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778525U - 姿态调节组件、车载视听设备和车辆 - Google Patents

姿态调节组件、车载视听设备和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778525U
CN217778525U CN202221671411.XU CN202221671411U CN217778525U CN 217778525 U CN217778525 U CN 217778525U CN 202221671411 U CN202221671411 U CN 202221671411U CN 217778525 U CN217778525 U CN 21777852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mping
plate
friction plate
friction
audio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671411.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晓文
崔超
张晓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Y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Y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YD Co Ltd filed Critical BY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671411.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77852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77852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77852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ittings On The Vehicle Exterior For Carrying Loads, And Devices For Holding Or Mounting Art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姿态调节组件、车载视听设备和车辆,姿态调节组件包括:壳体;驱动机构,驱动机构安装于壳体;旋转件,旋转件与驱动机构传动连接,旋转件固定视听设备,旋转件由驱动机构驱动以带动视听设备相对于壳体转动;摩擦片,摩擦片连接于旋转件和驱动机构中的至少一个且随视听设备相对于壳体转动;阻尼组件,阻尼组件连接于壳体且夹紧摩擦片,阻尼组件通过与摩擦片之间的摩擦力形成保持旋转件和壳体相对位置的阻尼力。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姿态调节组件具有传动稳定、不易晃动和便于安装等优点。

Description

姿态调节组件、车载视听设备和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姿态调节组件、车载视听设备和车辆。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的车载视听设备,例如车载平板电脑,通常通过采用嵌入式固定于仪表台,一些车载视听设备通过设置姿态调节组件使其具有悬浮可旋转或翻转的功能,且车载视听设备通常在驱动机构中设置齿轮配合结构,以驱动车载视听设备翻转,但是,相关技术中的姿态调节组件的体积较大,排布不方便,而且由于齿轮配合机构的齿间间隙的影响,导致车载视听设备在转动开始时和停止时容易发生晃动,翻转以及固定都不稳定,用户体验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姿态调节组件,该姿态调节组件具有传动稳定、不易晃动和便于安装等优点。
根据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具有上述姿态调节组件的车载视听设备。
根据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具有上述车载视听设备的车辆。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姿态调节组件,应用于车载视听设备,所述姿态调节组件包括:壳体;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安装于所述壳体;旋转件,所述旋转件与所述驱动机构传动连接,所述旋转件适于固定视听设备,所述旋转件由所述驱动机构驱动以带动所述视听设备相对于所述壳体转动;摩擦片,所述摩擦片连接于所述旋转件和所述驱动机构中的至少一个且随所述视听设备相对于所述壳体转动;阻尼组件,所述阻尼组件连接于所述壳体且夹紧所述摩擦片,所述阻尼组件通过与所述摩擦片之间的摩擦力形成保持所述旋转件和所述壳体相对位置的阻尼力。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姿态调节组件具有传动稳定、不易晃动和便于安装等优点。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阻尼组件在所述摩擦片的厚度方向两侧夹紧所述摩擦片。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摩擦片的厚度方向与所述旋转件的转轴轴线平行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姿态调节组件还包括:调节组件,所述调节组件与所述阻尼组件连接,所述调节组件通过调节所述阻尼组件对所述摩擦片的夹紧力以调节所述阻尼力的大小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摩擦片为至少一个;所述阻尼组件包括多个阻尼板和支撑件,每个所述摩擦片的厚度方向的一侧设有至少一个阻尼板,每个所述摩擦片的厚度方向的另一侧设有至少一个阻尼板,每个所述摩擦片被其厚度方向两侧的阻尼板夹紧,所述支撑件分别连接多个所述阻尼板和所述壳体,以固定多个所述阻尼板和所述壳体的相对位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摩擦片为沿其厚度方向间隔布置的两个,包括第一摩擦片和第二摩擦片;所述阻尼组件包括第一阻尼板、第二阻尼板、第三阻尼板和支撑件,所述第一阻尼板和所述第二阻尼板在所述第一摩擦片的厚度方向两侧夹紧所述第一摩擦片,所述第二阻尼板和所述第三阻尼板在所述第二摩擦片的厚度方向两侧夹紧所述第二摩擦片,所述支撑件分别连接第一阻尼板、第二阻尼板、第三阻尼板和所述壳体,以固定第一阻尼板、第二阻尼板、第三阻尼板和所述壳体的相对位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每个所述阻尼板包括:弹性臂,所述支撑件与所述弹性臂连接;摩擦块,所述摩擦块与所述弹性臂连接且与所述摩擦片止抵。