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767384U - 来电自动开机电路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来电自动开机电路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767384U
CN217767384U CN202123448394.1U CN202123448394U CN217767384U CN 217767384 U CN217767384 U CN 217767384U CN 202123448394 U CN202123448394 U CN 202123448394U CN 217767384 U CN217767384 U CN 21776738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wer
module
pulse signal
effect transistor
fiel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3448394.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志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Weibu Inform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Weibu Inform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Weibu Inform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Weibu Inform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3448394.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76738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76738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76738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来电自动开机电路及电子设备,具体涉及开机技术领域,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来电自动开机电路,包括:电源模块,用于接收并响应输出电信号;第一上电模块,所述第一上电模块与所述电源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上电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电源模块发送的所述电信号并响应输出第一脉冲信号;控制开关模块,所述控制开关模块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一上电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控制开关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第一上电模块发送的所述第一脉冲信号并根据所述第一脉冲信号执行自动上电。本申请的来电自动开机电路能够实现自动上电功能,提高了工作效率。

Description

来电自动开机电路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开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来电自动开机电路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主板,又叫主机板、系统板或母板,它安装在机箱内,是微机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部件之一。主板一般为矩形电路板,上面安装了组成计算机的主要电路系统,一般有BIOS芯片、I/O控制芯片、键盘和面板控制开关接口、指示灯插接件、扩充插槽、主板及插卡的直流电源供电接插件等元件。
现有的主板的来电上电功能基本是单靠BIOS(Basic Input Output System,基本输入输出系统)来实现,由于面向的客户不同,客户的需求也不同,在量产主板时一般默认来电自动上电选项关闭,而个别客户需求将默认来电自动上电选项打开,在此情况下BIOS工程师需对个别主板进行开启默认来电自动上电选项操作,造成了BIOS工程师的重复工作,降低了工作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申请提出一种来电自动开机电路及电子设备,能够实现自动上电功能,提高工作效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出如下技术方案:
本申请第一方面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来电自动开机电路,包括:
电源模块,用于接收并响应输出电信号;
第一上电模块,所述第一上电模块与所述电源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上电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电源模块发送的所述电信号并响应输出第一脉冲信号;
控制开关模块,所述控制开关模块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一上电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控制开关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第一上电模块发送的所述第一脉冲信号并根据所述第一脉冲信号执行自动上电。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来电自动开机电路,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当外部通电,电源模块接收到外部电源并输出电信号,第一上电模块接收到电源模块输出的电信号,输出第一脉冲信号,控制开关模块接收到第一上电模块发送的第一脉冲信号,触发了自动上电功能,能够实现自动上电功能,提高了工作效率。
根据本申请第一方面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来电自动开机电路还包括第二上电模块,所述第二上电模块的输入端与所述电源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上电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上电模块连接,所述第一上电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电源模块发送的所述电信号并根据所述电信号响应输出第二脉冲信号给所述第一上电模块,所述第一上电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第二上电模块发送的所述第二脉冲信号并根据所述第二脉冲信号响应输出第三脉冲信号给所述控制开关模块,所述控制开关模块还用于接收所述第一上电模块发送的所述第三脉冲信号并根据所述第三脉冲信号对电子设备实现保持开机状态。
