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844658U - 热泵烘干机 - Google Patents
热泵烘干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7844658U CN217844658U CN202221644229.5U CN202221644229U CN217844658U CN 217844658 U CN217844658 U CN 217844658U CN 202221644229 U CN202221644229 U CN 202221644229U CN 217844658 U CN217844658 U CN 217844658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heat exchanger
- indoor heat
- protection
- end plate
- hol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ir Filters, Heat-Exchange Apparatuses, And Housings Of Air-Conditioning Uni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热泵烘干机,属于烘干设备领域,包括室内换热器;室内换热器包括端板,冷媒管,防护件;端板设于室内换热器的端部且其上开设有卡孔;冷媒管具有若干个设于室内换热器内的冷媒换热管以及若干个设于室内换热器端部且连接在两个冷媒换热管之间的冷媒连接管,冷媒连接管与端板连接且贯穿端板;防护件设于室内换热器的端部且设于端板的外侧形成位于端板与防护件之间的容纳空间,容纳空间内容纳有冷媒连接管,防护件上设有与卡孔适配的卡勾,防护件与端板通过卡勾与卡孔卡接,代替原有的螺钉连接方式,解决了人工俯身找螺孔的问题,安装效率更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烘干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热泵烘干机。
背景技术
热泵烘干机是一种热量提升装置,利用逆卡诺循环原理,从周围环境中吸取热量,并把它传递给被加热的对象,主要应用于食品、药材、木材、农副产品、工业品等的脱水烘干过程。
室内换热器是热泵烘干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现有室内换热器安装时,工人需要俯身寻找螺钉孔,存在易漏打螺钉、安装效率低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的技术问题,提出一种热泵烘干机。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热泵烘干机,包括室内换热器;室内换热器包括端板,冷媒管,防护件;端板设于室内换热器的端部且其上开设有卡孔;冷媒管具有若干个设于室内换热器内的冷媒换热管以及若干个设于室内换热器端部且连接在两个冷媒换热管之间的冷媒连接管,冷媒连接管与端板连接且贯穿端板;防护件设于室内换热器的端部且设于端板的外侧形成位于端板与防护件之间的容纳空间,容纳空间内容纳有冷媒连接管,防护件上设有与卡孔适配的卡勾,防护件与端板通过卡勾与卡孔卡接。通过卡勾和卡孔形成卡接结构,代替原有的螺钉连接方式,解决了人工俯身找螺孔的问题,安装效率更高。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端板包括与室内换热器的端面贴合的引导部,引导部上开设有贯穿引导部的翻边孔,冷媒连接管通过翻边孔贯穿端板,防护件包括防护部,防护部具有向靠近端板的一侧弯折的边部且防护部的边部位于翻边孔的外侧与引导部形成容纳空间。通过设置引导部,引导部可以作为导轨平面,引导防护件的安装,解决卡勾卡入时易卡壳的问题。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防护件还包括连接部,连接部固定连接在防护部的底部且与引导部贴合,卡勾设于连接部上,卡孔开设于引导部上且位于翻边孔的下方,引导部与连接部通过卡孔与卡勾卡接,进一步提高安装效率,保证安装精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卡孔为等腰梯形;卡勾自连接部向卡孔方向延伸,与连接部之间的夹角不大于90°,提高安装的稳固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端板还包括第一安装部,第一安装部连接在引导部的顶部且向靠近防护件的一侧弯折,第一安装部与引导部垂直且与室内换热器的顶面平齐;第一安装部上开设有第一螺钉孔,第一螺钉孔开孔方向与室内换热器的顶面垂直;防护部顶部的边部与第一安装部贴合,防护部顶部的边部开设有贯穿其的第二螺钉孔,第二螺钉孔与第一螺钉孔适配且与第一螺钉孔相对。通过设置竖向的第一螺钉孔和第二螺钉孔,有效防止卡勾的脱离。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室内换热器还包括分流部,分流部内设有分流头和分流管,分流部位于室内换热器的顶面且远离冷媒管的一侧。通过设置分流部实现管路的分流。