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772683U - 吸收性物品 - Google Patents

吸收性物品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772683U
CN217772683U CN202220677958.4U CN202220677958U CN217772683U CN 217772683 U CN217772683 U CN 217772683U CN 202220677958 U CN202220677958 U CN 202220677958U CN 217772683 U CN217772683 U CN 21777268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eet
absorbent article
release sheet
release
colo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677958.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石川青
黑田贤一郎
沟口正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Unicharm Corp
Original Assignee
Unicharm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Unicharm Corp filed Critical Unicharm Corp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77268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77268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13/00Bandages or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 A61F13/15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 A61F13/45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 A61F13/47Sanitary towels, incontinence pads or napki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13/00Bandages or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 A61F13/15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 A61F13/51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outer layers
    • A61F13/514Backsheet, i.e. the impermeable cover or layer furthest from the skin
    • A61F13/51496Backsheet, i.e. the impermeable cover or layer furthest from the skin having visual effec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13/00Bandages or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 A61F13/15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 A61F13/53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absorbing medium
    • A61F13/534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absorbing medium having an inhomogeneous composition through the thickness of the pad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13/00Bandages or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 A61F13/15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 A61F13/551Packaging before or after use
    • A61F13/5513Packaging before or after use packaging of feminine sanitary napkins
    • A61F13/55135Packaging before or after use packaging of feminine sanitary napkins before us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13/00Bandages or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 A61F13/15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 A61F13/15203Properties of the article, e.g. stiffness or absorbency
    • A61F2013/15243Properties of the article, e.g. stiffness or absorbency printed or coloured, e.g. to match skin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Vascular Medicine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Dermatology (AREA)
