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852378U - 烹饪器具 - Google Patents

烹饪器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852378U
CN217852378U CN202221920073.9U CN202221920073U CN217852378U CN 217852378 U CN217852378 U CN 217852378U CN 202221920073 U CN202221920073 U CN 202221920073U CN 217852378 U CN217852378 U CN 21785237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ver
heating module
pot
assembly
cover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920073.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莫荣康
黄强顺
宋延平
杨兴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920073.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85237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85237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85237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烹饪器具,包括:锅体组件、锅盖总成和在位检测装置,锅体组件包括外锅、设于外锅内的内锅以及第一加热模块;锅盖总成可分离地设于锅体组件的上方且包括盖本体和第二加热模块,盖本体上还设有可拆卸的盖板组件,盖板组件用于遮挡第二加热模块且与内锅配合;在位检测装置设于盖本体或者锅体组件,盖板组件在盖本体上安装到位的状态下触动在位检测装置以控制第二加热模块不工作,该烹饪器具能够更安全有效的实现多种烹饪模式之间的切换,确保盖板组件不会漏装或者错装,确保烹饪器具的安全性能。

Description

烹饪器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烹饪器具。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无法安全有效的实现烹饪器具多种烹饪模式之间的切换,烹饪器具的安全性与可靠性低,存在改进空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烹饪器具,该烹饪器具能够更安全有效的实现多种烹饪模式之间的切换,确保盖板组件不会漏装或者错装,确保烹饪器具的安全性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一种烹饪器具,包括:锅体组件,所述锅体组件包括外锅、设于所述外锅内的内锅以及第一加热模块;锅盖总成,所述锅盖总成可分离地设于所述锅体组件的上方且包括盖本体和第二加热模块,所述盖本体上还设有可拆卸的盖板组件,所述盖板组件用于遮挡所述第二加热模块且与所述内锅配合;在位检测装置,所述在位检测装置设于所述盖本体或者所述锅体组件,所述盖板组件在所述盖本体上安装到位的状态下触动所述在位检测装置以控制所述第二加热模块不工作。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烹饪器具,该烹饪器具能够更安全有效的实现多种烹饪模式之间的切换,确保盖板组件不会漏装或者错装,确保烹饪器具的安全性能。
另外,根据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烹饪器具,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锅盖总成还包括:风机,所述盖板组件在所述盖本体上安装到位的状态下遮挡所述风机和所述第二加热模块且触动所述在位检测装置以控制所述风机和所述第二加热模块不工作。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在位检测装置包括:控制开关,用于控制所述第二加热模块的工作状态;驱动件,所述驱动件适于在所述盖板组件的驱动下触动所述控制开关以控制所述第二加热模块不工作。