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调节组件包括:调节螺栓,所述调节螺栓穿过多个所述阻尼板;弹性件,所述弹性件套设于所述调节螺栓;调节螺母,所述调节螺母与所述调节螺栓螺纹连接,所述弹性件的两端止抵于所述调节螺母和所述阻尼板,通过调节所述调节螺母与所述调节螺栓的旋紧程度以调节多个所述阻尼板对所述摩擦片的夹紧力。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弹性件的两端止抵于所述调节螺母和与所述调节螺母最近的阻尼板。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旋转件包括:旋转轴,所述旋转轴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壳体;旋转盘,所述旋转盘连接于所述旋转轴且与所述驱动机构传动连接,所述旋转盘适于固定所述视听设备;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驱动器,所述驱动器安装于所述壳体;减速传动组件,所述减速传动组件与所述驱动器传动连接;输出齿轮,所述输出齿轮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壳体且与所述减速传动组件传动连接,所述旋转轴穿过所述输出齿轮且所述旋转盘与所述输出齿轮传动连接;轴向止挡件,所述轴向止挡件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旋转轴,所述壳体的至少一部分在所述旋转轴的轴向上位于所述旋转盘和所述轴向止挡件之间;其中,所述摩擦片连接于所述旋转盘和所述输出齿轮中的至少一个。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摩擦片为多个且包括第一摩擦片和第二摩擦片,所述第一摩擦片和所述第二摩擦片分别连接于所述旋转盘的厚度两侧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输出齿轮和所述旋转盘分体设置,所述摩擦片与所述输出齿轮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壳体设有限位孔,所述旋转盘的朝向所述壳体的一侧设有限位柱,所述限位柱可滑动地配合于所述限位孔,以限制所述视听设备相对于所述壳体的转动范围;其中,所述限位柱的中心轴线和所述旋转件的转动轴线不重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壳体设有定位孔,所述旋转盘的朝向所述壳体的一侧设有定位柱,所述定位柱插入所述定位孔;其中,所述定位柱的中心轴线、所述定位孔的中心轴线和所述旋转件的转动轴线重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实施例提出了一种车载视听设备,包括:视听设备;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实施例所述的姿态调节组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实施例的车载视听设备,通过利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姿态调节组件,具有传动稳定、避免视听设备晃动和便于安装等优点。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三方面实施例提出了一种车辆,包括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实施例所述的车载视听设备。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三方面实施例的车辆,通过利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实施例的车载视听设备,具有传动稳定、避免视听设备晃动和便于安装等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载视听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载视听设备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载视听设备的爆炸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阻尼组件和摩擦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载视听设备的旋转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载视听设备的旋转件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支撑件和壳体的下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载视听设备的阻尼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载视听设备的壳体的上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载视听设备的驱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姿态调节组件1、车载视听设备2、
壳体100、限位孔110、定位孔120、上盖130、驱动器限位柱131、下盖140、第一支架141、第二支架142、
驱动机构200、驱动器210、减速传动组件220、第一齿轮221、第二齿轮222、蜗杆223、输出齿轮230、
