061的远端面时,切换件304位于第二位置,由于弹性件317在蓄力状态,操作者不能松开拨动件3051,需要持续给拨动件3051保持在该位置的推力。此时,第一转动输出件302位于与其下游动力传输件(本实施例中为另一锥齿轮201)脱离的脱离位置,切换件304的挡块3042与第二转动输出件303上的滑块315周向对应,切换件304与第二转动输出件303形成驱动连接。
拨动件3051抵接在第一滑道段3061的远端面时会给操作者到位感,随即操作者驱动拨动件3051转动至第二滑道段3062,切换件304保持位于第二位置。操作者继续驱动拨动件3051进入第三滑道段3063并回拨拨动件至其抵压至第三滑道段3063的近端面,此过程中,切换件304跟随拨动件3051的回拨而从第二位置向近侧移动一小段距离,但挡块3042与滑块315仅是轴向相对移动了一小段距离,二者仍然处于周向对应的状态,保持驱动连接。此时,切换件304保持与第二转动输出件303驱动连接,弹性件317保持压缩状态,拨动件3051被锁定,操作者可以松手。由此,通过第三滑道段3063的设置,提供了锁定切换件304的作用,让操作者无需持续对切换动力输入件305作用。
其中,挡块3042与滑块315形成的周向对应,可以是切换件304在第二位置时恰好挡块3042与滑块315周向抵接,也可以是切换件304在第二位置时挡块3042与滑块315周向间隔一定距离,但当切换件304开始转动一定角度后就会与滑块315抵接进而推动滑块315转动,此情况也是驱动连接。
第三步:启动电机,转动输入轴301的转动转化为切换件304的转动,切换件304带动第二转动输出件303转动,第二转动输出件303带动击发螺杆105转动,从而击发螺母106轴向移动,进行击发。
第四步:
需要解除击发时,驱动电机反向(与第三步中的方向相反)转动,转动输入轴301反向(与第三步中的方向相反)转动,切换件304反向(与第三步中的方向相反)转动,第二转动输出件303反向(与第三步中的方向相反)转动,击发螺杆105反向(与第三步中的方向相反)转动,击发螺母106向近侧移动至回到原位。
第五步:
停止电机的启动,操作者驱动拨动件3051从第三滑道段3063经第二滑道段3062进入第一滑道段3061,然后操作者可以松手,弹性件317的蓄力推动切换件304朝向第一位置移动,直至拨动件3051抵至第一滑道段3061的近端面,切换件304回到第一位置。之后驱动电机反向(与第一步中的方向相反)转动,转动输入轴301反向(与第一步中的方向相反)转动,切换件304反向(与第一步中的方向相反)转动,第一转动输出件302反向(与第一步中的方向相反)转动,闭合驱动机构2中的锥齿轮201反向(与第一步中的方向相反)转动,闭合驱动机构2中的闭合螺杆202反向(与第一步中的方向相反)转动,闭合驱动机构2中的闭合螺母203向上移动,钉仓支架101向上移动,回到张开状态。
综上,本实施例将切换件与转动输入轴连接,同时将第一转动输出件302与切换件304固定,使得第一转动输出件302随切换件304运动而可选择的传递动力,并且将第二转动输出件303与切换件304形成可轴向双向移动的选择性的驱动连接,整体上实现转动输入轴301的双向转动能够选择性地提供给第一转动输出件302的下游动力传输件和第二转动输出件303,该动力切换装置3结构简单,紧凑,成本低,适合批量生产。
进一步,将第二转动输出件303设置为转轴且与转动输入轴301同轴设置,同时切换件304设置为空心轴套设在转动输入轴301和第二转动输出件303的外部,使得该动力切换装置3中起到动力传输作用的部件沿一条轴线设置,结构更加简单,用于直线型切割吻合器中径向占地更小,有利于直线型切割吻合器的抓握和使用。
进一步,第二转动输出件303与击发螺杆同轴直接连接,也使得直线型切割吻合器的径向占地更小,并且使得轴向结构更紧凑。
当然,上述仅为一个实施例,本发明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例如可选择地但不局限于对以下结构进行改变:
在其他实施例中,转动输入轴301的第四轴段3014的横截面不局限于D形,总体而言,非圆形即可实现可轴向移动且周向转动驱动的作用,除D形以外,优选采用矩形或者齿轮形。相应地,切换件304上的D形孔也可变为非圆形孔中的其他实施方式。而无论是D形孔,还是其他形式的孔,均存在插接时对齐困难的缺点,因此进行如下优化,转动输入轴301的第四轴段3014为D形轴,在D形轴的远端外壁上设置径向向外突出的插块,切换件304的近端的轴向插孔3037为D形孔,内壁上设置插槽,在切换件304的近端面上且对应一个插槽的两侧分别设置一个弧形导向槽,两个弧形导向槽沿朝向插槽的方向延伸并最终与插槽连通,由此,当对插切换件304和转动输入轴301时,插块沿着弧形导向槽滑动至插槽,以实现盲插。此外,轴向插孔3037可设计在第四轴段3014上,而切换件304的近端形成插入轴来与转动输入轴301上的轴向插孔3037连接。
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转动输出件303的轴段五3035的D形轴向插孔3037和击发螺杆105的D形端,也可改为其他非圆形,优选其中的矩形或者齿轮形。同时,轴向插孔3037也可设置在击发螺杆105的近端,而轴段五3035形成插入轴与击发螺杆105的轴向插孔3037插接。此外,也可参照上述设置弧形导向槽来实现盲插,比如,击发螺杆105的近端构造为圆形轴,轴段五3035的轴向插孔3037为圆形孔,圆形孔的内壁设置插槽,在轴段五3035的远端面上且对应一个插槽的两侧分别设置一个弧形导向槽,两个弧形导向槽沿朝向插槽的方向延伸并最终与插槽连通,由此,当对第二转动输出件303和击发螺杆105时,插块沿着弧形导向槽滑动至插槽,以实现盲插。此外,击发螺杆105上可以是轴向插孔而第二转动输出件303上设有与轴向插孔配合的插入端。
