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788543U - 储能装置和具有其的储能装置控制系统 - Google Patents

储能装置和具有其的储能装置控制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788543U
CN217788543U CN202221705991.XU CN202221705991U CN217788543U CN 217788543 U CN217788543 U CN 217788543U CN 202221705991 U CN202221705991 U CN 202221705991U CN 217788543 U CN217788543 U CN 21778854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nergy storage
storage device
battery
heat dissipation
cell modu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705991.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志志
周磊
黄政益
张金茂
张良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Y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Y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YD Co Ltd filed Critical BY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705991.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78854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78854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78854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储能装置和具有其的储能装置控制系统,储能装置包括:箱体、电池本体。储能装置的箱体内限定出容纳腔,电池本体可以设在容纳腔内。电池本体包括壳体和至少一个电芯模组,电芯模组设于壳体内,每个电芯模组包括多个电芯和至少一个第一分隔件,多个电芯沿电芯的厚度方向排布,相邻两个电芯之间设有至少一个第一分隔件,两个相邻的电芯和第一分隔件可以限定出第一散热通道,第一散热通道可以沿电芯的长度方向延伸。由此,可以避免相邻两个电芯之间的接触,增加储能装置的散热速率,避免储能装置由于散热不及时出现爆炸或者自燃的情况,从而可以提高储能装置使用的安全性,而且,构成第一散热通道的第一分隔件的结构简单。

Description

储能装置和具有其的储能装置控制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储能装置和具有其的储能装置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储能装置包括散热结构、电池本体和电池外壳,电池本体的顶部和底部均通过胶粘剂固定连接有散热板等散热结构,电池外壳的容纳腔固定连接有承载箱,承载箱的两侧均固定穿插套接有连接管,连接管的一端与散热板固定连接,承载箱的一边侧等距固定连接有多个散热翅片。承载箱内部的冷却液可以通过连接管和散热板对电池本体产生的热量进行吸收,从而提高其散热效率,提高储能装置的实用性能。然而,这种采用液冷的散热方式,用于冷却的冷却液存在泄漏的风险,且连接管与承载箱的连接处需要进行密封,密封效果不好,实现的工艺技术难度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储能装置,可以通过在相邻的电芯之间形成散热通道,散热通道内被加热的空气与箱体接触利用箱体进行散热,散热的效果好,结构简单。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采用上述储能装置的储能装置控制系统。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储能装置,包括:箱体、电池本体,所述箱体内限定出容纳腔,所述电池本体设在所述容纳腔内,所述电池本体包括壳体和至少一个电芯模组,所述电芯模组设于所述壳体内,所述电芯模组包括多个电芯和至少一个第一分隔件,多个所述电芯沿所述电芯的厚度方向排布,相邻两个所述电芯之间设有至少一个所述第一分隔件,相邻两个所述电芯之间通过所述第一分隔件隔开以限定出第一散热通道。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储能装置,在相连两个电芯之间设置第一分隔件,以使第一分隔件与相邻的两个电芯限定出第一散热通道,可以有效避免相邻两个电芯之间的接触。当储能装置工作时,电芯产生的热量可以加热第一散热通道内的空气,被加热的空气流向箱体与电芯模组之间的空间,并通过箱体散发出去,增加储能装置的散热速率,从而保证了储能装置的正常使用,可以有效避免储能装置由于散热不及时而出现爆炸或者自燃的情况,从而可以提高储能装置使用的安全性。而且,构成第一散热通道的第一分隔件结构简单,便于控制储能装置的成本。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散热通道的厚度为w1,其中,所述w1满足:0.1mm≤w1≤1mm。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w1进一步满足:w1=0.5mm。
