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841166U - 一种锁体结构及锁具 - Google Patents

一种锁体结构及锁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841166U
CN217841166U CN202221931953.6U CN202221931953U CN217841166U CN 217841166 U CN217841166 U CN 217841166U CN 202221931953 U CN202221931953 U CN 202221931953U CN 217841166 U CN217841166 U CN 21784116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set
handle
square shaft
core
body struc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931953.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闵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Ideal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Ideal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Ideal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Ideal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931953.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84116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84116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84116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ock And Its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锁具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锁体结构及锁具。该锁体结构包括把手连接组件、第一复位系统、联动机构以及第二复位系统,把手连接组件包括第一转芯和第二转芯,第一复位系统包括离合器组件和扭簧组件,离合器组件连接于第一转芯,两者同步转动,扭簧组件套设于把手连接组件,第一复位系统被配置为使把手连接组件复位;联动机构连接于第二转芯和离合器组件之间,离合器组件能够与联动机构联动;第二复位系统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弹性元件和第二弹性元件,联动机构的一部分夹设于第一弹性元件和第二弹性元件,第二复位系统被配置为使联动机构和离合器组件复位。该锁体结构能够提高复位的精确度,实现锁具的精准复位。

Description

一种锁体结构及锁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锁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锁体结构及锁具。
背景技术
安装在门板上的把手锁具需要实现在门的两侧通过转动把手实现解锁,解锁后锁具中各部件需要及时回复原状进行复位,从而确保无外力情况下,把手能够保持水平状态。现有的锁具一般通过扭簧作为复位结构,实现把手的复位。这一复位手段仅设置一重复位机构实现锁具把手的复位,若该扭簧或锁具其余部件存在间隙问题时,该锁具就无法实现精准复位。
因此,亟需一种锁体结构及锁具,以解决以上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锁体结构,该锁体结构能够提高复位的精确度,实现锁具的精准复位。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锁体结构,包括把手连接组件、第一复位系统、联动机构以及第二复位系统,所述把手连接组件包括第一转芯和第二转芯,所述第一复位系统包括离合器组件和扭簧组件,所述离合器组件连接于所述第一转芯,两者同步转动,所述扭簧组件套设于所述把手连接组件,所述第一复位系统被配置为使所述把手连接组件复位;所述联动机构连接于所述第二转芯和所述离合器组件之间,所述离合器组件能够与所述联动机构联动;所述第二复位系统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弹性元件和第二弹性元件,所述联动机构的一部分夹设于所述第一弹性元件和第二弹性元件,所述第二复位系统被配置为使所述联动机构和所述离合器组件复位。
可选地,所述联动机构包括连接方轴和方轴输出机构,所述方轴输出机构同轴连接于所述离合器组件,位于所述离合器组件背离所述第一转芯的一侧,能够与所述离合器组件联动,所述连接方轴连接于所述方轴输出机构和所述第二转芯。
可选地,所述方轴输出机构的周侧设置有联动凸台,所述离合器组件设置有活动贯穿所述离合器组件侧部的销轴,所述联动凸台抵靠所述销轴,实现所述离合器组件和所述方轴输出机构的联动。
可选地,所述第一弹性元件包括第一夹设部和第一定位部,所述第一夹设部的一部分螺旋弯折形成所述第一定位部,第一壳体的底部设置第一定位凸块,所述第一定位部套设于所述第一定位凸块,所述第一夹设部的端部抵靠所述第一壳体的第一内侧;
