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762590U - 一种复合管材及其组件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复合管材及其组件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7762590U CN217762590U CN202221721167.3U CN202221721167U CN217762590U CN 217762590 U CN217762590 U CN 217762590U CN 202221721167 U CN202221721167 U CN 202221721167U CN 217762590 U CN217762590 U CN 21776259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mposite pipe
- flaring
- pipe
- side wall
- composit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igid Pipes And Flexible Pip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复合管材,所述复合管材至少一端设有扩口,所述扩口的内周侧壁上固定有内衬套,所述扩口的外周侧壁上固定有外衬套。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复合管材组件,包括如上所述的复合管材及与复合管材连接的插接管材,所述插接管材至少一端的内周侧壁上设有插口衬套,所述插接管材通过插口衬套插装在复合管材所述的扩口上。本实用新型在复合管热熔插接时,扩口处有内衬套和外衬套的保护,焊接后对管体起到加强作用,避免复合管加热变形导致的连接处发生渗漏。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管材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复合管材及其组件。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管道行业的发展和对管网要求的提高,带有增强层的复合管应运而生,复合管的结构可设计性强,并具有承载能力强、耐腐蚀性好、耐磨性优良、性价比高、质量轻和运输安装方便等优点。由于复合管具有上述众多优点,所以复合管常用于长距离的流体输送。长距离运输所需的管道长度较长,而在生产中,生产出来的管道长度有限,因此需要将多个管道依次连接在一起。
现有的复合管一般由内向外依次设有复合管内层,增强层和复合管外层,增强层分别与复合管内层以及复合管外层复合。增强层有玻纤或者是钢线网骨架。复合管的生产在完成后要对管口进行封口工序。或者是复合管在焊接施工过程中,由于工程的长短,封口后的管子由于施工的原因,难免要对管材进行截取。原来封口的管子就会变成不封口。很多工地施工过程中,截取后要进行封口这一道工序都会疏忽。管子焊接后会让内部的加强层裸露于空气或者是液体(水、水气)中,此时内部的增强层会氧化变质,在内部高压的情况下会削弱增加层的承压能力。造成管网破裂、渗漏。
另外,目前复合管的连接是两根复合管承插至外部的电熔管件,通电后内部融熔后进行连接。电熔连接后使管子产生热熔涨,连接部位管子产生形变。由于复合管不同材料层的膨胀系数、融化温度、流动性等不同,导致加热熔融后的材料性能可能会改变,焊接处的承压能力会降低,管网整体连接完成运营后,会产生破裂渗漏的风险。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复合管热熔对接时,复合管连接处产生形变导致性能下降,有破裂和渗漏风险的不足,提供一种复合管材及其组件。本实用新型在复合管热熔插接时,扩口处有内衬套和外衬套的保护,焊接后对管体起到加强作用,避免复合管加热变形导致的连接处发生渗漏。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达到:
一种复合管材,所述复合管材至少一端设有扩口,所述扩口的内周侧壁上固定有内衬套,所述扩口的外周侧壁上固定有外衬套。
本实用新型中,两根复合管进行对接时,其中一根复合管的一端设有扩口,扩口中的扩口段的内径大于复合管的外径,另一根复合管的一端直接的插入扩口。由于复合管对接时为热熔,为了避免复合管加热熔融时不同材料层的膨胀系数、融化温度、流动性等不同导致性能下降以及变形,在扩口的内侧壁设置内衬套,在扩口的外侧壁设置外衬套。