旋转件300、旋转轴310、旋转盘320、限位柱321、定位柱322、支撑筋323、
摩擦片400、第一摩擦片410、第二摩擦片420、
阻尼组件500、阻尼板510、第一阻尼板511、第二阻尼板512、第三阻尼板513、弹性臂514、摩擦块515、支撑件520、支撑臂521、连接臂522、定位安装孔523、螺纹紧固件524、
调节组件600、调节螺栓610、弹性件620、调节螺母630、
轴向止挡件700、视听设备800、安装支架81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第二特征”可以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姿态调节组件1。
如图1-图10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姿态调节组件1,应用于车载视听设备2,姿态调节组件1包括壳体100、驱动机构200、旋转件300、摩擦片400、阻尼组件500和调节组件600。
驱动机构200安装于壳体100,旋转件300与驱动机构200传动连接,旋转件300适于固定视听设备800,旋转件300由驱动机构200驱动以带动视听设备800相对于壳体100转动,摩擦片400连接于旋转件300和驱动机构200中的至少一个且随视听设备800相对于壳体100转动,阻尼组件500连接于壳体100且在摩擦片400的厚度方向两侧夹紧摩擦片400,阻尼组件500通过与摩擦片400之间的摩擦力形成保持旋转件300和壳体100相对位置的阻尼力,调节组件600与阻尼组件500连接,调节组件600通过调节阻尼组件500对摩擦片400的夹紧力以调节阻尼力的大小。
其中,姿态调节组件1用于调节车载视听设备2的位置和角度,视听设备800主要为能够给乘客带来视觉体验以及听觉体验的设备,例如视听设备800可以为车载摄像机、车载显示装置(平板)或者车载音响等。其中,可以将壳体100与仪表台固定连接,这样当驱动机构200驱动视听设备800转动时,视听设备800可以左右旋转,从而使视听设备800转向主驾驶或者副驾驶。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姿态调节组件1,通过将驱动机构200安装于壳体100,旋转件300与驱动机构200传动连接,壳体100可以固定到车辆的仪表台上,这样,壳体100可以用于将驱动机构200固定且将驱动机构200与其他零部件间隔开,驱动机构200的位置定位更加稳定,避免驱动机构200与其他部件发生位置干涉,便于驱动机构200的布置与固定,而且,驱动机构200的动力可以传递至旋转件300,以驱动旋转件300旋转。
并且,旋转件300适于固定视听设备800,旋转件300由驱动机构200驱动以带动视听设备800相对于壳体100转动,也就是说,旋转件300可以与视听设备800连接成一个整体,驱动机构200在驱动旋转件300转动时,视听设备800会跟随旋转件300一同转动,旋转件300和视听设备800之间不需要其他传动结构,这样,旋转件300与视听设备800之间不存在响应误差,驱动机构200的动力传递到旋转件300则会立即带动视听设备800转动,运动响应更快,进而可以提高姿态调节组件1的传动精度,用户体验更好。
另外,摩擦片400连接于旋转件300和驱动机构200中的至少一个且随视听设备800相对于壳体100转动,阻尼组件500连接于壳体100且在摩擦片400的厚度方向两侧夹紧摩擦片400,阻尼组件500通过与摩擦片400之间的摩擦力形成保持旋转件300和壳体100相对位置的阻尼力。
也就是说,摩擦片400、旋转件300、视听设备800和驱动机构400一同转动,通过阻尼组件500与摩擦片400之间的摩擦力能够限制摩擦片400转动,由此,视听设备800在转动时,阻尼组件500能够与摩擦片400摩擦产生摩擦力,进而提供阻止视听设备800转动的阻尼力,使视听设备800转动更加平缓,并且,当视听设备800停止转动时,阻尼组件500能够提供保持视听设备800相对位置的阻尼力,进而避免视听设备800发生轻微转动。
并且,通过将阻尼组件500设置在摩擦片400的厚度方向的相对两侧,一方面可以使摩擦片400的厚度方向的两侧表面都能够与阻尼组件500摩擦产生阻尼力,接触面积更大,所产生的阻尼力更大,进而可以有效地使视听设备800转动更加平缓,另一方面可以减小姿态调节组件1的占用空间,由于摩擦片400的厚度方向的尺寸会小于其长度方向或者宽度方向的尺寸,且摩擦片400的厚度较小,通过将阻尼组件500与摩擦片400在厚度方向上排布,阻尼组件500和摩擦片400在厚度方向上的占用空间也不会过大,同时减小了姿态调节组件1在其他方向上的尺寸,姿态调节组件1的结构更加紧凑,安装所需空间可以较小,安装更加方便。
此外,调节组件600与阻尼组件500连接,调节组件600通过调节阻尼组件500对摩擦片400的夹紧力以调节阻尼力的大小。这样,可以通过调节调节组件600,进而改变阻尼组件500的夹紧力,以改变阻尼组件500和摩擦片400之间的相对摩擦力,从而改变旋转件300受到的扭矩大小,以使旋转件300能够兼顾转动流畅性和定位稳定性两个优点。
可以理解的是,在驱动机构200停止运转时,姿态调节组件1自身不驱动视听设备800相对于乘客舱改变姿态,此时驱动视听设备800相对于乘客舱改变姿态的驱动力可以为用户施加的作用力或者车辆发生震动所产生的外力。
这样,当视听设备800在转动到起始位置和终点位置之间任意位置时,阻尼组件500所产生的阻尼力可以起到固定视听设备800的作用,当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发生震动时,阻尼组件500所产生的阻尼力可以抵消车辆的震动力的至少一部分,当视听设备800有沿顺时针转动的趋势时,阻尼组件500会产生沿逆时针的阻尼力,当视听设备800有沿逆时针转动的趋势时,阻尼组件500会产生沿顺时针的在阻尼力,阻尼组件500所产生的在阻尼力能够抑制视听设备800晃动,从而避免了视听设备800的来回晃动,使视听设备800的定位更加稳定,用户体验更好。
或者,当用户推动视听设备800顺时针转动时,阻尼组件500可以产生与用户的推动力方向相反的阻尼力(即朝向逆时针方向的阻尼力),以阻止视听设备800顺时针转动,此时用户所施加的推动力需大于阻尼力才能推动视听设备800顺时针转动,且在用户推动视听设备800顺时针转动的过程中,阻尼组件500所产生的阻尼力能够始终存在,并对视听设备800的转动起到缓冲作用,使视听设备800转动更加平顺;而当用户推动视听设备800逆时针转动时,阻尼组件500可以产生与用户的推动力方向相反的阻尼力(即朝向顺时针方向的阻尼力),以阻止视听设备800逆时针转动,此时用户所施加的推动力需大于阻尼力才能推动视听设备800逆时针转动,且在用户推动视听设备800逆时针转动的过程中,阻尼组件500所产生的阻尼力能够始终存在,并对视听设备800的转动起到缓冲作用,使视听设备800转动更加平顺。
