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736255U - 密封圈和使用该密封圈的腔端面密封结构 - Google Patents

密封圈和使用该密封圈的腔端面密封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736255U
CN217736255U CN202221882128.1U CN202221882128U CN217736255U CN 217736255 U CN217736255 U CN 217736255U CN 202221882128 U CN202221882128 U CN 202221882128U CN 217736255 U CN217736255 U CN 21773625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act portion
outer contact
cavity
sealing
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882128.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文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shan Jingyuan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oshan Jingyuan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shan Jingyuan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Foshan Jingyuan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882128.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73625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73625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73625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Gasket Se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密封圈,包括本体,本体一侧设有环形凹槽,使本体该侧分别形成外圈和内圈,本体的另一侧设有对应外圈设有第一外接触部,本体的另一侧设有对应内圈设有第二外接触部,第一外接触部和第二外接触部在轴向的外力作用下,第一外接触部使外圈有沿径向向内趋势,第二外接触部使内圈有沿径向向外趋势。环形凹槽方便本体和腔体定位装配,第一外接触部和第二外接触部使外圈和内圈均与腔体紧密抵靠,从而在腔体内侧壁、端面和外侧壁三面形成密封,密封效果好、可靠。一种包括上述密封圈的腔端面密封结构。

Description

密封圈和使用该密封圈的腔端面密封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管类端面密封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密封圈和使用该密封圈的腔端面密封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的腔体的端面和密封件借助O形密封圈封堵,具体通过以下两种结构实现。一种是,在密封件的密封面上制造一个与腔体类截面尺寸接近的同样形状的截面,即密封面上形成凸起,凸起插入腔的内壁或包覆于外壁,两者之间利用O形密封圈的变形来实现密封。此种结构,由于需要将对O形密封圈变形安装进密封件和腔体之间的间隙内,对密封件和管的制造精度要求高,密封件加工复杂,装配精度要求也高,导致制造成本高。
另一种是,在密封件的密封面上制造一个内尺寸大于腔内壁、外尺寸小于腔外壁的环形凹槽,O形密封圈放入环形凹槽内,用腔体的端面和环形凹槽底面压紧O形密封圈来实现密封。此种结构,对密封件和腔体有一定的加工精度要求,安装时对位置精度要求很高,一旦腔体类端面没有精确的覆盖在密封面的凹槽上,就会导致密封失效,而且,使用过程中容易因为腔体内外压力差过大O形密封圈移位导致密封失效。同时,运输、使用过程因为震动/振动等因素造成O形密封圈位置移动也会导致密封失效,密封可靠性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一是提供一种密封性好的密封圈。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一是这样实现的。
密封圈,包括本体,本体一侧设有环形凹槽,使本体该侧分别形成外圈和内圈,本体的另一侧设有对应外圈设有第一外接触部,本体的另一侧设有对应内圈设有第二外接触部,第一外接触部和第二外接触部在轴向的外力作用下,第一外接触部使外圈有沿径向向内趋势,第二外接触部使内圈有沿径向向外趋势。环形凹槽方便本体和腔体定位装配,第一外接触部和第二外接触部使外圈和内圈均与腔体紧密抵靠,从而在腔体内侧壁、端面和外侧壁三面形成密封,密封效果好、可靠。