  • Absorbent Articles And Supports Therefor (AREA)
  • Solid-Sorbent Or Filter-Aiding Compositio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能够使被着色的剥离片的位置偏离难以显眼的吸收性物品。吸收性物品(1)具有主体部(2)和剥离片(40),主体部(2)具有表面片(21)、背面片(22)、配置在表面片与背面片之间的吸收体(23)、及在背面片的非肌肤面配置的粘着部(27),剥离片(40)配置在主体部的非肌肤面侧并覆盖粘着部。背面片的光线透过率为45%以上。吸收性物品具有在吸收体的至少非肌肤面设置的吸收着色部(82)和设置于剥离片(40)且与吸收着色部同色的剥离着色部(81)。剥离片的宽度方向的外侧缘(40E)沿前后方向延伸。吸收着色部跨剥离片的宽度方向的外侧缘地配置。

Description

吸收性物品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具有剥离片的吸收性物品。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公开了具有用于将主体部固定于穿戴物品的粘着部和在使用前覆盖粘着部的剥离片的吸收性物品。实用新型登记文献1的吸收性物品的剥离片被着色。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8-322882号公报
实用新型内容
专利文献1的吸收性物品通过将剥离片着色而使使用者能够容易进行配置有剥离片的区域与未配置剥离片的区域的识别。然而,通过将剥离片着色而使剥离片比较显眼,引起使用者的注意,另一方面,各个吸收性物品中的剥离片的位置偏离容易变得醒目。特别是在高速化的制造工序中,可能会产生剥离片的位置偏离,由于该剥离片的位置偏离,存在无法实现设计的统一感而设计性下降或使用者误识别为制品不良的不良情况。由此,要求提供一种能够使被着色的剥离片的位置偏离难以醒目的吸收性物品。
一个方案的吸收性物品具有主体部和剥离片,所述主体部具有表面片、背面片、配置在所述表面片与所述背面片之间的吸收体、及配置于所述背面片的非肌肤面的粘着部,所述剥离片配置于所述主体部的非肌肤面侧,覆盖所述粘着部。所述背面片的光线透过率为45%以上。所述吸收性物品具有在所述吸收体的至少非肌肤面设置的吸收着色部以及设置于所述剥离片且与所述吸收着色部同色的剥离着色部。所述剥离片的宽度方向的外侧缘沿前后方向延伸。所述吸收着色部跨所述剥离片的宽度方向的所述外侧缘地配置。
附图说明
图1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的展开状态的俯视图。
图2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的展开状态的后视图。
图3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的包装状态的图。
图5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的包装状态的图。
【附图标记说明】
1、1X:吸收性物品,2:主体部,21:表面片,22:背面片,23:吸收体,27:粘着部,40:剥离片,42:背景部,45:片接合部,70:包装片,75:胶带构件,81:剥离着色部,82:吸收着色部,83:背面着色部,84:包装着色部,FW1:第一宽度折痕(折痕),FW2:第二宽度折痕(折痕),L:前后方向,S1:前侧区域,S2:中央区域,S3:后侧区域,T:厚度方向,T1:肌肤面侧,T2:非肌肤面侧,W:宽度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1)实施方式的概要
通过本说明书及附图的记载,至少明确以下的事项。
一个方案的吸收性物品具有主体部和剥离片,该主体部具有表面片、背面片、配置在所述表面片与所述背面片之间的吸收体、及配置于所述背面片的非肌肤面的粘着部,该剥离片配置于所述主体部的非肌肤面侧,覆盖所述粘着部。所述背面片的光线透过率为45%以上。所述吸收性物品具有在所述吸收体的至少非肌肤面设置的吸收着色部以及设置于所述剥离片且与所述吸收着色部同色的剥离着色部。所述剥离片的宽度方向的外侧缘沿前后方向延伸。所述吸收着色部跨所述剥离片的宽度方向的所述外侧缘地配置。由于背面片的光线透过率为45%以上,因此在使用者从非肌肤面侧观察吸收性物品时,能够经由背面片观察吸收着色部。由此,能够通过剥离着色部使剥离片显眼,使用者能够掌握剥离片的存在、位置,能够提高操作性,并且能够通过剥离着色部及吸收着色部提高设计性。而且,由于跨剥离片的外侧缘地配置与剥离着色部同色的吸收着色部,因此剥离片的外侧缘通过吸收着色部而难以显眼,剥离片在吸收性物品整体中的倾斜等偏离难以显眼。由此,能够实现吸收性物品整体的设计的统一感,提高设计性,或者能够抑制以剥离片的位置偏离为起因的制品不良的误识别。
根据优选的一个方案,所述剥离片的非肌肤面具有未设置所述剥离着色部的背景部。所述背景部的光线透过率为30%以上。通过背景部的光线透过率为30%以上,在使用者从吸收性物品的非肌肤面侧观察吸收性物品时,能够经由背景部掌握吸收着色部的存在。由此,在使用者从吸收性物品的非肌肤面侧观察时,剥离着色部与能够经由背景部观察的吸收着色部一体化,剥离片整体一体化,并且能够将剥离片与吸收体一体化。由此,剥离片在吸收性物品整体中的倾斜等偏离难以显眼。
根据优选的一个方案,所述吸收着色部跨所述剥离片的所述前后方向的外端缘地配置。根据本方案,剥离片的前后方向的外端缘也由于吸收着色部而难以显眼,剥离片在吸收性物品整体中的倾斜等偏离变得难以显眼。
根据优选的一个方案,所述剥离着色部设置于所述剥离片的宽度方向的外侧缘。根据本方案,由于剥离着色部的存在而能够使剥离片的宽度方向的外侧缘与吸收着色部更加同化,能够使剥离片的外侧缘更难以显眼。
根据优选的一个方案,具有配置在比所述剥离片靠非肌肤面侧的位置并单独包装所述主体部的包装片。所述剥离片的非肌肤面具有未设置所述剥离着色部的背景部。在所述剥离片的所述前后方向的外端缘中的下述外端缘设置有所述背景部,该外端缘在所述吸收性物品以沿所述宽度方向延伸的折痕为基点而折叠多次并通过所述包装片单独包装所述主体部的包装状态下位于外表面侧。所述剥离片的所述外端缘中的所述背景部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吸收着色部分离。根据本方案,该背景部与吸收着色部分离,背景部和与吸收着色部分离的区域一体化,由此能够使剥离片的外端缘难以显眼。
