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816683U - 蒸汽发生器以及电器 - Google Patents

蒸汽发生器以及电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816683U
CN217816683U CN202220927513.7U CN202220927513U CN217816683U CN 217816683 U CN217816683 U CN 217816683U CN 202220927513 U CN202220927513 U CN 202220927513U CN 217816683 U CN217816683 U CN 21781668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eam
heating
cavity
water
water lev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927513.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建杰
朱世平
杨捷
何宏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u Midea Smart Kitchen Appliance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hu Midea Smart Kitchen Appliance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u Midea Smart Kitchen Appliance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hu Midea Smart Kitchen Appliance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927513.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81668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81668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81668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ir Humidification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蒸汽发生器以及电器,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蒸汽发生器的水管内的水垢生成,以提高蒸汽发生器的使用寿命。该蒸汽发生器包括加热腔体、水位监测件、加热件和过热腔体,加热腔体设置有进水部以及通汽部,水位监测件设置在加热腔体内,以确认加热腔体内的水位高度,水位监测件的工作端设置于通汽部的下方,加热件用于对通过进水部注入到加热腔体内的水加热以生成蒸汽,并通过通汽部将生成的蒸汽排出至过热腔体内,过热腔体通过通汽部和加热腔体连通,并设置有出汽部,引入至过热腔体内的蒸汽加热至过热蒸汽,并通过出汽部排出。

Description

蒸汽发生器以及电器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电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蒸汽发生器以及电器。
背景技术
蒸汽发生器是一种利用燃料燃烧或其他能源(比如电能)通过热量传递将水加热为蒸汽或过热蒸汽的装置,在干燥加热、清洁杀菌、食品加工等方面有着广泛应用。
相关技术中,水在水管内受热产生蒸汽的过程中,会在水管内生成水垢,若水垢过多则会堵塞水管,水不能正常通过,无法产生蒸汽,使加热管无法有效传热,从而有可能使蒸汽发生器过热烧毁。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可产生过热蒸汽的蒸汽发生器以及电器,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水管内的水垢生成,以提高蒸汽发生器的使用寿命。
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为:
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蒸汽发生器,其特殊之处在于,所述蒸汽发生器包括:
加热腔体,设置有进水部以及通汽部;
过热腔体,通过所述通汽部和所述加热腔体连通,所述过热腔体设置有出汽部;
水位监测件,设置在所述加热腔体内,以确认所述加热腔体内的水位高度,所述水位监测件的工作端设置于所述通汽部的下方;
加热件,用于对通过所述进水部注入到所述加热腔体内的水加热以生成蒸汽,并通过所述通汽部将生成的所述蒸汽排出至所述过热腔体内,引入至所述过热腔体内的所述蒸汽加热至过热蒸汽,并通过所述出汽部排出。
本申请所提供的一种蒸汽发生器在工作时,可通过进水部向加热腔体注入水,水在加热腔体内被加热件加热以生成蒸汽,蒸汽可通过通汽部排出至加热腔体的外部。由于加热腔体内设置有水位监测件,且水位监测件的工作端设置于通汽部的下方,当加热腔体内的水位高于水位监测件的工作端时,可停止向加热腔体内部注水,由于水位监测件的工作端设置于通汽部的下方,因此,当加热腔体内的水位高于水位监测件的工作端时,可停止向加热腔体内部注水,由于水位监测件的工作端设置于通汽部的下方,因此,在加热腔体内的水加热所产生的水垢会附在加热腔体的内壁上,在加热腔体的通汽部内仅存在所产生的蒸汽,从而可改善通汽部内产生水垢的现象,以避免因通汽部堵塞造成的蒸汽发生器过热烧毁的现象,提高蒸汽发生器的使用寿命,具有很好的实用性。
