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745545U - 仰卧式重型蹬踏训练装置 - Google Patents

仰卧式重型蹬踏训练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745545U
CN217745545U CN202221958404.8U CN202221958404U CN217745545U CN 217745545 U CN217745545 U CN 217745545U CN 202221958404 U CN202221958404 U CN 202221958404U CN 217745545 U CN217745545 U CN 21774554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pe
frame
tube
fixedly connected
longitudi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958404.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康海纯
周志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tong Ironmaster Sporting Industri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antong Ironmaster Sporting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tong Ironmaster Sporting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Nantong Ironmaster Sporting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958404.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74554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74554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74554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ehabilitation Tool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仰卧式重型蹬踏训练装置,包括底架、背垫架、铃片架和踏板架,踏板架与底架固定连接,背垫架和铃片架分别与底架转动连接,背垫架和铃片架位于底架同一侧,踏板架位于底架另一侧,背垫架与第一连接件的一端转动连接,第一连接件的另一端与铃片架转动连接,背垫架绕第一轴线转动,背垫架可拆卸地固定连接有背垫,第一轴线位于背垫和第一连接件之间,铃片架绕第二轴线转动,第一轴线位于第二轴线与踏板架之间,背垫架可移动固定位置地固定连接有肩垫架,肩垫架面向踏板架的一侧可拆卸地固定连接有肩垫,踏板架面向背垫架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踏板。在训练过程中,铃片架不对使用者的脊柱施加压力,降低了产生运动损伤的风险。

Description

仰卧式重型蹬踏训练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一般涉及健身器材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仰卧式重型蹬踏训练装置。
背景技术
健身是一种体育项目,如各种徒手健美操、韵律操、形体操以及各种自抗力动作,体操可以增强力量、柔韧性,增加耐力,提高协调,控制身体各部分的能力,从而使身体强健,而在健身中需要设备进行辅助,而倒蹬机便是其中一种。使用者使用倒蹬机进行蹬踏训练,主要训练的是肱四头肌,能够有效的增强腿部前侧的肌肉,是一个基础性的腿部锻炼动作,能够有效的增强腿部力量,同时倒蹬机对于锻炼臀部肌肉也有一定的效果。
现有的倒蹬机在使用时,使用者采用倒立向下斜躺的姿势,在训练过程中,倒蹬机在给腿部施加压力的过程中,也在给脊柱施加压力,脊柱承受较大的压力,有可能导致运动损伤。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或不足,期望提供一种减少脊柱压力的仰卧式重型蹬踏训练装置。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的仰卧式重型蹬踏训练装置,包括底架、背垫架、铃片架和踏板架,所述踏板架与所述底架固定连接,所述背垫架和所述铃片架分别与所述底架转动连接,所述背垫架和所述铃片架位于所述底架同一侧,所述踏板架位于所述底架另一侧,所述背垫架与第一连接件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接件的另一端与所述铃片架转动连接,所述背垫架绕第一轴线转动,所述背垫架可拆卸地固定连接有背垫,所述第一轴线位于所述背垫和所述第一连接件之间,所述铃片架绕第二轴线转动,所述第一轴线位于所述第二轴线与所述踏板架之间,所述背垫架可移动固定位置地固定连接有肩垫架,所述肩垫架面向所述踏板架的一侧可拆卸地固定连接有肩垫,所述踏板架面向所述背垫架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踏板。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使用者背靠着背垫,肩部顶住肩垫,脚踩在踏板上,采用仰卧姿势,腿部发力蹬踏踏板,使得铃片架和背垫架转动,可以在铃片架上悬挂铃片来增加训练量,在训练过程中,铃片架不对使用者的脊柱施加压力,降低了产生运动损伤的风险。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仰卧式重型蹬踏训练装置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仰卧式重型蹬踏训练装置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仰卧式重型蹬踏训练装置的左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仰卧式重型蹬踏训练装置的立体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仰卧式重型蹬踏训练装置的立体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仰卧式重型蹬踏训练装置的立体图;