所述第二弹性元件包括第二夹设部和第二定位部,所述方轴输出机构部分夹设于所述第一夹设部和所述第二夹设部,所述第二夹设部的一部分螺旋弯折形成所述第二定位部,第一壳体的底部设置第二定位凸块,所述第二定位部套设于所述第二定位凸块,所述第二夹设部的端部抵靠所述第一壳体的第二内侧,所述第二内侧正对所述第一内侧;
所述方轴输出机构的一部分夹设于所述第一夹设部和所述第二夹设部之间。
可选地,所述方轴输出机构背离所述离合器组件一侧设置复位凸台,所述复位凸台夹设于所述第一夹设部和所述第二夹设部之间,所述复位凸台抵靠于所述第一夹设部的一侧部与所述复位凸台抵靠于所述第二夹设部的一侧相互平行。
可选地,所述第一转芯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离合器组件,另一端被配置为连接第一把手;
所述连接方轴插设于所述第二转芯的一端,所述第二转芯的另一端被配置为连接第二把手。
可选地,所述扭簧组件包括第一扭簧和第二扭簧,所述第一扭簧套设于所述第一转芯,其端部连接于第一壳体,被配置为使所述第一转芯复位;所述第二扭簧套设于所述第二转芯,其端部连接于第一壳体,被配置为使所述第二转芯复位。
可选地,所述第一扭簧包括第一定位圈和由所述第一定位圈延伸形成的两个第一自由端,所述第一定位圈套设固定于所述第一转芯,两个所述第一自由端分别抵靠连接于所述第一壳体的壳底;
所述第二扭簧包括第二定位圈和由所述第二定位圈延伸形成的两个第二自由端,所述第二定位圈套设固定于所述第二转芯,两个所述第二自由端分别抵靠连接于所述第一壳体的壳底。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锁具,该锁具能够实现双重复位,复位精准。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锁具,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第一把手和第二把手,还包括上述方案任一所述的锁体结构,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相互扣合,所述第一把手贯穿所述第一壳体,连接于所述第一转芯,所述第二把手贯穿所述第二壳体,连接于所述第二转芯。
可选地,所述锁具还包括盖板,所述盖板封盖于所述第一壳体的开口,与所述第一壳体围设形成容置空间,所述离合器组件、所述联动机构的一部分和所述第二复位系统均位于所述容置空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锁体结构设置把手连接组件、第一复位系统、联动机构以及第二复位系统,把手连接组件包括第一转芯和第二转芯,第一转芯和第二转芯被配置为分别连接锁具的两个把手。第一复位系统包括离合器组件和扭簧组件离合器组件连接于第一转芯,两者能够同步转动;扭簧组件套设于把手连接组件,该第一复位系统能够在撤去外力时实现把手连接组件的复位,也就是说,第一复位系统能够实现锁具的初步复位。联动机构连接于第二转芯和离合器组件之间,离合器组件能够与联动机构联动。第二复位系统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弹性元件和第二弹性元件,联动机构的一部分夹设于第一弹性元件和第二弹性元件,在第二复位系统的作用下,能够实现联动机构和离合器组件的进一步复位,也就是说,该第二复位系统能够补偿联动机构和离合器组件之间或该锁体结构其余部件传动产生的间隙,实现精准复位。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锁具的外观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锁具的爆炸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锁体结构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锁体结构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锁具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离合器组件和方轴输出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0、第一壳体;20、第二壳体;30、第一把手;40、第二把手;
100、第一转芯;
200、第二转芯;
300、第一复位系统;310、离合器组件;311、销轴;320、第一扭簧;321、第一定位圈;322、第一自由端;330、第二扭簧;331、第二定位圈;332、第二自由端;
400、第二复位系统;410、第一弹性元件;411、第一夹设部;412、第一定位部;420、第二弹性元件;421、第二夹设部;422、第二定位部;
500、连接方轴;
600、方轴输出机构;610、联动凸台;620、复位凸台。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右”、“左”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图1示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锁具的外观示意图;图2示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锁具的爆炸图。参照图1和图2,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锁具和一种锁体结构,该锁体结构能够提高锁具的复位精确度,实现锁具的精准复位。
参照图1和图2,本实施例提供的锁具,包括第一壳体10、第二壳体20、第一把手30和第二把手40,还包括本实施例提供的锁体结构。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20相互扣合,第一把手30贯穿第一壳体10,连接于第一转芯100,第二把手40贯穿第二壳体20,连接于第二转芯200。
