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778473U - 一种排水抢险车车厢及排水抢险车 - Google Patents

一种排水抢险车车厢及排水抢险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778473U
CN217778473U CN202222198095.5U CN202222198095U CN217778473U CN 217778473 U CN217778473 U CN 217778473U CN 202222198095 U CN202222198095 U CN 202222198095U CN 217778473 U CN217778473 U CN 21777847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rriage
drainage emergency
tail
drainage
cylind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198095.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舜羽
黄彬
林进添
郑茂轮
欧阳联格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an Qiaolong Emergency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ujian Qiaolong Emergency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an Qiaolong Emergency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jian Qiaolong Emergency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198095.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77847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77847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77847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raffic Control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排水抢险车车厢及排水抢险车,包括尾门翻转机构,尾门翻转机构安装在排水抢险车的车架上;尾门翻转机构包括尾门、翻转油缸、举升油缸以及连杆,排水抢险车车厢的尾部设置有尾门,翻转油缸的一端与车架铰接,翻转油缸的另一端与尾门铰接,连杆的一端与车架铰接,连杆的另一端与尾门铰接,举升油缸的一端与车架铰接,举升油缸的另一端与连杆铰接,翻转油缸与举升油缸相配合使尾门翻转或升降,尾门用于打开或者关闭排水抢险车车厢,尾门还用于供移动泵站进入或者离开排水抢险车车厢。仅通过控制尾门翻转机构就可使移动泵站进入或者离开排水抢险车车厢,操作简单灵活。

Description

一种排水抢险车车厢及排水抢险车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排水抢险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排水抢险车车厢及排水抢险车。
背景技术
随着洪涝灾害的频繁发生,排水抢险车逐渐成为应急抢险装备中用于应急排水作业主要装备。排水抢险车可适用于公路隧道、立交桥及下穿桥积水排除等城市内涝救援,也可进行农田水渠灌水等抗旱调水作业。
现有排水抢险车车厢的尾部设置有箱门,通过箱门打开或者关闭车厢。排水抢险车车厢内放置有移动泵站,移动泵站需要依靠爬梯进入或者离开车厢。在实际使用时,当移动泵站需要离开车厢时,需要先打开箱门,之后使用爬梯离开车厢;当移动泵站需要重新进入车厢时,需要先保证箱门打开,之后,使用爬梯进入车厢,最后,关闭箱门。需要箱门与爬梯相配合使移动泵站进入或者离开车厢,操作复杂。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排水抢险车车厢及排水抢险车,用于解决要箱门与爬梯相配合使移动泵站进入或者离开车厢,操作复杂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发明人提供了一种排水抢险车车厢,包括尾门翻转机构,尾门翻转机构安装在排水抢险车的车架上;尾门翻转机构包括尾门、翻转油缸、举升油缸以及连杆,排水抢险车车厢的尾部设置有尾门,翻转油缸的一端与车架铰接,翻转油缸的另一端与尾门铰接,连杆的一端与车架铰接,连杆的另一端与尾门铰接,举升油缸的一端与车架铰接,举升油缸的另一端与连杆铰接,翻转油缸与举升油缸相配合使尾门翻转或升降,尾门用于打开或者关闭排水抢险车车厢,尾门还用于供移动泵站进入或者离开排水抢险车车厢。
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杆包括两个连接片,两个连接片间隔设置,两个连接片包括三个铰接端,铰接端通过销轴铰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接片包括T形连接片或者Y形连接片。
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杆还包括加强筋,两个连接片上设置有加强筋,加强筋用于加强两个连接片。