根据本申请第一方面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电源模块包括电源,所述电源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第一上电模块的输入端、所述第二上电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电源用于接收并响应输出所述电信号给所述第一上电模块和所述第二上电模块。
根据本申请第一方面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上电模块包括第二电阻和第一场效应管,所述第二电阻的一端与所述电源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栅极连接,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漏极与所述控制开关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源极接地,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用于响应输出所述第一脉冲信号给所述控制开关模块;
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栅极还与所述第二上电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场效应管还用于接收所述第二上电模块发送的第二脉冲信号,并执行截止功能,输出所述第三脉冲信号。
根据本申请第一方面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上电模块还包括第二电容,所述第二电容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电阻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电容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二电容用于延时导通所述第一场效应管。
根据本申请第一方面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控制开关模块包括跳线装置、信号开关和南桥芯片,所述跳线装置包括第一端口、第二端口与第三端口,所述第一端口用于与所述第一上电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端口用于与所述信号开关的输入端连接,所述信号开关的输出端与所述南桥芯片连接;所述信号开关用于接收所述第一脉冲信号并响应输出自动上电信号,所述南桥芯片用于接收所述自动上电信号并根据所述自动上电信号执行所述自动上电。
根据本申请第一方面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上电模块包括第一电阻、第一电容与第二场效应管,所述第一电阻的一端与所述电源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电容的一端和所述第二场效应管的栅极连接,所述第一电容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二场效应管的漏极与所述第一上电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场效应管的源极接地,所述第一电阻与所述第一电容用于接收所述电信号且所述第一电容用于延时导通所述第二场效应管,所述第二场效应管用于导通后响应输出所述第二脉冲信号给所述第一上电模块。
根据本申请第一方面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上电模块还包括第一二极管,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阴极与所述电源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第二场效应管的栅极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用于稳定所述第二场效应管的电压。
本申请第二方面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如第一方面实施例所述的来电自动开机电路。
本申请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申请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申请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来电自动开机电路的电路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另一实施例的来电自动开机电路的电路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来电自动开机电路的电路具体示意图。
附图标记:
电源模块100;第一上电模块200;第二上电模块300;控制开关模块400;跳线装置410;信号开关420;南桥芯片43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者多个,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参照图1和图3,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的来电自动开机电路的电路示意图,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的来电自动开机电路的电路具体示意图。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的来电自动开机电路包括:电源模块100,用于接收并响应输出电信号;第一上电模块200,第一上电模块200 与电源模块100的输出端连接,第一上电模块200用于接收电源模块100发送的电信号并响应输出第一脉冲信号;控制开关模块400,控制开关模块400的输入端与第一上电模块200 的输出端连接,控制开关模块400用于接收第一上电模块200发送的第一脉冲信号并根据第一脉冲信号对电子设备执行自动上电。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当电子设备与外部电源VCC3连接时,外部电源VCC3供电,使得电源模块100接收外部的高电平,响应输出3.3V的高电平电信号,第一上电模块200与电源模块100的输出端连接,接收电源模块100发送的电信号,并且响应电信号输出一低电平信号,即第一脉冲信号,使得与第一上电模块200输出端连接的控制开关模块400接收第一脉冲信号。具体的是,电子设备的开机状态和关闭状态时控制开关模块400都为高电平状态,当控制开关模块400接收到一低电平的脉冲信号时,控制开关模块400被触发,执行自动上电功能,使得电子设备自动开机,此时第一上电模块200为导通状态,控制开关模块400为低电平状态。