并且,驱动机构200在任何位置停止输出驱动力时,阻尼组件500都能够对摩擦片400施加摩擦力,也就是说,即便视听设备800没有转动到极限位置,阻尼组件500的阻尼力也能够始终存在,且阻尼组件500对视听设备800的阻尼力可以保持不变,进而使姿态调节组件1能够在任意位置固定视听设备800,从而能够实现视听设备800的无级转动,且阻尼力能够避免视听设备800在转动时出现异响,以满足乘客乘坐舒适性的要求。
如此,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姿态调节组件1具有传动稳定、避免视听设备800晃动和便于安装等优点。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摩擦片400的厚度方向与旋转件300的转轴轴线平行设置。这样,摩擦片400在旋转件300的轴向上的占用空间可以更小,减小了阻尼组件500和摩擦片400在旋转件300的轴向上的占用空间,进一步减小了姿态调节组件1的安装所需空间,装配更加方便。而且,这样设置使摩擦片400可以始终在同一个平面内进行转动,不仅方便阻尼组件500与摩擦片400之间的配合,而且摩擦片400的转动空间可以较小,易于布置,且可以避免摩擦片400与其他零部件发生位置干涉。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图2和图4所示,摩擦片为至少一个,阻尼组件包括多个阻尼板510和支撑件520,每个摩擦片400的厚度方向的一侧设有至少一个阻尼板510,每个摩擦片400的厚度方向的另一侧设有至少一个阻尼板510,每个摩擦片400被其厚度方向两侧的阻尼板510夹紧,支撑件520分别连接多个阻尼板510和壳体100,以固定多个阻尼板510和壳体100的相对位置
例如,多个阻尼板510包括第一阻尼板511和第二阻尼板512。第一阻尼板511和第二阻尼板512在摩擦片400的厚度方向两侧夹紧摩擦片400。并且,支撑件520和壳体100可以一体设置或者分体设置。
由此,通过支撑件520可以稳定支撑阻尼板510的位置,使阻尼板510和壳体100的相对位置保持不变,阻尼板510的固定更加可靠,而且,通过第一阻尼板511和第二阻尼板512分别和摩擦片400的厚度方向的两侧面摩擦,阻尼板510和摩擦片400的接触面积可以更大化,并且第一阻尼板511和第二阻尼板512夹持摩擦片400,进一步提高了摩擦片400与阻尼板510的摩擦力,这样,阻尼板510和摩擦片400之间的阻尼力可以较大,从而使视听设备800的转动更加平缓,且视听设备800固定不转时,阻尼力能够保持视听设备800稳定在当前位置,视听设备800更不易发生晃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摩擦片400为沿其厚度方向间隔布置的多个,多个摩擦片400包括第一摩擦片410和第二摩擦片420,多个阻尼板510还包括第三阻尼板513。
这样,第一阻尼板511和第二阻尼板512在第一摩擦片410的厚度方向两侧夹紧第一摩擦片410,第二阻尼板512和第三阻尼板513在第二摩擦片420的厚度方向两侧夹紧第二摩擦片420。
换言之,第一阻尼板511、第一摩擦片410、第二阻尼板512、第二摩擦片420和第三阻尼板513在摩擦片400的厚度方向上依次排布,更进一步地增大了摩擦片400和阻尼板510之间的接触面积,阻尼组件500对摩擦片400的阻尼力更大,对视听设备800的固定效果更好,更进一步地避免了视听设备800发生晃动,且使视听设备800的转动更加平缓。
而且,第二阻尼板512可以同时与第一摩擦片410和第二摩擦片420摩擦,有利于减少阻尼板510的数量,阻尼组件500的零部件更少且体积更小,布置更加方便。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每个阻尼板510包括弹性臂514和摩擦块515。其中,弹性臂514的材料可以为POM(Polyoxymethylene或者Polyformaldehyde,聚甲醛)或者金属镀DLC(Diamond-like carbon,类金刚石镀膜)。支撑件520与弹性臂514连接,摩擦块515与弹性臂514连接且与摩擦片400止抵。摩擦块515可以为耐磨材料制成。
其中,弹性臂514可以发生轻微的弹性形变,这样,弹性臂514不仅可以用于连接摩擦块515和支撑件520,使摩擦块515固定,而且可以通过弹性臂514补偿阻尼组件500的安装误差,例如,当阻尼组件500在摩擦片400的厚度方向上与摩擦片400存在安装误差,通过弹性臂514的形变可以将摩擦块515在摩擦片400的厚度方向上的位置进行调整,从而可以使摩擦块515与摩擦片400贴合更加紧密,装配更加方便。
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摩擦块515连接于弹性臂514的端面,摩擦块515的厚度两侧面分别超出弹性臂514的厚度两侧面。
换言之,摩擦块515的厚度方向的尺寸大于弹性臂514的厚度方向的尺寸,这样摩擦块515与摩擦片400接触后,摩擦片400不会与弹性臂514的厚度方向的两侧接触,进而避免了弹性臂514与摩擦片400摩擦而被磨损,有利于提高阻尼板510的使用寿命,并且摩擦块515设于弹性臂514的朝向摩擦片400的一端,摩擦块515能够距离摩擦片400更近,便于摩擦块515和摩擦片400止抵并摩擦,装配更加方便。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7所示,支撑件520构造有支撑臂521和连接臂522。
支撑臂521的一端连接于壳体100,支撑臂521与多个阻尼板510彼此平行地设置,连接臂522的一端连接于支撑臂521的另一端,连接臂522与支撑臂521垂直设置,多个阻尼板510连接于连接臂522的另一端。
这样,连接臂522和支撑臂521的连接强度更高,以使支撑件520能够稳定地支撑阻尼板510,而且,连接臂522能够将支撑臂521和阻尼板510间隔开,同时将摩擦片400、支撑臂521以及壳体100间隔开,避免了摩擦片400、壳体100和支撑臂521三者发生位置干涉。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7所示,连接臂522设有定位安装孔523,至少一个阻尼板510插入定位安装孔523,且多个阻尼板510通过螺纹紧固件524与连接臂522紧固。
