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791486U - 一种用于加热固态雾化物质的电子雾化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加热固态雾化物质的电子雾化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791486U
CN217791486U CN202221781514.1U CN202221781514U CN217791486U CN 217791486 U CN217791486 U CN 217791486U CN 202221781514 U CN202221781514 U CN 202221781514U CN 217791486 U CN217791486 U CN 21779148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ing
pressing
solid
inclined surface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781514.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寿波
李志强
朱东来
尤俊衡
秦云华
赵伟
李廷华
张霞
韩熠
洪鎏
吕茜
孙志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Tobacco Yunnan Industri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Tobacco Yunnan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Tobacco Yunnan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Tobacco Yunnan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781514.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79148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79148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79148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pecial Spraying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雾化技术领域,提供一种用于加热固态雾化物质的电子雾化装置,包括壳体、加热组件以及按压组件,壳体具有容纳腔,加热组件从壳体的一侧端插设于容纳腔内,固态雾化物质夹设于加热组件内,加热组件用于加热雾化所述固态雾化物质,按压组件部分延伸至壳体内并与加热组件的第一斜端部抵接,在按压组件沿电子雾化装置的轴向朝向壳体的底部方向移动时,按压组件向加热组件提供推力,使得加热组件从容纳腔内脱离出来。如此,加热组件会在按压组件提供的推力作用下从容纳腔中顶出,从而可以将加热组件从容纳腔内脱离出来,以便于快速地更换加热组件上的固态雾化物质。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加热固态雾化物质的电子雾化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雾化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加热固态雾化物质的电子雾化装置。
背景技术
电子雾化装置的雾化物质一般是液态的雾化物质或者固液混合的雾化物质,液态的雾化物质可直接雾化成烟雾,而固液混合的雾化物质需要先雾化成液态雾化物质后再雾化成烟雾。
目前,已知有一种固态雾化物质,表现为凝胶状或果冻状,该固态雾化物质可通过电子雾化装置的加热组件直接加热气化并形成烟雾,而这种固态雾化物质的体积较小,容易被快速消耗,一般在固态雾化物质的体积被消耗至原来体积的10%~15%时,即具有收缩性,收缩后会导致其与加热元件接触不充分,会出现雾化不充分或雾化率极低的情况,此时,需要更换新的固态雾化物质,以保证抽吸的口感。此外,如何确保固态雾化物质在收缩过程中也能充分接触加热元件,也是本领域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另外,即便是受热不收缩的固体雾化物质,其受热雾化完毕后也需要更换,如何设计一个方便的更换结构也是本领域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首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子雾化装置,解决如何快速更换固态雾化物质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加热电子雾化装置,用于加热雾化固态雾化物质,所述电子雾化装置包括:
壳体,具有容纳腔;
加热组件,所述加热组件从所述壳体的一侧端插设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固态雾化物质夹设于所述加热组件内;以及
按压组件,所述按压组件部分延伸至所述壳体内并与所述加热组件的第一斜端部抵接,在所述按压组件沿所述电子雾化装置的轴向朝向所述壳体的底部方向移动时,所述按压组件向所述加热组件提供推力,使得所述加热组件从所述容纳腔内脱离出来。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选实施例中,所述按压组件包括:
