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740747U - 电池 - Google Patents

电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740747U
CN217740747U CN202221813875.XU CN202221813875U CN217740747U CN 217740747 U CN217740747 U CN 217740747U CN 202221813875 U CN202221813875 U CN 202221813875U CN 217740747 U CN217740747 U CN 21774074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elding
tab
print
battery
battery accor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813875.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曾天行
沈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Lithium Batter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Lithium Batter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Lithium Batter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Lithium Batter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813875.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74074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74074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74074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onnection Of Batteries Or Termin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技术领域,提出了一种电池,包括电芯,电芯包括电芯主体和极耳,极耳由电芯主体延伸而出,极耳包括第一焊印和第二焊印,第二焊印覆盖第一焊印,第二焊印的内侧围成有用于暴露第一焊印的空间,第二焊印上设置有通道,通道贯通第二焊印,以使得空间通过通道与第二焊印的外侧相连通,且通道暴露第一焊印,空间和通道可以更好地实现散热,使得焊接热量不集中,热量分布更均匀,以此改善焊接质量,从而改善电池的使用性能。

Description

电池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池。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盖板组件与电芯的极耳相连接,极耳与盖板组件的连接都是直接通过焊接实现的,由于极耳自身结构的限制,在进行焊接时会出现对极耳的损伤,或者焊接质量较差的问题,从而影响连接的可靠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池,以改善电池的性能。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池,包括电芯,电芯包括电芯主体和极耳,极耳由电芯主体延伸而出,极耳包括第一焊印和第二焊印,第二焊印覆盖第一焊印,第二焊印的内侧围成有用于暴露第一焊印的空间,第二焊印上设置有通道,通道贯通第二焊印,以使得空间通过通道与第二焊印的外侧相连通,且通道暴露第一焊印。
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电池包括电芯,电芯包括电芯主体和由电芯主体延伸而出的极耳,通过在极耳上形成有第一焊印和第二焊印,第二焊印覆盖第一焊印,并且第二焊印形成有暴露第一焊印的空间和通道,空间和通道可以更好地实现散热,使得焊接热量不集中,热量分布更均匀,以此改善焊接质量,从而改善电池的使用性能。
附图说明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公开,可参考在下面的附图中示出的实施例。在附图中的部件未必是按比例的,并且相关的元件可能省略,以便强调和清楚地说明本公开的技术特征。另外,相关要素或部件可以有如本领域中已知的不同的设置。此外,在附图中,同样的附图标记在各个附图中表示相同或类似的部件。其中:
图1是根据第一个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电池的极耳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第二个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电池的极耳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第三个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电池的极耳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第四个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电池的极耳