举例而言,定位安装孔523可以沿连接臂522的厚度方向延伸,且定位安装孔523贯穿连接臂522的朝向摩擦片400的一侧表面,阻尼板510的弹性臂514的靠近连接臂522的一端设有通孔,连接臂522上设有螺纹孔,连接臂522上的螺纹孔沿弹性臂514的厚度方向延伸,当弹性臂514伸入定位安装孔523时,连接臂522上的螺纹孔和弹性臂514上的通孔相对应,螺纹紧固件524穿过连接臂522上的螺纹孔和弹性臂514上的通孔,以将弹性臂514和连接臂522固定到一起,定位安装孔523可以限制弹性臂514沿弹性臂514的厚度方向的移动,螺纹紧固件524可以避免弹性臂514脱离连接臂522,使连接臂522与弹性臂514之间连接更加可靠。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图4所示,调节组件600包括调节螺栓610、弹性件620和调节螺母630。
调节螺栓610穿过多个阻尼板510,弹性件620套设于调节螺栓610,调节螺母630与调节螺栓610螺纹连接,弹性件620的两端止抵于调节螺母630和与调节螺母630最近的阻尼板510,通过调节调节螺母630与调节螺栓610的旋紧程度以调节多个阻尼板510对摩擦片400的夹紧力。其中,弹性件620可以弹簧。
具体地,增大调节螺母630与调节螺栓610的旋紧程度时,弹性件620被压缩程度变大,弹性件620的弹性力增大,弹性件620能够压紧阻尼板510,进而使阻尼板510和摩擦片400的夹紧力变大,阻尼板510与摩擦片400之间的摩擦力也随之增大;减小调节螺母630和调节螺栓610的旋紧程度时,弹性件620被压缩程度变小,弹性件620的弹性力减小,弹性件620对阻尼板510的压紧力减小,进而使阻尼板510和摩擦片400的夹紧力变小,阻尼板510与摩擦片400之间的摩擦力也随之减小。由此,通过调节螺母630与调节螺栓610的旋紧程度即可改变阻尼组件500对摩擦片400的阻尼力,使视听设备800能够兼顾转动流畅性和定位稳定性。
进一步地,如图1-图4所示,调节螺栓610位于支撑件520和摩擦片400之间,调节螺栓610相对于支撑件520更加邻近摩擦片400。
其中,调节螺栓610穿过阻尼板510的弹性臂514,且调节螺栓610位于弹性臂514的靠近摩擦片400的一端,这样设置,在调节螺母630和调节螺栓610的旋紧程度时,弹性臂514的靠近摩擦片400的一端的变形程度可以更大,也就是说,阻尼板510和摩擦片400之间的压紧程度受到调节螺栓610的旋紧程度影响更大,通过调节螺栓610的旋紧程度,能够更快速地改变摩擦片400和阻尼板510之间的压紧程度,有利于提高调节组件600的调节效果,更有效地对阻尼板510和摩擦片400之间的摩擦力进行调节。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如图5和图6所示,旋转件300包括旋转轴310和旋转盘320。
旋转轴310可转动地安装于壳体100,旋转盘320连接于旋转轴310且与驱动机构200传动连接,旋转盘320适于固定视听设备800。
举例而言,旋转轴310的直径可以小于旋转盘320的直径,且旋转轴310和旋转盘320可以为一体件,通过驱动旋转轴310转动即可以驱动旋转盘320转动,从而可以驱动视听设备800翻转,这样设置,一方面可以使旋转轴310的体积较小,以降低旋转件300的安装占用空间,便于安装,从而能够实现减小姿态调节组件1的占用空间的目的,另一方面可以使旋转盘320的横截面积较大,这样视听设备800与旋转盘320之间有较大的连接面积,连接更加稳定可靠。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0所示,驱动机构200包括驱动器210、减速传动组件220和输出齿轮230。
驱动器210安装于壳体100,减速传动组件220与驱动器210传动连接,输出齿轮230可转动地安装于壳体100且与减速传动组件220传动连接,旋转轴310穿过输出齿轮230且旋转盘320与输出齿轮230传动连接。其中,摩擦片400连接于旋转盘320和输出齿轮230中的至少一个。
其中,驱动机构200可以根据实际需求使用直驱、一级减速系统、二级减速系统或者三级减速系统等。其中,减速传动组件220可选择齿轮运动副、行星轮运动副、蜗杆223齿轮运动副、齿轮齿条运动副、直齿轮或者涡轮蜗杆223运动副。
举例而言,驱动器210可以为电机,减速传动组件220可以为涡轮蜗杆223运动副,用户需要翻转视听设备800时,可以开启电机,电机产生驱动力驱动涡轮蜗杆223转动,涡轮蜗杆223将动力传递至输出齿轮230,并通过输出齿轮230带动旋转件300转动,从而驱动视听设备800翻转,减速传动组件220能够减小驱动器210传递到输出齿轮230的转速,且提高驱动器210传递到输出齿轮230的扭矩,以使视听设备800转动更为平稳。
另外,摩擦片400可以与旋转盘320连接到一起,或者,摩擦片400也可以与输出齿轮230连接到一起,再或者,摩擦片400也可以同时与旋转盘320以及输出齿轮230连接到一起,这样,摩擦片400可以跟随旋转盘320和输出齿轮230一同转动,也即,摩擦片400、旋转盘320、输出齿轮230和视听设备800一同转动,通过阻尼组件500限制摩擦片400的转动,即可以间接限制视听设备800的转动,以使视听设备800转动更加平缓,且停止转动时位置固定更加稳定,不易发生晃动,用户使用体验更好。
进一步地,输出齿轮230和旋转盘320一体成型,摩擦片400与旋转盘320连接。其中,摩擦片400也可以与旋转盘320一体成型,这样,可以增大输出齿轮230与旋转盘320之间的连接强度,以及增大摩擦片400与旋转盘320之间的连接强度,输出齿轮230和旋转盘320的连接处的结构不易损坏,使用寿命更长,并且,驱动机构200的动力可以通过输出齿轮230直接传递至旋转盘320,输出齿轮230和旋转盘320之间没有响应误差,响应速度更快,姿态调节组件1的调节精度更高。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图3所示,摩擦片400为多个且包括第一摩擦片410和第二摩擦片420,第一摩擦片410和第二摩擦片420分别连接于旋转盘320的厚度两侧面。
这样,不仅可以增大摩擦片400与阻尼板510的接触面积,以使阻尼组件500对摩擦片400的阻尼力更大,更有效地避免视听设备800发生晃动,而且,第一摩擦片410和第二摩擦片420都直接与旋转盘320连接到一起,第一摩擦片410和旋转盘320之间的连接强度,以及第二摩擦片420和旋转盘320之间的连接强度都较高,另外,还可以通过旋转盘320将第一摩擦片410和第二摩擦片420沿旋转盘320的厚度方向间隔开,以便于多个阻尼板510同时与第一摩擦片410和第二摩擦片420接触并产生摩擦力,结构设置更加合理。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输出齿轮230和旋转盘320分体设置,摩擦片400与输出齿轮230连接。