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控制开关与所述第二加热模块串联,所述控制开关处于常闭状态,所述控制开关适于在所述驱动件的触动下切换至断开状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在位检测装置设于所述盖本体且所述驱动件相对于所述盖本体可移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在位检测装置还包括:复位件,所述复位件设置在所述驱动件与所述盖本体之间以驱动所述驱动件复位。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驱动件包括:导向杆,所述导向杆与所述复位件配合,所述导向杆的一端伸出所述盖本体的朝向所述锅体组件的一侧;驱动臂,所述驱动臂与所述导向杆连接以随所述导向杆一起移动,所述驱动臂适于触动所述控制开关。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盖本体包括安装座,所述安装座限定出导向通道,所述导向杆可移动地设于所述导向通道内,其中,所述导向杆设有支撑部,所述复位件套设在所述导向杆上且止抵在所述支撑部与所述安装座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控制开关设于所述盖本体且所述驱动件设于所述盖板组件,其中,所述控制开关为磁敏开关,所述驱动件为磁性元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盖本体包括:内盖,所述在位检测装置设于所述内盖;面盖,所述面盖设于所述内盖的背向所述锅体组件的一侧;内衬盖,所述内衬盖设于所述内盖的朝向所述锅体组件的一侧且所述内衬盖限定出容纳凹部,用于容纳所述第二加热模块,其中,所述盖板组件可拆卸地设于所述内衬盖,所述在位检测装置的至少一部分伸入所述容纳凹部以与所述盖板组件配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盖本体还包括锁盖,所述锁盖设于所述内盖与所述内衬盖之间,所述锁盖上的锁牙适于与所述外锅或者所述内锅上的锅牙配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烹饪器具具有第一烹饪模式和第二烹饪模式,在所述第一烹饪模式下,所述盖板组件与所述盖本体配合以遮挡所述第二加热模块,所述第一加热模块工作,在所述第二烹饪模式下,所述盖板组件与所述盖本体脱离配合,所述第二加热模块工作。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烹饪器具的爆炸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烹饪器具的剖视图;
图3是图2在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烹饪器具的剖视图;
图5是图4在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烹饪器具的局部爆炸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烹饪器具的局部爆炸图;
图8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烹饪器具的局部爆炸图。
附图标记:
烹饪器具100,锅体组件1,第一加热模块11,外锅12,锅牙121,内锅13,锅盖总成2,盖本体21,安装座211,导向通道2111,限位件212,滑柱2121,限位部21211,内盖213,内衬盖214,容纳凹部2141,面盖215,锁盖22,滑槽221,限位孔222,锁牙223,盖板组件23,第二加热模块24,在位检测装置3,控制开关31,驱动件32,支撑部321,导向杆322,驱动臂323,复位件33,风机5,电机5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下面参考图1-图8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烹饪器具。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烹饪器具可以包括:锅体组件、锅盖总成和在位检测装置。
本发明实施例的烹饪器具100可以为多功能锅具,在多功能锅具中,需要集成有多个烹饪模块,以使烹饪器具100能够具有多种烹饪模式以满足用户多种烹饪需求,不同的烹饪模式需要不同的烹饪环境,在一种烹饪模式下可能会对另一种烹饪模式的烹饪模块造成影响。
如图1所示,烹饪器具100包括:锅体组件1与锅盖总成2,锅体组件1限定出了开口向上的腔体,锅盖总成2能够覆盖在腔体的开口处,与锅体组件1共同限定出烹饪空间。
其中,锅体组件1包括第一加热模块11,第一加热模块11可以为压力烹饪模块,压力烹饪模块能够实现对烹饪空间内的食物进行压力烹饪,在压力烹饪模块对食物进行烹饪时,需要烹饪空间为密封空间,并且在对食物进行压力烹饪时,加热产生的水蒸气可能会对其他加热模块造成影响。
