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122900U - 一种供电电路、主板及计算机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供电电路、主板及计算机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122900U
CN213122900U CN202021994149.3U CN202021994149U CN213122900U CN 213122900 U CN213122900 U CN 213122900U CN 202021994149 U CN202021994149 U CN 202021994149U CN 213122900 U CN213122900 U CN 21312290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wer supply
voltage
battery
diode
modu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994149.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彭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ongxin Zhongke Jinhua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ongxin Zhongke Jinhua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ongxin Zhongke Jinhua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Longxin Zhongke Jinhua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994149.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12290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12290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12290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供电电路、主板及计算机设备,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设置外部电源输入端、电池、切换模块、降压模块和电源输出端,切换模块位于外部电源输入端与电源输出端的第一通路之间以及位于电池与电源输出端的第二通路之间,用于在外部电源输入端和电池之间切换向电源输出端供电的供电电源,降压模块与切换模块连接,用于对供电电源提供的供电电压进行降压,以向与电源输出端连接的龙芯桥片提供目标电压。通过降压模块对供电电压进行降压得到目标电压,将目标电压提供给龙芯桥片,使得提供给龙芯桥片的目标电压等于桥片所需的电压,防止龙芯桥片因提供的电压较高导致工作异常,保证龙芯桥片正常工作。

Description

一种供电电路、主板及计算机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供电电路、主板及计算机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成为人们生活和工作不可或缺的硬件设备,桥片作为计算机中最重要的核心器件之一,其通常需要提供符合要求的供电电压才可正常进行工作。
通常,一般桥片所需的供电电压为3.3V,可通过外部电源输入端或电池直接为桥片提供3.3V的供电电压。
但是,针对某些特殊要求的桥片,其需要的供电电压小于3.3V,若直接采用原来的电池或者外部电源输入端提供3.3V的供电电压,容易导致桥片工作异常。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提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以便提供一种克服上述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的一种供电电路、主板及计算机设备,以解决目前的电池或者外部电源输入端提供的供电电压大于桥片所需的供电电压,导致桥片工作异常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供电电路,包括:外部电源输入端、电池、切换模块、降压模块和电源输出端;
所述切换模块,位于所述外部电源输入端与所述电源输出端的第一通路之间以及位于所述电池与所述电源输出端的第二通路之间,用于在所述外部电源输入端和所述电池之间切换向所述电源输出端供电的供电电源;
所述降压模块,与所述切换模块连接,用于对所述供电电源提供的供电电压进行降压,以向与所述电源输出端连接的龙芯桥片提供目标电压。
