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784117U - 大转角多片式限扭减振器 - Google Patents

大转角多片式限扭减振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784117U
CN217784117U CN202221583619.6U CN202221583619U CN217784117U CN 217784117 U CN217784117 U CN 217784117U CN 202221583619 U CN202221583619 U CN 202221583619U CN 217784117 U CN217784117 U CN 21778411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pring
plate
torque
limit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583619.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邱毅凡
佘晓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SCO Powertrain Components Systems Shangha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SCO Powertrain Components Systems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SCO Powertrain Components Systems Shanghai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SCO Powertrain Components Systems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583619.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78411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78411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78411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pring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大转角多片式限扭减振器,包括减振器分总成和多片式限扭器分总成,所述多片式限扭器分总成布置在减振器分总成的内径处,多片式限扭器分总成的外径处布置多个弹簧串联组件实现大转角。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提升了弹簧组件的布置半径,增加了弹簧组件的布置数量,同时通过弹簧两两串联的结构,进一步提升了减振器的扭转角度,获得更优的减振性能。

Description

大转角多片式限扭减振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限扭减振器,特别涉及一种大转角多片式限扭减振器。
背景技术
限扭减振器主要运用于汽车动力总成系统中,通常它是一种安装于发动机和变速箱之间的零部件,为汽车提供减振降噪和过载扭矩保护的功能。
目前在混合动力汽车中,由于内燃机的使用,一般必须在发动机的曲轴输出端装配减振器,又由于一些混合动力汽车动力总成结构的特殊性,发动机与变速箱之间没有安装起到限扭作用的离合器,减振器在这类应用中就必须带有限扭功能,为了得到更好的整车舒适性,我们必须要在有限的空间内提升限扭减振器的性能。
中国专利CN214425011U公开一种限扭减振器,其实施方式通过结构压缩螺旋弹簧产生刚度,碟簧压紧摩擦片产生限扭,仅具备基本的减振性能与限扭能力,是一种相对低成本的方案,减振性能和限扭能力有限。这是本申请需要着重改善的地方。