具体地,该锁具还包括盖板,盖板封盖于第一壳体10的开口,与第一壳体10围设形成容置空间,该锁体结构的一部分位于该容置空间,另一部分贯穿该盖板,通过该锁体结构连接第一把手30和第二把手40,实现第一把手30和第二把手40的联动。
图3示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锁体结构的结构示意图一;图4示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锁体结构的结构示意图二;图5示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锁具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6示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离合器组件和方轴输出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参照图1-图6,本实施例提供的锁体结构包括把手连接组件、第一复位系统300、联动机构以及第二复位系统400。该把手连接组件用于连接第一把手30和第二把手40。第一复位系统300用于实现锁具的初步复位。联动机构用于实现第一复位系统300中各部件的联动。第二复位系统400够补偿联动机构和离合器组件310之间或该锁体结构其余部件传动产生的间隙,实现锁具的精准复位。
具体地,该把手连接组件包括第一转芯100和第二转芯200,该第一转芯100被配置为连接第一把手30,该第二转芯200被配置为连接第二把手40。第一复位系统300包括离合器组件310和扭簧组件,该离合器组件310位于容置空间,连接于第一转芯100,两者同步转动,扭簧组件套设于把手连接组件,第一复位系统300被配置为使把手连接组件复位。该第一复位系统300能够在撤去外力时实现把手连接组件的复位,也就是说,第一复位系统300能够实现锁具的初步复位。该联动机构连接于第二转芯200和离合器组件310之间,其一部分位于容置空间,与离合器组件310连接,实现联动;该联动机构的另一部分贯穿盖板,连接于第二转芯200,进而实现离合器组件310与第二转芯200的联动。该第二复位系统400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弹性元件410和第二弹性元件420,联动机构的一部分夹设于第一弹性元件410和第二弹性元件420,第二复位系统400被配置为使联动机构和离合器组件310复位。
再为具体地,第一转芯100的一端连接于离合器组件310,另一端被配置为连接第一把手30。连接方轴500插设于第二转芯200的一端,第二转芯200的另一端被配置为连接第二把手40。通过上述设置,能够实现第一把手30和第二把手的可靠联动。
参照图2-图4,该联动机构包括连接方轴500和方轴输出机构600,方轴输出机构600同轴连接于离合器组件310,位于离合器组件310背离第一转芯100的一侧,能够与离合器组件310联动,连接方轴500连接于方轴输出机构600和第二转芯200。该方轴输出机构600背离离合器组件310的一侧设置有插接柱,该插接柱开设截面为四边形的插装孔,该插装孔的截面形状匹配于连接方轴500的截面形状,该连接方轴500的一端插设固定于该插装孔中,另一端插设于第二转芯200中。通过上述设置,利用该连接方轴500实现离合器组件310和第二转芯200的连接。
具体地,参照图6,方轴输出机构600的周侧设置有联动凸台610,离合器组件310设置有活动贯穿离合器组件310侧部的销轴311,联动凸台610抵靠销轴311,实现离合器组件310和方轴输出机构600的联动。该离合器组件310侧部开设过孔,该销轴311能够伸出该过孔。当该销轴311伸出上述过孔时,联动凸台610的侧部与该销轴311的侧部相互抵靠,在第一把手30上施加开锁的外力,能够转动该第一把手30,在第一转芯100、离合器组件310、方轴输出机构600、连接方轴500以及第二转芯200的传动下,实现第二把手40的同步转动。当销轴311未伸出上述过孔时,离合器组件310和方轴输出机构600仅为同轴并排的关系,转动第一把手30仅能带动离合器组件310转动,并不能将该转动动作通过方轴输出机构600和连接方轴500传递至第二转芯200,此时第一把手30和第二把手40无法联动。
参照图2-图4,扭簧组件包括第一扭簧320和第二扭簧330,第一扭簧320套设于第一转芯100,其端部连接于第一壳体10,被配置为使第一转芯100复位;第二扭簧330套设于第二转芯200,其端部连接于第一壳体10,被配置为使第二转芯200复位。
具体地,第一扭簧320包括第一定位圈321和由第一定位圈321延伸形成的两个第一自由端322,第一定位圈321套设固定于第一转芯100,两个第一自由端322分别抵靠连接于第一壳体10的壳底。同样地,第二扭簧330包括第二定位圈331和由第二定位圈331延伸形成的两个第二自由端332,第二定位圈331套设固定于第二转芯200,两个第二自由端332分别抵靠连接于第一壳体10的壳底。
参照图2-图5,第一弹性元件410包括第一夹设部411和第一定位部412,第一夹设部411的一部分螺旋弯折形成第一定位部412,第一壳体10的底部设置第一定位凸块,第一定位部412套设于第一定位凸块,第一夹设部411的端部抵靠第一壳体10的第一内侧。同样地,第二弹性元件420包括第二夹设部421和第二定位部422,方轴输出机构600部分夹设于第一夹设部411和第二夹设部421,第二夹设部421的一部分螺旋弯折形成第二定位部422,第一壳体10的底部设置第二定位凸块,第二定位部422套设于第二定位凸块,第二夹设部421的端部抵靠第一壳体10的第二内侧,第二内侧正对第一内侧。该第一弹性元件410和第二弹性元件420关于该方轴输出机构600的几何中心呈中心对称,该方轴输出机构600的一部分夹设于第一夹设部411和第二夹设部421之间。