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电池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6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电池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7是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电池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8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电池组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电池箱体;2、电池模组;10、电芯;11、电芯主体;12、极耳;121、第一焊印;122、第二焊印;1221、焊印段;123、空间;124、通道;20、盖板;30、极柱组件;40、转接片;41、熔断部;50、壳体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公开示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公开示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本文中的描述的示例实施例仅仅是用于说明的目的,而并非用于限制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因此应当理解,在不脱离本公开的保护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示例实施例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
在本公开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术语“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联列出项目的任何组合和所有组合。特别地,提到“该/所述”对象或“一个”对象同样旨在表示可能的多个此类对象中的一个。
除非另有规定或说明,术语“连接”、“固定”等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或电连接,或信号连接;“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公开中的具体含义。
进一步地,本公开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本公开的示例实施例中所描述的“上”、“下”、“内”、“外”等方位词是以附图所示的角度来进行描述的,不应理解为对本公开的示例实施例的限定。还需要理解的是,在上下文中,当提到一个元件或特征连接在另外元件(一个或多个)“上”、“下”、或者“内”、“外”时,其不仅能够直接连接在另外(一个或多个)元件“上”、“下”或者“内”、“外”,也可以通过中间元件间接连接在另外(一个或多个)元件“上”、“下”或者“内”、“外”。
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池,请参考图1至图8,电池包括电芯10,电芯10包括电芯主体11和极耳12,极耳12由电芯主体11延伸而出,极耳12包括第一焊印121和第二焊印122,第二焊印122覆盖第一焊印121,第二焊印122的内侧围成有用于暴露第一焊印121的空间123,第二焊印122上设置有通道124,通道124贯通第二焊印122,以使得空间123通过通道124与第二焊印122的外侧相连通,且通道124暴露第一焊印121。
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电池包括电芯10,电芯10包括电芯主体11和由电芯主体11延伸而出的极耳12,通过在极耳12上形成有第一焊印121和第二焊印122,第二焊印122覆盖第一焊印121,并且第二焊印122形成有暴露第一焊印121的空间123和通道124,空间123和通道124可以更好地实现散热,使得焊接热量不集中,热量分布更均匀,以此改善焊接质量,从而改善电池的使用性能。
需要说明的是,在极耳12与盖板组件进行焊接时,对极耳12进行了两次焊接。第二焊印122覆盖第一焊印121,即在第一次焊接形成第一焊印121后,进行第二次焊接时,依然在第一焊印121的区域内进行焊接,从而可以在第一焊印121上形成第二焊印122。并且由于第二焊印122形成有空间123,即第二焊印122为空心焊印,从而可以使得可以更好地实现散热,使得焊接热量不集中,热量分布更均匀,以此改善焊接质量,且焊接外观更优。第二焊印122覆盖第一焊印121即可以认为是第二焊印122的正投影位于第一焊印121内,而空间123和通道124可以暴露第一焊印121,当然,第二焊印122的周向外侧也可以暴露第一焊印121,在某些实施例中,不排除第二焊印122的周向外侧不暴露第一焊印121。
第二焊印122的内侧围成有用于暴露第一焊印121的空间123,即第二焊印122为空心焊印,而空心焊印的空间123可以作为散热空间,且熔宽相对实心焊印熔宽较小,有利于温度均匀分布,从而不容易造成断层和焊印表面不平整的现象,以此通过空心焊印获得高质量的焊印。进一步的,第二焊印122上设置有通道124,通道124贯通第二焊印122,以使得空间123通过通道124与第二焊印122的外侧相连通,且通道124暴露第一焊印121,即第二焊印122并非是封闭式的焊印,而是在形成空间123的过程中留出了一定的间隙段,即间隙段内未进行焊接操作,从而可以使得通道124也能够作为散热空间,并且可以避免焊接的起点和终点形成重合而影响焊接质量。
