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832293U - 电池片用生产线 - Google Patents

电池片用生产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832293U
CN217832293U CN202221350871.2U CN202221350871U CN217832293U CN 217832293 U CN217832293 U CN 217832293U CN 202221350871 U CN202221350871 U CN 202221350871U CN 217832293 U CN217832293 U CN 21783229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ttery
station
line
production line
proces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350871.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毛俊波
周宇超
何颖波
邓建平
曾鸣
陈承
郭洪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ymson Laser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Hymson Laser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Hymson Laser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Hymson Laser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350871.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83229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83229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83229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Landscapes

  • Sealing Battery Cases Or Jacke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电池片用生产线,包括:多个加工工位,用于保持电池片;多台激光器,分别与多个加工工位一一对应,并被配置为交错地对被保持在与其对应的加工工位的电池片进行加工;上线线体,用于搬运待加工的电池片;下线线体,和上线线体平行,用于搬运被激光器加工的电池片;第一转移部,将待加工的电池片从上线线体转移到加工工位,并将被激光器加工的电池片从加工工位转移到下线线体;第二转移部,将待上料的电池片从与上线线体对接的第一花篮转移到上线线体,并将被激光器加工的电池片从下线线体转移到与下线线体对接的第二花篮。本实用新型的电池片用生产线能够在不影响电池片的产能的情况下,减少对场地的占用面积。

Description

电池片用生产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但不限于光伏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电池片用生产线。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当中,在太阳能电池(例如Topcon电池)的生产过程中,有激光开槽的工序。在该工序中,利用激光在电池片(例如硅片)的表面进行打孔或者开槽,将部分薄膜层(例如AL2O3层、SiNx层)打穿露出硅基体,从而使背电场通过薄膜上的孔或槽与硅基体接触。
由于激光加工生产节拍较慢,为了提高产能,通常需要配置多套激光加工生产线来执行电池片的激光开槽的工序。然而,随着激光加工生产线的增加,对于场地的占用面积也大大增加。
实用新型内容
为此,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一定程度上解决已知技术问题之一,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电池片用生产线,能够在不影响电池片的产能的情况下,减少对场地的占用面积。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方面的电池片用生产线,包括:多个加工工位,用于保持所述电池片;多台激光器,分别与多个所述加工工位一一对应,并被配置为交错地对被保持在与其对应的所述加工工位的所述电池片进行加工;上线线体,设置在所述加工工位的一侧,用于搬运待加工的所述电池片;下线线体,和所述上线线体平行,设置在所述加工工位的另一侧,用于搬运被所述激光器加工的所述电池片;第一转移部,将待加工的所述电池片从所述上线线体转移到所述加工工位,并将被所述激光器加工的所述电池片从所述加工工位转移到所述下线线体;第二转移部,将待上料的所述电池片从与所述上线线体对接的第一花篮转移到所述上线线体,并将被所述激光器加工的所述电池片从所述下线线体转移到与所述下线线体对接的第二花篮。