另外,通过通汽部排出至加热腔体的外部的蒸汽进入到过热腔体,在过热腔体内再次加热,即可生成过热蒸汽,生成的过热蒸汽可从出汽部排出使用。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水位监测件为水位探针。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加热腔体的顶部设置有贯通的安装孔,所述水位监测件的顶端连接在所述安装孔内,所述水位探针的底部悬空设置于所述加热腔体内,所述水位探针的底部为所述水位监测件的工作端。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蒸汽发生器还包括:
绝缘件,连接于所述安装孔和所述水位探针外周面之间,且,所述水位探针的底端伸出所述绝缘件的底端,以避免水位探针和加热腔体的壁面接触,造成的水位探针失效的现象。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进水部、所述水位监测件的工作端以及所述通汽部的高度依次增加。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进水部包括设置在所述加热腔体的水平方向的侧部上的进水管,所述通汽部包括设置在所述加热腔体的水平方向的侧部上的通汽管。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进水部和所述通汽部分别设置在所述加热腔体的水平方向的两个侧部上。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蒸汽发生器还包括:
汽水分离装置,设置在所述水位监测件的工作端和所述通汽部之间的加热腔体内,以用于分离并冷凝回流生成的所述蒸汽内的水,进一步减少通汽部内产生水垢的现象。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加热件包括加热管,所述加热管设置在所述加热腔体的底部。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加热管和所述加热腔体的底部相接触,以提高加热腔体内的蒸汽生成效率。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加热件还包括用于控制所述加热管的加热温度的温控器。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过热腔体的至少部分周侧面为加热面,所述过热腔体的加热面的材质为PTC 材料,以防止过热腔体内产生干烧现象。
另一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电器,其特殊之处在于,所述电器包括上述蒸汽发生器。
具备上述蒸汽发生器的电器,可改善蒸汽发生器的通汽部内产生水垢的现象,以避免因通汽部堵塞造成的蒸汽发生器过热烧毁的现象,提高蒸汽发生器和电器的使用寿命,具有很好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附图中:
图1为申请人研发过程中的一种管道式过热蒸汽发生器;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蒸汽发生器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水管-100’,进口-101’,出口-102’,加热管-200’;
加热腔体-100,进水部、进水管-101,通汽部、通汽管-102,安装孔-103,水位监测件-200,加热件-300,加热管-301,温控器-302,绝缘件-400,钣金件-500,汽水分离装置-600,过滤板-601,过滤孔-602,过热腔体-700,出汽部、出汽管-701,加热面-70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例或例子用来实现本申请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申请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申请。此外,本申请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参考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例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此外,本申请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他工艺的应用和/或其他材料的使用。
下面结合附图并参考具体实施例描述本申请:
蒸汽发生器是一种利用燃料燃烧或其他能源(比如电能)通过热量传递将水加热为蒸汽或过热蒸汽的装置。过热蒸汽是指一般情况下对水加热或者降低压力,当水的温度大于临界温度或水的压力低于饱和压力时,水会变为饱和水,后变为饱和蒸汽。当对饱和蒸汽持续加热或降低压力,饱和蒸汽成为过热蒸汽,过热蒸汽通常在干燥加热、清洁杀菌、食品加工等方面有着广泛应用。
图1为申请人研发过程中的一种管道式过热蒸汽发生器,结合图1,该蒸汽发生器的水管100’和加热管200’均为蛇形,水管100’设置有进口101’以及出口102’,水管100’具有依次交错设置的水管直段和水管弯段,以使水管呈蛇形,加热管200’也具有依次交错设置的水管直段和水管弯段,以使加热管200’也呈蛇形,水管 100’的水管直段和加热管的水管直段相互垂直,且,水管100’和加热管200’之间具有间隙。在使用时,水从水管100’的进口101’源源不断的向水管100’输入,使水在水管100’内流动,水管100’外受加热管200’不断加热,水在流动过程中吸热产生蒸汽,持续吸热产生过热蒸汽,产生的过热蒸汽从出口102’不断输出。
在实现上述过程中,申请人发现至少存在着以下技术问题:
1、换热效率低:由于水管100’与加热管200’非直接接触,水管100’和加热管200’之间有空气间隙,即加热管200’和水管100’通过二者中间的空气进行热交换,换热效率低,要输出过热蒸汽,需保证水管100’和加热管200’具有足够大的换热面积,即水管100’和加热管200’足够长,且加热管200’功率足够大,导致此款蒸发器出蒸汽慢,且能耗浪费严重。
2、水垢堵塞水管100’:水在水管100’内受热产生蒸汽的过程中,水中钙镁离子易析出产生水垢,附在水管100’内壁面,阻碍换热过程,若水垢过多则会堵塞水管,水不能正常通过,无法产生蒸汽,加热管200’无法有效传热从而过热烧毁;