在一些实施例中,相邻两个所述电芯之间设有多个所述第一分隔件,多个所述第一分隔件沿所述电芯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每个所述第一分隔件沿所述电芯的长度方向延伸。
在一些实施例中,相邻两个所述电芯之间设有两个所述第一分隔件,两个所述第一分隔件分别位于所述电芯的宽度方向的两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芯的宽度为L1,第一分隔件的宽度为L2,所述L1、L2满足:L2/L1<1/4。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芯的长度为L3,所述L3满足:675mm≤L3≤695mm。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分隔件的厚度为w2,其中,所述w2满足:0.1mm≤w2≤1mm。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芯模组中位于最外侧的所述电芯为第一电芯,所述第一电芯与所述壳体的内壁之间设有至少一个第二分隔件,所述第一电芯与所述壳体的内壁之间通过所述第二分隔件隔开以限定出第二散热通道。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分隔件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二分隔件沿所述电芯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每个所述第二分隔件沿所述电芯的长度方向延伸。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分隔件和所述第二分隔件均别为散热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分隔件和所述第二分隔件均别为模切保护膜。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分隔件和所述第二分隔件均别为聚丙烯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芯模组为多个,相邻两个所述电芯模组之间设有第一散热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芯模组的外表面与所述壳体的内壁之间设有至少一个第二散热件,所述电芯模组的外表面通过所述第二散热件与所述壳体的内壁接触。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包括:两个第一侧板、两个第二侧板,两个所述第一侧板彼此间隔设置,两个所述第一侧板位于所述电芯模组的沿所述电芯的厚度方向的两侧;两个所述第二侧板彼此间隔设置,两个所述第二侧板位于所述电芯模组的沿所述电芯的宽度方向的两侧,两个所述第二侧板和两个所述第一侧板共同限定出所述容纳腔。所述第二散热件设在所述电芯模组的外表面与所述第一侧板和/或所述第二侧板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散热件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二散热件包括:多个第一子散热件、多个第二子散热件,至少一个所述第一子散热件设在所述第一侧板与所述电芯模组的与所述第一侧板相对的表面上。至少一个所述第二子散热件设在所述第二侧板与所述电芯模组的与所述第二侧板相对的表面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的储能装置进一步包括:第一风扇、第二风扇,所述第一风扇设在所述箱体内,所述第二风扇设在所述箱体内,所述第一风扇和所述第二风扇分别位于所述第一散热通道的两端。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储能装置控制系统,包括:多个储能装置,所述多个储能装置并联连接,每个所述储能装置包括电池管理系统,所述储能装置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储能装置;电池管理单元,所述电池管理单元与所述多个储能装置中的每个所述电池管理系统分别通讯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每个所述储能装置还包括电池信息采集器,所述电池信息采集器与所述电池管理系统通讯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储能装置控制系统还包括:电能管理系统或逆变器,所述电能管理系统或逆变器与所述电池管理单元通讯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储能装置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本体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储能装置的立体拆分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储能装置的右视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储能装置的立体拆分示意图(有风扇)。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储能装置控制系统的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储能装置控制系统的电路图。
附图标记:
储能装置100;
箱体10;容纳腔11;第一侧板12;第二侧板13;折边131;端板14;连接板15;壳体16;
电池本体20;电芯模组21;电芯211;第一分隔件212;第一散热通道213;第一电芯214;第二分隔件215;第二散热通道216;第一散热件217;第二散热件218;第一子散热件2181;第二子散热件2182;