根据优选的一个方案,在所述吸收性物品以沿所述宽度方向延伸的折痕为基点折叠多次并通过所述包装片单独包装所述主体部的包装状态下,所述主体部的所述宽度方向的外侧缘具有呈曲线状延伸的第一曲线部。根据本方案,由于主体部的外侧缘具有第一曲线部,因此以主体部的外侧缘为基准而剥离片的外侧缘的相对位置难以显眼,剥离片在吸收性物品整体中的倾斜等偏离难以显眼。
根据优选的一个方案,具有设置于所述背面片的背面着色部。所述背面着色部与所述剥离着色部同色。根据本方案,背面着色部与剥离着色部同色,在从吸收性物品的非肌肤面侧观察时,能够将吸收性物品的非肌肤面整体进行一体化。由此,剥离片的外侧缘更难以显眼。
根据优选的一个方案,具有配置在比所述剥离片靠非肌肤面侧的位置并单独包装所述主体部的包装片。所述包装片的光线透过率为45%以上。具有设置于所述包装片的包装着色部。所述包装着色部与所述剥离着色部同色。根据本方案,包装片的光线透过率为45%以上,因此在使用者从非肌肤面侧观察吸收性物品时,能够经由包装片观察剥离着色部,而且,能够经由包装片及背面片观察吸收着色部。包装着色部与剥离着色部同色,在从吸收性物品的非肌肤面侧观察时,能够将吸收性物品的非肌肤面整体进行一体化。由此,剥离片的外侧缘更难以显眼。
根据优选的一个方案,所述剥离着色部的亮度比所述包装着色部的亮度低。所述包装着色部的亮度比所述吸收着色部的亮度低。根据本方案,通过剥离着色部、包装着色部及吸收着色部,能够提高吸收性物品整体的统一感,并使在包装状态下位于内侧的剥离片的存在显眼,并能够通过包装片使剥离片的外侧缘难以显眼。而且,包装着色部的亮度比吸收着色部的亮度低,能够通过位于外侧的包装片的包装着色部实现吸收性物品整体的统一感。
根据优选的一个方案,所述剥离片具有未设置所述剥离着色部的背景部。所述背景部的亮度比所述吸收着色部的亮度高。根据本方案,背景部浅,吸收着色部深,因此在使用者从非肌肤面侧观察吸收性物品时,能够经由背景部容易观察吸收着色部,进一步提高吸收性物品整体的统一感。
根据优选的一个方案,具有配置在比所述剥离片靠非肌肤面侧的位置并单独包装所述主体部的包装片。所述包装片与所述剥离片经由片接合部而接合。在所述宽度方向上,所述粘着部的外侧缘与所述剥离片的外侧缘的间隔比所述片接合部与所述剥离片的外侧缘的间隔短。根据本方案,在包装片与剥离片未接合的区域内设置有剥离片相对于粘着部上浮的区域。即,与剥离片相对于粘着部上浮的区域重叠地设置包装片相对于剥离片上浮的区域。由此,在从包装片的外表面侧观察时,剥离片的外侧缘更难以显眼。
根据优选的一个方案,所述吸收着色部设置于对层叠吸收材料而成的吸收芯进行覆盖的芯包。根据本方案,通过芯包,能够对吸收体整体进行着色。而且,通过将芯包局部地重叠配置,能够形成颜色的深浅,通过该色斑能够使剥离片的位置偏离难以显眼。而且,通过利用印刷等来设定吸收着色部,能够简易地赋予文字或图样,进一步提高设计性。
根据优选的一个方案,所述吸收着色部设置于层叠吸收材料而成的吸收芯。根据本方案,能够使吸收体液的吸收芯整体显眼,使用者能够通过吸收着色部掌握吸收芯的存在、区域。使用者能够掌握吸收性能,或者获得对于体液泄漏的安心感。
(2)第一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吸收性物品可以是生理用卫生巾、护垫、母乳垫、大人用失禁垫或粪便垫那样的吸收性物品。吸收性物品可以是安装于使用者的内衣那样的穿戴物品的内侧使用的物品。需要说明的是,在以下的附图的记载中,对于相同或类似的部分标注相同或类似的附图标记。不过,附图是示意性的图,应注意的是各尺寸的比率等与现实的情况不同。因此,具体的尺寸等应参考以下的说明来判断。而且,在附图相互间也可以包含相互的尺寸关系、比率不同的部分。
图1及图2是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1的展开状态的俯视图。图1 是从肌肤面侧观察的图,图2是从非肌肤面侧观察的图。图3是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的分解立体图。图4是表示吸收性物品1的包装状态的图。在此,“肌肤相对面侧”相当于在使用中与穿戴者的肌肤面对的一侧。“非肌肤相对面侧”相当于在使用中朝向穿戴者的肌肤相反侧的一侧。而且,展开状态是包装片70未通过任一折痕折叠的状态。
吸收性物品1具有前后方向L、宽度方向W及厚度方向T。前后方向L是从穿戴者的前侧(腹侧)向后侧(背侧)延伸的方向、或者从穿戴者的后侧向前侧延伸的方向。宽度方向W是与前后方向L正交的方向。厚度方向T是向肌肤面侧T1和非肌肤面侧T2延伸的方向。吸收性物品 1至少具有主体部2、剥离片40、包装片70。主体部2在使用时由穿戴者穿戴使用。主体部2可以具有前侧区域S1、中央区域S2及后侧区域 S3。中央区域S2是与穿戴者的排泄口相向的区域。前侧区域S1位于比中央区域S2靠前侧的位置。后侧区域S3是位于比中央区域S2靠后侧的位置且与穿戴者的臀部相向的区域。前侧区域S1、中央区域S2及后侧区域S3可以是在吸收性物品1的前后方向L的长度最长的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主体部2的宽度方向的中心2CW)处,将主体部2沿前后方向L进行了三等分的区域,也可以是由后述的第一宽度折痕FW1及第二宽度折痕FW2划分的区域。
主体部2具有表面片21、背面片22、表面片21与背面片22之间的吸收体23、以及配置于背面片22的非肌肤面的粘着部27。表面片21在使用中朝向穿戴者的肌肤配置。表面片21可以由透液性片构成。表面片 21可以由具有纤维的无纺布或织布构成,也可以由开口膜构成。背面片 22在使用中朝向穿戴者的肌肤的相反侧。背面片22可以包含不透液性片。吸收体23沿着主体部2的前后方向L延伸。吸收体23具有能够吸收水分的吸收材料。吸收材料可以例示浆料、SAP(高吸收性聚合物)。吸收体23可以由未图示的芯包覆盖。芯包可以由例如纸巾构成。在吸收体23设置有吸收着色部82。关于吸收着色部82的结构,在后述进行详细说明。粘着部27是设有用于将主体部2接合于穿戴物品(内衣等)的粘着剂的区域。粘着部27可以配置于与吸收体23重叠的区域。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说明书中,“沿前后方向L”这样的用语是指相对于前后方向L具有小于45°的角度的方向,“沿宽度方向W”这样的用语是指相对于宽度方向W具有小于45°的角度的方向。在此,本实用新型中的外端缘是位于前后方向L的外侧的边缘,内端缘是位于前后方向L的内侧的边缘。在此,本实用新型中的外侧部是包含宽度方向W 上的边缘在内的沿宽度方向W占据一定范围的部分,外侧缘是宽度方向上的边缘。而且,在本实用新型中重叠的状态是在俯视观察下一方的构件与另一方的构件重叠的状态,是在一方的构件的肌肤面侧或非肌肤面侧配置另一方的构件的状态。在重叠的状态中,不仅是一方的构件与另一方的构件相互相接的状态,也包括在一方的构件与另一方的构件之间夹有其他构件的结构。
