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759993U - 一种自动爬模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自动爬模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759993U
CN217759993U CN202121434525.8U CN202121434525U CN217759993U CN 217759993 U CN217759993 U CN 217759993U CN 202121434525 U CN202121434525 U CN 202121434525U CN 217759993 U CN217759993 U CN 21775999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form
cross beam
upright
backward moving
wa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434525.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高渭泉
祝文飞
彭辉
翟世杰
徐�明
陈超
李越
童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xi Zhite New Materi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xi Zhite New Mate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xi Zhite New Mate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xi Zhite New Materi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434525.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75999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75999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75999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orms Removed On Construction Sites Or Auxiliary Member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动爬模系统,该系统包括模板系统和爬模系统,模板系统包括内墙模板、外墙模板和紧固系统;爬模系统包括架体系统、锚固系统、液压爬升系统和后移装置;架体系统包括承重平台以及相对于承重平台向下延伸的承重立柱;液压爬升系统包括挂座、导轨、顶墙撑、油缸、第一换向盒、第二换向盒和钩头,挂座用于与锚固件配合,导轨可沿挂座上下移动,第一换向盒连接在承重平台的下端,油缸上下延伸并且两端分别连接第一换向盒和第二换向盒,承重立柱上端连接有钩头,承重立柱下端连接有顶墙撑;后移装置连接外墙模板,包括后移梁、齿轮、齿条、后移主背楞、后移斜撑和滑轮。本实用新型实现模板与爬模系统的结合使用,且结构稳定。

Description

一种自动爬模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自动爬模系统。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层、超高层建筑日益增多,采用先进的爬升模板技术,对于提高工程质量、加快施工速度、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工程成本和实现文明施工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爬模施工技术已成为今后用于现浇混凝土结构高层、超高层建筑施工的最有发展前途的一项新型模板技术。现有的爬模体系大多还需要人工逐层对外墙模板进行拼装,费时费力。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自动爬模系统及其操作方法,实现模板系统与爬模系统的结合使用,满足现代建筑绿色环保要求。