电池管理系统30;第一风扇40;第二风扇50;
储能装置控制系统200;电池管理单元201;电池信息采集器202;
电能管理系统20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下面参考图1-图7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储能装置100。
如图1-图5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储能装置100,包括:箱体10和电池本体20。在本申请下面的描述中,结合图1和图5,以电芯的长度方向为第一方向A,电芯的宽度方向为第二方向B,电芯的厚度方向为第三方向C进行说明。
具体而言,如图1-图4所示,在储能装置100的箱体10内限定出容纳腔11,电池本体20可以设在容纳腔11内。电池本体20包括壳体16和至少一个电芯模组21,且电芯模组21设于壳体16内。这里以电池本体20包括两个电芯模组21为例进行说明,两个电芯模组21可以在电芯211的宽度方向(即第二方向B)分布。每个电芯模组21包括多个电芯211和至少一个第一分隔件212,多个电芯211沿电芯211的厚度方向(即第三方向C)排布,相邻两个电芯211之间设有至少一个第一分隔件212。例如,第一分隔件212的数量可以为一个,第一分隔件212在相邻的两个电芯211之间设置,以使两个相邻的电芯211彼此间隔开,即相邻两个电芯211之间通过第一分隔件212隔开,两个相邻的电芯211和第一分隔件212可以限定出第一散热通道213,第一散热通道213 可以沿电芯211的长度方向(即第一方向A)延伸。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储能装置100,通过在相邻两个电芯211之间设置第一分隔件212,以使第一分隔件212与相邻两个电芯211限定出第一散热通道213,可以有效避免相邻两个电芯211之间的接触。当储能装置100工作时,电芯211产生的热量可以加热第一散热通道213内的空气,被加热的空气流向箱体10与电芯模组21之间的空间,并通过箱体10散发出去,这样可以实现对电芯211的散热,增加了储能装置100的散热速率,从而保证了储能装置100的正常使用,可以有效避免储能装置100由于散热不及时而出现爆炸或者自燃的情况,从而可以提高储能装置100使用的安全性。而且,构成第一散热通道213的第一分隔件212的结构简单,便于控制储能装置100的成本。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实施例,箱体10限定出的容纳腔11为封闭的腔室,由此,具有良好的防水防尘效果。当储能装置100工作时,位于容纳腔11内的电芯模组21的电芯211的温度会上升从而会加热第一散热通道213内的空气,被加热的空气流向箱体10和电池本体20之间的空间,并通过箱体10散发到箱体10外的空气中,从而实现对电芯模组21的散热。与现有的在箱体上开设散热孔以采用风冷的方式进行散热而言,由于现有的箱体的密封性不好,其防水防尘能力较低,而本申请中的箱体10为密封结构,可以利用第一散热通道213中的空气实现被动散热,从而可以满足IP65的防护等级。其中,IP(IngressProtection)等级是针对电气设备外壳对异物侵入的防护等级,IP65表示该电气设备具有完全防止粉尘进入、任何角度低压喷射无影响的防护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散热通道213的厚度为w1,其中,w1满足:0.1mm≤w1≤1mm。当第一散热通道213的厚度w1小于0.1mm时,第一散热通道213的厚度较窄,从而可能不利于电芯211的散热。当第一散热通道213的厚度w1大于1mm时,第一散热通道213 的厚度较大,第一散热通道213内的空气流速可能过慢,空气在单位时间内带走的热量有限,从而同样可能不利于电芯211的散热,且由于第一散热通道213的厚度较大,从而储能装置100的在第一散热通道213的第三方向C上的尺寸可能较大,不利于储能装置100的小型化设计。由此,通过设置使第一散热通道213的厚度w1满足0.1mm≤w1≤ 1mm,第一散热通道213的厚度适中,可以有效保证电芯211产生的热量可以通过第一散热通道213更好地散发出去,从而提高了电池本体20的散热能力,且储能装置100 的在第一散热通道213的第三方向C上的尺寸可以设置得较小,有利于储能装置100的小型化设计。例如,w1=0.5mm。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相邻两个电芯211之间设有多个第一分隔件212,多个第一分隔件212沿电芯211的第二方向B间隔设置,每个第一分隔件212沿电芯211 的第一方向A延伸。此时多个第一分隔件212之间与相邻的电芯211之间共同限定出第一散热通道213。由此,通过在相邻的两个电芯211之间设有多个第一分隔件212,可以更好地将相邻两个电芯211隔开以形成第一散热通道213,从而可以有效保证散热效果。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分隔件212的数量、以及在相邻两个电芯211之间的具体设置位置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具体设置,以更好地满足实际应用。
可选地,相邻两个电芯211之间设有两个第一分隔件212,两个第一分隔件212分别位于电芯211的第二方向B的两侧。其中,两个第一分隔件212的彼此远离的表面可以分别与电芯211的第二方向B上的两个表面平齐。两个第一分隔件212与两个电芯211 共同限定出第一散热通道213。如此设置,由于两个第一分隔件212分别位于电芯211 的第二方向B的两侧,这样可以增加相邻两个电芯211之间安装的稳定性,且第一散热通道213的空间较大,散热效果更好。