剥离片40在后述的包装状态下配置于主体部2的非肌肤面侧T2并覆盖粘着部27。剥离片40在吸收性物品1的使用前的状态下覆盖粘着部 27,防止粘着部27的劣化。剥离片40在使用时从吸收性物品1分离。本实用新型中的“剥离片”是在主体部2的非肌肤面侧T2配置的剥离片。具有翼片及臀部襟片的主体部具有将翼片与穿戴物品接合的翼片接合部及将臀部襟片与穿戴物品接合的臀部襟片接合部。覆盖翼片接合部的翼片剥离片及覆盖臀部襟片接合部的臀部襟片剥离片在包装状态下位于比主体部2靠肌肤面侧的位置,未构成本实用新型的“剥离片”。剥离片40配置在主体部2与包装片70之间。剥离片40在俯视观察下可以位于配置有吸收体23的区域内。换言之,吸收体23的至少一部分可以在俯视观察下比剥离片40向外侧延伸出。在剥离片40设有剥离着色部81。关于剥离着色部81的结构,在后述进行详细说明。剥离片40的宽度方向W的外侧缘40E可以沿着前后方向L延伸。剥离片40可以是由四条侧边包围的矩形形状。
包装片70单独包装主体部2。包装片70配置在比剥离片40靠非肌肤面侧T2的位置。包装片70可以由无纺布或膜构成。如图3等所示,剥离片40与包装片70经由片接合部45而接合。片接合部45可以是被赋予了粘结剂的部分。
吸收性物品1可以从图1及图2所示的展开状态,以沿宽度方向W 延伸的折痕为基点折叠多次,成为包装状态。包装状态是以沿宽度方向 W延伸的折痕为基点折叠多次,通过包装片70单独包装主体部2的状态。多个折痕可以具有沿宽度方向W延伸的第一宽度折痕FW1及第二宽度折痕FW2。第一宽度折痕FW1及第二宽度折痕FW2可以在前后方向L 上分离。第一宽度折痕FW1可以位于比第二宽度折痕FW2靠后侧的位置,构成后侧区域S3与中央区域S2的交界。第二宽度折痕FW2可以构成前侧区域S1与中央区域S2的交界。需要说明的是,吸收性物品1以在包装片70及剥离片40上配置有主体部2的状态下一起被折叠。作为折叠方式的一例,在包装片70及剥离片40上配置有主体部2的展开状态(图1及图2所示的状态)下,以第一宽度折痕FW1为基点将吸收性物品1的后端缘向前后方向L的内侧折叠。接下来,以第二宽度折痕FW2 为基点将吸收性物品1的前端缘侧向前后方向L的内侧折叠。接下来,将在吸收性物品1的外表面配置的包装片70的外端缘70F通过胶带构件 75接合于与包装片70的外端缘70F重叠的包装片70。即,胶带构件75 在包装状态下,将在吸收性物品1的外表面配置的包装片70的外端缘70F 接合于与包装片70的外端缘70F重叠的包装片70。需要说明的是,在变形例中,可以不具有胶带构件75。而且,在变形例中,吸收性物品1 可以以沿前后方向延伸的折痕为基点折叠,沿宽度方向W延伸的折痕除了第一宽度折痕FW1及第二宽度折痕FW2之外,可以具有第三宽度折痕等其他的折痕。
本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1构成为,使用者能够容易进行配置有剥离片40的区域与未配置剥离片40的区域的识别,且能够使着色的剥离片40的位置偏离难以显眼。位置偏离不仅包括剥离片的宽度方向W等的位置的偏离,也包括角度的偏离。位置偏离的尺寸没有特别限定,例如,个体差引起的偏离可以为10mm以下。角度偏离的数值没有特别限定,例如,个体差引起的偏离可以为15度以下。剥离片的偏离可以是在制造工序中意外形成的偏离,也可以是有意形成的偏离。剥离片在制造过程中,在被赋予了粘着部27的状态下,多与背面片22汇合。在该方式中,由于剥离片偏离,粘着部27也偏离配置。例如,由于剥离片的位置偏离而粘着部27的角度也相对于前后方向L倾斜配置。由此,剥离片容易剥离,能够提高操作性。接下来,详细说明发挥该作用效果的吸收性物品1的结构。如图3等所示,吸收性物品1具有在吸收体23的至少非肌肤面设置的吸收着色部82和设置于剥离片40且与吸收着色部82同色的剥离着色部81。剥离着色部81可以是被印刷于剥离片40的部分,也可以是剥离片40自身被颜料等着色的部分。剥离着色部81至少能够从剥离片40的非肌肤面视觉确认。吸收着色部82只要设置于吸收体23 的至少非肌肤面即可,可以也设置于吸收体23的肌肤面。吸收着色部82 可以是被印刷于吸收芯及芯包中的至少一方的部分,也可以是吸收芯等被颜料等着色的部分。在此,同色可以是色差ΔE为20.0以下的颜色,更优选色差ΔE为12.0以下。能够通过下述方式求出色差ΔE:对于成为测定对象的两个点(两个区域),使用市售的测色器进行测色,通过将基于由JIS Z 8729规定的CIE1976(L*a*b*)色空间进行了数值化的值进行比较而求出色差ΔE。具体而言,在作为测定对象的两点间的L*值之差为ΔL*,a*之差为Δa*,b*值之差为Δb*时,通过色差ΔE=[(ΔL*) 2+(Δa*)2+(Δb*)2]1/2求出。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吸收性物品的状态下,是从吸收性物品的非肌肤面侧测定的色差。关于不同的颜色是否为同色的评价,在后述进行说明。而且,剥离着色部81及吸收着色部82可以为白色基调以外的颜色。在此,白色基调的颜色可以是(L*a*b*)色空间相对于白色基准板(L96.76 a+0.44b+2.17)的ΔL为4.0以下的颜色。而且,在剥离着色部81及吸收着色部82具有多个颜色的方式中,只要任意的颜色彼此为同色即可。即,只要剥离着色部81的任一颜色与吸收着色部82的任一颜色为同色即可。
背面片22的光线透过率为45%以上。由于背面片22的光线透过率为45%以上,因此在使用者从非肌肤面侧T2观察吸收性物品1时,能够经由背面片22观察吸收着色部82。由此,能够通过剥离着色部81使剥离片40显眼,使用者能够掌握剥离片40的存在、位置,能够提高操作性,并且能够通过剥离着色部81及吸收着色部82使剥离片40的偏离难以显眼。需要说明的是,光线透过率30%的片成为经由该片能够勉强观察背面侧的物体的状态,光线透过率45%的片成为经由该片能够明确地观察背面侧的物体的外形的状态。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中的“能够观察”是指在以日光色(色温标准4600~5400K(开氏温度))明亮地照明的室内(标准:500~750lx(勒克斯)),以约30~50cm的距离,两眼具有良好视力(1.0以上)的受验者看对象物时能够观察到的情况。关于光线透过率的差异产生的观察性的评价,在后述进行说明。而且,优选在将包装片70及背面片22重叠的状态下,包装片70及背面片22 的光线透过率为45%以上。根据本方案,使用者在从非肌肤面侧T2观察吸收性物品1时,能够经由包装片70及背面片22观察吸收着色部82。优选在将剥离片40及包装片70重叠的状态下,剥离片40及背面片22 的光线透过率为45%以上。根据本方案,在使用者从非肌肤面侧T2观察吸收性物品1时,能够经由剥离片40及背面片22观察吸收着色部82。更优选在将包装片70、剥离片40及背面片22重叠的状态下,包装片70、剥离片40及背面片22的光线透过率为45%以上。根据本方案,使用者在从非肌肤面侧T2观察吸收性物品1时,能够经由包装片70、剥离片40及背面片22观察吸收着色部82。
