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731967U - 一种贴片二极管测试入料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贴片二极管测试入料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731967U
CN217731967U CN202221374032.4U CN202221374032U CN217731967U CN 217731967 U CN217731967 U CN 217731967U CN 202221374032 U CN202221374032 U CN 202221374032U CN 217731967 U CN217731967 U CN 21773196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ll
fixedly connected
air
device body
pipel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374032.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杜金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inyi Jinlin Electron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inyi Jinlin Electron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inyi Jinlin Electron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Linyi Jinlin Electron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374032.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73196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73196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73196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esting Of Individual Semiconductor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贴片二极管测试入料结构,包括装置本体,所述装置本体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气动轨道,所述装置本体的顶部开设有活动腔,所述装置本体的顶部活动连接有转运块,所述转运块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的外壁与活动腔的内壁滑动连接。通过电磁气阀控制吹气管道处打开时,吹气管道吹气,将贴片二极管沿着气动轨道吹入到转运块的顶部,控制进气管道处打开,使得进气管道处吹气,气流快速流通过主气管,根据伯努利定律,气流的流速越大,压强就会越低,从而吸附住转运块顶部的贴片二极管,由于本装置对于贴片二极管的驱动以及吸附只采用了压缩空气以及一个电磁气阀来控制,结构比较简单,操作起来也更加简便。

Description

一种贴片二极管测试入料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贴片二极管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贴片二极管测试入料结构。
背景技术
随封测设备自动化程度的升级,贴片二极管入料方式由传统的管装入料,发展为单体器件由圆震、直震经吹气轨道、入料口转移到真空吸笔,入料方式更改以后,速度有所提升。
如中国专利公开的公开号为CN210213990U的贴片二极管测试入料结构,其通过电机带动安装板沿滑轨滑动,通过抬升板抵接连接杆带动阻板上升打开过渡轨道,过渡轨道内的二极管经吹气孔吹气吹到吸块表面,通过真空泵利用吸气管通过真空口吸附二极管将其定位,然后电机带动安装板沿滑轨返回,使抬升板从连接杆下端撤回,阻板通过自重下降闭合过渡轨道,随后安装板带动吸块移动到吸笔下方,通过吸笔将吸块表面的二极管吸取。
但是其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吸块顶部裸露,在贴片二极管被吹过来时,容易从顶部的开口掉落,且装置采用了气流去驱动轨道,还用了真空泵去吸附贴片二极管,整体结构复杂,不够简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贴片二极管测试入料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现有的一种贴片二极管测试入料结构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吸块顶部裸露,在贴片二极管被吹过来时,容易从顶部的开口掉落,且装置采用了气流去驱动轨道,还用了真空泵去吸附贴片二极管,整体结构复杂,不够简便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贴片二极管测试入料结构,包括装置本体,所述装置本体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气动轨道,所述装置本体的顶部开设有活动腔,所述装置本体的顶部活动连接有转运块,所述转运块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的外壁与活动腔的内壁滑动连接,所述连接块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盒体,所述盒体的内壁固定连接有两个主气管,每个所述主气管的顶部均固定连接且连通有多个支气管,所述支气管的上端穿过连接块,所述转运块的顶部开设有多个通孔,所述支气管的上端与通孔的内部相连通,所述装置本体的右侧外壁固定连接有用于对挡边驱动的电机,所述装置本体的左侧外壁固定连接有电磁气阀,所述电磁气阀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吹气管道和进气管道,所述电磁气阀通设置的吹气管道与气动轨道的一端相连通,所述电磁气阀通过设置的进气管道与两个主气管相连通,所述转运块顶部的边缘处固定连接有挡边,所述挡边靠近气动轨道的一侧设置有缺口,所述气动轨道靠近挡边的一侧顶部固定连接有挡板。