在一些实施例中,加强筋包括第一加强筋以及第二加强筋,第一加强筋与两个连接片的加强侧连接且覆盖加强侧,第二加强筋设置在两个连接片之间且与第一加强筋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车架包括支撑座,支撑座与车架的大梁连接;翻转油缸的一端与支撑座铰接,连杆的一端与支撑座铰接,举升油缸的一端与支撑座铰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排水抢险车车厢还包括连接梁,支撑座设置有两个,两个支撑座间隔设置且之间设置连接梁,连接梁用于加强固定支撑座。
在一些实施例中,排水抢险车车厢还包括车厢本体以及移动泵站,移动泵站放置在车厢本体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车厢本体的底部具有槽体,槽体形成容纳腔,容纳腔用于放置水管。
区别于现有技术,上述技术方案在排水抢险车车厢的尾部仅设置有尾门翻转机构,尾门可直接当做箱门使用。在实际使用时,通过翻转油缸、举升油缸以及连杆对尾门的共同作用下尾门翻转或者升降,尾门一方面可以打开或者关闭排水抢险车车厢,另一方面可以作为爬梯供移动泵站进入或者离开排水抢险车车厢。因此,仅通过控制尾门翻转机构就可使移动泵站进入或者离开排水抢险车车厢,操作简单灵活。
为实现上述目的,发明人还提供了一种排水抢险车,包括车辆底盘、驾驶舱以及发明人上述提供的任一项的排水抢险车车厢,排水抢险车车厢安装在车辆底盘上。
区别于现有技术,上述技术方案在排水抢险车车厢的尾部仅设置有尾门翻转机构,尾门可直接当做箱门使用。在实际使用时,通过翻转油缸、举升油缸以及连杆对尾门的共同作用下尾门翻转或者升降,尾门一方面可以打开或者关闭排水抢险车车厢,另一方面可以作为爬梯供移动泵站进入或者离开排水抢险车车厢。因此,仅通过控制尾门翻转机构就可使移动泵站进入或者离开排水抢险车车厢,操作简单灵活。
上述实用新型内容相关记载仅是本申请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让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更清楚地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而可以依据说明书的文字及附图记载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申请的上述目的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易于理解,以下结合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及附图进行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仅用于示出本申请具体实施方式以及其他相关内容的原理、实现方式、应用、特点以及效果等,并不能认为是对本申请的限制。
在说明书附图中:
图1为具体实施方式所述排水抢险车的整车示意图;
图2为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移动泵站在车厢的状态图;
图3为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移动泵站在尾门翻转机构的状态图;
图4为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移动泵站通过尾门翻转机构下车时的状态图;
图5为具体实施方式所述尾门翻转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具体实施方式所述尾门翻转机构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7为具体实施方式所述尾门翻转机构的左视图;
图8为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翻转油缸翻转的状态图;
图9为具体实施方式所述举升油缸举升的状态图;
图10为具体实施方式所述尾门翻转机构的状态图;
图11为具体实施方式所述连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具体实施方式所述连杆的俯视图。
图13为图12中A-A的剖视图;
图14为具体实施方式所述排水抢险车车厢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具体实施方式所述排水抢险车车厢的另一结构示意图。上述各附图中涉及的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驾驶舱;
2、排水抢险车车厢;
21、车厢本体;
211、槽体;
22、移动泵站;
3、尾门翻转机构;
31、尾门;
311、尾门正面;
312、尾门背面;
32、翻转油缸;
33、举升油缸;
34、连杆;
341、连接片;
3411、铰接端;
342、销轴;
343、加强筋;
3431、第一加强筋;
3432、第二加强筋;
344、加强侧;
9、支撑座;
10、连接梁;
a、第一状态;
b、第二状态;
c、第三状态;