可选的,所述降压模块还与所述电源输出端连接,具体用于对所述外部电源输入端和所述电池提供的供电电压进行降压;
其中,所述外部电源输入端和所述电池提供的供电电压均大于所述目标电压;所述切换模块分别与所述外部电源输入端和所述电池连接。
可选的,所述降压模块包括第一电阻,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切换模块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电源输出端连接。
可选的,所述供电电路还包括限流模块;
所述限流模块,分别与所述电池和所述切换模块连接,用于对所述电池提供的供电电压进行限流;
其中,所述限流模块包括第二电阻,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切换模块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电池连接。
可选的,所述切换模块包括第一二极管和第二二极管;
所述第一二极管的第一端与所述外部电源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第二端与所述降压模块连接;
所述第二二极管的第一端与所述电池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的第二端与所述降压模块连接。
可选的,所述降压模块还与所述电池连接,具体用于对所述电池提供的供电电压进行降压;
其中,所述外部电源输入端提供的供电电压等于所述目标电压,所述电池提供的供电电压大于所述目标电压;所述切换模块分别与所述外部电源输入端和所述电源输出端连接。
可选的,所述降压模块包括第三电阻,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切换模块连接,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电池连接。
可选的,所述切换模块包括第三二极管和第四二极管;
所述第三二极管的第一端与所述外部电源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三二极管的第二端与所述电源输出端连接;
所述第四二极管的第一端与所述降压模块连接,所述第四二极管的第二端与所述电源输出端连接。
可选的,所述供电电路还包括稳压模块;
所述稳压模块,与所述电源输出端连接,用于对所述目标电压进行稳压;
其中,所述稳压模块包括第一电容,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与所述电源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二端与接地端连接。
可选的,所述龙芯桥片为龙芯7A1000桥片。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主板,包括上述的供电电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另外公开了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上述的主板。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包括以下优点:
通过在供电电路中设置外部电源输入端、电池、切换模块、降压模块和电源输出端,切换模块位于外部电源输入端与电源输出端的第一通路之间以及位于电池与电源输出端的第二通路之间,用于在外部电源输入端和电池之间切换向电源输出端供电的供电电源,降压模块与切换模块连接,用于对供电电源提供的供电电压进行降压,以向与电源输出端连接的龙芯桥片提供目标电压。通过切换模块切换外部电源输入端或电池提供供电电压,而降压模块对供电电压进行降压得到目标电压,将目标电压提供给龙芯桥片,使得提供给龙芯桥片的目标电压等于桥片所需的电压,防止龙芯桥片因提供的电压较高导致工作异常,保证龙芯桥片可以正常工作。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供电电路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另一种供电电路的示意图;
图3示出了图1所示的供电电路的具体电路图;
图4示出了图2所示的供电电路的具体电路图;
图5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向RTC域提供复位信号和解复位信号的第一复位电路的电路图;
图6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向备用电源域提供复位信号和解复位信号的第二复位电路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一