在此,“光线透过率”按照JIS K7105-7136来测定。光线透过率例如能够使用日本电色工业株式会社制的雾度计(型号NDH700P2)测定。测定传感器为直径20mm的圆。在想要测定的区域比测定传感器大的情况下,直接进行测定。在想要测定的区域比传感器小的情况下,例如,在透过率0%的样品上开设直径20mm以下的孔而将该孔固定于传感器内的任意场所。然后,在孔之中设置想要测定的区域,测定透过率。在与无样品的透过率的比较中,将无样品的透过率设为100来换算区域的透过率。
吸收着色部82跨剥离片40的外侧缘40E地配置。由此,吸收着色部82配置于剥离片40的外侧缘40E的肌肤面侧T1,并从剥离片40的外侧缘40E向宽度方向W的外侧及内侧这两方延伸。吸收着色部82只要跨剥离片40的外侧缘40E的至少一部分即可,可以跨剥离片40的外侧缘40E的前后方向L的整个区域。吸收着色部82可以设置于俯视观察下的吸收体23的整个区域,也可以仅配置于跨剥离片40的外侧缘40E 的区域。优选的是,在包装状态下配置于吸收性物品1的外侧的面,更详细而言,在第一宽度折痕FW1与第二宽度折痕FW2之间的区域,吸收着色部82可以跨剥离片40的外侧缘40E的整个区域。
剥离片40的宽度方向的外侧缘40E沿前后方向L延伸。例如,在剥离片40相对于主体部2倾斜配置的方式中,以剥离片40的沿前后方向L延伸的外侧缘为基准,剥离片40在吸收性物品1整体中的倾斜等偏离容易变得显眼。然而,由于跨剥离片40的外侧缘40E地配置与剥离着色部81同色的吸收着色部82,因此剥离片40的外侧缘40E由于吸收着色部82而难以显眼,剥离片40在吸收性物品1整体中的倾斜等偏离难以显眼。由此,能够实现吸收性物品1整体的设计的统一感,提高设计性,或能够抑制以剥离片40的位置偏离为起因的制品不良的误识别。而且,使用者在从非肌肤面侧T2观察吸收性物品1时,通过吸收着色部 82能够掌握吸收体23的存在及区域。使用者通过掌握吸收体23的存在及区域,能够掌握吸收性能,或者获得对于体液泄漏的安心感。
剥离片40可以具有未设置剥离着色部81的背景部42。即,剥离着色部81可以设置于剥离片40的非肌肤面的一部分。背景部42的光线透过率可以为30%以上。由于背景部42的光线透过率为30%以上,因此使用者在从吸收性物品1的非肌肤面侧T2观察吸收性物品1时,能够经由背景部42掌握吸收着色部82的存在。由此,使用者在从吸收性物品1 的非肌肤面侧T2观察吸收性物品1时,剥离着色部81与经由背景部42 能够观察的吸收着色部82一体化,剥离片40整体一体化,并且容易将剥离片40与吸收体23一体化。由此,剥离片40在吸收性物品1整体中的倾斜等偏离难以显眼。背景部42的光线透过率可以比剥离着色部81 的光线透过率高,在该方式中,背景部42的面积可以比剥离着色部81 的面积大。而且,剥离着色部81的光线透过率可以比背景部42的光线透过率高,在该方式中,剥离着色部81的面积可以比背景部42的面积大。通过光线透过率高的部分占据的比例增加,能够进一步确保经由剥离片40的吸收着色部82的观察性。而且,剥离着色部81的至少一部分可以与背景部42的着色部分重叠。根据该结构,背景部42和剥离着色部81发挥相同的色彩效果,剥离片40整体的设计性更容易一体化。
吸收着色部82可以跨剥离片40的前后方向L的外端缘40F地配置。根据该结构,剥离片40的外端缘40F也通过吸收着色部82而难以显眼,剥离片40在吸收性物品1整体中的倾斜等偏离难以显眼。需要说明的是,剥离片40的外端缘40F可以沿宽度方向W延伸。吸收着色部82只要跨剥离片40的外端缘40F的至少一部分即可,也可以跨剥离片40的外端缘40F的宽度方向W的整个区域。优选的是,在具有胶带构件75的面,即,在包装状态下位于外侧且在使用时观察胶带构件75的面中,配置剥离片40的外端缘40F,该吸收着色部82跨外端缘40F。
剥离着色部81可以设置于剥离片40的宽度方向W的外侧缘40E。由于剥离着色部81的存在能够使剥离片40的外侧缘40E与吸收着色部 82更加同化,能够使剥离片40的外侧缘40E更难以显眼。可以在剥离片40的外侧缘40E的至少一部分设置剥离着色部81。即,在剥离片40 的外侧缘40E可以仅设置剥离着色部81,也可以设置剥离着色部81和背景部42这两方。在其他的方式中,可以在剥离片40的外侧缘40E仅设置背景部42。剥离着色部81可以设置于剥离片40的前后方向L的外端缘40F。在吸收着色部82跨剥离片40的前后方向L的外端缘40F的方式中,由于剥离着色部81的存在能够使剥离片40的外端缘40F与吸收着色部82更加同化,能够使剥离片40的外端缘40F难以显眼。在剥离片40的外端缘40F可以仅设置剥离着色部81,也可以仅设置背景部 42,还可以设置剥离着色部81和背景部42这两方。
在剥离片40的前后方向L的外端缘40F中的、在包装状态下位于外表面侧的外端缘40F1,可以设置背景部42。在外端缘40F1可以设置剥离着色部81和背景部42。位于剥离片40的外侧的外端缘40F1中的背景部42的至少一部分可以与吸收着色部82分离。如图4的(a)所示,剥离片40的角40P配置于吸收体23的外侧,本实施方式的外端缘40F1 中的背景部42的一部分与吸收着色部82分离。由于背景部42与吸收着色部分离,且剥离着色部81与吸收着色部82相邻,因此剥离片局部地与吸收体23同化,能够使剥离片的外端缘为直线状而难以显眼。而且,本实施方式的剥离片40的背景部42和背面片22都为白色,剥离片40 的角40P的背景部42与背面片22一体化。由此,能够通过背景部42和背面片22使剥离片40的位置偏离难以显眼。
在包装状态下,主体部2的宽度方向W的外侧缘2E具有呈曲线状延伸的第一曲线部2R。主体部2的宽度方向W的外侧缘2E与吸收体 23分离,是表面片21及背面片22的宽度方向W上的边缘。如图4的(a) 所示,第一曲线部2R是向宽度方向W的外侧鼓出的凸状。在主体部2的外侧缘为沿前后方向L延伸的直线状的方式中,主体部2的外侧缘2E 和剥离片40的外侧缘40E都为直线状,剥离片40的倾斜等偏离容易显眼。然而,由于主体部2的外侧缘2E具有第一曲线部2R,因此以主体部2的外侧缘2E为基准而剥离片40的外侧缘40E的相对位置难以显眼,剥离片40在吸收性物品1整体中的倾斜等偏离难以显眼。