锅盖总成2包括第二加热模块24,第二加热模块24可以为空炸烹饪模块,空炸烹饪模块能够对烹饪空间内的食物进行空炸烹饪,在空炸烹饪模块对食物进行烹饪时,烹饪空间无需密封。
由此,在烹饪器具100利用第一加热模块11进行烹饪时,需要对烹饪空间进行密封,并且还需要将烹饪空间与第二加热模块24分隔开,以避免加热过程中产生的水蒸气对第二加热模块24造成损害。
为此,在烹饪器具100上设置有可拆卸的盖板组件23,在烹饪器具100需要进行空炸烹饪时,烹饪器具100无需安装盖板组件23,第二加热模块24能够与烹饪空间连通,在烹饪器具100需要进行压力烹饪时,烹饪器具100安装盖板组件23,盖板组件23能够与锅体组件1共同限定出密封的烹饪空间,同时盖板组件23还能够将第二加热模块24与烹饪空间隔离开,避免了加热过程中产生的水蒸气对第二加热模块24造成损害。
由于盖板组件23的设置,在烹饪器具100启用其中一种烹饪功能时,需要用户根据选择的烹饪模式选择是否安装盖板,并需要用户自行安装或拆卸盖板,当用户启动第二加热模块24而盖板组件23安装在烹饪设备上时,热量会快速聚集在锅盖总成2内,锅盖总成2的温度快速上升进而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当用户启动第一加热模块11而盖板组件23未安装到位时,烹饪器具100无法完成压力烹饪。
也就是说,现有技术中,无法安全有效的实现烹饪器具多种烹饪模式之间的切换,烹饪器具的安全性与可靠性低。
为此,本发明实施例设计了一种具有用于检测盖板组件23的安装状态的在位检测装置3的烹饪器具100,由此,烹饪器具100能够在在位检测装置3检测到盖板组件23安装到位的信号时控制第二加热模块24无法工作,检测到盖板组件23未安装到位的信号时控制第一加热模块11无法工作,由此,烹饪器具100能够更安全有效的实现多种烹饪模式之间的切换,确保盖板组件23不会漏装或者错装,确保烹饪器具100的安全性能。
其中,锅体组件1包括外锅12、设于外锅12内的内锅13以及第一加热模块11,内锅13限定出烹饪空间,内锅13与外锅12内外套设设置,能够提高烹饪器具100的锅体组件1的保温效果,使烹饪器具100的烹饪效果更好。第一加热模块11位于内锅13与外锅12之间,使得内锅13与外锅12能够共同对第一加热模块11进行保护,避免外界环境以及烹饪过程中产生的物质对其造成损坏。
具体地,锅盖总成2可分离地设于锅体组件1的上方,在锅盖总成2设置在锅体组件1上方时,能够对锅体组件1限定出的腔体的上开口进行覆盖,确保异物不会进入到烹饪空间并且,在锅盖总成2与锅体组件1分离时,能够敞开开口,用户能够通过开口将食物投放到烹饪空间内。
并且,锅盖总成2包括盖本体21和第二加热模块24,其中,第二加热模块24设于盖本体21的朝向锅体组件1的一侧,以使第二加热模块24能够更好的对烹饪空间内的食物进行烹饪。盖本体21上还设有可拆卸的盖板组件23,盖板组件23用于遮挡第二加热模块24,以在第一加热模块11对食物进行烹饪时能够隔开烹饪空间与第二加热模块24,避免第二加热模块24被烹饪过程中产生的物质侵蚀,提高烹饪器具100的使用寿命。
并且,盖板组件23与内锅13配合,以使盖板组件23与内锅13之间能够形成密封的烹饪空间,确保在盖板组件23与内锅13之间形成的烹饪空间内能够形成高压,确保烹饪器具100的可靠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位检测装置3设于盖本体21,以使在位检测装置3能够在盖本体21上稳定的对盖板组件23是否安装在盖本体21上进行检测,确保在位检测装置3的可靠性。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在位检测装置3设于锅体组件1,在此不做限定。
在位检测装置3用于检测盖板组件23的安装状态,在位检测装置3检测到盖板组件23安装在盖本体21上时,由于此时第二加热模块24与烹饪空间隔离,第二检测装置适于控制第二加热模块24不工作,以避免第二加热模块24工作后热量快速聚集在锅盖总成2内,锅盖总成2的温度快速上升进而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
具体地,盖板组件23在盖本体21上安装到位的状态下,能够触动在位检测装置3,在位检测装置3获得盖板组件23安装到位的信号后,控制第二加热模块24不工作,以避免第二加热模块24工作后热量快速聚集在锅盖总成2内,锅盖总成2的温度快速上升进而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烹饪器具,该烹饪器具100能够更安全有效的实现多种烹饪模式之间的切换,确保盖板组件23不会漏装或者错装,确保烹饪器具100的安全性能。
其中,第一加热模块11可以设于内锅13下方,使第一加热模块11与第二加热模块24之间的距离更远,避免互相干扰,使烹饪器具100的加热效果更好。