参照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供电电路的示意图,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另一种供电电路的示意图。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供电电路,包括:外部电源输入端P3V3SB、电池11、切换模块12、降压模块13和电源输出端RTC_3V;切换模块12,位于外部电源输入端P3V3SB与电源输出端RTC_3V的第一通路之间以及位于电池11与电源输出端RTC_3V的第二通路之间,用于在外部电源输入端P3V3SB和电池11之间切换向电源输出端RTC_3V供电的供电电源;降压模块13,与切换模块12连接,用于对供电电源提供的供电电压进行降压,以向与电源输出端RTC_3V连接的龙芯桥片提供目标电压。
在实际应用中,供电电路实际上还包括电源转换芯片,电源转换芯片具有电压输入端和电压输出端,电源转换芯片的电压输出端与外部电源输入端P3V3SB连接,输入至电源转换芯片的电压输入端的电压,经过电源转换芯片转换后,从电源转换芯片的电压输出端将转换后的电压输入至外部电源输入端P3V3SB,以提供供电电压。
电池11实际上可以为纽扣电池,如CR2032纽扣电池,CR2032纽扣电池的标准值为3V,但是实际初始值通常大于3V,如3.3V,而龙芯桥片所需的目标电压通常在2.5V至2.9V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可以将外部电源输入端P3V3SB或电池11作为供电电源,以向电源输出端RTC_3V进行供电。通常,计算机设备开机后,即主板上电后,外部电源输入端P3V3SB作为供电电源,向电源输出端RTC_3V进行供电;而计算机设备关机后,即主板断电后,外部电源输入端P3V3SB则无法向电源输出端RTC_3V进行供电,此时,将电池11作为供电电源,向电源输出端RTC_3V进行供电。
因此,切换模块12实际的作用在于:在外部电源输入端P3V3SB和电池11之间切换向电源输出端RTC_3V供电的供电电源。具体的,当主板断电后,由外部电源输入端P3V3SB供电切换至电池11供电,电池11作为向电源输出端RTC_3V供电的供电电源;当主板上电后,由电池11供电切换至外部电源输入端P3V3SB供电,外部电源输入端P3V3SB作为向电源输出端RTC_3V供电的供电电源。
由于电池11提供的供电电压大于龙芯桥片所需的电压,因此,需要在供电电路中设置降压模块13,对电池11提供的供电电压进行降压,以向与电源输出端RTC_3V连接的龙芯桥片提供目标电压。
而通常情况下,现有的外部电源输入端P3V3SB提供的供电电压为3.3V,也大于龙芯桥片所需的电压。因此,在一种情况下,可以更换电源转换芯片,通过更换后的电源转换芯片直接将输入至电压输入端的电压转换为龙芯桥片所需的目标电压,并输出到外部电源输入端P3V3SB,外部电源输入端P3V3SB再将龙芯桥片所需的目标电压输出到电源输出端RTC_3V,以向与电源输出端RTC_3V连接的龙芯桥片提供目标电压;在另一种情况下,依旧采用原本的电源转换芯片,外部电源输入端P3V3SB提供的供电电压依旧为3.3V,此时,降压模块13还需要对外部电源输入端P3V3SB提供的供电电压进行降压,以向与电源输出端RTC_3V连接的龙芯桥片提供目标电压。
通过降压模块13对供电电压进行降压得到目标电压,将目标电压提供给龙芯桥片,使得提供给龙芯桥片的目标电压等于龙芯桥片所需的电压,防止龙芯桥片因提供的电压较高导致工作异常,保证龙芯桥片正常工作。
如图1所示,在一种情况下,降压模块13还与电源输出端RTC_3V连接,具体用于对外部电源输入端P3V3SB和电池11提供的供电电压进行降压;其中,外部电源输入端P3V3SB和电池11提供的供电电压均大于目标电压;切换模块12分别与外部电源输入端P3V3SB和电池11连接。
图1所示的供电电路适用于不更换电源转换芯片的场景,此时,切换模块12分别与外部电源输入端P3V3SB和电池11连接,降压模块13分别与切换模块12和电源输出端RTC_3V连接,外部电源输入端P3V3SB和电池11提供的供电电压均大于目标电压,降压模块13需要对外部电源输入端P3V3SB和电池11提供的供电电压进行降压。
当主板上电后,外部电源输入端P3V3SB作为供电电源,降压模块13对外部电源输入端P3V3SB提供的供电电压进行降压;当主板断电后,电池11作为供电电源,降压模块13对电池11提供的供电电压进行降压。
参照图3,示出了图1所示的供电电路的具体电路图。
如图3所示,降压模块13包括第一电阻R1,第一电阻R1的第一端与切换模块12连接,第一电阻R1的第二端与电源输出端RTC_3V连接。
通过第一电阻R1对外部电源输入端P3V3SB和电池11提供的供电电压进行降压,需要降低的电压大小与第一电阻R1的阻值有关。例如,外部电源输入端P3V3SB和电池11提供的供电电压为3.3V,需要的目标电压在2.5V至2.9V之间,可以将第一电阻R1的阻值设置为100KΩ。
进一步的,如图3所示,供电电路还包括限流模块14;限流模块14,分别与电池11和切换模块12连接,用于对电池11提供的供电电压进行限流;其中,限流模块14包括第二电阻R2,第二电阻R2的第一端与切换模块12连接,第二电阻R2的第二端与电池11连接。