3、过热蒸汽导致进水量不能高,即水管的出口产生蒸汽流量低,蒸汽温度较低;
4、水管后半段为蒸汽,从而使加热管200’有干烧风险,若加热管200’的温度过高,有可能导致加热管200’极容易烧毁。
基于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产生过热蒸汽的蒸汽发生器以及电器,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水管内的水垢生成,以提高蒸汽发生器的使用寿命,还可以提高蒸发器出蒸汽速度,以节约能耗。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蒸汽发生器的结构示意图,结合图2,该蒸汽发生器包括加热腔体100、水位监测件200以及加热件300,其中,加热腔体100设置有进水部101以及通汽部102,水位监测件200设置在加热腔体100内,以确认加热腔体100内的水位高度,水位监测件200的工作端设置于通汽部102的下方,加热件300用于对通过进水部101注入到加热腔体100内的水加热以生成蒸汽,并通过通汽部102将生成的蒸汽排出至加热腔体100的外部。
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蒸汽发生器在工作时,可通过进水部101向加热腔体100注入水,水在加热腔体100内被加热件300加热以生成蒸汽,蒸汽可通过通汽部102排出至加热腔体100的外部。由于加热腔体100内设置有水位监测件200,且水位监测件200的工作端设置于通汽部102的下方,当加热腔体100内的水位高于水位监测件200的工作端时,可停止向加热腔体100内部注水,由于水位监测件200的工作端设置于通汽部102的下方,因此,在加热腔体100内的水加热所产生的水垢会附在加热腔体100的内壁上,在加热腔体100的通汽部102内仅存在所产生的蒸汽,从而可改善通汽部102内产生水垢的现象,以避免因通汽部102 堵塞造成的蒸汽发生器过热烧毁的现象,提高蒸汽发生器的使用寿命,具有很好的实用性。
结合图2,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蒸汽发生器的加热腔体100可以呈筒状或者箱型等,加热腔体100 的水平侧部可设置有进水管101和通汽管102,通汽管102的高度高于进水管101的管道,该进水管101即可被配置为上述进水部101,通汽管102即可配置为上述通汽部102。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进水部101和通汽部102最好设置在加热腔体100的水平两侧,这样从加热腔体100 的进水部101进入到加热腔体100内的水在被加热件300加热生成蒸汽,并从通汽部102排出的过程中,可具有较长的加热行程,从而可减少加热件300的加热功率,以减少能耗。
当然,进水部101和通汽部102也可以设置在加热腔体100的水平同一侧,或者,进水部101设置在加热腔体100的水平侧部,通汽部102设置在加热腔体100的顶部等,在此不作限制。
结合图2,本申请实施例的加热件300可以包括加热管301,该加热管301设置在加热腔体100的底部。由于加热腔体100内的水集中在加热腔体100内的底部,将加热管301可设置在加热腔体100的底部,可提高对加热腔体100内的水的加热效率,以节省能源。
结合图2,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加热管301和加热腔体100的底部相接触,二者之间可采用焊接连接,或者,加热管301和加热腔体100可分离设置,加热管301支撑加热腔体100的方式。
本申请实施例的加热件300和加热腔体100均为金属介质,加热件300和加热腔体100直接接触的设置,可使二者之间不存在空气间隙,可极大增强换热效率。且加热件300和加热腔体100之间的换热面积由相关技术中的管对管变为本申请实施例的管对面,可使管热接触面积增大,换热效果增强,出蒸汽更快,蒸汽温度更高。
当然,在其他实施方案中,本申请也可以采用相关技术中的加热管301和加热腔体100之间通过空气介质传播加热的技术方案,在此不作限制。
结合图2,本申请实施例的加热件300还包括用于控制加热管301的加热温度的温控器302,该温控器 302可以直接连接在加热管301的表面上,以实时确认获取加热管301的加热温度。
结合图2,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水位监测件200可以为水位探针,水位探针是用于锅炉或水箱水位检测的分析仪器,以随时了解容器内的水位。当然,水位监测件200也可以选择其他类型的仪器,在此不作限制。
结合图2,本申请实施例的加热腔体100的顶部可设置有贯通的安装孔103,水位监测件200的顶端连接在安装孔103内,水位探针的底部悬空设置于加热腔体100内,水位探针的底部即可为水位监测件200的工作端,以实现水位监测件200在加热腔体100内的装配。
由于加热腔体100的材质为金属,为了避免金属材质的加热腔体100影响水位监测件200工作,结合图2,本申请实施例的蒸汽发生器还可以包括连接于安装孔103和水位探针外周面之间的绝缘件400,水位探针的底端伸出绝缘件400的底端,从而可避免水位探针和加热腔体100的壁面接触,造成的水位探针失效的现象。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绝缘件400的材质可以为橡胶,其可以通过位于加热腔体100顶部外侧的钣金件500 固定连接在加热腔体100的顶部上,绝缘件400可以过盈配合地穿过安装孔103,以包装加热腔体100具有足够的密封性。
结合图2,本申请实施例中,进水部101、水位监测件200的工作端以及通汽部102的高度可依次增加。
进一步地,结合图2,本申请实施例的蒸汽发生器还可以包括汽水分离装置600,汽水分离装置600设置在水位监测件200的工作端和通汽部102之间的加热腔体100内,以用于分离并冷凝回流生成的蒸汽内的水,进一步减少通汽部102内产生水垢的现象。
本申请实施例的汽水分离装置600可以包括设置在加热腔体100内的过滤板601,过滤板601上设置有网格状的过滤孔602,该过滤板601可沿水平方向设置,以将加热腔体100分隔为上部和下部,位于加热腔体100下部的水在加热件300的作用下生成蒸汽,生成的蒸汽中包含的水汽经过滤板601阻挡后,经重力影响冷凝回流重新受加热件300加热处理,从过滤板601的过滤孔602中穿过的蒸汽经通汽部102排出。