上述技术方案还可作下述进一步完善。
更具体的方案,第一外接触部朝远离环形凹槽一侧向外倾斜设置。第一外接触部受轴向的外力使外圈更紧密地抵靠腔体的外侧壁。
更具体的方案,第二外接触部朝远离环形凹槽一侧向内倾斜设置。第二外接触部受轴向的外力使内圈更紧密地抵靠腔体的内侧壁。
更具体的方案,第一外接触部和第二外接触部之间形成有凹位。第一外接触部和第二外接触部受轴向的外力形变,使凹位空气尽可能排出,利用压差使第一外接触部和第二外接触部和密封件紧密相抵。
更具体的方案,第二外接触部的长度大于第一外接触部长度。密封圈按内圈、端面、外圈依次和腔体抵靠密封,提供高密封效果。
更具体的方案,第一外接触部和第二外接触部均为弹性部。第一外接触部和第二外接触部不易损坏,便于引导外圈和内圈相向移动。
更具体的方案,第一外接触部、第二外接触部和本体一体成型。密封圈制造成本低,安装更容易。
本实用新型目的一有益效果如下。
(1)密封圈通过环形凹槽方便本体和腔体定位装配,第一外接触部和第二外接触部使外圈和内圈均与腔体紧密抵靠,从而在腔体内侧壁、端面和外侧壁三面形成密封,密封圈不易移动,密封效果好、可靠。
(2)其次,第一外接触部受轴向的外力使外圈更紧密地抵靠腔体的外侧壁。第二外接触部受轴向的外力使内圈更紧密地抵靠腔体的内侧壁。第一外接触部和第二外接触部受轴向的外力形变,使凹位空气尽可能排出,利用压差使第一外接触部和第二外接触部和密封件紧密相抵。
(3)再有,密封圈按内圈、端面、外圈依次和腔体抵靠密封,提供高密封效果。
(4)另,一体成型的密封圈制造成本低,安装更容易。第一外接触部和第二外接触部不易损坏,便于引导外圈和内圈相向移动,使用可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二是提供一种密封性好的腔端面密封结构。
本实用新型目的一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二是这样实现的。
腔端面密封结构,包括一侧端面开口的腔体、密封件以及上述的密封圈,腔体开口一端插入环形凹槽内,外圈和腔体的外侧壁弹性接触,内圈和腔体的内侧壁弹性接触,密封件和腔体夹固本体,密封件封堵开口,密封件使第一外接触部和第二外接触部弹性形变,第一外接触部弹性形变使外圈与腔体的外侧壁抵靠,第二外接触部弹性形变使内圈与腔体的内侧壁抵靠。腔体、密封件和密封圈安装简单容易,腔体内侧壁、端面和外侧壁三面形成密封,密封效果好、可靠。
上述技术方案还可作下述进一步完善。
更具体的方案,密封件朝向本体一侧为密封平面,密封件通过该密封平面封堵开口。密封件制造精度和装配精度要求低,有利于降低制造成本。
本实用新型目的二有益效果如下。
腔体、密封件和密封圈安装简单容易,腔体内侧壁、端面和外侧壁三面形成密封,密封圈不易移动,密封效果好、可靠。密封件制造精度和装配精度要求低,有利于降低制造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一密封圈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一密封圈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部放大图。
图4为实施例一腔端面密封结构安装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一,参见图1-4所示,一种密封圈,包括本体1,本体1一侧设有环形凹槽2,使本体1该侧分别形成外圈3和内圈4。本体1的另一侧设有对应外圈3设有第一外接触部5,第一外接触部5朝远离环形凹槽2一侧向外倾斜设置。本体1的另一侧设有对应内圈4设有第二外接触部6,第二外接触部6朝远离环形凹槽2一侧向内倾斜设置。第一外接触部5和第二外接触部6之间形成有凹位7,第二外接触部6的长度大于第一外接触部5长度。第一外接触部5和第二外接触部6均为弹性部。优选地,第一外接触部5、第二外接触部6和本体1由弹性材料(如橡胶)一体制造成型。本密封圈,第一外接触部5和第二外接触部6在轴向的外力作用下,第一外接触部5使外圈3有沿径向向内趋势,第二外接触部6使内圈4有沿径向向外趋势。
参见图4所示,一种腔端面密封结构,包括一侧端面开口80的腔体8、密封件9以及上述的密封圈。腔体8开口80一端对齐插入环形凹槽2内,外圈3和腔体8的外侧壁弹性接触,内圈4和腔体8的内侧壁弹性接触。密封件9和腔体8夹固本体1,如密封件9和腔体8通过螺栓和螺柱紧固,也可采用其他使密封件9和腔体8相对固定的结构。密封件9朝向本体1一侧为密封平面90,密封件9通过该密封平面90封堵开口80。密封平面90可以开有与腔体8内腔连通的孔。
在密封件9、本体1和腔体8安装过程中,密封件9的密封平面90先与第二外接触部6接触,密封平面90使第二外接触部6发生弹性形变,第二外接触部6的弹性形变使内圈4与腔体8的内侧壁紧密抵靠,并且密封平面90使环形凹槽2底面和腔体8端面相抵。然后密封平面90与第一外接触部5接触,密封平面90使第一外接触部5弹性形变,第一外接触部5弹性形变使外圈3与腔体8的外侧壁紧密抵靠,从而在腔体8的内侧壁、端面和外侧壁三面形成密封。而且,由于密封平面90挤压第一外接触部5和第二外接触部6弹性形变,使凹位7内空气排出,腔体8内外的压力和凹位7内压力差会使第一外接触部5和第二外接触部6紧密贴合密封平面90,确保腔体8端面的密封性。