通过在电池11与切换模块12之间设置限流模块14,对电池11提供的供电电压进行限流,防止电流过大烧坏切换模块12中的器件,保护供电电路可以正常工作。通常,限流模块14包括的第二电阻R2的阻值不会太大,远小于降压模块13中的第一电阻R1的阻值,例如,将第二电阻R2的阻值设置为150Ω。
如图3所示,切换模块12包括第一二极管D1和第二二极管D2;第一二极管D1的第一端与外部电源输入端P3V3SB连接,第一二极管D1的第二端与降压模块13连接;第二二极管D2的第一端与电池11连接,第二二极管D2的第二端与降压模块13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二极管D2的第一端与电池11连接,针对的是供电电路中没有设置限流模块14的场景,当供电电路中设置有限流模块14时,第二二极管D2的第一端是与限流模块14连接。
通过在切换模块12中设置第一二极管D1和第二二极管D2,基于第一二极管D1和第二二极管D2的正向导通特性,在外部电源输入端P3V3SB与电池11之间切换向电源输出端RTC_3V供电的供电电源。其中,第一二极管D1的第一端为第一二极管D1的阳极,第一二极管D1的第二端为第一二极管D1的阴极,第二二极管D2的第一端为第二二极管D2的阳极,第二二极管D2的第二端为第二二极管D2的阴极。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二极管D1和第二二极管D2的正向导通电压不同,具体的,可将第一二极管D1的正向导通电压设置为小于第二二极管D2的正向导通电压。
例如,第一二极管D1的正向导通电压为0.2V,第二二极管D2的正向导通电压为0.7V,且外部电源输入端P3V3SB和电池11提供的供电电压均为3.3V,当主板上电后,经过第一二极管D1后的电压为3.1V,即第一二极管D1的阴极电压为3.1V,由于第二二极管D2的阴极与第一二极管D1的阴极并联,则第二二极管D2的阴极电压也为3.1V,然而第二二极管D2的阳极电压为3.3V,第二二极管D2的阳极电压和阴极电压的差值为0.2V,小于第二二极管D2的正向导通电压0.7V,则第二二极管D2不会导通,此时,仅第一二极管D1导通,由外部电源输入端P3V3SB进行供电;当主板断电后,第一二极管D1不导通,第二二极管D2导通,此时,由电池11进行供电。
如图3所示,具体的,电池11的第一端(正极)与第二电阻R2的第二端连接,电池11的第二端(负极)与接地端GND连接,第二电阻R2的第一端与第二二极管D2的第一端连接,第二二极管D2的第二端与第一电阻R1的第一端连接,第一电阻R1的第二端与电源输出端RTC_3V连接,第一二极管D1的第一端与外部电源输入端P3V3SB连接,第一二极管D1的第二端与第一电阻R1的第一端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还可以在外部电源输入端P3V3SB与第一二极管D1的第一端之间增加一个电阻,该电阻的阻值可以为0欧姆,其基本上不会对外部电源输入端P3V3SB提供的供电电压造成影响,后续可通过设置在外部电源输入端P3V3SB与第一二极管D1的第一端之间的电阻进行调试。
如图2所示,在另一种情况下,降压模块13还与电池11连接,具体用于对电池11提供的供电电压进行降压;其中,外部电源输入端P3V3SB提供的供电电压等于目标电压,电池11提供的供电电压大于目标电压;切换模块12分别与外部电源输入端P3V3SB和电源输出端RTC_3V连接。
图2所示的供电电路适用于更换电源转换芯片的场景,此时,降压模块13分别与切换模块12和电池11连接,切换模块12分别与外部电源输入端P3V3SB和电源输出端RTC_3V连接,外部电源输入端P3V3SB提供的供电电压等于目标电压,电池11提供的供电电压大于目标电压,降压模块12仅需要对电池11提供的供电电压进行降压。
当主板上电后,外部电源输入端P3V3SB作为供电电源,外部电源输入端P3V3SB直接通过切换模块12向与电源输出端RTC_3V连接的龙芯桥片提供目标电压;当主板断电后,电池11作为供电电源,降压模块13对电池11提供的供电电压进行降压,以向与电源输出端RTC_3V连接的龙芯桥片提供目标电压。
参照图4,示出了图2所示的供电电路的具体电路图。
如图4所示,降压模块13包括第三电阻R3,第三电阻R3的第一端与切换模块12连接,第三电阻R3的第二端与电池11连接。
通过第三电阻R3对电池11提供的供电电压进行降压,需要降低的电压大小与第三电阻R3的阻值有关。例如,电池11提供的供电电压为3.3V,龙芯桥片需要的目标电压在2.5V至2.9V之间,可以将第一电阻R1的阻值设置为100KΩ。
如图4所示,切换模块12包括第三二极管D3和第四二极管D4;第三二极管D3的第一端与外部电源输入端P3V3SB连接,第三二极管D3的第二端与电源输出端RTC_3V连接;第四二极管D4的第一端与降压模块13连接,第四二极管D4的第二端与电源输出端RTC_3V连接。