通道124贯通第二焊印122,以使得空间123仅通过通道124与第二焊印122的外侧相连通,即第二焊印122的内侧围成了一个空间123,此空间需要通过通道124与第二焊印122的外侧相连通,类似在一个封闭的空间上进行开口,从而使得空间与外界相连通,如图1至图4所示。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空间123为圆形,即第二焊印122的中间部分围成了一个圆形,不仅可以方便焊头形成第二焊印122的焊接轨迹设计,并且可以保证极耳12与盖板组件的焊接质量,保证第二焊印122覆盖第一焊印121的面积,以此保证极耳12与盖板组件的焊接稳定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焊印122为圆环段,以此形成一个圆形的空间123,圆环形的第二焊印122在成型的过程中由于在转角处为圆角过渡所以更利于成型,并且焊接形成第二焊印122的焊接轨迹也相对简单,从而在提高极耳12与盖板组件的焊接稳定性的基础上,可以提高焊接效率。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4所示,空间123为矩形,从而可以使得空间123可以充分实现散热,以此保证热量的均衡,从而提高焊接质量。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空间123为螺旋形,即第二焊印122呈螺旋状分布,保证第二焊印122具有相对较长的尺寸,以此保证极耳12具有可靠的连接性能,且可以使得螺旋形的空间123实现可靠散热。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3所示,通道124为一个,第二焊印122为连续型焊印,即第二焊印122的起点和终点不重合,但可以形成一个连续的第二焊印122,以此提高焊接效率,可以保证焊接质量。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通道124为多个,第二焊印122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焊印段1221,即可以认为多个焊印段1221可以通过多次间断焊接方式形成,而多个通道124也可以提高散热能力,有利于热量的均衡分布。
在一个实施例中,通道124的面积不超过通道124的面积和第二焊印122的面积之和的30%,即可以保证第二焊印122具有足够的长度,以此保证焊接的稳定性。
结合图1所示,通道124的宽度可以为s,通道124的宽度s可以为2mm-10mm之间,以此避免通道124过小而会增加焊接起点与焊接终点之间的距离,而出现焊接热量较大的问题,也可以避免通道124过长而影响第二焊印122长度问题。
通道124的宽度s可以为2mm、2.5mm、3mm、3.5mm、4mm、5mm、6mm、7mm、8.5mm、9mm、9.5mm或者10mm等等。
在一个实施例中,空间123的面积占据第二焊印122的面积、空间123的面积以及通道124的面积之和的5%-30%,在保证空心焊印的空间123可以作为散热空间的基础上,也可以保证第二焊印122具有足够的面积,以此保证焊接的可靠性。
空间123的面积占据第二焊印122的面积、空间123的面积以及通道124的面积之和小于5%时不利于热量的散发,可能会出现热量集中的问题,而空间123的面积占据第二焊印122的面积、空间123的面积以及通道124的面积之和大于30%时,则第二焊印122的面积不够大,从而会造成连接稳定性较差的问题,影响电池的稳定性,并且,焊接面积不够导致过流电池的过流能力不足,影响电池性能。
空间123的面积可以为a,第二焊印122的面积可以为b,通道124的面积为c,a/(a+b+c)可以为5%、6%、7%、8%、10%、12%、15%、16%、20%、22%、23%、25%、26%、27%、29%或者30%等等。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焊印122的面积和通道124的面积之和为10mm2-200mm2,从而可以保证第二焊印122的面积和通道124的面积相对较为合理,在保证连接稳定性的基础上,也不会占用过大的面积,从而影响焊接效率。
第二焊印122的面积和通道124的面积之和可以为10mm2、11mm2、15mm2、20mm2、30mm2、40mm2、50mm2、55mm2、60mm2、70mm2、75mm2、80mm2、90mm2、100mm2、120mm2、150mm2、155mm2、165mm2、170mm2、175mm2、180mm2、185mm2、190mm2、195mm2、199mm2或者200mm2等等。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焊印122的熔宽为1.5mm-6mm,以此保证第二焊印122能够可靠连接极耳12,并且可以避免第二焊印122过宽。
第二焊印122可以为圆环,则第二焊印122的熔宽即为圆环的环径,第二焊印122的熔宽可以为1.5mm、1.6mm、1.7mm、2mm、2.5mm、2.8mm、3mm、3.5mm、4mm、4.5mm、5mm、5.5mm、5.8mm、5.9mm或者6mm等等。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焊印122的熔宽可以认为是形成第二焊印122时极耳12的熔化宽度,进一步的,结合图1所示,第二焊印122为圆环段,第二焊印122的熔宽即为圆环段的环径,即圆环段的外径与圆环段的内径之差。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焊印121为矩形,不仅结构简单,方便成型,且可以保证极耳12能够具有可靠的连接质量。
