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548723U - 一种转接片及电池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转接片及电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548723U
CN218548723U CN202222910749.2U CN202222910749U CN218548723U CN 218548723 U CN218548723 U CN 218548723U CN 202222910749 U CN202222910749 U CN 202222910749U CN 218548723 U CN218548723 U CN 21854872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elding
connecting portion
utmost point
thickness
interpos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910749.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何泓材
王家兴
冯玉川
陈凯
李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Qingtao New Energy S&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Qingtao New Energy S&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Qingtao New Energy S&T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Qingtao New Energy S&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910749.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54872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54872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54872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onnection Of Batteries Or Termin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动力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转接片及电池。转接片包括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第一连接部开设有贯穿其厚度的极柱孔,第一连接部的内表面开设有环绕极柱孔周向的焊接槽,极柱能够穿设于极柱孔内并焊接于焊接槽内。第二连接部与第一连接部相连且能够与卷芯的极耳焊接相连。电池包括上述的转接片,通过在极柱孔周围开设焊接槽,减薄了第一连接部的焊接区域的厚度,降低了第一连接部与极柱的焊接难度,避免了较厚的第一连接部焊接时出现熔融穿透力较低的问题,提高了第一连接部焊接的可靠性和焊接效率。同时能够保证第一连接部具有足够的厚度,以提高转接片的过流能力。