主体部2的外端缘2F中的在包装状态下位于外表面侧的外端缘2F1 可以具有呈曲线状延伸的第二曲线部2Q。主体部2的外端缘2F与吸收体23分离,是表面片21及背面片22的前后方向L上的边缘。如图4 的(a)所示,第二曲线部2Q是向前后方向L的外侧鼓出的凸状。在主体部2的外端缘2F为沿宽度方向W延伸的直线状的方式中,主体部2 的外端缘2F和剥离片40的外端缘40F都为直线状,剥离片40的倾斜等偏离容易显眼。然而,由于主体部2的外端缘2F具有第二曲线部,因此以主体部2的外端缘2F为基准而剥离片40的外端缘2F的相对位置难以显眼,剥离片40在吸收性物品1整体中的倾斜等偏离变得难以显眼。
包装片70的光线透过率可以为45%以上。由于包装片70的光线透过率为45%以上,因此在使用者从非肌肤面侧观察吸收性物品1时,能够经由包装片70观察剥离着色部81,能够经由包装片70及背面片22 观察吸收着色部82。由此,能够通过剥离着色部81使剥离片40显眼,使用者能够掌握剥离片40的存在、位置,能够提高操作性,并且能够通过剥离着色部81及吸收着色部82使剥离片40的偏离难以显眼。
背景部42的亮度可以比吸收着色部82的亮度高。即,背景部42可以比吸收着色部82浅。由于背景部42浅而吸收着色部82深,因此在使用者从非肌肤面侧T2观察吸收性物品1时,经由背景部42容易观察吸收着色部82,能够进一步提高吸收性物品1整体的统一感。而且,剥离着色部81的亮度可以比背景部42的亮度低,而且,可以比吸收着色部 82的亮度低。即,剥离着色部81可以比背景部42深,比吸收着色部82 深。通过吸收着色部82及剥离着色部81实现吸收性物品1整体的统一感,并通过使剥离着色部81显眼而让使用者容易注意到剥离片40的存在。而且,背景部42的亮度比吸收着色部82高,比剥离着色部的亮度高。由此,经由背景部42容易观察吸收着色部82,吸收着色部82与剥离着色部81同化,剥离片的位置偏离变得难以显眼。
如图2所示,在宽度方向W上,粘着部27的外侧缘27E与剥离片40的外侧缘40E的间隔G11可以比片接合部45与剥离片40的外侧缘 40E的间隔G12短。与包装片70和剥离片40接合的区域(与片接合部重叠的区域)相比,在包装片70和剥离片40未接合的区域中,包装片70相对于剥离片40上浮,剥离片40的外侧缘40E变得难以显眼。由于粘着部27的外侧缘27E与剥离片40的外侧缘40E的间隔比片接合部45 的外侧缘与剥离片40的外侧缘40E的间隔短,因此在该包装片70和剥离片40未接合的区域内,设有剥离片40相对于粘着部27上浮的区域。即,与剥离片相对于粘着部上浮的区域重叠地设置包装片70相对于剥离片40上浮的区域。由此,在从包装片70的外表面侧观察时,剥离片40 的外侧缘40E变得更难以显眼。
吸收着色部82可以设置于对层叠吸收材料而成的吸收芯进行覆盖的芯包。可以对芯包实施印刷,也可以将芯包整体着色。根据该结构,通过芯包,能够将吸收体整体着色。而且,通过将芯包局部地重叠配置,能够形成颜色的深浅,通过该色斑能够使剥离片40的位置偏离难以显眼。而且,通过印刷等来设置吸收着色部,由此能够简易地赋予文字、图样,进一步提高设计性。作为使剥离片40的位置偏离难以显眼的芯包的其他结构,可以在芯包形成挤压部,通过挤压部产生的阴影使剥离片40的位置偏离难以显眼。而且,作为其他的结构,可以在芯包上空出间隔地形成扩宽部或者在芯包上空出间隔地形成断裂部而在芯包上形成色斑,由此使剥离片40的位置偏离难以显眼。需要说明的是,扩宽部、断裂部及挤压部可以一起形成多个,也可以单独形成。而且,扩宽部、断裂部及挤压部可以规则地形成,但是在进一步形成色斑的观点上可以不均匀地形成。
在其他的方式中,吸收着色部可以设置于层叠吸收材料而成的吸收芯。根据该结构,能够使吸收体液的吸收芯整体显眼,使用者能够通过吸收着色部掌握吸收芯的存在、区域。使用者能够掌握吸收性能,或者获得对于体液泄漏的安心感。作为在吸收芯设置吸收着色部的结构,可以通过局部地不进行吸收材料的漂白工序来构成。吸收着色部可以不经由漂白工序而由存在的木质素的羰基或醌型构造的显色产生。作为在吸收芯设置吸收着色部的其他的结构,可以对经由了漂白工序后的吸收材料实施着色,也可以实施儿茶素或丹宁等天然提取部或茶叶等天然物。通过使用天然提取部及天然物进行着色,能够赋予与颜色相符的功能。而且,在具有清凉剂或抗菌剂等功能性材料的吸收性物品中,可以通过颜色来突显该功能。例如,在赋予了儿茶素的吸收性物品中,可以着色成绿色,通过颜色来想起茶(儿茶素),在赋予了天然由来的成分的吸收性物品中,可以着色成茶色,通过颜色来想起天然(木材)。而且,在吸收芯设有吸收着色部的方式中,在表面片或背面片的至少一方,优选使用光线透过率为30%以上且95%的范围的片。通过使用该数值范围的表面片或背面片,也能得到吸收前的安心感,并且在吸收后容易判别吸收芯吸收至何处,因此在使用后也容易得到没有泄漏的安心感。
(3)第二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
接下来,说明第二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1X。需要说明的是,在以下的说明中,关于与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同样的结构,使用相同附图标记而省略说明。图5是第二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1X的分解图。第二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1X具有剥离着色部81、吸收着色部82、背面着色部83及包装着色部84。背面着色部83与剥离着色部81同色,包装着色部84与剥离着色部81同色。在背面着色部83及包装着色部84具有多个颜色的方式中,只要任一颜色与剥离着色部81同色即可。即,只要剥离着色部81的任意一色与背面着色部83的任意一色为同色即可,只要剥离着色部81的任意一色与包装着色部84的任意一色为同色即可。由于吸收性物品1X具有与剥离着色部81同色的背面着色部83,因此在从吸收性物品1X的非肌肤面侧T2观察时,能够将吸收性物品1的非肌肤面整体进行一体化。由此,剥离片40的外侧缘40E变得更难以显眼。而且,由于吸收性物品1X具有与剥离着色部81同色的包装着色部84,因此在从吸收性物品的非肌肤面侧观察时,能够将吸收性物品的非肌肤面整体进行一体化。由此,剥离片40的外侧缘40E变得更难以显眼。