图7为沿图3中A-A线的剖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仰卧式重型蹬踏训练装置的滑动管与滑动杆滑动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相关实用新型,而非对该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
请参考图1~9,本实用新型的仰卧式重型蹬踏训练装置,包括底架100、背垫架200、铃片架300和踏板架500,踏板架500与底架100固定连接,背垫架200和铃片架300分别与底架100转动连接,背垫架200和铃片架300位于底架100同一侧,踏板架500位于底架100另一侧,背垫架200与第一连接件210的一端转动连接,第一连接件210的另一端与铃片架300转动连接,背垫架200绕第一轴线转动,背垫架200可拆卸地固定连接有背垫220,第一轴线位于背垫220和第一连接件210之间,铃片架300绕第二轴线转动,第一轴线位于第二轴线与踏板架500之间,背垫架200可移动固定位置地固定连接有肩垫架400,肩垫架400面向踏板架500的一侧可拆卸地固定连接有肩垫410,踏板架500面向背垫架200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踏板510。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底架放置在地面上,可以在底架的面向地面的一侧固定多个橡胶垫,来避免底架与地面的刚性接触。背垫架与底架转动连接,背垫架可拆卸地固定连接有背垫,可以但不限于,背垫通过螺栓与背垫架实现可拆卸地固定连接,背垫在使用者训练时支撑背部。踏板架与底架固定连接,踏板架上固定连接有踏板,踏板供使用者训练时踩踏之用。肩垫架可拆卸地固定连接有肩垫,可以但不限于,肩垫通过螺栓与肩垫架实现可拆卸地固定连接,在使用者训练时,肩垫抵住使用者的肩部,在使用者蹬踏踏板时,使用者肩部推动肩垫带动背垫架绕第一轴线转动。肩垫架与背垫架可移动固定位置地固定连接,使用者可以根据身高来调节肩垫架与背垫架的位置,也就是调节肩垫架与踏板之间的距离,使其能够适应使用者的身高,提高了仰卧式重型蹬踏训练装置的通用性。
铃片架与底架转动连接,铃片架与背垫架之间通过第一连接件连接。铃片架、第一连接件、背垫架构成多连杆机构,铃片架、第一连接件、背垫架能够联动。当使用者蹬踏踏板,带动背垫架绕第一轴线转动时,在第一连接件的作用下,铃片架也会绕着第二轴线转动,并且当背垫架远离踏板时,铃片架的重心会提高,铃片架的重力为使用者蹬踏训练提供阻力,实现肌肉训练的目的。可以在铃片架上悬挂铃片,来增加蹬踏训练的阻力,满足使用者不同的训练需求。
使用者进行蹬踏训练时,背靠着背垫,肩部顶住肩垫,脚踩在踏板上,采用仰卧姿势,腿部发力蹬踏踏板,使得铃片架和背垫架转动,铃片架的重力为蹬踏训练提供阻力。在训练过程中,铃片架重力通过肩垫架施加在使用者的肩部,不对使用者的脊柱施加压力,降低了产生运动损伤的风险。
踏板架远离底架的一侧转动连接有泡棉架600,泡棉架600转动连接有泡棉610,使用者可以根据训练需要,将小腿放在泡棉上进行单腿蹬踏训练。泡棉架600固定连接有第二调节板620,第二调节板620设置有多个第二调节孔621。踏板架500设置接有第二拉销机构630,第二拉销机构包括第二拉销管和第二拉销杆,第二拉销管与踏板架固定连接,第二拉销杆穿过第二拉销管并与其滑动连接,第二拉销杆插入任一第二调节孔,以固定泡棉架和踏板架,使用者可以根据训练需要来改变泡棉架与踏板架的位置。
进一步的,底架100包括第一横管110、第二横管111、第一纵管112和第二纵管113,第一横管110和第二横管111平行,第一纵管112和第二纵管113平行,第一纵管112位于踏板架500一侧,第二纵管113位于铃片架300一侧,第一横管110和第二横管111分别与第一纵管112相连,第一横管110和第二横管111分别与第二纵管113相连,第一纵管112固定连接有第一竖管114,第一竖管114远离第一纵管112的一侧与踏板架500固定连接,第二纵管113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斜管115,第二纵管113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斜管117,第一斜管115与第二斜管117平行,第一斜管115远离第二纵管113的一端向踏板架500倾斜,第一斜管115和第二斜管117之间还设置有第三纵管119,第一斜管115与第一横管110之间还通过第一加强管116连接,第二斜管117与第二横管111之间还通过第二加强管118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底架包括第一横管、第二横管、第一纵管和第二纵管,第一横管和第二横管分别与第一纵管相连,第一横管和第二横管分别与第二纵管相连,保证了的底架的稳定性。
第一纵管固定连接有第一竖管,第一竖管远离第一纵管的一侧与踏板架固定连接,第一竖管能够支撑踏板架,保证了踏板架的稳定性。
第二纵管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斜管,第二纵管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斜管,第一斜管与第二斜管平行,第一斜管远离第二纵管的一端向踏板架倾斜,保证了仰卧式重型蹬踏训练装置的中心位于底架正上方,保证了仰卧式重型蹬踏训练装置的稳定性。第一斜管和第二斜管之间还设置有第三纵管,第三纵管能够提高第一斜管和第二斜管连接的稳定性。