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防护件还包括第一保护部和第二保护部,第一保护部套设于分流部外以保护分流部,第二保护部套设于室内换热器的侧面。分流部内存在许多管线,通过设置第一保护部和第二保护部,避免了管线在使用安装过程中因碰撞及摩擦造成的损坏,进而造成室内换热器故障的问题。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室内换热器还包括定位线,定位线设于第一安装部上,在定位线与第二保护部靠近防护件一端的内侧边缘相对时,推动防护件下部侧端与端板的引导部的端部对齐,此时卡勾落入端板的卡孔内。通过设置定位线,避免了盲装而造成的耗时长的问题,便于安装,提高安装效率。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翻边孔自引导部开孔,向容纳空间方向延伸,并在顶部形成曲面弯折部;冷媒管穿过相邻两个翻边孔进行固定。通过对翻边孔的结构进行限定,一方面提高了对冷媒管的防护作用,另一方面实现了冷媒管的固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端板还包括第二安装部,第二安装部与引导部底部固定连接,并垂直于引导部延伸,第二安装部与室内换热器的顶面齐平;防护部的顶面设于第一安装部的下方,并与第一安装部贴合连接;连接部的底部与第二安装部抵接。进一步提高了连接的稳固性。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室内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室内换热器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端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防护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防护件与端板装配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防护件与端板另一装配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翻边孔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卡孔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卡勾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卡勾的结构示意图;
以上各图中:1、冷媒管;2、端板;201、引导部;202、翻边孔;203、第一安装部;204、第一螺钉孔;205、第二安装部;3、防护件;301、防护部; 302、连接部;303、第二螺钉孔;304、第一保护部;305、第二保护部;4、卡孔;5、卡勾;6、定位线;7、分流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并能予以实施,但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并不局限于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任意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
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热泵烘干机组是一种热量提升装置,高温热泵烘干机组利用逆卡诺原理,从周围环境中吸取热量,并把它传递给被加热的对象。具体的,高温热泵烘干机组包含室外机、室内机、自控仪,室内机包括室内换热器和包装,室外机包括压缩机、膨胀阀、室外换热器和包装等。通过让空气不断完成蒸发(吸取室外环境中的热量)→压缩→冷凝(在室内烘干房中放出热量)→节流→再蒸发的热力循环过程,从而将外部低温环境里的热量转移到烘干房中,冷媒在压缩机的作用下在系统内循环流动。它在压缩机内完成气态的升压升温过程,它进入内机释放出高温热量加热烘干房内空气,同时自己被冷却并转化为液态,当它运行到外机后,液态迅速吸热蒸发再次转化为气态,同时温度可下降,这时室外换热器周边的空气就会源源不断地将热量传递给冷媒。高温热泵烘干机组在工作时,与普通的空调以及热泵机组一样,在蒸发器中吸收低温环境介质中的能量QA:它本身消耗一部分能量,即压缩机耗电QB:通过工质循环系统在冷凝器中时行放热QC,QC=QA+QB,因此高温热泵烘干机组的效率为 (QB+QC)/QB,而其他加热设备的加热效率都小于1,因此高温热泵烘干机组加热效率远大于其他加热设备的效率,可以看出,采用高温热泵烘干机组作为烘干装置可以节省能源,同时还降低CO2等污染物的排放量,实现节能减排的效果。