通过在切换模块12中设置第三二极管D3和第四二极管D4,基于第三二极管D3和第四二极管D4的正向导通特性,在外部电源输入端P3V3SB与电池11之间切换向电源输出端RTC_3V供电的供电电源。其中,第三二极管D3的第一端为第三二极管D3的阳极,第三二极管D3的第二端为第三二极管D3的阴极,第四二极管D4的第一端为第四二极管D4的阳极,第四二极管D4的第二端为第四二极管D4的阴极。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三二极管D3和第四二极管D4的正向导通电压不同,如将第三二极管D3的正向导通电压设置为小于第四二极管D4的正向导通电压。
如图4所示,具体的,电池11的第一端(正极)与第三电阻R3的第二端连接,电池11的第二端(负极)与接地端GND连接,第三电阻R3的第一端与第四二极管D4的第一端连接,第四二极管D4的第二端与电源输出端RTC_3V连接,第三二极管D3的第一端与外部电源输入端P3V3SB连接,第三二极管D3的第二端与电源输出端RTC_3V连接。
当然,还可以在图4所示的供电电路中也设置限流模块14,限流模块14具体位于电池11和切换模块12之间,其中,限流模块14包括第二电阻R2,第二电阻R2的第一端与切换模块12连接,第二电阻R2的第二端与降压模块13连接;或者,第二电阻R2的第一端与降压模块13连接,第二电阻R2的第二端与电池11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还可以在外部电源输入端P3V3SB与第三二极管D3的第一端之间增加一个电阻,该电阻的阻值可以为0欧姆,其基本上不会对外部电源输入端P3V3SB提供的供电电压造成影响,后续可通过设置在外部电源输入端P3V3SB与第三二极管D3的第一端之间的电阻进行调试。
如图3和图4所示,供电电路还包括稳压模块15;稳压模块15,与电源输出端RTC_3V连接,用于对目标电压进行稳压;其中,稳压模块15包括第一电容C1,第一电容C1的第一端与电源输出端RTC_3V连接,第一电容C1的第二端与接地端GND连接。
通过在供电电路中设置稳压模块15,使得提供给电源输出端RTC_3V的目标电压更加稳定。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龙芯桥片为龙芯7A1000桥片,龙芯7A1000桥片是面向龙芯3号处理器的芯片组,被广泛应用在龙芯LS3A3000、LS3B3000、LS3A400和LS3B4000系列的PC(Personal Computer,个人计算机)、服务器、笔记本设计中;当然,龙芯桥片可以为其他类型的桥片,只要电池11和外部电源输入端P3V3SB提供的供电电压大于所需电压的桥片都适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制。
值得说明的是,龙芯桥片也可以是龙芯7A型号的其他桥片,比如,龙芯7A2000、7A3000…桥片。
具体的,电源输出端RTC_3V是与龙芯桥片的一个引脚连接,用于向龙芯桥片的RTC(Real-Time Clock,实时时钟)域提供目标电压。
在实际应用中,在主板上电之后,启动龙芯桥片除了需要向龙芯桥片的RTC域提供目标电压之外,还需要依次向龙芯桥片的RTC域和备用电源域提供解复位信号。
参照图5,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向RTC域提供复位信号和解复位信号的第一复位电路的电路图,图6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向备用电源域提供复位信号和解复位信号的第二复位电路的电路图。
如图5所示,第一复位电路包括第四电阻R4、第二电容C2和第一插针J1;第四电阻R4的第一端与电源输出端RTC_3V连接,第四电阻R4的第二端与第一复位信号端RTC_RSTN连接;第二电容C2的第一端与第一复位信号端RTC_RSTN连接,第二电容C2的第二端与接地端GND连接;第一插针J1的第一引脚与第一复位信号端RTC_RSTN连接,第一插针J1的第二引脚与接地端GND连接。
在通过图3或图4的供电电路向电源输出端RTC_3V提供目标电压之后,电源输出端RTC_3V输出的目标电压,通过第四电阻R4降压后,向第二电容C2进行充电,第二电容C2充电完成后向第一复位信号端RTC_RSTN放电,使得第一复位信号端RTC_RSTN输出的信号从低电平变为高电平。
第一复位信号端RTC_RSTN输出的信号用于对龙芯桥片的RTC域进行复位和解复位。由于第一复位信号端RTC_RSTN输出的信号为低电平复位,因此,在第二电容C2放电之前,第一复位信号端RTC_RSTN输出的信号为低电平,即此时第一复位信号端RTC_RSTN输出的信号为复位信号,使得龙芯桥片的RTC域处于复位状态,在第二电容C2放电后,第一复位信号端RTC_RSTN输出的信号的电平逐渐拉高,即此时第一复位信号端RTC_RSTN输出的信号为解复位信号,使得龙芯桥片的RTC域解复位。
可通过控制第四电阻R4的阻值和第二电容C2的电容值,控制龙芯桥片的RTC域从复位状态到解复位状态所需的时长。例如,可以将第四电阻R4的阻值设置为100KΩ,将第二电容C2的电容值设置为4.7μF;或者,可以将第四电阻R4的阻值设置为10KΩ,将第二电容C2的电容值设置为22μF。
需要说明的是,当需要外部控制龙芯桥片的RTC域复位时,按压第一插针J1的第一引脚,使得第一插针J1短路,直接向第一复位信号端RTC_RSTN输出低电平信号,以对龙芯桥片的RTC域进行复位。