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自动爬模系统,包括模板系统和爬模系统,模板系统包括内墙模板、外墙模板和紧固系统,内墙模板和外墙模板相互间隔形成墙壁浇筑腔,内墙模板和外墙模板由紧固系统可装拆地连接;爬模系统包括架体系统、锚固系统、液压爬升系统和后移装置;锚固系统包括至少两个上下排列的锚固件,锚固件用于预先埋入下层的混凝土墙壁中;架体系统包括承重平台以及相对于承重平台向下延伸的承重立柱;液压爬升系统包括挂座、导轨、顶墙撑、油缸、第一换向盒、第二换向盒和钩头,挂座用于一一对应地与上下相邻的两个锚固件配合,导轨可沿两个挂座上下移动并能够可装拆地固定到挂座上,第一换向盒连接在承重平台的下端,第二换向盒位于第一换向盒下方,油缸上下延伸并且两端分别连接第一换向盒和第二换向盒,第一换向盒和第二换向盒分别能够在所述导轨的第一方向上卡住所述导轨并且在所述导轨的第二方向上能够沿所述导轨滑移,所述第一方向可替换地选自向上或向下,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承重立柱上端连接有钩头,钩头用于与挂座配合,承重立柱下端连接有顶墙撑,顶墙撑用于顶住混凝土墙壁的外表面;后移装置包括后移梁、齿轮、齿条、后移主背楞、后移斜撑和滑轮,后移梁固定在承重平台上,齿轮可驱动转动地连接在后移梁上,齿条与齿轮配合使得齿条能够沿后移梁的延伸方向移动,后移主背楞垂直于齿条地连接在齿条第一端,后移斜撑倾斜地连接在齿条第二端和后移主背楞的背面之间,后移主背楞下端和后移斜撑下端分别连接有滑轮,后移梁包括前后延伸的上挡板,滑轮在上挡板下方与上挡板接触;后移主背楞与外墙模板连接。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内墙模板为整体的板块,紧固系统为对拉螺杆。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锚固件包括相互连接的焊接埋件和爬锥,爬锥相对于焊接埋件更靠近墙壁的外表面;挂座包括挂钩固定座和挂座主体,挂钩固定座用于与爬锥通过第一螺纹紧固件连接,挂座主体设在挂钩固定座上,导轨可上下移动地与挂座主体配合并且能够可固定在挂钩固定座上。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模板系统还包括位于外墙模板外侧的沿水平方向延伸的横向背楞,后移主背楞垂直于横向背楞,后移主背楞与横向背楞通过第二螺纹紧固件连接。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后移主背楞与齿条第一端之间、后移斜撑与齿条第二段之间分别通过连接件连接,连接件中间与齿条连接,连接件两侧分别设有滑轮,后移梁两侧分别设有与滑轮配合的上挡板。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架体系统还包括吊平台、液压平台、过渡平台和上平台,吊平台、液压平台、承重平台、过渡平台和上平台由下向上依次连接形成多个相互平行的平台;每个平台分别均包括横梁、走道龙骨和走道板,横梁垂直于墙壁,走道龙骨垂直于横梁地设置在横梁的上方,走道板设置在走道龙骨的上方。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过渡平台和上平台之间设有向墙壁方向延伸的浇筑平台。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横梁包括吊平台的第一横梁、液压平台的第二横梁、承重平台的第三横梁、过渡平台的第四横梁和上平台的第五横梁;第一横梁与第二横梁之间通过前后错开的第一立柱和第一吊杆连接;第二横梁与第三横梁之间通过承重立柱、第二立柱、第二吊杆和第一斜撑连接,第二立柱位于承重立柱的后方,第二吊杆连接在承重立柱下端与第二横梁之间,第一斜撑连接在承重立柱下端和第二立柱上端或第三横梁的靠近第二立柱上端的位置之间;第三横梁与第四横梁之间通过前后错开的两组第三立柱连接,前后相邻的第三立柱之间通过第二斜撑连接,第二斜撑沿向后的方向向上延伸;第四横梁与第五横梁与之间通过前后错开的两组第四立柱连接,前后相邻的第四立柱之间通过第三斜撑连接,第三斜撑沿向后的方向向上延伸。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浇筑平台包括在靠前的第四立柱上向前延伸的浇筑挑梁以及垂直于浇筑挑梁地排列设置在浇筑挑梁上的C型钢板;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由下到上依次连接的第一横梁、第二横梁、第三横梁、第四横梁和第五横梁形成单片架体,架体系统包括至少两个相互平行的单片架体;单片架体各部件由销轴连接固定。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过渡平台和上平台之间还连接有辅助吊杆,辅助吊杆平行于靠前的第四立柱,辅助吊杆上设有向前延伸的平行于浇筑挑梁的辅助挑梁。