进一步,锅盖总成2还包括:风机5,风机5能够在第二加热模块24进行烹饪时形成空气对流,盖板组件23在盖本体21上安装到位的状态下遮挡风机5和第二加热模块24,盖板组件23用于遮挡风机5和第二加热模块24,以在第一加热模块11对食物进行烹饪时能够隔开烹饪空间与风机5和第二加热模块24,避免风机5和第二加热模块24被烹饪过程中产生的物质侵蚀,提高烹饪器具100的使用寿命。
盖板组件23在盖本体21上安装到位的状态下触动在位检测装置3以控制风机5和第二加热模块24不工作,以避免第二加热模块24工作后热量快速聚集在锅盖总成2内,锅盖总成2的温度快速上升进而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
如图1、图6和图7所示,在位检测装置3包括:控制开关31和驱动件32,控制开关31能够控制第二加热模块24的工作状态,驱动件32适于在盖板组件23的驱动下触动控制开关31以控制第二加热模块24不工作。
进一步,在一些实施例中,控制开关31还能够控制风机5的工作状态,驱动件32适于在盖板组件23的驱动下触动控制开关31以控制风机5不工作。
也就是说,在盖板组件23安装到位时,驱动件32能够在盖板组件23的驱动下向靠近控制开关31的方向运动,并驱动控制开关31改变自身状态,向外发送盖板组件安装到位的信号,以控制与控制开关31通讯的第二加热模块24不工作,进而避免第二加热模块24的热量汇集在锅盖总成2内,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在一些实施例中,控制开关31与第二加热模块24串联,当控制开关31连通时,第二加热模块24与电源连通,第二加热模块24能够运行,在控制开关31断开时,第二加热模块24与电源断开,第二加热模块24无法运行。
进一步,在一些实施例中,控制开关31还与风机5的电机51串联,当控制开关31连通时,风机5的电机51与电源连通,风机5能够运行,在控制开关31断开时,风机5的电机51与电源断开,风机5无法运行。
其中,控制开关31处于常闭状态,即当控制开关31未被触发时,控制开关31始终连通第二加热模块24与电源,第二加热模块24能够运行,在控制开关31被触发时,控制开关31适于断开第二加热模块24与电源,第二加热模块24无法运行。
进一步,控制开关31适于在驱动件32的触动下切换至断开状态,由此,在盖板组件23安装到位时,驱动件32能够在盖板组件23的驱动下向靠近控制开关31的方向运动,并触动控制开关31,使控制开关31在驱动件32的触动下切换至断开状态,控制开关31断开第二加热模块24与电源,从而使第二加热模块24无法运行,进而避免第二加热模块24的热量汇集在锅盖总成2内,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驱动件32在盖板组件23的驱动下移动,也就是说,在将盖板组件23安装在盖本体21上的过程中,盖板组件23能够直接驱动驱动件32运动,以使其能够向靠近控制开关31的位置移动,进而触动控制开关31,使得控制开关31断开或者向外发送盖板组件23安装到位的信号,进而控制第二加热模块24不工作。
通过盖板组件23直接驱动驱动件32,确保了在位检测装置3检测的准确性,使得在位检测装置3无需设置独立的驱动装置,简化了烹饪器具100的结构,降低了生产成本。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控制开关31可以与第二加热模块24通讯,控制开关31通过控制模块间接控制第二加热模块24是否运行。
如图6和图7所示,在位检测装置3设于盖本体21,以使在位检测装置3能够在盖本体21上稳定的对盖板组件23是否安装在盖本体21上进行检测,确保在位检测装置3的可靠性。
并且,驱动件32相对于盖本体21可移动,以使驱动件32能够通过其相对与盖本体21的运动驱动控制开关31的连通与断开。
如图1所示,在位检测装置3还包括复位件33,复位件33设置在驱动件32与盖本体21之间以驱动驱动件32复位,具体地,驱动件32向靠近控制开关31方向的运动是由盖板组件23安装时的安装力驱动的,在盖板组件23安装在盖本体21上的过程中,盖板组件23适于驱动驱动件32向靠近盖本体21的方向运动,运动过程中复位件33积攒了弹性势能,由于盖板组件23的限位,驱动件32相对盖本体21保持静止,使得驱动件32能够在盖板组件23安装在盖本体21上的过程中,始终保持触发控制开关31的状态。
当盖板组件23从盖本体21上拆卸下来时,驱动件32失去盖板组件23的限位,复位件33积攒的弹性势能会驱动驱动件32向远离盖本体21的方向运动,从而使得驱动件32不再触发控制开关31,控制开关31切换到连通状态,使得第二加热模块24能够工作。
