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848260U - 电池模组以及电池包 - Google Patents

电池模组以及电池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848260U
CN217848260U CN202221766128.5U CN202221766128U CN217848260U CN 217848260 U CN217848260 U CN 217848260U CN 202221766128 U CN202221766128 U CN 202221766128U CN 217848260 U CN217848260 U CN 21784826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sulating layer
side plate
battery
battery module
s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766128.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彭之恒
支本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Lithium Batter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Lithium Batter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Lithium Batter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Lithium Batter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766128.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84826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84826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84826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电池模组以及电池包,包括侧板以及若干电池堆叠形成的电池组,所述侧板与所述电池组的侧边抵接;所述侧板上设有第一绝缘层以及第二绝缘层,所述第一绝缘层贴合于所述侧板侧面,所述第一绝缘层的两端分别延伸至侧板的顶端和/或底端,所述第二绝缘层设于所述第一绝缘层远离侧板的侧面并包覆于侧板的顶端。电池包,包括电池箱体以及所述的电池模组,所述电池模组安装于所述电池箱体内。本实用新型的电池模组以及电池包,其侧板的绝缘结构由第一绝缘层和第二绝缘层形成,且设置第二绝缘层可以将第一绝缘层贴紧在侧板上。

Description

电池模组以及电池包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动力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池模组以及电池包。
背景技术
目前,电池模组的侧板一般是用钣金件制成,侧板与端板的连接是通过其端部都是包覆在端板的侧部位置,然后采用激光焊接的方式进行,形成一个稳定的金属框架,然后在金属框体内排布多个电池组,此后盖上顶盖即可,形成整个模组,而金属框架一般都会导电,电池组也是带电体,如此,在电池组装配后表面会包覆蓝膜结构,形成绝缘,在电压较高的情况下,蓝膜会容易击穿导致绝缘失效。
为了保证侧板的绝缘性能,侧板的绝缘层应厚一些较好,但是绝缘层过厚时在贴合与侧板上时,容易发生卷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池模组以及电池包,其侧板的绝缘结构由第一绝缘层和第二绝缘层形成,且设置第二绝缘层可以将第一绝缘层贴紧在侧板上。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电池模组,包括侧板以及若干电池堆叠形成的电池组,所述侧板与所述电池组的侧边抵接;所述侧板上设有第一绝缘层以及第二绝缘层,所述第一绝缘层贴合于所述侧板侧面,所述第一绝缘层的两端分别延伸至侧板的顶端和/或底端,所述第二绝缘层设于所述第一绝缘层远离侧板的侧面并包覆于侧板的顶端。电池包,包括电池箱体以及所述的电池模组,所述电池模组安装于所述电池箱体内。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其在侧板上设置第一绝缘层和第二绝缘层,侧板上的绝缘层的厚度为第一绝缘层和第二绝缘层叠加形成,即侧板上的绝缘厚度整体加厚,增加侧板的绝缘性能较好。