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第四立柱一侧连接浇筑挑梁,另一侧连接有立柱加强槽钢。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第一立柱、第二立柱、第三立柱、第四立柱、第一吊杆、第二吊杆和辅助吊杆分别是长度可调的。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第三横梁上连接有连接支座,第三立柱连接到连接支座上。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靠后的第四立柱、靠后的第三立柱和第二立柱齐平,靠前的第四立柱和靠前的第三立柱齐平并且相对于承重立柱更靠后,上平台的走道板相对于第四立柱向前延伸。第一立柱与承重立柱齐平,第一吊杆相对于第二立柱更靠前。架体系统还包括第五立柱53,第五立柱53与第五横梁连接,与靠后的第四立柱齐平并向上延伸。第一吊杆、第二立柱、靠后的第三立柱、靠后的第四立柱和第五立柱53上连接有横向延伸的围护龙骨,围护龙骨上连接有网片连接件,网片连接件上连接有网片;走道板与网片之间通过踢脚板连接。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每个平台的前端和两侧分别设有挂杆。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靠前的第三立柱上连接有翻转连接件,翻转连接件连接有翻转平台。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吊平台的走道板的前端连接有沿向前的方向向上延伸的平台翻板。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相邻的平台之间设有步梯,连接步梯上端的平台上设有洞口,上平台的洞口处设有护栏。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能够取得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自动爬模系统,实现模板系统与爬模系统的结合使用,满足现代建筑绿色环保要求。具体地,本实用新型的外墙模板作为一个整体连接到后移装置中,施工整体性好,有利于提高待浇筑成型的墙壁的密实和美观性。本实用新型的爬模系统拆模迅速,能够快速就位,通过电机控制后移装置进而带动外墙模板的收缩及复位,大大较少了人工安装外墙模板所要耗费的时间,可以快速安装好模板。本实用新型的爬模系统还可以实现高的自动化程,可以实现电动/液压控制,保证爬模的快速爬升及复位。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将模板和爬架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其受力情况,在此基础上便于对其进行模拟分析,使得该模板和爬架的整体传力顺畅,减小浇筑时模板的变形量,从而可以有效地保证施工质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自动爬模系统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自动爬模系统实施例在另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自动爬模系统实施例中单片架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自动爬模系统实施例中单片架体在另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自动爬模系统实施例中单片架体在另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自动爬模系统实施例中挂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1中A处圈出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自动爬模系统实施例中后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2中B处圈出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自动爬模系统,其包括模板系统和爬模系统。其中,模板系统包括内墙模板(未在图中示出)、外墙模板1和紧固系统(未在图中示出)。内墙模板和外墙模板1由紧固系统可装拆地连接,内墙模板和外墙模板1相互间隔形成墙壁浇筑腔。在本实施例中,紧固系统为对拉螺杆。内墙模板和外墙模板1例如可以是铝合金模板。内墙模板和外墙模板1可以是拼装成的整体的板块。