d、第四状态。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申请可能的应用场景,技术原理,可实施的具体方案,能实现目的与效果等,以下结合所列举的具体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本文所记载的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各个位置出现的“实施例”一词并不一定指代相同的实施例,亦不特别限定其与其它实施例之间的独立性或关联性。原则上,在本申请中,只要不存在技术矛盾或冲突,各实施例中所提到的各项技术特征均可以以任意方式进行组合,以形成相应的可实施的技术方案。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技术术语的含义与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对相关术语的使用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而不是旨在限制本申请。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用语“和/或”是一种用于描述对象之间逻辑关系的表述,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表示:存在A,存在B,以及同时存在A和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逻辑关系。
在本申请中,诸如“第一”和“第二”之类的用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实际的数量、主次或顺序等关系。
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在本申请中,语句中所使用的“包括”、“包含”、“具有”或者其他类似的表述,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这些表述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或者产品中还可以存在另外的要素,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或者产品中不仅可以包括那些限定的要素,而且还可以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或者产品所固有的要素。
与《审查指南》中的理解相同,在本申请中,“大于”、“小于”、“超过”等表述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表述理解为包括本数。此外,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包括两个),与之类似的与“多”相关的表述亦做此类理解,例如“多组”、“多次”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所使用的与空间相关的表述,诸如“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垂直”“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是基于具体实施例或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的具体实施例或便于读者理解,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部件必须具有特定的位置、特定的方位、或以特定的方位构造或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实施例的限制。
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或限定,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所使用的“安装”“相连”“连接”“固定”“设置”等用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所述“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设置;其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也可以是通信连接;其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其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用语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请参阅图1,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排水抢险车,包括车辆底盘、驾驶舱1以及排水抢险车车厢2,排水抢险车车厢2安装在车辆底盘上。
车辆底盘是指车上由传动系、行驶系、转向系和制动系四部分组成的组合。
驾驶舱1与车辆底盘连接,驾驶舱1供驾驶者乘坐并操作整车移动或者作业等等。
排水抢险车车厢2安装在车辆底盘上,排水抢险车车厢2在驾驶舱1的后方,排水抢险车车厢2内中空,可安装或者放置各种设备。
区别于现有技术,上述技术方案在排水抢险车车厢2的尾部仅设置有尾门翻转机构3,尾门31可直接当做箱门使用。在实际使用时,通过翻转油缸32、举升油缸33以及连杆34对尾门31的共同作用下尾门31翻转或者升降,尾门31一方面可以打开或者关闭排水抢险车车厢2,另一方面可以作为爬梯供移动泵站22进入或者离开排水抢险车车厢2。因此,仅通过控制尾门翻转机构3就可使移动泵站22进入或者离开排水抢险车车厢2,操作简单灵活。