结合图2,本申请实施例的蒸汽发生器还可以包括过热腔体700,加热腔体100通过通汽部102和过热腔体700连通,过热腔体700设置有出汽部701,引入至过热腔体700的蒸汽继续加热至过热蒸汽,过热蒸汽通过出汽部排出,以输出过热蒸汽,供干燥加热、清洁杀菌、食品加工等应用。
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提供的蒸汽发生器包括加热腔体100以及过热腔体700,可分段式产生过热蒸汽其中的过热腔体700也可以呈筒状或者箱型等,加热腔体100和过热腔体700可以沿水平方向依次设置,二者可共用一个侧壁,出汽部701可包括设置在过热腔体700的顶部的出汽管701,在过热腔体700内生成的过热蒸汽可通过该出汽管701排出。
当然,加热腔体100和过热腔体700也可以独立设置,二者之间可通过管道连通,具体实现方式可根据需要做适应性调整。
进一步地,本申请实施例中,过热腔体700的至少部分周侧面为加热面702,过热腔体700的加热面702 的材质为PTC(Positive Temperature Coefficient,正的温度系数)材料,也就是PTC热敏电阻,是一种工业应用较为成熟的材料。PTC热敏电阻是一种典型具有温度敏感性的半导体电阻,超过一定的温度(居里温度)时,它的电阻值随着温度的升高呈阶跃性的增高,具有防止过热腔体700内产生干烧现象,以提高蒸汽发生器的使用寿命。
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蒸汽发生器的工作模式为:水通过加热腔体100的进水部101加入蒸汽发生器的加热腔体100,当加热腔体100内的水位上升至与水位检测器的工作端接触时停止进水,加热件300通电开始加热,水吸热蒸发逐渐成为蒸汽,经过汽水分离装置600后,蒸汽顺利经通汽部102进入过热腔体700,同时,加热腔体100内的蒸汽内的水经重力影响冷凝回流重新受加热器加热。当加热腔体100内的水位低于水位检测器的工作端时,判定进水部101进水。当加热件300的表面温度过高,温控器302断开,加热件300停止加热,当加热件300的表面温度下降到设定值时,温控器302闭合,加热件300重新开始工作。进入到过热腔体700内的蒸汽,在过热腔体700体二次加热,汽升温变为过热蒸汽,经出汽部701排出。
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蒸汽发生器至少具有如下效果:
1、换热效率高:由于加热件300和加热腔体100直接接触,且,加热腔体100为金属材质,即加热件 300和加热腔体100内的水之间的介质为金属介质,没有空气间隙,可极大增强换热效率,且换热面积由管对管变为管对面,管热面积增大,换热效果增强,出蒸汽更快,蒸汽温度更高;
2、水垢防堵塞:将水加热为过热蒸汽分为两个过程,第一阶段水加热为饱和蒸汽,第二阶段饱和蒸汽加热为过热蒸汽,第一阶段产生的水垢,会附在加热腔体100的内壁上,而不会堵塞通汽部102堵塞水管使蒸发器失效,因受热面大从而减小换热效率降低的影响;第二阶段不产生水垢,不会对加热板、换热效果产生影响。
3、由于过热腔体700的加热面702的材质选用的是PTC材料,可改善过热腔体700内产生的干烧现象,以提高蒸汽发生器的使用寿命。
基于上述蒸汽发生器,本申请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电器,该电器包括上述蒸汽发生器,具有上述蒸汽发生器的电器,可改善该电器的蒸汽发生器的通汽部102内产生水垢的现象,以避免因通汽部102堵塞造成的蒸汽发生器过热烧毁的现象,提高蒸汽发生器和电器的使用寿命,具有很好的实用性。
本申请实施例所公开的电器可以为面包机、空气炸锅等生活电器,也可以为工业生成等其他类型的电器等,在此不作具体限制。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另外,在本申请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进行接合和组合。
尽管已描述了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普通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申请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申请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申请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申请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申请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3)

1.一种蒸汽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蒸汽发生器包括:
加热腔体,设置有进水部以及通汽部;
过热腔体,通过所述通汽部和所述加热腔体连通,所述过热腔体设置有出汽部;
水位监测件,设置在所述加热腔体内,以确认所述加热腔体内的水位高度,所述水位监测件的工作端设置于所述通汽部的下方;
加热件,用于对通过所述进水部注入到所述加热腔体内的水加热以生成蒸汽,通过所述通汽部将生成的所述蒸汽排出至所述过热腔体内,引入至所述过热腔体内的所述蒸汽加热至过热蒸汽,并通过所述出汽部排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汽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水位监测件为水位探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蒸汽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腔体的顶部设置有贯通的安装孔,所述水位监测件的顶端连接在所述安装孔内,所述水位探针的底部悬空设置于所述加热腔体内,所述水位探针的底部为所述水位监测件的工作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蒸汽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蒸汽发生器还包括:
绝缘件,连接于所述安装孔和所述水位探针外周面之间,且,所述水位探针的底端伸出所述绝缘件的底端。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蒸汽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部、所述水位监测件的工作端以及所述通汽部的高度依次增加。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蒸汽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部包括设置在所述加热腔体的水平方向的侧部上的进水管,所述通汽部包括设置在所述加热腔体的水平方向的侧部上的通汽管。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蒸汽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部和所述通汽部分别设置在所述加热腔体的水平方向的两个侧部上。
8.根据权利要求1-4和6-7任一项所述的蒸汽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蒸汽发生器还包括:
汽水分离装置,设置在所述水位监测件的工作端和所述通汽部之间的加热腔体内,以用于分离并冷凝回流生成的所述蒸汽内的水。
9.根据权利要求1-4和6-7任一项所述的蒸汽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件包括加热管,所述加热管设置在所述加热腔体的底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蒸汽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管和所述加热腔体的底部相接触。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蒸汽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件还包括用于控制所述加热管的加热温度的温控器。
12.根据权利要求1-4、6-7以及10-11任一项所述的蒸汽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过热腔体的至少部分周侧面为加热面,所述过热腔体的加热面的材质为PTC材料。
13.一种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器包括权利要求1-12任一项所述的蒸汽发生器。
CN202220927513.7U 2022-04-20 2022-04-20 蒸汽发生器以及电器 Active CN21781668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927513.7U CN217816683U (zh) 2022-04-20 2022-04-20 蒸汽发生器以及电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927513.7U CN217816683U (zh) 2022-04-20 2022-04-20 蒸汽发生器以及电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816683U true CN217816683U (zh) 2022-11-15

Family

ID=839825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927513.7U Active CN217816683U (zh) 2022-04-20 2022-04-20 蒸汽发生器以及电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81668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2010286159A (ja) 蒸気調理器
CN111089282A (zh) 家用电器的蒸汽发生器及其控制方法、蒸烤箱
JPH01285701A (ja) 電極ウォータボイラ
JPH07294011A (ja) 貯水槽から熱隔離された蒸気センサを持つボイラ制御システム
CN217816683U (zh) 蒸汽发生器以及电器
US7567750B2 (en) Instantaneous water heater with a heating tube
CN211051535U (zh) 一种食品检测用旋转蒸发仪冷却水循环装置
CN110332508A (zh) 一种蒸汽发生器、应用其蒸汽发生系统及蒸箱
CN208312342U (zh) 一种基于管内扰动的高效蒸汽发生器
CN117469662A (zh) 蒸汽发生器和使用蒸汽的电器
CN113446581B (zh) 一种可产生蒸汽高温换热器
CN212458005U (zh) 一种立式烟气冷凝器
CN217684913U (zh) 过热蒸汽发生器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CN216346192U (zh) 一种蒸汽发生系统
CN218626795U (zh) 汽水分离件以及蒸汽发生装置
CN217274072U (zh) 乏汽收能系统
CN220303894U (zh) 冷凝式燃气热水器
CN108534116A (zh) 一种基于管内扰动的高效蒸汽发生器
CN114017761A (zh) 一种蒸汽发生器以及烹饪设备
CN205447693U (zh) 高效密闭蒸汽循环传热装置
CN217161739U (zh) 蒸烤结构及蒸烤设备
CN218781279U (zh) 过热加热件以及过热式蒸汽发生装置
CN207555578U (zh) 一种旋风分离式升膜纯蒸汽发生器
CN216166940U (zh) 冷凝结构及蒸烤设备
CN216868460U (zh) 一种蒸汽发生器及蒸汽发生器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