剥离着色部81的亮度可以比包装着色部84的亮度低。而且,包装着色部84的亮度可以比吸收着色部82的亮度低。通过剥离着色部81、包装着色部84及吸收着色部82,能够提高吸收性物品1整体的统一感,并使在包装状态下位于内侧的剥离片40的存在显眼,并且通过包装片70 使剥离片40的外侧缘40E难以显眼。而且,包装着色部84的亮度比吸收着色部82的亮度低,通过位于外侧的包装片70的包装着色部84能够实现吸收性物品1整体的统一感。能够将吸收性物品1的非肌肤面整体进行一体化。由此,剥离片40的外侧缘40E变得更难以显眼。
(4)感官评价
接下来,说明不同的颜色是否为同色的评价。使用实施例1、实施例 2、比较例1及比较例2的样品,进行了是否为同色的评价。各样品的色差通过将测定设备从样品的非肌肤面接触来测定。评价从非肌肤面侧观察具有吸收着色部和剥离着色部的吸收性物品,评价了6个人的试验者是否将吸收着色部与剥离着色部看起来为同色。试验者1~3为男性,试验者4~6为女性。关于评价,在以日光色(色温标准4600~5400K(开氏温度))明亮地照明的室内(标准:500~750lx(勒克斯)),以约 30~50cm的距离,两眼具有良好视力(1.0以上)的6个人的受验者以3 个等级进行了评价。在识别为同色的情况下,设为评价“○”,在勉强判断为同色的情况下,设为评价“△”,在判断为不是同色的情况下,设为评价“×”。评价结果在表1中示出。如表1所示可知,在实施例1、实施例2及实施例3中,能够判断为同色,因此色差ΔE可以为20.0以下。而且可知,不同颜色的色差ΔE为12.0以下时,明确地认定为同色,更优选色差ΔE为12.0以下。
【表1】
实施例1 实施例2 比较例1 比较例2
吸收着色部 绿色 绿色 绿色 绿色
剥离着色部 绿色 黄绿色 黄色 黄色
色差ΔE 7.9 12.0 20.0 23.0
试验者1 ×
试验者2 ×
试验者3 ×
试验者4 ×
试验者5 ×
试验者6 ×
接下来,详细说明基于光线透过率的看法的评价。使用实施例1、实施例2、比较例1及比较例2的样品,进行了是否能够经由背面片观察吸收着色部的评价。从非肌肤面侧观察具有吸收着色部的吸收性物品(除了剥离片之外的状态),进行了6个人的试验者是否能够经由背面片观察吸收着色部的评价。试验者1~3为男性,试验者4~6为女性。在以日光色(色温标准4600~5400K(开氏温度))明亮地照明的室内(标准: 500~750lx(勒克斯)),以约30~50cm的距离,两眼具有良好视力(1.0 以上)的6个人的受验者进行了评价。评价以两个等级进行。在能够经由背面片明确地观察位于背面侧的吸收着色部的情况下,设为评价“○”,在判断为勉强能够观察的情况下,设为评价“△”。可知在实施例1~实施例4的任一个中,都评价为能够观察吸收着色部,背面片的光线透过率优选为30%以上。而且可知,在实施例1及3中得到更良好的结果,背面片的光线透过率更优选为45%以上。
【表2】
实施例1 实施例2 实施例3 实施例4
吸收着色部 绿色 绿色 茶色 茶色
背面片的光线透过率 45.0 30.0 45.0 30.0
试验者1 ×
试验者2
试验者3
试验者4
试验者5
试验者6 ×
以上,使用上述的实施方式详细说明了本实用新型,但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没有限定为本说明书中说明的实施方式的情况是不言自明的。本实用新型在不脱离通过实用新型登记权利要求的记载而确定的本实用新型的主旨及范围的情况下,能够作为修正及变更方案来实施。因此,本说明书的记载以例示说明为目的,对于本实用新型没有任何限制。
吸收性物品可以还具备通过设计的视觉效果而使剥离片的偏离难以显眼的结构。例如,可以对剥离片、背面片、包装片及吸收芯的至少任一个,相对于前后方向倾斜地实施设计,通过该设计的视觉效果使剥离片的外侧缘难以显眼。该设计不仅是相对于前后方向倾斜的结构,而且可以是呈曲线状延伸的形状等,只要是相对于前后方向平行地延伸的设计以外即可。而且,可以将多个设计中的一部分的设计相对于前后方向倾斜配置,使前后方向L难以识别,使剥离片的位置偏离不显眼。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根据本方案,能够提供一种能够使被着色的剥离片的位置偏离难以显眼的吸收性物品。

Claims (14)

1.一种吸收性物品,其具有:
主体部,所述主体部具有表面片、背面片、配置在所述表面片与所述背面片之间的吸收体、及配置于所述背面片的非肌肤面的粘着部;及
剥离片,所述剥离片配置于所述主体部的非肌肤面侧,覆盖所述粘着部,
所述吸收性物品的特征在于,
所述背面片的光线透过率为45%以上,
所述吸收性物品具有在所述吸收体的至少非肌肤面设置的吸收着色部、以及设置于所述剥离片且与所述吸收着色部同色的剥离着色部,
所述剥离片的宽度方向的外侧缘沿前后方向延伸,
所述吸收着色部跨所述剥离片的宽度方向的所述外侧缘地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剥离片的非肌肤面具有未设置所述剥离着色部的背景部,
所述背景部的光线透过率为30%以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吸收着色部跨所述剥离片的所述前后方向的外端缘地配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剥离着色部设置于所述剥离片的所述外侧缘。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吸收性物品具有配置在比所述剥离片靠非肌肤面侧的位置并单独包装所述主体部的包装片,
所述包装片的光线透过率为45%以上,
所述剥离片的非肌肤面具有未设置所述剥离着色部的背景部,
在所述剥离片的所述前后方向的外端缘中的下述外端缘设置有所述背景部,该外端缘在所述吸收性物品以沿所述宽度方向延伸的折痕为基点而折叠多次并通过所述包装片单独包装所述主体部的包装状态下位于外表面侧,
所述剥离片的所述外端缘中的所述背景部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吸收着色部分离。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吸收性物品具有配置在比所述剥离片靠非肌肤面侧的位置并单独包装所述主体部的包装片,
所述包装片的光线透过率为45%以上,
在所述吸收性物品以沿所述宽度方向延伸的折痕为基点折叠多次且通过所述包装片单独包装所述主体部的包装状态下,所述主体部的所述宽度方向的外侧缘具有呈曲线状延伸的第一曲线部。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吸收性物品具有设置于所述背面片的背面着色部,