2、由于侧板上的第一绝缘层贴合在侧板的内侧面,而第二绝缘层可以贴合在第一绝缘层靠近电池组的侧面,因而在第一绝缘层贴合在侧板上后,可以通过第二绝缘层盖在第一绝缘层与侧板的连接位置,防止出现卷翘。
3、第一绝缘层与金属材质的侧板在贴合后,由于金属材质表面光滑,第一绝缘层容易出现粘接不牢的情况,故增设在第一绝缘层表面上的第二绝缘层可以进步增加二者之间的粘接力,绝缘结构更加稳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侧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侧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绝缘层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绝缘层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侧板的一种结构剖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侧板的另一种结构剖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侧板的另一种结构剖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侧板的另一种结构剖视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侧板的另一种结构剖视图。
图中:10、侧板;11、翻折边;12、缺口;13、结构胶层;20、第一绝缘层;21、第三包覆段;30、第二绝缘层;31、第一包覆段;32、第二包覆段;40、端板;50、电池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如图1-9所示的电池模组,包括侧板10以及电池组50,电池组50可以是由若干电池堆叠形成,将侧板10与电池组50的侧边抵接。
具体在侧板10上设有第一绝缘层20以及第二绝缘层30,可以将第一绝缘层20贴合于侧板10的侧面,而第二绝缘层30则可设于第一绝缘层20远离侧板10的侧面。另外,第一绝缘层20可以延伸至侧板的顶端和/或底端。第二绝缘层30可以延伸至侧板10的靠近电池组50的极柱的端部。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电池组50的侧边是指电池组50在若干电池堆叠方向延伸的边,而侧板10的内侧面是指侧板10靠近电池组50的侧面,而侧板10的外侧面则是侧板10背离电池组50的侧面。另外,侧板10的顶端是指侧板10靠近电池组50的电极柱的端部,而侧板10的底端则是指侧板10远离电池组50的电极柱的端部。
在上述结构基础上,在进行电池模组装配时,可以是将由若干电池堆叠形成的电池组50与侧板10进行装配,而在使用过程中,由于侧板10上设有第一绝缘层20和第二绝缘层30,侧板10上的绝缘层的厚度为第一绝缘层20和第二绝缘层30叠加形成,即侧板10上的绝缘厚度整体加厚,增加侧板10的绝缘性能较好,因而整个电池模组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能更好。
具体的是,由于现有的侧板10结构一般是由金属材质制成,而金属材质表面相对光滑,若是将较厚的绝缘层直接贴合在侧板10上,由于绝缘层过厚,该较厚的绝缘层的一侧面与侧板10内侧面贴合,而另一侧面则会因为自身厚度距离侧板10的内侧面较远,因而在包覆时容易发生卷翘,而在电池组50使用时因外部振动而上下时也会导致在卷翘处发生脱离,出现绝缘失效的情况。
因而本申请中采用的方式是以两层相对较薄的第一绝缘层20和第二绝缘层30叠合去贴合侧板10上,由于第一绝缘层20与第二绝缘层30的自身厚度均较薄,故不容易出现卷翘的情况。
此外,在第一绝缘层20与侧板10的内侧面贴合后,再由第二绝缘层30贴合在第一绝缘层20靠近电池的侧面上,通过第二绝缘层30盖合在第一绝缘层20与侧板10的内侧面的连接处,而由于第一绝缘层20与侧板10的粘接力是非金属与金属之间的,而第二绝缘层30与第一绝缘层20之间的粘接力是非金属与非金属之间,且第一绝缘层20的表面不如侧板10表面光滑,故第二绝缘层30可以更加牢固的粘接在第一绝缘层20上,使得贴合结构更加稳定,故形成的绝缘结构整体与侧板10的连接更加稳定。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第一绝缘层20包覆在侧板10的侧面上后,可以第一绝缘层10的两端分别延伸至侧板10的顶端以及底端,即第一绝缘层20能够在电池组的两个端部均实现绝缘,而第二绝缘层20可以在第一绝缘层的顶端和底端均有包覆,在侧板的顶端和底端均形成相对较厚的绝缘结构,也可以是包覆在其中一端。