按压件,具有按压端和末端,所述按压件的按压端露出于所述壳体,所述按压件的末端延伸至所述壳体内并与所述加热组件的所述第一斜端部抵接;
挡块,所述挡块设于所述按压件的按压端与所述末端之间,所述挡块的一端抵接在所述壳体的内侧;以及
弹性件,套设于所述按压件上,且所述弹性件的一端抵接于所述挡块的另一端,所述弹性件的另一端靠近所述加热组件的所述第一斜端部的上方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选实施例中,所述按压件的末端设置有第一抵接斜面以及第二抵接斜面,所述第一斜端部具有与所述第一抵接斜面相配合的第三抵接斜面以及与所述第二抵接斜面配合的第四抵接斜面,在所述按压件沿所述电子雾化装置的轴向朝向所述壳体的底部方向移动第一距离H1时,所述按压件的末端推抵所述加热组件的所述第一斜端部,所述第一抵接斜面从所述第三抵接斜面处脱离,所述第二抵接斜面从所述第四抵接斜面处脱离,使得所述加热组件朝向所述壳体的一侧端位移第二距离L1并露出于所述壳体的一侧端。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选实施例中,在所述按压件沿所述电子雾化装置的轴向朝向所述壳体的底部方向继续移动第三距离H2时,所述第二抵接斜面抵接于所述第三抵接斜面上,并且,所述第二抵接斜面随着所述按压件的持续移动而持续推抵所述第三抵接斜面,从而逐渐脱离所述第三抵接斜面,使得所述加热组件朝向所述壳体的一侧端继续位移第四距离L2并露出于所述壳体的一侧端。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抵接斜面与所述第二抵接斜面的倾斜度相同。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抵接斜面与所述按压件的末端的底面的夹角θ范围为90°~135°。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抵接斜面与所述按压件的末端的底面的夹角θ范围为100°~120°。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选实施例中,所述按压件沿所述电子雾化装置的轴向移动的行程范围为2mm~3mm。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选实施例中,所述弹性件为弹簧。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选实施例中,所述加热组件包括:
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前端部穿过所述壳体的一侧端并插设于所述容纳腔内,且所述支撑架上开设有加热通槽;
加热片,所述加热片设于所述支撑架上,所述加热片包括加热部分,所述加热部分位于所述加热通槽内,所述固态雾化物质置于所述加热部分上,所述加热部分用于加热雾化所述固态雾化物质;以及
压片,所述压片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支撑架上,所述压片将外形由大变小的所述固态雾化物质通过在朝着固态雾化物质的方向发生相应的位移而始终紧密抵压在所述加热部分上。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选实施例中,所述压片包括:
压盖,所述压盖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支撑架上,所述压盖对应所述加热通槽的区域开设有通孔;
压环,所述压环将外形由大变小的所述固态雾化物质通过在朝着所述固态雾化物质的方向发生相应的位移而始终紧密抵压在所述加热部分上;以及
连接块,所述连接块的一端连接于所述通孔的孔壁上,所述连接块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压环上。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选实施例中,所述压环具有弹性,所述固态雾化物质夹设于所述压环与所述加热部分之间,所述压环通过因自身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反向弹力将所述固态雾化物质紧密抵压至所述加热部分上,并且,所述压环随着所述固态雾化物质的体积不断变小而逐渐在所述压环的轴向上朝着所述固态雾化物质的方向发生位移,以使得所述压环从形变状态恢复为原状,且所述压环始终紧密抵压在所述固态雾化物质上。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选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架上开设有至少一个进气口以及至少一个出气口,所述出气口、所述进气口与所述加热通槽之间相互连通。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电子雾化装置还包括设于所述壳体内的主机电源,所述加热片还包括相连接设置的固定部以及电连接部,所述加热部分设于所述固定部与所述电连接部之间,所述固定部嵌设于所述支撑架上,所述电连接部露出于所述支撑架,且所述电连接部露出的部分与所述主机电源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选实施例中,所述压片相对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一转动轴和第二转动轴,所述支撑架上设置有第一转动孔和第二转动孔,所述第一转动轴装设在所述第一转动孔内,所述第二转动轴装设在所述第二转动孔内。