如图6所示,第二复位电路包括第五电阻R5、第三电容C3和第二插针J2;第五电阻R5的第一端与外部电源输入端P3V3SB连接,第五电阻R5的第二端与第二复位信号端RSM_RSTN连接;第三电容C3的第一端与第二复位信号端RSM_RSTN,第三电容C3的第二端与接地端GND连接;第二插针J2的第一引脚与第二复位信号端RSM_RSTN连接,第二插针J2的第二引脚与接地端GND连接。
外部电源输入端P3V3SB提供供电电压之后,供电电压通过第五电阻R5降压后,向第三电容C3充电,第三电容C3充电完成后向第二复位信号端RSM_RSTN放电,使得第二复位信号端RSM_RSTN输出的信号从低电平变为高电平。
第二复位信号端RSM_RSTN输出的信号用于对龙芯桥片的备用电源域进行复位和解复位。由于第二复位信号端RSM_RSTN输出的信号为低电平复位,因此,在第三电容C3放电之前,第二复位信号端RSM_RSTN输出的信号为低电平,即此时第二复位信号端RSM_RSTN输出的信号为复位信号,使得龙芯桥片的备用电源域处于复位状态,在第三电容C3放电后,第二复位信号端RSM_RSTN输出的信号的电平逐渐拉高,即此时第二复位信号端RSM_RSTN输出的信号为解复位信号,使得龙芯桥片的备用电源域解复位。
可通过控制第五电阻R5的阻值和第三电容C3的电容值,控制龙芯桥片的备用电源域从复位状态到解复位状态所需的时长。例如,可以将第五电阻R5的阻值设置为100KΩ,将第三电容C3的电容值设置为22μF;或者,可以将第五电阻R5的阻值设置为20KΩ,将第三电容C3的电容值设置为22μF。
需要说明的是,当需要外部控制龙芯桥片的备用电源域复位时,按压第二插针J2的第一引脚,使得第二插针J2短路,直接向第二复位信号端RSM_RSTN输出低电平信号,以对龙芯桥片的备用电源域进行复位。
值得注意的是,图4所示的供电电路相对于图3所示的供电电路来说,在电池11没有电的情况下,开机速度更快,开机所需的时间较少。其原因在于:在电池11没电时,计算机设备开机时,即主板上电时,外部电源输入端P3V3SB提供的供电电压通过图3所示的供电电路向电源输出端RTC_3V输出目标电压,目标电压稳定所需的时长较长,在目标电压稳定后,对图5所示的第二电容C2进行充电,充电完成后第二电容C2向第一复位信号端RTC_RSTN放电,而龙芯桥片的上电时序要求,先需要对RTC域进行解复位,然后再对备用电源域进行解复位,因此,也就要求龙芯桥片的备用电源域从开机到解复位的时长,大于开机后目标电压稳定所需的时长和龙芯桥片的RTC域解复位的时长之和,使得龙芯桥片的备用电源域从开机到解复位的时长在2秒至3秒之间;而外部电源输入端P3V3SB提供的供电电压通过图4所示的供电电路向电源输出端RTC_3V输出目标电压,目标电压保持电压稳定的时间小于图3所示的供电电路的目标电压稳定的时间,则龙芯桥片的RTC域和备用电源域从开机到解复位的时长可以减小,例如,RTC域从开机到解复位的时长为20ms至30ms之间,备用电源域从开机到解复位的时长均为40ms,最终提高计算机设备的开机速度。
另外,对于图4所示的供电电路,由于龙芯桥片的RTC域从开机到解复位的时长减小,因此,可以避免因龙芯桥片的上电时序错误(即备用电源域提前于RTC域解复位)导致计算机设备开不了机;相应的,图4所示的供电电路,由于备用电源域从开机到解复位的时长减小,第二复位信号端RSM_RSTN的放电时长也相应减小,避免计算计算机设备断电后又突然上电导致计算机设备自动开机。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通过在供电电路中设置外部电源输入端、电池、切换模块、降压模块和电源输出端,切换模块位于外部电源输入端与电源输出端的第一通路之间以及位于电池与电源输出端的第二通路之间,用于在外部电源输入端和电池之间切换向电源输出端供电的供电电源,降压模块与切换模块连接,用于对供电电源提供的供电电压进行降压,以向与电源输出端连接的龙芯桥片提供目标电压。通过切换模块切换外部电源输入端或电池提供供电电压,而降压模块对供电电压进行降压得到目标电压,将目标电压提供给龙芯桥片,使得提供给龙芯桥片的目标电压等于桥片所需的电压,防止龙芯桥片因提供的电压较高导致工作异常,保证龙芯桥片可以正常工作。
实施例二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主板,包括上述的供电电路。
关于供电电路的具体描述可以参照实施例一的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不再赘述。
具体的,供电电路设置在主板上,此外,主板上还设置有桥片、处理器、内存等器件。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上述的主板。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通过在供电电路中设置外部电源输入端、电池、切换模块、降压模块和电源输出端,切换模块位于外部电源输入端与电源输出端的第一通路之间以及位于电池与电源输出端的第二通路之间,用于在外部电源输入端和电池之间切换向电源输出端供电的供电电源,降压模块与切换模块连接,用于对供电电源提供的供电电压进行降压,以向与电源输出端连接的龙芯桥片提供目标电压。通过切换模块切换外部电源输入端或电池提供供电电压,而降压模块对供电电压进行降压得到目标电压,将目标电压提供给龙芯桥片,使得提供给龙芯桥片的目标电压等于桥片所需的电压,防止龙芯桥片因提供的电压较高导致工作异常,保证龙芯桥片和主板可以正常工作。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供电电路、主板及计算机设备,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Claims (11)