若是第一绝缘层20延伸至侧板10的顶端,第一绝缘层20与侧板10的底端形成间隔可以由第二绝缘层30进行包覆。若是第一绝缘层20延伸至侧板10的底端,则第一绝缘层20与侧板的顶端形成间隔可以由第二绝缘层进行包覆。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可以使第二绝缘层30的厚度大于第一绝缘层20的厚度,如此,用于与侧板10贴合的第一绝缘层20较薄,第一绝缘层20不会因自身厚度而出现卷翘,然后再在第一绝缘层20上贴合第二绝缘层30,由于第二绝缘层30的厚度比第一绝缘层20的厚度大,故第二绝缘层30会在第一绝缘层20靠近电池组50的侧面实际一压紧力,使得第一绝缘层20与侧板10的贴合更加牢固。
在上述结构基础上,第一绝缘层20的厚度为0.1mm-0.2mm,即第一绝缘层20在该厚度基础上,贴合至侧板10内侧面在侧板10内侧面形成的厚度很薄,减少卷翘情况的可能。而第二绝缘层30的厚度为0.25mm-1mm,可以是通过将厚度较厚第二绝缘层30压紧在厚度较薄的第一绝缘层20上,一方面增加绝缘厚度,另一方面使得两个绝缘层在侧板10上的装配更加稳定。
当然,在其他情况上,上述第二绝缘层30的厚度也可以是小于或者等于第一绝缘层20的厚度,总之能够使侧板10上的绝缘结构是由两个绝缘层形成的结构均可。
进一步地,第二绝缘层30包覆于侧板10靠近电池组50的极柱的端部,在实际装配过程中,电池组50的极柱通常位于顶端,即在本实施例中,第二绝缘层30是设置在侧板10的顶端,在电池组50装配在电池腔后,侧板10的顶端与电池组50的极柱之间距离最短。
由于电池组50在使用过程中,一般会在相邻两组电池组50之间用于导电的极柱位置出现电压过大的情况,而极柱位置靠近侧板10,因而侧板10的顶端与极柱之间的距离较短,最容易被击穿形成短路,从而引起大面积的热失控,在热失控的同时,故可以本申请中是在侧板10的顶端包覆第二绝缘层30,第二绝缘层30部分包覆在第一绝缘层20上,如此,在侧板10的顶端形成厚度相对较厚的绝缘层,在侧板10的顶端形成的绝缘效果更好,还可以减少绝缘材料的应用,节约成本。
当然,由于第二绝缘层30的作用不仅仅是起到加强绝缘效果的作用,还具有防止第一绝缘层20在包覆的侧板10后卷翘的作用,而第一绝缘层20在侧板10的内侧面顶端和底端均有包覆,故也可以在侧板10的底端包覆第二绝缘层30。
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如果是第一绝缘层20在侧板10的底端位置有卷翘,第一绝缘层20底端的部分也会在电池组50上下过程中出现与侧板10脱离而导致失效的情况,因而将第二绝缘层30包覆在第一绝缘层20的底端并延伸至侧板10的底端面,可以有效防止电池组50在上下过程中导致第一绝缘层20与侧板10脱离的情况。
进一步地,第一绝缘层20包覆于所述侧板10的内侧面,第二绝缘层30包覆于第一绝缘层20靠近电池组50的侧面,如此,由第一绝缘层20以及第二绝缘层30形成的绝缘层可以是与电池组贴合,由于电池组由多个电池堆叠形成,若是其中一个电池出现热失控,在侧板内侧没有绝缘层的结构基础上,则会经金属侧板进行导电,导致相邻的其他电池出现短路。故本申请中优选将第一绝缘层和第二绝缘层形成的绝缘结构设置在侧板的内侧,防止出现电池与电池之间出现短路,且能够由内之外实现绝缘。
当然,在其他情况下,上述第一绝缘层20也可以是包覆在侧板10的外侧面,在侧板的外侧形成绝缘结构,防止电池组热失控短路时经侧板导电而出现漏电。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中,是基于第一绝缘层20包覆于侧板10的内侧面,且延伸至侧板10的顶端和底端;而第二绝缘层30包覆于第一绝缘层20靠近电池组的侧面,且在第二绝缘层30包覆在侧板10的顶端的结构基础上,
本实施例第一种包覆结构:参见图3、图5以及图6,
第二绝缘层30包括第一包覆段31以及第二包覆段32,将第一包覆段31包覆于第一绝缘层20靠近电池组50的侧面上,而第二包覆段32可以包覆在侧板10的顶端面并与第一包覆段31连接。
本申请直接采用第一包覆段31与第一绝缘层20的侧面直接贴合,而第二包覆段32与侧板10的顶端面直接贴合,即贴合面均呈平面,因而贴合度更好,防止出现翘边的情况,且方便加工。
此外,由于第一包覆段31直接贴合在侧板10的侧面,第二包覆段32直接贴合在侧板10的顶端面,在使用过程中,第二绝缘层30仅通过第一包覆段31与电池组50的侧面接触,而不存在多余的部分与电池组50的顶端接触,如此,在电池组50使用过程中,不管相邻的电池组50是否存在高度差,或者上下移动都不会刮伤第二绝缘层30,因而使用寿面更长。