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子雾化装置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按压组件,并将按压组件部分延伸至壳体内,并与容纳腔内插设的加热组件的第一斜端部抵接,而按压组件可沿着电子雾化装置的轴向并朝着壳体的底部方向移动,从而向加热组件提供推力,使得加热组件可从容纳腔内脱离出来。由于按压组件与加热组件的第一斜端部相抵接设置,而加热组件从壳体的侧端插设于容纳腔内,此时,在按压组件沿电子雾化装置的轴向并朝着壳体的底部方向移动时,使得加热组件会受到按压组件的推力,于是按压组件与加热组件之间的抵接位置相互脱离,如此,加热组件会在按压组件提供的推力作用下从容纳腔中顶出,从而可以将加热组件从容纳腔内脱离出来,以便于快速地更换加热组件上的固态雾化物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电子雾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电子雾化装置的结构爆炸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电子雾化装置的结构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按压组件与加热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按压组件与加热组件的原始状态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按压组件与加热组件的一种状态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按压组件与加热组件的另一种状态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按压组件与加热组件的又一种状态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加热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加热组件的结构爆炸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支撑架与压片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13为图12中B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支撑架与压片在另一个视角的结构分解图;
图15为图14中C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加热片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壳体,11-容纳腔,10-支架;
2-加热组件,21-第一斜端部,211-第三抵接斜面,212-第四抵接斜面,22-拉手槽;
3-按压组件,31-按压件,32-按压端,33-末端,34-挡块,35-弹性件,36-第一抵接斜面,37-第二抵接斜面,38-过渡平面;
5-主机电源;
100-支撑架,110-加热通槽,120-安装槽,130-进气口,140-出气口,101a-第一转动孔,101b-第二转动孔;
200-加热片,210-固定部,220-电连接部,230-加热部分,231-通气通槽,232-通气孔;
300-压片,310-压盖,311-通孔,320-压环,330-连接块,301a-第一转动轴,301b-第二转动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尺寸”、“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请参考图1-16,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子雾化装置,用于加热雾化固态雾化物质。电子雾化装置包括壳体1、加热组件2以及按压组件3。壳体1具有容纳腔11,加热组件2从壳体1的一侧端插设于容纳腔11内,固态雾化物质夹设于加热组件2内,加热组件2用于加热雾化固态雾化物质。按压组件3部分延伸至壳体1内并与加热组件2的第一斜端部21抵接,在按压组件3沿电子雾化装置的轴向朝向壳体1的底部方向移动时,按压组件3向加热组件2提供推力,使得加热组件2从容纳腔11内脱离出来。
本实施例中,加热组件2从壳体1的一侧端插设入容纳腔11内,且按压组件3从壳体1顶部延伸至壳体1的容纳腔11内并与加热组件2的第一斜端部21抵接,当按压组件3沿电子雾化装置的轴向并朝向壳体1的底部方向运动时,按压组件3会向加热组件2提供从容纳腔11内脱离的推力,从而推动加热组件2朝着脱离容纳腔11内的方向运动。按压组件3的运动方向与加热组件2的运动方向可以相互垂直,也可以相互呈小于90度角的角度,具体此处不做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以按压组件3的运动方向与加热组件2的运动方向相互垂直进行具体描述。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按压组件3,并将按压组件3部分延伸至壳体1内,并与容纳腔11内插设的加热组件2的第一斜端部21抵接,而按压组件3可沿着电子雾化装置的轴向移动,从而向加热组件2提供推力,使得加热组件2可从容纳腔11内脱离出来。由于按压组件3与加热组件2的第一斜端部21相抵接设置,而加热组件2从壳体1的侧端插设于容纳腔11内,此时,在按压组件3沿电子雾化装置的轴向并朝着壳体1的底部方向移动时,使得加热组件2会受到按压组件3的推力,于是按压组件3与加热组件2之间的抵接位置相互脱离,如此,加热组件2会在按压组件3提供的推力作用下从容纳腔11中顶出,从而可以将加热组件2从容纳腔11内脱离出来,以便于快速地更换加热组件2上的固态雾化物质。