爬模系统包括架体系统、锚固系统、液压爬升系统和后移装置。锚固系统包括至少两个上下排列的锚固件,例如包括多组上下排列的锚固件,锚固件用于预先埋入下层的混凝土墙壁中。在本实施例中,锚固件包括相互连接的焊接埋件2和爬锥3,爬锥3相对于焊接埋件2更靠近墙壁的外表面,焊接埋件2可以包括柱状体和焊接在柱状体末端的卡块,焊接埋件2能够很好地固定在混凝土中,爬锥3例如可以提供与螺纹紧固件配合的螺纹孔。
架体系统包括承重平台以及相对于承重平台向下延伸的承重立柱4。液压爬升系统包括挂座5、导轨6、顶墙撑7、油缸8、第一换向盒9、第二换向盒10和钩头11,挂座5用于一一对应地与上下相邻的两个锚固件配合,挂座5包括挂钩固定座501和挂座主体502,挂钩固定座501用于与爬锥30通过第一螺纹紧固件54例如高强螺栓连接,挂座主体502设在挂钩固定座501上,挂座主体502例如可以具有与挂钩固定座501配合的凹槽形状,从而与挂钩固定座501配合,例如挂座主体502可以横向穿过挂钩固定座501,便于组装,并在重力或其他紧固件的作用下固定在挂钩固定座501上。导轨6可上下移动地与挂座主体502配合并且能够可固定在挂钩固定座501上,例如挂钩固定座501中间可以设有容纳导轨6的凹槽。导轨6可沿上下两个挂座5上下移动并能够可装拆地连接挂座5上,导轨6例如可以通过导轨防坠块、导轨插销固定到挂座5上。导轨6的下端也可以设有顶墙撑,避免导轨6转动。第一换向盒9连接在承重平台的下端或承重立柱4的上端,第二换向盒10位于第一换向盒9下方,油缸8上下延伸并且两端分别连接第一换向盒9和第二换向盒10,第一换向盒9和第二换向盒10分别能够卡住导轨6从而避免导轨6沿第一方向移动并且在导轨6的第二方向上能够沿导轨6滑移,其中第一方向可替换地选自向上或向下,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相反。第一换向盒9和第二换向盒10可以采用现有的带有弹簧和棘爪的换向盒结构,导轨6上可以沿其自身长度方向排列有卡块,便于第一换向盒9和第二换向盒10的棘爪在所需的档位卡住导轨6。第一换向盒9和第二换向盒10例如可以具有与导轨6配合的凹槽等,使得第一换向盒9和第二换向盒10不会从导轨6脱离。。承重立柱4上端连接有钩头11,钩头11能够可装拆地连接到挂座5上,例如挂到挂座5上,例如通过插销固定到挂座5上。油缸8与泵站连接。承重立柱4下端连接有顶墙撑7,顶墙撑7用于顶住混凝土墙壁的外表面。通过钩头11与挂座5的配合以及顶墙撑7与墙壁表面的配合,可以使得承重立柱4和承重平台稳固地支撑在混凝土墙壁的外表面。每个承重立柱4两侧均可以设置钩头11和顶墙撑7,提高结构稳定性。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导轨6与挂座5的固定连接以及钩头11与挂座5的固定连接是可以通过电气控制的,例如通过电控制挂座5上的柱体的横向伸缩来实现固定连接和松开。
后移装置包括后移梁12、齿轮13、齿条14、后移主背楞15、后移斜撑16和滑轮17,后移梁12固定在承重平台上,齿轮13可由电机驱动转动地连接在后移梁12上,齿条14与齿轮13配合使得齿条14能够沿后移梁12的延伸方向移动,移梁12的延伸方向是垂直于混凝土墙壁的方向,后移主背楞15垂直于齿条14地连接在齿条14第一端,后移斜撑16倾斜地连接在齿条14第二端和后移主背楞15的背面之间,后移主背楞15下端和后移斜撑16下端分别连接有滑轮17,后移梁12包括前后延伸的上挡板18,滑轮17在上挡板18下方与上挡板18接触,提高了后移装置的结构稳定性,保证齿条14与齿轮13接触。在本实施例中,模板系统还包括位于外墙模板1外侧的沿水平方向延伸的横向背楞19,后移主背楞15垂直于横向背楞19,后移主背楞15与横向背楞19通过第二螺纹紧固件连接,更好地保证了对外墙模板1的支撑强度。后移主背楞15与外墙模板10直接或间接地连接,优选地,后移主背楞15与齿条14第一端之间、后移斜撑16与齿条14第二端之间分别通过连接件20连接,连接件20中间与齿条14连接,连接件20两侧分别设有滑轮17,后移梁12两侧分别设有与滑轮17配合的上挡板18,进一步提高移动时的稳定性。
架体系统还包括吊平台、液压平台、过渡平台和上平台,吊平台、液压平台、承重平台、过渡平台和上平台由下向上依次连接形成多个相互平行的平台。每个平台分别均包括横梁、走道龙骨21和走道板22,横梁垂直于墙壁,走道龙骨21垂直于横梁地设置在横梁的上方,走道板22设置在走道龙骨21的上方,大部分的走道板22垂直于走道龙骨21,走道龙骨21为避开洞口可以平行于走道龙骨21,平行于走道龙骨21的走道龙骨21应加强连接。走道板22用于提供工作人员在各个平台上走动的空间,走道龙骨21能够提高结构稳定性。过渡平台和上平台之间设有向墙壁方向延伸的浇筑平台。
