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843744U - 指示灯组件和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指示灯组件和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7843744U CN217843744U CN202221515373.9U CN202221515373U CN217843744U CN 217843744 U CN217843744 U CN 217843744U CN 202221515373 U CN202221515373 U CN 202221515373U CN 217843744 U CN217843744 U CN 217843744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ight
- emitting
- hole
- shell
- side par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lluminated Signs And Luminous Advertis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指示灯组件和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壳体和主板,指示灯组件包括:发光件,所述发光件设于所述壳体内,所述主板与所述发光件电连接以控制所述发光件发光;导光件,所述导光件包括位于所述壳体内且朝向所述发光件设置的入光侧部,以及与所述入光侧部连接的出光侧部;所述壳体上开设有出光孔,所述壳体为不透光材料,所述出光侧部位于所述出光孔内且朝向外部,所述出光侧部的形状与所述出光孔的形状相匹配,所述出光孔的至少部分孔壁向靠近所述出光侧部的方向弯曲或弯折,以与所述出光侧部弧面配合或斜面配合。如此设置,能够避免漏光。电子设备包括上述指示灯组件,能够避免漏光。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指示灯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指示灯组件和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电子设备上大多设有指示灯,指示灯通常用于显示电子设备的启动状态、工作状态、工作模式及剩余电量等。
目前常见的指示灯中,喷油以及镭雕等工艺手段结合透明或半透明的导光元件,以显示灯光。然而目前通过喷油及镭雕等方式设计的指示灯结构复杂,且指示灯处容易漏光,影响显示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如何简化指示灯的制造,以及解决指示灯的漏光问题,提供一种指示灯组件和电子设备。
一种指示灯组件,用于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壳体和主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发光件,所述发光件设于所述壳体内,所述主板与所述发光件电连接以控制所述发光件发光;
导光件,所述导光件包括位于所述壳体内且朝向所述发光件设置的入光侧部,以及与所述入光侧部连接的出光侧部;
所述壳体上开设有出光孔,所述壳体为不透光材料,所述出光侧部位于所述出光孔内且朝向外部,所述出光侧部的形状与所述出光孔的形状相匹配,所述出光孔的至少部分孔壁向靠近所述出光侧部的方向弯曲或弯折,以与所述出光侧部弧面配合或斜面配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出光侧部至少部分向靠近所述出光孔孔壁的方向弯曲或弯折,以与所述出光孔的孔壁弧面配合或斜面配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包括上盖以及连接于所述上盖周缘的侧壳,所述出光孔设于所述上盖与所述侧壳的过渡连接处,所述出光侧部设于所述出光孔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出光孔的孔壁包括相对设置的顶壁与底壁;
所述顶壁位于所述上盖上,所述顶壁向远离所述出光侧部的方向弯曲以与所述出光侧部弧面配合;
所述底壁位于所述侧壳上,所述底壁向靠近所述出光侧部的方向弯曲以与所述出光侧部弧面配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光件还包括与所述入光侧部连接的抵接部,所述抵接部沿所述侧壳的周向抵接于所述侧壳。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入光侧部沿横向延伸,所述抵接部沿纵向延伸,所述抵接部与所述入光侧部连接形成半包围结构并位于发光件与壳体之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指示灯组件还包括粘连件,所述粘连件为不透光材料,所述粘连件分别与所述上盖及所述导光件粘连连接,以使所述导光件相对所述上盖固定;及/或