上述固态雾化物质的外形为凝胶状或果冻状,该凝胶状或果冻状的固态雾化物质加热后可直接气化并形成烟雾,其中,固态雾化物质中的成分与现有技术中的液态雾化物质的成分相同。比如:固态雾化物质也包括尼古丁、香精、香料、添加剂等,在此并不进行限定。
上述电子雾化装置的雾化物质为固态雾化物质,不具有流动性。因此,电子雾化装置中没有液态的雾化物质或者固液混合的雾化物质,加热后直接气化成烟雾而不会中途产生液态的雾化液,从而能够有效防止电子雾化装置的漏液问题,因此从根本上还解决了电子雾化装置的漏液问题。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的电子雾化装置还包括设于壳体1内的支架10,容纳腔11形成于支架10上,即加热组件2插设在支架10的容纳腔11内,在该实施方式中,由于加热组件2设于支架10的容纳腔11内,因此支架10可充当加热组件2的保护壳体,对加热组件2进行保护。此外,支架10还可用于将加热组件2卡固在容纳腔11内,使得加热组件2在不受到外力作用的情况下,不会轻易从容纳腔11中脱落出来。
可选地,支架10可以为单独的支撑构件,嵌设于壳体1的内壁上。或者,支架10还可以为与壳体1一体成型的结构,此时,支架10作为壳体1的内撑构件,可以提高壳体1的强度。
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按压组件3包括按压件31、挡块34以及弹性件35。按压件31具有按压端32和末端33,按压件31的按压端32露出于壳体1,按压件31的末端33延伸至壳体1内并与加热组件2的第一斜端部21抵接。挡块34设于按压件31的按压端32与末端33之间,挡块34的一端抵接在壳体1的内侧。弹性件35套设于按压件31上,且弹性件35的一端抵接于挡块34的另一端,弹性件35的另一端靠近加热组件2的第一斜端部21的上方设置。
本实施例中,在露出于壳体1的按压端32上施加压力,使得按压件31在所施加的压力作用下沿电子雾化装置的轴向并朝着壳体1的底部方向移动,此时,弹性件35由原始状态变为压缩状态并积蓄弹力,而按压件31的末端33逐渐脱离加热组件2的第一斜端部21,按压件31的末端33向加热组件2施加推力,使得加热组件2在按压件31的末端33提供的推力作用下朝向壳体1的一侧端发生位移并露出于壳体1的一侧端,如此,可将加热组件2从容纳腔11内脱离出来,以便于更换固态雾化物质,或者,便于清洗加热组件2。此外,在加热组件2从容纳腔11内脱离出来后,弹性件35可从压缩状态恢复回原始状态,并释放积蓄的弹力,并带动弹性件35恢复至初始位置。
可选地,弹性件35为弹簧。可以理解的是,弹性件35还可为其他具有弹性的物质,比如,塑胶、硅胶、橡胶等,在此并不进行限定。
进一步地,挡块34与按压件31为一体结构。挡块34具有两个作用,其中一个作用是对弹性件35的位置进行限定,使得弹性件35只能在挡块34与加热组件2的第一斜端部21的上方之间发生形变或者恢复为原始状态;另一个作用是在弹性件35从压缩状态恢复成原始状态时,通过弹性件35积蓄的弹力带动挡块34重新抵接在壳体1的内侧,此时,按压件31也会恢复为原始状态,从而防止按压件31直接从壳体1内弹射出去。
以下对加热组件2从容纳腔11中脱离出来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参照图4和5所示,按压件31的末端33设置有第一抵接斜面36以及第二抵接斜面37,第一斜端部21具有与第一抵接斜面36相配合的第三抵接斜面211以及与第二抵接斜面37配合的第四抵接斜面212。在未向按压件31的按压端32施加外力时,如图4和6所示,按压件31的末端33与第一斜端部21的初始状态为:第一抵接斜面36与第三抵接斜面211相互抵接设置,第二抵接斜面37与第四抵接斜面212相互抵接设置,且加热组件2紧密地卡固在容纳腔11内。
结合图6和7所示,在向按压件31的按压端32施加外力,使按压件31沿电子雾化装置的轴向朝向壳体1的底部方向移动第一距离H1时,按压件31的末端33推抵加热组件2的第一斜端部21,第一抵接斜面36从第三抵接斜面211处脱离,第二抵接斜面37从第四抵接斜面212处脱离,此时,使得加热组件2朝向壳体1的一侧端位移第二距离L1并露出于壳体1的一侧端。
由于加热组件2上相对第一斜端部21的一端设置有拉手槽22,而在加热组件2朝向壳体1的一侧端位移第二距离L1后,拉手槽22的位置露出于壳体1的侧端,此时,可以通过拉手槽22将加热组件2从容纳腔11中拆卸出来。但上述情况是基于拉手槽22设置在加热组件2上靠近加热组件2的侧端边缘的位置,若拉手槽22设置在加热组件2上远离加热组件2的侧端边缘的位置时,则加热组件2不容易从容纳腔中拆卸出来,因此,可以再次向按压件31施加外力,使得在按压件31沿电子雾化装置的轴向朝向壳体1的底部方向继续移动第三距离H2时,第二抵接斜面37抵接于第三抵接斜面211上(如图8所示),并且,第二抵接斜面37随着按压件31的持续移动而持续推抵第三抵接斜面211,从而逐渐脱离第三抵接斜面211(如图9所示),使得加热组件2朝向壳体1的一侧端继续位移第四距离L2并露出于壳体1的一侧端,如此,拉手槽22可完全露出于壳体1的侧端,从而可以很容易地通过拉手槽22将加热组件2从容纳腔11中拆卸出来。
本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按压件31的末端33上还设置有过渡平面38,过渡平面38位于第一抵接斜面36与第二抵接斜面37之间,在第一抵接斜面36从第三抵接斜面211处脱离以及第二抵接斜面37从第四抵接斜面212处脱离后,由于过渡平面38为竖直平面,过渡平面38不会与第一斜端部21抵接,此时,使得按压件31的末端33不会向加热组件2提供推力,即加热组件2朝向壳体1的一侧端的位移距离保持为第二距离L1。直到按压件31沿电子雾化装置的轴向朝向壳体1的底部方向继续移动第三距离H2,使得第二抵接斜面37抵接于第三抵接斜面211上时,过渡平面38则下行至与加热组件2的第一斜端部21的下方侧面相互抵接。此时第二抵接斜面37会因受推力的作用而对加热组件2的第三抵接斜面211施加推力,从而使加热组件2朝向壳体1的一侧端进一步移动第三距离H2,这样加热组件2在其自身朝向壳体1的一侧端位移了第二距离L1之后,就能够朝向壳体1的一侧端继续位移第四距离L2。