也就是说,输出齿轮230和旋转盘320为两个单独的部件分别加工成型,然后再组装到一起进行传动,单个输出齿轮230的体积和单个旋转盘320的体积可以较小,加工更加方便。另外,摩擦片400和输出齿轮230连接,通过阻尼组件500与摩擦片400摩擦产生的阻尼力可以直接作用于输出齿轮230,以使输出齿轮230的转动更加平缓,或者使输出齿轮230停止转动,并通过阻尼力使输出齿轮230不发生晃动,进而避免旋转件300和视听设备800发生晃动。
当然,可以理解的是,输出齿轮230和旋转盘320分体设置,摩擦片400也可以与输出齿轮230连接。
进一步地,旋转盘320和输出齿轮230中的一个设有传动凸起且另一个设有传动凹槽,传动凸起配合于传动凹槽以使输出齿轮230带动旋转盘320转动。
举例而言,旋转盘320可以设有传动凸起,输出齿轮230可以设有传动凹槽。传动凸起可以设于旋转盘320的朝向输出齿轮230的一侧,且传动凸起可以多个,多个传动凸起沿旋转轴310的轴向间隔排布。传动凹槽可以设于输出齿轮230的朝向旋转盘320的一侧,且传动凹槽为多个,多个传动凸起一一对应地插入多个传动凹槽,从而可以利用输出齿轮230带动旋转盘320转动,以驱动视听设备800进行翻转。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0所示,减速传动组件220包括第一齿轮221、第二齿轮222和蜗杆223。
驱动器210为电机,第一齿轮221和电机的电机轴传动连接,第一齿轮221可以过盈地套设于电机的电机轴,第二齿轮222和第一齿轮221啮合,第一齿轮221的直径小于第二齿轮222的直径,蜗杆223于第二齿轮222传动连接,输出齿轮230的外周面设有螺纹,蜗杆223和输出齿轮230的螺纹啮合。
由此,第一齿轮221、第二齿轮222和蜗杆223进行两级减速,能够减小驱动器210传递到输出齿轮230的转速,且提高驱动器210传递到输出齿轮230的扭矩,以使视听设备800转动更为平稳。
其中,第一齿轮221的轴向、第二齿轮222的轴向和蜗杆223的轴向彼此平行且垂直于旋转件300的转动轴线,这样不仅便于减速传动组件220向输出齿轮230进行动力传递,而且可以减小减速传动组件220和输出齿轮230的安装所需空间,减速传动组件220和输出齿轮230的结构更加紧凑,装配更加方便。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如图5-图7所示,壳体100设有限位孔110,旋转盘320的朝向壳体100的一侧设有限位柱321,限位柱321可滑动地配合于限位孔110,以限制视听设备800相对于壳体100的转动范围。
也就是说,限位孔110的长度方向的两端是旋转盘320的转动的极限位置,也就是视听设备800沿顺时针方向和逆时针方向的转动极限位置。由此,当视听设备800向主驾驶转动到极限位置时,限位柱321会与限位孔110的一端的孔壁止抵,视听设备800则不能继续向主驾驶转动,当视听设备800向副驾驶转动到极限位置时,限位柱321会与限位孔110的另一端的孔壁止抵,视听设备800则不能继续向副驾驶转动,且当视听设备800转动到极限位置时,驱动机构200会停止运转,减速传动组件220能够自锁,从而使视听设备800能够保持在极限位置不变,这样可以避免视听设备800转动过度。
并且,限位柱321的中心轴线和旋转件300的转动轴线不重合,这样可以避免限位柱321在旋转件300转动时只沿限位柱321的周向进行转动,限位柱321的位置会发生变化,而通过限位孔110可以限制限位柱321的移动位置,从而间接对旋转盘320的转动范围进行限制,以使视听设备800在合适的角度范围内进行转动,进一步避免视听设备800转动过度,用户的使用体验更好。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如图5-图7和图9所示,壳体100设有定位孔120,旋转盘320的朝向壳体100的一侧设有定位柱322,定位柱322插入定位孔120,由此,可以利用壳体100的定位孔120和旋转盘320的定位柱322的配合对旋转盘320进行预定位,以简化旋转盘320与壳体100之间的装配步骤,装配更加简单,装配效率更高。
并且,定位柱322的中心轴线、定位孔120的中心轴线和旋转件300的转动轴线重合,这样,定位柱322会跟随旋转件300的转动而转动,且定位柱322只沿自身的周向转动,也就是说,定位柱322只在定位孔120内进行转动,定位柱322与定位孔120在定位柱322的径向和轴向上的相对位置不会发生变化,定位孔120不会阻挡定位柱322转动,定位柱322的转动则不会干涉旋转件300的转动,以使旋转件300转动更加稳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姿态调节组件1还包括轴向止挡件700。
轴向止挡件700可拆卸地安装于旋转轴310,壳体100的至少一部分在旋转轴310的轴向上位于旋转盘320和轴向止挡件700之间。
其中,轴向止挡件700可以为螺母,旋转轴310的远离旋转盘320的一端的外周面可以设有螺纹,轴向止挡件700可以与旋转轴310的远离旋转盘320的一端通过螺纹配合,通过设置轴向止挡件700可以在旋转轴310的轴向上对旋转件300进行限位,使旋转件300在其轴向与壳体100之间固定较为可靠,避免旋转件300沿其轴向相对壳体100发生位移,进而可以避免视听设备800相对于壳体100的轴向发生晃动,从而更有效地避免了视听设备800发生晃动。
举例而言,轴向止挡件700和壳体100的一部分之间还可以设置压簧,压簧套设于旋转轴310且在轴向止挡件700和壳体100之间被压缩,压簧可以将旋转盘320压紧于壳体100,进而起到消除旋转盘320和壳体100在旋转盘320的轴向间隙的作用,进一步提高了姿态调节组件1的调节稳定性,减小了视听设备800沿旋转盘320的的轴向发生晃动的几率。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如图3、图5和图6所示,旋转盘320的背向壳体100的一侧设有支撑筋323,支撑筋323的上侧面与旋转盘320的背向壳体100的一侧面的夹角为钝角,支撑筋323与视听设备800连接,以使视听设备800的中心轴线与旋转盘320的背向壳体100的一侧面的夹角为钝角。
其中,视听设备800的朝向旋转盘320的一侧可以设有安装支架810,安装支架810与支撑筋323连接固定到一起,通过将支撑筋323的上侧面与旋转盘320的背向壳体100的一侧面的夹角为钝角,车载视听设备2安装到仪表台上后,视听设备800可以向上仰起一定的角度,以使乘客或者驾驶员能够更加方便地观察视听设备800,进一步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和图9所示,壳体100可以包括上盖130和下盖140,上盖130和下盖140之间可以通过螺栓连接,上盖130位于视听设备800和下盖140之间。