进一步的,所述扩口包括台阶段和位于复合管材端部的扩口段,所述扩口段的内径的不小于复合管材的外径,所述内衬套位于台阶段的内侧壁上设有用于封堵插入扩口中的复合管材端面的第一封口部。
实际施工过程中,复合管需要根据使用需求截取合适的长度,但这样会造成复合管的增强层裸露于空气中,在复合管使用时若流过的流体带有腐蚀性,增强层被腐蚀后会导致复合管的强度降低。本实用新型中,当另一根复合管插入此复合管中的扩口后,另一根复合管的端面会与第一封口部接触,所述第一封口部为热熔性塑料,这样在另一根复合管与对接面接触然后进行热熔连接后,便可对另一根复合管截断的端面进行封口,避免了复合管裸露于空气或者是液体中。
进一步的,所述台阶段与扩口段的夹角不大于45°。
现有技术中,管材的扩口一般由扩口装置伸入管材一端中进行直接扩大。本方案中,所述扩口在扩张时,所述台阶段与扩口段之间的夹角越大,管壁延伸越大,拐角处性能下降约大,裂口的风险越大,所以控制所述台阶段与扩口段的夹角不大于45°。同时内衬套和外衬套的设置可以一定程度弥补由于扩口在扩张时导致的性能下降。同时,由于台阶段与扩口段呈一定角度,为了使内衬套和外衬套设于扩口上,需要将内衬套和外衬套分开制造然后分别与扩口的内侧壁和外侧壁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封口部与朝向所述扩口段端面的一侧面设有对接面,所述对接面靠近所述扩口段轴线的一侧上设有凸起,所述凸起与内衬套内侧壁之间的距离等于所述复合管材管壁的壁厚。
所述内衬套的内周侧壁、对接面以及凸起形成了凹槽,当另一根复合管与对接面接触时刚好插入凹槽中,这样插入扩口中的复合管端面能别更好地密封。所述对接面的形状与插入扩口中的复合管的端面的形状相匹配。
进一步的,所述内衬套的材质为塑料,所述外衬套的材质为钢。
钢套的强度和刚度都较好,且成本较低,作为外衬套时能较好地限制扩口处的管壁变形,对所述管体起到加强作用,提升焊接处的承压能力。所述内衬套可以作为插入扩口的钢套的与的扩口之间的粘合剂,
进一步的,所述内衬套与外衬套通过热熔胶与台阶段和扩口段的侧壁固定连接。
通过热熔胶将内衬套与外衬套连接在扩口上,避免一般胶水受热氧化导致粘性减低。
进一步的,所述内衬套或外衬套在所述扩口段端面处设有第二封口部,所述内衬套或外衬套靠近所述复合管的一端设有位于复合管侧壁上的延长部。
所述第二封口部与延长部可以都设于外衬套上,也可以都设于内衬套上,还可一个设于外衬套上一个设于内衬套上。或,所述内衬套与外衬套均设有延长部。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封口部设于内衬套上,所述延长部设于所述外衬套上。
所述第二封口部与内衬套一体成型,所述第二封口部的材质为与内衬套一样的热塑性塑料,所述第二封口部可以对扩口的端面进行封口,避免复合管内的增强层氧化或被腐蚀导致复合管的强度下。所述延长部使得外衬套从扩口延伸到复合管外壁上,加强扩大的扩口与复合管之间的连接强度。
进一步的,所述内衬套的外周侧壁上设有导电丝,所述内衬套与所述扩口固定连接后所述导电丝位于所述内衬套的外周侧壁与扩口的内周侧壁之间。
若复合管为玻纤增强的等本身不含金属的复合管,则可以使用高频电磁焊接,也可以将导电丝与电源连接。若复合管本身含有如金属丝网骨架等金属材料时,则需要将导电丝与电源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导电丝的两端设有接线端子,所述接线端子从扩口的端面处伸出。
本方案中是将导电丝的两端引出扩口外从而与电源连接通电热熔。
一种复合管材组件,包括如上所述的复合管材及与复合管材连接的插接管材,所述插接管材至少一端的内周侧壁上设有插口衬套,所述插接管材通过插口衬套插装在复合管材所述的扩口上。
本方案中,复合管材与其他管材对接时,不仅扩口上有内衬套和外衬套,而且与复合管材对接的插接管材也设有插口衬套,所述插口衬套沿其自身轴线的长度不小于所述扩口段的长度。插接管材可以复合管材,如多根复合管材首尾连接,也可以为其他材质的管材均不影响本方案的实现。
进一步的,所述插口衬套通过热熔胶与插接管材上连有复合管材的一端的内周侧壁固定连接。
所述插口衬套与插接管材内周侧壁的固定连接方式与上述扩口和内衬套的连接方式类似。
进一步的,所述插口衬套的材质为钢。
所述插口衬套的材质与外衬套相同,钢制的插口衬套设于插接管材内侧壁对插接管材起到支撑和增强作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在复合管扩口的内周侧壁和外周侧壁设置内衬套和外衬套,保护复合管扩口,同时对扩口起到增强作用,避免两根复合管对接时扩口加热变形导致连接处发生渗漏,增加复合管连接处的耐压性能。
(2)内衬套和外衬套均通过热熔胶分别连接到扩口上,安装简单,两根复合管对接时方便快速。