具体地,为了使按压件31沿电子雾化装置的轴向朝向壳体1的底部方向继续移动第三距离H2,使得第二抵接斜面37抵接于第三抵接斜面211上,本实施例中,第一抵接斜面36与第二抵接斜面37的倾斜度相同,即第一抵接斜面36与第二抵接斜面37之间相互平行设置,以使按压件31持续朝向壳体1底部的方向移动时,第二抵接斜面37能够抵接在第三抵接斜面211上,并在第二抵接斜面37脱离第三抵接斜面211后,能够再次向加热组件2提供推力,使得加热组件2继续位移第四距离L2,且加热组件2上的拉手槽22完全露出于壳体1的一侧端。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当第一抵接斜面36脱离第三抵接斜面211后,第二抵接斜面37还未完全脱离第四抵接斜面212,此时加热组件2的位移距离小于L1,而在按压件31的移动距离达到H1时,第二抵接斜面37完全脱离第四抵接斜面212,此时,加热组件2的位移距离为L1,直到第二抵接斜面37逐渐脱离第三抵接斜面211之前,加热组件2的位移距离保持为L1。
如图5所示,由于加热组件2从壳体1的侧端插设于容纳腔11内,而按压件31的末端33的第一抵接斜面36和第二抵接斜面37共同向加热组件2提供推力T1和T2,此时推力T1的方向与第一抵接斜面36相互垂直且作用于第三抵接斜面211上,推力T2的方向与第二抵接斜面37相互垂直且作用于第四抵接斜面212上,而加热组件2的底部通过容纳腔11的内腔底壁提供垂直向上的支撑力F,使得加热组件2在推力T1和支撑力F的合力F1以及推力T2和支撑力F的合力F2的作用位移第一距离L1。
可选地,如图5所示,第一抵接斜面36与按压件3的末端33的底面的夹角θ范围可以为90°~135°,以使第一抵接斜面36朝着壳体1底部的方向移动时,能够向第三抵接斜面211以及整个加热组件2朝向壳体1的一侧端移动。
进一步地,第一抵接斜面36与按压件3的末端33的底面的夹角θ范围为100°~120°,从而能够更容易地推动第三抵接斜面211以及整个加热组件2朝向壳体1的一侧端移动。
本实施例中,按压件31沿电子雾化装置的轴向移动的行程范围为2mm~3mm,即H1与H2之和的取值范围为2mm~3mm。
请参考图10-16,加热组件2包括支撑架100、加热片200以及压片300。支撑架100的前端部穿过壳体1的一侧端并插设于容纳腔11内,支撑架100上开设有加热通槽110,加热片200设于支撑架100上,加热片200包括加热部分230,加热部分230位于加热通槽110内,固态雾化物质置于加热部分230上,加热部分230用于加热雾化固态雾化物质。压片300可拆卸地连接于支撑架100上,压片300将外形由大变小的固态雾化物质通过在朝着固态雾化物质的方向发生相应的位移而始终紧密抵压在加热部分230上。
在加热部分230通电后,加热部分230的热量会将与其抵压接触的固态雾化物质进行加热气化从而形成烟雾,此时,与加热部分230抵压接触的固态雾化物质会被消耗掉一部分,使得固态雾化物质的外形由大变小,即固态雾化物质的体积会随着加热部分230的持续加热而逐渐减小。为了使体积逐渐减小的固态雾化物质始终抵压接触在加热部分230上,本实施例中在支撑架100上设置压片300,并通过压片300朝着固态雾化物质的方向能够不断地逐渐发生微小的位移,从而将外形由大变小的固态雾化物质始终紧密抵压在加热部分230上,使得加热部分230始终能够将与其抵压接触的固态雾化物质进行加热雾化成烟雾。如此,固态雾化物质与加热部分230之间始终保持紧密抵压的状态,即加热部分230上始终有充足的固态雾化物质进行加热雾化,从而避免加热部分230出现干烧。
由于固态雾化物质是通过压片300自始至终紧密抵压在加热部分230上,而在固态雾化物质不断被消耗形成烟雾时,固态雾化物质的体积不断减小,此时,压片300能够朝着固态雾化物质的方向不断地逐渐产生微小的位移,从而始终能够对固态雾化物质施加压力,使得固态雾化物质始终能够抵压在加热部分230上,如此,固态雾化物质与加热部分230始终保持紧密抵压的状态,直到固态雾化物质因加热雾化而用尽,从而使得固态雾化物质能够被充分雾化,提高固态雾化物质的雾化效果以及雾化率,最大化利用固态雾化物质,同时能够节约固态雾化物质的使用成本,为消费者提供更高性价比的固态雾化物质。
本实施例中,支撑架100为耐高温材质,比如,高温塑胶、高温塑料或者高温硅胶等,在此并不进行限定。
本实施例中,压片300可拆卸地连接于支撑架100上,这样在固态雾化物质消耗用尽后,便于对固态雾化物质进行更换。在一些结构设计中,压片300可设计成与支撑架100转动连接,此时,只要转动压片300,就可将压片300从支撑架100上取下,从而将固态雾化物质进行替换,替换完成后,将压片300紧密抵压固态雾化物质并重新安装于支撑架100上。比如,结合图12~15所示,压片300相对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一转动轴301a和第二转动轴301b,支撑架100上设置有与第一转动轴301a和第二转动轴301b配合的第一转动孔101a和第二转动孔101b,在安装时,第一转动轴301a装设在第一转动孔101a内,第二转动轴301b装设在第二转动孔101b内,使得压片300可以转动轴301a和转动轴301b为转动中心在支撑架100上转动;或者,在压片300与支撑架100之间设置铰链等构件进行转动连接(未图示),在此并不进行限定。