可选地,第一分隔件212可以与电芯211粘接。例如,第一分隔件212的表面可以设有粘接剂,以使第一分隔件212通过粘接的方式实现与电芯211的连接。但不限于此。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芯211的宽度为L1,第一分隔件212的宽度为L2,L1、L2满足: L2/L1<1/4。即第一分隔件212的宽度小于电芯211宽度的四分之一。当多个第一分隔件212的宽度之和与电芯211的宽度之比大于1/4时,电芯211与第一散热通道213接触的面积相对较小,从而不利于电芯211散热。由此,当多个第一分隔件212的宽度之和与电芯211的宽度之比小于等于1/4时,在保证多个第一分隔件212与相邻两个电芯 211之间限定出稳定的第一散热通道213的同时,可以有效保证电芯211的散热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芯211的长度为L3,L3满足:675mm≤L3≤695mm。由此,电芯 211的长度较长,使得相邻两个电芯211之间构成的第一散热通道213的长度较长,第一散热通道213内的空气较多,从而可以带走更多的热量,进一步提升了散热效果。
可选地,第一分隔件212的厚度为w2,其中,w2满足:0.1mm≤w2≤1mm。例如,w2=0.5mm。当第一分隔件212的厚度w2小于0.1mm时,第一分隔件212的厚度较小,第一散热通道213的厚度较窄,从而可能不利于散热。当第一分隔件212的厚度w2大于1mm时,第一分隔件212的厚度较大,第一散热通道213的厚度较大,气流在第一散热通道213内的流速较慢,从而可能不利于散热,且电芯模组21的体积增加,不利于储能装置100的小型化设计。由此,通过设置使第一分隔件212的厚度w2满足0.1mm≤w2≤1mm,在保证散热效果的同时,有利于储能装置100的小型化设计。
在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图4,电芯模组21中位于最外侧的电芯211为第一电芯214,第一电芯214与壳体16的内壁之间设有至少一个第二分隔件215,第一电芯214与壳体 16的内壁之间通过第二分隔件215隔开以限定出第二散热通道216。如此设置,提高了第一电芯214的散热效果。
可选地,参照图3和图4,第二分隔件215为多个,多个第二分隔件215沿电芯211 的第二方向B间隔设置,每个第二分隔件215沿电芯211的第一方向A延伸。例如,在图4的示例中,位于同一第一电芯214的邻近壳体16的内壁的一侧的第二分隔件215 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二分隔件215分别位于电芯211的第二方向B的两侧。由此,通过设置多个第二分隔件215,可以提高第一电芯214与壳体16的内壁之间安装的稳定性,且可以有效保证第一电芯214的散热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分隔件212和第二分隔件215均为散热件。由此,第一分隔件212和第二分隔件215为散热件可以增加电芯211的散热,保证储能装置100的使用安全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分隔件212和第二分隔件215均别为模切保护膜。其中,“模切保护膜”是以塑料薄膜或铝塑复合材料等为基材,单面涂以低粘性压敏胶粘剂,制成卷材后经分切制成。由此,通过采用模切保护膜,在保证散热效果的同时,模切保护膜可以方便地实现与第一分隔件212和第二分隔件215的连接,提高了装配效率,从而可以降低成本。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分隔件212和第二分隔件215均别为聚丙烯件。由此,第一分隔件212和第二分隔件215的材料可以为聚丙烯,以使第一分隔件212和第二分隔件 215具有良好的耐热性,从而可以进一步保证储能装置100的使用安全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芯模组21为多个,相邻两个电芯模组21之间设有第一散热件217。例如,在图4的示例中,电芯模组21的数量可以为两个,这两个电芯模组21之间设有第一散热件217。第一散热件217可以沿着电芯211的第一方向A延伸,第一散热件217的面积可以与两个电芯模组21的彼此相对的表面的面积相等,以使相邻的两个电芯模组21之间完全隔开。由此,通过在相邻的两个电芯模组21之间设置第一散热件217,相邻两个电芯模组21的热量可以通过第一散热件217散发出去,从而可以进一步提高电芯模组21的散热效果,进而可以降低电芯211工作过程中产生的高温对储能装置100性能的影响。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电芯模组21的外表面与壳体16的内壁之间设有至少一个第二散热件218,第二散热件218可以沿电芯211的第一方向A延伸,电芯模组 21的外表面通过第二散热件218与壳体16的内壁接触。由此,通过设置第二散热件218,电芯模组21的热量可以通过第二散热件218经壳体16散发到电芯模组21外。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结合图2和图3,壳体16包括:两个第一侧板12、两个第二侧板13,两个第一侧板12彼此间隔设置,两个第一侧板12位于电芯模组 21的沿电芯211的第三方向C的两侧。两个第二侧板13彼此间隔设置,两个第二侧板 13位于电芯模组21的沿电芯211的第二方向B的两侧,两个第二侧板13和两个第一侧板12共同限定出容纳腔11。由此,通过设置两个第一侧板12和两个第二侧板13,第一侧板12和第二侧板13的结构简单,方便加工和装配。