(3)第二封口部对扩口的端面进行封口,对接部对插入扩口的复合管端面进行封口,避免复合管切割后复合管的增强结构裸露于空气或者是液体导致被腐蚀。
(4)扩口设有内衬套和外衬套,插接管材设有插口衬套,进一步加强复合管承插连接处的强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内衬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
图示标记说明如下:
1-扩口,11-台阶段,12-扩口段,2-内衬套,21-第一封口部,22-对接面,23-凸起,24-第二封口部,3-外衬套,31-延长部,4-导电丝,5-接线端子,6-复合管材,7-插接管材,71-插口衬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其中,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表示的仅是示意图,而非实物图,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为了更好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所述复合管材至少一端设有扩口1,所述扩口1的内周侧壁上固定有内衬套2,所述扩口1的外周侧壁上固定有外衬套3。
本实用新型中,两根复合管进行对接时,其中一根复合管的一端设有扩口1,扩口1中的扩口段12的内径大于复合管的外径,另一根复合管的一端直接的插入扩口1。由于复合管对接时为热熔,为了避免复合管加热熔融时不同材料层的膨胀系数、融化温度、流动性等不同导致性能下降以及变形,在扩口1的内侧壁设置内衬套2,在扩口1的外侧壁设置外衬套3。
所述扩口1包括台阶段11和位于复合管材端部的扩口段12,所述扩口段12的内径的不小于复合管材的外径,所述内衬套2位于台阶段11的内侧壁上设有用于封堵插入扩口1中的复合管材端面的第一封口部21。
实际施工过程中,复合管需要根据使用需求截取合适的长度,但这样会造成复合管的增强层裸露于空气中,在复合管使用时若流过的流体带有腐蚀性,增强层被腐蚀后会导致复合管的强度降低。本实用新型中,当另一根复合管插入此复合管中的扩口1后,另一根复合管的端面会与第一封口部21接触,第一封口部21为热熔性塑料,这样在另一根复合管与对接面22接触然后进行热熔连接后,便可对另一根复合管截断的端面进行封口,避免了复合管裸露于空气或者是液体中。
台阶段11与扩口段12的夹角为30°。
现有技术中,管材的扩口一般由扩口装置伸入管材一端中进行直接扩大。本方案中,扩口1在扩张时,台阶段11与扩口段12之间的夹角越大,管壁延伸越大,拐角处性能下降约大,裂口的风险越大,所以控制台阶段11与扩口段12的夹角不能过大。同时内衬套2和外衬套3的设置可以一定程度弥补由于扩口1在扩张时导致的性能下降。同时,由于台阶段11与扩口段12呈一定角度,为了使内衬套2和外衬套3设于扩口1上,需要将内衬套2和外衬套3分开制造然后分别与扩口1的内侧壁和外侧壁连接。
所述第一封口部21与朝向所述扩口段12端面的一侧面设有对接面22,所述对接面22靠近所述扩口段12轴线的一侧上设有凸起23,所述凸起23与内衬套2内侧壁之间的距离等于所述复合管材管壁的壁厚。
内衬套2的内周侧壁、对接面22以及凸起23形成了凹槽,当另一根复合管与对接面22接触时刚好插入凹槽中,这样插入扩口1中的复合管端面能别更好地密封。所述对接面22的形状与插入扩口2中的复合管的端面的形状相匹配。
内衬套2的材质为塑料,外衬套3的材质为钢。
钢套的强度和刚度都较好,且成本较低,作为外衬套3时能较好地限制扩口1处的管壁变形,对管体起到加强作用,提升焊接处的承压能力。内衬套2可以作为插入扩口1的钢套的与的扩口1之间的粘合剂,
内衬套2与外衬套3通过热熔胶与台阶段11和扩口段12的侧壁固定连接。
通过热熔胶将内衬套2与外衬套3连接在扩口1上,避免一般胶水受热氧化导致粘性减低。
内衬套2或外衬套3在扩口段12端面处设有第二封口部24,内衬套2或外衬套3靠近复合管的一端设有位于复合管侧壁上的延长部31。
本实施例中,第二封口部24设于内衬套2上,延长部31设于外衬套3上。
第二封口部24与内衬套2一体成型,第二封口部24的材质为与内衬套2一样的热塑性塑料,第二封口部24可以对扩口1的端面进行封口,避免复合管内的增强层氧化或被腐蚀导致复合管的强度下。延长部31使得外衬套3从扩口1延伸到复合管外壁上,加强扩大的扩口1与复合管之间的连接强度。
内衬套2的外周侧壁上设有导电丝4,内衬套2与扩口1固定连接后导电丝4位于内衬套2的外周侧壁与扩口1的内周侧壁之间。