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方面的电池片用生产线,具有如下有益效果:能够在不影响电池片的产能的情况下,减少对场地的占用面积。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加工工位沿所述上线线体的运转方向排列,所述激光器分别设置在与其对应的所述加工工位的上方。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包括多个待上料工位,所述待上料工位分别和所述上线线体对接,并且,一个所述待上料工位和一个所述加工工位对接。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转移部包括:第一流水线,配置在所述待上料工位;第二流水线,配置在所述加工工位,并和所述第一流水线对接;第一对接机械手,设置在所述上线线体的一侧,并将被保持在所述上线线体的所述电池片转移到所述第一流水线。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包括多个待下料工位,所述待下料工位分别和所述下线线体对接,并且,一个所述待下料工位和一个所述加工工位对接。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转移部包括:第二流水线,配置在所述加工工位;第三流水线,配置在所述待下料工位,并和所述第二流水线对接;第二对接机械手,设置在所述下料线体的一侧,并将被保持在所述待下料工位的所述电池片转移到所述下线线体。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包括加工检测部,所述加工检测部对被保持在所述加工工位的所述电池片的位置进行检测。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转移部包括:上片转移部,配置在所述上线线体的上料工位,具有第一载片组件,所述第一载片组件可被驱动而呈悬臂状地从所述上线线体伸出并可伸入到所述第一花篮的载片区域内;下片转移部,配置在所述下线线体的下料工位,具有第二载片组件,所述第二载片组件可被驱动而呈悬臂状地从所述下线线体伸出并可伸入到所述第二花篮的载片区域内。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包括缓存部,所述缓存部包括两个;其中一个所述缓存部设置在所述上线线体的一侧,以缓存从所述上线线体待转移至所述加工工位的所述电池片;另外一个所述缓存部设置在所述下线线体,以缓存从所述下线线体待转移至所述第二花篮的所述电池片。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包括纠偏部,所述纠偏部包括两个;其中一个所述纠偏部设置在所述上线线体的一侧,并设置在所述上片转移部的朝向所述加工工位的一侧;另外一个所述纠偏部设置在所述下线线体的一侧,并设置在所述下片转移部的朝向所述加工工位的一侧。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包括破片检测部,所述破片检测部设置在所述上线线体的一侧,并至少对所述电池片的边缘进行检测。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包括裂痕检测部,所述裂痕检测部设置在所述下线线体的一侧,并对所述电池片的表面进行检测。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包括标识读取部,所述标识读取部设置在所述下线线体的一侧,并读取设置在所述电池片的表面的标识。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电池片用生产线的一种实施例的概要示意图。
图2是图1的电池片用生产线的后段区域(加工工位的区域)的放大示意图。
图3是第一转移部的第一对接机械手的要部的示意图。
图4是待上料工位的部件的一种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5是加工工位的部件的一种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6是图1的电池片用生产线的前段区域(与花篮对接的区域)的放大示意图。
图7是缓存部的一种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8是纠偏部的一种实施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施方式,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施方式的限制。
在本实施方式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施方式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施方式的限制。
在本实施方式的描述中,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者多个,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本实施方式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实施方式中的具体含义。