由于在电池模组使用过程中,电池会在上下方向上出现窜动的趋势,而如果考虑电池组50在使用过程中出现上下窜动的情况,若是采用第一种包覆结构,电池组50在上下窜动的过程中容易使第二绝缘层30与侧板10因摩擦力而出现分离,另一方面,也容易在上下窜动过程中因摩擦力而划伤第二绝缘层30的表面结构,降低使用寿命。
进一步地,参见图6,上述第一绝缘层20可以具有第三包覆段,第一绝缘层20的第三包覆段可以包覆于侧板10的顶端面,并沿侧板10的顶端面向下延伸至侧板10的外侧面。在结构基础上,第二包覆段32可以包覆于第三包覆段位于侧板10顶端面的部分,上述位于侧板外侧面的第一包覆段31包覆于第三包覆段位于侧板外侧面的部分。
如此,在侧板的顶端面、内侧面以及外侧面均具有两层绝缘结构,在电池组的极柱位置具有相对较厚的绝缘结构,不易在侧板顶端击穿。且形成的相对角度的绝缘结构均由两层相对较薄的绝缘层形成,在包覆之后不易出现卷翘的情况。
故本实施例还提供第二种包覆结构:参见图4、图7以及图8,
第二种包覆结构为,具体是侧板10包括侧板10板体以及由侧板10本体朝向电池组50的极柱弯折的翻折边11,上述第一绝缘层20具有部分包覆在翻折百年上的第三包覆段21,而第二绝缘层30包括第二包覆段32,第二包覆段32部分包覆于所述第三包覆段21的外表面,并延伸至所述侧板10本体的外侧面。
而在第二种包覆结构基础上,可以是通过朝内弯折的翻折边11对电池组50的顶端进行限制,而包覆在翻折边11上的第三包覆段21以及包覆第三包覆段21上的第二包覆段32压紧在电池组50的顶端,对电池组50施加一定的预紧力,缓冲电池组50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窜动情况,降低电池组50在上下窜动过程中划伤第一绝缘层20的风险,提高第一绝缘层20的使用效率。
且由于电池组50的极柱位置容易发生热失控而导致短路,故可以是通过设置第二包覆段32和第三包覆段21进行包覆,加厚与电池组50的极柱接触位置的绝缘厚度,使得绝缘效果更好。
此外,由于第一绝缘层20是由侧板10本体的内侧面延伸至翻折边11上,即第三包覆段21与翻折边11包覆是第一绝缘层20侧板10的连接位置,故可以第二包覆段32包在第三包覆段21上并延伸至侧板10本体上,能够将第一绝缘层20与侧板10的连接位置完全盖住,形成的绝缘结构更加稳定。
此外,由于多个电池组50在装配过程中,相邻两个电池组50会出现装配高度装配差,可能会使装配后的电池模组顶端不平,故可以是通过翻折边11以及包覆在翻折边11上的第三包覆段21以及第二包覆段32进行限位,电池组50装配后的稳定性更好。
由于第二包覆段32是部分包覆在翻折边11,而极柱位置靠近侧板10,因而侧板10的顶端与极柱之间的距离较短,最容易被击穿形成短路,从而引起大面积的热失控,在此具有翻折边11的结构基础上,只需要在翻折边11上部分包覆第二包覆段32,使第二包覆段32能够盖住第三包覆段21与翻折边11的连接位置即可,节约第二绝缘层30的使用材料,节约成本。
具体的是,上述第三包覆段21在翻折边11的包覆结构也可以是第三包覆段21包覆在翻折边11的内侧面、顶端面以及底端面,即第三包覆段21与翻折边11全包,增加爬电距离,绝缘效果更好,而第二包覆段32根据第三包覆段21的包覆结构进行包覆即可,总之能够盖住第三包覆段21与侧板10的连接位置即可。
进一步地,参见图8,第三包覆段21包覆于翻折边11顶端面朝向侧板10的顶端面延伸,并向下包覆于侧板10本体的外侧面。
第二绝缘层30包括也可以同时具有两个第一包覆段31以及第二包覆段32,将第二包覆段32连接在两个第一包覆段31的顶端之间,其中一个第一包覆段31可以包覆在侧板10本体的内侧面,而另一个第一包覆段31则可包覆在第三包覆段21位于侧板本体外侧面的部分,第二包覆段则可位于第三包覆段位于翻折边的顶端面以及侧板本体的顶端面,如此,侧板的顶端的内侧、端面以及外侧均具有两层绝缘结构,具有相对较厚的绝缘结构,不易在侧板顶端击穿。
且形成的相对角度的绝缘结构均由两层相对较薄的绝缘层形成,在包覆之后不易出现卷翘的情况。
在电池组50装配后,翻折边11上的第二包覆段32与电池组50的极柱结构实现绝缘,而在电池组50热失控后导电的爬电距离为第一包覆段31和第二包覆段32形成的总长度,因而侧板10本体侧面的第一包覆段31则可增加电池组50与侧板10之间的爬电距离,绝缘效果更好。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上述第二包覆段32朝向侧板10本体延伸,在延伸后,第一包覆段31可以是与第二包覆段32部分连接,具体可以是第一包覆段31与第二包覆段32部分叠合实现连接,但是,该种连接方式会加厚第一绝缘层20在第一包覆段31和第二包覆段32的叠合处的厚度,影响电池组50的能量密度。因而可以选用第一包覆段31和第二包覆段32一体成型的结构,不会增加第二绝缘层30的整体厚度,节约材料。