例如,在图4的示例中,两个第一侧板12可以均为平板结构,每个第二侧板13大体为U形,每个第二侧板13的第二方向B的两侧分别具有折边131。安装时,每个第二侧板13的两个折边131可以分别与两个第一侧板12的第二方向B的边缘相对,并通过多个螺纹紧固件连接。当然,两个第一侧板12和两个第二侧板13还可以通过铆接、焊接等方式进行连接。本实用新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壳体16还包括两个端板14,两个端板14分别位于电芯模组21的沿电芯211的第一方向A的两端,两个端板14可以分别与两个第一侧板12和两个第二侧板13连接。由此,方便了电芯模组21的安装,且两个端板14可以与两个第一侧板12和两个第二侧板13共同构成一个封闭的空间,从而可以进一步保证储能装置100的使用安全性。
第二散热件218设在电芯模组21的外表面与第一侧板12和/或第二侧板13之间。这里,包括以下三种情况:第一、第二散热件218为多个,每个第二散热件218设在电芯模组21的外表面与第一侧板12或第二侧板13之间(如图4所示);第二散热件218 至少为一个,第二散热件218设在电芯模组21的外表面与第一侧板12和第二侧板13 之间,此时第二散热件218的一部分与第一侧板12相对,且第二散热件218的另一部分与第二侧板13相对(图未示出);第二散热件218为多个,至少一个第二散热件218 设在电芯模组21的外表面与第一侧板12或第二侧板13之间,至少一个第二散热件218 设在电芯模组21的外表面与第一侧板12和第二侧板13之间(图未示出)。
可选地,如图4所示,第二散热件218为多个,多个第二散热件218包括多个第一子散热件2181、多个第二子散热件2182。至少一个第一子散热件2181设在第一侧板12 与电芯模组21的与第一侧板12相对的表面上,至少一个第二子散热件2182设在第二侧板13与电芯模组21的与第二侧板13相对的表面上。例如,在图4的示例中示出了四个第二散热件218,第一子散热件2181为两个,每个第一子散热件2181的面积与电芯模组21的与第一侧板12相对的表面的面积相等,以将电芯模组21的与第一侧板12 相对的表面与第一侧板12完全隔开,第二子散热件2182为两个,每个第二子散热件2182 的面积与电芯模组21的与第二侧板13相对的表面的面积相等,以将电芯模组21的与第二侧板13相对的表面与第二侧板13完全隔开。如此设置,在保证散热效果的同时,方便了第二散热件218与电芯模组21的安装,且节省了第二散热件218的材料,从而可以降低成本。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分隔件212、第二分隔件215、第一散热件217和第二散热件218可以均采用导热率较高的材料制成。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实施例,如图5所示,储能装置100进一步包括:第一风扇和第二风扇(图未示出),第一风扇和第二风扇均设在箱体10内,第一风扇和第二风扇分别位于第一散热通道213的两端。例如,第一风扇可以向第二风扇所在的方向吹风,第二风扇可以朝向远离第一风扇的方向吸风,以进一步提高空气在储能装置100内部的流速,进一步加强热量的散发。
如图6和图7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储能装置控制系统200,包括电池管理单元(BMU)201和多个储能装置100,多个储能装置100并联连接,每个储能装置100包括电池管理系统(Battery Management System,BMS)30,电池管理系统 30设于箱体10内且位于电池本体20的上方,可以接收电芯211的信息例如电压和温度等并通过分析所接收到信息来控制电芯211,以保证电芯211的正常工作。
电池管理单元(BMU)201与多个储能装置100中的每个储能装置100的电池管理系统(BMS)30可以通讯连接,例如通过控制器局域网络(CAN)总线通讯连接。
本申请中的电池管理单元(BMU)201可以单独做成一个模块,其可以监控所有并联的储能装置100中的电池管理系统(BMS)30的状态,通过通讯来对各个电池管理系统 30进行分布式控制管理(即对各个电池管理系统30进行独立的控制管理)、荷电状态 (SOC)均衡。无论有多少个并联的储能装置100,可以仅使用一个总电池管理单元(BMU) 201实现对所有并联的储能装置100进行控制,且节省了成本。
进一步地,参照图7,每个储能装置100还包括电池信息采集器(BatteryInformation Collector,BIC)202,电池信息采集器(BIC)202与电池管理系统30通讯连接,例如通过CAN总线通讯连接。BIC主要用于采集电池数据,并将电池数据传送到电池管理系统(BMS)30,当电池数据出现异常时,BMS可控制相应电池的主回路的断电器(图中未示出)断开,当整个系统出现故障时,BMS会接收BMU的控制指令,对BMU 的控制指令做出相应的控制动作,例如控制所有电池的主回路的继电器断开。
进一步地,如图7所示,储能装置控制系统200还可包括电能管理系统(EnergyManagement System,EMS)203或逆变器,电能管理系统203或逆变器与电池管理单元 201通讯连接,例如通过CAN总线通讯连接。电池管理单元201可以将电池的基本状态等传送给EMS/逆变器,同时接收EMS/逆变器的充放电指令,从而对各个BMS进行独立的充放电控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第二特征”可以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21)

1.一种储能装置(100),其特征在于,包括:
箱体(10),所述箱体(10)内限定出容纳腔(11);