已知技术当中,存在例如用于对电池片进行激光掺杂的转盘式的电池片用生产线。生产线的各个工位布置在转盘上。具体来说,例如转盘上具有上料工位、下料工位以及加工工位等。上料工位以及下料工位分别对接有用于装载电池片的花篮。然而,由于转盘式的电池片用生产线的工位呈环状地布置,这会导致生产线的占地面积变大。在由于需要加大电池片的生产产能而增加生产线的情况下,并排的生产线的占地面积更加大。
参照图1至图8,针对于此,对电池片用生产线100a(为便于说明,后面有时会仅称“生产线100a”)重新进行了布局。
参照图1、图2,本实施方式的生产线100a包括:多个加工工位104、多台激光器106、上线线体102、下线线体103、第一转移部107以及第二转移部400。加工工位104用于保持电池片。多台激光器106分别与多个加工工位104一一对应。多台激光器106被配置为交错地对被保持在与其对应的加工工位104的电池片进行加工。上线线体102设置在加工工位104的一侧(附图中为右侧)。上线线体102用于搬运待加工的电池片。下线线体103和上线线体102平行,并设置在加工工位104的另一侧(附图中为左侧)。下线线体103用于搬运被激光器106加工的电池片。第一转移部107将待加工的电池片从上线线体102转移到加工工位104,并将被激光器106加工的电池片从加工工位104转移到下线线体103。第二转移部400将待上料的电池片从与上线线体102对接的第一花篮10a转移到上线线体102,并将被激光器106加工的电池片从下线线体103转移到与下线线体103对接的第二花篮10b。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生产线100a,能够在不影响电池片的产能的情况下,减少对场地的占用面积。具体来说,通过设置多个加工工位104以及多台激光器106,并使下线线体103和上线线体102平行地设置在加工工位104的两侧(附图中为左右方向的两侧),由此,能够缩小生产线100a的宽度方向(附图中为左右方向)的尺寸,从而缩小生产线100a对场地的占用面积。此外,由于激光器106被配置为交错地对被保持在与其对应的加工工位104的电池片进行加工,即,在一部分激光器106处在加工状态时,另一部分激光器106处在待加工状态并可以进行电池片的上下料,由此,能够实现一部分加工工位104的电池片的加工和另一部分加工工位104的电池片的上下料同时进行,从而能够确保电池片的加工不会影响到电池片的上下料,由此,也不会影响电池片的产能。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方式所述的“交错”指的是时间上的交错,即激光器106不同时地对被保持在与其对应的加工工位104的电池片进行加工。交错的状态既包括其中一台激光器106加工完成后,另外一台激光器106才接着开始加工的状态,也包括其中一台激光器106开始加工一段时间后,另外一台激光器106接着开始加工的状态。
本实施方式的生产线100a例如包括大致呈矩形状的机架108,机架108的前后方向的长度大于左右方向的长度。生产线100a的上线线体102以及下线线体103沿前后方向搬运。加工工位104沿上线线体102的运转方向排列,激光器106分别设置在与其对应的加工工位104的上方。具体来说,加工工位104沿上线线体102以及下线线体103的搬运方向(前后方向)排成一排,并沿左右方向布置在机架108的中间。加工工位104例如可以包括四个(为便于示意,图1以及图2中仅包括两个)。激光器106则通过安装座(未图示)等而设置在加工工位104的上方,并对被保持在加工工位104的电池片进行加工。一个激光器106与一个加工工位104相对。上线线体102以及下线线体103沿左右方向对称地设置在加工工位104的两侧。由于生产线100a沿左右方向主要布置的是加工工位104、上线线体102以及下线线体103,和已有的盘式的生产线相比,能够大大缩小机架108沿左右方向的宽度,并由此缩小生产线100a的宽度。在需要配置多条生产线100a的情况下,能够大大缩小生产线100a整体所需要的占用面积。
继续参照图2,并辅助参照图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生产线100a还可以包括多个待上料工位109。待上料工位109分别和上线线体102对接,并且,一个待上料工位109和一个加工工位104对接。具体来说,例如,加工工位104包括四个,待上料工位109也包括四个,待上料工位109例如设置在上线线体102的后端,并沿机架108的前后方向间隔布置。通过设置待上料工位109,能够配合激光器106的交错加工方式,提高生产线100a的各工序的连贯性。
例如,四个加工工位104分为两组,每组具有两个加工工位104(为便于说明,分别称为“第一组加工工位104a”和“第二组加工工位104b”)。此外,四个待上料工位109也分为两组,每组具有两个待上料工位109(为便于说明,分别称为“第一组待上料工位109a”和“第二组待上料工位109b”)。其中,第一组加工工位104a和第一组待上料工位109a对接,第二组加工工位104b和第二组待上料工位109b对接。