中国专利CN216158197U公开一种非对称阻尼大转角限扭减振器,其结构通过实现较大的扭转角度,提升了弹簧减振的性能,通过实现非对称阻尼,进一步优化了整车匹配的效果,但是其弹簧布置位置相对靠中心,并且限扭器占据的空间较大。这是本申请需要着重改善的地方。
中国专利CN114110086A公开了一种离心摆限扭减振器,其结构是通过在减振器内径位置布置限扭器,减振器外径位置同时布置弹簧减振器及离心摆减振器,在某些不需要离心摆的车型应用中,仅需要更优的弹簧减振器性能,这样就需要通过结构创新进一步提升弹簧减振器的性能。这是本申请需要着重改善的地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要提供一种减振性能更佳的大转角多片式限扭减振器。
为了解决以上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大转角多片式限扭减振器,包括减振器分总成和多片式限扭器分总成,所述多片式限扭器分总成布置在减振器分总成的内径处,多片式限扭器分总成的外径处布置多个弹簧串联组件实现大转角。
所述多片式限扭器分总成包括限扭碟簧、限扭碟簧座、花键铆钉、花键轴套、限扭摩擦片组件、限扭驱动板;所述花键轴套轴向位置的两侧各布置一限扭摩擦片组件,限扭驱动板布置于两个限扭摩擦片组件之间,限扭驱动板的定位孔与花键轴套的定位外圈配合定位。
所述限扭碟簧座上布置有周向分布的多个定位卡爪,以及摩擦副H。
所述花键轴套上布置有周向分布的多个花键铆钉孔K,以及定位外圈、花键。
所述柔性板上布置有周向分布的多个花键铆钉孔J、摩擦片铆钉孔M。
所述限扭摩擦片上布置有周向分布的多个摩擦片铆钉孔N、静摩擦槽、沉孔,以及摩擦面和加强筋;加强筋的位置处无摩擦功能,使摩擦副作用半径不变的条件下,加强限扭摩擦片的结构强度。
所述限扭驱动板上布置有周向分布的多个驱动卡爪,以及定位孔、摩擦副I、摩擦副J。
所述限扭摩擦片组件包括柔性板、限扭摩擦片和连接铆钉,柔性板轴向位置的两侧各布置一限扭摩擦片,限扭摩擦片带有静摩擦槽的侧面与柔性板接触,摩擦片铆钉孔M与摩擦片铆钉孔N的数量相同,且位置一一对应,连接铆钉分别穿过摩擦片铆钉孔N、摩擦片铆钉孔M、摩擦片铆钉孔N,将两片限扭摩擦片和柔性板铆接形成限扭摩擦片组件,并且连接铆钉头部布置于沉孔内。
所述花键轴套的轴向位置两侧各布置一限扭摩擦片组件,限扭驱动板布置于两个限扭摩擦片组件之间,通过定位孔与定位外圈配合定位,摩擦副I与一侧摩擦面接触,摩擦副J与另一侧摩擦面接触,花键铆钉孔K与花键铆钉孔J的相同,且位置一一对应;花键铆钉分别穿过花键铆钉孔J、花键铆钉孔K、花键铆钉孔J将两个限扭摩擦片组件和花键轴套铆接;进一步地,两个轴向位置靠外侧的摩擦面,一侧摩擦面与摩擦副H接触,另一侧与摩擦副G接触,定位卡爪、驱动卡爪与驱动槽的数量相同,限扭碟簧座通过定位卡爪装入一侧钢片的驱动槽内与减振器分总成连接,限扭驱动板通过驱动卡爪装入另一侧钢片的驱动槽内与减振器分总成连接,限扭碟簧布置于限扭碟簧座与钢片的轴向位置空间内,将摩擦副G、摩擦副H、摩擦副I、摩擦副J与四个摩擦面压紧传递扭矩,最后通过花键将经过限扭减振后的发动机动力传递到变速器内。
所述多片式限扭器分总成布置于两片钢片之间,同时将两片钢片作为多片式限扭器分总成的结构支撑,减少了多片式限扭器分总成所需的钢板。
所述多片式限扭器分总成的摩擦副数量如需进一步增加,以提升限扭扭矩,在空间允许的情况下,通过增加限扭摩擦片组件和限扭驱动板的数量实现,每增加一个限扭摩擦片组件和限扭驱动板,从而增加两个摩擦副。
所述减振器分总成包括轴套板、钢片、盖板、一级弹簧组件、盖板挡圈、阻尼环、内扁销、限位销、外扁销、阻尼碟簧座、阻尼碟簧、二级弹簧组件;轴套板轴向位置两侧分别布置一个钢片,钢片的轴向位置两侧分别布置一个盖板,轴套板上的阻尼圈与一侧钢片之间的轴向空间布置阻尼环,轴套板上的阻尼圈与另一侧钢片之间的轴向空间布置阻尼碟簧座和阻尼碟簧,两个钢片与两侧盖板之间的轴向空间均布置盖板挡圈;所述盖板挡圈上布置有周向分布的多个定位柱,以及环形的挡圈面,挡圈面垫在钢片与盖板之间,定位柱与挡圈孔位置一一对应并安装于挡圈孔内;内扁销两头一一穿过周向分布于钢片内径位置的内扁销孔,外扁销两头一一穿过周向分布于钢片外径位置的外扁销孔,内扁销和外扁销同时铆接将两个钢片连接为一体,限位销两头一一穿过周向分布于盖板上的限位销孔,通过两侧限位面控制两个盖板之间的间距,并通过限位销铆接将两个盖板连接为一体;一级弹簧组件与二级弹簧组件周向间隔分布于盖板的弹簧仓内,组成了减振器分总成。所述一级弹簧组件为一级小弹簧布置于一级大弹簧的中心组成;所述二级弹簧组件为二级小弹簧布置于二级大弹簧的中心组成。弹簧两两串联的结构是通过减振器结构件压缩周向间隔分布的一级弹簧组件和二级弹簧组件,一级弹簧组件在压缩的过程中通过结构件将力传递给二级弹簧组件,同时实现二级弹簧组件的压缩,由此实现两种弹簧组的两两串联。