进一步地,沿电池的堆叠方向,侧板10至少一侧翻折边11的端部与侧板10本体的端部间隔设置,并于侧板10的顶端形成缺口12;第一绝缘层20以及第二绝缘层30的端部延伸至侧板10的端部。即使说,在加工时,侧板10顶端的翻折边11的长度要小于侧板10的长度,加工后翻折边11的端部与侧板10的端部间隔形成的缺口12可以便于翻折边11的折弯。而包覆于翻折边11上的第二包覆段32、第三包覆段21的长度则还是与侧板10的长度保持一致,增加爬电距离。
进一步地,基于第一包覆段31包覆在侧板10的顶端的结构基础上,即第一包覆段31不包覆到底,故第一包覆段31的底端面与侧板10的底端面间隔设置。因而可以在侧板10的内侧面涂覆有结构胶层13,该结构胶层13填充于第一包覆段31的底端面与侧板10的底端面之间的间隔内,电池组50装配在电池腔后,结构胶层13可以与电池组50的侧面粘合。
由于在电池模组装配时,侧板10是抵接在电池组50的侧面的,而侧板10的顶端包覆有第一包覆段31,因而会在侧板10的内侧面上下形成一个厚度差,导致电池组50在装配后出现左右不稳定的情况,故可以在板本体位于第一包覆段31的底端面下方填充结构胶层13,可以使侧板10与电池组50进行装配后更加稳定。
进一步地,第一包覆段31在电池组50侧面上的投影面积为S1,电池组50侧面面积为S2,S1≤S2*0.2,在该结构基础上,第一包覆段31在侧板10上的高度可以与电池组50的极柱高度对应,而第一包覆段31下方的结构胶层13具有更大的粘合面与电池组50的侧面进行粘合,粘合结构更加稳定;且第一包覆段31的使用材料更少,成本更低。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上述电池模组还包括端板40,将端板40以及侧板10固定形成电池腔,若干电池组50安装于电池腔,如此,端板40、侧板10可以围成供若干电池组50的装配空间,电池组50在装配至电池腔后,结构更加稳定。
实施例3,
在该实施例中,可以提供一种电池包,包括电池箱体以及实施例1或者实施例2电池模组,电池模组安装于电池箱体内。在电池模组装配时,将若干电池组50装配至由侧板10以及端板40组成的电池框体内,且在装配后,可以将电池模组装配至电池箱体内。
在进行电池模组装配时,可以是将由若干电池堆叠形成的电池组50与侧板10进行装配,而在使用过程中,由于侧板10上设有第一绝缘层20和第二绝缘层30,侧板10上的绝缘层的厚度为第一绝缘层20和第二绝缘层30叠加形成,即侧板10上的绝缘厚度整体加厚,增加侧板10的绝缘性能较好,因而整个电池模组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能更好。
具体的是,由于现有的侧板10结构一般是由金属材质制成,而金属材质表面相对光滑,若是将较厚的绝缘层直接贴合在侧板10上,由于绝缘层过厚,该较厚的绝缘层的一侧面与侧板10内侧面贴合,而另一侧面则会因为自身厚度距离侧板10的内侧面较远,因而在包覆时容易发生卷翘,而在电池组50使用时因外部振动而上下时也会导致在卷翘处发生脱离,出现绝缘失效的情况。
因而本实施例中采用的方式是以两层相对较薄的第一绝缘层20和第二绝缘层30叠合去贴合侧板10上,由于第一绝缘层20与第二绝缘层30的自身厚度均较薄,故不容易出现卷翘的情况。
此外,在第一绝缘层20与侧板10的内侧面贴合后,再由第二绝缘层30贴合在第一绝缘层20靠近电池的侧面上,通过第二绝缘层30盖合在第一绝缘层20与侧板10的内侧面的连接处,而由于第一绝缘层20与侧板10的粘接力是非金属与金属之间的,而第二绝缘层30与第一绝缘层20之间的粘接力是非金属与非金属之间,且第一绝缘层20的表面不如侧板10表面光滑,故第二绝缘层30可以更加牢固的粘接在第一绝缘层20上,使得贴合结构更加稳定,故形成的绝缘结构整体与侧板10的连接更加稳定。
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可根据以上描述的技术方案以及构思,做出其它各种相应的改变以及形变,而所有的这些改变以及形变都应该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6)