电池本体(20),所述电池本体(20)设在所述容纳腔(11)内,所述电池本体(20)包括壳体(16)和至少一个电芯模组(21),所述电芯模组(21)设在所述壳体(16)内,所述电芯模组(21)包括多个电芯(211)和至少一个第一分隔件(212),多个所述电芯(211)沿所述电芯(211)的厚度方向排布,相邻两个所述电芯(211)之间设有至少一个所述第一分隔件(212),相邻两个所述电芯(211)之间通过所述第一分隔件(212)隔开以限定出第一散热通道(2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散热通道(213)的厚度为w1,其中,所述w1满足:0.1mm≤w1≤1mm。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储能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w1进一步满足:w1=0.5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装置(100),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所述电芯(211)之间设有多个所述第一分隔件(212),多个所述第一分隔件(212)沿所述电芯(211)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每个所述第一分隔件(212)沿所述电芯(211)的长度方向延伸。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储能装置(100),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所述电芯(211)之间设有两个所述第一分隔件(212),两个所述第一分隔件(212)分别位于所述电芯(211)的宽度方向的两侧。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储能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芯的宽度为L1,多个所述第一分隔件的宽度之和为L2,所述L1、L2满足:L2/L1≤1/4。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芯的长度为L3,所述L3满足:675mm≤L3≤695m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隔件(212)的厚度为w2,其中,所述w2满足:0.1mm≤w2≤1mm。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芯模组(21)中位于最外侧的所述电芯(211)为第一电芯(214),所述第一电芯(214)与所述壳体(16)的内壁之间设有至少一个第二分隔件(215),所述第一电芯(214)与所述壳体(16)的内壁之间通过所述第二分隔件(215)隔开以限定出第二散热通道(216)。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储能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分隔件(215)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二分隔件(215)沿所述电芯(211)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每个所述第二分隔件(215)沿所述电芯(211)的长度方向延伸。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储能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隔件(212)和所述第二分隔件(215)均为散热件。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储能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隔件(212)和所述第二分隔件(215)均为模切保护膜。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储能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隔件(212)和所述第二分隔件(215)均为聚丙烯件。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芯模组(21)为多个,相邻两个所述电芯模组(21)之间设有第一散热件(217)。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芯模组(21)的外表面与所述壳体(16)的内壁之间设有至少一个第二散热件(218),所述电芯模组(21)的外表面通过所述第二散热件(218)与所述壳体(16)的内壁接触。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储能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6)包括:
两个第一侧板(12),两个所述第一侧板(12)彼此间隔设置,两个所述第一侧板(12)位于所述电芯模组(21)的沿所述电芯(211)的厚度方向的两侧;
两个第二侧板(13),两个所述第二侧板(13)彼此间隔设置,两个所述第二侧板(13)位于所述电芯模组(21)的沿所述电芯(211)的宽度方向的两侧,两个所述第二侧板(13)和两个所述第一侧板(12)共同限定出所述容纳腔(11);
所述第二散热件(218)设在所述电芯模组(21)的外表面与所述第一侧板(12)和/或所述第二侧板(13)之间。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储能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散热件(218)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二散热件(218)包括:
多个第一子散热件(2181),至少一个所述第一子散热件(2181)设在所述第一侧板(12)与所述电芯模组(21)的与所述第一侧板(12)相对的表面上;