具体地,方轴输出机构600背离该离合器组件310的一侧设置复位凸台620,该复位凸台620位于方轴输出机构600本体和插接柱之间。该复位凸台620夹设于第一夹设部411和第二夹设部421之间,复位凸台620抵靠于第一夹设部411的一侧部与复位凸台620抵靠于第二夹设部421的一侧相互平行。当第一把手30和第二把手40均处于未转动状态时,该复位凸台620的相对两个侧部夹紧于第一夹设部411和第二夹设部421之间,此时第一弹性元件410和第二弹性元件420处于自由状态。当第一把手30和第二把手40中的任何一个进行转动时,通过离合器组件310带动该方轴输出机构600发生旋转,或通过该方轴输出机构600带动离合器组件310进行旋转,由于复位凸台620的相对两平行的侧部被夹紧于第一夹设部411和第二夹设部421之间,因此这一转动过程需要克服第一夹设部411和第二夹设部421的弹性恢复力,当撤去施加在第一把手30或第二把手40上的转动力后,在第一弹性元件410和第二弹性元件420的弹性恢复力作用下,方轴输出机构600即恢复原来状态,此时联动凸台610的侧部与销轴311的侧部正常抵靠,第一把手30和第二把手40之间的联动能够实现。该第一弹性元件410和第二弹性元件420能够在第一复位系统300的初步复位基础上进一步完成复位,防止由于部件间隙或误差造成联动凸台610的侧部与离合器组件310复位不彻底的问题,有效提高了锁具的复位精度,增强了该锁具的可靠性。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了清楚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锁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把手连接组件,所述把手连接组件包括第一转芯(100)和第二转芯(200),
第一复位系统(300),包括离合器组件(310)和扭簧组件,所述离合器组件(310)连接于所述第一转芯(100),两者同步转动,所述扭簧组件套设于所述把手连接组件,所述第一复位系统(300)被配置为使所述把手连接组件复位;
联动机构,所述联动机构连接于所述第二转芯(200)和所述离合器组件(310)之间,所述离合器组件(310)能够与所述联动机构联动;
第二复位系统(400),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弹性元件(410)和第二弹性元件(420),所述联动机构的一部分夹设于所述第一弹性元件(410)和第二弹性元件(420),所述第二复位系统(400)被配置为使所述联动机构和所述离合器组件(310)复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锁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机构包括连接方轴(500)和方轴输出机构(600),所述方轴输出机构(600)同轴连接于所述离合器组件(310),位于所述离合器组件(310)背离所述第一转芯(100)的一侧,能够与所述离合器组件(310)联动,所述连接方轴(500)连接于所述方轴输出机构(600)和所述第二转芯(20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锁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方轴输出机构(600)的周侧设置有联动凸台(610),所述离合器组件(310)设置有活动贯穿所述离合器组件(310)侧部的销轴(311),所述联动凸台(610)抵靠所述销轴(311),实现所述离合器组件(310)和所述方轴输出机构(600)的联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锁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元件(410)包括第一夹设部(411)和第一定位部(412),所述第一夹设部(411)的一部分螺旋弯折形成所述第一定位部(412),第一壳体(10)的底部设置第一定位凸块,所述第一定位部(412)套设于所述第一定位凸块,所述第一夹设部(411)的端部抵靠所述第一壳体(10)的第一内侧;
所述第二弹性元件(420)包括第二夹设部(421)和第二定位部(422),所述方轴输出机构(600)部分夹设于所述第一夹设部(411)和所述第二夹设部(421),所述第二夹设部(421)的一部分螺旋弯折形成所述第二定位部(422),第一壳体(10)的底部设置第二定位凸块,所述第二定位部(422)套设于所述第二定位凸块,所述第二夹设部(421)的端部抵靠所述第一壳体(10)的第二内侧,所述第二内侧正对所述第一内侧;
所述方轴输出机构(600)的一部分夹设于所述第一夹设部(411)和所述第二夹设部(421)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锁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方轴输出机构(600)背离所述离合器组件(310)一侧设置复位凸台(620),所述复位凸台(620)夹设于所述第一夹设部(411)和所述第二夹设部(421)之间,所述复位凸台(620)抵靠于所述第一夹设部(411)的一侧部与所述复位凸台(620)抵靠于所述第二夹设部(421)的一侧相互平行。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锁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芯(100)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离合器组件(310),另一端被配置为连接第一把手(30);