其中,轴向止挡件700位于下盖140的背向上盖130的一侧,轴向止挡件700位于上盖130的背向下盖140的一侧,支撑件520与下盖140连接。并且,下盖140的朝向上盖130的一侧构造有用于固定驱动器210的第一支架141以及用于固定减速传动组件220的第二支架142,上盖130和第二支架142之间可以通过螺栓连接,限位孔110和定位孔120构造于上盖130,上盖130的朝向下盖140的一侧还构造有驱动器限位柱131,用于将驱动器210压紧于第一支架141,避免驱动器210和第一支架141分离。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载视听设备2,车载视听设备2包括视听设备800和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的姿态调节组件1。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载视听设备2,通过利用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的姿态调节组件1,具有传动稳定、避免视听设备800晃动和便于安装等优点。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车辆包括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的车载视听设备2。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通过利用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的车载视听设备2,具有传动稳定、避免视听设备800晃动和便于安装等优点。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姿态调节组件1、车载视听设备2和车辆的其他构成以及操作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已知的,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6)

1.一种姿态调节组件,其特征在于,应用于车载视听设备,所述姿态调节组件包括:
壳体;
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安装于所述壳体;
旋转件,所述旋转件与所述驱动机构传动连接,所述旋转件适于固定视听设备,所述旋转件由所述驱动机构驱动以带动所述视听设备相对于所述壳体转动;
摩擦片,所述摩擦片连接于所述旋转件和所述驱动机构中的至少一个且随所述视听设备相对于所述壳体转动;
阻尼组件,所述阻尼组件连接于所述壳体且夹紧所述摩擦片,所述阻尼组件通过与所述摩擦片之间的摩擦力形成保持所述旋转件和所述壳体相对位置的阻尼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姿态调节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组件在所述摩擦片的厚度方向两侧夹紧所述摩擦片。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姿态调节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摩擦片的厚度方向与所述旋转件的转轴轴线平行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姿态调节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调节组件,所述调节组件与所述阻尼组件连接,所述调节组件通过调节所述阻尼组件对所述摩擦片的夹紧力以调节所述阻尼力的大小。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姿态调节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摩擦片为至少一个;
所述阻尼组件包括多个阻尼板和支撑件,每个所述摩擦片的厚度方向的一侧设有至少一个阻尼板,每个所述摩擦片的厚度方向的另一侧设有至少一个阻尼板,每个所述摩擦片被其厚度方向两侧的阻尼板夹紧,所述支撑件分别连接多个所述阻尼板和所述壳体,以固定多个所述阻尼板和所述壳体的相对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姿态调节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摩擦片为沿其厚度方向间隔布置的两个,包括第一摩擦片和第二摩擦片;
所述阻尼组件包括第一阻尼板、第二阻尼板、第三阻尼板和支撑件,所述第一阻尼板和所述第二阻尼板在所述第一摩擦片的厚度方向两侧夹紧所述第一摩擦片,所述第二阻尼板和所述第三阻尼板在所述第二摩擦片的厚度方向两侧夹紧所述第二摩擦片,所述支撑件分别连接第一阻尼板、第二阻尼板、第三阻尼板和所述壳体,以固定第一阻尼板、第二阻尼板、第三阻尼板和所述壳体的相对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姿态调节组件,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阻尼板包括:
弹性臂,所述支撑件与所述弹性臂连接;
摩擦块,所述摩擦块与所述弹性臂连接且与所述摩擦片止抵。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姿态调节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组件包括:
调节螺栓,所述调节螺栓穿过多个所述阻尼板;
弹性件,所述弹性件套设于所述调节螺栓;
调节螺母,所述调节螺母与所述调节螺栓螺纹连接,所述弹性件的两端止抵于所述调节螺母和所述阻尼板,通过调节所述调节螺母与所述调节螺栓的旋紧程度以调节多个所述阻尼板对所述摩擦片的夹紧力。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姿态调节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的两端止抵于所述调节螺母和与所述调节螺母最近的阻尼板。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姿态调节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件包括:
旋转轴,所述旋转轴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壳体;
旋转盘,所述旋转盘连接于所述旋转轴且与所述驱动机构传动连接,所述旋转盘适于固定所述视听设备;
所述驱动机构包括:
驱动器,所述驱动器安装于所述壳体;
减速传动组件,所述减速传动组件与所述驱动器传动连接;
输出齿轮,所述输出齿轮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壳体且与所述减速传动组件传动连接,所述旋转轴穿过所述输出齿轮且所述旋转盘与所述输出齿轮传动连接;
轴向止挡件,所述轴向止挡件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旋转轴,所述壳体的至少一部分在所述旋转轴的轴向上位于所述旋转盘和所述轴向止挡件之间;
其中,所述摩擦片连接于所述旋转盘和所述输出齿轮中的至少一个。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姿态调节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摩擦片为多个且包括第一摩擦片和第二摩擦片,所述第一摩擦片和所述第二摩擦片分别连接于所述旋转盘的厚度两侧面。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姿态调节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齿轮和所述旋转盘分体设置,所述摩擦片与所述输出齿轮连接。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姿态调节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设有限位孔,所述旋转盘的朝向所述壳体的一侧设有限位柱,所述限位柱可滑动地配合于所述限位孔,以限制所述视听设备相对于所述壳体的转动范围;
其中,所述限位柱的中心轴线和所述旋转件的转动轴线不重合。
14.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姿态调节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设有定位孔,所述旋转盘的朝向所述壳体的一侧设有定位柱,所述定位柱插入所述定位孔;
其中,所述定位柱的中心轴线、所述定位孔的中心轴线和所述旋转件的转动轴线重合。
15.一种车载视听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视听设备;
根据权利要求1-14中任一项所述的姿态调节组件。
16.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车载视听设备。
CN202221671411.XU 2022-06-30 2022-06-30 姿态调节组件、车载视听设备和车辆 Active CN21777852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671411.XU CN217778525U (zh) 2022-06-30 2022-06-30 姿态调节组件、车载视听设备和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671411.XU CN217778525U (zh) 2022-06-30 2022-06-30 姿态调节组件、车载视听设备和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778525U true CN217778525U (zh) 2022-11-11

Family

ID=839373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671411.XU Active CN217778525U (zh) 2022-06-30 2022-06-30 姿态调节组件、车载视听设备和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77852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889822B (zh) 转向器的齿条拉杆支撑装置
US7658125B2 (en) Steering device
CN1319797C (zh) 倾斜转向装置
JP4325403B2 (ja) 電動式ステアリングコラム装置
CN101670794A (zh) 用于车辆的动力座椅设备
JPWO2007046436A1 (ja) ステアリングコラム装置
JP2009511359A (ja) 自動車用駆動システム、駆動モジュール及びバックミラーユニット
CN217778525U (zh) 姿态调节组件、车载视听设备和车辆
CN209813861U (zh) 用于调节显示终端的执行机构和车辆
JP4528812B2 (ja) ウィンドウレギュレータ
CN111121161B (zh) 导风板组件及空调器
CN217778522U (zh) 姿态调节组件、车载显示终端和车辆
CN217374354U (zh) 视听设备的姿态调节组件、车载视听设备和车辆
JP5076383B2 (ja) 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CN217374362U (zh) 姿态调节组件、车载视听设备和车辆
WO2012093712A1 (ja) 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CN217374360U (zh) 姿态调节组件、车载显示终端和车辆
KR20210102702A (ko) 차량용 거치대
CN216391208U (zh) 一种用于车载摄像头的角度调节定位装置
CN219214885U (zh) 显示终端安装支撑装置及车载屏幕
CN216580683U (zh) 一种转向柱角度调节补偿系统
CN219325781U (zh) 一种车载显示屏的转动机构和车辆
KR102524793B1 (ko) 자동차용 틸팅-텔레스코픽 스티어링 컬럼
CN218228861U (zh) 姿态调节组件、车载显示终端和车辆
CN221039633U (zh) 抬头显示装置及载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