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的来电自动开机电路还包括第二上电模块300,第二上电模块300 的输入端与电源模块100的输出端连接,第二上电模块300的输出端与第一上电模块200连接,第一上电模块200用于接收电源模块100发送的电信号并根据电信号响应输出第二脉冲信号给第一上电模块200,第一上电模块200用于接收第二上电模块300发送的第二脉冲信号并根据第二脉冲信号响应输出第三脉冲信号给控制开关模块400,控制开关模块400还用于接收第一上电模块200发送的第三脉冲信号,并根据第三脉冲信号使得电子设备执行保持开机状态。
参照图1,电源模块100输入3.3V的高电平电信号,第一上电模块200接收到电源模块 100的输出端发送的3.3V电信号,响应输出第一脉冲信号,第一脉冲信号为一低电平脉冲信号,当与第一上电模块200连接的控制开关模块400接收到第一脉冲信号输入,控制开关模块400被触发,执行自动上电功能,使得电子设备的主板自动开机。同时与电源模块100的输出端连接的第二上电模块300接收到电源模块100的输出端发送的3.3V电信号,并延时导通,响应输出第二脉冲信号,第一上电模块200接收到第二上电模块300发送的第二脉冲信号,执行截止功能,并响应输出第三脉冲信号,当控制开关模块400接收到第三脉冲信号时,控制开关模块400再次被触发,实现了保持开机状态,使得电子设备的主板保持开机状态,此时第一上电模块200为截止状态,第二上电模块300为导通状态,控制开关模块400为高电平状态。
参照图3,电源模块100包括电源VCC3,电源VCC3的输出端分别与第一上电模块200的输入端、第二上电模块300的输入端连接,电源VCC3用于接收并响应输出电信号给第一上电模块200和第二上电模块300。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本申请的来电自动开机电路应用在电子设备的主板上,当电子设备外接电源VCC3时,本申请的电源模块100接收到外界输入的电源VCC3,并响应输出电信号。因为电源VCC3与第一上电模块200、第二上电模块300连接,电源VCC3输出电信号给第一上电模块200和第二上电模块300。
参照图3,第一上电模块200包括第二电阻R2和第一场效应管Q1,第二电阻R2的一端与电源模块100的输出端连接,第二电阻R2的另一端与第一场效应管Q1的栅极连接,第一场效应管Q1的漏极与控制开关模块400的输入端连接,第一场效应管Q1的源极接地,第一场效应管Q1用于响应输出第一脉冲信号给控制开关模块400;
第一场效应管Q1的栅极还与第二上电模块300的输出端连接,第一场效应管Q1还用于接收第二上电模块300发送的第二脉冲信号,并执行截止功能,输出第三脉冲信号给控制开关模块400。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上电模块200还包括第二电容C2,第二电容C2的一端与第二电阻 R2的另一端连接,第二电容C2的另一端接地,第二电容C2用于延时导通第一场效应管Q1。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第二电阻R2的电阻值为100千欧,第一场效应管Q1的型号为ME2N7002E,第二电容C2的电容值为0.1微法,第二电阻R2的一端与电源VCC3的输出端连接,另一端与第一场效应管Q1的栅极连接,第一场效应管Q1的漏极与控制开关模块 400的跳线装置410的第一端口连接,第一场效应管Q1的源极接地,同时第一场效应管Q1 的栅极还与第一上电模块200、第二电容C2连接,第二电容C2的另一端接地。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电容C2与第一场效应管Q1的栅极连接,用于延时导通第一场效应管Q1,但在本申请中需要第一场效应管Q1接收到电信号时立刻导通,因此本申请中也可以去掉第二电容C2,第二电容C2的设置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来电自动开机电路的限定。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当电源模块100外接电源VCC3并输出电信号时,电信号经过第二电阻R2,为第一场效应管Q1提供一高电平电信号,第一场效应管Q1导通,并利用控制输入回路的电场效应来控制输出回路电流,使得第一场效应管Q1响应输出第一脉冲信号给与第一上电模块200连接的控制开关模块400,控制开关模块400接收到第一场效应管 Q1输出的第一脉冲信号,使得电子设备自动上电,此时第二上电模块300仍为截止状态,第一场效应管Q1为导通状态。在电子设备自动上电的同时第二上电模块300延时导通,第二上电模块300响应电信号输出第二脉冲信号,由于第一场效应管Q1的栅极还与第二上电模块300的输出端连接,第一场效应管Q1接收到第二上电模块300输出的第二脉冲信号,执行截止功能,并响应第二脉冲信号输出第三脉冲信号给控制开关模块400,控制开关模块400 接收到第一场效应管Q1输出的第二脉冲信号,使得电子设备保持开机状态,此时第一场效应管Q1为截止状态,第二场效应管Q2为导通状态,控制开关模块400为高电平。
需要说明的是,如第二上电模块300出现异常而导致第一场效应管Q1无法接收到第二脉冲信号,控制开关模块400未接收到第一场效应管Q1发送的第三脉冲信号,将维持开机状态2-3秒后恢复为关机状态。
参照图2和图3,图2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的来电自动开机电路的电路示意图;控制开关模块400包括跳线装置410、信号开关420和南桥芯片430,跳线装置410包括第一端口、第二端口与第三端口,第一端口用于与第一上电模块200的输出端连接,第二端口用于与信号开关420的输入端连接,信号开关420的输出端与南桥芯片430连接;信号开关420用于接收第一脉冲信号并响应输出自动上电信号,南桥芯片430用于接收自动上电信号并根据自动上电信号执行自动上电。需要说明的是,图3中PWR-SW为信号开关,AUTO-PWR1为跳线装置。
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的来电自动开机电路是通过跳线装置410来选择自动上电状态的,跳线装置410包括第一端口,第二端口与第三端口,当第一端口与第一上电模块200的输出端连接,第二端口与信号开关420的输入端连接时,本申请的来电自动开机电路为自动上电状态;当第二端口与信号开关420的输入端连接,第三端口与第一上电模块200的输出端连接时,本申请的来电自动开机电路为手动选择开关机状态,不会实现自动开机功能。其中第一上电模块200的输出端是与第一端口连接还是与第三端口连接是靠手动选择的,因此在本申请中,跳线装置410的第一端口固定与第一上电模块200的输出端连接,第二端口固定与信号开关420的输入端连接。信号开关420设于跳线装置410的第二端口与南桥芯片430之间,用于接收第一脉冲信号,当电子设备的主板处于开机状态或关机状态时,信号开关420 都处于高电平状态,第一脉冲信号为一低电平脉冲,使得信号开关420被拉低2-3秒,从而模拟了手动开机键,输出自动上电信号,当南桥芯片430接收到自动上电信号,将根据自动上电信号进行开机动作,对电子设备执行自动上电,实现自动上电功能,同时在第二上电模块300截止的过程中南桥芯片430使得信号开关420保持了一段时间的低电平状态。