请参阅图2至图10,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排水抢险车车厢2,包括尾门翻转机构3,尾门翻转机构3安装在排水抢险车的车架上;尾门翻转机构3包括尾门31、翻转油缸32、举升油缸33以及连杆34,排水抢险车车厢2的尾部设置有尾门31,翻转油缸32的一端与车架铰接,翻转油缸32的另一端与尾门31铰接,连杆34的一端与车架铰接,连杆34的另一端与尾门31铰接,举升油缸33的一端与车架铰接,举升油缸33的另一端与连杆34铰接,翻转油缸32与举升油缸33相配合使尾门31翻转或升降,尾门31用于打开或者关闭排水抢险车车厢2,尾门31还用于供移动泵站22进入或者离开排水抢险车车厢2。
在排水抢险车车厢2的尾部仅设置有一个尾门翻转机构3。尾门翻转机构3可作为排水抢险车车厢2的箱门,通过尾门翻转机构3可打开或者关闭排水抢险车车厢2,取消了原本的箱门,在使用时操作更加简单。具体地,在排水抢险车的车架上安装有尾门翻转机构3,尾门翻转机构3用于供移动泵站22上车或者下车。如图5至图7所示,尾门翻转机构3包括尾门31、翻转油缸32、举升油缸33以及连杆34,尾门31包括尾门正面311以及尾门背面312,翻转油缸32的另一端与尾门背面312铰接,连杆34的另一端与尾门31的底部连接。由此,在翻转油缸32、连杆34以及举升油缸33的共同作用下使尾门31翻转或升降供移动泵站22进入或者离开排水抢险车车厢2。
如图1、图2及图7所示,移动泵站22处于停车状态,此时,尾门翻转机构3处于初始状态,即尾门31贴合排水抢险车车厢2,排水抢险车车厢2处于关闭状态。如图3及图8所示,当移动泵站22需要作业时,先使翻转油缸32驱动尾门31旋转至水平,再将移动泵站22移动至尾门31上。之后,如图9所示,举升油缸33驱动尾门31沿着竖直方向下降。最后,如图4所示,翻转油缸32驱动尾门31触地,最后将移动泵站22从尾门31移动至地面上。由此,完成移动泵站22的下车。如图10所示,当移动泵站22作业完成,需要上车时,将移动泵站22移动至尾门31上后,举升油缸33不动,翻转油缸32推动,可实现从第一状态a翻转到第二状态b状态。之后,翻转油缸32不动,举升油缸33推动,可实现第二状态b平移到第三状态c。此时,将移动泵站22移动至排水抢险车车厢2内,移动泵站22恢复原状。最后,举升油缸33不动,翻转油缸32推动,可实现第三状态c翻转到第四状态d,由此,尾门31恢复原状。
在一些实施例中,尾门31与排水抢险车车厢2的尾部密封设置。由于使用尾门翻转机构3直接替代原来的箱门,由此,为了保证尾门翻转机构3与排水抢险车车厢2的密封性,在排水抢险车车厢2的尾部设置有密封圈,通过密封圈与尾门31密封连接。在其他实施例中,排水抢险车车厢2上还设置有锁止机构,尾门31关闭排水抢险车车厢2时,锁止机构锁止尾门31;尾门31打开排水抢险车车厢2时,锁止机构取消锁止。为了防止油缸失效,造成排水抢险车车厢2处于打开状态,在排水抢险车车厢2上还设置有锁止机构。在实际使用时,当尾门31贴合排水抢险车车厢2后,再通过锁止机构锁止尾门31。当需要打开排水抢险车车厢2时,先取消锁止机构的锁止,再打开尾门31。
通过设置尾门翻转机构3替代原有的排水抢险车车厢2的箱门,操作更加简单。并且尾门翻转机构3方便移动泵站22上车以及下车。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如图11所示,可选地,连杆34包括两个连接片341,两个连接片341间隔设置,两个连接片341包括三个铰接端3411,铰接端3411通过销轴342铰接。
连接片341可以为不锈钢材质或者合金材质等等,两个连接片341间隔设置,每个连接片341形状一样,包括三个铰接端3411。具体地,以其中一个连接片341为例,在连接片341的是三个端点处开设有第一通孔。另一连接片341在第一通孔对应位置开设有第二通孔。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通过销轴342与尾门31、举升油缸33或者车架铰接。其中,以举升油缸33的铰接为例,将举升油缸33的另一端置于两个连接片341之间,即处于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之间,之后,将销轴342穿过第一通孔、举升油缸33的另一端以及第二通孔完成铰接。
通过设置连杆34包括两个连接片341,利用两个连接片341的铰接端3411与其他结构完成铰接,其结构简单。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可选地,连接片341包括T形连接片或者Y形连接片。
连接片231包括T形连接片或者Y形连接片。T形或者Y形都具有三个端点,三个端点对应三个铰接端3411,方便销轴342连接。此外,T形或者Y形相比其他形状,结构简单且具有足够支撑力。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可选地,如图11至图13所示,连杆34还包括加强筋343,两个连接片341上设置有加强筋343,加强筋343用于加强两个连接片341。
由于两个连接片341间仅通过销轴342连接,长期使用后容易变形,因此,在两个连接片341上设置有加强筋343,用于加强两个连接片341间的连接。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可选地,如图11至图13所示,如图加强筋343包括第一加强筋3431以及第二加强筋3432,第一加强筋3431与两个连接片341的加强侧344连接,第二加强筋3432设置在两个连接片341之间且与第一加强筋3431连接。
第一加强筋3431与两个连接片341的加强侧344连接且覆盖加强侧344,以加强两个连接片341侧边的连接。第二加强筋3432置于连接片341之间且与第一加强筋3431连接,以加强两个连接片341的内部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在两个连接片341的加强侧344对应的另一侧设置有第三加强筋343,以加固两个连接片341侧边的连接。