所述轴套板上布置有周向分布的多个定位孔、安装孔、平衡孔、驱动限位、拖动限位、弹簧包边、弹簧窗口A、去重孔D,以及轴套板内径位置的阻尼圈;每个弹簧窗口A两侧布置有弹簧包边。
所述钢片上布置有周向分布的多个外扁销孔、内扁销孔、驱动槽、驱动分级限位、拖动分级限位、弹簧窗口B、去重孔E,以及钢片内径盆型位置的摩擦副G。
所述盖板上布置有周向分布的多个限位销孔、限位面、弹簧窗口C、刚度分级卡爪、挡圈孔、去重孔F;去重孔D、去重孔E、去重孔F位置一一对应,所述弹簧窗口A和弹簧窗口B的数量相同,弹簧窗口C的数量是弹簧窗口A数量的两倍,弹簧窗口A和弹簧窗口B位置一一对应,每个弹簧窗口A分别与两个弹簧窗口C位置对应,轴向位置对应的每两个弹簧窗口C组成一个弹簧仓;去重孔D周向分布于两两弹簧窗口A之间,去重孔E周向分布于两两弹簧窗口B之间,去重孔F和限位销孔间隔分布于两两弹簧窗口C之间。
所述轴套板与发动机侧的飞轮定位,将发动机的动力转递到减振器分总成内,减振器分总成的动力传递路径是轴套板、一级弹簧组件、盖板、二级弹簧组件、钢片,由钢片上的摩擦副和驱动槽将动力传递到多片式限扭器分总成中。
所述周向分布的刚度分级卡爪、驱动分级限位、拖动分级限位三者数量相同,压缩弹簧组件的过程中,刚度分级卡爪通过与驱动分级限位接触实现减振器驱动侧的刚度分级,刚度分级卡爪通过与拖动分级限位接触实现减振器拖动侧的刚度分级;弹簧组件压缩到设定位置时,外扁销在驱动侧与驱动限位接触实现弹簧驱动侧的限位保护,外扁销在拖动侧与拖动限位接触实现弹簧拖动侧的限位保护。
本实用新型的优越功效在于:
1)本实用新型通过轴套板将发动机动力传递到减振器分总成中,两片钢片将动力输出,有效的利用了两片钢片之间的空间布置了限扭器分总成,同时将两片钢片作为多片式限扭器分总成的结构支撑,减少了多片式限扭器分总成所需的钢板;
2)本实用新型通过将限扭器分总成布置在减振器分总成的内径位置,弹簧组件布置在限扭器分总成的外径处,提升了弹簧组件的布置半径,增加了弹簧组件的布置数量,同时通过弹簧两两串联的结构,进一步提升了减振器的扭转角度,获得更优的减振性能。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总成结构示意图;
图2a为图1的A-A剖面图上半部分;
图2b为图1的A-A剖面图下半部分;
图3a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爆炸图上半部分;
图3b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爆炸图下半部分;
图4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盖板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钢片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轴套板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限扭摩擦片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盖板挡圈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特性曲线图;
图中标号说明
1-轴套板;
101-定位孔; 102-安装孔;
103-平衡孔; 104-驱动限位;
105-拖动限位; 106-弹簧包边;
107-弹簧窗口A; 108-阻尼圈;
109-去重孔D;
2-钢片;
201-外扁销孔; 202-内扁销孔;
203-驱动槽; 204-摩擦副G;
205-驱动分级限位; 206-拖动分级限位;
207-弹簧窗口B; 208-去重孔E;
3-盖板;
301-限位销孔; 302-限位面;
303-弹簧窗口C; 304-刚度分级卡爪;
305-挡圈孔; 306-去重孔F;
4-一级大弹簧 5-一级小弹簧;
6-盖板挡圈;
601-定位柱; 602-挡圈面;
7-阻尼环; 8-限扭碟簧;
9-限扭碟簧座;
901-定位卡爪; 902-摩擦副H;
10-花键铆钉;
11-花键轴套;