具体的,使用时,将贴片二极管放置到气动轨道的内部,电磁气阀接入压缩空气,电磁气阀控制吹气管道处打开时,吹气管道吹气,将贴片二极管沿着气动轨道吹入到转运块的顶部,并被顶部的挡板限位,防止被吹出,再关闭吹气管道,控制进气管道处打开,使得进气管道处吹气,气流快速流通过主气管,根据伯努利定律,气流的流速越大,压强就会越低,从而将会使得主气管内部的压强低于支气管处的压强,从而将支气管处的空气吸入主气管内,从而吸附住转运块顶部的贴片二极管,由于本装置对于贴片二极管的驱动以及吸附只采用了压缩空气以及一个电磁气阀来控制,结构比较简单,操作起来也更加简便,之后电机驱动着转运块移动到吸笔的底部,经过吸笔吸取贴片二极管即完成整个上料的操作。
优选的,所述盒体两侧的外壁均固定连接有气流过渡结构,所述主气管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气流过渡结构的内部相连通,其中一个所述气流过渡结构与进气管道相连通,所述盒体远离进气管道的另一侧设置有排气管道,内一个所述气流过渡结构与排气管道相连通。
具体的,气流过渡结构用于起到导流的作用,进气管道处吹入的空气将会经过气流过渡结构均匀地输送到两个主气管的内部,而两个主气管处排出的空气将会通过气流过渡结构,并从排气管道处排出。
优选的,所述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螺杆,所述螺杆的外壁与装置本体的内壁转动连接,所述连接块的外壁开设有螺纹孔,所述螺纹孔的内壁与螺杆的外壁螺纹连接。
具体的,电机驱动着螺杆转动,根据丝杆传动的原理,使得连接块带着转运块作直线运动。
优选的,每个所述主气管靠近支气管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多个卡环,所述支气管的下端穿过卡环与主气管的内部相连通。
具体的,卡环的阻挡,使得气流在主气管内部通过的路径更小,从而使得气流穿过卡环时的流速更快,使得贴片二极管被吸附地更稳。
优选的,所述装置本体的正面开设有第一滑槽,所述装置本体的背面开设有第二滑槽,所述第一滑槽的内壁与进气管道的外壁滑动连接,所述排气管道的外壁与第二滑槽的内壁滑动连接。
具体的,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的设置,方便进气以及排气。
优选的,所述挡边的内侧固定连接有缓冲垫。
具体的,缓冲垫的设置,起到对贴片二极管缓冲的作用,防止贴片二极管直接碰撞到挡边上造成损伤。
优选的,所述进气管道的中部设置有螺旋管道,所述螺旋管道的两端与进气管道相连通。
具体的,螺旋管道拉直后相当于延长了进气管道的长度,使得转运块在移动时,进气管道也能稳定地供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设置的挡板,吹气管道吹气,将贴片二极管沿着气动轨道吹入到转运块的顶部,缓冲垫的设置,起到对贴片二极管缓冲的作用,防止贴片二极管直接碰撞到挡边上造成损伤,且贴片二极管被顶部的挡板限位,防止被吹出。
2、通过设置的电磁气阀,电磁气阀接入压缩空气,电磁气阀控制吹气管道处打开时,吹气管道吹气,将贴片二极管沿着气动轨道吹入到转运块的顶部,控制进气管道处打开,使得进气管道处吹气,气流快速流通过主气管,根据伯努利定律,气流的流速越大,压强就会越低,从而将会使得主气管内部的压强低于支气管处的压强,从而将支气管处的空气吸入主气管内,从而吸附住转运块顶部的贴片二极管,由于本装置对于贴片二极管的驱动以及吸附只采用了压缩空气以及一个电磁气阀来控制,结构比较简单,操作起来也更加简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向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转运块处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盒体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主气管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装置本体;2、气动轨道;3、转运块;4、挡边;5、电机;6、螺杆;7、通孔;8、电磁气阀;9、吹气管道;10、进气管道;11、螺旋管道;12、盒体;13、气流过渡结构;14、排气管道;15、主气管;16、卡环;17、支气管;18、缓冲垫;19、活动腔;20、第一滑槽;21、挡板;22、第二滑槽;23、连接块;24、螺纹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贴片二极管测试入料结构,包括装置本体1,装置本体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气动轨道2,装置本体1的顶部开设有活动腔19,装置本体1的顶部活动连接有转运块3,转运块3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连接块23,连接块23的外壁与活动腔19的内壁滑动连接,连接块23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盒体12,盒体12的内壁固定连接有两个主气管15,每个主气管15的顶部均固定连接且连通有多个支气管17,支气管17的上端穿过连接块23,转运块3的顶部开设有多个通孔7,支气管17的上端与通孔7的内部相连通,装置本体1的右侧外壁固定连接有用于对挡边4驱动的电机5,装置本体1的左侧外壁固定连接有电磁气阀8,电磁气阀8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吹气管道9和进气管道10,电磁气阀8通设置的吹气管道9与气动轨道2的一端相连通,电磁气阀8通过设置的进气管道10与两个主气管15相连通,转运块3顶部的边缘处固定连接有挡边4,挡边4靠近气动轨道2的一侧设置有缺口,气动轨道2靠近挡边4的一侧顶部固定连接有挡板21。