所述背面着色部与所述剥离着色部同色。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吸收性物品具有配置在比所述剥离片靠非肌肤面侧的位置并单独包装所述主体部的包装片,
所述包装片的光线透过率为45%以上,
所述吸收性物品具有设置于所述包装片的包装着色部,
所述包装着色部与所述剥离着色部同色。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剥离着色部的亮度比所述包装着色部的亮度低,
所述包装着色部的亮度比所述吸收着色部的亮度低。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剥离片具有未设置所述剥离着色部的背景部,
所述背景部的亮度比所述吸收着色部的亮度高。
11.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吸收性物品具有配置在比所述剥离片靠非肌肤面侧的位置并单独包装所述主体部的包装片,
所述包装片与所述剥离片经由片接合部而接合,
在所述宽度方向上,所述粘着部的外侧缘与所述剥离片的外侧缘的间隔比所述片接合部与所述剥离片的外侧缘的间隔短。
12.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吸收性物品具有配置在比所述剥离片靠非肌肤面侧的位置并单独包装所述主体部的包装片,
所述包装片与所述剥离片经由片接合部而接合,
在与所述片接合部的宽度方向重叠的范围内,所述粘着部的外端缘与所述剥离片的外端缘的间隔比所述片接合部与所述剥离片的外侧缘的间隔长。
1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吸收着色部设置于对层叠吸收材料而成的吸收芯进行覆盖的芯包。
1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吸收着色部设置于层叠吸收材料而成的吸收芯。
CN202220677958.4U 2021-03-30 2022-03-25 吸收性物品 Active CN217772683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1-057384 2021-03-30
JP2021057384A JP7324795B2 (ja) 2021-03-30 2021-03-30 吸収性物品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772683U true CN217772683U (zh) 2022-11-11

Family

ID=835573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677958.4U Active CN217772683U (zh) 2021-03-30 2022-03-25 吸收性物品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7324795B2 (zh)
KR (1) KR20220002410U (zh)
CN (1) CN217772683U (zh)
TW (1) TWM631030U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617552B2 (ja) 1995-05-29 2005-02-09 花王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の包装構造
JP3862567B2 (ja) 2002-01-09 2006-12-27 大王製紙株式会社 包装生理用ナプキン
JP4518325B2 (ja) 2005-02-21 2010-08-04 花王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の包装構造
JP6205450B1 (ja) 2016-03-31 2017-09-27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
JP3225857U (ja) 2020-01-31 2020-04-09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の個包装体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7324795B2 (ja) 2023-08-10
JP2022154371A (ja) 2022-10-13
TWM631030U (zh) 2022-08-21
KR20220002410U (ko) 2022-10-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554052B2 (en) Absorbent article having a functional enhancement indicator
US10500109B2 (en) Absorbent article having functional enhancement indicators
EP1827343B1 (en) An array of absorbent articles having functional enhancement indicators
JP5513874B2 (ja) 吸収性物品
US20050148979A1 (en) Packaging component with sensory cue for opening
CN217772683U (zh) 吸收性物品
JP3225857U (ja) 吸収性物品の個包装体
KR102649064B1 (ko) 흡수성 물품의 개별 포장체
JP7353196B2 (ja) 吸収性物品の個包装体
TWM611545U (zh) 吸收性物品及吸收性物品的包裝體
CN213993936U (zh) 吸收性物品包装体和吸收性物品包装体的包装
WO2023243502A1 (ja) 吸収性物品及び吸収性物品群
RU2802206C1 (ru) Многослойный объект, состоящий из впитывающих изделий
JP7119807B2 (ja) 吸収性物品
JP2023134908A (ja) 個装吸収性物品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