如图8所示,驱动件32包括:导向杆322和驱动臂323,导向杆322与复位件33配合,能够对复位件33进行限位,确保复位件33设置的稳定性,进而确保了在位检测装置3的可靠性。导向杆322的一端伸出盖本体21的朝向锅体组件1的一侧,以使导向杆33能够被盖板组件23驱动而运动,以通过运动触动控制开关31。驱动臂323与导向杆322连接以随导向杆322一起移动,驱动臂323适于触动控制开关31,也就是说,导向杆322通过驱动臂323间接的对控制开关31进行控制,由此,使得控制开关31的布置更灵活,使得烹饪器具100的整体结构更合理。
如图1所示,盖本体21包括安装座211,安装座211限定出导向通道2111,导向杆322可移动地设于导向通道2111内,由此,通过导向杆322与导向通道2111的配合,使得导向通道2111能够为驱动件32的运动进行导向,确保驱动件32能够沿预设的轨迹运动。导向杆322设有支撑部321,以为复位件33的设置提供安装位置,复位件33套设在导向杆322上且止抵在支撑部321与安装座211之间,由此,复位件33的弹力能够作用在驱动件32上,以使驱动件32能够在复位件33的作用下恢复原位。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控制开关31设于盖本体21且驱动件32设于盖板组件23,其中,控制开关31为磁敏开关,驱动件32为磁性元件。
也就是说,在位检测装置3可以通过位于盖本体21上的磁敏开关与位于盖板组件23上的磁性元件组成,当盖板组件23安装在盖本体21上时,磁敏开关能够感应到盖板组件23上的磁性元件,并控制第二加热模块24不工作。
如图2和图4所示,盖本体21包括面盖215、内盖213和内衬盖214,在位检测装置3设于内盖213,以使在位检测装置3能够被面盖215保护,确保在位检测装置3设置的稳定性。面盖215设于内盖213的背向锅体组件1的一侧,以在外侧对盖本体21进行保护,并起到一定的装饰作用。
内衬盖214设于内盖213的朝向锅体组件1的一侧,内衬盖214限定出容纳凹部2141,用于容纳第二加热模块24,由此,第二加热模块24能够稳定的设置在盖本体21中,确保了第二加热模块24不会被外界环境侵蚀,提高了烹饪器具100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在一些实施例中,容纳凹部2141用于容纳风机5的风扇,由此,风扇能够稳定的设置在盖本体21中,确保了风扇不会被外界环境侵蚀,提高了烹饪器具100的使用寿命。
其中,盖板组件23可拆卸地设于内衬盖214,在位检测装置3的至少一部分伸入容纳凹部2141以与盖板组件23配合,由此,使得盖板组件23能够直接触动在位检测装置3,进一步确保了在位检测装置3的可靠性。
参照图1,盖本体21还包括锁盖22,锁盖22设于内盖213和内衬盖214之间,以确保锁盖22不会脱落。锁盖22上的锁牙223适于与外锅12或者内锅13上的锅牙121配合,以实现锁盖22与锅体组件1的锁合,确保高压烹饪的稳定运行。
进一步,烹饪器具100具有第一烹饪模式和第二烹饪模式,在第一烹饪模式下,盖板组件23与盖本体21配合以遮挡第二加热模块24,第一加热模块11工作,在第二烹饪模式下,盖板组件13与盖本体21脱离配合,风机5和第二加热模块24工作。由此,烹饪器具100能够安全可靠的实现烹饪模式的切换。
进一步,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第一烹饪模式下,盖板组件23与盖本体21配合同时遮挡风机5,在第二烹饪模式下,盖板组件13与盖本体21脱离配合,风机5暴露在烹饪腔内进行工作。由此,烹饪器具100能够安全可靠的实现烹饪模式的切换。
下面结合附图描述烹饪器具100的一个具体实施例。
如图1所示,烹饪器具100包括:锅体组件1、锅盖总成2和在位检测装置3
锅盖总成2可分离地设于锅体组件1的上方,锅盖总成2包括盖本体21、锁盖22、盖板组件23和第二加热模块24,第二加热模块24设于盖本体21的朝向锅体组件1的一侧,盖板组件23可拆卸地设于盖本体21以遮挡第二加热模块24,锁盖22可转动地设于盖本体21且适于与锅体组件1锁合,以使锅盖总成2能够与锅体组件1能够锁合,确保在锅盖总成2与锅体组件1之间形成的烹饪空间内能够形成高压,确保烹饪器具100的可靠性。
锅体组件1包括:第一加热模块11、外锅12和内锅13,外锅12套设在内锅13外侧,内锅13限定出烹饪空间。第一加热模块11位于内锅13与外锅12之间,由此,内锅13与外锅12能够共同对第一加热模块11进行保护,避免外界环境以及烹饪过程中产生的物质对其造成损坏。
在位检测装置3包括:控制开关31和驱动件32,在未安装盖板组件23时,控制开关31保持在连通电源与第二加热模块24的状态,以使第二加热模块24能够运行。在位检测装置3能够对盖板组件23的安装状态进行检测,在盖板组件23安装在盖本体21上时,盖板组件23能够驱动驱动件32向靠近盖本体21的方向运动,即向靠近控制开关31的方向运动,并驱动控制开关31断开,此时与控制开关31串联的第二加热模块24不工作,进而避免第二加热模块24的热量汇集在锅盖总成2内,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进一步,复位件33设置在驱动件32的支撑部321与盖本体21的安装座211之间以驱动驱动件32复位,安装座211上限定出了导向通道2111,驱动件32布置在导向通道2111内,复位件33可以为复位弹簧,复位弹簧套设在驱动件32上并位于导向通道2111内。