参照图3,第二上电模块300包括第一电阻R1、第一电容C1与第二场效应管Q2,第一电阻R1的一端与电源模块100的输出端连接,第一电阻R1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一电容C1的一端和第二场效应管Q2的栅极连接,第一电容C1的另一端接地,第二场效应管Q2的漏极与第一上电模块200的输入端连接,第二场效应管Q2的源极接地,第一电阻R1与第一电容 C1用于接收电信号且第一电容C1用于延时导通第二场效应管Q2,第二场效应管Q2用于导通后响应输出第二脉冲信号给第一上电模块200。
可以理解的是,第二上电模块300还包括第一二极管D1,第一二极管D1的阴极与电源模块100的输出端连接,第一二极管D1的阳极与第二场效应管Q2的栅极连接,第一二极管D1用于稳定第二场效应管Q2的电压。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第一电阻R1的电阻值为2兆欧,第一电容C1的电容值为10 微法,第二场效应管Q2的型号为ME2N7002E,第一二极管D1的型号为1N5819WB。第一电阻R1的一端与电源VCC3的输出端连接,另一端与第一电容C1的一端、第一二极管D1 的阳极、第二场效应管Q2的栅极连接,第一电容C1的另一端接地,第一二极管D1的另一端与电源VCC3的输出端连接,第二场效应管Q2的栅极还与第一电容C1连接,第二场效应管Q2的漏极与第二电阻R2、第一场效应管Q1的栅极连接,第二场效应管Q2的源极接地。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电阻R1的电阻值和第一电容C1的电容值与第二场效应管Q2的延时导通的时间成正比,第一电阻R1的电阻值和第一电容C1的电容值越大,第二场效应管Q2延时导通的时间越长,本申请中第二场效应管Q2的延时导通时间为2-3秒。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当电源模块100外接电源VCC3并输出电信号时,第一电阻 R1和第一电容C1处于充电状态,第二场效应管Q2为截止状态,第一场效应管Q1导通,响应电信号输出第一脉冲信号,使得电子设备自动上电,同时第一电阻R1和第一电容C1充电完毕,第二场效应管Q2延时2-3秒导通,此时第二场效应管Q2的栅极为高电平,第二场效应管Q2的漏极为低电平,即响应电信号输出第二脉冲信号,使得与第二场效应管Q2漏极连接的第一场效应管Q1执行截止功能,第一场效应管Q1截止,此时第一场效应管Q1的漏极为高电平。第一场效应管Q1响应第二脉冲信号输出第三脉冲信号,即一个高电平,使得控制开关模块400接收到第一场效应管Q1输出的第三脉冲信号,信号开关420由低电平变为高电平,电子设备维持开机状态。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二极管D1的作用为放电,若非法断电,即在外接电源VCC3被拔取的情况下,由于第二场效应管Q2处于导通状态,第二场效应管Q2的栅极的电平下降较快,第一电容C1大量放电,为保护电路,维持电路的稳定,第一二极管D1起到了放电的作用,使得本申请的来电自动开机电路在非法断电的情况下可以快速恢复为关闭状态。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申请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所属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申请宗旨的前提下,做出各种变化。

Claims (9)

1.一种来电自动开机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
电源模块,用于接收并响应输出电信号;
第一上电模块,所述第一上电模块与所述电源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上电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电源模块发送的所述电信号并响应输出第一脉冲信号;
控制开关模块,所述控制开关模块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一上电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控制开关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第一上电模块发送的所述第一脉冲信号并根据所述第一脉冲信号执行自动上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来电自动开机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来电自动开机电路还包括第二上电模块,所述第二上电模块的输入端与所述电源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上电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上电模块连接,所述第一上电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电源模块发送的所述电信号并根据所述电信号响应输出第二脉冲信号给所述第一上电模块,所述第一上电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第二上电模块发送的所述第二脉冲信号并根据所述第二脉冲信号响应输出第三脉冲信号给所述控制开关模块,所述控制开关模块还用于接收所述第一上电模块发送的所述第三脉冲信号并根据所述第三脉冲信号对电子设备实现保持开机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来电自动开机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模块包括电源,所述电源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第一上电模块的输入端、所述第二上电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电源用于接收并响应输出所述电信号给所述第一上电模块和所述第二上电模块。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来电自动开机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上电模块包括第二电阻和第一场效应管,所述第二电阻的一端与所述电源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栅极连接,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漏极与所述控制开关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源极接地,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用于响应输出所述第一脉冲信号给所述控制开关模块;