第一斜管与第一横管之间还通过第一加强管连接,第一加强管能够提高第一斜管与第一横管连接的稳定性。
第二斜管与第二横管之间还通过第二加强管连接,第二加强管能够提高第二斜管与第二横管连接的稳定性。
进一步的,铃片架300包括第三横管310、第四横管320、第三纵管330、第四纵管340、第三斜管350和第四斜管360,第三横管310与第四横管320平行,第三纵管330与第四纵管340平行,第三斜管350与第四斜管360平行,第三横管310的一端与第一斜管115转动连接,第三横管310的另一端与第三斜管350固定连接,第四横管320的一端与第二斜管117转动连接,第四横管320的另一端与第四斜管360固定连接,第三纵管330和第四纵管340均位于第三横管310和第四横管320之间,第三纵管330和第四纵管340分别与第三横管310固定连接,第三纵管330和第四纵管340分别与第四横管320固定连接,第四横管320与第一连接件210转动连接,第三斜管350远离第三横管310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管351,第一固定管351固定连接有至少一根第一铃片悬挂杆,第一固定管351与第三横管310之间还设置有第五斜管352,第三斜管350与第五斜管352平行,第一固定管351与第三横管310分别与第五斜管352固定连接,第三斜管350与第五斜管352之间还通过多根第三加强管353连接,第四斜管360远离第四横管320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管361,第二固定管361固定连接有至少一根第二铃片悬挂杆,第二固定管361与第四横管320之间还设置有第六斜管362,第四斜管360与第六斜管362平行,第二固定管361与第四横管320分别与第六斜管362固定连接,第四斜管360与第六斜管362之间还通过多根第四加强管363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第三横管的一端与第一斜管转动连接,第三横管的另一端与第三斜管固定连接,第四横管的一端与第二斜管转动连接,第四横管的另一端与第四斜管固定连接,第三纵管和第四纵管均位于第三横管和第四横管之间,保证了铃片架的稳定性。
第三斜管远离第三横管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管,第一固定管固定连接有至少一根第一铃片悬挂杆,可以在第一铃片悬挂杆上面悬挂铃片,来提高铃片架的重量,增加蹬踏训练的阻力。第三斜管的一端与第一铃片悬挂杆固定连接,第三斜管的另一端与第三横管固定连接,第三横管远离第三斜管与第一斜管转动连接,第三纵管与第一连接件转动连接,第三纵管位于第一铃片悬挂杆与第一斜杆之间,也就是当背垫架通过第一连接件带动铃片架转动时,铃片重力与第二轴线之间的力臂大于第一连接件对铃片架的推力与第二轴线之间的力臂,构成费力杠杆,使用者进行蹬踏训练时需要使用较大力,也就是使用较小重量的铃片就能够为蹬踏训练提供较大的阻力。
第一固定管与第三横管之间还设置有第五斜管,第五斜管的一端与第一固定管固定连接,第五斜管的另一端与第三横管固定连接,提高了铃片架的稳定性。第三斜管与第五斜管之间还通过多根第三加强管连接,进一步提高了第三斜管和第五斜管之间的稳定性。
同样的,第四斜管远离第四横管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管,第二固定管固定连接有至少一根第二铃片悬挂杆,可以在第二铃片悬挂杆上面悬挂铃片,来提高铃片架的重量,增加蹬踏训练的阻力。第四斜管的一端与第二铃片悬挂杆固定连接,第四斜管的另一端与第四横管固定连接,第四横管远离第四斜管与第一斜管转动连接,第三纵管与第一连接件转动连接,第三纵管位于第二铃片悬挂杆与第一斜杆之间,也就是当背垫架通过第一连接件带动铃片架转动时,铃片重力与第二轴线之间的力臂大于第一连接件对铃片架的推力与第二轴线之间的力臂,构成费力杠杆,使用者进行蹬踏训练时需要使用较大力,也就是使用较小重量的铃片就能够为蹬踏训练提供较大的阻力。
第二固定管与第四横管之间还设置有第六斜管,第六斜管的一端与第二固定管固定连接,第六斜管的另一端与第四横管固定连接,提高了铃片架的稳定性。第四斜管与第六斜管之间还通过多根第四加强管连接,进一步提高了第四斜管和第六斜管之间的稳定性。
进一步的,第三横管310与第三纵管330之间还通过第五加强管311连接,第四横管320与第六斜管362之间还通过第六加强管321连接,第三纵管330和第四纵管340之间还通过多根第七加强管331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第三横管与第三纵管之间还通过第五加强管连接,第五加强管能够提高第三横管与第三纵管连接的稳定性。
第四横管与第六斜管之间还通过第六加强管连接,第六加强管能够提高第四横管与第六斜管连接的稳定性。
第三纵管和第四纵管之间还通过多根第七加强管连接,第七加强管能够提高铃片架的稳定性。
进一步的,背垫架200固定连接有两根滑动杆230,肩垫架400固定连接有两根滑动管420,一根滑动杆230与一根滑动管420滑动连接,肩垫架400相对于背垫架200的滑动方向为靠近或者远离踏板510,背垫架200设置有第一调节板240,第一调节板240沿滑动杆230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一调节孔241,肩垫架400设置有第一拉销机构430,第一拉销机构430包括第一拉销管和第一拉销杆,第一拉销管与肩垫架400固定连接,第一拉销杆穿过第一拉销管并与其滑动连接,第一拉销杆插入任一第一调节孔241,以固定肩垫架400和背垫架200,肩垫架400转动连接有转动杆440,转动杆440的一端转动连接有第二连接件441,转动杆440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把手442,第二连接件441与第一拉销杆转动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两根滑动管与两根滑动杆滑动连接,实现肩垫架与背垫架之间滑动连接,保证了肩垫架与背垫架之间滑动连接的稳定性。肩垫架相对于背垫架的滑动方向为靠近或者远离踏板,使用者能够根据身高调节肩垫架的位置。