本实施方案中,使用时,将贴片二极管放置到气动轨道2的内部,电磁气阀8接入压缩空气,电磁气阀8控制吹气管道9处打开时,吹气管道9吹气,将贴片二极管沿着气动轨道2吹入到转运块3的顶部,并被顶部的挡板21限位,防止被吹出,再关闭吹气管道9,控制进气管道10处打开,使得进气管道10处吹气,气流快速流通过主气管15,根据伯努利定律,气流的流速越大,压强就会越低,从而将会使得主气管15内部的压强低于支气管17处的压强,从而将支气管17处的空气吸入主气管15内,从而吸附住转运块3顶部的贴片二极管,由于本装置对于贴片二极管的驱动以及吸附只采用了压缩空气以及一个电磁气阀8来控制,结构比较简单,操作起来也更加简便,之后电机5驱动着转运块3移动到吸笔的底部,经过吸笔吸取贴片二极管即完成整个上料的操作。
其中,盒体12两侧的外壁均固定连接有气流过渡结构13,主气管15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气流过渡结构13的内部相连通,其中一个气流过渡结构13与进气管道10相连通,盒体12远离进气管道10的另一侧设置有排气管道14,内一个气流过渡结构13与排气管道14相连通。
本实施方案中,气流过渡结构13用于起到导流的作用,进气管道10处吹入的空气将会经过气流过渡结构13均匀地输送到两个主气管15的内部,而两个主气管15处排出的空气将会通过气流过渡结构13,并从排气管道14处排出。
其中,电机5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螺杆6,螺杆6的外壁与装置本体1的内壁转动连接,连接块23的外壁开设有螺纹孔24,螺纹孔24的内壁与螺杆6的外壁螺纹连接。
本实施方案中,电机5驱动着螺杆6转动,根据丝杆传动的原理,使得连接块23带着转运块3作直线运动。
其中,每个主气管15靠近支气管17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多个卡环16,支气管17的下端穿过卡环16与主气管15的内部相连通。
本实施方案中,卡环16的阻挡,使得气流在主气管15内部通过的路径更小,从而使得气流穿过卡环16时的流速更快,使得贴片二极管被吸附地更稳。
其中,装置本体1的正面开设有第一滑槽20,装置本体1的背面开设有第二滑槽22,第一滑槽20的内壁与进气管道10的外壁滑动连接,排气管道14的外壁与第二滑槽22的内壁滑动连接。
本实施方案中,第一滑槽20和第二滑槽22的设置,方便进气以及排气。
其中,挡边4的内侧固定连接有缓冲垫18。
本实施方案中,缓冲垫18的设置,起到对贴片二极管缓冲的作用,防止贴片二极管直接碰撞到挡边4上造成损伤。
其中,进气管道10的中部设置有螺旋管道11,螺旋管道11的两端与进气管道10相连通。
本实施方案中,螺旋管道11拉直后相当于延长了进气管道10的长度,使得转运块3在移动时,进气管道10也能稳定地供气。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使用时,将贴片二极管放置到气动轨道2的内部,电磁气阀8接入压缩空气,电磁气阀8控制吹气管道9处打开时,吹气管道9吹气,将贴片二极管沿着气动轨道2吹入到转运块3的顶部,并被顶部的挡板21限位,防止被吹出,再关闭吹气管道9,控制进气管道10处打开,使得进气管道10处吹气,气流快速流通过主气管15,根据伯努利定律,气流的流速越大,压强就会越低,从而将会使得主气管15内部的压强低于支气管17处的压强,从而将支气管17处的空气吸入主气管15内,从而吸附住转运块3顶部的贴片二极管,卡环16的阻挡,使得气流在主气管15内部通过的路径更小,从而使得气流穿过卡环16时的流速更快,使得贴片二极管被吸附地更稳,由于本装置对于贴片二极管的驱动以及吸附只采用了压缩空气以及一个电磁气阀8来控制,结构比较简单,操作起来也更加简便,之后电机5驱动着转运块3移动到吸笔的底部,经过吸笔吸取贴片二极管即完成整个上料的操作。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7)

1.一种贴片二极管测试入料结构,包括装置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本体(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气动轨道(2),所述装置本体(1)的顶部开设有活动腔(19),所述装置本体(1)的顶部活动连接有转运块(3),所述转运块(3)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连接块(23),所述连接块(23)的外壁与活动腔(19)的内壁滑动连接,所述连接块(23)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盒体(12),所述盒体(12)的内壁固定连接有两个主气管(15),每个所述主气管(15)的顶部均固定连接且连通有多个支气管(17),所述支气管(17)的上端穿过连接块(23),所述转运块(3)的顶部开设有多个通孔(7),所述支气管(17)的上端与通孔(7)的内部相连通,所述装置本体(1)的右侧外壁固定连接有用于对挡边(4)驱动的电机(5),所述装置本体(1)的左侧外壁固定连接有电磁气阀(8),所述电磁气阀(8)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吹气管道(9)和进气管道(10),所述电磁气阀(8)通设置的吹气管道(9)与气动轨道(2)的一端相连通,所述电磁气阀(8)通过设置的进气管道(10)与两个主气管(15)相连通,所述转运块(3)顶部的边缘处固定连接有挡边(4),所述挡边(4)靠近气动轨道(2)的一侧设置有缺口,所述气动轨道(2)靠近挡边(4)的一侧顶部固定连接有挡板(2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