Description

一种转接片及电池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动力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转接片及电池。
背景技术
如图1和图2所示,方形铝壳电池的壳体包括盖板1和两个转接片2'等,盖板1上具有两个第一极柱孔11、防爆阀12和注液孔13等,转接片2'上同样开设有两个极柱孔21'。当电池组装时,两个转接片2'位于盖板1的下方并分别与壳体内的卷芯的正负极耳导通连接。正极极柱穿设于同轴设置的一个极柱孔21'和第一极柱孔11内,负极极柱穿设于同轴设置的另一个极柱孔21'和第一极柱孔11内。正极极柱和负极极柱分别焊接于对应的转接片2'上,且使两个转接片2'与盖板1焊接相连,从而使卷芯的正负极耳经过两个转接片2'分别与对应的正极极柱和负极极柱导通。
随着对电池过流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转接片2'的厚度越来越大。受限于目前的焊接工艺,较厚的转接片2'需要相对较高的焊接能量才能将转接片2'与极柱实现焊接,增加了焊接难度。同时,转接片2'与极柱焊接的部位的熔融穿透力有限,难以保证转接片2'与极柱实现可靠焊接。
因此,亟需一种转接片及电池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转接片和电池,在保证其过流能力的同时,降低转接片与极柱的焊接难度并提高焊接的可靠性。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转接片,包括
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开设有贯穿其厚度的极柱孔,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内表面开设有环绕所述极柱孔周向的焊接槽,极柱能够穿设于所述极柱孔内并焊接于所述焊接槽内;以及
第二连接部,与所述第一连接部相连且被配置为能够与卷芯的极耳焊接相连。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焊接槽为与所述极柱孔同轴设置的圆形凹槽。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焊接槽与所述极柱孔的内径差值为1mm~3mm,所述焊接槽的深度小于或等于2mm。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转接片还包括支耳,所述第二连接部沿其宽度方向的两侧分别垂直设置有所述支耳,所述卷芯的极耳能够与两个所述支耳相连。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支耳与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厚度相同且通过折弯一体成型。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支耳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厚度,所述支耳与所述第二连接部通过焊接连接。
作为优选方案,焊接于所述焊接槽内的所述极柱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下表面相平齐。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连接部上靠近所述第二连接部的端部开设有熔断孔。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呈L型且通过折弯一体成型。
一种电池,包括上述的转接片。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转接片,通过在极柱孔周围开设焊接槽,减薄了第一连接部的焊接区域的厚度,降低了第一连接部与极柱的焊接难度,避免了较厚的第一连接部焊接时出现熔融穿透力较低的问题,提高了第一连接部焊接的可靠性和焊接效率。同时能够保证第一连接部具有足够的厚度,以提高转接片的过流能力。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电池包括上述的转接片,通过在极柱孔周围开设焊接槽,减薄了第一连接部的焊接区域的厚度,降低了第一连接部与极柱的焊接难度,避免了较厚的第一连接部焊接时出现熔融穿透力较低的问题,提高了第一连接部焊接的可靠性和焊接效率。同时能够保证第一连接部具有足够的厚度,以提高转接片的过流能力。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的盖板与转接片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2是现有的转接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盖板、极柱与转接片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转接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部件名称和标号如下:
2'、转接片;21'、极柱孔;
1、盖板;11、第一极柱孔;12、防爆阀;13、注液孔;
2、转接片;21、第一连接部;211、极柱孔;212、焊接槽;213、熔断孔;22、第二连接部;23、支耳;3、极柱。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右”、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本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电池,该电池为方形铝壳电池。当然,本实施例的电池还可以为其他类型的电池,在此不作具体限定。
如图1和图2所示,方形铝壳电池的壳体包括盖板1和两个转接片2',电池的卷芯的正负极耳经过转接片2'分别与对应的正极极柱和负极极柱导通。
现有的转接片2'较薄时,其过流能力不能满足使用要求。而增加转接片2'的厚度以提高其过流能力时,又增加了转接片2'的焊接难度,难以保证转接片2'与极柱焊接的可靠性,导致现有的转接片2'不能兼顾过流能力和焊接可靠性。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如图3和图4所示,本实施例还提出了一种转接片2,具体包括第一连接部21和第二连接部22,第一连接部21开设有贯穿其厚度的极柱孔211,第一连接部21的内表面开设有环绕极柱孔211周向的焊接槽212,极柱3能够穿设于极柱孔211内并焊接于焊接槽212内。第二连接部22与第一连接部21相连且能够与卷芯的极耳焊接相连。通过在极柱孔211周围开设焊接槽212,减薄了第一连接部21的焊接区域的厚度,降低了第一连接部21与极柱3的焊接难度,避免了较厚的第一连接部21焊接时出现熔融穿透力较低的问题,提高了第一连接部21焊接的可靠性和焊接效率。同时能够保证第一连接部21具有足够的厚度,以提高转接片2的过流能力。
本实施例的盖板1上具有两个第一极柱孔11,分别为正极极柱孔和负极极柱孔。当电池组装时,两个转接片2分别安装于盖板1长度方向的两端。两个转接片2分别为正极转接片和负极转接片,卷芯的正极极耳与其中一个转接片2(正极转接片)的第二连接部22焊接相连,卷芯的负极极耳与另一个转接片2(负极转接片)的第二连接部22焊接相连。
进一步地,第一连接部21与第二连接部22呈L型且通过折弯一体成型,便于转接片2的加工制造,有利于降低成本。
如图3和图4所示,焊接槽212为与极柱孔211同轴设置的圆形凹槽。当极柱3焊接于焊接槽212内时,极柱3与第一连接部21的下表面相平齐,实现了极柱3与转接片2的紧凑安装,减少了极柱3占用壳体的内部空间,有利于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
优选地,焊接槽212与极柱孔211的内径差值为1mm~3mm,焊接槽212的深度小于或等于2mm。以保证焊接槽212的大小既能够保证与极柱3的可靠焊接,同时能够避免由于焊接槽212的内径过大导致的第一连接部21的结构强度过低和过流能力下降的问题。
本实施例的转接片2为具有均匀厚度的L型条状片体,其厚度为3mm,宽度为2mm。极柱孔211的内径为10mm,焊接槽212的内径为12mm且其深度为2mm,使得转接片2的焊接厚度仅为1mm,能够避免转接片2焊接时熔融穿透力较低的问题,提高焊接效率。转接片2的过流横截面积为转接片2的宽度与其厚度的乘积,即本实施例的转接片2的过流横截面积为60m2。而现有的转接片2'为了保证可靠焊接,其厚度一般为1mm,使其在相同的宽度下的过流横截面积为12m2。因此,本实施例的转接片2能够在保证其可靠焊接的同时,极大地提高了其过流能力。
由于卷芯一般具有多层正极极耳和多层负极极耳,当极耳数量较多时,正极极耳与负极极耳的厚度较大,将正极极耳与负极极耳分别焊接于两个转接片2的第二连接部22时无法保证焊接质量和焊接的稳定性,容易出现部分极耳开焊。因此,如图3和图4所示,转接片2还包括支耳23,第二连接部22沿其宽度方向的两侧分别垂直设置有支耳23,卷芯的极耳能够与两个支耳23相连。将卷芯的极耳的一部分焊接于其中一个支耳23上,另一部分焊接于另一个支耳23上,实现了同一极性的极耳分开焊接,降低了极耳的厚度,实现了极耳与支耳23的可靠焊接。
需要注意的是,支耳23的厚度约为1mm左右,其最大值尽量不超过1.5mm,以便于支耳23与极耳进行焊接,提高其焊接质量和焊接效率。
当转接片2的厚度较薄时,例如为1mm时,支耳23与第二连接部22的厚度相同且通过折弯一体成型,便于转接片2的加工制造,降低了成本。当转接片2的厚度较厚时,例如为3mm时,支耳23的厚度小于第二连接部22的厚度,支耳23与第二连接部22通过焊接连接。支耳23的具体厚度和具体的安装方式可以根据转接片2的厚度灵活调整,且尽量使支耳23的厚度保持在1mm左右即可。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连接部21上靠近第二连接部22的端部开设有熔断孔213,以在转接片2上的电流过大时,在熔断孔213处实现第一连接部21与第二连接部22的快速断开,以保护电池。
本实施例的电池通过使用上述的转接片2,在极柱孔211周围开设焊接槽212,减薄了第一连接部21的焊接区域的厚度,降低了第一连接部21与极柱3的焊接难度,提高了第一连接部21焊接的可靠性和焊接效率。同时能够保证第一连接部21具有足够的厚度,以提高其过流能力。
以上实施方式只是阐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特性,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方式限制,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有各种变化和改变,这些变化和改变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Claims (10)