1.一种供电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外部电源输入端、电池、切换模块、降压模块和电源输出端;
所述切换模块,位于所述外部电源输入端与所述电源输出端的第一通路之间以及位于所述电池与所述电源输出端的第二通路之间,用于在所述外部电源输入端和所述电池之间切换向所述电源输出端供电的供电电源;
所述降压模块,与所述切换模块连接,用于对所述供电电源提供的供电电压进行降压,以向与所述电源输出端连接的龙芯桥片提供目标电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降压模块还与所述电源输出端连接,具体用于对所述外部电源输入端和所述电池提供的供电电压进行降压;
其中,所述外部电源输入端和所述电池提供的供电电压均大于所述目标电压;所述切换模块分别与所述外部电源输入端和所述电池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供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降压模块包括第一电阻,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切换模块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电源输出端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供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电电路还包括限流模块;
所述限流模块,分别与所述电池和所述切换模块连接,用于对所述电池提供的供电电压进行限流;
其中,所述限流模块包括第二电阻,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切换模块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电池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供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模块包括第一二极管和第二二极管;
所述第一二极管的第一端与所述外部电源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第二端与所述降压模块连接;
所述第二二极管的第一端与所述电池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的第二端与所述降压模块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降压模块还与所述电池连接,具体用于对所述电池提供的供电电压进行降压;
其中,所述外部电源输入端提供的供电电压等于所述目标电压,所述电池提供的供电电压大于所述目标电压;所述切换模块分别与所述外部电源输入端和所述电源输出端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供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降压模块包括第三电阻,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切换模块连接,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电池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供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模块包括第三二极管和第四二极管;
所述第三二极管的第一端与所述外部电源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三二极管的第二端与所述电源输出端连接;
所述第四二极管的第一端与所述降压模块连接,所述第四二极管的第二端与所述电源输出端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供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电电路还包括稳压模块;
所述稳压模块,与所述电源输出端连接,用于对所述目标电压进行稳压;