具体地,横梁包括吊平台的第一横梁23、液压平台的第二横梁24、承重平台的第三横梁25、过渡平台的第四横梁26和上平台的第五横梁27。第一横梁23与第二横梁24之间通过前后错开的第一立柱28和第一吊杆29连接。第二横梁24与第三横梁25之间通过承重立柱4、第二立柱30、第二吊杆31和第一斜撑连接32,第二立柱30位于承重立柱4的后方,第二吊杆31连接在承重立柱4下端与第二横梁24之间,第一斜撑连接32在承重立柱4下端和第二立柱30上端或第三横梁25的靠近第二立柱30上端的位置之间;第三横梁25与第四横梁26之间通过前后错开的两组第三立柱33连接,前后相邻的第三立柱33之间通过第二斜撑34连接,第二斜撑34沿向后的方向向上延伸;第四横梁26与第五横梁27与之间通过前后错开的两组第四立柱35连接,前后相邻的第四立柱35之间通过第三斜撑36连接,第三斜撑36沿向后的方向向上延伸。浇筑平台包括在靠前的第四立柱35上向前延伸的浇筑挑梁37以及垂直于浇筑挑梁37地排列设置在浇筑挑梁37上的C型钢板38,C型钢板38用于作为走道。
如图3所示,由下到上依次连接的第一横梁23、第二横梁24、第三横梁25、第四横梁26和第五横梁27形成单片架体,架体系统包括至少两个在水平方向上相互平行的单片架体。单片架体各部件由销轴连接固定。
优选地,过渡平台和上平台之间还连接有辅助吊杆39,辅助吊杆39上端连接第五横梁27或上平台的走道龙骨21,下端也可以连接第四横梁26或过渡平台的走道龙骨21。辅助吊杆39平行于靠前的第四立柱35,辅助吊杆39上设有向前延伸的平行于浇筑挑梁37的辅助挑梁40。优选地,第四立柱35一侧连接浇筑挑梁37,另一侧连接有立柱加强槽钢41,立柱加强槽钢41沿第四立柱35的长度方向延伸,提高第四立柱35的结构强度。
优选地,第一立柱28、第二立柱30、第三立柱33、第四立柱35、第一吊杆29、第二吊杆31和辅助吊杆39分别是长度可调的,可以根据实际需要例如楼层高度需要调整其长度。
优选地,第三横梁25上连接有连接支座42,第三立柱33连接到连接支座42上,便于第三横梁25与第四横梁26的连接、承重平台与过渡平台的连接。
优选地,靠后的第四立柱35、靠后的第三立柱33和第二立柱30齐平,靠前的第四立柱35和靠前的第三立柱33齐平并且相对于承重立柱4更靠后,上平台的走道板22相对于第四立柱35向前延伸,便于在墙壁浇筑腔的上方工作。第一立柱28与承重立柱4齐平,第一吊杆29位于第一立柱28的后方且相对于第二立柱30更靠前。在架体系统中,前后是相对而言的,靠近墙壁定义为前,远离墙壁定义为后。采用上述结构能够使得支架系统更稳定地通过钩头11以及顶墙撑7挂到墙壁表面。
架体系统还包括第五立柱53,第五立柱53与第五横梁27连接,与靠后的第四立柱35齐平并向上延伸。第一吊杆29、第二立柱30、靠后的第三立柱33、靠后的第四立柱35和第五立柱53上连接有横向延伸的围护龙骨43,围护龙骨43上连接有网片连件44,网片连件44上连接有网片45,走道板22与网片45之间通过踢脚板46连接。网片连件44和踢脚板46的设置能够避免零件和物料向外侧高空掉落。优选地,每个平台的前端和两侧分别设有挂杆47,挂杆47用于挂置连接杆等,形成围栏。
优选地,靠前的第三立柱33上连接有翻转连件48,翻转连件48连接有翻转平台49,翻转连件48例如可以包括连接在第三立柱33上的横杆以及连接在横杆上的竖杆,翻转平台49可转动地连接在竖杆上。
优选地,吊平台的走道板22的前端连接有沿向前的方向向上延伸的平台翻板50,平台翻板50能够避免零件和杂物从吊平台和墙壁之间高空掉落。
优选地,相邻的平台之间设有步梯51,连接步梯51上端的平台上设有洞口,上平台的洞口处设有护栏52。
作为第一实施例,采用上述自动爬模系统的操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A:准备第一层墙壁和第二层墙壁,第一层墙壁和第二层墙壁上设有上下排列的锚固件;在锚固件上安装挂座5。可以采用现有的浇筑方法准备第一层墙壁和第二层墙壁,例如绑扎墙壁的钢筋并预埋锚固件,采用传统的模板系统进行浇筑。
步骤B:组装单片架体,在单片架体上安装走道龙骨21和走道板22,组装成架体系统,在架体系统上安装后移装置,后移装置连接外墙模板10。在承重立柱4上安装钩头11和顶墙撑7。步骤B可以在步骤A之前、同时或之后进行。
步骤C:将架体系统的钩头11与第二层墙壁的锚固件上的挂座5配合,架体系统的顶墙撑7顶住第二层墙壁;安装油缸8、第一换向盒9和第二换向盒10。在挂座5上安装导轨6。
步骤D:在待浇筑的墙壁预设位置处绑扎钢筋和并预设锚固件,后移装置将外墙模板10前移,将内墙模板通过紧固系统连接到外墙模板10;在内墙模板和外墙模板10之间浇筑墙壁。