Claims (9)

1.密封圈,包括本体(1),其特征是,本体(1)一侧设有环形凹槽(2),使本体(1)该侧分别形成外圈(3)和内圈(4),本体(1)的另一侧设有对应外圈(3)设有第一外接触部(5),本体(1)的另一侧设有对应内圈(4)设有第二外接触部(6),第一外接触部(5)和第二外接触部(6)在轴向的外力作用下,第一外接触部(5)使外圈(3)有沿径向向内趋势,第二外接触部(6)使内圈(4)有沿径向向外趋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密封圈,其特征是,第一外接触部(5)朝远离环形凹槽(2)一侧向外倾斜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密封圈,其特征是,第二外接触部(6)朝远离环形凹槽(2)一侧向内倾斜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密封圈,其特征是,第一外接触部(5)和第二外接触部(6)之间形成有凹位(7)。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密封圈,其特征是,第二外接触部(6)的长度大于第一外接触部(5)长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密封圈,其特征是,第一外接触部(5)和第二外接触部(6)均为弹性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密封圈,其特征是,第一外接触部(5)、第二外接触部(6)和本体(1)一体成型。
8.腔端面密封结构,包括一侧端面开口(80)的腔体(8)、密封件(9)以及权利要求1所述的密封圈,其特征是,腔体(8)开口(80)一端插入环形凹槽(2)内,外圈(3)和腔体(8)的外侧壁弹性接触,内圈(4)和腔体(8)的内侧壁弹性接触,密封件(9)和腔体(8)夹固本体(1),密封件(9)封堵开口(80),密封件(9)使第一外接触部(5)和第二外接触部(6)弹性形变,第一外接触部(5)弹性形变使外圈(3)与腔体(8)的外侧壁抵靠,第二外接触部(6)弹性形变使内圈(4)与腔体(8)的内侧壁抵靠。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腔端面密封结构,其特征是,密封件(9)朝向本体(1)一侧为密封平面(90),密封件(9)通过该密封平面(90)封堵开口(80)。
CN202221882128.1U 2022-07-21 2022-07-21 密封圈和使用该密封圈的腔端面密封结构 Active CN21773625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882128.1U CN217736255U (zh) 2022-07-21 2022-07-21 密封圈和使用该密封圈的腔端面密封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882128.1U CN217736255U (zh) 2022-07-21 2022-07-21 密封圈和使用该密封圈的腔端面密封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736255U true CN217736255U (zh) 2022-11-04

Family

ID=838499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882128.1U Active CN217736255U (zh) 2022-07-21 2022-07-21 密封圈和使用该密封圈的腔端面密封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73625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4002745A1 (ja) シール材および押輪および継手および弁
US11187325B2 (en) Sealing device
US8196932B2 (en) Sealing device for universal joint
US20160273654A1 (en) Gasket and sealing structure
CN204962090U (zh) 压缩气体管道快速连接头
CN217736255U (zh) 密封圈和使用该密封圈的腔端面密封结构
JP2000186767A (ja) 端面シ―ル
US20140175759A1 (en) Gasket and sealing structure
JP3046550B2 (ja) ケース一体コネクタ、及びその成形方法
JP6793872B2 (ja) 密封構造
JP4535479B2 (ja) 細径金属管と可撓ホースとの接続構造
JP6135326B2 (ja) 密封構造及びガスケットの製造方法
CN213929428U (zh) 一种新型组合密封圈
CN212377504U (zh) 一种管路密封结构及发动机
CN208939490U (zh) 一种电缆管封堵装置
CN219571185U (zh) 一种空气输送管道异径转接头
CN220379104U (zh) 一种用于管道卡压连接的防水圈
WO2002046655A1 (en) Pipe joint
CN219119461U (zh) 一种旋片真空泵的进气嘴装置
KR101416531B1 (ko) 절곡형 유니온 조인트 및 이를 챔버에 설치하는 방법
CN213629304U (zh) 一种管接头组件
CN219712618U (zh) 一种密封性能好的法兰结构
CN216382943U (zh) 一种基于径向密封的低泄漏接头
CN215968818U (zh) 一种真空吸盘及吸附装置
CN214748651U (zh) 一种多孔端面封堵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