所述粘连件分别与所述侧壳及所述导光件粘连,以使所述导光件相对所述侧壳固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发光件包括多个间隔分布的灯珠,多个所述灯珠整体的布局形状与所述入光侧部的形状相匹配,多个所述灯珠均与所述入光侧部相对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光件整体呈带有圆角的矩形环状分布;或者
所述导光件呈圆环状分布;或者
所述导光件呈椭圆环状分布;或者
所述导光件呈直线或曲线长条状分布;或者
所述导光件呈特殊字符状或特殊标志状分布。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为黑色材料;及/或
所述出光孔的孔壁为反光材料;及/或
所述出光孔的孔壁上设有反光材料。
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
主板,壳体及如上述各实施例中任意一项实施例所述的指示灯组件,所述主板设于所述壳体内,所述主板与所述发光件电连接以控制所述发光件发光。
上述指示灯组件中,出光侧部位于出光孔内且朝向外部,入光侧部朝向发光件。则主板控制发光件发光时,通过相互连接的入光侧部及出光侧部能够将发光件产生的光线传导至壳体外部以形成指示灯,结构简单,制造方便。
并且,出光孔的部分孔壁向靠近出光侧部的方向弯折或弯曲,从而当导光件内的光沿直线被传导至出光侧部与出光孔孔壁的接触部位时,光线能够自出光侧部出射于出光孔的孔壁上。由于壳体为不透光材料,则出光孔的孔壁亦为不透光材料。故自出光侧部出射于出光孔孔壁上的光线无法通过其传导至外部,避免了导光件与出光孔配合处发生漏光。
附图说明
图1为一实施例提供的指示灯组件的俯视图;
图2为沿图1中A-A线的剖视图;
图3为图2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图2中B处光线路径示意图;
图5为图1所示电子设备的轴侧示意图;
图6为图2所示指示灯组件中导光件的轴侧示意图;
图7为图2所示剖视图另一方向的视图;
图8为图2所示指示灯组件中主板及发光件的轴侧示意图。
附图标记:10、指示灯组件;100、发光件;110、灯珠;200、导光件;210、入光侧部;220、出光侧部;230、抵接部;240、容纳腔;300、粘连件;20、壳体;21、出光孔;21a、顶壁;21b、底壁;22、上盖;23、侧壳;30、主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图未示,下同)包括主板30、壳体20及指示灯组件10,主板30设于壳体20内。
参阅图1至图3,指示灯组件10包括发光件100、导光件200。发光件100设于壳体20内,主板30与发光件100电连接以控制发光件100。导光件200包括位于壳体20内且朝向发光件100设置的入光侧部210,以及与入光侧部210连接的出光侧部220。
壳体20上开设有出光孔21,壳体20为不透光材料,出光侧部220位于出光孔21内且朝向外部,出光侧部220的形状与出光孔21的形状相匹配,出光孔21的至少部分孔壁向靠近出光侧部220的方向弯曲或弯折,以与出光侧部220弧面配合或斜面配合。
结合图4,上述指示灯组件10中,出光侧部220位于出光孔21内且朝向外部,入光侧部210朝向发光件100。则主板30控制发光件100发光时,通过相互连接的入光侧部210及出光侧部220能够将发光件100产生的光线传导至壳体20外部以形成指示灯,结构简单,制造方便。
并且,结合图4,出光孔21的部分孔壁向靠近出光侧部220的方向弯折或弯曲,从而当导光件200内的光沿直线被传导至出光侧部220与出光孔21孔壁的接触部位时,光线能够自出光侧部220出射于出光孔21的孔壁上。由于壳体20为不透光材料,则出光孔21的孔壁亦为不透光材料。故自出光侧部220出射于出光孔21孔壁上的光线无法通过其传导至外部,避免了导光件200与出光孔21配合处发生漏光。
举个反例,当出光孔21的孔壁不向靠近出光侧部220的方向弯曲或弯折,则自出光侧部220沿直线出射的光线将可能自出光侧部220与出光孔21孔壁之间的缝隙内射出,则会导致漏光。各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出光孔21的孔壁向靠近所述出光侧部220的方向弯曲,从出光侧部220出射且可能导致漏光的光线将会射于与出光侧部220弧面或斜面配合的出光孔21孔壁上,避免漏光。上述向靠近出光侧部220弯曲、弯折方向参见图3中箭头K。
结合图3与与4,关于上述出光侧部220的形状与出光孔21的形状相匹配,可以理解的是,出光孔21的孔壁向靠近出光侧部220的方向弯曲或弯折,则出光侧部220与出光孔21孔壁配合的面相应地向远离出光孔21孔壁的方向弯曲或弯折,以与出光孔21孔壁形成弧面或斜面配合。从而,避免出光孔21孔壁与出光侧部220之间产生缝隙,避免因所述缝隙而导致漏光。