在其他实施例中,转动输入轴301和切换件304之间的连接以及第二转动输出件303和击发螺杆105之间的连接,还可以采用键连接。
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转动输出件302的圆弧齿3021和切换件304的圆弧槽3041可改为锥形齿和锥形槽等形状。或者,第一转动输出件302和切换件304可通过固定销、螺栓等固定件固定在一起。
在其他实施例中,挡块3042的数量不局限于3个,也可以设置为2个,但设置2个时,切换件304的空转行程会较大,考量空转行程、产品尺寸等各方面参数,3个挡块3042为较优选择。
上述实施例中滑块315和挡块3042的配合设置,是为了无论切换件304转动到哪个角度停止,切换件304都能和第二转动输出件303顺利插接。但实现这一目的的结构不局限于此,比如,在其他实施例中,设置多个挡块3042,同时在第二转动输出件303上沿周向设置与挡块3042同样数量的弹扣,弹扣可以在径向上移动。挡块3042之间的角度差与弹扣之间的角度差不同,从而保证至少有一对弹扣和挡块3042能够形成周向对应。此外,无论是弹扣还是滑块315,均可改为设置在切换件304上,而将挡块3042设置在第二转动输出件303上。
在其他实施例中,挡块与滑块的设置可以互换。相应地,转动输入轴与第二转动输出件可轴向上分离设置,将第二转动输出件的近端设置成套筒形,内壁构造挡块。切换件的远端设置滑槽来固定滑块。切换件也可以整体设计为轴,而转动输入轴的远端设置成套筒形。但此结构会使得转动输入轴和第二转动输出件形成阶梯结构,结构较上述实施例复杂,且稳定性不如上述实施例好。
在其他实施例中,挡块可变为切换件内壁上的拱形凹槽,滑块也可变为第二转动输出件上的拱形弹扣,或者挡块和滑块变为其他凹凸配合的结构。但此结构均不如上述实施例的结构传动效果好。
在其他实施例中,可去掉弹性件317,在切换动力输入件305位于第一滑道段3061的尾部且需要回到第一滑道段3061的首部时,即在切换件304位于第二位置且需要回到第一位置时,操作者手动拨动切换动力输入件305。在无弹性件317时,虽然切换动力输入件305抵推至第一滑道段3061的远端面时操作者即可松手,但上述第一滑道段3061、第二滑道段3062和第三滑道段3063的结构设置仍然能够起到锁定切换动力输入件305的作用,防止因为操作时的振动而使得切换动力输入件305移位。
当然,也可以将弹性件317设置为套设在转动输入轴301上,该弹性件的两端分别与转动输入轴301和切换件304。当切换件304从第一位置运动到第二位置时,弹性件317为拉伸蓄力。
当然,无论有无弹性件317,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仅保留第一滑道段3061或者第一滑道段3061和第二滑道段3062,后者也可以起到一定的锁定作用。上述具体实施例中,弹性件317完全固定在切换件内部,切换件较长,无论在第一位置还是第二位置,切换件都位于第二转动输出件的外部。但在其他实施例中,切换件也可仅在第二位置时移动到第二转动输出件的外部。
上述实施例采用的是手动切换,也可采用电动切换,比如切换动力输入件305上连接有螺母,另一电机与一螺杆连接,螺母旋合在螺杆上,因此需要驱动切换件304时,按动该电机所对应的按钮来控制该电机转动,进而控制切换动力输入件305移动。
在其他实施例中,切换件304上的环形凹槽3043也可改为环形凸块,接合件形成与环形凸块匹配的凹槽端(具有弧形槽)来与之接合。
综上,上述实施例为动力切换装置3用于直线型切割吻合器,但本发明的动力切换装置3不局限于此,也可以用于其他医疗器械中,甚至可以用于其他小型电器中。
以上内容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Claims (10)

1.一种动力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转动输入轴(301)、第一转动输出件(302)、第二转动输出件(303)、切换件(304)和切换动力输入件(305);
所述切换件(304)可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地套设在所述转动输入轴(301)上,并且所述切换件(304)在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转动输入轴(301)均与其以驱动转动的方式连接;
所述切换动力输入件(305)与所述切换件(304)连接,所述切换动力输入件(305)能够相对所述切换件(304)转动,并且能够驱动所述切换件(304)在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之间移动;
所述第一转动输出件(302)固定在所述切换件(304)上;
所述切换件(304)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转动输出件(302)位于能够与其下游动力传输件驱动连接的传输位置,所述切换件(304)与所述第二转动输出件(303)分离;
所述切换件(304)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一转动输出件(302)位于与其下游动力传输件脱离的脱离位置,所述切换件(304)与所述第二转动输出件(303)连接,能够驱动所述第二转动输出件(303)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的动力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切换件(304)为空心轴,所述第二转动输出件(303)为转轴,所述切换件(304)在第二位置时套设在所述第二转动输出件(303)的外部;
