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814003U - 一种立式中开泵 - Google Patents

一种立式中开泵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814003U
CN217814003U CN202221925843.9U CN202221925843U CN217814003U CN 217814003 U CN217814003 U CN 217814003U CN 202221925843 U CN202221925843 U CN 202221925843U CN 217814003 U CN217814003 U CN 21781400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ump
guide bearing
shaft
support
cav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925843.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茂军
姚燕超
王斌
朱晓倩
颜安
颜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nhui Fluid Pump System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nhui Fluid Pump System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nhui Fluid Pump Systems Co ltd filed Critical Anhui Fluid Pump System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925843.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81400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81400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81400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立式中开泵,涉及中开泵技术领域,包括泵壳及其内部的叶轮,叶轮的内部安装泵轴,泵壳的底部和顶部分别设置有泵底座和泵支架,泵支架的顶部通过电机支架安装有电机,电机通过联轴器与泵轴连接,泵壳的外部设置有排气和冲洗装置,泵壳的顶部与泵轴之间设置泵轴封腔,并安装有机械密封,机械密封的外侧安装有机封压盖。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泵壳的外部设置排气和冲洗装置,全排除泵最高端轴封腔部位的空气,有效防止机械密封摩擦面干磨,且通过排气和冲洗装置下端到导轴承端盖底部压力水,将停机后沉淀在导轴承腔底部的污泥或杂质清除至泵的吸入腔被叶轮吸入输送出泵壳,提高了泵的使用寿命和可靠安全性。