在第一组加工工位104a处在加工状态时,第二组加工工位104b处在闲置状态,此外,第一组待上料工位109a处在闲置状态,第二组待上料工位109b保持有电池片。在此情况下,第一组待上料工位109a和上线线体102对接,并接收来自上线线体102的电池片,与此同时,第二组加工工位104b和第二组待上料工位109b对接,并接收来自第二组待上料工位109b的电池片。由此,待上料工位109根据加工工位104的交错加工状态,而交错地与加工工位104对接,或者交错地与上线线体102对接。由此,能够实现生产线100a的生产节拍的连贯性,确保生产线100a的产能。
参照图3,并辅助参照图2,如上所述,待上料工位109与上线线体102对接。为了将电池片从上线线体102转移到待上料工位109,第一转移部107还可以包括第一对接机械手118。第一对接机械手118设置在上线线体102的一侧,并将被保持在上线线体102的电池片转移到待上料工位109(例如转移到后述的第一流水线110)。由此,待上料工位109能够通过第一对接机械手118而完成与上线线体102的对接。具体来说,第一对接机械手118例如可以包括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单轴机械手(未标记附图标记),第一对接机械手118的单轴机械手的驱动行程沿前后方向涵盖上线线体102的后端以及所有的待上料工位109。第一对接机械手118的末端例如安装有用于吸附电池片的伯努利吸盘120。由此,第一对接机械手118能够根据各待上料工位109的闲置情况,而将电池片从上线线体102的后端转移到待上料工位109中,从而实现待上料工位109和上线线体102的对接。
参照图4、图5,并辅助参照图1、图2,此外,为了将电池片从待上料工位109转移到加工工位104,第一转移部107还可以包括:相互对接的第一流水线110以及第二流水线111。其中,第一流水线110配置在待上料工位109。第二流水线111配置在加工工位104并和第一流水线110对接。第一流水线110和第二流水线111分别可以是沿左右方向运转的皮带线,由此,在电池片被保持在待上料工位109的情况下,可以通过第一流水线110和第二流水线111从而沿左右方向转移到加工工位104。
继续参照图5,加工工位104还配置有升降治具112。升降治具112例如可以包括用于保持电池片的真空吸附板113以及驱动真空吸附板113升降的升降气缸114。在初始状态下,真空吸附板113沿上下方向低于第二流水线111的支撑面。在通过第一流水线110以及第二流水线111将电池片转移到加工工位104后,真空吸附板113被升降气缸114驱动而升起并高于第二流水线111的支撑面,由此电池片被保持在真空吸附板113上。
继续参照图5、图2,另外,本实施方式的生产线100a还可以包括加工检测部115,加工检测部115对被保持在加工工位104的电池片的位置进行检测。加工检测部115可以包括:检测用光源117和检测相机116。其中,检测用光源117配置在加工工位104的一侧,例如安装在真空吸附板113的下方,并用于对电池片的边缘区域进行补光。检测相机116配置在激光器106的一侧,例如安装在用于安装激光器106的安装座上,并用于检测电池片的边缘位置。由此,能够通过加工检测部115来检测电池片被保持在真空吸附板113的具体的位置,并由此来调节激光器106的位置,从而提高激光加工的精度。此外,由于无需对电池片进行额外的定位等,能够降低第一流水线110和第二流水线111的搬运难度,并降低电池片碎片的风险等。
继续参照图2,同样地,生产线100a还可以包括多个待下料工位121,待下料工位121分别和下线线体103对接,并且,一个待下料工位121和一个加工工位104对接。待下料工位121可以参考待上料工位109进行设置。
同样地,为了将电池片从加工工位104转移到待下料工位121,第一转移部107还可以包括第三流水线122。第三流水线122可以配置在待下料工位121,并和第二流水线111对接。第三流水线122可以参考第一流水线110进行设置。
继续参照图2并辅助参照图3,同样地,如上所述,待下料工位121除了与加工工位104对接之外,还与下线线体103对接。第一转移部107还可以包括第二对接机械手123。第二对接机械手123设置在下线线体103的一侧,并将被保持在待下料工位121的电池片转移到下线线体103。第二对接机械手123也可以参考第一对接机械手118进行设置。由此,第二对接机械手123能够将电池片从待下料工位121转移到下线线体103,从而实现待下料工位121和下线线体103的对接。由此,通过设置待下料工位121以及用于使待下料工位121和下线线体103对接的第二对接机械手123,能够实现生产线100a的生产节拍的连贯性,确保生产线100a的产能。
参照图6,并辅助参照图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转移部400可以包括:上片转移部400a和下片转移部400b。其中,上片转移部400a配置在上线线体102的上片工位102a。上片转移部400a具有第一载片组件404a,第一载片组件404a可被驱动而呈悬臂状地从上线线体102伸出并可伸入到第一花篮10a的载片区域内。下片转移部400b配置在下线线体103的下片工位103a。下片转移部400b具有第二载片组件404b,第二载片组件404b可被驱动而呈悬臂状地从下线线体103伸出并可伸入到第二花篮10b的载片区域内。
第一花篮10a以及第二花篮10b可以是本领域公知的花篮。此外,上片转移部400a的结构和下片转移部400b的结构大致相同,因此,在此主要以上片转移部400a进行说明,必要的时候提及下片转移部400b。
通过设置用于进行上片的上片转移部400a以及用于进行下片的下片转移部400b,能够提高生产线100a的连贯性,确保生产线100a的产能。