背垫架设置有调节板,第一调节板沿滑动杆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一调节孔。肩垫架设置有第一拉销机构,第一拉销机构包括第一拉销管和第一拉销杆。当第一拉销杆插入任一个第一调节孔时,肩垫架无法相对于背垫架滑动,也就是固定了肩垫架和背垫架的位置,当使用者进行蹬踏训练,肩部推动肩垫架运动时,能够带动背垫架转动。当第一拉销杆脱离第一调节孔时,肩垫架能够相对于背垫架滑动,使用者能够调整肩垫架的位置来适应自身的身高。当然,在使用者调节肩垫架到位后,松开第一拉销杆,第一拉销杆会在内置的弹簧弹力作用下插入第一调节孔内。拉销结构为常用结构,再此不再赘述。
垫架转动连接有转动杆,转动杆的一端转动连接有第二连接件,转动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把手,第二连接件与第一拉销杆转动连接,使用者可以通过握持第一把手,带动转动杆转动,通过第二连接件带动第一拉销杆运动,便于使用者进行操作。
进一步的,背垫架200靠近踏板架500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把手260,肩垫架400固定连接有第三把手450。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背垫架设置第二把手,肩垫架设置第三把手,当使用者进行蹬踏训练,仰卧在背垫上时,可以握持第二把手或者第三把手,便于使用者发力,同时也能避免使用者脱离背垫,保证了蹬踏训练的安全性。
进一步的,底架100固定连接有止挡座120,背垫架200转动连接有第一转动板250和第二转动板253,第一转动板250靠近止挡座120的一端和第二转动板253靠近止挡座120的一端通过止挡管254相连,第一转动板250远离止挡管254的一端与气弹簧255的一端转动连接,气弹簧255的另一端与背垫架200转动连接,第一转动板250固定连接有挡杆251,背垫架200固定连接有限位件270,限位件270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止挡部271和第二止挡部272,挡杆251在第一止挡部271和第二止挡部272之间运动,止挡座120用于止挡止挡管254。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背垫架转动连接有第一转动板和第二转动板,第一转动板靠近止挡座的一端和第二转动板靠近止挡座的一端通过止挡管相连,当背垫架转动时,能够带动止挡管转动。第一转动板远离止挡管的一端与气弹簧的一端转动连接,气弹簧的另一端与背垫架转动连接,第一转动板固定连接有挡杆,挡杆在第一止挡部和第二止挡部之间运动,通过设置气弹簧,使得挡杆能够紧紧抵住第一止挡部或第二止挡部。第一止挡部位于限位件靠近踏板的一侧,当挡杆抵住第一止挡部时,止挡座位于止挡管的运动路径上,也就是止挡座能够止挡住止挡管,此时背垫架的转动范围较小。当挡杆抵住第二止挡部时,止挡座不位于止挡管的运动路径上,也就是止挡座不能够止挡住止挡管,此时背垫架的转动范围较大。当使用者上、下仰卧式重型蹬踏训练装置时,可以将挡杆抵住第一止挡部,止挡管放置在止挡座上,即使使用者脱离肩垫,背垫架也不会因为自身重力继续转动,便于使用者进入或者脱离训练空间。
进一步的,第一止挡部271面向第二止挡部27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缓冲垫,第二止挡部272面向第一止挡部27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缓冲垫,止挡座120靠近止挡管254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三缓冲垫121。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第一止挡部设置有第一缓冲垫,第一缓冲垫能够缓冲挡杆对第一止挡部的冲击。第二止挡部设置有第二缓冲垫,第二缓冲垫能够缓冲挡杆对第二止挡部的冲击。止挡座固定连接有第三缓冲垫,第三缓冲垫能够缓冲止挡管对止挡座的冲击。
进一步的,第一转动板250固定连接有第四把手252。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第一转动板固定连接有第四把手,当使用者需要驱动第一转动板转动时,可以握持第四把手,便于使用者进行操作。
进一步的,底架100和铃片架300分别设置有弹力带挂杆130。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底架和铃片架分别设置有弹力带挂杆,可以在弹力带挂杆上挂上弹力带,使用弹力带的弹力为蹬踏训练提供阻力。
以上描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以及对所运用技术原理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申请中所涉及的实用新型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在不脱离所述实用新型构思的情况下,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申请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

Claims (10)