Description

一种立式中开泵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中开泵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立式中开泵。
背景技术
中开泵(中开式循环),又称为单级双吸式离心泵,其主要特征为输送介质的流量大。现有立式中开泵的机械密封及下部导轴承冲洗装置在实际使用中,缺乏对机封腔部位的排气及下部导轴承腔杂质清除功能。由于机械密封部位处于泵腔最高位置,空气不排除干净即开机运行,机械密封摩擦面干磨会造成机械密封损坏而使机械密封漏水,造成泵无法正常工作,同时泵腔中含有空气,泵运行稳定性不好,易产生振动和噪音;泵所运输的液体种类繁多,且液体中常含有少量的颗粒杂质,停机后若杂质沉淀在导轴承腔内,会造成导轴承的非正常磨损,影响导轴承的使用寿命,因此极大地影响了泵的使用范围,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立式中开泵,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不足之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立式中开泵,包括泵壳及其内部的叶轮,叶轮的内部安装泵轴,泵壳的底部和顶部分别设置有泵底座和泵支架,泵支架的顶部通过电机支架安装有电机,电机通过联轴器与泵轴连接,泵壳的外部设置有排气和冲洗装置,泵壳的顶部与泵轴之间设置泵轴封腔,并安装有机械密封,机械密封的外侧安装有机封压盖,泵壳的底部设置有支撑泵轴转动的导轴承腔,并安装有导轴承,排气和冲洗装置包括安装于泵壳中部的四通,四通通过两路水管分别连通至泵轴封腔和导轴承腔,泵底座与泵支架之间安装有支撑柱。
优选的,机封压盖的内部设置有冲洗孔,并在冲洗孔外部安装三通,四通的一路管路通过三通连通至泵轴封腔内,三通的一个接口安装有排气阀。
优选的,泵壳导轴承腔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导轴承端盖,四通的一路管路经由导轴承端盖通入导轴承腔,进入导轴承腔的压力水,从导轴承腔的底部进入。
优选的,导轴承的内孔圆周上设计有若干条轴向的直槽。一方面便于压力液体进入,对导轴承进行润滑和冷却;另一方面压力水会将停机后沉淀在导轴承腔底部的污泥或杂质颗粒通过导轴承上轴向的直槽冲至泵的吸入腔被叶轮吸入输送出泵壳,不至于积留在导轴承腔的底部,对导轴承产生磨损。
优选的,支撑柱的两端均设置有螺纹,泵底座上开设有用于支撑柱螺纹连接的螺纹孔,泵支架上开设有用于支撑柱从侧面放入的U型孔槽,支撑柱的底端设置有一个六角螺母,支撑柱的顶端设置有两个六角螺母,且此两个六角螺母分别位于U型孔槽的顶部和底部。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1、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泵壳的外部设置排气和冲洗装置,并在上端部分设置三通和排气阀,从而可以完全排除泵最高端轴封腔部位的空气,可以有效防止机械密封摩擦面干磨造成机械密封漏水,也避免了泵腔中存在空气造成泵运行产生振动和噪声,且通过排气和冲洗装置下端到导轴承端盖底部压力水,从导轴承腔的底部进入,配合导轴承的内孔圆周上若干条轴向直槽,对导轴承进行润滑和冷却,并将停机后沉淀在导轴承腔底部的污泥或杂质清除至泵的吸入腔被叶轮吸入输送出泵壳,提高了泵的使用寿命和可靠安全性,增加了泵的使用范围。
2、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立式中开泵的泵底座和泵支架间安装支撑柱,将泵底座和泵支架支撑起来,增加了泵支架的支撑强度,避免泵在启动和停机过程中变化的负载造成泵运行不稳定而损坏零件甚至造成泵组停机。同时,该支撑柱结构设计为便拆式的结构,泵组检修时支撑柱可以方便拆除及安装,不至于检修拆除整个机组零件,维护十分方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导轴承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导轴承的俯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泵壳;2、叶轮;3、泵轴;4、泵底座;5、泵支架;6、电机支架;7、机械密封;8、导轴承;9、排气和冲洗装置;10、电机;11、联轴器;12、四通;13、机封压盖;14、导轴承端盖;15、三通;16、排气阀;17、支撑柱;18、六角螺母;19、U型孔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介绍。
本发明提供了如图1-4所示的一种立式中开泵,包括泵壳1及其内部的叶轮2,叶轮2的内部安装泵轴3,泵壳1的底部和顶部分别设置有泵底座4和泵支架5,泵支架5的顶部通过电机支架6安装有电机10,电机10通过联轴器11与泵轴3连接,泵壳1的外部设置有排气和冲洗装置9,泵壳1的顶部与泵轴3之间设置泵轴封腔,并安装有机械密封7,机械密封7的外侧安装有机封压盖13,泵壳1的底部设置有支撑泵轴3转动的导轴承腔,并安装有导轴承8,排气和冲洗装置9包括安装于泵壳1中部的四通12,四通12通过两路水管分别连通至泵轴封腔和导轴承腔,泵底座4与泵支架5之间安装有支撑柱17。泵壳1出水流道顶部的压力水经四通12分为两路:一路通向泵轴封腔的机封压盖13冲洗孔对机械密封7进行润滑和冷却,另一路通向泵下端的导轴承端盖14进入导轴承腔,对导轴承8进行润滑和冷却。
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机封压盖13的内部设置有冲洗孔,并在冲洗孔外部安装三通15,四通12的一路管路通过三通15连通至泵轴封腔内,三通15的一个接口安装有排气阀16。通向泵轴封腔的压力水,压力水在进入机封压盖13的冲洗孔前安装有一个三通15,三通15的其中一个接口安装有一个排气阀16。泵在开机前,打开排气阀16可以完全排除轴封腔最高部位的空气。泵倒灌供水或灌泵时,打开三通15上的排气阀16自动排气,空气排除干净后关闭排气阀16;吸上供水时,可以打开三通15上的排气阀16用抽真空的方法把轴封腔最高部位的空气排除干净后关闭排气阀16,轴封腔空气排除干净后,轴封腔部位将充满液体介质,泵运行时机械密封7摩擦面不会因为干磨而损坏机械密封,也不会因为泵腔存在空气而影响泵的运行。
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泵壳1导轴承腔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导轴承端盖14,四通12的一路管路经由导轴承端盖14通入导轴承腔,进入导轴承腔的压力水,从导轴承腔的底部进入。
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导轴承8的内孔圆周上设计有若干条轴向的直槽。一方面便于压力液体进入,对导轴承8进行润滑和冷却;另一方面压力水会将停机后沉淀在导轴承腔底部的污泥或杂质颗粒通过导轴承8上轴向的直槽冲至泵的吸入腔被叶轮2吸入输送出泵壳1,不至于积留在导轴承腔的底部,对导轴承8产生磨损。
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支撑柱17的两端均设置有螺纹,泵底座4上开设有用于支撑柱17螺纹连接的螺纹孔,泵支架5上开设有用于支撑柱17从侧面放入的U型孔槽19,支撑柱17的底端设置有一个六角螺母18,支撑柱17的顶端设置有两个六角螺母18,且此两个六角螺母18分别位于U型孔槽19的顶部和底部;在泵支架5与泵底座4远离泵壳1底脚的一侧,安装有两只支撑柱17,支撑柱17在安装前,均先在支撑柱17的两端先各自拧入一个六角螺母18,支撑柱17与泵底座4连接的一端,螺纹拧入泵底座4的螺纹孔内,拧入规定的深度后再用事先拧入在支撑柱17上的六角螺母18,将泵底座4和支撑柱17锁紧防止泵运行振动造成螺纹松脱,支撑柱17与泵支架5的连接的一端,从该U型孔槽19斜着装入并让六角螺母18位于U型孔槽19板的下方,放正后将支撑柱17拧入泵底座4,与泵底座4安装完成后再将事先拧到支撑柱另一侧的六角螺母18拧起正好支撑起泵支架5,然后在U型孔槽19板的上方的支撑柱17上再拧上一个六角螺母18并且拧紧,安装好两只支撑柱17的机组,将泵支架5与泵底座4连接,类似两根立柱,泵支架5上端电机支架6与电机10不再是悬臂式的支撑结构,支撑强度和稳定性非常好,可有效避免泵组变化工况引起泵支架抖动而损坏泵零件甚至停机的情况发生,检修时,可以将泵支架5上U型孔槽19板上方的六角螺母拧出,将下方的六角螺母18拧松并远离U型孔槽19板,拧松支撑柱17上与泵底座4紧固的六角螺母18,再将支撑柱17从泵底座4上拧出,斜着取下支撑柱17,采用专用工具将泵盖取出对泵进行检修或维护,支撑柱17安装和拆卸十分方便,不会影响泵的检修和维护。
以上只通过说明的方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示范性实施例,毋庸置疑,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对所描述的实施例进行修正。因此,上述附图和描述在本质上是说明性的,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保护范围的限制。