具体来说,上片转移部400a搭载在上线线体102的上片工位102a。第一载片组件404a通过例如电机或者气缸驱动而呈悬臂状地从上线线体102的端部伸出并可伸入到第一花篮10a的载片区域内。第一载片组件404a可以包括例如皮带线的载片流水线,载片流水线沿上线线体102的运转方向而运转。
上线线体102的端部设置有升降机402。升降机402驱动第一花篮10a升降。升降机402的升降范围设置为,在第一花篮10a被驱动到最下方时,载片区域处在第一载片组件404a的上方,在第一花篮10a被驱动到最上方时,载片区域处在第一载片组件404a的下方。
在第一载片组件404a伸入到第一花篮10a内的情况下,第一载片组件404a的载片流水线一起伸入到第一花篮10a内,并随着第一花篮10a的下降而持续、快速地将从第一花篮10a落到载片流水线的电池片转移到生产线100a的上线线体102中。由此,能够提高电池片的转移效率。
同样地,下线线体103的端部也可以设置有升降机402。第二载片组件404b也可以伸到第二花篮10b内,并将下线线体103的电池片转移到第二花篮10b。
参照图1、图6以及图7,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生产线100a还可以包括两个缓存部500。其中一个缓存部500设置在上线线体102的一侧,以缓存从上线线体102待转移至加工工位104的电池片。另外一个缓存部500设置在下线线体103,以缓存从下线线体103待转移至第二花篮10b的电池片。
以设置在上线线体102的一侧的缓存部500进行说明。具体来说,缓存部500可以包括缓存组件501。其中,缓存组件501通过升降机械手(未标记附图标记)而升降。缓存组件501具有:第一缓存件503和第二缓存件504。其中,第一缓存件503设置在的上线线体102的宽度方向(附图中为左右方向)的一侧。第一缓存件503沿上下方向间隔地设置有多个第一槽部505。第二缓存件504设置在上线线体102的宽度方向的另一侧。第二缓存件504沿上下方向间隔地设置有多个第二槽部506。第一槽部505和第二槽部506沿上线线体102的宽度方向相对,并可共同收纳被保持在上线线体102的电池片。缓存部500的升降机械手沿上下方向的驱动行程设置为可使第一缓存件503以及第二缓存件504高于上线线体102的支撑面101a,并可使多个第一槽部505当中处在最上面的第一槽部505以及多个第二槽部506当中处在最上面的第二槽部506低于支撑面101a。
通过设置缓存部500,能够提高生产线100a的生产的连贯性,防止电池片撞片。
参照图1、图6以及图8,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生产线100a还可以包括两个纠偏部511。其中一个纠偏部511设置在上线线体102的一侧,并设置在上片转移部400a的朝向加工工位104的一侧。另外一个纠偏部511设置在下线线体103的一侧,并设置在下片转移部400b的朝向加工工位的一侧。
具体来说,例如,其中一个纠偏部511例如可以设置在上片转移部400a的后面。另一个纠偏部511例如可以设置在下片转移部400b的后面。
以设置在上线线体102的一侧的纠偏部511进行说明。纠偏部511可以包括:纠偏驱动组件512、第一限制组件513以及第二限制组件514。第一限制组件513以及第二限制组件514分别设置在上线线体102的宽度方向的两侧,被纠偏驱动组件512驱动而沿上线线体102的宽度方向相互靠近或者远离。
纠偏驱动组件512可以包括:纠偏用电机515和带传动装置516。带传动装置516被纠偏用电机515驱动而运转。带传动装置516具有与纠偏用电机515连接的驱动轮517和被驱动轮517驱动的传动带518。第一限制组件513连接到传动带518的位于驱动轮517的径向的一侧的部分(前侧部分),第二限制组件514连接到传动带518的位于驱动轮517的径向的另一侧的部分(后侧部分)。由此,当纠偏用电机515运转时,第一限制组件513以及第二限制组件514相互靠近或者远离。
通过设置纠偏部511,能够提高电池片的搬运精度。
继续参照图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生产线100a还可以包括破片检测部124,破片检测部124设置在上线线体102的一侧,并至少对电池片的边缘进行检测。具体来说,破片检测部124可以设置在上线线体102的缓存部500的后面。破片检测部124用于检测电池片是否完整,在电池片存在破损等的情况下,将电池片移除下线。破片检测部124可以包括公知的视觉检测系统。
继续参照图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生产线100a还包括裂痕检测部125,裂痕检测部125设置在下线线体103的一侧,并对电池片的表面进行检测。具体来说,裂痕检测部125可以设置在下线线体103的缓存部500的后面。裂痕检测部125用于检测加工后的电池片是否完整,在电池片存在裂痕、破损等的情况下,将电池片移除下线。裂痕检测部125可以选择公知的视觉检测系统。
通过设置这些检测部,能够提高生产线100a整体的稳定性以及电池片的生产良率。