驱动件32向靠近控制开关31方向的运动是由盖板组件23安装时的安装力驱动的,在盖板组件23安装在盖本体21上的过程中,盖板组件23适于驱动驱动件32向靠近盖本体21的方向运动,运动过程中复位件33积攒了弹性势能,由于盖板组件23的限位,驱动件32相对盖本体21保持静止,使得驱动件32能够在盖板组件23安装在盖本体21上的过程中,始终保持触发控制开关31的状态。
当盖板组件23从盖本体21上拆卸下来时,驱动件32失去盖板组件23的限位,复位件33积攒的弹性势能会驱动驱动件32向远离盖本体21的方向运动,从而使得驱动件32不再触发控制开关31,控制开关31切换到连通状态,使得第二加热模块24能够工作。
锅盖总成2能够通过锁盖22与锅体组件1进行锁合,盖本体21设有限位件212,锁盖22具有相互连通的滑槽221和限位孔222,限位件212能够与相互连通的滑槽221和限位孔222配合,实现锁盖22的限位与解锁。
限位件212包括滑柱2121和设于滑柱2121的限位部21211,限位部21211的直径大于滑柱2121的直径,限位孔222的孔径大于滑槽221的宽度,其中,限位部21211的直径大于滑槽221的宽度,由此,限位部21211仅能够与限位孔222进行配合,而滑柱2121的其他部分可以与滑槽221与限位孔222配合,在限位部21211与锁盖22配合时,锁盖22被限位部21211限位,锁盖22无法运动,从而使得锁盖22无法与锅体组件1锁合。在滑柱2121的其他部分与锁盖22配合时,限位件212与锁盖22之间能够相对运动,在锁盖22运动到锁合位置时,锁盖22与锅体组件1锁合。
如图1所示,由于限位件212的运动方向以及驱动方式可以与驱动件32相同,因此限位件212可以设于驱动件32,以使烹饪器具100的整体结构更紧凑,减少烹饪器具100中结构的设置,降低生产成本。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进行接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2)

1.一种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锅体组件,所述锅体组件包括外锅、设于所述外锅内的内锅以及第一加热模块;
锅盖总成,所述锅盖总成可分离地设于所述锅体组件的上方且包括盖本体和第二加热模块,所述盖本体上还设有可拆卸的盖板组件,所述盖板组件用于遮挡所述第二加热模块且与所述内锅配合;
在位检测装置,所述在位检测装置设于所述盖本体或者所述锅体组件,所述盖板组件在所述盖本体上安装到位的状态下触动所述在位检测装置以控制所述第二加热模块不工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锅盖总成还包括:
风机,所述盖板组件在所述盖本体上安装到位的状态下遮挡所述风机和所述第二加热模块且触动所述在位检测装置以控制所述风机和所述第二加热模块不工作。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在位检测装置包括:
控制开关,用于控制所述第二加热模块的工作状态;
驱动件,所述驱动件适于在所述盖板组件的驱动下触动所述控制开关以控制所述第二加热模块不工作。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开关与所述第二加热模块串联,所述控制开关处于常闭状态,所述控制开关适于在所述驱动件的触动下切换至断开状态。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在位检测装置设于所述盖本体且所述驱动件相对于所述盖本体可移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在位检测装置还包括:复位件,所述复位件设置在所述驱动件与所述盖本体之间以驱动所述驱动件复位。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件包括:
导向杆,所述导向杆与所述复位件配合,所述导向杆的一端伸出所述盖本体的朝向所述锅体组件的一侧;
驱动臂,所述驱动臂与所述导向杆连接以随所述导向杆一起移动,所述驱动臂适于触动所述控制开关。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本体包括安装座,所述安装座限定出导向通道,所述导向杆可移动地设于所述导向通道内,
其中,所述导向杆设有支撑部,所述复位件套设在所述导向杆上且止抵在所述支撑部与所述安装座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开关设于所述盖本体且所述驱动件设于所述盖板组件,