步骤E:待浇筑墙壁的混凝土达到强度要求后,拆除紧固系统和内墙模板,后移装置将外墙模板10后移。在已浇筑完成的墙壁的锚固件上安装挂座5。解开导轨6和下方挂座5之间的连接结构。通过油缸8、第一换向盒9和第二换向盒10提升导轨6,导轨6上端到达上方的挂座5后连接导轨6和挂座5。解开钩头11和下方挂座5之间的连接结构。通过油缸8、第一换向盒9和第二换向盒10提升架体系统,钩头11到达上方的挂座5后连接钩头11和挂座5。具体地,提升导轨6的步骤包括:油缸8伸出到导轨6下一梯档位置,第二换向盒10卡住导轨6,例如卡在导轨6的卡块下方,油缸8收缩,第二换向盒10带着导轨6向上移动,此时第一换向盒9允许导轨6向上滑移,油缸8收缩到位后第一换向盒9卡住导轨6例如卡在导轨6的卡块下方;执行提升导轨6的步骤至少一次,直至导轨6上端到达上方的挂座5并固定。然后调整第一换向盒9和第二换向盒10的棘爪方向。并且解开钩头11与挂座5的连接,当钩头11挂在挂座5上时,钩头11向上移动离开挂座5时即解开连接。提升架体系统的步骤包括:第二换向盒10卡住导轨6,例如卡在导轨6卡块的上方,油缸8伸出,此时,第一换向盒9可以相对于导轨6向上移动,第一换向盒9带着架体系统向上移动,油缸8伸出到位后第一换向盒9卡住导轨6例如卡在导轨6卡块的上方,油缸8收缩带着第二换向盒10向导轨6上端移动;执行提升架体系统的步骤至少一次,直至钩头11到达上方的挂座5并固定。
重复步骤D和步骤E直至全部浇筑完成。
作为可替换的第二实施例,采用上述自动爬模系统的操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a:准备第一层墙壁,第一层墙壁上设有锚固件,在锚固件上安装挂座5。可以采用现有的浇筑方法准备第一层墙壁,例如绑扎墙壁的钢筋并预埋锚固件,采用传统的模板系统进行浇筑。
步骤b:将液压平台、承重平台、过渡平台和上平台连接起来,形成主要的架体结构,例如架体结构包含含有横梁、走道龙骨21和走道板22的平台,以及连接这些平台的立柱、吊杆和斜撑等,例如可以分别组装液压平台、承重平台和它们之间的连接结构共同构成的下架体,以及由过渡平台、上平台、它们之间的连接结构、过渡平台下方的连接结构共同构成的上架体,再将上架体与下架体连接。在承重平台上安装后移装置,在后移装置上连接外墙模板10。在承重支柱上安装钩头11和顶墙撑7。步骤b可以在步骤a之前、同时或之后进行。
步骤c:在第二层墙壁的预设位置处绑扎钢筋和并预设锚固件,后移装置将外墙模板10前移,将内墙模板通过紧固系统连接到外墙模板10;在内墙模板和外墙模板10之间浇筑第二层墙壁。
步骤d:待第二层墙壁的混凝土达到强度要求后,拆除紧固系统和内墙模板,后移装置将外墙模板10后移。在第二层墙壁的锚固件上安装挂座5。在承重立柱4上安装第一换向盒9、油缸8和第二换向盒10。在上下两个挂座5上安装导轨6并将导轨6固定到挂座5上。
步骤e:提升承重平台。第一换向盒9松开导轨6,第二换向盒10夹紧导轨6,油缸8伸出,第一换向盒9带动承重平台向上移动,然后第一换向盒9夹紧导轨6,第二换向盒10松开导轨6,油缸8收缩带动第二换向盒10向导轨6上端移动;执行提升承重平台的步骤至少一次,直至钩头11到达第二层墙壁的挂座5并固定。
步骤f:在液压平台下方安装吊平台。可以在安装吊平台之后再统一安装平台上的步梯51和护栏52,在铺设走道板22时应预留与步梯51配合的洞口。可以在安装吊平台之后再统一安装围护龙骨43、网片连件44、网片45、踢脚板46等防护网组件。
步骤g:在待浇筑的墙壁预设位置处绑扎钢筋和并预设锚固件,后移装置将外墙模板10前移,将内墙模板通过紧固系统连接到外墙模板10;在内墙模板和外墙模板10之间浇筑墙壁。
步骤h:待混凝土强度达到要求后,拆除紧固系统和内墙模板,后移装置将外墙模板10后移。在已浇筑完成的墙壁的锚固件上安装挂座5。解开导轨6和挂座5之间的连接结构。通过油缸8、第一换向盒9和第二换向盒10提升导轨6,导轨6上端到达上方的挂座5后连接导轨6和挂座5。解开钩头11和下方挂座5之间的连接结构。通过油缸8、第一换向盒9和第二换向盒10提升架体系统,钩头11到达上方的挂座5后连接钩头11和挂座5。具体方法与上述第一实施例的方法相同。
重复步骤g和步骤h直至全部浇筑完成。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自动爬模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模板系统和爬模系统,所述模板系统包括内墙模板、外墙模板和紧固系统;所述内墙模板和所述外墙模板由所述紧固系统可装拆地连接,所述内墙模板和所述外墙模板相互间隔形成墙壁浇筑腔;
所述爬模系统包括架体系统、锚固系统、液压爬升系统和后移装置;所述锚固系统包括至少两个上下排列的锚固件,所述锚固件用于预先埋入下层的混凝土墙壁中;所述架体系统包括承重平台以及相对于所述承重平台向下延伸的承重立柱;所述液压爬升系统包括挂座、导轨、顶墙撑、油缸、第一换向盒、第二换向盒和勾头,所述挂座用于一一对应地与上下相邻的两个所述锚固件配合,所述导轨可沿两个所述挂座上下移动并能够可装拆地固定到所述挂座上,所述第一换向盒连接在所述承重平台的下端或所述承重立柱的上端,所述第二换向盒位于所述第一换向盒下方,所述油缸上下延伸并且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换向盒和所述第二换向盒,所述第一换向盒和所述第二换向盒分别可夹紧或松开所述导轨;所述承重立柱上端连接有所述勾头,所述勾头能够固定到所述挂座上,所述承重立柱下端连接有所述顶墙撑,所述顶墙撑用于顶住混凝土墙壁的外表面;