继续参照图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生产线100a还可以包括标识读取部126,标识读取部126设置在下线线体103的一侧,并读取设置在电池片的表面的标识。具体来说,标识读取部126可以设置在裂痕检测部125的前面。标识读取部126用于读取电池片的mark点信息,从而读取并存储电池片的信息。标识读取部126可以选择公知的读取系统。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施方式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施方式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施方式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3)

1.电池片用生产线,其特征在于,包括:
多个加工工位,用于保持所述电池片;
多台激光器,分别与多个所述加工工位一一对应,并被配置为交错地对被保持在与其对应的所述加工工位的所述电池片进行加工;
上线线体,设置在所述加工工位的一侧,用于搬运待加工的所述电池片;
下线线体,和所述上线线体平行,设置在所述加工工位的另一侧,用于搬运被所述激光器加工的所述电池片;
第一转移部,将待加工的所述电池片从所述上线线体转移到所述加工工位,并将被所述激光器加工的所述电池片从所述加工工位转移到所述下线线体;
第二转移部,将待上料的所述电池片从与所述上线线体对接的第一花篮转移到所述上线线体,并将被所述激光器加工的所述电池片从所述下线线体转移到与所述下线线体对接的第二花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片用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工工位沿所述上线线体的运转方向排列,所述激光器分别设置在与其对应的所述加工工位的上方。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池片用生产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多个待上料工位,所述待上料工位分别和所述上线线体对接,并且,一个所述待上料工位和一个所述加工工位对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片用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移部包括:
第一流水线,配置在所述待上料工位;
第二流水线,配置在所述加工工位,并和所述第一流水线对接;
第一对接机械手,设置在所述上线线体的一侧,并将被保持在所述上线线体的所述电池片转移到所述第一流水线。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池片用生产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多个待下料工位,所述待下料工位分别和所述下线线体对接,并且,一个所述待下料工位和一个所述加工工位对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池片用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移部包括:
第二流水线,配置在所述加工工位;
第三流水线,配置在所述待下料工位,并和所述第二流水线对接;
第二对接机械手,设置在所述下线线体的一侧,并将被保持在所述待下料工位的所述电池片转移到所述下线线体。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池片用生产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加工检测部,所述加工检测部对被保持在所述加工工位的所述电池片的位置进行检测。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片用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转移部包括:
上片转移部,配置在所述上线线体的上料工位,具有第一载片组件,所述第一载片组件可被驱动而呈悬臂状地从所述上线线体伸出并可伸入到所述第一花篮的载片区域内;
下片转移部,配置在所述下线线体的下料工位,具有第二载片组件,所述第二载片组件可被驱动而呈悬臂状地从所述下线线体伸出并可伸入到所述第二花篮的载片区域内。
9.根据权利要求1或8所述的电池片用生产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缓存部,所述缓存部包括两个;
其中一个所述缓存部设置在所述上线线体的一侧,以缓存从所述上线线体待转移至所述加工工位的所述电池片;
另外一个所述缓存部设置在所述下线线体,以缓存从所述下线线体待转移至所述第二花篮的所述电池片。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池片用生产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纠偏部,所述纠偏部包括两个;
其中一个所述纠偏部设置在所述上线线体的一侧,并设置在所述上片转移部的朝向所述加工工位的一侧;
另外一个所述纠偏部设置在所述下线线体的一侧,并设置在所述下片转移部的朝向所述加工工位的一侧。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片用生产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破片检测部,所述破片检测部设置在所述上线线体的一侧,并至少对所述电池片的边缘进行检测。