贴片二极管测试入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盒体(12)两侧的外壁均固定连接有气流过渡结构(13),所述主气管(15)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气流过渡结构(13)的内部相连通,其中一个所述气流过渡结构(13)与进气管道(10)相连通,所述盒体(12)远离进气管道(10)的另一侧设置有排气管道(14),内一个所述气流过渡结构(13)与排气管道(14)相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贴片二极管测试入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5)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螺杆(6),所述螺杆(6)的外壁与装置本体(1)的内壁转动连接,所述连接块(23)的外壁开设有螺纹孔(24),所述螺纹孔(24)的内壁与螺杆(6)的外壁螺纹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贴片二极管测试入料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主气管(15)靠近支气管(17)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多个卡环(16),所述支气管(17)的下端穿过卡环(16)与主气管(15)的内部相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贴片二极管测试入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本体(1)的正面开设有第一滑槽(20),所述装置本体(1)的背面开设有第二滑槽(22),所述第一滑槽(20)的内壁与进气管道(10)的外壁滑动连接,所述排气管道(14)的外壁与第二滑槽(22)的内壁滑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贴片二极管测试入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挡边(4)的内侧固定连接有缓冲垫(18)。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贴片二极管测试入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管道(10)的中部设置有螺旋管道(11),所述螺旋管道(11)的两端与进气管道(10)相连通。
CN202221374032.4U 2022-06-02 2022-06-02 一种贴片二极管测试入料结构 Active CN21773196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374032.4U CN217731967U (zh) 2022-06-02 2022-06-02 一种贴片二极管测试入料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374032.4U CN217731967U (zh) 2022-06-02 2022-06-02 一种贴片二极管测试入料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731967U true CN217731967U (zh) 2022-11-04

Family

ID=838381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374032.4U Active CN217731967U (zh) 2022-06-02 2022-06-02 一种贴片二极管测试入料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73196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350989B (zh) 一种真空吸附工作台及真空吸附装置
CN217731967U (zh) 一种贴片二极管测试入料结构
CN111195637B (zh) 一种新型内补风排风柜
CN217064753U (zh) 一种温室大棚空气循环装置
CN207416124U (zh) 一种塑编袋袋口吸开装置
CN218859787U (zh) 一种便于自动输送的负压真空上料机
CN113086651A (zh) 一种超微粉末加工用多功能环保型真空上料机
CN202529583U (zh) 吸送式气力输料管的助推装置
CN114354296B (zh) 一种室内有毒气体自动检测与净化换气装置
CN209758516U (zh) 气动输送系统的换向机构和气动输送系统
CN208802567U (zh) 一种Led支架的输送装置
CN209814499U (zh) 一种全开式包装盒盒内干燥剂取出装置
CN216229223U (zh) 具有新风除尘系统的拆解平台
CN211635699U (zh) 一种自移式除尘器
CN213578620U (zh) 一种陶瓷天线烘干箱
CN210213990U (zh) 一种贴片二极管测试入料结构
CN207986183U (zh) 一种可吸扬尘的粮食输送装置
CN220160852U (zh) 一种压模成型装置
CN205873378U (zh) 一种水泥包装与卸运区域应用的组合式排风装置
CN2632037Y (zh) 控制票据管道分段作业的阀门
CN217440810U (zh) 一种避免漏烟的双层挡板门
CN206218325U (zh) 一种电池粉体装袋装置
CN110186143A (zh) 一种机械射流风屏装置
CN213973028U (zh) 一种离型膜快速贴膜装置
CN212123898U (zh) 一种便捷式透光led灯罩加工用冷却成型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