在一个实施中,第一焊印121为正方形,第一焊印121的尺寸为5mm×5mm-20mm×20mm,在方便焊接成型的基础上,可以避免第一焊印121的尺寸过大而造成极耳12损伤,且不利于提高焊接效率,进一步可以避免第一焊印121的尺寸过小而不能保证极耳12连接稳定性。
第一焊印121的尺寸为5mm×5mm-20mm×20mm,即第一焊印121长度方向的尺寸等于宽度方向的尺寸,第一焊印121的尺寸可以为5mm×5mm、6mm×6mm、7mm×7mm、10mm×10mm、15mm×15mm、16mm×16mm、17mm×17mm、19mm×19mm或者20mm×20mm等等。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焊印122均位于第一焊印121内,即最小程度地避免对极耳12造成损伤。需要说明的是,第二焊印122均位于第一焊印121内,即在形成第一焊印121后,需要进行第二次焊接,需要保证第二次焊接对准的焊接区域位于第一焊印121内,此处主要体现的是极耳12的焊接区域,不考虑盖板组件的焊接区域,即以极耳12为焊接参考,第二焊印122可以是在对极耳12和盖板组件进行焊接时形成的。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焊印122位于第一焊印121的中部,从而保证第二次焊接时不会对极耳12造成损伤,并且可以保证极耳12与盖板组件的焊接稳定性。
需要说明的是,中部并非特指中心位置,而是相对于第一焊印121的周向外边缘而言的,即第二焊印122不与第一焊印121的周向外边缘相交,则第二焊印122就是位于第一焊印121的中部。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焊印122位于第一焊印121的中心位置处。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焊印121可以为多边形,例如矩形。第一焊印121也可以为圆形、椭圆形,或者不规则的形状等等。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焊印121占据极耳12的至少部分,通过对极耳12进行预焊接形成第一焊印121,即在极耳12与盖板组件连接之前,通过焊接方式对极耳12进行预处理,使得形成极耳12的多个单片极耳可靠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极耳12包括多个单片极耳,第一焊印121通过对极耳12进行预焊接形成,以将多个单片极耳相结合,第一焊印121可以是通过直接对极耳12进行预焊接形成,即在对极耳12与盖板组件进行焊接前,先对极耳12进行预焊接,从而使得极耳12的2个以上的单片极耳结合到一起,一定程度上也提高了极耳12的结构强度,即将极耳12中各个单片极耳全部结合到一起,极耳12的强度较高,从而在对极耳12与盖板组件进行焊接时,即使焊接的能量相对较大,但由于第一焊印121的存在,且第二焊印122在第一焊印121的基础上进行,第一焊印121增强了极耳12的强度,从而在二次焊接时,对极耳12造成损伤的几率大大下降,进一步考虑到第二焊印122为空心焊印,且形成有通道124,虽然焊接过程中的能量集中较高,但是由于第一焊印121的存在也会使得损伤极耳12的几率大大下降。
单片极耳可以为金属片,金属片为金属薄片,金属薄片可以为集流体的一部分,也可以有其他选择,此处不做具体限定。
在一个实施例中,极耳12包括多个单片极耳,多个单片极耳的数量为100-200,即极耳12可以由数量相对较多的单片极耳组成,为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电芯10会做厚,由此导致单片极耳层数变多,为了使数量较多的单片极耳与盖板组件焊接强度,通常需要较高的焊接能量,但热量过于集中又会导致焊接质量不好,因此通过在极耳12上形成有第一焊印121和第二焊印122,可以保证极耳12的焊接可靠性,且可以改善焊接质量。
极耳12可以包括的单片极耳的数量为100、101、110、115、120、125、130、140、145、150、155、160、170、180、185、190、195、199或者200等等。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焊印121和第二焊印122依次形成,即形成第二焊印122的过程中,由于是在第一焊印121内进行的,即使焊接能量相对较大,但是由于第一焊印121增强了极耳12的强度,所以避免了对极耳12造成损伤。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焊印121和第二焊印122均为激光焊印;或,第一焊印121和第二焊印122均为超声波焊印。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焊印121和第二焊印122通过不同的焊接方式形成,极耳包括单片极耳,单片极耳可以是金属薄片,金属薄片厚度较薄,通过焊接方式一先对金属薄片进行预焊接,即使得相邻的金属薄片之间形成了稳定的连接,增强了极耳12的强度,避免了极耳12的损伤。再通过焊接方式二对极耳12和盖板组件进行焊接,增强了极耳12和盖板组件的连接强度,同时避免了极耳12的损伤。不同的焊接方式,可以是焊接的能量种类不同,也可以是焊接的能量种类相同但强度不同。
第一焊印121为超声波焊印,第二焊印122为激光焊印;或,第一焊印121为激光焊印,第二焊印122为超声波焊印。