所述后移装置包括后移梁、齿轮、齿条、后移主背楞、后移斜撑和滑轮,所述后移梁固定在所述承重平台上,所述齿轮可驱动转动地连接在所述后移梁上,所述齿条与所述齿轮配合,所述后移主背楞垂直于所述齿条地连接在所述齿条第一端,所述后移斜撑连接在所述齿条第二端和所述后移主背楞的背面之间,所述后移主背楞下端和所述后移斜撑下端分别连接有滑轮,所述后移梁包括前后延伸的上挡板,所述滑轮在所述上挡板下方与所述上挡板接触;所述后移主背楞与所述外墙模板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爬模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紧固系统为对拉螺杆;
所述锚固件包括相互连接的焊接埋件和爬锥,所述爬锥相对于所述焊接埋件更靠近墙壁的外表面;所述挂座包括挂钩固定座和挂座主体,所述挂钩固定座用于与所述爬锥通过第一螺纹紧固件连接,所述挂座主体设在所述挂钩固定座上,所述导轨可上下移动地与所述挂座主体配合并且能够可固定在所述挂钩固定座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爬模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模板系统还包括位于所述外墙模板外侧的沿水平方向延伸的横向背楞,所述后移主背楞垂直于所述横向背楞,所述后移主背楞与所述横向背楞通过第二螺纹紧固件连接;
所述后移主背楞与所述齿条第一端之间、所述后移斜撑与齿条第二段之间分别通过连接件连接,所述连接件中间与所述齿条连接,所述连接件两侧分别设有所述滑轮,所述后移梁两侧分别设有与所述滑轮配合的所述上挡板。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一种自动爬模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架体系统还包括吊平台、液压平台、过渡平台和上平台,所述吊平台、所述液压平台、所述承重平台、所述过渡平台和所述上平台由下向上依次连接形成多个相互平行的平台;每个所述平台分别均包括横梁、走道龙骨和走道板,所述横梁垂直于墙壁,所述走道龙骨垂直于所述横梁地设置在所述横梁的上方,所述走道板设置在所述走道龙骨的上方;
所述过渡平台和所述上平台之间设有向墙壁方向延伸的浇筑平台。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自动爬模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横梁包括所述吊平台的第一横梁、所述液压平台的第二横梁、所述承重平台的第三横梁、所述过渡平台的第四横梁和所述上平台的第五横梁;所述第一横梁与所述第二横梁之间通过前后错开的第一立柱和第一吊杆连接;所述第二横梁与所述第三横梁之间通过所述承重立柱、第二立柱、第二吊杆和第一斜撑连接,所述第二立柱位于所述承重立柱的后方,所述第二吊杆连接在所述承重立柱下端与所述第二横梁之间,所述第一斜撑连接在所述承重立柱下端和所述第二立柱上端或所述第三横梁的靠近第二立柱上端的位置之间;所述第三横梁与所述第四横梁之间通过前后错开的两组第三立柱连接,前后相邻的所述第三立柱之间通过第二斜撑连接,所述第二斜撑沿向后的方向向上延伸;所述第四横梁与所述第五横梁与之间通过前后错开的两组第四立柱连接,前后相邻的所述第四立柱之间通过第三斜撑连接,所述第三斜撑沿向后的方向向上延伸;
所述浇筑平台包括在靠前的所述第四立柱上向前延伸的浇筑挑梁以及垂直于所述浇筑挑梁地排列设置在所述浇筑挑梁上的C型钢板;
由下到上依次连接的第一横梁、第二横梁、第三横梁、第四横梁和第五横梁形成单片架体,所述架体系统包括至少两个相互平行的单片架体;所述单片架体各部件由销轴连接固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自动爬模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过渡平台和所述上平台之间还连接有辅助吊杆,所述辅助吊杆平行于靠前的所述第四立柱,所述辅助吊杆上设有向前延伸的平行于所述浇筑挑梁的辅助挑梁;
所述第四立柱一侧连接所述浇筑挑梁,另一侧连接有立柱加强槽钢;
所述第一立柱、所述第二立柱、所述第三立柱、所述第四立柱、所述第一吊杆、所述第二吊杆和所述辅助吊杆分别是长度可调的;