所述切换件(304)和所述第二转动输出件(303)均与所述转动输入轴(301)同轴设置;
优选地,所述切换件(304)的前端与所述转动输入轴(301)的后端可轴向移动且可驱动转动的方式连接;
优选地,所述转动输入轴(301)的后端与所述第二转动输出件(303)的前端可转动地套接;
优选地,所述切换件(304)在第一位置时也套设在所述第二转动输出件(303)的外部,所述切换件(304)与所述第二转动输出件(303)的中部形成可选择地驱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的动力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转动输入轴(301)的后端构造为非圆形端,所述切换件(304)的前端具有与非圆形端插接配合的非圆形孔。
4.根据权利要求2的动力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转动输出件(302)套固在所述切换件(304)上,所述第一转动输出件(302)与所述切换件(304)同轴;
具体地,所述第一转动输出件(302)为锥齿轮,
所述锥齿轮的内孔具有多个间隔设置的圆弧齿(3021);
所述切换件(304)的前端的外壁具有与多个所述圆弧齿(3021)啮合的多个所述圆弧槽(3041);
优选地,所述切换件(304)的外壁上,在所述第一转动输出件(302)与所述切换件(304)的连接位置的后侧,还设置有环形凹槽(3043)或者环形凸起;
所述切换动力输入件(305)包括相连接的拨动件(3051)和接合片(3052),所述接合片(3052)具有与所述环形凹槽(3043)或者环形凸起形状匹配的凹槽端,所述凹槽端与所述环形凹槽(3043)或者环形凸起可相对转动的插接。
5.根据权利要求2的动力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切换件(304)的后端内壁上具有至少两个周向间隔设置的挡块(3042),所述至少两个挡块(3042)沿直径错开,所述第二转动输出件(303)上设有径向贯通的滑槽(3036),优选地,所述第二转动输出件(303)的中部上设有径向贯通的滑槽(3036),一滑块(315)可沿所述第二转动输出件(303)的径向移动地支承在所述滑槽(3036)中,所述滑块(315)至少一端伸出所述滑槽(3036);
所述切换件(304)位于第一位置时,所述挡块(3042)位于所述滑块(315)的前侧;
所述切换件(304)位于第二位置时,所述挡块(3042)与所述滑块(315)周向对应。
6.根据权利要求5的动力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滑块(315)的前端渐缩,所述挡块(3042)的后端的内侧面设有朝向后侧向外倾斜的斜面;
所述滑块(315)上设有条形孔,所述条形孔的长度方向沿所述第二转动输出件(303)的径向,所述滑块(315)通过所述条形孔中穿过的杆支承在所述第二转动输出件(303)上。
7.根据权利要求5的动力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转动输出件(303)上套设有弹性件(317),所述切换件(304)的内壁上设有阻挡壁,所述第二转动输出件(303)上也设有阻挡壁,所述弹性件(317)抵接在两个阻挡壁之间;或者
所述转动输入轴(301)上套设有弹性件,该弹性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转动输入轴(301)和所述切换件(304)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2的动力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壳体(306);
优选地,还包括两个第一轴承(307)、第二轴承(309)、第一轴承座(308)和第二轴承座(310);
所述第一轴承座(308)固定在所述壳体(306)中;
所述第二轴承座(310)能够固定在直线型切割吻合器的钉砧支架上;
所述第一轴承座(308)位于所述切换件(304)的前侧,所述两个第一轴承(307)同轴固定在所述第一轴承座(308)中,所述转动输入轴(301)支承在所述两个第一轴承(307)中;
所述第二轴承座位于所述切换件(304)的后侧,所述第二轴承(309)固定在所述第二轴承座(310)中,所述第二轴承座(310)的下端一体成型有用于定位的定位块(3101),所述第二转动输出件支承在所述第二轴承(309)中;
优选地,所述转动输入轴(301)、所述第一转动输出件(302)、所述第二转动输出件(303)和所述切换件(304)位于所述壳体(306)中,所述切换动力输入件(305)包括拨动件(3051),所述壳体(306)上设有供所述拨动件(3051)伸出所述壳体(306)的滑道,所述滑道包括首尾相接的第一滑道段(3061)、第二滑道段(3062)和可选的第三滑道段(3063),所述第一滑道段(3061)和所述第三滑道段(3063)沿所述转动输入轴的轴向延伸,所述第二滑道段(3062)垂直于所述第一滑道段(3061)和所述第三滑道段(3063),并且所述第三滑道段(3063)的尾部朝向所述第一滑道段(3061)的首部一侧,所述第一滑道段(3061)的位置和长度构造为所述切换动力输入件(305)在所述第一滑道段(3061)的滑动能够驱动所述切换件(304)在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之间移动,所述第三滑道段(3063)的位置和长度构造为所述切换动力输入件(305)停留在所述第三滑道段(3063)的尾部时所述切换件(304)保持与所述第二转动输出件(303)驱动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的动力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定位座(311);