1101-花键铆钉孔K; 1102-定位外圈;
1103-花键;
12-柔性板;
1201-花键铆钉孔J; 1202-摩擦片铆钉孔M;
13-限扭摩擦片;
1301-摩擦片铆钉孔N; 1302-静摩擦槽;
1303-沉孔; 1304-摩擦面;
1305-加强筋;
14-内扁销; 15-限位销;
16-外扁销; 17-阻尼碟簧座;
18-阻尼碟簧;
19-限扭驱动板;
1901-驱动卡爪; 1902-定位孔;
1903-摩擦副I; 1904-摩擦副J;
20-空心铆钉; 21-二级大弹簧;
22-二级小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总成结构示意图;图2a示出了图1的A-A剖面图上半部分;图2b示出了图1的A-A剖面图下半部分;图3a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爆炸图上半部分;图3b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爆炸图下半部分;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盖板的示意图;图5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钢片的示意图;图6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轴套板的示意图;图7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限扭摩擦片的示意图;图8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盖板挡圈的示意图。
如图1、图2a、图2b所示,所述大转角多片式限扭减振器由减振器分总成和多片式限扭器分总成组成。
如图3a、图3b所示,所述减振器分总成包括轴套板1、钢片2、盖板3、一级大弹簧4、一级小弹簧5、盖板挡圈6、阻尼环7、内扁销14、限位销15、外扁销16、阻尼碟簧座17、阻尼碟簧18、二级大弹簧21、二级小弹簧22。
如图6所示,所述轴套板1上布置有周向分布的多个定位孔101、安装孔102、平衡孔103、驱动限位104、拖动限位105、弹簧包边106、弹簧窗口A107、去重孔D109,以及轴套板内径位置的阻尼圈108。
如图5所示,所述钢片2上布置有周向分布的多个外扁销孔201、内扁销孔202、驱动槽203、驱动分级限位205、拖动分级限位206、弹簧窗口B207、去重孔E208,以及钢片内径盆型位置的摩擦副G204。
如图4所示,所述盖板3上布置有周向分布的多个限位销孔301、限位面302、弹簧窗口C303、刚度分级卡爪304、挡圈孔305、去重孔F306。
如图8所示,所述盖板挡圈6上布置有周向分布的多个定位柱601,以及环形的挡圈面602。
弹簧窗口A107和弹簧窗口B207数量相同,弹簧窗口C303的数量是弹簧窗口A107的数量的两倍,去重孔D109周向分布于两两弹簧窗口A107之间,去重孔E208周向分布于两两弹簧窗口B207之间,去重孔F306和限位销孔301间隔分布于两两弹簧窗口C303之间,轴套板1轴向位置两侧分别布置一个钢片2,进一步的钢片2轴向位置两侧分别布置一个盖板3,轴套板1上的阻尼圈108与一侧钢片2之间的轴向空间布置阻尼环7,轴套板1上的阻尼圈108与另一侧钢片2之间的轴向空间布置阻尼碟簧座17和阻尼碟簧18,两个钢片2与两侧盖板3之间的轴向空间均布置盖板挡圈6,挡圈面602垫在钢片2与盖板3之间,定位柱601数量与挡圈孔305数量相同,定位柱601与挡圈孔305位置一一对应并安装于挡圈孔305内。
去重孔D109、去重孔E208、去重孔F306位置一一对应,弹簧窗口A107和弹簧窗口B207位置一一对应,每个弹簧窗口A107分别与两个弹簧窗口C303位置对应,每个弹簧窗口A107两侧布置有弹簧包边106,轴向位置对应的每两个弹簧窗口C303组成一个弹簧仓,内扁销14两头一一穿过周向分布于钢片2内径位置的内扁销孔202,外扁销16两头一一穿过周向分布于钢片2外径位置的外扁销孔201,通过内扁销14和外扁销16同时铆接将两个钢片2连接为一体,限位销15两头一一穿过周向分布于盖板3上的限位销孔301,通过两侧限位面302控制两个盖板3之间的间距,并通过限位销15铆接将两个盖板3连接为一体。