所述第三横梁上连接有连接支座,所述第三立柱连接到所述连接支座上。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自动爬模系统,其特征在于:
靠后的所述第四立柱、靠后的所述第三立柱和所述第二立柱齐平,靠前的所述第四立柱和靠前的所述第三立柱齐平并且相对于所述承重立柱更靠后,所述上平台的所述走道板相对于所述第四立柱向前延伸;
所述第一立柱与所述承重立柱齐平,所述第一吊杆位于所述第一立柱的后方且相对于所述第二立柱更靠前;
所述架体系统还包括第五立柱53,所述第五立柱53与所述第五横梁连接,与靠后的所述第四立柱齐平并向上延伸;
所述第一吊杆、所述第二立柱、靠后的所述第三立柱、靠后的所述第四立柱和所述第五立柱53上连接有横向延伸的围护龙骨,所述围护龙骨上连接有网片连接件,所述网片连接件上连接有网片;所述走道板与所述网片之间通过踢脚板连接;
每个所述平台的前端和两侧分别设有挂杆。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自动爬模系统,其特征在于:
靠前的所述第三立柱上连接有翻转连接件,所述翻转连接件连接有翻转平台;
所述吊平台的所述走道板的前端连接有沿向前的方向向上延伸的平台翻板;
相邻的所述平台之间设有步梯,连接所述步梯上端的所述平台上设有洞口,所述上平台的所述洞口处设有护栏。
CN202121434525.8U 2021-06-25 2021-06-25 一种自动爬模系统 Active CN21775999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434525.8U CN217759993U (zh) 2021-06-25 2021-06-25 一种自动爬模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434525.8U CN217759993U (zh) 2021-06-25 2021-06-25 一种自动爬模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759993U true CN217759993U (zh) 2022-11-08

Family

ID=838701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434525.8U Active CN217759993U (zh) 2021-06-25 2021-06-25 一种自动爬模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75999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266145A (zh) 一种自动爬模系统及其操作方法
CN113931313B (zh) 超高层核心筒水平结构施工方法
CN111749140A (zh) 一种桁架整体提升式桥梁高墩爬模装置及施工方法
CN212176540U (zh) 液压爬模系统模架
CN109469083B (zh) 基础梁钢筋笼装配系统及其施工方法
CN108005373B (zh) 一种集成式升降平台系统及其拼装方法
CN106958233B (zh) 用于浇筑拱坝混凝土的液压自升式悬臂模板施工方法
CN220394299U (zh) 一种新型液压爬模悬挑操作平台
CN106639328B (zh) 混凝土梁钢筋骨架施工装置及施工方法
CN217759993U (zh) 一种自动爬模系统
CN112482317A (zh) 一种门槽二期混凝土自爬升滑模浇筑系统及施工方法
CN216515141U (zh) 一种新悬挑施工爬模装置
CN111945561B (zh) 异形索塔装饰板安装装置及施工方法
CN211368398U (zh) 架体爬升结构
CN106812122B (zh) 液压自升悬臂重型模板
CN217461450U (zh) 一种电动爬模架
CN214220558U (zh) 一种通过起重设备提升的模块化外防护设施
JPH068572B2 (ja) コンクリ−ト構造物の構築方法並びに支持部材
CN216276830U (zh) 超高层核心筒降模施工装置
CN2305453Y (zh) 现场浇注混凝土平台装置
CN218346883U (zh) 一种超大跨度剪力墙型钢暗梁无胎架支撑悬吊式安装装置
CN220978791U (zh) 一种电梯井内模板支撑架
CN214885358U (zh) 一种用于超高层建筑外墙施工的操作平台结构
CN210636798U (zh) 应用于风洞拐角段竖墙和框架柱的爬模结构
CN214384047U (zh) 一种用于高层建筑爬升浇筑的液压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