所述定位座(311)能够固定在钉砧支架上,所述定位座(311)整体呈倒L形,短边处设有用于与钉砧(104)插接的矩形孔(3111),长边上设有供所述所述第二转动输出件(303)有间隙地穿过的轴孔;
优选地,所述长边的底部形成有定位块(3112),所述定位块(3112)用于与钉砧支架上的定位孔插接定位。
10.一种直线型切割吻合器,包括钉仓组件(1),钉仓组件(1)包括钉仓支架(101)和击发螺杆(105),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的动力切换装置;
所述第一转动输出件(302)与所述钉仓支架(101)连接,所述第一转动输出件(302)在传输位置时的转动能够转化为所述钉仓支架(101)的上下移动;
所述第二转动输出件(303)与所述击发螺杆(105)连接,所述第二转动输出件(303)的转动能够转化为所述击发螺杆(105)的转动。
CN202011613103.7A 2020-12-30 2020-12-30 动力切换装置及直线型切割吻合器 Pending CN11468097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613103.7A CN114680979A (zh) 2020-12-30 2020-12-30 动力切换装置及直线型切割吻合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613103.7A CN114680979A (zh) 2020-12-30 2020-12-30 动力切换装置及直线型切割吻合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680979A true CN114680979A (zh) 2022-07-01

Family

ID=821316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613103.7A Pending CN114680979A (zh) 2020-12-30 2020-12-30 动力切换装置及直线型切割吻合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680979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694952A (zh) * 2024-02-01 2024-03-15 以诺康医疗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紧急切换装置、电动吻合器及医疗设备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694952A (zh) * 2024-02-01 2024-03-15 以诺康医疗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紧急切换装置、电动吻合器及医疗设备
CN117694952B (zh) * 2024-02-01 2024-04-16 以诺康医疗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紧急切换装置、电动吻合器及医疗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497496B2 (en) Surgical instrument having interlocking mechanism
US9700314B2 (en) Surgical stapling apparatus with powered articulation
JP3955611B2 (ja) 複数の外科用ファスナを身体組織につけるための外科装置
CN216060620U (zh) 电动外科器械
EP3964138A1 (en) Driving device, surgical instrument, and operation method thereof
CN110604602B (zh) 推架及电动吻合器
CN112535506A (zh) 腔镜吻合器及其旋转头
CN114680979A (zh) 动力切换装置及直线型切割吻合器
CN114098866B (zh) 一种外科器械
WO2023143313A1 (zh) 外科器械
CN106913363B (zh) 将机电手术装置和手术装载单元互连的接合器组件及其手术系统
CN114680980A (zh) 一种直线型切割吻合器
CN114680972A (zh) 动力切换机构及吻合器
CN115137426A (zh) 电动外科器械
CN114680970A (zh) 直线型切割吻合器的传动装置及直线型切割吻合器
CN115886911A (zh) 电动外科器械
CN110604603B (zh) 驱动机构及电动吻合器
CN108042168B (zh) 吻合器
CN111884419A (zh) 驱动装置
CN111870320A (zh) 外科器械
CN114680971A (zh) 一种吻合器
CN110604601A (zh) 螺杆及电动吻合器
CN114098868B (zh) 一种外科器械
CN114098865B (zh) 外科器械
CN116211370A (zh) 一种直线型切割吻合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