具体的,第一次焊接形成了第一焊印121,第二次焊接形成了第二焊印122,第一次焊接方式可以采用超声波焊接和激光焊接中的任意一种。相应的,第二次焊接方式可以采用超声波焊接和激光焊接中的任意一种,只要能够保证连接的稳定性,且不会在进行第一次焊接时对极耳12造成损伤即可。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焊印121为超声波焊印,第二焊印122为激光焊印。第一次焊接形成了第一焊印121,第二次焊接形成了第二焊印122,第一次焊接方式采用超声波焊接,极耳12的多个金属薄片之间通过超声波作用而相互结合为一个整体,可以认为多个金属薄片形成为一体,成为一个厚度较厚的金属板,增强了极耳12的强度,避免了极耳的损伤。相应的,第二次焊接方式采用激光焊接,在第一焊印121上形成第二焊印122,将盖板组件和第一次焊接形成的金属板进行焊接,通过激光的作用,使得第一次焊接形成的金属板和盖板组件固定连接在一起,增强的连接的强度,并且由于第二焊印122形成有空间123,从而可以使得激光的能量更为集中,以此提高金属板和盖板组件的焊接质量。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焊印121可以为至少两个,相邻的第一焊印121间隔设置,即在进行预焊接时,通过分离式焊接形成至少两个第一焊印121。第二焊印122可以是一个或至少两个,第二焊印122可以是与第一焊印121一一相对应的,第二焊印122也可以是少于第一焊印121的,即部分第一焊印121上并不覆盖第二焊印122。
在一个实施例中,电池还包括盖板组件,第二焊印122通过对极耳12和盖板组件进行焊接形成,以将极耳12和盖板组件相连接,从而使得盖板组件作为电芯10的一个电极引出端,并且空心的第二焊印122可以提高极耳12和盖板组件的连接质量。
盖板组件可以包括盖板20和极柱组件30,极柱组件30设置于盖板20,极耳12可以与极柱组件30电连接。或者,盖板组件可以包括盖板20极耳12可以与盖板20电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5和图6所示,盖板组件包括盖板20和极柱组件30,极柱组件30设置于盖板20,第二焊印122通过对极耳12和极柱组件30进行焊接形成,以将极耳12和极柱组件30相连接,由于第一焊印121的存在,后续形成的第二焊印122不仅可以避免对极耳12造成损伤,且可以保证极耳12和极柱组件30的连接稳定性,以此提高极耳12和极柱组件30的焊接质量。
极柱组件30可以与极耳12直接焊接,省去了相关技术中的转接片,降低物料成本,简化工艺。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5和图7所示,盖板组件包括盖板20、极柱组件30以及转接片40,极柱组件30设置于盖板20,转接片40与极柱组件30相连接,第二焊印122通过对极耳12和转接片40进行焊接形成,以将极耳12和转接片40相连接,极耳12通过转接片40实现与极柱组件30的电连接,不仅方便极柱组件30的位置排布,并且也可以方便转接片40连接极耳12和极柱组件30。
转接片40的第一部分与极柱组件30相连接,而转接片40的第二部分与极耳12相连接,此时,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可以不相重合,因此,转接片40的第一部分与极柱组件30可以焊接或者铆接,而转接片40的第二部分与极耳12焊接,并形成第二焊印122。转接片40可以同时与极柱组件30以及极耳12焊接,即转接片40可以同时与极柱组件30以及极耳12焊接时可以形成第二焊印122。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转接片40包括熔断部41,从而在电流达到一定值之后,转接片40可以由熔断部41的位置处断开,以此使得极耳12和转接片40的电连接被断开。熔断部41可以是通孔。
转接片40包括熔断部41,因此,转接片40用于连接极耳12和极柱组件30的空间就会变小,而转接片40和极耳12的焊接面积决定了电池的过流能力,本实施例中,通过先后形成第一焊印121和第二焊印122,并且第二焊印122是形成于第一焊印121上,而空心的第二焊印122可以更好地控制焊接能量,且可以更好地实现散热,使得焊接热量不集中,热量分布更均匀,因此可以保证转接片40和极耳12能够具有可靠的焊接面积,从而在有限的空间内形成稳定的连接,以此保证电池的过流能力。
电池包括电芯10和电解质,能够进行诸如充电/放电的电化学反应的最小单元。电芯10是指将堆叠部卷绕或层压形成的单元,该堆叠部包括第一电极、分隔物以及第二电极。当第一电极为正电极时,第二电极为负电极。其中,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的极性可以互换。电池还包括壳体件50,盖板组件连接于壳体件50,从而实现对电芯10的可靠密封。盖板组件可以是两个,两个盖板组件分别设置于壳体件50的相对两端,两个极柱组件30可以分别设置于两个盖板20上。在某些实施例中,盖板组件可以是一个,盖板组件设置于壳体件50,两个极柱组件30可以同时设置于一个盖板20上。
电芯10包括两个极耳12,两个极耳分别为正极极耳和负极极耳,正极极耳和负极极耳中的任意之一可以形成有第一焊印121和第二焊印122。正极极耳和负极极耳可以通过相应的转接片40和极柱组件30进行连接,与正极极耳或者负极极耳相连接的转接片40可以包括熔断部41。
电芯10可以为叠片式电芯,,不仅成组方便,且可以加工得到长度较长的电池.电芯10具有相互层叠的第一极片、与第一极片电性相反的第二极片以及设置在第一极片和第二极片之间的隔膜片,从而使得多对第一极片和第二极片堆叠形成叠片式电芯。
电芯10也可以为卷绕式电芯,即将第一极片、与第一极片电性相反的第二极片以及设置在第一极片和第二极片之间的隔膜片进行卷绕,得到卷绕式电芯。
在一个实施例中,极耳12的第一焊印121和第二焊印122相重叠区域的截面的断层率不大于30%,从而可以保证极耳12的多个单片极耳可以形成可靠的接触,从而来保证极耳12的过流能力,并且可以保证极耳12和盖板组件的焊接稳定性,以此提高电池的过流能力。第二焊印122为空心焊印,第二焊印122的空间123可以作为散热空间,而空心焊印的热量虽然较为集中,但是空间123可以作为散热空间,并且第一焊印121提高了极耳12的强度,因此空心焊印的受热更为均匀,从而使得空心焊印的断层现象降低,以此改善极耳12的连接能力。