导光件200的材料具体例如可以为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聚碳酸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中的一种或者多种,以使导光件200具有较好的导光特性。
请继续参阅图3及图4,在一些实施例中,出光侧部220至少部分向靠近出光孔21孔壁的方向弯曲或弯折,以与出光孔21的孔壁弧面配合或与出光孔21的孔壁斜面配合。也就是说,不仅可以设置出光孔21的孔壁向靠近出光侧部220的方向弯曲或弯折,还可以设置出光侧部220与出光孔21孔壁接触的一侧向靠近出光孔21孔壁的方向弯曲或弯折,如此同样能够避免漏光。具体而言,结合图2及图3,当光线传导至出光侧部220时,由于出光侧部220向靠近出光孔21孔壁的弯曲或弯折,出光侧部220内沿直线传播的光线能够直接自出光侧部220出射至外界环境中,而不会自出光侧部220与出光孔21的接触处出射,如此能够避免漏光。上述向靠近出光孔21孔壁弯曲、弯折方向参见图3中箭头M。
请继续参阅图5、图6并结合图1,壳体20包括上盖22以及连接于上盖22周缘的侧壳23。出光孔21设于上盖22与侧壳23的过渡连接处,出光侧部220设于出光孔21内。换言之,本实施例中导光件200设于壳体20的过渡圆角处,以用于显示灯光效果。相比于将指示灯设于壳体20内的中央区域或靠近中央的区域,本实施例中将导光件200设于壳体20的过渡圆角处,一方面能够避免干涉壳体20内其他结构的位置设置,以节省空间;另一方面,还能够增加导光件200的观看视角,使得在指示灯组件10的顶部及侧面均可看到出光侧部220,即在顶部与侧面均可看到指示灯效果。
请再次参阅图3至图5,在一个实施例中,出光孔21的孔壁包括相对设置的顶壁21a与底壁21b。顶壁21a位于上盖22上,底壁21b位于侧壳23上,即位于上盖22上的顶壁21a以及位于侧壳23上的底壁21b共同围设形成出光孔21。
具体地,顶壁21a向远离出光侧部220的方向弯曲,出光侧部220靠近顶壁21a的一侧向靠近顶壁21a的方向弯曲,如此顶壁21a与出光侧部220能够弧面配合。底壁21b向靠近出光侧部220的方向弯曲,出光侧部220靠近底壁21b的一侧向远离底壁21b的方向弯曲,如此底壁21b与出光侧部220能够弧面配合。顶壁21a向远离出光侧部220的方向弯折也是同理,不再赘述。
当然,在某些实施例中,还可以设置顶壁21a向靠近出光侧部220的方向弯曲或弯折。还可以设置底壁21b向远离出光侧部220的方向弯曲或弯折。此时出光侧壁上与顶壁21a及底壁21b对应配合的部分向相应的方向弯曲或弯折形成弧面或斜面配合。上述顶壁21a及底壁21b的弯曲或弯折方向可以任意设置、任意组合,出光侧部220相应地弯曲或弯折。如此设置均可实现漏光的效果,可根据实际需求设置组合方案,在此不再赘述。
可以理解的是,当出光孔21为截面是圆形或近似圆形的圆孔时,出光孔21的圆周壁可以向沿径向向靠近出光侧部220或远离出光侧部220的方向弯曲或弯折。出光孔21为方孔时同理,不再赘述。
请参阅图7及图8,在一个实施例中,发光件100包括多个间隔分布的灯珠110,多个灯珠110整体的布局形状与入光侧部210的形状相匹配。多个灯珠110均与入光侧部210相对设置,以向入光侧部210提供光线。。
可以理解的是,多个灯珠110间隔设于主板30上,主板30与灯珠110电连接以控制灯珠110发光。
请参阅图3及图4,在一个实施例中,导光件200还包括与入光侧部210连接的抵接部230,抵接部230沿侧壳23的周向抵接于侧壳23。如此,通过抵接部230能够使导光件200整体在周向上与侧壳23保持相对固定,便于导光件200的定位。
请继续参阅图3及图4,在一个实施例中,入光侧部210沿横向延伸,抵接部230沿纵向延伸。抵接部230与入光侧部210连接形成半包围结构且位于发光件100与壳体20之间。如此,发光件100射向壳体20的光线均会经过呈半包围结构的导光件200,如此保证了导光件200内光线充足。
请参阅图5至图7,在一个实施例中,当导光件200设于上盖22与侧壳23的过渡连接处时,导光件200的形状与壳体20整体形状相对应。具体地,当上盖22大致呈带有圆角的矩形状结构时,导光件200相应呈带有圆角的矩形环状结构设于上盖22与侧壳23的过渡连接处,以便于从指示灯组件10的四周均可以看到灯光效果。
当然,当壳体20整体呈圆柱状或椭圆柱状时,导光件200可以呈圆环状或椭圆环状设于上盖22与侧壳23的过渡连接处。即此时导光件200整体呈圆环状分布或称椭圆环状分布。
可以理解的是,导光件200还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设置为呈直线或曲线长条状分布。并且,导光件200还可以呈特殊字符状或特殊标记状。
在一个实施例中,为了便于理解及说明,以导光件200呈环状分布时为例进行说明。导光件200整体可以均呈环状,出光孔21呈环状设于上盖22与侧壳23的过渡连接处。此时出光侧部220作为环状外圈设于出光孔21内,入光侧部210作为内圈设于壳体20内,多个灯珠110呈环状间隔分布于主板30上,且多个灯珠110均与环状的入光侧部210相对设置。请参阅图3、图4及图7,当导光件200整体呈环状分布时,抵接部230也呈环状分布,即此时抵接部230呈环状沿侧壳23的周向抵接于侧壳23,以使导光件200整体与侧壳23保持相对固定,便于导光件200的定位件及安装。