如图1、2所示,该热泵烘干机包括室内换热器;室内换热器包括端板2,冷媒管1,防护件3;端板2设于室内换热器的端部且其上开设有卡孔4;冷媒管1具有若干个设于室内换热器内的冷媒换热管以及若干个设于室内换热器端部且连接在两个冷媒换热管之间的冷媒连接管,冷媒连接管与端板2连接且贯穿端板2;防护件3设于室内换热器的端部且设于端板2的外侧形成位于端板2与防护件3之间的容纳空间,容纳空间内容纳有冷媒连接管,防护件3 上设有与卡孔4适配的卡勾5,防护件3与端板2通过卡勾5与卡孔4卡接。该热泵烘干机通过卡勾5和卡孔4形成卡接结构,代替原有的螺钉连接方式,解决了人工俯身找螺孔的问题,安装效率更高。室内换热器左右裸露紫铜材质的管路即冷媒管1,该冷媒管1薄且软,如果被磕碰的话,冷媒管1会泄漏冷媒,导致热泵烘干机损坏,因此需要利用端板2进行防护。现有室内换热器中,由于插管、胀管、焊接等生产工艺的需要,仅室内换热器两端有端板2(即钣金件)作为固定基体,且在端板2上设计翻边孔202,将防护件3用螺钉与端板2固定,以形成对冷媒管1的防护作用。然而,生产线高度为80公分,进行防护件3安装时,工人需要俯身打螺钉,很容易疲劳,也容易遗漏,安装效率低。该实施例列举的热泵烘干机以卡接结构代替原有的螺钉连接方式,解决了人工俯身找螺孔的问题,工人安装时不易疲劳,不会因为遗漏螺钉而导致安装不稳定,具有方便安装且安装效率更高的特点。需要说明的是,该室内换热器设置有多个翅片,多个冷媒管贯穿翅片和端板2,在一端设有连接管。
如图3所示,端板2包括与室内换热器的端面贴合的引导部201,引导部201上开设有贯穿引导部201的翻边孔202,冷媒连接管通过翻边孔202贯穿端板2,如图4所示,防护件3包括防护部301,防护部301具有向靠近端板2的一侧弯折的边部且防护部301的边部位于翻边孔202的外侧与引导部 201形成容纳空间。在引导部201的中间开设翻边孔202,如图7所示,翻边孔202自引导部201开孔,向容纳空间方向延伸,并在顶部形成曲面弯折部,冷媒管1穿过相邻两个翻边孔202进行固定。翻边孔202的设置一方面实现对铜线的固定,另一方面翻边孔202顶部形成曲面弯折部,U形冷媒管1与翻边孔202的接触处为曲面,实现了对薄且软的冷媒管1的保护;防护部301边部弯折并与引导部201形成容纳空间,冷媒管1设于容纳空间内,实现了对冷媒管1的进一步防护,避免因磕碰造成的冷媒管1损坏,进而导致冷媒泄漏,造成设备故障。防护件3还包括连接部302,连接部302固定连接在防护部301 的底部且与引导部201贴合,如图5、6所示,卡勾5设于连接部302上,卡孔4开设于引导部201上且位于翻边孔202的下方,引导部201与连接部302 通过卡孔4与卡勾5卡接,用于固定连接防护件3与端板2。连接部302与防护部301的底部固定连接,具体的,连接部302与防护部301的底部弯折部位相连,两者一体成型,且连接部302与引导部201贴合连接,提高两者之间的密封性及连接的紧固性。将卡勾5设于连接部302上,卡孔4开设于引导部 201的下方,对防护件3进行安装时,与连接部302最终形成贴合连接的引导部201部分形成导轨平面,防护件3可以沿着该导轨平面进行平移,引导防护件3的精确安装,且卡勾5与卡孔4的配合并不需要工人俯身找螺钉,安装更加便捷,省力,可操作性强。如图8所示,卡孔4为等腰梯形;如图9、10 所示,卡勾5自连接部302向卡孔4方向延伸,与连接部302之间的夹角不大于90°。等腰梯形的卡孔4结构,一方面与卡勾5配合连接时不易发生卡壳问题,另一方面连接结构更加稳固,通过对卡勾5结构及设计角度的限定,进一步提高了卡接结构的稳定连接,同时不易发生脱钩现象。
进一步的,端板2还包括第一安装部203,第一安装部203连接在引导部201的顶部且向靠近防护件3的一侧弯折,第一安装部203与引导部201 垂直且与室内换热器的顶面平齐;第一安装部203上开设有第一螺钉孔204,第一螺钉孔204开孔方向与室内换热器的顶面垂直;防护部301顶部的边部与第一安装部203贴合,防护部301顶部的边部开设有贯穿其的第二螺钉孔303,第二螺钉孔303与第一螺钉孔204适配且与第一螺钉孔204相对。通过在端板2上设置第一安装部203和第一螺钉孔204,同时限定了第一安装部203的设置位置,第一螺钉孔204的开孔方向以及第二螺钉孔303的开孔位置,竖向的第一螺钉孔204和第二螺钉孔303,可以有效防止卡勾5的脱离,具体的,通过螺钉配合第一螺钉孔204和第二螺钉孔303实现端板2和防护件3在竖向方向上的固定连接,配合卡勾5与卡孔4的固定作用,全方位实现连接的稳定性,同时该种连接结构解决了进行防护件3安装时,工人需要俯身打螺钉,很容易疲劳,也容易遗漏,安装效率低的问题。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室内换热器还包括分流部7,分流部7 内设有分流头和分流管,分流部7位于室内换热器的顶面且远离冷媒管1的一侧。由于分流部7内存在许多管线,为了管线在使用安装过程中因碰撞及摩擦造成的损坏,进而造成室内换热器故障,防护件3还包括第一保护部304和第二保护部305,第一保护部304套设于分流部7外以保护分流部7,第二保护部305套设于室内换热器的侧面。需要说明的是,第一保护部304的设置有效避免了分流部7可能受到的碰撞及摩擦损坏,第二保护部305的设置有效避免了室内换热器侧面可能的磕碰损坏,其一方面实现了对室内换热器的全方位防护,另一方面因防护全面,有效减缓了室内换热器的运输及安装压力,提高了运输效率及安装效率。
为了解决盲装耗时问题,该室内换热器还包括定位线6,定位线6设于第一安装部203上,在定位线6与第二保护部305靠近防护件3一端的内侧边缘相对时,推动防护件3下部侧端与端板2的引导部201的端部对齐,此时卡勾5落入端板2的卡孔4内。通过在防护部301的顶面设置定位线6,进行防护件3安装时,与连接部302最终形成贴合连接的引导部201部分形成导轨平面,防护件3沿着该导轨平面进行平移,在定位线6的提示下,即当定位线6 与第二保护部305靠近防护件3一端的内侧边缘相对时,推动防护件3下部侧端与端板2的引导部201的端部对齐,此时卡勾5落入端板2的等腰梯形卡孔 4内,解决了盲装耗时的问题,提高了安装效率,同时保证了安装位置的准确度。