1.电池模组,包括侧板(10)以及若干电池堆叠形成的电池组(50),所述侧板(10)与所述电池组(50)的侧边抵接;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板(10)上设有第一绝缘层(20)以及第二绝缘层(30),所述第一绝缘层(20)贴合于所述侧板(10)侧面,所述第一绝缘层(20)的两端分别延伸至侧板(10)的顶端和/或底端,所述第二绝缘层(30)设于所述第一绝缘层(20)远离侧板(10)的侧面并包覆于侧板(10)的顶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绝缘层(30)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一绝缘层(20)的厚度。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绝缘层(20)的厚度为0.1mm-0.2mm,所述第二绝缘层(30)的厚度为0.25mm-1mm。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绝缘层(30)的厚度小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一绝缘层(20)的厚度。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绝缘层(20)包覆于所述侧板(10)的内侧面;所述第二绝缘层(30)包覆于所述第一绝缘层(20)靠近电池组(50)的侧面。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绝缘层(30)包括第一包覆段(31)以及第二包覆段(32),所述第一包覆段(31)包覆于所述第一绝缘层(20)靠近电池组(50)的侧面上,所述第二包覆段(32)连接于所述侧板(10)的顶端面并与所述第一包覆段(31)连接。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包覆段(31)设有两个,所述两个第一包覆段(31)的顶端连接于所述第二包覆段(32)的两侧,其中一个第一包覆段(31)包覆于所述第一绝缘层(20)靠近电池组(50)的侧面,另一个第一包覆段(31)包覆于所述侧板(10)的外侧面。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绝缘层(20)具有第三包覆段,所述第三包覆段包覆于所述侧板(10)的顶端面,并沿所述侧板(10)的顶端面向下延伸至所述侧板(10)的外侧面;所述第二包覆段(32)包覆于第三包覆段位于侧板(10)顶端面的部分,所述另一个第一包覆段(31)包覆于所述第三包覆段位于侧板外侧面的部分。
9.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板(10)包括侧板(10)本体以及由侧板(10)本体朝向所述电池组(50)的极柱弯折的翻折边(11);所述第一绝缘层(20)具有部分包覆于所述翻折边(11)的第三包覆段(21);第二绝缘层(30)包括第二包覆段(32),所述第二包覆段(32)部分包覆于所述第三包覆段(21)的外表面并延伸至所述侧板(10)本体的外侧面。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包覆段(21)包覆于所述翻折边(11)的内侧面、顶端面以及底端面。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包覆段(21)包覆于所述翻折边(11)顶端面朝向侧板(10)的顶端面延伸,并向下包覆于侧板(10)本体的外侧面;
所述第二绝缘层(30)还包括两个第一包覆段(31),其中一个第一包覆段(31)包覆于所述侧板(10)本体内侧面;另一个第一包覆段包覆于所述第三包覆段(21)位于侧板(10)本体外侧面的部分;所述第二包覆段(32)的两端连接于两个第一包覆段(31)的顶端之间。
12.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沿电池的堆叠方向,侧板(10)至少一侧所述翻折边(11)的端部与所述侧板(10)本体的端部间隔设置并于侧板(10)的顶端形成缺口(12);所述第一绝缘层(20)以及第二绝缘层(30)的端部延伸至侧板(10)的端部。
13.如权利要求6、7、8、11任一项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包覆段(31)的底端面与所述侧板(10)的底端面间隔设置;所述侧板(10)的内侧面涂覆有结构胶层(13);所述结构胶层(13)填充于所述第一包覆段(31)的底端面与所述侧板(10)的底端面之间的间隔内,并与所述电池组(50)的侧面粘合。
14.如权利要求6、7、8、11任一项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包覆段(31)在所述电池组(50)侧面上的投影面积为S1,所述电池组(50)侧面面积为S2,S1≤S2*0.2。
15.如权利要求1-12任一项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模组还包括端板(40);所述端板(40)以及所述侧板(10)固定形成电池腔,所述若干电池组(50)安装于所述电池腔。