需要说明的是,极耳12可以包括m个单片极耳,通过对第一焊印121和第二焊印122相重叠区域的截面进行金相测试,通过观察一个截面,从而计算出相邻单片极耳未形成连接的数量为n,即未与第一焊印121和第二焊印122形成连接的单片极耳的数量为n,极耳12的第一焊印121和第二焊印122相重叠区域的截面的断层率为n/m。或者,极耳12可以包括m个单片极耳,通过对第一焊印121和第二焊印122相重叠区域的截面进行金相测试,此时通过观察两个截面,其中,一个截面计算出相邻单片极耳未形成连接的数量为n1,另一个截面计算出相邻单片极耳未形成连接的数量为n2,极耳12的第一焊印121和第二焊印122相重叠区域的截面的断层率为(n1+n2)/2m。具体的,将形成第一焊印121和第二焊印122的极耳12进行裁剪,并且只保留焊接区域形成的试样。将试样放入模具中,可以利用高清水晶胶混合,混合比例40:1:1,并倒入模具,固化后取出试样。将试样利用切割机切开,即至少露出第一焊印121和第二焊印122相重叠区域的截面,例如,将一个试样从中间切开,从而形成了两个可以用于观察的试样,即可以观察两个截面,对样品进行打磨,后续对样品进行腐蚀,利用显微镜观察断层,并记录断层数量。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池组,包括上述的电池。
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电池组包括电池,电池包括电芯10,电芯10包括电芯主体11和由电芯主体11延伸而出的极耳12,通过在极耳12上形成有第一焊印121和第二焊印122,第二焊印122覆盖第一焊印121,并且第二焊印122形成有暴露第一焊印121的空间123和通道124,空间123和通道124可以更好地实现散热,使得焊接热量不集中,热量分布更均匀,以此改善焊接质量,从而改善电池组的使用性能。
相邻电池可以通过汇流排进行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电池组为电池模组或电池包。
电池模组包括多个电池,电池模组还可以包括端板和侧板,端板和侧板用于固定多个电池。电池可以是四棱柱电池,即电池可以是方形电池。
需要说明的是,结合图8所示,多个电池可以形成电池模组2后设置在电池箱体1内,多个电池可以通过端板和侧板进行固定。多个电池可以直接设置在电池箱体内,即无需对多个电池进行成组,此时,可以去除端板和侧板。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实用新型创造后,将容易想到本公开的其它实施方案。本公开旨在涵盖本实用新型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公开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示例实施方式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公开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公开的保护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Claims (18)

1.一种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电芯(10),所述电芯(10)包括电芯主体(11)和极耳(12),所述极耳(12)由所述电芯主体(11)延伸而出,所述极耳(12)包括第一焊印(121)和第二焊印(122),所述第二焊印(122)覆盖所述第一焊印(121),所述第二焊印(122)的内侧围成有用于暴露所述第一焊印(121)的空间(123),所述第二焊印(122)上设置有通道(124),所述通道(124)贯通所述第二焊印(122),以使得所述空间(123)通过所述通道(124)与所述第二焊印(122)的外侧相连通,且所述通道(124)暴露所述第一焊印(12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空间(123)为圆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焊印(122)为圆环段。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空间(123)为矩形或者螺旋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道(124)为一个,所述第二焊印(122)为连续型焊印。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道(124)为多个,所述第二焊印(122)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焊印段(1221)。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道(124)的面积不超过所述通道(124)的面积和所述第二焊印(122)的面积之和的30%;和/或所述通道(124)的宽度为2mm-10mm。
8.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空间(123)的面积占据所述第二焊印(122)的面积、所述空间(123)的面积以及所述通道(124)的面积之和的5%-30%。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焊印(122)的面积和所述通道(124)的面积之和为10mm2-200 mm2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焊印(122)的熔宽为1.5mm-6mm。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焊印(121)为正方形。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焊印(121)的尺寸为5mm×5mm-20mm×20mm。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极耳(12)的所述第一焊印(121)和所述第二焊印(122)相重叠区域的截面的断层率不大于30%。