其中,所述控制开关为磁敏开关,所述驱动件为磁性元件。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本体包括:
内盖,所述在位检测装置设于所述内盖;
面盖,所述面盖设于所述内盖的背向所述锅体组件的一侧;
内衬盖,所述内衬盖设于所述内盖的朝向所述锅体组件的一侧且所述内衬盖限定出容纳凹部,用于容纳所述第二加热模块,
其中,所述盖板组件可拆卸地设于所述内衬盖,所述在位检测装置的至少一部分伸入所述容纳凹部以与所述盖板组件配合。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本体还包括锁盖,所述锁盖设于所述内盖与所述内衬盖之间,所述锁盖上的锁牙适于与所述外锅或者所述内锅上的锅牙配合。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烹饪器具具有第一烹饪模式和第二烹饪模式,
在所述第一烹饪模式下,所述盖板组件与所述盖本体配合以遮挡所述第二加热模块,所述第一加热模块工作,
在所述第二烹饪模式下,所述盖板组件与所述盖本体脱离配合,所述第二加热模块工作。
CN202221920073.9U 2022-07-22 2022-07-22 烹饪器具 Active CN21785237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920073.9U CN217852378U (zh) 2022-07-22 2022-07-22 烹饪器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920073.9U CN217852378U (zh) 2022-07-22 2022-07-22 烹饪器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852378U true CN217852378U (zh) 2022-11-22

Family

ID=840545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920073.9U Active CN217852378U (zh) 2022-07-22 2022-07-22 烹饪器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85237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024362B1 (en) Electric pressure cooker
CN108968659B (zh) 烹饪器具
ES2277231T3 (es) Aparato electrodomestico, en particular, maquina para lavar y/o secar un dispositivo de enclavamiento/liberacion de la puerta que se puede accionar electricamente.
CN110313854B (zh) 一种料理机
US8376253B2 (en) Method for operating a food processor
US8485177B2 (en) Drive mechanism for a down draft vent system
WO2014206246A1 (zh) 电压力锅
CN111374527A (zh) 烹饪器具
CN217852378U (zh) 烹饪器具
CN110507166B (zh) 烹饪器具
JP4432120B2 (ja) 炊飯器
JP5509439B2 (ja) 電動調理器
CN211375459U (zh) 家用电器
KR100691058B1 (ko) 가스 풍로
JP2015171545A (ja) 炊飯器
JP4941899B2 (ja) 炊飯器
JP2012249946A (ja) 圧力式炊飯器
CN209733603U (zh) 门锁组件及烤箱
CN108523641B (zh) 用于烹饪器具的盖体和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CN117462010A (zh) 烹饪器具和烹饪器具的控制方法
JP5321668B2 (ja) 炊飯器
CN214259073U (zh) 上盖组件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CN111466790B (zh) 防溢装置及液体加热容器
CN110840342A (zh) 导航装置和具有其的清洁设备
JP4947498B2 (ja) 炊飯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