进一步地,如图11、12和14所示,压片300包括压盖310、压环320以及连接块330,压盖310可拆卸地连接于支撑架100上,压盖310对应加热通槽110的区域开设有通孔311。压环320将外形由大变小的固态雾化物质通过在朝着固态雾化物质的方向发生相应的位移而始终紧密抵压在加热部分230上,连接块330的一端连接于通孔311的孔壁上,连接块330的另一端连接于压环320上。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压盖310、压环320以及连接块330为一体结构。而所谓“相应的位移”则指的是因固态雾化物质的外形由于被加热雾化而由大变小也即由厚变薄,从而使得压环320朝着固态雾化物质的方向(也可表述为朝着加热部分230的方向)所发生的位移。
由于压环320具有弹性,固态雾化物质夹设于压环320与加热部分230之间,使得固态雾化物质通过压环320因自身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反向弹力自始至终紧密抵压在加热部分230上,而在固态雾化物质不断被消耗形成烟雾时,固态雾化物质的体积不断减小,此时,压环320能够随着固态雾化物质的体积不断变小而逐渐在压环320的轴向上朝着固态雾化物质的方向不断逐渐产生微小的位移,使得压环320从弹性形变状态逐渐恢复为原状,从而始终能够对固态雾化物质施加压力,使得固态雾化物质始终能够抵压在加热部分230上,直到固态雾化物质用尽或者几乎用尽时,压环320刚好能够完全恢复为原状,因压环320产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反向弹力也因此完全消失。如此,固态雾化物质与加热部分230始终保持紧密抵压的状态,从而使得固态雾化物质能够被充分雾化,提高固态雾化物质的雾化效果以及雾化率。
进一步地,压环320的材质可以为不锈钢材质,也可以为金属材质,在此并不进行限定。
可选地,连接块330的一端连接于通孔311的孔壁上,连接块330的另一端朝向加热部分230的方向延伸并与压环320连接,使得压环320设置在压盖310与加热部分230之间,从而能够通过压环320将固态雾化物质夹设固定在加热部分320上。其中,连接块330的数量可以为1个,优选为两个,也可以为3个或以上,以保证压环320在具备适当的反向弹力的情况下,同时能够增加压环320与压盖310之间连接的稳定性。
本实施例中,压环320的形状为环状,以使得压环320始终保持弹性抵压固态雾化物质的前提下,能够降低压环320的制作成本。当然,压环320也可为片状、块状等,此时压环为压片、压块等,只要可以实现始终弹性抵压固态雾化物质即可,在此并不进行限定。
可以理解的是,压环320也可以通过机械移动的方式将固态雾化物质始终抵压在加热部分230上。比如,压环320活动连接于连接块330背向压盖310的一端,以通过压环320在其自身轴向上朝着固态雾化物质的方向的移动,使得压环320可以始终向固态雾化物质施加反向弹力,如此,固态雾化物质会始终抵压在加热部分230上。
在一些结构设计中,连接块330上还可以设置滑槽结构,压环320滑动连接于滑槽结构中,而压环320可通过电机、气缸等驱动装置进行驱动。当然,压环320也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实现朝着固态雾化物质方向移动,以达到固态雾化物质始终抵压在加热部分230上的效果,在本实施例中并不进行赘述。
基于上述实施例的描述,如图11和16所示,电子雾化装置还包括设于壳体1内的主机电源5(如图2~4所示),加热片200还包括相连接设置的固定部210以及电连接部220,加热部分230设于固定部210与电连接部220之间,固定部210嵌设于支撑架100上,电连接部220露出于支撑架100,且电连接部220露出的部分用于与主机电源5电连接。
本实施例中,固定部210与电连接部220为导热结构,加热部分230为发热结构。固定部210嵌设于支撑架100内,使得整个加热片200固定在支撑架100上,此时,加热部分230对应设置在支撑架100的加热通槽110内,电连接部220露出于支撑架100并与主机电源电连接,从而使得主机电源的电流能够通过电连接部220与固定部210传导至加热部分230,使加热部分230发热后雾化与其抵压接触的固态雾化物质。
进一步地,参照图11所示,支撑架100上设置有两个安装槽120,两个电连接部220分别一一对应卡设于安装槽120的槽底,且各个电连接部220的一部分均露出于支撑架100,便于与主机电源电连接。本实施例中,两个电连接部220分别为正极连接部221和负极连接部223,正极连接部221和负极连接部223分别设于一个安装槽120内,且正极连接部221的一部分和负极连接部223一部分都露出于支撑架100。其中,正极连接部221和负极连接部223之间相间隔设置,以使得正极连接部221和负极连接部223之间相互绝缘,从而避免发生短路的风险。
本实施例中,加热部分230为发热结构。在一些结构设计中,如图11所示,加热部分230设置为螺旋结构,比如,加热部分230由加热条以加热通槽110的中心点为圆心绕设而成,加热条的一端与正极连接部221连接,加热条的另一端以加热通槽110的中心点为圆心进行逆时针绕设,在绕设至加热通槽110的中心点后,再以加热通槽110的中心点为圆心进行顺时针绕设,并连接至固定部210,再通过固定部210间接连接至负极连接部223。
由于加热部分230与固态雾化物质进行抵压接触,为了能够使固态雾化物质加热雾化后形成烟雾传导至加热组件2外,加热部分230上设置有通气结构,以使得加热雾化后形成的烟雾快速地进行传导。而上述加热部分230为螺旋结构时,通气结构为设于螺旋结构上的通气通槽231,通气通槽231是在加热条绕设过程中形成,即通气通槽231为加热条绕设形成的相邻两个螺旋圈之间的通槽。
根据焦耳定律Q=I2Rt,在电流和时间一定的前提下,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与电阻成正比,也就是说,电阻越大,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越大。因此,本实施例加热部分230上形成通气通槽231还有一个作用,是为了加长加热条的长度,以使加热部分230获取较大的电阻,使得加热部分230具有较高的发热热量,对固态雾化物质进行充分加热雾化。