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栅极还与所述第二上电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场效应管还用于接收所述第二上电模块发送的第二脉冲信号,并执行截止功能,输出所述第三脉冲信号。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来电自动开机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上电模块还包括第二电容,所述第二电容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电阻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电容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二电容用于延时导通所述第一场效应管。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来电自动开机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开关模块包括跳线装置、信号开关和南桥芯片,所述跳线装置包括第一端口、第二端口与第三端口,所述第一端口用于与所述第一上电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端口用于与所述信号开关的输入端连接,所述信号开关的输出端与所述南桥芯片连接;所述信号开关用于接收所述第一脉冲信号并响应输出自动上电信号,所述南桥芯片用于接收所述自动上电信号并根据所述自动上电信号执行所述自动上电。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来电自动开机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上电模块包括第一电阻、第一电容与第二场效应管,所述第一电阻的一端与所述电源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电容的一端和所述第二场效应管的栅极连接,所述第一电容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二场效应管的漏极与所述第一上电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场效应管的源极接地,所述第一电阻与所述第一电容用于接收所述电信号且所述第一电容用于延时导通所述第二场效应管,所述第二场效应管用于导通后响应输出所述第二脉冲信号给所述第一上电模块。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来电自动开机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上电模块还包括第一二极管,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阴极与所述电源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第二场效应管的栅极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用于稳定所述第二场效应管的电压。
9.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来电自动开机电路。
CN202123448394.1U 2021-12-31 2021-12-31 来电自动开机电路及电子设备 Active CN21776738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448394.1U CN217767384U (zh) 2021-12-31 2021-12-31 来电自动开机电路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448394.1U CN217767384U (zh) 2021-12-31 2021-12-31 来电自动开机电路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767384U true CN217767384U (zh) 2022-11-08

Family

ID=838702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3448394.1U Active CN217767384U (zh) 2021-12-31 2021-12-31 来电自动开机电路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76738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576764B (zh) Cmos数据清除电路
JP2004152304A (ja) Ac電源障害の場合にスタンバイ状態にあるパーソナルコンピュータの状態データを保持するためのシステムおよび方法
CN102147652A (zh) 关机节能系统及关机节能方法
CN210804315U (zh) 一种上电自动开机电路及主板
US20180123183A1 (en) Control circuit, battery having the control circuit and battery control method
CN103576816B (zh) 开关机控制电路
US20210191492A1 (en) Method of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to a computer system
CN113568855A (zh) 一种低成本的pcie热拔插多模式兼容装置
CN114089714B (zh) 便携式电子装置
CN101299618B (zh) 一种智能手机的实时时钟电路
CN217767384U (zh) 来电自动开机电路及电子设备
CN207516929U (zh) 开关机控制电路以及移动终端
CN101751102B (zh) 开机信号产生装置
CN217606356U (zh) 一种切换控制电路、主板及电子设备
CN210776579U (zh) 掉电保护电路与电子装置
CN217543791U (zh) 自动开机电路及电子设备
CN102073575A (zh) 管理引擎状态侦测电路
CN108944736B (zh) 一种汽车、汽车电子设备及其开机控制电路
CN220121165U (zh) 控制电路、装置及芯片
CN213122900U (zh) 一种供电电路、主板及计算机设备
CN211790718U (zh) 一种usb过流保护电路
CN112486060B (zh) 单片机的复位电路、线路板及电子产品
CN218675974U (zh) 一种开关机电路和电子设备
CN216649655U (zh) 一种自锁开关自释放控制电路及装置
CN210006000U (zh) 一种嵌入式系统硬件复位电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