一级小弹簧5布置于一级大弹簧4中心组成一级弹簧组,二级小弹簧22布置于二级大弹簧21中心组成二级弹簧组,一级弹簧组与二级弹簧组周向间隔分布于两个弹簧窗口C303组成的弹簧仓内。以此组成了减振器分总成。
减振器分总成在工作过程中,轴套板1通过定位孔101与发动机侧的飞轮定位,平衡孔103上可以选装平衡铆钉减小总成不平衡量,通过安装孔102将发动机的动力转递到减振器分总成内,动力传递路径为:轴套板1、一级弹簧组、盖板3、二级弹簧组、钢片2,周向分布的刚度分级卡爪304、驱动分级限位205、拖动分级限位206三者数量相同,压缩弹簧的过程中,刚度分级卡爪304通过与驱动分级限位205接触实现减振器驱动侧的刚度分级,刚度分级卡爪304通过与拖动分级限位206接触实现减振器拖动侧的刚度分级。当弹簧压缩到所需位置时,外扁销16在驱动侧与驱动限位104接触实现弹簧驱动侧的限位保护,同样的,外扁销16在拖动侧与拖动限位105接触实现弹簧拖动侧的限位保护。
如图3a、图3b所示,所述多片式限扭器分总成包括限扭碟簧8、限扭碟簧座9、花键铆钉10、花键轴套11、柔性板12、限扭摩擦片13、限扭驱动板19、空心铆钉20。
所述限扭碟簧座9上布置有周向分布的多个定位卡爪901,以及摩擦副H902。
所述花键轴套11上布置有周向分布的多个花键铆钉孔K1101,以及定位外圈1102、花键1103。
所述柔性板12上布置有周向分布的多个花键铆钉孔J1201、摩擦片铆钉孔M1202。
如图7、图3b所示,所述限扭摩擦片13上布置有周向分布的多个摩擦片铆钉孔N1301、静摩擦槽1302、沉孔1303,以及摩擦面1304和加强筋1305。加强筋1305位置无摩擦功能,能够起到保证摩擦副作用半径不变的条件下,加强限扭摩擦片13的结构强度。
所述限扭驱动板19上布置有周向分布的多个驱动卡爪1901,以及定位孔1901、摩擦副I1903、摩擦副J1904。
发动机动力通过减振器分总成之后,由钢片2上的摩擦副G204和驱动槽203将动力传递到多片式限扭器分总成中。
柔性板12轴向位置两侧各布置一片限扭摩擦片13,限扭摩擦片13带有静摩擦槽1302的侧面与柔性板12接触,摩擦片铆钉孔M1202与摩擦片铆钉孔N1301数量相同、位置一一对应,空心铆钉20分别穿过摩擦片铆钉孔N1301、摩擦片铆钉孔M1202、摩擦片铆钉孔N1301,将两片限扭摩擦片13和柔性板12铆接,同时空心铆钉20头部布置于沉孔1303内,组成限扭摩擦片组件。
花键轴套11轴向位置两侧各布置一个限扭摩擦片组件,限扭驱动板19布置于两个限扭摩擦片组件之间,通过定位孔1902与定位外圈1102配合定位,摩擦副I1903与一侧摩擦面1304接触,摩擦副J1904与另一侧摩擦面1304接触,花键铆钉孔K1101与花键铆钉孔J1201数量相同、位置一一对应,花键铆钉10分别穿过花键铆钉孔J1201、花键铆钉孔K1101、花键铆钉孔J1201,将两个限扭摩擦片组件和花键轴套11铆接,进一步的,两个轴向位置靠外侧的摩擦面1304,一侧摩擦面与摩擦副H902接触,另一侧与摩擦副G204接触,定位卡爪901、驱动卡爪1901与驱动槽203的数量相同,限扭碟簧座9通过定位卡爪901装入一侧钢片2的驱动槽203内与减振器分总成连接,限扭驱动板19通过驱动卡爪1901装入另一侧钢片2的驱动槽203内与减振器分总成连接,限扭碟簧8布置于限扭碟簧座9与钢片2的轴向位置空间内,将摩擦副G204、摩擦副H902、摩擦副I1903、摩擦副J1904与四个摩擦面1304压紧传递扭矩,最后通过花键1103将经过限扭减振后的发动机动力传递到变速器内。
如图9所示,特性曲线1为CN214425011U公开的限扭减振器的特性曲线,特性曲线2为本实用新型大转角多片式限扭减振器的特性曲线,特性曲线中包括了减振特性和限扭特性,从图中可以看到两者可以实现相同的限扭特性,在扭矩不变的条件下,本实用新型减振特性的角度做到普通限扭减振器的一倍左右,意味着减振刚度可降低一半,减振性能大幅提升。