在另一些结构设计中,如图16所示,加热部分230设置为片状结构。当然,为了通气以及使加热部分230的电阻加大,上述片状结构上开设有多个通气孔232,该通气孔232可为圆形孔、方形孔或者其他形状的孔,在此并不进行限定。
可选地,固定部210、电连接部220以及加热部分230为一体设置。
可以理解的是,加热片200的材料为铁铬铝合金材料或者不锈钢材料。当然,加热片200还可以是其他的铁系合金材料,比如,铁镍铝合金材料等,在此并不进行限定。
基于上述实施例的描述,参照图11所示,支撑架100上开设有至少一个进气口130以及至少一个出气口140,出气口140、进气口130与加热通槽110之间相互连通。使得外界的空气能够通过进气口130流入加热通槽110内,并与固态雾化物质加热雾化后形成的烟雾进行混合后,再从出气口140处传导出去。需要说明的是,图11所示的进气口130和出气口140的位置可以相互调转,只要能够与配套的电子雾化装置相配合安装即可,具体此处不做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公开的电子雾化装置的其它内容,如:电路板、开关按键、电极、烟嘴等,可参见现有技术,此处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用于加热固态雾化物质的电子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雾化装置包括:
壳体(1),具有容纳腔(11);
加热组件(2),所述加热组件(2)从所述壳体(1)的一侧端插设于所述容纳腔(11)内,所述固态雾化物质夹设于所述加热组件(2)内;以及
按压组件(3),所述按压组件(3)部分延伸至所述壳体(1)内并与所述加热组件(2)的第一斜端部(21)抵接,在所述按压组件(3)沿所述电子雾化装置的轴向朝向所述壳体(1)的底部方向移动时,所述按压组件(3)向所述加热组件(2)提供推力,使得所述加热组件(2)从所述容纳腔(11)内脱离出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按压组件(3)包括:
按压件(31),具有按压端(32)和末端(33),所述按压件(31)的按压端(32)露出于所述壳体(1),所述按压件(31)的末端(33)延伸至所述壳体(1)内并与所述加热组件(2)的所述第一斜端部(21)抵接;
挡块(34),所述挡块(34)设于所述按压件(31)的按压端(32)与所述末端(33)之间,所述挡块(34)的一端抵接在所述壳体(1)的内侧;以及
弹性件(35),套设于所述按压件(31)上,且所述弹性件(35)的一端抵接于所述挡块(34)的另一端,所述弹性件(35)的另一端靠近所述加热组件(2)的所述第一斜端部(21)的上方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按压件(31)的末端(33)设置有第一抵接斜面(36)以及第二抵接斜面(37),所述第一斜端部(21)具有与所述第一抵接斜面(36)相配合的第三抵接斜面(211)以及与所述第二抵接斜面(37)配合的第四抵接斜面(212),在所述按压件(31)沿所述电子雾化装置的轴向朝向所述壳体(1)的底部方向移动第一距离H1时,所述按压件(31)的末端(33)推抵所述加热组件(2)的所述第一斜端部(21),所述第一抵接斜面(36)从所述第三抵接斜面(211)处脱离,所述第二抵接斜面(37)从所述第四抵接斜面(212)处脱离,使得所述加热组件(2)朝向所述壳体(1)的一侧端位移第二距离L1并露出于所述壳体(1)的一侧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按压件(31)沿所述电子雾化装置的轴向朝向所述壳体的底部方向继续移动第三距离H2时,所述第二抵接斜面(37)抵接于所述第三抵接斜面(211)上,并且,所述第二抵接斜面(37)随着所述按压件(31)的持续移动而持续推抵所述第三抵接斜面(211),从而逐渐脱离所述第三抵接斜面(211),使得所述加热组件(2)朝向所述壳体(1)的一侧端继续位移第四距离L2并露出于所述壳体(1)的一侧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抵接斜面(36)与所述第二抵接斜面(37)的倾斜度相同,且所述第一抵接斜面(36)与所述按压件(31)的末端(33)的底面的夹角θ范围为90°~135°。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电子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组件(2)包括:
支撑架(100),所述支撑架(100)的前端部穿过所述壳体(1)的一侧端并插设于所述容纳腔(11)内,且所述支撑架(100)上开设有加热通槽(110);
加热片(200),所述加热片(200)设于所述支撑架(100)上,所述加热片(200)包括加热部分(230),所述加热部分(230)位于所述加热通槽(110)内,所述固态雾化物质置于所述加热部分(230)上;以及
压片(300),所述压片(300)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支撑架(100)上,所述压片(300)在所述固态雾化物质受热收缩过程中将其始终抵压在所述加热部分(230)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子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片(300)包括:
压盖(310),所述压盖(310)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支撑架(100)上,所述压盖(310)对应所述加热通槽(110)的区域开设有通孔(311);