多个第二子散热件(2182),至少一个所述第二子散热件(2182)设在所述第二侧板(13)与所述电芯模组(21)的与所述第二侧板(13)相对的表面上。
18.根据权利要求1-17中任一项所述的储能装置(100),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第一风扇(40),所述第一风扇(40)设在所述箱体(10)内;
第二风扇(50),所述第二风扇(50)设在所述箱体(10)内,所述第一风扇(40)和所述第二风扇(50)分别位于所述第一散热通道(213)的两端。
19.一种储能装置控制系统(200),其特征在于,包括:
多个储能装置(100),所述多个储能装置(100)并联连接,每个所述储能装置(100)包括电池管理系统,所述储能装置(100)为根据权利要求1-18所述的储能装置(100);
电池管理单元(201),所述电池管理单元(201)与所述多个储能装置(100)中的每个所述电池管理系统(30)分别通讯连接。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储能装置控制系统(200),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储能装置(100)还包括电池信息采集器(202),所述电池信息采集器(202)与所述电池管理系统(30)通讯连接。
21.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储能装置控制系统(20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电能管理系统(203)或逆变器,所述电能管理系统(203)或逆变器与所述电池管理单元(201)通讯连接。
CN202221705991.XU 2022-07-01 2022-07-01 储能装置和具有其的储能装置控制系统 Active CN21778854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705991.XU CN217788543U (zh) 2022-07-01 2022-07-01 储能装置和具有其的储能装置控制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705991.XU CN217788543U (zh) 2022-07-01 2022-07-01 储能装置和具有其的储能装置控制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788543U true CN217788543U (zh) 2022-11-11

Family

ID=839375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705991.XU Active CN217788543U (zh) 2022-07-01 2022-07-01 储能装置和具有其的储能装置控制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78854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136497B1 (en) Battery module including water cooling structure
JP5723991B2 (ja) コンパクトな構造を有するバッテリーパック
CN102356505B (zh) 具有优良散热特性的电池模块和中型到大型电池组
KR101447057B1 (ko) 전지셀의 장착 및 방열을 위한 방열 지지부재를 포함하는 전지모듈
KR101326086B1 (ko) 콤팩트한 구조와 우수한 방열 특성의 전지모듈 및 그것을 포함하는 중대형 전지팩
US10632848B2 (en) Battery module of improved safety
JP6255016B2 (ja) エネルギー貯蔵装置およびエネルギー貯蔵装置を製作する方法
WO2013183945A1 (ko) 안정성이 향상된 구조 및 높은 냉각 효율성을 갖는 전지모듈
US20130052491A1 (en) Thermal management system for a multi-cell array
KR102058688B1 (ko) 간접 냉각 방식의 배터리 모듈
CN102856516A (zh) 电源装置及具备电源装置的车辆
WO2013157560A1 (ja) 二次電池、二次電池を組み込んだ二次電池モジュール、及び二次電池モジュールを組み込んだ組電池システム
KR20210127317A (ko) 전지 모듈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전지팩
CN113875078A (zh) 电池模块和包括该电池模块的电池组
KR101481198B1 (ko) 전지모듈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리튬이차 전지팩
CN114788073A (zh) 电池模块及包括该电池模块的电池组
KR20210125850A (ko) 전지팩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디바이스
CN115917837A (zh) 电池模块及包括该电池模块的电池组
CN114586227A (zh) 电池组和包括该电池组的装置
CN217788543U (zh) 储能装置和具有其的储能装置控制系统
CN114651365B (zh) 电池组和包括该电池组的装置
US20190207279A1 (en) Battery Pack
CN115882105A (zh) 电池包及用电设备
CN114586222B (zh) 电池模块和包括电池模块的电池组
CN113097639A (zh) 一种电池包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