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先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大转角多片式限扭减振器,包括减振器分总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多片式限扭器分总成,所述多片式限扭器分总成布置在减振器分总成的内径处,多片式限扭器分总成的外径处布置多个弹簧串联组件实现大转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转角多片式限扭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多片式限扭器分总成包括限扭碟簧、限扭碟簧座、花键铆钉、花键轴套、限扭摩擦片组件、限扭驱动板;所述花键轴套轴向位置的两侧各布置一限扭摩擦片组件,限扭驱动板布置于两个限扭摩擦片组件之间,限扭驱动板的定位孔与花键轴套的定位外圈配合定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大转角多片式限扭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限扭摩擦片组件包括柔性板、限扭摩擦片和连接铆钉,柔性板轴向位置的两侧各布置一限扭摩擦片,所述限扭摩擦片上布置有周向分布的静摩擦槽,其侧面与柔性板接触,连接铆钉将两片限扭摩擦片和柔性板铆接形成限扭摩擦片组件。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大转角多片式限扭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减振器分总成的花键轴套的轴向位置两侧各布置一限扭摩擦片组件,限扭驱动板布置于两个限扭摩擦片组件之间,花键铆钉将两个限扭摩擦片组件和花键轴套铆接,限扭碟簧座通过定位卡爪装入减振器分总成一侧钢片的驱动槽内与减振器分总成连接,限扭碟簧布置于限扭碟簧座与钢片的轴向位置空间内,摩擦副与摩擦面一一压紧传递扭矩,通过花键将经过限扭减振后的发动机动力传递到变速器内。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大转角多片式限扭减振器,其特征在于:通过增加一个限扭摩擦片组件和限扭驱动板,从而增加了两个摩擦副,摩擦副数量的增加以提升限扭扭矩。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转角多片式限扭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减振器分总成包括轴套板、钢片、盖板、一级弹簧组件、盖板挡圈、阻尼环、内扁销、限位销、外扁销、阻尼碟簧座、阻尼碟簧、二级弹簧组件;轴套板轴向位置两侧分别布置一个钢片,钢片的轴向位置两侧分别布置一个盖板,轴套板上的阻尼圈与一侧钢片之间的轴向空间布置阻尼环,轴套板上的阻尼圈与另一侧钢片之间的轴向空间布置阻尼碟簧座和阻尼碟簧,两个钢片与两侧盖板之间的轴向空间均布置盖板挡圈,挡圈面垫在钢片与盖板之间,定位柱与挡圈孔位置一一对应并安装于挡圈孔内,内扁销两头一一穿过周向分布于钢片内径位置的内扁销孔,外扁销两头一一穿过周向分布于钢片外径位置的外扁销孔,内扁销和外扁销同时铆接将两个钢片连接为一体,限位销两头一一穿过周向分布于盖板上的限位销孔,通过两侧限位面控制两个盖板之间的间距,并通过限位销铆接将两个盖板连接为一体;一级弹簧组件与二级弹簧组件周向间隔分布于盖板的弹簧仓内,组成了减振器分总成。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大转角多片式限扭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套板上布置有周向分布的多个驱动限位、拖动限位、弹簧包边、弹簧窗口A、去重孔D,以及轴套板内径位置的阻尼圈;所述钢片上布置有周向分布的多个驱动槽、驱动分级限位、拖动分级限位、弹簧窗口B、去重孔E,以及钢片内径盆型位置的摩擦副G;所述盖板上布置有周向分布的多个限位销孔、弹簧窗口C、刚度分级卡爪、去重孔F;所述弹簧窗口A和弹簧窗口B的数量相同,弹簧窗口C的数量是弹簧窗口A数量的两倍,弹簧窗口A和弹簧窗口B位置一一对应,每个弹簧窗口A分别与两个弹簧窗口C位置对应,轴向位置对应的每两个弹簧窗口C组成一个弹簧仓;去重孔D周向分布于两两弹簧窗口A之间,去重孔E周向分布于两两弹簧窗口B之间,去重孔F和限位销孔间隔分布于两两弹簧窗口C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大转角多片式限扭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级弹簧组件为一级小弹簧布置于一级大弹簧的中心组成;所述二级弹簧组件为二级小弹簧布置于二级大弹簧的中心组成。