所述连接方轴(500)插设于所述第二转芯(200)的一端,所述第二转芯(200)的另一端被配置为连接第二把手(40)。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锁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扭簧组件包括第一扭簧(320)和第二扭簧(330),所述第一扭簧(320)套设于所述第一转芯(100),其端部连接于第一壳体(10),被配置为使所述第一转芯(100)复位;所述第二扭簧(330)套设于所述第二转芯(200),其端部连接于第一壳体(10),被配置为使所述第二转芯(200)复位。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锁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扭簧(320)包括第一定位圈(321)和由所述第一定位圈(321)延伸形成的两个第一自由端(322),所述第一定位圈(321)套设固定于所述第一转芯(100),两个所述第一自由端(322)分别抵靠连接于所述第一壳体(10)的壳底;
所述第二扭簧(330)包括第二定位圈(331)和由所述第二定位圈(331)延伸形成的两个第二自由端(332),所述第二定位圈(331)套设固定于所述第二转芯(200),两个所述第二自由端(332)分别抵靠连接于所述第一壳体(10)的壳底。
9.一种锁具,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壳体(10)、第二壳体(20)、第一把手(30)和第二把手(40),还包括权利要求1-8任一所述的锁体结构,所述第一壳体(10)和所述第二壳体(20)相互扣合,所述第一把手(30)贯穿所述第一壳体(10),连接于所述第一转芯(100),所述第二把手(40)贯穿所述第二壳体(20),连接于所述第二转芯(200)。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锁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具还包括盖板,所述盖板封盖于所述第一壳体(10)的开口,与所述第一壳体(10)围设形成容置空间,所述离合器组件(310)、所述联动机构的一部分和所述第二复位系统(400)均位于所述容置空间。
CN202221931953.6U 2022-07-26 2022-07-26 一种锁体结构及锁具 Active CN21784116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931953.6U CN217841166U (zh) 2022-07-26 2022-07-26 一种锁体结构及锁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931953.6U CN217841166U (zh) 2022-07-26 2022-07-26 一种锁体结构及锁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841166U true CN217841166U (zh) 2022-11-18

Family

ID=840393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931953.6U Active CN217841166U (zh) 2022-07-26 2022-07-26 一种锁体结构及锁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84116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7841166U (zh) 一种锁体结构及锁具
EP3304615A1 (en) Battery chassis with stroke limiter design
TWI759812B (zh) 電池組件
JP2017036767A (ja) 軸連結構造および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JPH059312B2 (zh)
JP2010101456A (ja) ダンパー機構
EP3154472B1 (en) Housing interlock design
JP6118603B2 (ja) ギヤ予圧構造および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CN211507447U (zh) 模块化联锁装置以及开关柜联锁装配结构
CN212571325U (zh) 天线组件及遥控器
CN215413793U (zh) 一种锅炉仪表固定安装装置
CN210814252U (zh) 滤芯安装结构和具有其的净水机
CN217424348U (zh) 一种角度传感器的临时固定装置
CN219790273U (zh) 限位装置、线控转向系统和车辆
CN116101519B (zh) 一种旋转配合直线位移运动的锁紧装置及空间载荷
CN218234732U (zh) 车辆工具箱的锁止组件和车辆
CN214425240U (zh) 一种连接结构
CN215907626U (zh) 一种门锁结构
CN212837137U (zh) 一种适用范围广的分离式执手结构
CN220456296U (zh) 旋转隔离开关的操作机构
CN215687164U (zh) 一种食品加工机
CN217760484U (zh) 一种密码盒
CN216507639U (zh) 一种电动卷笔刀的装配结构
CN110805665A (zh) 自动调节中心距的离合结构及减速器
CN214477027U (zh) 一种一体式导光的触控开关面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