并且,结合图6及图7,当导光件200整体呈环状分布时,入光侧部210可以沿径向延伸,抵接部230可以沿轴向延伸,抵接部230与入光侧部210连接以形成一个半包围结构设于灯珠110与壳体20之间。如此灯珠110射向壳体20的光线均可以设于导光件200上,通过导光件200向外界传递。上述轴向参见图6中Y轴方向;上述径向参见图6中X轴方向。结合图6,对于导光件200整体而言,多个灯珠110整体呈环状位于由抵接部230和入光侧部210围设形成的容纳腔240内,以保证导光件200能够内有充足的光线。
请参阅图7,在一个实施例中,指示灯组件10还包括粘连件300,粘连件300为不透光材料,粘连件300分别与上盖22及导光件200粘连连接,以使导光件200相对上盖22固定。由于粘连件300为不透光材料,故通过将粘连件300设于上盖22与导光件200之间能够进一步防止漏光。并且,通过粘连件300还能够保证在环状导光件200于上盖22在整圈上间隙均匀。粘连件300可简单的设置为泡棉双面胶,或者粘连件300还可以根据需求设置为其他厚度均匀且具有粘连性的粘连件300。
在一个实施例中,粘连件300分别与侧壳23及导光件200粘连连接,以使导光件200相对侧壳23固定。换言之,侧壳23与抵接部230之间也可设置所述粘连件300,以进一步避免漏光。
在一个实施例中,壳体20具体可以为黑色材料,即上盖22和侧壳23可以均为黑色材料,以避免发生漏光。
在一个实施例中,可以设置出光孔21的孔壁为反光材料或者设置出光孔21的孔壁上设有反光材料,如此结合出光孔21孔壁的弯曲或弯折设置,可以避免发生漏光。
在一个实施例中,电子设备具体可以为无人机或云台等。当电子设备为无人机时,电子设备还可以包括设于壳体20上的螺旋桨以及全景镜头等部件。通过指示灯组件10能过显示无人机的启动状态、工作状态、剩余电量等。电子设备为云台时同理,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指示灯组件,用于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壳体和主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发光件,所述发光件设于所述壳体内,所述主板与所述发光件电连接以控制所述发光件发光;
导光件,所述导光件包括位于所述壳体内且朝向所述发光件设置的入光侧部,以及与所述入光侧部连接的出光侧部;
所述壳体上开设有出光孔,所述壳体为不透光材料,所述出光侧部位于所述出光孔内且朝向外部,所述出光侧部的形状与所述出光孔的形状相匹配,所述出光孔的至少部分孔壁向靠近所述出光侧部的方向弯曲或弯折,以与所述出光侧部弧面配合或斜面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指示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出光侧部至少部分向靠近所述出光孔孔壁的方向弯曲或弯折,以与所述出光孔的孔壁弧面配合或斜面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指示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上盖以及连接于所述上盖周缘的侧壳,所述出光孔设于所述上盖与所述侧壳的过渡连接处,所述出光侧部设于所述出光孔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指示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出光孔的孔壁包括相对设置的顶壁与底壁;
所述顶壁位于所述上盖上,所述顶壁向远离所述出光侧部的方向弯曲以与所述出光侧部弧面配合;
所述底壁位于所述侧壳上,所述底壁向靠近所述出光侧部的方向弯曲以与所述出光侧部弧面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指示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件还包括与所述入光侧部连接的抵接部,所述抵接部沿所述侧壳的周向抵接于所述侧壳。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指示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示灯组件还包括粘连件,所述粘连件为不透光材料,所述粘连件分别与所述上盖及所述导光件粘连连接,以使所述导光件相对所述上盖固定;及/或
所述粘连件分别与所述侧壳及所述导光件粘连,以使所述导光件相对所述侧壳固定。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指示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件包括多个间隔分布的灯珠,多个所述灯珠整体的布局形状与所述入光侧部的形状相匹配,多个所述灯珠均与所述入光侧部相对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指示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件整体呈带有圆角的矩形环状分布;或者