1.一种仰卧式重型蹬踏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架、背垫架、铃片架和踏板架,所述踏板架与所述底架固定连接,所述背垫架和所述铃片架分别与所述底架转动连接,所述背垫架和所述铃片架位于所述底架同一侧,所述踏板架位于所述底架另一侧,所述背垫架与第一连接件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接件的另一端与所述铃片架转动连接,所述背垫架绕第一轴线转动,所述背垫架可拆卸地固定连接有背垫,所述第一轴线位于所述背垫和所述第一连接件之间,所述铃片架绕第二轴线转动,所述第一轴线位于所述第二轴线与所述踏板架之间,所述背垫架可移动固定位置地固定连接有肩垫架,所述肩垫架面向所述踏板架的一侧可拆卸地固定连接有肩垫,所述踏板架面向所述背垫架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踏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仰卧式重型蹬踏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架包括第一横管、第二横管、第一纵管和第二纵管,所述第一横管和所述第二横管平行,所述第一纵管和所述第二纵管平行,所述第一纵管位于踏板架一侧,所述第二纵管位于铃片架一侧,所述第一横管和所述第二横管分别与所述第一纵管相连,所述第一横管和所述第二横管分别与所述第二纵管相连,所述第一纵管固定连接有第一竖管,所述第一竖管远离所述第一纵管的一侧与所述踏板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纵管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斜管,所述第二纵管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斜管,所述第一斜管与所述第二斜管平行,所述第一斜管远离所述第二纵管的一端向所述踏板架倾斜,所述第一斜管和所述第二斜管之间还设置有第三纵管,所述第一斜管与所述第一横管之间还通过第一加强管连接,所述第二斜管与所述第二横管之间还通过第二加强管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仰卧式重型蹬踏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铃片架包括第三横管、第四横管、第三纵管、第四纵管、第三斜管和第四斜管,所述第三横管与所述第四横管平行,所述第三纵管与所述第四纵管平行,所述第三斜管与所述第四斜管平行,所述第三横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斜管转动连接,所述第三横管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斜管固定连接,所述第四横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斜管转动连接,所述第四横管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四斜管固定连接,所述第三纵管和所述第四纵管均位于所述第三横管和所述第四横管之间,所述第三纵管和所述第四纵管分别与所述第三横管固定连接,所述第三纵管和所述第四纵管分别与所述第四横管固定连接,所述第四横管与所述第一连接件转动连接,
所述第三斜管远离所述第三横管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管,所述第一固定管固定连接有至少一根第一铃片悬挂杆,所述第一固定管与所述第三横管之间还设置有第五斜管,所述第三斜管与所述第五斜管平行,所述第一固定管与所述第三横管分别与所述第五斜管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斜管与所述第五斜管之间还通过多根第三加强管连接,
所述第四斜管远离所述第四横管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管,所述第二固定管固定连接有至少一根第二铃片悬挂杆,所述第二固定管与所述第四横管之间还设置有第六斜管,所述第四斜管与所述第六斜管平行,所述第二固定管与所述第四横管分别与所述第六斜管固定连接,所述第四斜管与所述第六斜管之间还通过多根第四加强管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仰卧式重型蹬踏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横管与所述第三纵管之间还通过第五加强管连接,所述第四横管与所述第六斜管之间还通过第六加强管连接,所述第三纵管和所述第四纵管之间还通过多根第七加强管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仰卧式重型蹬踏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垫架固定连接有两根滑动杆,所述肩垫架固定连接有两根滑动管,一根所述滑动杆与一根所述滑动管滑动连接,所述肩垫架相对于所述背垫架的滑动方向为靠近或者远离所述踏板,所述背垫架设置有第一调节板,所述第一调节板沿所述滑动杆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一调节孔,所述肩垫架设置有第一拉销机构,所述第一拉销机构包括第一拉销管和第一拉销杆,所述第一拉销管与所述肩垫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拉销杆穿过所述第一拉销管并与其滑动连接,
所述第一拉销杆插入任一所述第一调节孔,以固定所述肩垫架和所述背垫架,
