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784701U - 基于bim技术的智能感知设备 - Google Patents

基于bim技术的智能感知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784701U
CN217784701U CN202221835126.7U CN202221835126U CN217784701U CN 217784701 U CN217784701 U CN 217784701U CN 202221835126 U CN202221835126 U CN 202221835126U CN 217784701 U CN217784701 U CN 21778470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xedly connected
sliding
inner chamber
plate
ba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835126.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一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221835126.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78470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78470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78470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gricultural Machi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基于BIM技术的智能感知设备,包括固定座,所述固定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工作箱,所述工作箱内腔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气缸,所述气缸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滑动板,所述滑动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顶部贯穿至工作箱的外部固定连接有防护箱。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原有的机械零件基础上增加稳固结构,便于对机器进行防护,进一步提高了机器使用的稳定性,同时也提高了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解决了工作人员的麻烦,满足了工作人员的需求,通过增加调节结构,工作人员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来录入不同角度的模型信息,提高了机器的工作效率,同时解决了现有的智能感知设备稳固效果不好的问题。

Description

基于BIM技术的智能感知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BIM技术领域,具体为基于BIM技术的智能感知设备。
背景技术
BIM(BuildingInformationModeling)技术是Autodesk公司在2002年率先提出,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业界的广泛认可,它可以帮助实现建筑信息的集成,从建筑的设计、施工、运行直至建筑全寿命周期的终结,在录入信息的过程中需要扫描信息进行录入,因此需要用到感知设备,现有的智能感知设备由于稳固的效果不好,导致在使用的过程中达不到使用者的需求,不仅降低了感知设备的使用效率,同时也给工作人员带来了麻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基于BIM技术的智能感知设备,具备稳固效果好的优点,解决了现有的智能感知设备稳固效果不好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基于BIM技术的智能感知设备,包括固定座,所述固定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工作箱,所述工作箱内腔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气缸,所述气缸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滑动板,所述滑动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顶部贯穿至工作箱的外部固定连接有防护箱,所述防护箱内腔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底座,所述底座内腔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活动板,所述活动板表面的两端均活动连接有活动杆,所述活动杆的一端活动连接有活动块,所述活动板一侧的中心处固定连接有阻尼器,所述阻尼器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移动板,所述移动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防护杆,所述防护杆的一侧贯穿至底座的外部贴合连接有感知机构。
优选的,所述底座内腔另一侧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缓压座,所述缓压座内腔的两端均开设有第一滑槽,所述缓压座内腔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弹簧。
优选的,所述底座内腔另一侧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缓压座,所述缓压座内腔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弹簧。
优选的,所述缓压板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一滑块,且第一滑块的表面滑动连接于第一滑槽的内腔中。
优选的,所述固定座底部的四周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柱,所述固定柱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防滑垫。
优选的,所述工作箱内腔的两侧均开设有第二滑槽,所述滑动板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二滑块,且第二滑块的表面滑动连接于第二滑槽的内腔中。
优选的,所述移动板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滑轨,所述活动块的一侧滑动连接于滑轨的内腔中。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原有的机械零件基础上增加稳固结构,便于对机器进行防护,进一步提高了机器使用的稳定性,同时也提高了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解决了工作人员的麻烦,满足了工作人员的需求,通过增加调节结构,工作人员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来录入不同角度的模型信息,提高了机器的工作效率,同时解决了现有的智能感知设备稳固效果不好的问题。
2、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滑槽的设置,便于对第一滑块进行限位,防止缓压板在滑动的过程中出现抖动,提高了缓压板滑动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底座内部结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缓压座内部结构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工作箱内部结构剖视图。
图中:1、固定座;2、工作箱;3、支撑柱;4、防护箱;5、感知机构;6、防护杆;7、底座;8、固定柱;9、滑轨;10、活动杆;11、活动板;12、阻尼器;13、活动块;14、滑动板;15、移动板;16、气缸;17、缓压座;18、缓压杆;19、缓压板;20、固定块;21、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以图式揭露本实用新型的多个实施方式,为明确说明起见,许多实务上的细节将在以下叙述中一并说明。然而,应了解到,这些实务上的细节不应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也就是说,在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方式中,这些实务上的细节是非必要的。此外,为简化图式起见,一些习知惯用的结构与组件在图式中将以简单的示意的方式绘示之。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并非特别指称次序或顺位的意思,亦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其仅仅是为了区别以相同技术用语描述的组件或操作而已,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在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申请文件中使用到的标准零件均可以从市场上购买,而且根据说明书和附图的记载均可以进行订制,各个零件的具体连接方式均采用现有技术中成熟的螺栓、铆钉、焊接等常规手段,机械、零件和设备均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型号。
请参阅图1-4,基于BIM技术的智能感知设备,包括固定座1,固定座1底部的四周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柱8,固定柱8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防滑垫,固定座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工作箱2,工作箱2内腔的两侧均开设有第二滑槽,滑动板14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二滑块,且第二滑块的表面滑动连接于第二滑槽的内腔中,工作箱2内腔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气缸16,气缸16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滑动板14,滑动板14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柱3,支撑柱3的顶部贯穿至工作箱2的外部固定连接有防护箱4,防护箱4内腔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底座7,底座7内腔另一侧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缓压座17,缓压座17内腔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块20,固定块20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弹簧21,底座7内腔另一侧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缓压座17,缓压座17内腔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块20,固定块20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弹簧21,缓压座17内腔的两端均开设有第一滑槽,缓压板19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一滑块,且第一滑块的表面滑动连接于第一滑槽的内腔中,通过第一滑槽的设置,便于对第一滑块进行限位,防止缓压板19在滑动的过程中出现抖动,提高了缓压板19滑动的稳定性,底座7内腔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活动板11,活动板11表面的两端均活动连接有活动杆10,活动杆10的一端活动连接有活动块13,活动板11一侧的中心处固定连接有阻尼器12,阻尼器1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移动板15,移动板15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滑轨9,活动块13的一侧滑动连接于滑轨9的内腔中,移动板15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防护杆6,防护杆6的一侧贯穿至底座7的外部贴合连接有感知机构5,通过在原有的机械零件基础上增加稳固结构,便于对机器进行防护,进一步提高了机器使用的稳定性,同时也提高了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解决了工作人员的麻烦,满足了工作人员的需求,通过增加调节结构,工作人员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来录入不同角度的模型信息,提高了机器的工作效率,同时解决了现有的智能感知设备稳固效果不好的问题。
使用时,首先使用者通过外置控制器将气缸16启动,通过气缸16推动滑动板14移动,通过滑动板14推动支撑柱3移动,通过支撑柱3推动防护箱4移动到指定位置,同时通过感知机构5在工作的过程中因受外界环境干扰,容易产生抖动,通过感知机构5抖动带动防护杆6开始缓压,通过防护杆6带动移动板15开始缓压,通过移动板15带动缓压杆18、阻尼器12和活动块13同时开始缓压,通过缓压杆18带动缓压板19开始缓压,通过缓压板19带动弹簧21开始缓压,同时通过活动块13带动活动杆10开始缓压,便于对机器进行防护,进一步提高了机器使用的稳定性。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7)