1.一种转接片,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连接部(21),所述第一连接部(21)开设有贯穿其厚度的极柱孔(211),所述第一连接部(21)的内表面开设有环绕所述极柱孔(211)周向的焊接槽(212),极柱(3)能够穿设于所述极柱孔(211)内并焊接于所述焊接槽(212)内;以及
第二连接部(22),与所述第一连接部(21)相连且被配置为能够与卷芯的极耳焊接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接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焊接槽(212)为与所述极柱孔(211)同轴设置的圆形凹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接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焊接槽(212)与所述极柱孔(211)的内径差值为1mm~3mm,所述焊接槽(212)的深度小于或等于2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接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接片还包括支耳(23),所述第二连接部(22)沿其宽度方向的两侧分别垂直设置有所述支耳(23),所述卷芯的极耳能够与两个所述支耳(23)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转接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支耳(23)与所述第二连接部(22)的厚度相同且通过折弯一体成型。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转接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支耳(23)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二连接部(22)的厚度,所述支耳(23)与所述第二连接部(22)通过焊接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转接片,其特征在于,焊接于所述焊接槽(212)内的所述极柱(3)与所述第一连接部(21)的下表面相平齐。
8.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转接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21)上靠近所述第二连接部(22)的端部开设有熔断孔(213)。
9.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转接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21)与所述第二连接部(22)呈L型且通过折弯一体成型。
10.一种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转接片。
CN202222910749.2U 2022-11-02 2022-11-02 一种转接片及电池 Active CN21854872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910749.2U CN218548723U (zh) 2022-11-02 2022-11-02 一种转接片及电池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910749.2U CN218548723U (zh) 2022-11-02 2022-11-02 一种转接片及电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548723U true CN218548723U (zh) 2023-02-28

Family

ID=852825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910749.2U Active CN218548723U (zh) 2022-11-02 2022-11-02 一种转接片及电池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54872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299514A1 (en) Secondary battery
KR20110035854A (ko) 저항용접용 통전블록, 이 통전블록을 이용한 밀폐전지의 제조방법 및 밀폐전지
KR102123674B1 (ko) 전극단자 접속 플레이트를 포함하고 있는 전지팩
KR100749645B1 (ko) 세퍼레이터와 이를 이용한 리튬 이차전지
CN108063211B (zh) 蓄电装置以及蓄电装置的制造方法
KR20190016691A (ko) 전지 모듈 및 그 제조 방법
CN116111293A (zh) 极耳焊接结构、电池及电子产品
CN201478392U (zh) 具有集流盘的高功率动力锂离子电池
CN112820950A (zh) 一种圆柱形锂离子电池及其制造方法
CN111354914A (zh) 纽扣电池极壳与电极极耳无痕焊接方法及焊接结构和产品
US8394526B2 (en) Cylindrical battery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US20240021965A1 (en) Battery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for battery
CN218548723U (zh) 一种转接片及电池
CN217485674U (zh) 一种圆柱电池
CN217983403U (zh) 一种电池复合集流体焊接结构
KR100646500B1 (ko) 리튬 이차전지용 전극조립체 및 이를 이용한 리튬 이차전지
CN216529234U (zh) 一种电池结构
CN110165134B (zh) 一种动力电池的制造方法及动力电池
CN219534815U (zh) 电池及电池组
CN219067160U (zh) 电池
JP4613391B2 (ja) 非水電解液二次電池及びその安全弁
CN218731664U (zh) 电池
CN220585433U (zh) 电池、电池装置
CN217740747U (zh) 电池
CN217788583U (zh) 一种电池盖板及单体电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