本实施例中,复合管为玻纤增强的等本身不含金属的复合管,则可以使用高频电磁焊接,导电丝4不需要将导电丝4引出扩口1。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类似,所不同之处在于,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台阶段11与扩口段12的夹角为40°。
导电丝4的两端设有接线端子5,接线端子5从扩口1的端面处伸出。
本方案中是将导电丝4的两端引出扩口1外从而与电源连接通电热熔。本实施例中的复合管既可以为玻纤增强的等本身不含金属的复合管,也可以为本身含有如金属丝网骨架等金属材料的复合管。
实施例3
如图3所示,一种复合管材组件,包括如实施例1或2所述的复合管材6及与复合管材6连接的插接管材7,所述插接管材7至少一端的内周侧壁上设有插口衬套71,所述插接管材7通过插口衬套71插装在复合管材6所述的扩口1上。
本方案中,复合管材6与其他管材对接时,不仅扩口1上有内衬套2和外衬套3,而且与复合管材6对接的插接管材7也设有插口衬套71,插口衬套71沿其自身轴线的长度不小于扩口段12的长度。本方案中,当复合管切割成所需要的长度后,在复合管的一端扩口并安装内衬套2和外成套做成扩口1,在复合管的另一端安装插口衬套71做成插接管材7,这样每根复合管便可依次连接。
所述插口衬套71通过热熔胶与插接管材7上连有复合管材6的一端的内周侧壁固定连接。
所述插口衬套71与插接管材7内周侧壁的固定连接方式与实施例1中的扩口1和内衬套3的连接方式类似。
插口衬套71的材质为钢。
插口衬套71的材质与外衬套3相同,钢制的插口衬套71设于插接管材7内侧壁对插接管材7起到支撑和增强作用。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复合管材,所述复合管材至少一端设有扩口(1),其特征在于,所述扩口(1)的内周侧壁上固定有内衬套(2),所述扩口(1)的外周侧壁上固定有外衬套(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管材,其特征在于,所述扩口(1)包括台阶段(11)和位于复合管材端部的扩口段(12),所述扩口段(12)的内径的不小于复合管材的外径,所述内衬套(2)位于台阶段(11)的内侧壁上设有用于封堵插入扩口(1)中的复合管材端面的第一封口部(2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复合管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封口部(21)与朝向所述扩口段(12)端面的一侧面设有对接面(22),所述对接面(22)靠近所述扩口段(12)轴线的一侧上设有凸起(23),所述凸起(23)与内衬套(2)内侧壁之间的距离等于所述复合管材管壁的壁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复合管材,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衬套(2)的材质为塑料,所述外衬套(3)的材质为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复合管材,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衬套(2)与外衬套(3)通过热熔胶与台阶段(11)和扩口段(12)的侧壁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复合管材,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衬套(2)或外衬套(3)在所述扩口段(12)端面处设有第二封口部(24),所述内衬套(2)或外衬套(3)靠近所述复合管材的一端设有位于复合管材侧壁上的延长部(31)。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管材,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衬套(2)的外周侧壁上设有导电丝(4),所述内衬套(2)与所述扩口(1)固定连接后所述导电丝(4)位于所述内衬套(2)的外周侧壁与扩口(1)的内周侧壁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复合管材,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丝(4)的两端设有接线端子(5),所述接线端子(5)从扩口(1)的端面处伸出。