所述导光件呈圆环状分布;或者
所述导光件呈椭圆环状分布;或者
所述导光件呈直线或曲线长条状分布;或者
所述导光件呈特殊字符状或特殊标志状分布。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指示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为黑色材料;及/或
所述出光孔的孔壁为反光材料;及/或
所述出光孔的孔壁上设有反光材料。
10.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
主板,壳体及如权利要求1至9任意一项所述的指示灯组件,所述主板设于所述壳体内,所述主板与所述发光件电连接以控制所述发光件发光。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1515373.9U CN217843744U (zh) | 2022-06-16 | 2022-06-16 | 指示灯组件和电子设备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1515373.9U CN217843744U (zh) | 2022-06-16 | 2022-06-16 | 指示灯组件和电子设备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7843744U true CN217843744U (zh) | 2022-11-18 |
Family
ID=840236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1515373.9U Active CN217843744U (zh) | 2022-06-16 | 2022-06-16 | 指示灯组件和电子设备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7843744U (zh) |
-
2022
- 2022-06-16 CN CN202221515373.9U patent/CN217843744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4146349B2 (ja) | 照明ユニット及びそれを用いた液晶表示装置 | |
JP3901503B2 (ja) | 液晶表示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 |
JP4573821B2 (ja) | 光源ランプユニット | |
CN108390969B (zh) | 支架、输入输出组件和终端 | |
CN108507761B (zh) | 激光投射模组及其检测方法与装置、深度相机和电子装置 | |
JP2007335396A (ja) | 照明装置、液晶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 |
CN111399156B (zh) | 激光投射器、图像获取装置和电子设备 | |
CN108508620B (zh) | 激光投射模组的检测方法、检测装置和电子装置 | |
JP2008277110A (ja) | 面状照明装置 | |
CN108390971B (zh) | 支架、输入输出组件和终端 | |
CN108390970B (zh) | 支架、输入输出组件和终端 | |
CN214310968U (zh) | 导光结构以及发光设备 | |
JP2009266636A (ja) | 照明装置 | |
JP2007179751A (ja) | 平面発光装置、及び平面発光装置を備えた液晶表示装置 | |
US20050157517A1 (en) | Illumination unit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omprising it | |
US11330090B2 (en) | Bracket, input/output assembly and terminal | |
CN217843744U (zh) | 指示灯组件和电子设备 | |
CN107726125B (zh) | 背光模块 | |
CN108490572B (zh) | 激光投射模组、深度相机及电子装置 | |
GB2192084A (en) | Planar light emitting device | |
EP3540489B1 (en) | Small photoelectric sensor | |
CN108390979B (zh) | 壳体和终端 | |
JP3434227B2 (ja) | 照明ユニット及びそれを用いた液晶表示装置 | |
JP2009212056A (ja) | 光源装置及び表示装置 | |
CN210112060U (zh) | 激光投射模组、深度相机和电子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