其中,所述稳压模块包括第一电容,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与所述电源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二端与接地端连接。
10.一种主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供电电路。
11.一种计算机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主板。
CN202021994149.3U 2020-09-11 2020-09-11 一种供电电路、主板及计算机设备 Active CN21312290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994149.3U CN213122900U (zh) 2020-09-11 2020-09-11 一种供电电路、主板及计算机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994149.3U CN213122900U (zh) 2020-09-11 2020-09-11 一种供电电路、主板及计算机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122900U true CN213122900U (zh) 2021-05-04

Family

ID=756618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994149.3U Active CN213122900U (zh) 2020-09-11 2020-09-11 一种供电电路、主板及计算机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12290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229472B2 (en) Method for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to a timekeeping circuit within a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JP5021954B2 (ja) 低電圧誤動作防止回路、方法ならびにそれを利用した電源回路および電子機器
US7131011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eserving state data of a personal computer in a standby state in the event of an AC power failure
JP5039322B2 (ja) 起動回路、方法ならびにそれを用いた低電圧誤動作防止回路、電源回路および電子機器
CN101825916B (zh) 电脑系统
US6198262B1 (en) Selective dual input low dropout linear regulator
US9244509B2 (en) Uninterruptible power system and power control system thereof
US9880610B2 (en) Power supplying method, power supplying system,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10389152B2 (en) Power supplying method and electronic device utilizing the same
CN210804315U (zh) 一种上电自动开机电路及主板
CN101727167B (zh) 电源切换电路
CN213122900U (zh) 一种供电电路、主板及计算机设备
CN210639587U (zh) 一种开关电源Power off快速放电电路、服务器主板及服务器
CN114089714A (zh) 便携式电子装置
CN218729908U (zh) 一种上下电时序控制电路
CN216851930U (zh) 一种开机电路及电子设备
CN103107577B (zh) 电池管理电路及终端
CN113031739B (zh) 一种计算机及其上电启动电路
CN211236841U (zh) 一种自动切换电源的硬件电路
CN111934661B (zh) 一种开关机控制电路
JP6838123B1 (ja) 情報処理装置、及び電源制御方法
CN210517858U (zh) 终端电源电路及终端
CN2702365Y (zh) 一种计算机电源
CN219512634U (zh) Usb模组控制电路、usb设备、电子设备
CN216979719U (zh) 一种usb电源切换电路和usb电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