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大转角多片式限扭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套板与发动机侧的飞轮定位,将发动机的动力转递到减振器分总成内,减振器分总成的动力传递路径是轴套板、一级弹簧组件、盖板、二级弹簧组件、钢片,由钢片上的摩擦副和驱动槽将动力传递到多片式限扭器分总成中。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大转角多片式限扭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周向分布的刚度分级卡爪、驱动分级限位、拖动分级限位三者数量相同,压缩弹簧组件的过程中,刚度分级卡爪通过与驱动分级限位接触实现减振器驱动侧的刚度分级,刚度分级卡爪通过与拖动分级限位接触实现减振器拖动侧的刚度分级;弹簧组件压缩到设定位置时,外扁销在驱动侧与驱动限位接触实现弹簧驱动侧的限位保护,外扁销在拖动侧与拖动限位接触实现弹簧拖动侧的限位保护。
CN202221583619.6U 2022-06-23 2022-06-23 大转角多片式限扭减振器 Active CN21778411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583619.6U CN217784117U (zh) 2022-06-23 2022-06-23 大转角多片式限扭减振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583619.6U CN217784117U (zh) 2022-06-23 2022-06-23 大转角多片式限扭减振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784117U true CN217784117U (zh) 2022-11-11

Family

ID=839366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583619.6U Active CN217784117U (zh) 2022-06-23 2022-06-23 大转角多片式限扭减振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78411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412249B (zh) 集成限扭装置的飞轮减振器
WO2017204403A1 (ko) 차량용 토크 컨버터
KR101251506B1 (ko) 하이브리드 차량용 토션 댐퍼
KR101195945B1 (ko) 비선형 특성을 가지는 직렬 연결 토션 댐퍼
US4533338A (en) Damper disc
CN104343839B (zh) 具有三级扭转减振机构的离合器从动盘及离合器和车辆
CN109931364B (zh) 基于非线性扭转隔振原理的双质量飞轮
CN217784117U (zh) 大转角多片式限扭减振器
EP1348886A1 (en) Torsional damper disk
CN211314972U (zh) 集成预减振的飞轮减振器
CN212338026U (zh) 集成限扭装置的飞轮减振器
CN216842891U (zh) 离心摆限扭减振器
CN115059733A (zh) 大转角多片式限扭减振器
CN110905972A (zh) 集成预减振的飞轮减振器
CN214888478U (zh) 多片式限扭器
KR101830341B1 (ko) 토크 컨버터
CN112228510A (zh) 具有集成扭矩限制器的减振器及汽车
KR102090212B1 (ko) 토셔널 댐퍼
CN209892691U (zh) 基于非线性扭转隔振原理的双质量飞轮
KR20130072900A (ko) 차량용 토크 컨버터
KR101339387B1 (ko) 하이브리드 차량용 토션 댐퍼
CN112443627A (zh) 集成径向双减振器的飞轮减振器
CN201779209U (zh) 一种扭转减振器及包含该扭转减振器的离合器盖总成
CN217784118U (zh) 限扭减振器
CN217271667U (zh) 径向分级限扭减振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