Claims (5)

1.一种立式中开泵,包括泵壳(1)及其内部的叶轮(2),所述叶轮(2)的内部安装泵轴(3),所述泵壳(1)的底部和顶部分别设置有泵底座(4)和泵支架(5),所述泵支架(5)的顶部通过电机支架(6)安装有电机(10),所述电机(10)通过联轴器(11)与泵轴(3)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泵壳(1)的外部设置有排气和冲洗装置(9),所述泵壳(1)的顶部与泵轴(3)之间设置泵轴封腔,并安装有机械密封(7),所述机械密封(7)的外侧安装有机封压盖(13),所述泵壳(1)的底部设置有支撑泵轴(3)转动的导轴承腔,并安装有导轴承(8),所述排气和冲洗装置(9)包括安装于泵壳(1)中部的四通(12),所述四通(12)通过两路水管分别连通至泵轴封腔和导轴承腔,所述泵底座(4)与泵支架(5)之间安装有支撑柱(1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立式中开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封压盖(13)的内部设置有冲洗孔,并在冲洗孔外部安装三通(15),所述四通(12)的一路管路通过三通(15)连通至泵轴封腔内,所述三通(15)的一个接口安装有排气阀(16)。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立式中开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泵壳(1)导轴承腔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导轴承端盖(14),所述四通(12)的一路管路经由导轴承端盖(14)通入导轴承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立式中开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轴承(8)的内孔圆周上设计有若干条轴向的直槽。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立式中开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柱(17)的两端均设置有螺纹,所述泵底座(4)上开设有用于支撑柱(17)螺纹连接的螺纹孔,所述泵支架(5)上开设有用于支撑柱(17)从侧面放入的U型孔槽(19),所述支撑柱(17)的底端设置有一个六角螺母(18),所述支撑柱(17)的顶端设置有两个六角螺母(18),且此两个所述六角螺母(18)分别位于U型孔槽(19)的顶部和底部。
CN202221925843.9U 2022-07-25 2022-07-25 一种立式中开泵 Active CN21781400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925843.9U CN217814003U (zh) 2022-07-25 2022-07-25 一种立式中开泵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925843.9U CN217814003U (zh) 2022-07-25 2022-07-25 一种立式中开泵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814003U true CN217814003U (zh) 2022-11-15

Family

ID=839690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925843.9U Active CN217814003U (zh) 2022-07-25 2022-07-25 一种立式中开泵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81400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00158115A1 (en) Inertia vacuum assisted self-priming pump
CN2869392Y (zh) 立式自吸泵
CN217814003U (zh) 一种立式中开泵
CN2799917Y (zh) 一种屏蔽立式单级水泵
CN100560981C (zh) 立式高效节能耐磨蚀泵
CN109538536B (zh) 一种抗汽蚀的离心装置及其方法
CN2763583Y (zh) 立式长轴泵
CN203130632U (zh) 污水提升泵
CN2530072Y (zh) 离心泵
CN204941988U (zh) 一种直动三角接法污水泵
CN102606487A (zh) 全自动地上污水提升泵机组
CN211648484U (zh) 一种新型无堵塞自吸泵
CN212272556U (zh) 一种废水处理用提升泵
CN208605811U (zh) 一种抽油装置
CN2197488Y (zh) 立式泥浆泵
US5356274A (en) Supplying self-suction unit
CN214404017U (zh) 一种防堵塞切割式排污潜水泵
CN202500782U (zh) 全自动地上污水提升泵机组
CN110657099A (zh) 一种单级双吸卧式自吸泵
CN103541909A (zh) 立式无泄漏高效节能耐空转同步自吸泵
CN220687654U (zh) 一种带机械密封油室的立式管道排污泵
CN213574660U (zh) 一种轴向吸入立式多级泵组
CN219242219U (zh) 一种高压力可空转立式泵
FI118487B (fi) Pumppauslaite
CN214533536U (zh) 一种高端光伏组件生产用真空泵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