1.基于BIM技术的智能感知设备,包括固定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座(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工作箱(2),所述工作箱(2)内腔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气缸(16),所述气缸(16)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滑动板(14),所述滑动板(14)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柱(3),所述支撑柱(3)的顶部贯穿至工作箱(2)的外部固定连接有防护箱(4),所述防护箱(4)内腔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底座(7),所述底座(7)内腔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活动板(11),所述活动板(11)表面的两端均活动连接有活动杆(10),所述活动杆(10)的一端活动连接有活动块(13),所述活动板(11)一侧的中心处固定连接有阻尼器(12),所述阻尼器(1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移动板(15),所述移动板(15)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防护杆(6),所述防护杆(6)的一侧贯穿至底座(7)的外部贴合连接有感知机构(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BIM技术的智能感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7)内腔另一侧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缓压座(17),所述缓压座(17)内腔的两端均开设有第一滑槽,所述缓压座(17)内腔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块(20),所述固定块(20)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弹簧(2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BIM技术的智能感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2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缓压板(19),所述缓压板(19)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缓压杆(18)。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BIM技术的智能感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压板(19)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一滑块,且第一滑块的表面滑动连接于第一滑槽的内腔中。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BIM技术的智能感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座(1)底部的四周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柱(8),所述固定柱(8)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防滑垫。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BIM技术的智能感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箱(2)内腔的两侧均开设有第二滑槽,所述滑动板(14)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二滑块,且第二滑块的表面滑动连接于第二滑槽的内腔中。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BIM技术的智能感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板(15)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滑轨(9),所述活动块(13)的一侧滑动连接于滑轨(9)的内腔中。
CN202221835126.7U 2022-07-14 2022-07-14 基于bim技术的智能感知设备 Active CN21778470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835126.7U CN217784701U (zh) 2022-07-14 2022-07-14 基于bim技术的智能感知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835126.7U CN217784701U (zh) 2022-07-14 2022-07-14 基于bim技术的智能感知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784701U true CN217784701U (zh) 2022-11-11

Family

ID=839404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835126.7U Active CN217784701U (zh) 2022-07-14 2022-07-14 基于bim技术的智能感知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78470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062146U (zh) 一种汽车焊接夹具
CN206988758U (zh) 一种安装快捷的新型显示屏
CN206936450U (zh) 一种具有减震功能的打孔机
CN217784701U (zh) 基于bim技术的智能感知设备
CN214898661U (zh) 一种具有减震功能新能源电池箱
CN208945005U (zh) 一种汽车零件冲压模具
CN207043547U (zh) 一种极耳焊接装置
CN206242538U (zh) 一种提升材料密度用液压力机
CN205887902U (zh) 一种五金钢筋折弯机
CN207930529U (zh) 一种汽车减震器灌液工装夹具
CN212073427U (zh) 一种医院会计凭证整理装置
CN209902068U (zh) 一种机械零件生产加工用模具
CN211323898U (zh) 一种抽屉滑轨用活塞杆
CN208341789U (zh) 一种适用于家具制造的测孔打孔机
CN212960192U (zh) 一种电气热控仪表导压管安装结构
CN212946413U (zh) 一种电机压紧装置
CN213532735U (zh) 一种氢燃料电池膜电极生产用成型切割装置
CN210280318U (zh) 一种冲压效果好的冲压装置
CN105108139B (zh) 一体式电感成型机
CN211958292U (zh) 一种建筑工地用移动式配电柜
CN210533908U (zh) 一种混凝土质量检测用抗冲击装置
CN209277625U (zh) 一种方便升降的舞台
CN217226772U (zh) 一种具有缓冲结构的冲压设备
CN212896003U (zh) 一种建筑施工用安全警示牌
CN207299177U (zh) 一种卡接式安装的空调内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