12.根据权利要求1或11所述的电池片用生产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裂痕检测部,所述裂痕检测部设置在所述下线线体的一侧,并对所述电池片的表面进行检测。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片用生产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标识读取部,所述标识读取部设置在所述下线线体的一侧,并读取设置在所述电池片的表面的标识。
CN202221350871.2U 2022-05-31 2022-05-31 电池片用生产线 Active CN21783229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350871.2U CN217832293U (zh) 2022-05-31 2022-05-31 电池片用生产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350871.2U CN217832293U (zh) 2022-05-31 2022-05-31 电池片用生产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832293U true CN217832293U (zh) 2022-11-18

Family

ID=840218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350871.2U Active CN217832293U (zh) 2022-05-31 2022-05-31 电池片用生产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83229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6120257U (zh) 一种晶圆承载装置
KR101044493B1 (ko) 솔라 웨이퍼와 같은 일 측면이 도핑될 웨이퍼의 스택 형성 방법 및 웨이퍼 배치의 프로세스 보트 탑재를 위한 핸들링 시스템
KR101027050B1 (ko) 태양전지용 웨이퍼의 로딩 및 언로딩 장치
CN106716618B (zh) 试样移动载置系统及太阳能电池的制造方法
CN111834271B (zh) 一种晶圆批量传送机构
CN217832293U (zh) 电池片用生产线
KR20100033285A (ko) 태양전지용 웨이퍼의 이송장치 및 이송방법
CN217768395U (zh) 电池片用生产系统
CN115156728A (zh) 电池片用生产线
KR101014746B1 (ko) 태양전지용 웨이퍼의 로딩 및 언로딩 장치
CN217991314U (zh) 电池片用加工装置以及电池片用生产线
CN115132878A (zh) 电池片用生产系统
CN217832292U (zh) 中转装置以及电池片用生产线
CN217451033U (zh) 集成式分选测试设备
KR101163636B1 (ko) 웨이퍼 이송장치
CN212874467U (zh) 一种传输系统
KR101097939B1 (ko) 태양 전지 모듈 제조를 위한 레이업 시스템 및 그 시스템에사용되는 정렬유닛
KR101014747B1 (ko) 태양전지용 웨이퍼의 로딩 및 언로딩 장치
CN113084913A (zh) 载板收板机
CN220627825U (zh) 一种整片硅片加工传输线
CN217675344U (zh) 花篮用转移装置以及电池片用生产线
KR101098357B1 (ko) 태양 전지 모듈 제조를 위한 레이업 시스템 및 레이업 방법
CN220627824U (zh) 一种半片硅片加工传输线
CN219457553U (zh) 搬运装置以及板式pecvd设备用上料机
CN219321320U (zh) 取片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518110 301, Building B, Comlong Science Park, Guansheng 5th Road, Luhu Community, Guanhu Street, Longhua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one photo multiple site enterprise)

Patentee after: Haimuxing Laser Technology Group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000 No. 26, 101 Ring Road south of Guanzi street, Longhua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HYMSON LASER INTELLIGENT EQUIPMENTS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