为了进一步提高连接的稳固性,端板2还包括第二安装部205,第二安装部205与引导部201底部固定连接,并垂直于引导部201延伸,第二安装部 205与室内换热器的顶面齐平;防护部301的顶面设于第一安装部203的下方,并与第一安装部203贴合连接;连接部302的底部与第二安装部205抵接。通过设置第二安装部205,限定了第二安装部205与引导部201底部固定连接,并垂直于引导部201延伸,第二安装部205与室内换热器的顶面齐平;防护部 301的顶面设于第一安装部203的下方,并与第一安装部203贴合连接;进一步限定了连接部302的底部与第二安装部205抵接,结合螺钉配合第一螺钉孔 204和第二螺钉孔303实现端板2和防护件3在竖向方向上的固定连接,配合卡勾5与卡孔4的固定作用,更加全方位实现连接的稳定性,同时该种连接结构解决了进行防护件3安装时,工人需要俯身打螺钉,很容易疲劳,也容易遗漏,安装效率低的问题。
上述防护件3的安装过程为:
安装第一保护部304以实现对分流部7的保护,安装第二保护部305(第二保护部305的安装位置为除安装端板2的室内换热器的其它三个侧面)以实现对室内换热器侧面的防护,其中第一保护部304及第二保护部305为保护壳体;
进行用于防护冷媒管端部的防护件3安装时:与连接部302最终形成贴合连接的引导部201部分形成导轨平面,防护件3沿着该导轨平面进行平移,在定位线6的提示下,即当定位线6与第二保护部305靠近防护件3一端的内侧边缘相对时,推动防护件3下部侧端与端板2的引导部201的端部对齐,此时卡勾5落入端板2的等腰梯形卡孔4内,实现防护件3的全面安装。
上述热泵烘干机,通过卡勾5和卡孔4形成卡接结构,代替原有的螺钉连接方式,解决了人工俯身找螺孔的问题,安装效率更高;通过设置竖向的第一螺钉孔204和第二螺钉孔303,有效防止卡勾5的脱离;通过设置定位线6,避免了盲装而造成的耗时长的问题,便于安装,提高安装效率;通过设置引导部201,引导部201可以作为导轨平面,引导防护件3的安装,解决卡勾5卡入时易卡壳的问题。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应用于其它领域,但是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热泵烘干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室内换热器,所述室内换热器包括:
端板,设于所述室内换热器的端部且其上开设有卡孔;
冷媒管,具有若干个设于所述室内换热器内的冷媒换热管以及若干个设于所述室内换热器端部且连接在两个所述冷媒换热管之间的冷媒连接管,所述冷媒连接管与所述端板连接且贯穿所述端板;
防护件,设于所述室内换热器的端部且设于所述端板的外侧形成位于所述端板与所述防护件之间的容纳空间,所述容纳空间内容纳有所述冷媒连接管,所述防护件上设有与所述卡孔适配的卡勾,所述防护件与所述端板通过所述卡勾与所述卡孔卡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泵烘干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端板包括与所述室内换热器的端面贴合的引导部,所述引导部上开设有贯穿所述引导部的翻边孔,所述冷媒连接管通过所述翻边孔贯穿所述端板,所述防护件包括防护部,所述防护部具有向靠近所述端板的一侧弯折的边部且所述防护部的边部位于所述翻边孔的外侧与所述引导部形成所述容纳空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泵烘干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件还包括连接部,所述连接部固定连接在所述防护部的底部且与所述引导部贴合,所述卡勾设于所述连接部上,所述卡孔开设于所述引导部上且位于所述翻边孔的下方,所述引导部与所述连接部通过所述卡孔与所述卡勾卡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热泵烘干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孔为等腰梯形;所述卡勾自所述连接部向所述卡孔方向延伸,与所述连接部之间的夹角不大于90°。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热泵烘干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端板还包括第一安装部,所述第一安装部连接在所述引导部的顶部且向靠近所述防护件的一侧弯折,所述第一安装部与所述引导部垂直且与所述室内换热器的顶面平齐;所述第一安装部上开设有第一螺钉孔,所述第一螺钉孔开孔方向与所述室内换热器的顶面垂直;所述防护部顶部的边部与所述第一安装部贴合,所述防护部顶部的边部开设有贯穿其的第二螺钉孔,所述第二螺钉孔与所述第一螺钉孔适配且与所述第一螺钉孔相对。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热泵烘干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内换热器还包括分流部,所述分流部内设有分流头和分流管,所述分流部位于所述室内换热器的顶面且远离所述冷媒管的一侧。