14.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极耳(12)包括多个单片极耳,多个所述单片极耳的数量为100-200。
15.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极耳(12)包括多个单片极耳,所述第一焊印(121)通过对所述极耳(12)进行预焊接形成,以将多个所述单片极耳相结合;
其中,所述第一焊印(121)和所述第二焊印(122)依次形成,所述第一焊印(121)为超声波焊印,所述第二焊印(122)为激光焊印。
16.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还包括盖板组件,所述第二焊印(122)通过对所述极耳(12)和所述盖板组件进行焊接形成,以将所述极耳(12)和所述盖板组件相连接。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组件包括盖板(20)和极柱组件(30),所述极柱组件(30)设置于所述盖板(20),所述第二焊印(122)通过对所述极耳(12)和所述极柱组件(30)进行焊接形成,以将所述极耳(12)和所述极柱组件(30)相连接。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组件包括盖板(20)、极柱组件(30)以及转接片(40),所述极柱组件(30)设置于所述盖板(20),所述转接片(40)与所述极柱组件(30)相连接,所述第二焊印(122)通过对所述极耳(12)和所述转接片(40)进行焊接形成,以将所述极耳(12)和所述转接片(40)相连接。
CN202221813875.XU 2022-07-13 2022-07-13 电池 Active CN21774074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813875.XU CN217740747U (zh) 2022-07-13 2022-07-13 电池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813875.XU CN217740747U (zh) 2022-07-13 2022-07-13 电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740747U true CN217740747U (zh) 2022-11-04

Family

ID=838496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813875.XU Active CN217740747U (zh) 2022-07-13 2022-07-13 电池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74074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110406B1 (ko) 전지 셀 및 전원 공급 장치
KR100874055B1 (ko) 단위 전지간 인터커넥터 및 이를 구비한 직렬 전지
JP4966677B2 (ja) 二次電池、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6025373A (zh) 方形二次电池以及使用其的组电池
KR101161965B1 (ko) 이차전지용 집전단자판, 이차전지 및 이차전지의 제조방법
JP6569322B2 (ja) 二次電池及びそれを用いた組電池
JP2000077040A (ja) 電 池
JP2009259452A (ja) 電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KR20100100657A (ko) 각형 2차 전지의 제조 방법
KR20190016691A (ko) 전지 모듈 및 그 제조 방법
CN107665968A (zh) 二次电池及其制造方法、以及使用该二次电池的组电池
WO2019187775A1 (ja) 電池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5198134B2 (ja) 円筒形電池の製造方法
JPH11135100A (ja) 巻回電極電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EP4333190A2 (en) Battery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for battery
CN217740747U (zh) 电池
KR100599713B1 (ko) 이차 전지와 이에 사용되는 전극 조립체
CN219959342U (zh) 电池
JPH1083833A (ja) 二次電池
CN217740744U (zh) 电池
CN218472229U (zh) 极柱、盖板总成及电池
CN116247342A (zh) 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设备
CN217719893U (zh) 电池
CN218548723U (zh) 一种转接片及电池
CN116581364B (zh) 电池及制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