16.电池包,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池箱体以及如权利要求1-15任一项所述的电池模组,所述电池模组安装于所述电池箱体内。
CN202221766128.5U 2022-07-08 2022-07-08 电池模组以及电池包 Active CN21784826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766128.5U CN217848260U (zh) 2022-07-08 2022-07-08 电池模组以及电池包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766128.5U CN217848260U (zh) 2022-07-08 2022-07-08 电池模组以及电池包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848260U true CN217848260U (zh) 2022-11-18

Family

ID=840348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766128.5U Active CN217848260U (zh) 2022-07-08 2022-07-08 电池模组以及电池包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84826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365189A (zh) * 2023-05-31 2023-06-30 深圳海辰储能控制技术有限公司 储能装置以及用电设备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365189A (zh) * 2023-05-31 2023-06-30 深圳海辰储能控制技术有限公司 储能装置以及用电设备
CN116365189B (zh) * 2023-05-31 2023-08-04 深圳海辰储能控制技术有限公司 储能装置以及用电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691899B1 (ko) 필름 외장 전지
US8900742B2 (en) Secondary battery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econdary battery
JP4025930B2 (ja) 電池の製造方法
WO2020238660A1 (zh) 电池单元及其制造方法、电池模组
CN210092210U (zh) 电池
CN107851852B (zh) 蓄电装置
EP2430681B1 (en) Battery spacer, protection assembly for electric core and power battery
CN109216594B (zh) 电池单元及电池模组
CN217848260U (zh) 电池模组以及电池包
CN113097572B (zh) 电化学装置及其用电设备
CN113675535B (zh) 电芯及电子装置
KR101095343B1 (ko) 개선된 구조의 젤리-롤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이차전지
KR101200469B1 (ko) 차등적 실링 폭을 갖는 이차 전지
JP6045987B2 (ja) 角形二次電池
JPH11224652A (ja) ラミネートシートを外装ケースとする電池
JP3686242B2 (ja) 電池用積層電極の接続方法と電池
WO2017098995A1 (ja) 電気化学デバイスとその製造方法
KR102082870B1 (ko) 전자기기용 배터리 셀
JP2000223087A (ja) 薄型電池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3869668B2 (ja) 電気化学デバイス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0200593A (ja) 電池パック
US20210367299A1 (en) Battery cell
CN212461973U (zh) 电芯、电池以及电子产品
JP2019102224A (ja) 電気化学デバイスおよび電気化学デバイスアセンブリー
JP2019029642A (ja) 電気化学セルモジュール及び電気化学セルモジュールの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