压环(320),所述压环(320)将外形由大变小的所述固态雾化物质通过在朝着所述固态雾化物质的方向发生相应的位移而始终紧密抵压在所述加热部分(230)上;以及
连接块(330),所述连接块(330)的一端连接于所述通孔(311)的孔壁上,所述连接块(330)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压环(320)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子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环(320)具有弹性,所述固态雾化物质夹设于所述压环(320)与所述加热部分(230)之间,所述压环(320)通过因自身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反向弹力将所述固态雾化物质紧密抵压至所述加热部分(230)上,并且,所述压环(320)随着所述固态雾化物质的体积不断变小而逐渐在所述压环(320)的轴向上朝着所述固态雾化物质的方向发生位移,以使得所述压环(320)从形变状态恢复为原状,且所述压环(320)始终紧密抵压在所述固态雾化物质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子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100)上开设有至少一个进气口(130)以及至少一个出气口(140),所述出气口(140)、所述进气口(130)与所述加热通槽(110)之间相互连通。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子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片(300)相对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一转动轴(301a)和第二转动轴(301b),所述支撑架(100)上设置有第一转动孔(101a)和第二转动孔(101b),所述第一转动轴(301a)装设在所述第一转动孔(101a)内,所述第二转动轴(301b)装设在所述第二转动孔(101b)内。
CN202221781514.1U 2022-07-11 2022-07-11 一种用于加热固态雾化物质的电子雾化装置 Active CN21779148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781514.1U CN217791486U (zh) 2022-07-11 2022-07-11 一种用于加热固态雾化物质的电子雾化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781514.1U CN217791486U (zh) 2022-07-11 2022-07-11 一种用于加热固态雾化物质的电子雾化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791486U true CN217791486U (zh) 2022-11-15

Family

ID=839639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781514.1U Active CN217791486U (zh) 2022-07-11 2022-07-11 一种用于加热固态雾化物质的电子雾化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79148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726705U (zh) 雾化组件、雾化器及气溶胶发生装置
CN111374352A (zh) 电子烟发热组件及其便携式小烟雾电子烟雾化器
CN212937923U (zh) 电子烟发热组件及其便携式小烟雾电子烟雾化器
CN110613166A (zh)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组件、烟弹管
CN217791486U (zh) 一种用于加热固态雾化物质的电子雾化装置
CN115363269A (zh) 一种用于加热固态雾化物质的电子雾化装置
CN217791485U (zh) 一种用于加热收缩性固态雾化物质的加热组件
CN210169055U (zh) 一种电子烟雾化芯及雾化器
CN112790435A (zh) 雾化组件以及雾化装置
CN210169054U (zh) 一种电子烟雾化芯及雾化器
CN217509902U (zh) 雾化器及气溶胶发生装置
CN215075508U (zh) 雾化装置及电子雾化器
CN214431828U (zh) 用于加热卷烟的发热体及加热卷烟烟具
CN215224735U (zh) 雾化组件以及雾化装置
CN213908501U (zh) 一种加热烘焙低温烟具
CN214802315U (zh) 电子雾化器
CN115104781A (zh) 一种用于加热收缩性固态雾化物质的加热组件
CN211260878U (zh) 一种可更换电热丝的打火机
CN112493567A (zh) 气溶胶产生装置
CN109805442B (zh) 一种低温烟
CN219762481U (zh) 一种雾化结构及其电子雾化装置
CN220875913U (zh) 一种电源装置及其雾化设备
CN217791450U (zh) 雾化装置
CN220211964U (zh) 一种雾化器及气溶胶发生装置
CN212164898U (zh) 便于自动化生产的电子烟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