所述肩垫架转动连接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的一端转动连接有第二连接件,所述转动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把手,所述第二连接件与所述第一拉销杆转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仰卧式重型蹬踏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垫架靠近所述踏板架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把手,所述肩垫架固定连接有第三把手。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仰卧式重型蹬踏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架固定连接有止挡座,所述背垫架转动连接有第一转动板和第二转动板,所述第一转动板靠近所述止挡座的一端和所述第二转动板靠近所述止挡座的一端通过止挡管相连,所述第一转动板远离止挡管的一端与气弹簧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气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背垫架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转动板固定连接有挡杆,所述背垫架固定连接有限位件,所述限位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止挡部和第二止挡部,所述挡杆在所述第一止挡部和所述第二止挡部之间运动,所述止挡座用于止挡所述止挡管。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仰卧式重型蹬踏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止挡部面向所述第二止挡部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缓冲垫,所述第二止挡部面向所述第一止挡部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缓冲垫,所述止挡座靠近所述止挡管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三缓冲垫。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仰卧式重型蹬踏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动板固定连接有第四把手。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仰卧式重型蹬踏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架和所述铃片架分别设置有弹力带挂杆。
CN202221958404.8U 2022-07-27 2022-07-27 仰卧式重型蹬踏训练装置 Active CN21774554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958404.8U CN217745545U (zh) 2022-07-27 2022-07-27 仰卧式重型蹬踏训练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958404.8U CN217745545U (zh) 2022-07-27 2022-07-27 仰卧式重型蹬踏训练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745545U true CN217745545U (zh) 2022-11-08

Family

ID=838784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958404.8U Active CN217745545U (zh) 2022-07-27 2022-07-27 仰卧式重型蹬踏训练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74554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888661B2 (en) Abdominal muscle exercise machine
US20050130810A1 (en) Multi-purpose exercise device
US20080051267A1 (en) Functional Training Exercise Apparatus and Methods
CN1120463A (zh) 一种运动器械
CN209933975U (zh) 一种臂力训练器
US7530936B1 (en) Exercise machine
US20080254957A1 (en) Exercise device for stomach muscles
CN212789613U (zh) 一种体育教学用拉力背肌训练器
CN106390365A (zh) 一种多功能健身器材
CN217745545U (zh) 仰卧式重型蹬踏训练装置
US7846075B2 (en) Exercise assemblies having self-adjusting pad devices
CN215351819U (zh) 一种多功能健身椅
CN213555182U (zh) 一种双向深蹲训练机
CN2910284Y (zh) 仰卧起坐机
EP3915654A1 (en) Fitness exercise apparatus
JPH09294826A (ja) 筋力鍛練装置
CN210145417U (zh) 一种组合健身训练器械
CN109589550B (zh) 一种体育健身用拉伸器
KR200492035Y1 (ko) 기능성 바벨 거치대
CN112221077A (zh) 一种助力式臂下压背肌训练机及其使用方法
CN214763139U (zh) 一种连杆式高位下拉训练机
CN200991534Y (zh) 仰卧健腹器
CN203829580U (zh) 拉力健肌器
CN108992856A (zh) 一种体育多功能健身拉伸器
CN213994736U (zh) 一种蹬腿训练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