通过设置第一加强筋3431以及第二加强筋3432加强连接片341侧边以及内部的连接,避免连杆34长期使用变形,延长连杆34的使用寿命。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可选地,如图6所示,车架包括支撑座9,支撑座9与车架的大梁连接;翻转油缸32的一端与支撑座9铰接,连杆34的一端与支撑座9铰接,举升油缸33的一端与支撑座9铰接。
翻转油缸32、连杆34以及举升油缸33通过支撑座9与车架铰接。支撑座9安装在车架的大梁上,支撑座9用于铰接翻转油缸32、连杆34以及举升油缸33。可选地,翻转油缸32的一端、连杆34的一端以及举升油缸33的一端通过各自的铰接座与支撑座9连接。
通过设置支撑座9支撑翻转油缸32、连杆34以及举升油缸33,以加固翻转油缸32、连杆34以及举升油缸33与支架的连接。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可选地,如图6所示,排水抢险车车厢2还包括连接梁10,支撑座9设置有两个,两个支撑座9间隔设置且之间设置连接梁10,连接梁10用于加强固定支撑座9。
一个支撑座9对应一组的翻转油缸32、连杆34以及举升油缸33,为了更好地使尾门31翻转或者升降,设置有两个支撑座9。两个支撑座9间隔设置且之间通过连接梁10连接。由于设置了两个支撑座9,两个支撑座9存在间隙,间隙处的支撑力不够。因此,设置有连接梁10加强固定支撑座9。具体地,连接梁10的一端与其中一支撑座9连接,连接梁10的另一端与另一支撑座9连接。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可选地,如图14及图15所示,排水抢险车车厢2还包括车厢本体21以及移动泵站22,移动泵站22放置在车厢本体21内。
移动泵站22包括两种状态,一种状态是停车状态,此时,移动泵站22处于车厢本体21内且移动泵站22靠近尾门翻转机构3。另一种状态是作业状态,此时,移动泵站22下车在地面上进行排水作业。移动泵站22放置在车厢本体21内,即表示移动泵站22处于停车状态。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可选地,如图14所示,车厢本体21的底部具有槽体211,槽体211形成容纳腔,容纳腔用于放置水管。
在车厢本体21的底部具有槽体211,利用槽体211来放置水管,在保证能放置更多水管的同时,不占据排水抢险车车厢2的空间。在拿取时,直接从排水抢险车车厢2的尾部拿取即可,操作方便。
区别于现有技术,上述技术方案在排水抢险车车厢2的尾部仅设置有尾门翻转机构3,尾门31可直接当做箱门使用。在实际使用时,通过翻转油缸32、举升油缸33以及连杆34对尾门31的共同作用下尾门31翻转或者升降,尾门31一方面可以打开或者关闭排水抢险车车厢2,另一方面可以作为爬梯供移动泵站22进入或者离开排水抢险车车厢2。因此,仅通过控制尾门翻转机构3就可使移动泵站22进入或者离开排水抢险车车厢2,操作简单灵活。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尽管在本申请的说明书文字及附图中已经对上述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并不能因此限制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凡是基于本申请的实质理念,利用本申请说明书文字及附图记载的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替换或修改产生的技术方案,以及直接或间接地将以上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实施于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等,均包括在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排水抢险车车厢,其特征在于,包括:
尾门翻转机构,尾门翻转机构安装在排水抢险车的车架上;
所述尾门翻转机构包括尾门、翻转油缸、举升油缸以及连杆,排水抢险车车厢的尾部设置有所述尾门,所述翻转油缸的一端与所述车架铰接,所述翻转油缸的另一端与所述尾门铰接,所述连杆的一端与所述车架铰接,所述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尾门铰接,所述举升油缸的一端与所述车架铰接,所述举升油缸的另一端与所述连杆铰接,所述翻转油缸与所述举升油缸相配合使所述尾门翻转或升降,所述尾门用于打开或者关闭所述排水抢险车车厢,所述尾门还用于供移动泵站进入或者离开所述排水抢险车车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水抢险车车厢,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包括两个连接片,两个所述连接片间隔设置,两个所述连接片包括三个铰接端,所述铰接端通过销轴铰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排水抢险车车厢,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片包括T形连接片或者Y形连接片。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排水抢险车车厢,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还包括加强筋,两个所述连接片上设置有所述加强筋,所述加强筋用于加强两个所述连接片。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排水抢险车车厢,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筋包括第一加强筋以及第二加强筋,所述第一加强筋与两个所述连接片的加强侧连接且覆盖所述加强侧,所述第二加强筋设置在两个所述连接片之间且与所述第一加强筋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水抢险车车厢,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包括支撑座,所述支撑座与所述车架的大梁连接;