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热泵烘干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件还包括第一保护部和第二保护部,所述第一保护部套设于所述分流部外以保护所述分流部,所述第二保护部套设于所述室内换热器的侧面。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热泵烘干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内换热器还包括定位线,所述定位线设于所述第一安装部上,在所述定位线与所述第二保护部靠近所述防护件一端的内侧边缘相对时,推动所述防护件下部侧端与所述端板的引导部的端部对齐,此时所述卡勾落入所述端板的所述卡孔内。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泵烘干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边孔自所述引导部开孔,向所述容纳空间方向延伸,并在顶部形成曲面弯折部;所述冷媒管穿过相邻两个所述翻边孔进行固定。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热泵烘干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端板还包括第二安装部,所述第二安装部与所述引导部底部固定连接,并垂直于所述引导部延伸,所述第二安装部与所述室内换热器的顶面齐平;所述防护部的顶面设于所述第一安装部的下方,并与所述第一安装部贴合连接;所述连接部的底部与所述第二安装部抵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1644229.5U CN217844658U (zh) | 2022-06-29 | 2022-06-29 | 热泵烘干机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1644229.5U CN217844658U (zh) | 2022-06-29 | 2022-06-29 | 热泵烘干机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7844658U true CN217844658U (zh) | 2022-11-18 |
Family
ID=840251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1644229.5U Active CN217844658U (zh) | 2022-06-29 | 2022-06-29 | 热泵烘干机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7844658U (zh) |
-
2022
- 2022-06-29 CN CN202221644229.5U patent/CN217844658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4105926B (zh) | 制冷装置的室外单元 | |
CN217844658U (zh) | 热泵烘干机 | |
CN117374452A (zh) | 一种带除湿功能的液冷热管理系统 | |
CN110345573B (zh) | 一种除湿换热装置 | |
CN109458687A (zh) | 空调系统及应用其的空调器 | |
CN102155770A (zh) | 分体式热管复合空调 | |
CN210040176U (zh) | 一种氟冷变频板机组 | |
CN214276580U (zh) | 一种高效聚风智能冷却塔 | |
CN212108745U (zh) | 空调室外机 | |
JP4605725B2 (ja) | 増設凝縮装置及びこれを用いた増設凝縮システム付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 |
CN205561621U (zh) | 一种防止气气换热器换热管热膨胀失效的结构 | |
CN108224396B (zh) | 跨临界二氧化碳热泵蒸汽锅炉 | |
CN213515134U (zh) | 一种可避免冷却管破裂的并行空冷凝汽系统 | |
CN111578754A (zh) | 一种平板翅片式热管 | |
CN206410366U (zh) | 一种带阻尼元件的抗液击翅片式换热器 | |
CN218915474U (zh) | 一种空调制冷机冷凝设备 | |
CN218915618U (zh) | 烘干机 | |
CN215808902U (zh) | 一种冷风机的冷凝水处理系统 | |
CN217011614U (zh) | 一种农机用传感器 | |
CN211316636U (zh) | 储冷型吸附式制冷装置 | |
CN213066653U (zh) | 一种组合式冷凝器 | |
CN212132940U (zh) | 一种具有旁路泄压换热的速冻柜循环系统 | |
CN217330377U (zh) | 一种制冷设备 | |
CN219756600U (zh) | 一种空调系统外机冷却装置 | |
CN219890264U (zh) | 一种蒸发式冷凝器用集水箱进水口组件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