9.一种复合管材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6任意一项所述的复合管材(6)及与复合管材(6)连接的插接管材(7),所述插接管材(7)至少一端的内周侧壁上设有插口衬套(71),所述插接管材(7)通过插口衬套(71)插装在复合管材(6)所述的扩口(1)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复合管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口衬套(71)通过热熔胶与插接管材(7)上连有复合管材(6)的一端的内周侧壁固定连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1721167.3U CN217762590U (zh) | 2022-07-05 | 2022-07-05 | 一种复合管材及其组件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1721167.3U CN217762590U (zh) | 2022-07-05 | 2022-07-05 | 一种复合管材及其组件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7762590U true CN217762590U (zh) | 2022-11-08 |
Family
ID=838709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1721167.3U Active CN217762590U (zh) | 2022-07-05 | 2022-07-05 | 一种复合管材及其组件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7762590U (zh) |
-
2022
- 2022-07-05 CN CN202221721167.3U patent/CN217762590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554484A (zh) | 一种金属管件的焊接方法和金属管件焊接组件 | |
CZ9096A3 (en) | Method of connecting reinforced thermoplastic tubes | |
EP2053297A2 (en) | Coupling construction for high-pressure pipe | |
CN217762590U (zh) | 一种复合管材及其组件 | |
CN106641545A (zh) | 一种复合管用双面电熔管件及连接方法 | |
CN112780868B (zh) | 一种复合管用非金属连接接头的连接方法 | |
CN201803007U (zh) | 一种内嵌电热丝的电熔承口式钢塑复合管配件 | |
CN201297464Y (zh) | 防腐金属管道的接口连接结构 | |
CN216952176U (zh) | 一种具有电磁熔胶圈双密封结构的排水管 | |
JPH06265082A (ja) | 電気融着継手 | |
CN215258323U (zh) | 一种电磁感应逐级导热式管接头 | |
CN216201521U (zh) | 一种电熔管件及其复合管连接结构 | |
CN210510693U (zh) | 一种rtp管道连接接头结构 | |
JP5706181B2 (ja) | 被覆ポリエチレン管用電気融着継手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被覆ポリエチレン管路 | |
CN106678473A (zh) | 一种片式无渗漏快速热熔连接方法及连接头 | |
CN219367105U (zh) | 管道维修用的连接件 | |
EP1787055B1 (en) | Electrofusion coupler | |
CN221402166U (zh) | 用于管件管口的密封熔接结构 | |
CN216952179U (zh) | 一种骨架增强的承口结构管件 | |
CN217815633U (zh) | 一种复合管连接结构 | |
CN216914874U (zh) | 地埋管换热器连接加强结构 | |
CN220930510U (zh) | 一种电磁感应熔接型双热熔管件接头 | |
CN214999942U (zh) | 一种钢带管承插式电热熔连接结构 | |
JP5854809B2 (ja) | 配管の更新方法、配管更新キット、管継手、及び配管更新構造 | |
CN212178097U (zh) | 一种具有粘接界面且管端封焊的双金属复合管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