所述翻转油缸的一端与所述支撑座铰接,所述连杆的一端与所述支撑座铰接,所述举升油缸的一端与所述支撑座铰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排水抢险车车厢,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抢险车车厢还包括连接梁,所述支撑座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支撑座间隔设置且之间设置所述连接梁,所述连接梁用于加强固定所述支撑座。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水抢险车车厢,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抢险车车厢还包括车厢本体以及移动泵站,所述移动泵站放置在所述车厢本体内。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排水抢险车车厢,其特征在于,所述车厢本体的底部具有槽体,所述槽体形成容纳腔,所述容纳腔用于放置水管。
10.一种排水抢险车,其特征在于,包括:
车辆底盘;
驾驶舱;
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排水抢险车车厢,所述排水抢险车车厢安装在所述车辆底盘上。
CN202222198095.5U 2022-08-19 2022-08-19 一种排水抢险车车厢及排水抢险车 Active CN21777847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198095.5U CN217778473U (zh) 2022-08-19 2022-08-19 一种排水抢险车车厢及排水抢险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198095.5U CN217778473U (zh) 2022-08-19 2022-08-19 一种排水抢险车车厢及排水抢险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778473U true CN217778473U (zh) 2022-11-11

Family

ID=839065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198095.5U Active CN217778473U (zh) 2022-08-19 2022-08-19 一种排水抢险车车厢及排水抢险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77847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016858A (en) Hydraulic lift mechanism for camper shells
CN205524465U (zh) 车辆底盘以及可展开的加强装置
US3186756A (en) Cargo transporting vehicle construction
DE202009008233U1 (de) Waggon
CN217778473U (zh) 一种排水抢险车车厢及排水抢险车
RU2517143C2 (ru) Рабочая машина
EP0007368B1 (en) Expandable vehicle
GB2199549A (en) Retractable cover for vehicle load platforms
EP2520461B1 (de) Wohnmobil mit Mehrzweck-Doppelboden
US11279422B2 (en) Transformable vehicle of sedan and SUV/station wagon
JP3550020B2 (ja) コンテナ搬送車の箱型荷台に備わる左右開閉扉に設けた連動式複数段プラットフォーム防護壁
CN108705964A (zh) 一种平移式侧翻自卸货车
CN217730310U (zh) 一种排水抢险车
US3211493A (en) Bulkhead structure
CN205220673U (zh) 具有端门和可折叠活动棚的铁路平车
KR102608940B1 (ko) 암롤박스 잔류콘크리트 회수차량
JPH03118283A (ja) 車両の上部車体構造
CN214987822U (zh) 一种桁架式车架结构及桶装垃圾运输车
RU2301747C2 (ru) Транспортное средство
CN219077305U (zh) 车身门框、车身及汽车
CN218558718U (zh) 一种可供行走的后翻转尾门
CN217124631U (zh) 用于自卸车的保护装置和自卸车
CN215474704U (zh) 一种无害化转运三轮汽车
CN218505722U (zh) 一种排水抢险车车厢
RU2820206C1 (ru) Мобильное сборно-разборное сооружение (варианты)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